弘护人员扎根共学班(第11集下)成德fashi主讲

成德法師分享  2021/4/8  英國威爾士蘭彼得  檔名:18-085-0011B

MP3下载

張同學:尊敬的法師、張老師,諸位長輩、家人們,大家吉祥。學生就這段時間以來一點點粗淺的學習心得體會和疑問,向法師家人們匯報以及請教。通過學習後,發現自己哭得出來,也笑得出來了,哭是因為被師長、法師還有一些前輩的行誼感動而哭,笑是因為找到了自己的一些問題而笑。雖然找到了一些問題,但事還需漸修,接下來還需要一點點的落實、改過。學生聽到了沈老的短片裡面那段對話,覺得很感人。有人就對沈老說,你年紀這麼大了,應該與家人團聚才是。沈老他並沒有,就是那種心懷天下的情懷,並且在監獄裡面被拷打也不變節。然後師長一路走來,也是受了很多的侮辱、誹謗,九十多歲還在為眾生奔波。然後法師也經歷了無怨無悔的十年,十年背後真的很不容易。事非經過不知難,前面有很多的路,都是像沈老、還有師長(爺爺輩的),還有法師,很多前輩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現在傳統文化的因緣。就像這次疫情出現一樣,我們能夠在這裡相安無事的學習,就是有句話叫「哪有什麼歲月靜好,那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就是這條路有太多太多的人犧牲奉獻,所以每走一步都要很謹慎。

「未論行善,先須改過」,自己也知道自己的毛病習氣很重,不但幫不上忙,而且還會添亂,如果不提升道德學問的話,做好榜樣,就和師長、法師同不了台,然後也演不了戲,也覺得很慚愧。以前老一輩遇到再大的困難,境界面前都有一股勁、一股力量、一股魄力,學生就連小小的習氣都打敗不了,甚至有的時候還被習氣給打敗了,就感覺自己成不了大器。然後心胸格局不夠,現在外面災難頻頻,救急如救火一樣,我自己還有時陷入了小我當中,就很慚愧。師長有提過,念佛法門萬修萬人去,可是往生的就幾個。學生就反思,自己能成為往生的那幾個人嗎?答案不是肯定的。那其實是自己不想去,平時聽經也是似聽非聽,念佛也是似念非念,遇到境界,名聞利養的心起來,就覺得自己還挺不錯的,遇到貪瞋痴慢、自私自利、五欲六塵,還覺得目前現狀日子過過還行,悠悠度日,就忘了這一生是來觀光旅遊的,要回老家。

再來想請教法師,學生遇境緣當中,特別是在面臨抉擇時會舉棋不定,不能夠明辨是非判斷,怎麼做更好?通常有幾種情況,第一種是完全不懂用什麼經句來應對;第二種是有幾條經句,但是不懂用哪一條對應境界來做判斷,然後心裡面又有一個聲音,有一念告訴自己要怎麼去做,但有時不能判斷是否是正念,怕是自己的意思,或者是錯覺,然後這時會受旁邊人影響,自己容易動搖,被境界轉,最後聽別人的,結果並不是處理得很如理如法。請問法師,如何善用第一念判斷是不是自己的意思,還是正念,然後不被境界轉?

還想請教法師,「達摩祖師傳」的慧可他成就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有一顆誠敬心。學生覺察自己,對人的誠敬心會退失,想請教法師,如何保持和提升誠敬心?

還有想請教法師,就是每個人的習氣總在不知不覺中染上,除了提起警覺,如何在剛開始時防微杜漸,不使習氣增長?這樣就不要等到後面要花很多功夫去對治習氣了。

以上如有不妥之處,懇請法師、家人們批評指正。阿彌陀佛。

成德法師:謝謝張同學。她問了三個問題,我有沒有記錯?應該是三個問題。我有一次漢學院的學生一次給我問了十個問題,同一個人,他問的時候還寫了一個標題叫「修學十問」,我勉強給他回答了。不過更重要的就是,人家一問我們的時候,我們會想到經典或者想到老和尚哪些教導,因為我們心上常常提得起,人家一問你,你就比較容易起來。

一開始看到張同學的微笑,我特別欣慰,因為我很怕學傳統文化學到笑不出來,還哭不出來,這個會內傷。大家要注意,我們跟著老人家,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只要不是這個感覺,那得調整,方向、目標有點不是很對了。所以也想到孔子為什麼《論語》第一句話就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當然,這個哭不出來、笑不出來是結果,一定有原因,這個要把原因找到,一定是我們的心有一些分別執著了。你說學傳統文化很好,怎麼會這樣?因為我們內心,比方說我們內心有傲慢,傳統文化很好,可是我們背了經句之後,傲慢更增長了,明明是很好的緣,變成增長傲慢的緣了。所以我們想一想,真的是自己要負完全的責任。老人家有一個墨寶,人生就是自導自演、自作自受了。因為不好的緣,我們的心態對了,它就變逆增上緣,外面是障礙不了我們的。釋迦牟尼佛表演得很徹底,忍辱仙人,要割他的身體,他覺得幫助他修行了,所以他在那個境界忍辱波羅蜜成就了、持戒波羅蜜成就了,就是因為這麼修,提早了,在彌勒佛之前成佛了。這一段公案我們都聽過了,聽是解,真正去用是行,解行一相應,我們的心境提升了,我們的智慧就提升上去了。所以師父領進門,老人家給我們講的這些教誨都是法藥,能不能利益我們,那修行靠個人,我們肯不肯吃藥,依教奉行。所以你們也不能問我,學傳統文化為什麼笑不出來、哭不出來了,解鈴還須繫鈴人。

