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論語 悟道法師主講 (第四三八集) 2020/2/3 台灣 檔名:WD20-037-0438
諸位同學,大家早上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論語講記》,〈衛靈公篇〉第三十二章。
【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
「首末二句都說君子,中間二句為小人,錢地之的《論語漢宋集解》句法也是如此,但是講法不同。這是十五年前吾的講法,現今用另一種說法,因為之前講法不合聖人的意思。講書只要求合理,講得通,不與其他章書衝突就可以了。」
『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孔子說君子謀道不謀食。謀,計畫,「君子計畫道,不成天計畫吃飯」。「下文若依一般講法便是教人只讀書,不種地,只要有學問便可升官發財。但是三皇的神農、后稷如何啊?神農教人稼穡,后稷教人種五穀,所以後來的周朝國運長久。」
「這一章書必須注重謀、憂、中,這三字有如詩眼。謀,圖謀某事,就是求的意思,但是用圖謀比較順當。」「君子,儒的士人。讀書人所為何事?」君子,儒的讀書人,所為何事?為了什麼事情來讀書?「孔子承繼道統,主張人道敏政,人的社會,政治第一要緊,沒有政治就沒有次序。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最好,其次才是道之以政,齊之以刑。孔子主張用道德,有恥且格。中國文化,志於道,誓願在道上,還要據德、依仁、游藝,因為道最要緊,道人人必須學。家若無道不能齊家,個人無道不能修身;天下無道很久,天下就大亂。」
「雖然道不遠人,但是大家說不上來,孔子也說不上來。朝聞道,夕死可矣,早上懂道,晚上死也不吃虧。大家學佛,都知道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佛法就是道,一般人聽不到,聽到又必須懂,懂得便有了辦法。」「能遵循道走,眼前可消災免難,不再造惡因」,不造惡因,「便不結惡果」。「學佛懂無漏法,就能解決生死大事。孔子求道,顏子求道,在陋巷,一簞食,一瓢飲,曲肱而枕之,回也不改其樂,所樂為何?」
「子貢問: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孔子說: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顏子、曾子都得道,深淺不同而已。道也得自求。人能弘道,不去研究、弘揚,道也求不到。真有學問的人,都必須要求道。若求道得到,今日可以消災免難,後來不入輪迴。君子終日研究道,並不是不吃飯,只是好壞不在乎,好壞是你的福報,一啄一飲,莫非前定。子思一個月才吃九次飯,我們一天吃三次還不滿意。自古有道的人,像許多高僧,大約只活五、六十歲;只要有辦法,早解脫更好。這是首句的講法。」
『耕也,餒在其中矣。』
「再說,民以食為天,普通人都必須吃飯。古時儒家要半耕半讀,到漢代還是如此。兩漢時,百姓有一個人提倡孝悌力田,孝悌是道德,力田是耕田。諸葛亮躬耕南陽,陶淵明種禾南山下,自古耕讀傳家。但是為什麼而耕?若為自己,不耕就不能享受,若怕餓才耕地,就大非聖人的本意。神農發明耕地種五穀,不是為自己吃飽,而且收集糧食,都是為解決他人的生活。但是一般人耕也餒在其中矣,一耕地,心發動的思想,都是為怕自己餓才耕地,這就與道遠了。」這是有沒有道,心裡的心態、想法不同。一般人怕沒得吃,所以才耕地;有道,不是只有為自己餓才耕地,也都是要為他人,就是為大家解決生活上的問題來耕地。這是一般人跟君子心態上不同的地方。
『學也,祿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尊德行而道問學,求學問為發展道德,得志則為天下,蒼生得好處,窮則獨善其身以待時。所以孔子對長沮、巢由等都不反對,因為巢由那時候有堯舜,不需要他,並不是他不管。」
「神農發明耕田是為百姓,不是為自己。求學得志,當為天下,並不是為求利祿。」
『君子憂道不憂貧。』
「君子憂道不憂貧。謀道是怕追求不到,憂道是衛道,怕道不存在,道存在大家才得好處。孔子祖述堯舜,憲章文武,所以道能傳到今天。如今道只存在台灣,你是要維持,還是要拋棄?只喊口號,道能維持嗎?」「全球真懂人道孝悌忠信,只有孔子之道。全球人」,其餘國家也「沒有懂道的,如非洲的孝,用木棍殺他的老人,而且眾人共同食掉,用腹葬,這是什麼孝?」「君子憂愁道在社會不能存在著。不患寡而患不均,只要大家能有福同享、有禍同當,就可以了。」「君子要為大家」,不是只有為自己,所以君子憂道不憂貧。
「小人求學不是為這個,一求學就以為有學問便可做官,一做官自有俸祿。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這種講法也是吾的開創,只要不與孔子反對就行。」
「謀,未得想求得道」,這是謀的意思,謀劃、圖謀、計謀這個謀,就是沒得道,想要得道。「憂,得到怕失掉、損失。中,心中存著。」所以謀、憂、中這三個字,是這章書的一個關鍵字,雪廬老人給我們點出來,這個地方我們要特別留意。
好,這章君子憂道不憂貧,我們這章書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