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般若研习报告(第32集)jingkong老和尚主讲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  (第三十二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9-023-0032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請掀開經本,第七十八面,看經文,六十一段,總示名題:

  經【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

  尊者為我們大眾請示經題,便於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得到實際上修行的綱領。世尊非常慈悲,有求必應,將這個經題為我們宣布出來,經的名字叫『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題的大意在前面已經講過,這個地方可以省略。

  世尊底下兩句話囑咐我們。以是名字,汝當奉持。請看小註:

  【此是令人,顧名思義,因名會體。要知經義,皆是應無所住。所以急當斷除我見,則煩惱障除。而業障、報障,亦隨之而皆除矣。三障消除,則法、報、應,三身圓現。】

  這段話是解釋世尊對我們的教誡,要我們從經的名題上,就要聯想到這部經所講的義理,這是初步的功夫。我們常講受持讀誦,這是最低限度的功夫。如果不能從經題聯想到經裡面所說的義理,所開導的教訓,我們縱然是讀誦,也得不到利益。如果是功夫深一點的人,那就因名會體了,這是受持深者。正如同過去襌宗六祖惠能大師,聽五祖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實在講,要從經文上來說,大概只講到四分之一,他就開悟了,就明心見性。體就是心性,因名會體這是惠能大師做到了。他為什麼能做到?這個意思我們在前面也曾經透露過,三學、三慧圓融成一體,就能入這個境界。我們今天聽經,若能做到顧名思義,就不錯了,總算你沒有白念,你還能想到經典裡面的教訓,發願依教奉行。而本經最重要的開示,就是「應無所住」,這句話在本經,可以說是徹始徹終最要緊的一句經文。我們明白這樁事,一定也能夠聯想到,《金剛般若》是六百卷《大般若》的中心,無住既然是《金剛般若》的核心,當然也就是六百卷《大般若》的中心。由此可知,無住兩個字的重要性,我們要認真去做。無住就是不執著,不執著法相,不執著非法相,空有兩邊都不住,這就是金剛般若波羅蜜。果然不住,就像底下所講的效果,能夠有個一分、二分不住,你就能得一分、二分的利益,真所謂是煩惱輕、智慧長,這是真實的利益。惠能大師為什麼會明心見性?他的確是聽了之後明白,空有兩邊全都放下,這個高明。真正放得下,一聞就開悟,一悟就放下,一放下就證果。

  所以急當斷除我見,我們要把這樁事情,看作最要緊的一樁事情,要趕緊去做的一樁事情,決定不能有稍稍的耽誤,急著去辦。斷我見,我們就經文上來說,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要在這裡下功夫。我見、我相要是斷了,四相、四見統統斷了,一斷一切斷,煩惱障除了;不但見思煩惱沒有了,塵沙煩惱也斷了,塵沙煩惱在哪裡?在眾生相、在壽者相;無明煩惱一定也能破幾分,四十一品無明也能破個一分、二分。所以,業障消了,報障也消了。業障是見思煩惱,報障是六道輪迴裡面的果報。報障除了,就是說你已經超越六道輪迴,不在輪迴之中,已經了生死出三界。這個身體雖然在,那沒有關係,而不是說證得這個境界,這個人馬上就要死,不是這個說法,大家可不能誤會。證得這個境界,跟你講,生死沒有了,六道輪迴沒有了,我們身體還在這個世間,在這個世間是菩薩身。人家常講搖身一變,我們這個身不要搖就變了,就從凡夫變成菩薩,菩薩乘願再來。在這個世間住世,久暫隨意,想多住幾年不礙事,想馬上走就走得了,就這麼樣的自在。他住這個世間的久暫,他不為別的,他對這個世間毫無留戀,久暫在緣,在眾生那一邊。眾生有感,他就多住幾時,機緣盡的時候,盡就是眾生對他不相信,不願意跟他學,他老人家就走了,到他方世界去。這個時候他的生活空間拓開了,盡虛空遍法界是他生活的空間。哪一個世界緣成熟,就在那個世界現身,像《普門品》所說的,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不只現一個身,如果有很多個世界眾生機緣都成熟,他就能現很多身,隨心應量。像《梵網經》所說的,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你要是入這個境界就千百億化身,哪裡是一個身!

