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論語 悟道法師主講 (第四九七集) 2020/4/2 台灣 檔名:WD20-037-0497
諸位同學,大家早上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論語講要》,〈微子篇〉第六章。
【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長沮曰。夫執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曰。是魯孔丘與。曰。是也。曰。是知津矣。問於桀溺。桀溺曰。子為誰。曰。為仲由。曰。是魯孔丘之徒與。對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輟。子路行。以告。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去葉反于蔡之際」,葉就是樹葉這個葉,返回蔡國這個時候,「就是正要離開楚國的葉邑時」,這個時候「途中遇見長沮、桀溺二人,因而使子路問津。二人都是隱士,思想與孔子不同。」
『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長沮、桀溺,二人同在田裡耕作,孔子經過那裡,使子路問他們,過河的渡口在何處。」去問過河那個渡口在什麼地方。「鄭康成注:長沮、桀溺,隱者也。耜,廣五寸,二耜為耦。津,是濟渡處」。耦是農耕的工具,「耜是當時耕田的工具,詳見《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注解。」
『長沮曰:夫執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曰:是魯孔丘與?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這一段「皇邢二疏皆說」,皇邢這二種注疏都說,「執輿就是執轡,轡是御馬的韁繩」,駕御馬的韁繩、繩子,「御者在車上執轡」,拉繩子,「故說執輿」。「子路原在車上執轡」,在車上駕馬車,「下車問津,孔子代執」,就是下車問渡口在哪裡。「子路先向長沮問津,長沮反問子路,在車上執轡者是誰。子路答覆是孔丘。長沮又問是不是魯國的孔丘。子路答曰是。長沮便說:是知津矣。」「此意是說」,這個意思就是說,「魯國孔丘」,就是講孔子,「周遊列國,應知渡口,不必問人」。他都周遊列國了,應該他知道渡口在哪裡,不必去問別人。
「問於桀溺至耰而不輟一段。長沮既不答覆,子路又問桀溺。桀溺也是反問子路。但不再問執輿者為誰。而問子為誰。子,稱呼子路。子路說:我是仲由。桀溺又問:是魯國孔丘的門徒嗎?子路對曰:是。桀溺便說:濁亂滔滔,天下皆是,誰能以改變呢?且而,而作汝字講,且你,與其從那避人之士,何如從避世之士哉。」辟這個字同避,躲避這個避,是同一個字,避人之士(避開的避),「避人之士指孔子,周遊尋訪,不得其人,又避往他處」。在周遊列國,也得不到能夠接受孔子所推行的道的人,又避往他處,又到其他地方去,這叫避人之士。「避世之士」,避開世間的讀書人。「桀溺自況,就是隱士。」桀溺他是一個隱士,「桀溺說完,耰而不輟,繼續以土覆種。」講完之後,他的耕作就沒有停下來,繼續做他的工作,「孔安國注」,孔安國的注解,「滔滔,周流之貌。阮氏校勘記:釋文出滔滔云,鄭本作悠悠。又:耰而不輟,漢石經耰作櫌」,漢朝石經那個耰左邊是個木字旁,右邊是憂慮的憂,「五經文字云,櫌音憂」,跟憂慮的憂是一樣的音,「覆種」。「鄭康成注」,鄭康成的注解,「耰,覆種也。輟,止也。覆種不止,不以津告」。就是繼續耕種他的,農地上他繼續耕種,沒有停止下來,也不告訴他渡口在哪裡。
「子路行以告至丘」,丘就是避諱孔子的名,「至不與易也一段」。
『子路行以告。』「子路走回來,以長沮桀溺二人所說的話告訴孔子。」他去問路,這兩個人所說的話來轉告孔子。孔子聽了之後,『夫子憮然,曰。』「孔子聽了,悵然若失」,他很惆悵的,「然後說了以下的話」,悵然,很惆悵的說了這個話,因為隱士不了解孔子。『鳥獸不可與同群』,隱士是是勸孔子意思就是現在亂世,你出來也沒有用,不如當個隱士。「鳥獸不可與同群」,這個意思是「如果在山林裡隱居,則與山林裡的鳥獸同群生活」,到哪裡隱居?到深山,深山沒有人住的地方隱居,就是整天跟鳥獸一起生活。「然而人與鳥獸不同類,不可與鳥獸同群。」但是人跟鳥獸不是同一個種類,人不可以整天都是跟鳥獸在一起過生活。
『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我若不與這些世人同群,而能與誰同群呢?」就是我們人類就是應該跟人相處,不跟人相處,要跟誰同群?「邢疏:與、謂相親與。我非天下人之徒眾相親與,而更誰相親與。言吾自當與此天下人同群,安能去人從鳥獸居乎。」這是邢昺注疏注解,這就是人不能跟鳥獸同群,因為人畢竟不是鳥獸這一類的。
『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這就是說「天下人各有其道,我不必與他們相為改易,各行其是而已。皇疏引江熙說」,皇疏這個注疏引用江熙說:「丘不與易,蓋物之有道,故大湯武亦稱夷齊,美管仲而無譏邵忽。今彼有其道,我有其道,不執我以求彼,不係彼以易我,夫可滯哉。又如朱子注:天下若已平治,則我無用變易之,正為天下無道,故欲以道易之耳。」就是說天下如果有道,已經平治,已經治國平天下了,我就不用去改變;因為天下無道,所以要我這個王道的思想去改變這個天下,王道思想就是一切要為人民幸福利益為著想,不能自私自利,自私自利就不是王道,那是不王道的。所以孔子推王道思想,天下如果都是已經太平、平治了,當然我就不必去改變他們,正是因為天下無道,所以他要用王道來推行,來改變不王道的這些思想、做法,改變人的自私自利這種想法。
「長沮、桀溺,亂世歸隱。孔子在亂世,一心要以大道施濟蒼生。聖人與潔身自好的隱士分別在此。」長沮、桀溺當然他們也不是一般普通人,也是有學問道德的,但是他們看到亂世就歸隱,不出來了;孔子在亂世,他還是一心要以大道來施濟蒼生。這就是佛法講的,不忍眾生苦,不忍聖教衰,聖人與潔身自好的隱士分別在此。聖人跟潔身自好的隱士他的差別就在這個地方,聖人就是在亂世,他為了蒼生,還是一心要去推行王道的思想。
好,這章書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