再來,她哭出來了,是因為她念本師恩、念師長的恩。真的,法傳到我們東土兩千多年,代代都有承傳的祖師。甚至於我們想到玄奘大師、鳩摩羅什大師,有他們我們才有經典可以讀。可是他們都九死一生,他們受盡侮辱,皇帝逼他一定要結婚、要娶妻,還把他軟禁十八年。你看一般人覺得晴天霹靂了,可是對他來講有沒有障礙?他很用心的學漢文,所以他翻出來的經比我們漢人翻的還順。我們都讀過《阿彌陀經》,讀得很歡喜,那是鳩摩羅什大師,用現在的話講,他外國人,還幫我們翻譯漢文的經典,太偉大了!而且他圓寂以前說了,我所翻的經假如都沒有錯,我的舌頭不會爛。所以火化的時候,他整個舌頭都是舍利,現在供在甘肅好像是武威,有一個舍利塔,專門就供鳩摩羅什大師的舌舍利的。所以我們要念祖師的恩。

再來還要念眾生恩、念眾生苦。現在眾生真的很可憐,我當時候記得我有一年在福州的時候,小學生開學第一天,就有小學生自殺了,聽了很不忍心。你看我們幾千年的炎黃子孫讀書,不自覺的搖頭晃腦,「人之初,性本善」,用著自己不同地方的方言,朗朗上口。結果現在喪失民族自信心,用西方知識的系統,又以考試為目標,然後一種學習的氛圍都是競爭,提高一分,幹掉千人,都是這種心態,慢慢慢慢心就扭曲掉了。所以因有眾生而起大悲,我們要把大悲心喚醒,因有大悲而生菩提。所以是眾生喚醒我們的,不然我們又是悠悠度日,都是享痴福了,愈享愈愚痴了、愈造業了,享福很少有人不造業的。所以許浚在最潦倒那個時候,三積大師告訴他,醫生可以救病人,病人也可以救醫生。最近加拿大多倫多要辦一條龍,收二到四歲的孩子,雖然還沒開課,已經有不少孩子在念了。有一個三歲的孩子,他們把他念的那個發給我,他念著念著自己就搖頭晃腦了。我一看了之後,雖然每天工作不少,很累,一看完精神就來了,看到下一代比我們更好,就很有動力了。

那妳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在做抉擇的時候,是可以用標準來衡量,首先不能違背戒律,不犯國制,不漏國稅,不謗國主,不作國賊,包含也不能犯五戒;再來,這麼做對正法有沒有幫助、對眾生有沒有幫助;再來,自己有沒有得清淨心,妳不要做了自己很多煩惱,那也不行,要調整,妳不能打腫臉充胖子,從這幾個原則去判斷。所以其實就是妳有沒有自受用,清淨平等覺自受用;有沒有他受用,為佛法、為眾生;然後又不能違背戒律。

那妳有想到了,有時候遇到境界不知道要提起哪一句教誨。不知道的時候不要緊張就好,趕快靜下來念佛、拜佛,佛菩薩會感應,可能妳就會冒起哪一句。僅供參考,因為我初學佛的時候,遇到一些境界,不知道怎麼解決,我就去念佛,或者去聽經,我就不去想它了,因為想不通了。然後不想它了,專注念佛,念著念著,或者聽經,聽著聽著,突然有教誨浮出來了,我就知道怎麼做了。再來還有情況是,同時出來好幾句,不知道用哪一句,那妳就要判斷這個時機契哪一句。我給大家舉個例子,前天有個同修問我,說直下承擔跟度德量力衝不衝突?張同學,直下承擔跟度德量力衝不衝突?為什麼不衝突?

張同學:學生覺得是,度德量力就是根據自己的情況來直下承擔,所以就不衝突。

成德法師:妳再講一遍,抱歉。

張同學:學生覺得,就是要度德量力,然後再來承擔,這樣子,所以不衝突。

成德法師:好,要度德量力,然後再來承擔。意思就是說,你要承擔以前,得要先冷靜度德量力。所以直下承擔也不能是衝動的。那直下承擔可不可貴?

張同學:可貴。

成德法師:也很可貴的。好,我們了解,佛四十九年所講的經教,印光祖師歸納,從理上講不離心性二字,從事上講不出因果兩個字。這句話很好用,你遇到什麼事,要考慮問題在哪,離不開因因果果。但是只要談到是心性的道理了,那都不會離開真跟妄。每一句經句的道理,都是讓我們更了解真妄。了解真,就要恢復它;了解妄,就要放下它,有分別執著要放下。我這個心不真誠,我趕快要真誠;我這個心沒有為人想,我趕快要提起為人想的心。所以,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是五心,其實五心就是一個真心,這五根手指頭,它往根本上就是同一個手掌,都是真心。可是為什麼要講五心?讓我們好去體會,讓我們好去觀照。所以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所有的教理,它可能有一段它是特別強調真誠重要;可能另一段經文它是強調清淨重要,五欲不能染;有一些經文它是強調慈悲很重要,「於諸眾生,視若自己」,其實它每一句都是讓你回歸到真心的。但是我們現在學教理,假如著在拇指不是食指,我們自己就產生困擾了。所以直下承擔,它有慈悲在裡面,它承擔什麼?承擔眾生的事業,利益眾生的事業,慈悲,它偏重在慈悲這裡;度德量力呢?度德量力是很冷靜,不能太衝動,那它是在正覺這方面,比較理智,但是都是真心的起用。