  我們凡夫沒有法子,不能分身,不能現第二個身,為什麼?因為執著這個身是我。這個身是我,當然另外一個身就不是我,所以你就永遠牢牢死在這個身上,可憐!破了四相,無我相、無我見,無我了,所以那個我就能現無量無邊身,道理就在此地,這才叫真正消業障。《金剛經》消業障是特別有效,問題是要你真的去做,不是把「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念幾遍就消掉,念幾遍消不掉,念十萬遍也消不掉,要真正去做到,就消掉了,消掉就得大自在。

  三障消除,三身就現前。注意這個地方,圓現,什麼叫圓?一即是三,三即是一,那就圓了。只要四相、四見一破,給諸位說,我剛才講,我們這個身還在世間,就如同六祖惠能一樣,惠能開悟見性是在二十四歲,年歲不大,我們在《壇經》上看到的,他在黃梅得法是二十四歲,得法之後他那個身就是三身圓現。我們現在這個身是業報身,他覺悟之後,身見沒有了,我見、我相都破了,所以就轉業報身為圓滿的三身。這個身就是他的自受用報身,也是他受用報身,對一切眾生來說就是應化身,對他本體來講就是清淨法身,一即是三,三即是一。這種利益殊勝,真正不可思議。能大師以後,不是沒有見性的,但是沒有像能大師那麼痛快、那麼快速、那麼殊勝,這的確是沒有。但是在修學過程當中,假以時日,每個朝代都還有幾個,真正是難能可貴。這其中的道理,就是我們常講的看破、放下,是不是真正看破、真正放下。而金剛般若徹始徹終也就是教給我們看破、放下。

  【必須將不住六塵生心,放在心中,時時觀照起心動念。倘於六塵少有觸著,便當機立斷,堅持不懈。至誠懇切,求三寶哀憐攝受,放光加被,助我之力。念佛不得力,亦全由未在此中用功也。】

  這一小段,這是把汝當奉持的具體辦法再簡單的說說,我們怎麼個奉持法。「必須」就是一定,要把「不住六塵生心」這個開示常常記住。不住六塵,而生其心;應無所住,把它講得很具體,就是不住六塵。六塵是什麼?色、聲、香、味、觸、法,不可以執著,執著就錯了。時時觀照我們起心動念有沒有住,有沒有住在六塵境界上。實在講我們一定會住,不住就成菩薩、成佛,哪裡是凡夫?凡夫一定住。我們凡夫很苦惱,住而不能夠覺察。真正修行用功的人,他知道他住,他覺察到,比我們就高明多了。我們住而不覺察、不知道,現在先要覺悟,知道自己著相、住相,先要知道,這就是你開始覺悟。在起心動念之處。

  倘於六塵少有觸著,我們現在不但是稍有觸著,而觸著太多,真是無量無邊,深厚的習氣。因此要曉得當機立斷,不能等待,就在這個時候就要斷掉,怎麼個斷法?沒法子斷,能夠當機立斷的都成就了。我們斷不了,實在講也不曉得什麼叫當機立斷。但是有一個方法,念佛,才覺得心裡有住,把這個念頭馬上轉到阿彌陀佛佛號上,讓我們的心不要住在六塵的塵境上,把它轉成阿彌陀佛佛號上,這就對了,這比襌宗容易太多。宗門的修行方法要斷,我們這個地方念頭轉成阿彌陀佛,我們還是有住,住在阿彌陀佛上,念頭換過來了。這有什麼好處?好處很大,因為你念頭住在六塵,你搞六道輪迴,你出不了六道輪迴;這個念頭轉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在我們這個六道,不但不在我們這個六道,也不在娑婆世界,而是在娑婆世界的西面過十萬億佛國土,那一邊有個極樂世界。我們念頭一轉,就從娑婆世界轉到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去,這個法子妙!這個法子不難,人人都可以做得到。能夠這樣修行就好,這一生當中,不斷見思煩惱,不離四相,也出了三界,也永脫輪迴。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古大德所說的,「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也就是說,我們把破四見、破四相、斷煩惱、明心見性這個事情,到西方極樂世界再辦,見到阿彌陀佛辦這些事情就很容易,就不難,在這個世界辦非常非常困難,很不容易。所以先求往生極樂世界,生到極樂世界立刻就入金剛般若的境界。我們用這個方法,一定要堅持不懈,決定不懈怠。宗門大德常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這兩句話我們用得上。不怕念起,念起就是住六塵境界,就住相,不怕念起,要覺得快,要轉得快,第一念起來是五欲六塵,第二念就是阿彌陀佛,這個轉得快,這叫真正會用功,這叫真正念佛人,他會念佛、他會用功,功夫得力了。

  雖然如此,我們還是要至誠懇切求三寶加持,怎麼個至誠懇切法?諸位要曉得,還是念頭轉得快,那就是至誠懇切,念頭轉慢了,誠意就沒有,懇切也沒有。至誠懇切不在其他,就在念頭轉得快,你念頭轉得快,阿彌陀佛與十方一切諸佛如來一定照顧你,能感得諸佛護念,放光加被,我們得的助力就大。佛這種加持有顯加、有冥加,冥是冥冥當中加持,你自己不覺得;在你功夫得力,有的時候你自己會感覺到佛加持很明顯,佛是時時刻刻都在身邊;套一句他們宗教裡面所說的話,「上帝與我同在」,諸佛菩薩確實與我同在,一點都不假。念佛人功夫不得力,要是仔細追究它的原因,還是《金剛經》上所講的住相,念佛功夫為什麼不得力,沒有真看破,沒有真放下,心還住在六塵上,念阿彌陀佛那怎麼會得力?怎麼會有感應?那不可能的。我們也正是念佛功夫不得力,所以仔細來讀讀《金剛經》,希望藉著金剛般若波羅蜜的幫助,幫助我們無住,幫助我們看破放下,老實念佛,這是我們念佛人學《金剛經》的目的。

