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的智言慧語—總之,說無、說不取、說捨,但為破執,非捨其法。三 執既離,則三空齊朗,三障全銷。生死涅槃,兩皆不住 (第二六六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節錄自金剛般若研習報告09-023-0020集) 檔名:29-513-0266
【總之,說無、說不取、說捨,但為破執,非捨其法。三 執既離,則三空齊朗,三障全銷。生死涅槃,兩皆不住。】
這些開示都是大乘修學的綱領,也是總原則,不僅僅是本經所說的,世尊在許多大乘經上都有相同的開導。說「無」、說「不取」、說「捨」,《金剛經》上說得最多,我們讀經的時候,時時會念到。佛說這些的意思,我們要明瞭,都是為了破執著。眾生無始劫以來,修行不能成就,原因就是執著障礙了。執著有兩種,前面屢次的說到,有我執、有法執。我執、法執以外,還有一個是執著空,以為佛說的一切皆空,萬法皆空,執著空還是錯誤的,空也不能執著。
所以佛法教我們破執著,捨執著,非捨其法。不但不捨佛法,世間法也不需要捨。如果要捨掉法,法也要捨,那釋迦牟尼佛就不必著衣持缽了,都捨了,何必還要著衣持缽,還要天天去乞食?由此可知,不但佛法沒捨,世尊當年在世,大家都曉得,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沒有捨法,法沒捨;每天都要著衣持缽,都要出去乞食,世間法沒捨;世出世間法都沒捨。
所以佛教我們捨,教我們斷,你要曉得那個意思都是在斷執著。若無分別執著,世法、佛法都沒有障礙。我們在《大方廣佛華嚴經》上看到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那不是很清楚、很明白嗎?為什麼《華嚴經》上,都說無障礙的法界?因為華嚴會上那些菩薩都不執著,我、法都不執著,空也不執著,所以他就沒有妨礙了。這是很明顯的證據,非捨其法。
實在說,如果把法捨掉了,這個意思前面也說過,就沒得修了。菩薩修六波羅蜜,六波羅蜜都不能離開法,離開法這六條就修不成功。譬如修布施,布施要有對象,你布施給誰?持戒、忍辱樣樣都要有對象,包括精進、禪定。離開一切法,所有一切行法可以說都落空了。所以法不能捨,捨的是執著,我們常講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個東西不可以有,要把它捨得乾乾淨淨。
三執既離,三種執著,執著再多,佛把它歸為三大類,三大類就包括盡了,我執、法執、空執,這三種執著沒有了。則三空齊朗,朗是明朗,三空是人空、法空、空也空;我們在《無量壽經》上念到的大三空三昧,就是這樁事情。三空現前,三障就沒有了。
三障是常講的:惑障,惑是迷惑,業障,業是造作。迷惑是惑障,也就是煩惱;第二種叫業障,業是造作;第三種叫報障,果報,六道輪迴的果報。這三種障礙我們的自性,障礙本性,所以稱之為三障。經論上有時候也說二障,二障跟三障不一樣,二障講的是所知障與煩惱障。三障講的是惑業苦,說的是這個,那麼這個有沒有呢?只要三空現前,三障就沒有了。諸位要知道,三障沒有了,輪迴就沒有了,超越六道輪迴。
生死涅槃,兩皆不住,這就成功了。小乘人,聲聞、緣覺也有這個境界,三空現前,他也有這個境界。所以三空三昧,大小乘經論裡面都有,但是境界不相同。小乘三空現前,生死沒有了,六道輪迴沒有了,他住涅槃,這就壞了。涅槃是什麼?不生不滅,換句話說,他還有一個不生不滅。生滅沒有了,生滅沒有之後現的境界不生不滅,他還有個不生不滅,這就是住偏真涅槃。
這個境界,實在說,《楞嚴經》上說得好,不愧古德稱之為開智慧的楞嚴,成佛的法華,開智慧的楞嚴。《楞嚴經》說,阿羅漢所證得的偏真涅槃,是一回什麼事?世尊說他們是內守幽閒,猶為法塵分別影事,這話說得太好了,把阿羅漢那個境界一語道破,他是內守幽閒,還是法塵分別影事,這個法塵是意根所緣的法塵,六塵裡面的法塵,還是法塵分別影事,這不是究竟的果位。
菩薩比他聰明,境界現前,兩邊不住。如何兩邊不住?世尊在這個地方,在本經裡面教給我們的方法,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就是兩邊不住。應無所住,不住有,就是不住生死,無所住,不住生死;而生其心,不住涅槃;生死、涅槃兩邊都不住。這是菩薩,唯菩薩才能夠證得究竟的本性。
我們回過頭來看第八段。前面為我們介紹了觀照的方法,而這個方法實際上講就是用功。一定是在日常生活當中,穿衣吃飯、點點滴滴都是般若,都是用功。真正會用功,你一天二十四小時,一分一秒都沒有空過,都沒有糟蹋,這是真正會用功。我們不會用,這才叫我們用讀經的方法。讀經,前面說過,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