所以妳現在就要看,妳現在遇到的境界,雖然好幾條出來了,那現在這個心境應該是哪一條比較契現在的機,妳就可以自己去判斷了。到時候妳真的有問題再寫上來,我們再就實際的來探討,現在原理原則先跟妳做個交流。

再來,妳覺得這個誠敬心很容易退失,首先妳要放下擔心誠敬心會退失,擔心也是煩惱。所以「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道不能離,道就是心。「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所以菩提心、真心不能失掉,不然就修成福報而已了,不是往生的功德了。所以梁武帝給我們上了很重要、很重要的一課,他做了那麼多佛門的大事,可是他不清淨了,他染名聞利養了,遇到一個開悟的聖僧,居然不好好跟他學習,馬上就問:「朕有沒有功德?」馬上把他做的所有的大事翻轉成輪迴的福報了。所以護好自己的真心很重要。

老法師教導,普賢十願第一個禮敬諸佛,老人家說對人、對事、對物都要禮敬,對桌椅板凳也要禮敬,好好使用它、愛護它。假如我們把老和尚這句教誨聽進去了,對人,看一切人都是阿彌陀佛,我對阿彌陀佛的供養,跟對一切人沒有兩樣,這樣就容易禮敬諸佛了。對事也恭敬,因為這是大眾的事,這是大眾的信任,甚至於這是老人家派給我們的工作,我們很恭敬的去做。所以還是得自己多提醒自己,多觀照自己的心念,「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就不容易退失了。

可能妳也想到,習染會不知不覺產生。因為不進則退,修學不進步,會往後退的;不放下,會愈來愈染著的。那這個首先自身的警覺性要很高。為什麼曾子要說「吾日三省吾身」?他那個反省的功夫下得滿深的,他就不會每天混日子過去了,這樣就不會染上習氣了,自我的反省,經過一件事也檢討。再來,一聽經,每一句都是講給我聽的,這樣警覺性就高了。再來,接受別人的提醒,「直諒士,漸相親」,妳的護法就多了,有一點小徵兆了,人家就來護持自己了。自己自我提醒,別人又提醒妳,這種警覺性不知不覺就會高了。當然,從妳問的問題裡面,妳的性格比較容易擔心。心有所恐懼、有所憂患,不得其正,所以要放下未來煩惱,安住當下就好了。以上回饋。

趙老師:下面有請張學長。

張同學:阿彌陀佛,法師吉祥,大家好。學生的情況可能會特殊一些,剛才張學長說,她是可能有一點哭不出來、笑不出來,學生是每天要不就是大哭、要不就是大笑,就是屬於感情特別豐富,很豐富的,特別是就這一個月,每天真的是特別感動,每天收穫特別大,而且愈來愈覺得自己簡直太幸福了,真的是找到了那種中了特等獎的感覺。因為之前這一年在「薰聞成種」的平台上一直聽法師開示,就覺得收穫特別大,然後自己就在心裡想,什麼時候要能請成德法師指導我的修學,那就太好了。但是自己後來又想,這個可能性簡直太渺茫了,因為成德法師在英國漢學院,這怎麼可能?但其實自己之前是錯失了一次機會,因為之前成德法師有一次特別慈悲,給延吉市迎春佛堂做開示的時候,劉學長跟我說了,給我留名額了,但當時我的那個心,覺得自己修學得特別不好,而且覺得自己見法師的那個心,不是一個弟子見師父的心,是粉絲見偶像的心,就追星的那種感覺,然後就覺得如果是這樣的心,就感覺好像辜負了法師,也辜負了劉學長。所以那一次為了對治自己的習氣,就說我連成德法師我都做到不見了,那我其他的還有什麼放不下的?但是成德法師沒見,其他的也還沒放下。就是自己的習氣真的特別重。

知道自己今天要發言了,然後在發言之前,就經歷了一個心裡的波動。今天上午是有事情,然後就想說下午我要發言了,那學長們都說得那麼好,發言得那麼好,本來又有時間限制,自己也不能發言得太差了,雖然自己修學差,但發言也不能太那個啥,所以就想說我不然就寫個稿,寫個稿雖然不照著念,但是自己心裡面有點底。但是後來中午的時候,自己因為還沒有看「畫聖」,吃中午飯的時候就想說,我吃中午飯的時候先看半個小時,看半個小時之後我就停下來,然後先寫個發言稿,等課下了之後,我再繼續看「畫聖」。結果一看上之後就停不下來了。特別是看到吳道子先生給一個村民畫了觀音菩薩之後,自己就特別特別的感動,就覺得自己簡直太可笑了。最近學習這麼多的感動、這麼多的收穫,然後怎麼還在這麼可笑的在為所謂的面子和名聞利養再去,連發個言,發個言本來是心與心的真心交流,又不是訪談節目,我幹嘛搞得那麼的那啥?就覺得自己特別的可笑。