  【吾人修行,必須於一切染緣,所謂六塵者,依此經能斷。】

  羅什大師翻經是用義譯的,這部經玄奘大師有譯本,他的題目叫《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多》。他加能斷兩個字,梵文的原文上有能斷,金剛是比喻堅固、鋒利,能斷一切物,一切物不能夠破壞金剛,用金剛來比喻般若智慧,般若智慧能斷。我們要依金剛般若的智慧,能斷一切染緣。

  【奉持二義,當機立斷,堅持不懈,降伏習氣。】

  題裡有能斷,世尊囑咐我們要「汝當奉持」,要把能斷、奉持這兩個意思記住,這是佛對我們的教誨。當機立斷是信心清淨,一絲毫疑惑都沒有。堅持不懈,這是功夫。在淨宗裡面講就是淨念相繼,這是功夫。降伏習氣是效果、成績。我們見思煩惱的習氣雖沒有滅斷,但是伏住,它不起作用,這是成就甚深的禪定功夫。

  「庶幾有一心不亂之可能」,我們用這個方法來念佛,才有可能得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是禪定,是相當深度的禪定;理一心不亂是明心見性,那個功夫深。如果得事一心不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方便有餘土;得理一心不亂,生西方極樂是實報莊嚴土,品位都非常之高。所以往生極樂,徑登不退,不難也。縱然我們沒有到一心不亂,我們能夠把煩惱習氣伏住,心得到清淨,念到功夫成片,所謂功夫成片就是一切時、一切處,心裡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除這一句阿彌陀佛之外,所有一切的妄想、牽掛、憂慮統統放下,這叫功夫成片,能念到這個功夫,就決定得生,這是生凡聖同居土。上乘的功夫我們未必有把握能得到,這樣的功夫說老實話,人人都可以得到。只要你真的肯放下,真的接受世尊在本經所說的事實真相,你能夠肯定,你能夠承認,「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果你真的肯定,真的承認,你哪有放不下的道理?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

  只要你肯放下,功夫成片不難,古德所謂萬修萬人去,這個話一點都不假。念佛而不能往生的,沒有別的,沒放下,還有一些牽腸掛肚的,不肯放下,那就沒法子!所謂「帶業往生」,功夫成片的人,煩惱沒有斷,見思煩惱沒有斷,塵沙煩惱沒有斷,無明煩惱沒有斷,統統都帶著往生,是這麼個意思。事一心不亂,見思煩惱斷了,那就不帶,帶什麼?塵沙煩惱、無明煩惱沒斷,帶業往生。念到理一心不亂,見思、塵沙都斷,無明有四十一品才破幾品,還得帶幾品,還是帶業往生。華藏世界,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文殊、普賢發願求生西方淨土,他帶不帶業?帶業。他是等覺菩薩,帶最後一品生相無明,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往生。諸位一定要知道,凡是生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一個不帶業的,等覺菩薩帶一品生相無明,還是帶業。

  過去有些人說,帶業不能往生,一定要消業才能往生,把念佛人搞得迷迷糊糊的,真是搞得天下大亂,起這麼一個波浪。那個時候正好我在美國弘法,我到洛杉磯,洛杉磯周宣德老居士在機場迎接我,一見面就是很悲哀的氣氛,給我說:法師!現在有人講帶業不能往生,一定要消業才行,我這幾十年不就完了、白念了。我聽之後笑笑,我給老居士說:老居士!帶業不能往生,就算了!就不要去。他聽了就很奇怪,眼睛瞪著看著我,為什麼我說得這麼輕鬆。我就告訴他:假如帶業不能往生,西方世界就一個阿彌陀佛孤家寡人一個,你去幹什麼!他還是沒有聽懂,最後我只好給他講:文殊、普賢是華藏世界毘盧遮那佛的等覺菩薩,這你知道嗎?知道!他們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還帶一品生相無明,是不是帶業?他想想,不錯!是帶業。不帶業的,西方世界只有一個人,阿彌陀佛不帶業,除阿彌陀佛之外,每一個人都帶業,只是帶得多、帶得少而已,哪個不帶業!怎麼可以說是帶業不能往生,哪有這種道理!但是那個時候,講這個消業往生的人,在美國很有聲望、很有名氣,我們也得罪不起,得罪他,在那邊弘法會受到障礙,這就是講經有顧忌。我後頭又加一句捧捧他,他說消業也沒錯!為什麼?多消一點,你不就少帶一點,品位高一點,他也很慈悲。這就補一補,否則的話會惹麻煩!人家勢力很大惹不起,雖然他說錯,我們也從旁邊還是要補一點,也要讚歎他一點,說他很慈悲,讓我們多消一點,少帶一點,品位高一點。他聽到我們這個說法,也許會原諒一點,不至於找麻煩。我們看底下這段經文:

