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真的放得下嗎? 成德法師主講(共一集)2020/3/27 英國蘭彼得 檔名:18-013-0001
安住當下,不然你產生擔憂的時候,那是屬於未來煩惱,甚至是現在煩惱了。那一有煩惱,就是分別執著;一有分別執著,就是輪迴心。所以在那裡擔心死生事大,看起來是在擔心生死大事,事實上對生死的理還沒有看清楚。六道輪迴從哪裡來?從執著變現出來的。所以我們有這些擔憂、害怕的心理,其實都是輪迴心。所以我們要出離輪迴,就得要不要動執著。那怎麼不動?現在一下做不到,就得歷事練心。
剛剛學長說的,不斷在境界當中看到自己的分別執著,進而去放下它,這個叫真修行。真正的修行就是放下的功夫,就是六根接觸六塵不起貪瞋痴慢疑這些見思煩惱。雖然不是一步到位,但是我們在每一個當下都得要克念作聖,都要有那種「寧肯碎骨粉身,終不忘失正念」的一種勇氣跟決心來對治習氣,不這麼樣,要突破無始劫的每一個習氣不容易,都要效法顏回不貳過的態度跟決心。
學長剛剛講的就是歷事練心,然後不斷的觀照到了,不怕念起,只怕覺遲,趕緊把它轉成正念、轉成佛號。雖然我們是想著一定要出離生死,也要認知到老法師的法語,在「菩提心貫注在整個生命中」說的,輪迴心修什麼樣的法都不能往生。我們聽經聞法,就是要把輪迴心認識清楚,然後不要再起這些念頭。
執著裡面就是見思惑,見惑:身見、邊見,邊見就是對立,身見就是一直把這個身體當我。這一關要轉,那就要告訴自己,一切眾生是我,不是這個身是我。一切眾生都是我的法身,所以念念為他人著想,那是真正知道眾生就是我,「於諸眾生,視若自己」。所以這個身見要輕,那得要念念為他人著想,以師父這句法語來下功夫,不然不進則退,這個身見有可能還愈來愈重。
其實成德也都見過一些臨終的情況,甚至是晚年的情況,以前擔心孩子、擔心孫子、擔心很多事情,當身體不舒服的時候,這些都是其次了,都是想自己的不舒服、病痛,可見得對這個身體的執著也是挺重的。假如我們有警覺性了,就會不斷的要把這個自己放下來,念念為他人去著想。我們看到很多利益眾生的人,他生病的時候,好像病痛都不重。其實愈執著身的人,病來的時候愈痛;愈不執著的人,病來的時候輕,甚至是重罪輕報。
我們看到劉素雲老師就是非常好的例子。甚至於我們聽過黃念祖老居士說到,他有一個學生,當時候腰疼得不得了,他就把它當作逆增上緣,精進念佛,念啊念啊,結果念到身體沒有了,當然這個是要念到很下功夫,結果這個病就好了。
其實身體也是虛妄的,我們太把它執著了,它才會障礙我們這麼重,這是身見。邊見,邊見就是對立,跟一切人事物不對立。還有戒取見、見取見、邪見。這個戒取見就是從果推因,把這個原因推錯了,我們會誤會自己,也會誤會別人。見取見就是從因推果,把這個結果推錯了。比方說有一個人進了禪定,他看到那個牛生天了,他就覺得因為牛吃草所以生天,他就下這個判斷,又沒有佛經參考,結果他就告訴大家要吃草才能生天,他就是把生天的因給推錯了,這個就是屬於戒取見。這些都是屬於什麼?成見。我們常說某人成見很深,那個就是因果推錯了,又自以為很正確,就障礙自己,甚至還去到處講他的說法,就誤導了別人,這見惑。
思惑,貪瞋痴慢疑都是思惑。比方說這個貪就很厲害,「諸苦盡從貪欲起,不知貪欲起於何,因忘自性彌陀佛,意念紛馳總是魔」。其實我們「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沒有染著,我們認賊作父,把這個貪瞋痴當作自己本有的,我這個人個性就是這樣,我本來就是這樣,那就愈認愈錯了,錯到連自己本來的真心都認識不了了。
而我們今天要把輪迴心看清楚,比方曾經聽過黃念祖老居士講一段話,特別重要,他說:「喜歡什麼是留戀娑婆」,這一句我們可能都認可;接著黃老說,「討厭什麼也是留戀娑婆」,因為討厭跟喜歡都是情見,就是我們的情執產生作用。情執講得具體一點,愛憎的心,喜歡是愛,討厭是憎恨,愛憎就是輪迴心。所以黃老這個開示很重要,討厭什麼也是留戀娑婆。
其實會討厭的人,假如境界變成他喜歡的時候,可能他就陷進去了,他就不見得迫切的要求生淨土了。假如一個人很生氣,他的兒子不孝,他說:「我孩子氣死我了,我要求生淨土了。」突然他孩子對他好了,可能就不一定了。
我們也要反思到,我們是不是有愛憎心?我們是不是還有討厭的人、討厭的事,不想做這個,來了都硬是要把它推掉?還有不喜歡的物。只要還有討厭的人、事、物,可能都是因為我們有喜歡喜歡不到了,最後變成討厭了,都是情感、情執在作用,這個我們得認知清楚才行。
所以要把這些輪迴心放得下,這個才是真正的菩提心、才是真正的出離心。然後出離心跟念生死苦,跟念眾生恩,念佛陀、父母、老師、施主的恩,都是屬於菩提心、都是真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