然後就在反思自己,在這次學習之前,本來覺得這十六個字裡面,其他的自己是做得特別不好的,唯獨名聞利養可能是稍微輕那麼一點點的,但是通過學習發現名聞利養其實是自己最大的問題。就是感覺,之前還覺得自己好像把名利看得挺淡的,通過學習之後,特別是通過最近各種觀照自己的內心,發現自己為什麼那麼的傲慢,然後聽不進別人的意見,那麼喜歡聽好聽的話,愛面子,然後很在意別人的評價,其實這些不都是因為名聞利養嗎?包括其實不自信也是因為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和評價了,而迷失了自己的那個真心。就覺得其實自己以前最忽視的反而是自己最嚴重的一個問題。

通過這次學習,就覺得自己收穫最大的就是,以前自己是特別的不自信的,因為特別是學了傳統文化之後,就覺得自己做錯了太多的事情,很多是不可原諒的,就像法師講的,已經懺悔到天天在自責,已經變成一種負能量了,就很不自信,特別是生了大病之後,就更加覺得自己有一種,甚至是低人一等的感覺,就有這種感覺。通過這次的學習,法師的慈悲開示,還有家長、家人們的幫助,覺得自己最大的收穫就是自信心找到了好多好多,就是要相信自己,而且相信佛菩薩,只要自己依教奉行,這一念心用對,其實佛菩薩和師長老人家、法師時刻都是在我們身邊在加持我們的,真的是有這樣的感覺的。所以現在每天就很開心,然後就很歡喜,覺得特別有安全感,心也安了很多。

特別是法師給劉總的開示,「有佛法就有辦法」,就覺得這一段開示,對學生是特別特別受用的。因為之前在「薰聞成種」聽這段開示的時候,當時自己在家聽的時候,一邊聽一邊鼓掌,簡直說得太對了,就是特別特別歡喜,當時聽了就不止十遍,因為覺得特別適合自己,因為自己也是完美主義這些問題都有。然後昨天也是這個課程又聽了三四遍,就覺得每聽一遍都有不同的悟處,然後就很歡喜。就覺得其實也不用說聽那麼多,只要是老師講的能夠真正的去做到、去落實,其實也沒有那麼多的煩惱的,心就安了。

我好像有點囉嗦了,我就趕快問問題。有一個問題要請教法師,就是學生本來在學習之前有很多的問題,但是通過學習法師的開示,家長、家人的幫助,現在基本上絕大部分的問題都已經解決了,就特別感恩。但是現在還有一點還有一些困惑的,就是關於攀緣和造緣的問題。因為之前師長老人家也講到說,當今可以救這個世界的有兩種人,一種是媒體人,一種是國家領導人。學生當然不認識國家領導人,但是媒體人,因為自己的專業和工作,確實是有挺多這方面的資源,但是這兩年就覺得之前自己就是在這樣的環境裡面墮落了,這兩年幾乎是處於半閉關的狀態,不太敢接觸以前的這些同事、同學、老師,不太敢接觸,覺得自己定力不夠。但是又想到,如果真的是能夠為弘護正法做一些事情的話,那自己是不是也應該主動的去聯繫聯繫?但是又想到說不能攀緣,要隨緣,而且自己發現在遇到當下的一些境緣的時候,自己想幫助別人,但是有那種好為人師和執著。而且自己又屬於那種感性有餘、熱情有餘,而理性智慧不足的那種,所以就把握不好這樣的一個分寸感和尺度,請法師開示。

最後再說兩句,耽誤大家一分鐘,就是有一個請求,想請求法師……上週日聽課程的時候,週日的那個課程,聽到法師的聲音其實已經有一些沙啞了,但是還在給學生講課,當時真的是心裡挺難受的。然後就想到就是我們今天已經學習第三十二天了,法師真的是把孝親尊師還有師德風範都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就看到法師每次給我們開示這三個多小時,要麼就是耐心細緻的去給我們開解,要不就是特別認真的去傾聽記錄,但是整個過程中連一口水都不喝,所以就覺得法師真的是太辛苦了,把所有的能用上的時間全都給我們了。所以學生就想說,請求法師您能不能盡量多喝一點水,然後不要太勞累了,盡量也不要熬夜,因為眾生和我們這些學生真的都太需要您了,請您一定照顧好自己的法體。這次學習真的知道自己錯了,然後覺得如果再不依教奉行,真的是太對不起老師了,那自己太沒有良心了,所以就請法師也放心,我們都會聽話的,您就多保重身體。

以上就是學生的匯報,有不妥之處,請法師和各位家人們多多批評指正。又耽誤大家時間了,實在是很不好意思,阿彌陀佛。

成德法師:謝謝張同學,妳請我多喝水,妳這麼一講,我就有點口渴,我本來沒有想的,這個真的一切法從心想生,不過很謝謝妳的關心。那當然,我們也要觀照到,有時候我們一做什麼事太投入了,旁邊的家人看了會擔心,這個時候也要顧慮到,他叫我們喝水,你就趕快喝一口,這樣他看了也比較放心;他叫趕快去睡覺了,你就要趕快去睡覺。不然有時候我們這個太執著了,雖然是做好事,搞得身邊的人很掛心我們,這樣也不好。要能觀照到遠方的眾生,更要觀照到身邊的親人才對。好,那我以後都拿一罐水放在旁邊。謝謝、謝謝。