  經【所以者何】

  這一科就一句話,我們細看江居士的分科,真的是很有道理。在其他古今註解裡面,沒有這個分法;也就是說沒有看得這麼透徹,看得這麼詳細。詳明所以,這一句是總標。

  【所以者何四字,標詞,使人注意也。】

  這句話是提醒聽眾的注意,提醒讀者的注意,注意什麼?底下幾段經文,從六十四到六十九節,這一段經文非常重要,皆是開示修持之法,皆是說明「以是名字,汝當奉持」之所以然。為什麼一定要遵守金剛般若波羅蜜的方法來修行?道理在哪裡?我不依這個方法不行嗎?說實在話,不依這個方法真的不行,連念佛人不依這個方法都不能得功夫成片,都不能往生,可見得《金剛般若》的指導原則,是涵蓋一切法門。在我們過去以為,這總是大乘經、大乘教,哪裡曉得連小乘教都包含在內。小乘雖然沒有讀過《金剛般若》,沒有聽過《金剛般若》,小乘人證果還是要無住,他要有住的話,他就不能證果,這個我們在前面讀過。須陀洹是初果,須陀洹不著證果之相,如果須陀洹著相,他就不能成為須陀洹,這才叫我們恍然大悟。連小乘初果,到大乘等覺菩薩,沒有別的,就是無住生心而已。無住生心大家做的程度不一樣,程度最高的是大乘等覺,程度剛剛達到標準的是小乘初果,才達到這個標準。你要問修的是什麼?無住生心而已。這就說明,金剛般若統攝一切法門。

  此一句中含三義。這個實在講,要不是很細心的人看不出來,江味農居士不愧在本經下了四十年的功夫,他比一般人看得的確是仔細,一般人看不出來的,他發現了,他為我們說出來。我們仔細觀察,他講得有道理,確確實實符合經義。這三個意思:

  【第一是如何而斷,第二是從何斷起,第三是因何須斷。】

  為什麼一定要斷?底下就把這三個意思略微做一個說明。

  【如何而斷。斷者,斷我見也。我見是妄想之別名。妄想原是真心所變,本不能斷。所謂斷者,破之而已。】

  這幾句話很重要。所以世尊在入滅之前,最後的遺教有四依法,我們後學之人決定不能夠忘掉。四依法:第一個是「依義不依語」。這裡面就有這個意思在,如果是依語,後來結集成經典,文字是語言的符號,語不必依;換句話說,文字也可以不必依。要依什麼?依它的意思,那就對了。意思要正確,言語、文字不要緊,如果執著在言語文字上,可麻煩了。你看這裡斷,怎麼個斷法?斷不掉的。不能斷的,為什麼不能斷?十法界依正莊嚴是自性變成的相分,相斷了,性也就沒有,性就滅掉,哪有這個道理!性永遠不生不滅,所以相是不會斷的。相雖然不斷,它會變,相會變,因為相會變,所以佛教給我們要生心;因為相剎那不住,剎那不停的在變,它不是永遠存在的,所以佛教給我們無住。無住生心都是因為相是剎那不住在變化,佛教給我們這個修行的綱領,與事實真相完全相應,是這麼個道理,這是諸位同修必須要搞清楚的。

  這是斷我見。我見確確實實是妄想,妄想就是無明。一切眾生不起念則已,一起念,第一個念一定是我,不能說起念裡頭沒有我,沒有這個道理。「我」是一個根本的妄念,根本無明。我們大家在座的同修,我想每個人都有作夢的經驗。你在作夢的時候,夢中有沒有我?一定有我,不會做一個夢,夢裡沒有我,一定有我,沒有我也就沒有夢,沒有我什麼麻煩都沒有。所有一切麻煩都是我來的,就是這個根本無明,無始的妄想。這個東西是真心變現的,它相雖然是妄的,它體是真的,體是永遠不變的,相是千變萬化,剎那剎那不住的在變。我們今天看的這個現象,今天看這個樣子,昨天它也是這個樣子,好像沒有什麼變化,其實不曉得經過多少變化。我們看的樣子好像沒有變,是這個相的相續相,前面這個相是這個樣子,變一個相,還是這個樣子,跟這個很相似,我們看的是相續相,是延續的相,絕對不是一個相,相不能存在,所謂是「當體即空,了不可得」,那是真正的樣子,這是真相。由此可知,相會變,不會滅,所以佛教給我們無住生心。由此可知,經上所講的斷,實際上是轉變。我們斷煩惱,煩惱是迷、是執著,轉煩惱為菩提,菩提是覺、是不迷;把它轉過來,對那邊來講是斷,其實是轉過來。轉生死為涅槃,轉凡成聖。諸位要曉得,真正的意思是講轉變,不是真的斷,決定斷不了。此地講破之而已,是破妄想、破執著,是這個意思,都是轉的意思。

