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論語 悟道法師主講 (第四二六集) 2020/1/22 台灣 檔名:WD20-037-0426
諸位同學,大家早上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論語講記》,〈衛靈公篇〉第二十章。
【子曰。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吾再提一提易簡,自古以來易簡,就是中國作文、說話、辦事的標準。易者,大家容易接受;簡則簡要詳明。大文章不講囉嗦,長文也要易簡,短文也要易簡。這一章書一、二句就說完了,然而所包括的意義無量無邊,多一字、少一字都不行。」
『子曰: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先講稱,為什麼呢?因為這件事有問題,是講書的攔路石,所以要先解,講時會比較順。」「稱這個字,注者有爭議」,注解的人對這個字有爭議,「有人讀撐,有人讀秤的不同」。
「音秤是配的意思。稱必須二頭平均、勻稱,配得上,不一樣就不對稱。但是用意也有爭議,一說所辦的事與口所說的一樣,言行一致,不能虛假宣傳,例如慶生時多說假話,也有直心的人。但是一宣傳,真的吾也不買。報紙從前只有機關報,各說各的。現今的藥與飲食,吾也十分畏懼。古書不如此,羼假的宣傳是君子還是小人呢?君子不如此,所以知道過分宣傳是非君子。」過分宣傳就不是君子,超過了。
「疾,怕也。君子人憂慮,憂慮什麼事?沒有能力,勉強去做還行,不要胡吹。不能用心去做,瞎貓碰到死耗子;或可有做好的時候,但是沒有相當能力,絕不會做好。君子就怕沒有辦一種事的能力。世上沒有全才,沒有一能百能的人。君子會得多,多才多藝就好了,如周公多才多藝,就可以一點不憂慮;我們不是周公,所以要憂慮自己夠不上。夠不上不要緊,有能力做事也有相當限度,責備人不行。如禹王治水,我們可以有這個志,但能辦到嗎?又如唐玄奘大師的西天取經,萬里遙遠,孤身一人,這件事如何?今日我們在家看一部佛經,人家是拼了命,死而後生,生了死,死多少次,才將佛經取回來,我們若是把書一甩,良心何在呢?」
「君子憂愁這輩子事做對了嗎?不求名,孔子也不反對名,所謂必也正名乎。要實至名歸,如孟之反不伐,別人稱讚他,自己推讓,更加謙恭,不但有名,而且有德,這就了不得。若得虛名,所做配稱不上,就是君子所恥。今人都說值得驕傲,連道聽塗說也還不會講,只是到處宣傳而已,不稱不配,這是可恥的事,這句就夠吾人學的了。說句不好聽的話,你信因果,幹的是好事,那獲得的名譽也是報酬,得了名譽就算完了。」「哪裡的飯不羼防腐劑?」現在的東西都羼防腐劑。「吾中了兩回毒,不敢信了。都說是沒味精、沒防腐劑,我不信、不聽,寧可不吃算了。」
「另外有一特別講法,周朝時國君、士大夫死後,那時有諡號,與今日不同。」「諡號是以他一生所做贈他一字」,贈送他一個字,「如文王、武王、齊桓公」。「諡有一定的規矩,叫做諡法,至前清還如此。例如曾文正公的文正,又如戚繼光諡武毅;文的加文字,武的加武字。周朝的諡號原來是恰如其分的,法久則弊,長久就變質,所以聖人講究通其變,而民不倦。後來諡法多看情面,如諡惠,如漢惠帝、晉惠帝、明惠帝,都不好,柳下惠是例外。若讓在位的人給好諡號,就是可恥。活著要好好幹,蓋棺才可論定,不能變才可論定,還活一天就不行。曾子臨死時,臥在大夫所贈的鋪席上,要斷氣時,侍候的小童很不安,曾子問什麼原因,小童指著席子。曾子說曾元、曾申,你們不如他愛我,快為我換席子!還沒換完,曾子就斷了氣。若沒換席子,曾子幹一輩子,這一條就是白玉之瑕。我們大家在這上面學,學曾子命終易簀,就是白玉無瑕。」
「吾對於諸位是責之重、愛之切的緣故,現今可消災免難,將來往生少障礙。」
好,這章書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