那妳剛剛問的問題也都很好,從妳的分享,成德也回想自己學佛過程,第一個,沒想說要見老和尚,就聽了老和尚說,落實在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就開始用了。結果用了一段時間,自己很受用,特別感恩老和尚。剛好有朋友說,「老和尚在新加坡,我們去見一下」。我心裡就想,這個拜師,把這個老師的恩德要表達一下。我就去了新加坡,給老人家磕個頭,又回來幹活了。也沒想說要去跟在他身邊要見他,就是只是想著我當下應該怎麼照著做。結果後來因為我在教小學,就看到一年不如一年,這個公家的飯吃不下去了。我說那我要讓孩子能夠受倫理道德因果教育,我自己要補課,我也是考試機器考上來的,就到了澳洲去補課了。結果本來打算在那留十年,因緣沒成熟,然後就又回到台灣,沒考上,結果就跑到海口了,這十八年就是這麼過來的。

我沒想一定要去見師父,跟在師父旁邊,但是後來因緣接上了,可以跟老人家工作了,但是也會不好意思見,覺得自己學得很差。但是每一次見,本來腦子裡還有一些問題,一見,問題都沒了。所以老人家有那個智慧的光,可能他的磁場很大,我看不到而已,就對我們有這種無形的幫助。可能是看到老人家了,邪念、妄念起不來了,沒有這些了,很多事自己容易想通了。

那當然妳也很可貴,妳能看到自己的這些比較重的習氣,進一步要把它改掉,從最難處下手。「達摩祖師傳」已經告訴我們,罪從心起,還從心懺。「懺悔文」裡面也說的,「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罪亡心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不要再放在心上了,更重要的,由這一分人生的領悟去供養、去護念更多的人。煩惱是菩提,悲憤是力量,化悲憤為力量,化危機為轉機。佛法很強調轉念,這麼一轉,事事是好事了。

而妳剛剛也分享到,也不是要聽很多,這沒錯。你聽了不去落實,那聽了變知識,變所知障。佛法貴行,貴在能力行。這個是《大智度論》說的,「佛法貴行,不貴不行。但能勤行」,就是我們真明白一句了肯去做,「縱復寡聞」,縱然你聽的經教不是很多,「亦先入道」,還是先契入境界。我們就不講別的,《弟子規》它才一千零八十個字,把它做到,那我們就脫胎換骨了。我就不講其他的,我們舉兩句就好了,「見人善,即思齊」,這一句真的把它一直做下去,脫不脫胎換骨?你所見每一個人,你在看老和尚,看到他的優點,看到他的心境,你就效法他,那光是老和尚給我們的言教、身教,你就脫胎換骨了,你有「即思齊」,「聖與賢,可馴致」。那我們有沒有每一天都在落實這一句?「凡是人,皆須愛」,「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事別人的孩子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這一句話舉一反三。那這句話延伸開來就是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每天用這樣的心境待人,自私自利就沒了。所以真正你說《華嚴經》很好、《無量壽經》很好,要落實,《弟子規》。所以老法師說《弟子規》跟《四庫全書》平等的,不能小看《弟子規》,小看《太上感應篇》跟《十善業道經》。

成德有一個修學的心態提供大家參考,老和尚的經教不容易遇到,要珍惜,這麼好的法寶我們要裝在心裡,以前錯誤的思想觀念要把它清出來,打包好讓垃圾車拉走。所以隨順聖賢佛菩薩、師父上人教誨,不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了,統統把它拉走,就對了。

妳問的問題,攀緣、造緣、隨緣。我們現在有一個思想的慣性,不是黑就是白,不是對就是錯,它的對立性太強了。比方說我們要不太熱情,要不就不接觸人,你看都走極端了。像我們張同學就很熱情,現在怕了,怕太熱情,自己又太感性,搞得自己也不知道是要進還是退。其實這個還是不夠信任自己,妳應該在境界當中觀心為要,善觀己心。發現自己太激動了,趕緊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要念;假如還是控制不住,那就離開現場。因緣是活的,它不是死的,我們常常把因緣想成不是黑就是白,好像它都不會動。「這個人跟我沒有緣」,就完了;沒有緣可以造緣。我們一聽,佛不度無緣之人,「他跟我沒緣」,其實是自己的冷漠,合法掩護非法。佛這句話是告訴我們不要強求,緣還沒有到,你不要強求。可是沒有緣,佛會造緣,你看到他,「阿彌陀佛」,不是跟他結緣了嗎?有什麼好吃的給他一點,不結緣了嗎?你說他看到我就生氣,那你晚上給他迴向,不是也是結緣嗎?根本沒有障礙,可是我們現在好像什麼都可以是障礙,明明是事事無礙,我們都給它想成什麼都是障礙了。

所以比方說妳說我幫人,我幫人我又很怕我好為人師。妳看事還沒來妳就先怕了,所以我們很容易這種性情就是擔憂。妳愈怕妳的心愈不定,所以要把這個怕放下,多念佛。有時候說我不能這樣講、我不能這樣講,結果一講又變成這樣了。然後每一次自己也很生氣,我都提醒自己不要這樣,怎麼還這樣?因為妳很不相信自己,妳的心定不住了,一下在境界就控制不了自己了。信任自己就是一種安定的力量。或者妳有配套,帶妳先生一起去,或者帶著跟妳很有默契的人去,我假如怎麼樣的時候,你碰碰我的腳,或者你這個手勢摸摸頭,我就知道你在提醒我不要太激動、不要太激動,這個也可以,有佛法就有辦法。我不知道這樣回答有沒有回答到妳的問題?