  【云何能破】

  破跟轉是一個意思,諸位要記住,我們講轉大家好懂,講破跟斷難懂,講轉好懂。怎麼個轉法?開解而已。一定要明瞭事實真相,就轉了,念頭就轉。為什麼一般人轉不過來?斷不了?他不了解事實真相,他轉不過來。一般人對於世間五欲六塵貪戀,情執放不下。為什麼他不肯放下?他以為是真的,他以為他自己真得到,以為這個身是真的,我真的能得到,把身心一切萬物都以為是真實的。如果果然是真實的,你在這裡面怎麼起貪心,釋迦牟尼佛點頭,對!你說得很對,那真有,你真得到;如果真相完全是一場空,你在這裡頭起這種心,想貪得的話,佛看了搖頭,因為你根本沒有得到,完全是個妄想。所以本經講「三心不可得」,用意很深。三心不可得,就是你能得的是空的;又說「一切法是緣生」,給你說緣生就是一切法是假的,不可得。由此可知,能得跟所得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你要是把這個事情搞清楚、搞明白,試問問你應不應該放下?當然放下,再也不打妄想了。稍稍還有一點貪著放不下,真相沒搞清楚。放下不難,搞清楚難。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那個真的不難。事實真相搞清楚,難!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為我們講經說法,就是把事實真相講清楚,讓我們了解,讓我們明白,我們自然就放下。這一放下,就是菩薩,就是佛。

  【斷我見,並無別法,唯在徹底明理。】

  把道理搞清楚。

  【亦即徹底開解】

  我們佛家講開悟,了解事實真相。

  【而見到宇宙人生之事實真相而已】

  佛門的經典非常豐富。古人讀書有所謂一部《二十四史》不知道從何讀起。這一部《二十四史》,實在講分量並不是很大,跟佛家的《大藏經》一比,小巫見大巫。佛法浩如煙海,從哪裡著手?因此學佛的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抓到綱領。這一部《大藏經》,或者說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內容究竟是什麼?他說了四十九年,到底說了什麼?我們要抓綱,一句話就把它說明。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無非是宇宙人生真相而已,這樣我們對於整個佛法就明白了,這是我們用現代話來說。在《般若經》裡面,世尊所說的是諸法實相,諸法,我們今天講宇宙人生包括了,實相就是真相;佛所講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而已。

  【眾生處處執著,放不下。由其不知四大五蘊,以及一切法皆是緣生,如幻如化。云何可執,執之何益。】

  《般若經》上,不厭其煩、多次重複,為我們說明這個事實。為什麼要說那麼多遍?說一遍你沒有留意、沒注意到,遍數說多了,你注意到,這是教學方法的善巧。我們將《華嚴經》「入法界品」念一遍,這個一般講是《四十華嚴》,四十卷,從頭到尾一遍看過去,大概其他的經文句子記不得,對於善財童子請教善知識的話一定記得很清楚。為什麼?五十三參每參訪一個他就重複一遍,他重複了五十三遍。別的句子記不得,這個一定記得很熟。見到善知識一定是頂禮三拜、右繞三匝,然後合掌白言:我已經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知道怎樣修菩薩道,不知道怎樣修菩薩行。這個句子因為重複幾十遍,你馬上就記得很清楚。這個「無住生心」在《大般若》裡頭,不曉得重複多少遍,重複幾百遍,就是讓你有很深刻的印象。印象深刻,在日常生活當中就常常會想起,想起這個這就叫觀照。提起了警覺,不必再執著,是假的,不要再認真,不要再執著。你印象太深刻。

  四大五蘊包括一切萬法。動物形成有兩部分:一部分是物質,一部分是精神。物質的部分就是色法。五蘊:色、受、想、行、識。色身,色是指物質;精神這一部分,就是心理的作用,有受、想、行、識,就包括所有的有情眾生。無情的植物跟礦物,它沒有受想行識,它只有色,色就是四大。由此可知,一切萬法都出不了四大五蘊這個範圍。所以四大五蘊就是一切法,這些一切法是緣生的。緣是無量因緣,這世尊在《華嚴經》上為我們說的,無量因緣。既然是緣生,就沒有自體。緣,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講,就是條件。無量因緣就是無量的條件,非常複雜。如果你要是稍稍能夠有一點體驗的話,我們一個人的身體,以及我們的心意識這些念頭,跟外面大宇宙,盡虛空遍法界依正莊嚴,它的複雜程度剛好成正比例。宇宙多麼複雜,我們這個身心就多麼複雜,不會說它比我們更複雜,沒有這個道理。我們的複雜程度不比它少,它的複雜程度不比我們多,恰恰好。這一個身、這一個妄念,就是一個大宇宙,無二無別。它是緣生的,緣生之法「當體即空,了不可得」,如幻如化,不是真的。沒有真東西在裡面,一樣都不真實,你何必去執著它?你執著它,有什麼好處、有什麼利益?凡是有堅固執著的,對於事實真相是一無所知。了解事實真相,生活快樂,順境快樂,逆境還快樂。在西方極樂世界快樂,在阿鼻地獄也快樂。地藏菩薩在阿鼻地獄度眾生,一點都不辛苦,快樂得很!這是真的。為什麼?因為菩薩曉得一切法皆是緣生,「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他很快樂。眾生的執著,執著愈重,墮落得就愈下。所以地獄眾生那個執著是最堅固的、最難破的,他執著稍微輕一點,他就升一級,就升到餓鬼道;再輕一點就變成畜生道;畜生道再輕一點,牠就可以到人道來。六道裡什麼回事情?就是執著的淺深而已!天人的執著比我們輕,像畜生餓鬼的執著比我們嚴重,就這麼個道理。如果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培養執著,培養妄想,那就完了,就下去了,往下去。一定要覺悟!真正覺悟,說老實話只有佛法。