張同學:有的有的,特別感恩法師,特別感恩您慈悲開示,句句都說到學生心裡了。像我今天恰好就穿了一個黑白分明的衣服,感覺就是把我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一下子就表現出來了,確實很不信任自己,是這樣的。

成德法師:好,謝謝謝謝。

張同學:感恩法師慈悲。

成德法師:謝謝。我們會遇到很多不同的境緣,所以首先我們要對自己有信心去應對,求佛菩薩加持。妳哪怕真的還是有被轉,妳也不要氣餒,都是歷事練心,經一事長一智,妳會愈來愈警覺的。所以要相信自己,要相信佛菩薩的加持。而且往往都是在境界當中,確實自己有一些不好的情緒上來了,趕快把它調下去,事情還是會發展得好,就怕那個念頭起來,妳控制不住而已。不是沒有,都會有,都經一事長一智,應該愈來愈有信心,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好,阿彌陀佛。

趙老師:法師,您的時間上還可以嗎?

成德法師:我們再兩位同學。

趙老師:下面有請孟學長。

成德法師:大家有事的話可以先離開沒關係,時間已經超過了。

孟同學:法師吉祥,各位家人吉祥。法師,原本是就像二祖慧可大師一樣,經常像他一樣半夜醒來跑到水井邊,使勁的洗手上血濺下來的那個痕跡,學生也是經常會想起過去所做的那些錯事,想起來就感到特別難過。這次也本來是想帶著手臂上的那個血點子,讓法師來幫著洗,但是現在好像沒有了,就感覺當下也是很安定。最近一段時間學習,感覺到了真心是不動的,也感覺到妄心動得特別厲害,就是有妄言、有妄行,還有妄念,和真心此消彼長的,有時候真心就降伏了妄心,然後就很高興、很舒服;有時候還是敵不過妄心,最後被它給打敗了,就動得特別厲害,那個不動的真心就不能夠顯現出來。所以感覺到有老師您真好,有您真好,沒您的話,我不知道自己的學習會向何處去。

再來就是想問您一個問題,就是說學生這邊只是以您為師、以師長老人家為師,其他身邊的老師,或者是人家的德行修為也比我好,但是就不會像對您和對師長這種感情,只是把他們當作學長,你說這樣子對不對?是不是又是妄心在動,真心喪失掉了?

再來匯報一下就是這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的真心顯現得多一點,就更加做回到一個真正的父親、一個兒子、一個丈夫,最主要的是能夠做一個真正的孩子們的引路人,真正的成為他們身邊的一個善知識。這是自己做老師,做學校的體制內的老師這麼多年來,最有那種自我安慰的地方。以上就是向老師的匯報和一個問題,請法師解答,謝謝。

成德法師:謝謝孟同學。我們也可以感受他對孩子的責任心,應該他一路以來也不輕鬆,也經歷不少考驗。他有一個學生現在在漢學院,都會常常提到孟老師對他的恩德。所以大家是都在成就漢學院的緣,在這裡也感恩大家。很多的疑問我們能自己領悟到,這個就非常難得,自性本有智慧。而我們遇到老和尚,就像他常常告訴我們,章嘉大師說的,後不再造是真懺悔,我們就不要再常常去糾結那些以前的事了。而且我們一心正念,一定往生極樂世界的,就怕我們不想去而已。「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跟佛菩薩就不會再分開了。「憶佛念佛,現前當來」,還不是臨終當來,海賢老和尚見阿彌陀佛見好多好多次了。所以別去罣礙了,我們這一生能往生極樂世界,以前造的業會變成、轉成法緣了,你造那些業會跟這些人結緣,你現在是阿惟越致菩薩再來了,不然沒有緣還度不了。所以只要當下後不再造就對了,不要去懊惱了。所以三種煩惱,過去煩惱要放下,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甚至於要經一事長一智,你的人生閱歷就提升了,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不要瞎操心,不要有未來煩惱。當下又用經教來思惟,就沒有現在煩惱。就像剛剛張同學問的,我在做抉擇怎麼辦?不違背戒律,為眾生、為佛法,自己又得清淨心,度德量力,審勢擇人,這樣去考慮。