  【若能於一切法不執,則我見自化,此真破見惑之金剛也。故曰,以是名字,汝當奉持。】

  前面說過,一定要顧名思義。怎麼樣受持《金剛般若》?聽到這個名,看到這個名,就要想到世尊在這裡面所講的道理,教給我們修行的原理原則,馬上就應用在生活上,應用在你工作上,應用在你處世待人方面,全都用上,這叫做奉持,真正的依教奉行。知道一切法的真相,然後你就不會執著,我見自化,不必破,自然他就不執著,自然就沒有,哪來的我見?哪來的我相?我見、我相都沒有。這是說《金剛經》說理透徹,言詞簡單明瞭,說理又透徹,便於受持。第二個意思是:

  【從何斷起。應知其則非,而離名字相。知其無所說,而離言說相。】

  我們先說這一小段,這幾句。從哪裡斷起?從離名字相、離言說相、離心緣相。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為我們說的,跟《金剛經》完全相應,從這個地方下手。《金剛經》常講,這個句子裡頭「則非、是名」,這個句子很多。因此我們應該明瞭他所講的則非的意思,講則非都是從性體上所說的,性體上原來無有一物,所以不應該住相,不可以住相,而離名字相。名字有沒有?有,不著就對了,不要把這些名字放在心上。知道心是清淨的,心裡面本來無一物,為什麼要放一個名字在裡頭?放一個名字在裡面,心就不清淨,心就被污染。名字有,不能執著,名字有。現相也有,也不能執著,這個現相是剎那生滅;我們見的是相續相,實際上是剎那生滅,真正了不可得。所以不可以有一個念頭,「這是我所有的」,這是妄想,什麼是你所有的!真的是打妄想,那就是迷惑。覺悟的人,沒有這個念頭,知道無有一法是我所有的。不但我所有,我都沒有,我都沒有,哪來的我所有?我相、我見破了,這是病根徹底拔除了。

  這是說的世法,世法不執著,放下了。佛法呢?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為我們所說的這些法如何,是不是真的?也不是真的。佛無有法可說,不但無有定法可說,佛無有法可說。「知其無所說,而離言說相。」佛法能不能執著?不能執著。為什麼?佛法也是緣生的,也是因緣生法,也是當體即空。佛教導我們,我們應該如何來運用佛法?就像過渡用的竹筏一樣,筏喻,我們應當要曉得,佛說法就像筏喻一樣,過河之後不要了。所以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佛法也不能執著。但是諸位要曉得,佛法我們要用它,不能執著它,執著就錯了。像這個世間所有一切法,我們可以用它,不能執著。我也常說,常常提起來勉勵同修,我們在這個世間,於所有一切法,我們要使用權,不要所有權,所有權是你的,使用權是我的,我多自在,我多快樂!我使用沒有煩惱,煩惱是你的,你所有的,那煩惱是你的。這個大講堂,他們蓋得這麼好,我們今天在這裡兩個小時,我兩個小時使用權,這個地方哪裡壞了、破了,燈壞了是他的事情,他的所有權,與我不相干。你能有這樣的一個觀念來過日子,哪有不快樂的事情?日子過得比哪個都舒服,比哪個都自在,心裡一點牽掛、憂慮、煩惱都沒有。為什麼都沒有?因為我什麼都沒有。你有所有的,你就有煩惱。你有憂慮、有牽掛,你就有生死輪迴。在家、出家都要保持這樣一個心態,把這個念頭轉變過來。一轉變過來,得失沒有了,一個人得失沒有了,煩惱至少去掉八成。世間人患得患失;無得亦無失,你說這個多自在。隨緣度日,隨緣就自在,就快樂!所以,法也要捨。知其無所說,而離言說相。