成德在跟大家分享「做孩子一生的貴人」的時候,有分享一段我們對人、對事、對物的心態,或者怎麼思惟,這個可以提供大家做參考。

這個真心跟妄心拔河太正常了,修行是個過程,我們不能在修行的路上又調動起那個急於求成的習氣了。急於求成也是習氣。所以要發勇猛心,「立決定志」,我決定要往生,我決定要突破習氣。接著「不計成敗」,你好像說不要發脾氣,怎麼又發了?不要去算,也不要去記了,安住當下。「不顧生死」,就是那個習氣要起來的時候,死都不怕,就怕這個念頭不對,要這樣去對治習氣。因為「忿如火」,有時候憤怒像火一樣,你不遏止它,它會燎原,火燒功德林的,忿如火,「不遏則燎原」;「欲如水」,欲望像水一樣,你不遏止它,它變滔天巨浪,有時候一失足成千古恨,就是那個欲望控制不住了。所以要不顧生死,死都不怕,就怕念頭不對,寧肯碎骨粉身,終不忘失正念。這個都是夏老,修行再來人的話。

我們想一想,剛剛孟同學說的,他很尊重老和尚,尊重這個師承。尊重表現在哪?表現在依教奉行。假如我們的尊重沒表現在依教奉行,叫情執,這個可以勘驗,那只是感情作用。有一個同修就跟我說了,「我相信釋迦牟尼佛,但是我不相信自己」。我說你這個邏輯有問題,你相信釋迦牟尼佛什麼?你相信他講的,那才能表現你是真正相信他。可是他開悟第一句話就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那你為什麼不信?人都是自我感覺,得看深入一點。

所以我們尊重老和尚,一定表現在如貧得寶,這些教誨太好了。我們不舉別的,老和尚說禮敬諸佛,開解普賢十願,對人、對事、對物都要禮敬。甚至於我印象最深的,老人家在「菩提心貫注在整個生命中」,他老人家說,「我看一切眾生都是阿彌陀佛,不是把眾生當作阿彌陀佛,眾生本來就是阿彌陀佛,我對阿彌陀佛的供養,跟對眾生沒有兩樣」。老和尚把他的心法傳給我們了。我們看老人家對待一個小朋友他也很恭敬,這是我親眼看到的。有一次送老人家回六和園,因為下了車還有一段小徑,車開不進去的,我們陪老人家走,走到六和園。剛好遇到當地的小朋友,老人家看到小孩笑得很高興,然後對著小朋友說:「明天給你們糖吃。」結果一進門老人家講第一句話,「趕快去幫我準備糖,我明天得給小朋友帶去」。我們很感動,你看老人家答應小朋友的這麼恭敬。那我們把老人家這個禮敬諸佛接受了,接觸每個人都很禮敬,什麼年齡層我們都恭敬。

再來,老人家教我們五十三參,一切人都是來成就我們的道業的,我們要恭敬。其實人一誠敬的時候,很容易起覺照的。至誠如神,至誠感通,你很真誠的時候,人家講話偏在哪你很容易聽出來。可是你聽出來,你還是很誠,你聽出來你不會變成對他有成見,他在長我們的見識,為什麼他有這個思想?原因在哪裡?現在的人,或者哪些背景的人為什麼會這樣?你很清楚了,因因果果,每個人都在讓你積累人生的閱歷,都是學習。不然我們自己,我成長的背景很單純,父母都是公務員,我也沒見過什麼大場面,但是就是老人家教的,都用真誠去應對。

所以孟同學也不要太擔心,我是感覺大家都很謹慎,但是謹慎得有點緊張,緣來了就去應。師承表現在哪?你遇到一切境界的時候,都是提起老人家的教誨,這是你真正把老人家教誨放心上了,這實質的,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不然我們看起來在守師承,搞得自己很緊張,然後你的緊張鐵定會傳遞給身邊的人,也搞得家裡的人緊張,甚至於你還負責帶團隊,搞得整個團隊的人都很緊張,難怪會笑不出來,難怪也會哭不出來。心是根本,老師的心會影響學生,不知不覺,潛移默化。

不知道有沒有回答到你的問題?

孟同學:謝謝法師,心開意解,阿彌陀佛。

成德法師:阿彌陀佛。我們再請一位。

趙老師:接下來有請路學長。

路同學:法師好,諸位家人好。學生也是感受到了佛菩薩的加持,第一個舉手,到最後一個還有機會。大部分問題也都解決了,就簡單的分享一下。因為今天對於學生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外公還有奶奶是九年前二月二十七走的,今天是一個九週年的祭日,父親母親就都回到家鄉去做祭祖。學生也是九年前自己剛好剛接觸傳統文化不久,從這件事情也體悟到很多真相。今天剛才在聽法師開解的過程當中,也是有一個心得,裡面也帶有些疑問,分享一下。

就是現在有看到一些現象,祭祖就是家鄉還是算比較重視,但是現在實質就是比較少了,形式還保留有一些。《論語》裡面就講「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就感覺到現在就是家裡面人以形式性的去團聚一下,去墳地上走一走。但是家族裡面是接受儒家思想比較多一些,對佛法接觸也不是很多。學生就想問一下,向法師請教一下,就是在當下我們後代子孫如何能夠做更多的一些功德去迴向給這些祖先,真正利益到他們,也能受祖先的這些利益,自己也能夠更加的去發心把這些家風家道傳承下去。因為學生家鄉,回憶起父親、母親講小時候的一些情景,也是特別的重視倫理道德。父親是那一輩最小的,學生和弟弟是這一輩最小的,也感覺到有這樣一個希望能夠承傳千年不衰家道的願望。所以就也是想請教法師,這些細處應該如何落實?謝謝法師。