  【大千世界,為佛教化之境。】

  這是舉例子說,也是本經世尊自己舉這個例子。一尊佛教化的範圍是一個大千世界。

  【三十二相,為佛所現之身,皆不可執。】

  本經佛說大身非大身,大身是指如來果地上所現的報身,他不執著。所現一切境界當中,他不放在心上,若無其事,這叫即相離相。可見得離斷並不是真正相消滅了,不是的。心裡面不執著,心裡面若無其事,一切時、一切處,他心裡是乾乾淨淨、一塵不染,這叫斷。斷、離都是從心上說的,不是從境上講的。境上哪能斷得了?不能斷。境上會變,境變是隨著心變。《唯識》經論上說得好,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外面這個境界會變,這個變是從心上變,心變,外面境界就變。我們今天是輪迴心,外面境界是輪迴的境界;如果我們是清淨心,一塵不染,真像《金剛經》上所說的,統統放下,外面境界馬上就變成一真法界。一心就變一真法界,二心、三心就變十法界,境隨心轉。知道境隨心轉這個道理,你就曉得修行心重要,境不重要。禪宗的祖師大德們都知道從根本修,根本是什麼?心,心就是念頭。把惡的念頭轉變為善的念頭,惡境界就變成善境界,轉三惡道變成三善道。把染的念頭轉變成淨的念頭,那就是把六凡法界轉變成四聖法界。六凡是染,四聖是淨,從心上轉。心轉外面境界就轉。

  同樣一個道理,現在這個世界,大家都知道環境污染太嚴重,不但地球表面嚴重的污染,海洋嚴重的污染,連天空臭氧層都破個大洞,那個面積幾乎等於歐洲,你說這個污染多嚴重。全世界的人都在講求環保,加強環保的意識,加強環保的工作,有沒有效果?說實在話沒有效果。為什麼沒有效果?因為他不知道從根本修。環境為什麼污染?人心污染。如何真的改善這個環保,讓環保能恢復正常,必須人心離開三毒煩惱,恢復到正常,境界就轉變。那是依報隨著正報轉,境隨心轉。現代世界上人心嚴重污染,被什麼污染?貪瞋痴三毒污染,這個不得了!這是根本,環境才污染。我們把三毒捨掉、斷掉,恢復到清淨心,這個世界所有環境的污染,都會自然就變好。但是我們今天跟人家講,科學家不相信,怎麼說他都不能接受,那就無可奈何,共業所感,沒法子。從前古時候讀書人相信,執政的帝王相信。只要一有大自然的災害,他就有警覺心,他就回頭齋戒沐浴,回家去反省,斷惡修善,他做這個工作,這個有道理。現在一般人認為,這個自然災害與我們沒有關係,你說這糟糕不糟糕!

  這是說佛教化三千大千世界,不執著、不著相,佛所現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種身相,他也不著相,也不以為然,也不在意,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如來在果地上都不著相,他才成佛,菩薩因為不著相成為菩薩,聲聞、緣覺不著相,所以他成辟支佛,他證須陀洹果。由此可知,住相是大病,住相決定是凡夫,住相連淨土都不能往生,你說怎麼得了!我們在講席當中也曾報告過,我們今天能在此地聚會,這個緣分不是偶然的,是無量劫的緣分。《金剛經》上有,《無量壽經》上也有,在這個時代、末法時期,聽到大乘經能夠生歡喜心的,都是在過去生中無量劫來,曾經供養無量無數諸佛如來,你有這樣深厚的善根,聽到大乘經生歡喜心。既然我們過去生中曾經供養那麼多諸佛如來,修那麼多的善根,為什麼還不能成就,還落到今天這個樣子?原因在哪裡?對世間五欲六塵以為是真的,貪著留戀不肯放下,雖然累積無量劫的善根,那個結果現在自己知道、清楚。這一生要不成就,來生的環境大概比這一生還不如,還要苦,這是事實。怎麼知道還苦?自己回家冷靜去想想就曉得,我們起心動念,幾個念頭是覺悟的?幾個念頭是迷惑顛倒的?迷的念頭比覺的念頭多,那就往下墜,不會往上升。這個事實非常可怕,也非常嚴肅,所以一定要放下。佛菩薩表現給我們看的,沒有別的,徹底放下而已。

  【自己所修之法】

  這是講你修行用功,你用什麼方法來修行。

  【所為之事】

  這講你的生活,你的工作,你生活的環境。

  【以及依報、正報等等。】

  依報是我們生活環境,正報是我們的身體。

  【皆當奉此義以為觀照】

  這個意思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應無所住而行布施」,遵守這個意思,這就是金剛般若波羅蜜。一切不住,一切放下,又能盡心盡力為一切眾生服務。在為一切眾生服務裡面,最重要的一樁事情,幫助一切眾生覺悟,幫助一切眾生回頭,那你就是菩薩。你所做的榜樣給他們看,做什麼?不執著、看得破、放得下,做給他看,真做不是假做,這就是「而行布施」。心地清淨一塵不染,真做到無住。對自己、對別人、對工作、對一切萬物,都要遵守這個原則。金剛般若波羅蜜的意思就是無住生心,比一般人所講的,社會所推崇的、尊敬的犧牲奉獻,犧牲奉獻是有住,他還有我在犧牲,無住,「我」沒有了,誰犧牲?沒犧牲的,無我,比那個高得太多太多了。由此可知,犧牲奉獻是世間的善法,不能超越六道輪迴,無住生心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

  【因何須斷】

  為什麼一定要斷?

  【倘不如是觀照,斷除我見,便不能明心見性。】

  這就是說為什麼要斷,也就是說為什麼要無住生心,為的是明心見性。明心見性就是真正見到宇宙人生的真相。對於宇宙人生真相徹底明瞭,這就叫成佛。佛叫大覺,覺了就不迷,覺了才真正得大自在,這個時候福慧圓滿。我們世間人求福求慧,求得的一點點,痴福。這是究竟圓滿的福德,究竟圓滿的智慧,我們為的是這個。所以不用《金剛經》的方法,不用這個原理原則,破四相、破四見,我們修學佛法的目的就達不到。再看底下一段,這個得細說。知道這一句裡問的三個意思,下面的經文正是解釋這三個意思。

  經【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則非般若波羅蜜。】

  這一小段經文,告訴我們「應離名字相持」。它的總題目是「示會歸性體」,這才行,會歸性體要從離名字相下手。經裡面有則非、有是名。

  【「則非」這個意思是叫我們要離相,離相就見性,就融會到自性裡面。】

  著相,就跟自性相違背。由此可知,著相是違背自性,離相是隨順自性。隨順自性是佛菩薩,違背自性是凡夫。這個道理事實,我們不能夠不曉得。

  【成佛由於修般若】

  成佛是要智慧,智慧圓滿了,就現報身,所以報身是智慧之身。圓滿報身從哪裡來的?圓滿智慧所現的。所以成佛是由於修般若。

  【而不知實由修「般若則非般若」也】

  這又深一層說。他修的是什麼般若?般若則非般若。那就是真的般若,離了般若相,離了相。著相修般若,實在講與般若毫不相干,般若智慧沒有現前。這個意思如果不搞清楚、不搞明白,我們雖然學佛,會走錯路,會迷失方向。為什麼?把般若經典當作般若,那就壞了,著了《般若經》的相。佛要看到你這個學法,搖頭嘆氣,喊冤枉。古德常講,「依文解義,三世佛冤」。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看到都喊冤枉,佛不是這個意思,你把佛的意思完全錯解,很冤枉。馬鳴菩薩一開頭就教給我們:離言說、離名字、離心緣,這個警語太好,要離相,跟《金剛經》上講的無住生心完全相應。佛菩薩他們修行成就的,是「般若則非般若」,這才能成功。

  【使修般若而未離名字相,則為四相具足之凡夫。】

  他修什麼般若?四相具足,著了修般若相,這就壞了,那是凡夫,不能成就。但是諸位要曉得,如果換在念佛法門裡面,著相行。我念阿彌陀佛,我著阿彌陀佛的相,著阿彌陀佛的名,能不能成就?能!生凡聖同居土。無量無邊的法門,只有這個法門可以著相,其他的法門連小乘須陀洹著相都不能證得。這是我們在《金剛般若》裡面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就清楚,離相難。我們業障深重凡夫,真正不容易!著相成功,我們就真的有把握,那就大可放心。淨宗法門是著相,著相生凡聖同居土、生方便有餘土,如果不著相,生實報莊嚴土、生常寂光淨土,那個不一樣,品位就高了。可是淨土特別殊勝,著相雖然生凡聖同居土,乃至於下下品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本願威神一加持、一提拔,就把我們變成阿惟越致菩薩,不可思議!阿惟越致是七地以上,凡夫一提拔就拉到七地菩薩,比坐直升機還快,一下就拉上去,所以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你講給一般菩薩聽,他搖頭、他不相信。但是這是事實,一切諸佛決定沒有妄語。所以淨宗不可思議!這是我們一定要曉得,一定要牢牢抓住阿彌陀佛,我們這一輩子才有救,才能出得了輪迴、出得了三界。要不靠阿彌陀佛,你照《金剛經》這個原理原則,你去修,看你有沒有辦法能夠不著相?稍稍有一點執著,你就是四相具足的凡夫。四相具足的凡夫,換句話說,你決定不能超越六道輪迴。不能超越六道輪迴,換句話說,你決定是在三惡道的時間多,三善道的時間少。三惡道是老家,三善道是出來觀光旅遊,逛一下就回去了,這個要曉得。從什麼地方得到證明?從念頭。我們一天到晚起心動念,是惡念多、是善念多就知道。惡念是自私自利,善念是為別人著想,為社會、為大眾著想,一天有幾個這個念頭?有多少念頭都是為自私自利的?決定墮落。所以三惡道是老家,常住的。三善道是外面的觀光旅遊,去逛一下,回頭又進去了。你們都念過《地藏經》,《地藏經》講的話是真的,一點都不錯。今天就講到此地。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20年10月20日18:13:1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62701.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