成德法師:路同學你剛剛講說,剛剛在聽其他學長分享或者發問,可能有一些問題就解決掉了,有心開意解了。所以因為成德也遇過,比方說有幾位同修都在問老人家問題,結果後面問的人感覺前面的問題好像已經回答他的問題了,他後面還是問。很可能就是後面的人在聽的時候,他有一個念頭,那不是我的問題,那不是我的問題。其實那個理是相通的,可能就解決掉了。我是因為路同學剛剛說,他有一些他自己開解了,這個就是很多問題其實你靜下來,你在聽經的時候,或者聽別人在探討的時候,你可能就通了,本自具足。

你接下來我也感覺到你比較憂國憂民,看到這個風氣現在形式多實質少,假如依你學過的經教來思惟,做什麼對於祖先最好?

路同學:法師好,學生第一念想到的就是師長每次在祭祖時候都會有相關的開示,祭祖的實質和意義就是提倡孝敬,知恩報恩,報本反始。現在當下可以做最好的就是能夠承傳文化,發心把傳統文化復興起來。

成德法師:對,老法師說的,我們這一代人最重要的就是把文化要傳下去,五千年來第一等好事,因為沒有遇過這麼危急的情況。所以路同學自己回答了,我沒回答。大家要信任自己,你把心靜下來了,一思惟,答案就出來了。你們不要「現在成德法師會回答問題,趕快來想一些問題」。你們自己靜一靜,自己可以想通的,我不能再造成大家分別執著的增上緣,那我就有罪過了。還有沒有?承傳文化,以此功德迴向給祖先很好。

路同學:還有就是做一個榜樣,因為最近上次學生也順便反省一下,就是在心得裡面也寫到一些情況,雖然是真實的,但是後面也感覺到讓老師或者其他家人聽到也會有擔憂的地方,學生言語方面就是不太周全的地方。感覺就是自己在盡孝方面,在自己父母方面自己還有很多欠缺的地方,就是把這一塊用真心彌補起來,然後從自己修身開始,從父母開始,從和父母恢復這種真誠心開始,做出一個好的樣子來,這是一點。還有另外就是剛才想到《地藏經》裡面的,有講到一些能夠利益先人的一些方法,就是懸繒燃燈,還有抄經這些。謝謝法師。

成德法師:謝謝路同學,他也體會到要做榜樣。這做榜樣功德很大,因為現在這個時代大家信心危機,你能做得出來就能給人信心。所以老人家為什麼一直強調要做示範?真做出來,功德大了。

那你也提到自己要先恢復父子有親,因為老和尚說的傳統文化兩個目標,第一個,恢復父子有親;第二個目標,再把這個天性再延伸到對兄弟姐妹、對家族,然後再對鄰里鄉黨、對一切人、對一切萬物,這第二個目標。我們要去幫別人恢復父子有親,首先我們自己要恢復,自愛才能愛人,自助才能助人。

你剛剛提到《地藏經》,你看這個我們都讀過,燃燈、燒香、抄經。但佛法強調的是依義不依語,你假如在古代抄經,很好,為什麼?經本很少,沒有印刷術,你抄一本,人家能讀、能成就,功德很大;現在印刷術發達了,經書很容易拿到,這個時候要講解,要為人演說,要把它講清楚,這個功德都很大。講課、講經的人轉變命運快,諸供養中,法供養為最。我們看那個較量,你三千大千七寶布施,都比不上跟人家說四句偈,這是《金剛經》的較量。《普賢行願品》,那也是較量得更讓我們覺得諸供養中法供養為最。尤其現在你剛剛也說了,形式多了,實質少了,這個實質就要靠人宣講,讓人一明理了,他做得就會很真誠孝敬,就跟祖先感通了,他這個家道就可以傳下去。「無念爾祖,聿修厥德」。

那一天我們遇到一個同修,她的太爺跟印光祖師一起蓋監獄,然後在監獄裡面教這些服刑人員傳統文化。我說她太爺功德無量。我說那妳是阿惟越致菩薩的後代,她太爺跟印祖的關係不一般。她太爺的那些德行,她說我們比起我們太爺差遠了。我說不要有這個念頭,人有時候都是一直在否定自己,不要這樣,縱去遠,以漸躋。我相信我們只要有這個效法的心,太爺就放光加持我們。所以這個孝道的弘揚很重要,大家要發心來做,來弘揚,來講解清楚。

再來,念佛的加持力,念佛超度祖先的力量很強。「暫持聖號,勝於布施百年;一發大心,超過修行歷劫。」所以這個念佛功德大,發菩提心功德大。所以「一子出家,九祖生天」,當然他這個出不是相上的出,他是真發菩提心真出家。《維摩詰經》說的,發菩提心,是名真出家,不是相上而已。所以這些大經大論都是破我們的分別執著,不然我們假如一出家了,我們就高人一等,那我們就在出家的緣自己墮落了,那就麻煩了。發菩提心功德很大。

不知道這樣有沒有回答到你的問題?

路同學:回答到了,法師,感恩法師。

成德法師:最後再補一句,處事待人接物隨時都用真心,統統都是功德。

好,謝謝,今天就跟大家交流到這裡,阿彌陀佛。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22年3月16日16:30:5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65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