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論語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九八集) 2019/12/25 鹽城 檔名:WD20-037-0398
諸位同學,大家早上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論語講記》,〈憲問篇〉第三十六章。
【公伯寮愬子路於季孫。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於公伯寮。吾力猶能肆諸市朝。子曰。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講書與作文不同,講書貴在如何令人聽明白為原則,要知道如何說。」
「這章書有兩個重要點,有當事者,有被害者,另外有二人,一是袒護者,一是說壞話者」,一個袒護,一個是說壞話的。「被害者一是孔子」,一個是孔子,「一是他的學生子路」,孔子的學生。「還有一位聽壞話者,是第五者」,第五個人。「說壞話者是當權的人。」
『公伯寮愬子路於季孫。』
「孔子在魯為司寇,三月而魯大治,辦得很有成績,國家應該信任孔子。但是齊魯一南一北,鄰邦都是仇敵,如吳與越、秦與楚、燕與齊,近代的英與法、德與法也都是世仇,找中國麻煩的都是日本。」
「魯國三月大治,齊國便饋贈女樂給魯君。魯君心裡是想親近孔子,但不敢聽孔子的話,只敢聽有權者的話,有權者在三家。齊國知道三家有權,先送禮給三家,所以季氏陪魯君偷偷出城去看女樂表演,三日不上朝。孔子做司寇時,他的弟子多為邑宰,冉求、子路都是,求也藝,由也果。冉求知道季氏不可勸便不說,子路則不然,或許是子路有說到當權者的過處。」
「公伯寮,有人說是孔子弟子,曾從孔門學習,後來離開了,公伯寮本來在孔廟陪祀,為了這件事而被取消。《史記》則說不是同一人。古來同名姓者很多,存疑就可以了。」這個地方雪廬老人講,是不是同一個人,自古以來同名同姓的很多,我們存疑就可以。「公伯寮對季孫說,子路是孔子弟子,孔子若強盛起來,三家就完了。」
『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於公伯寮,吾力猶能肆諸市朝。』
「子服景伯也是季孫的家臣,他來說公道話,對孔子說,公伯寮說子路的壞話,季孫半信半疑。我可以去幫子路解釋,子路雖是孔子弟子,但也是公正人,不會如此,我可以使季孫辦公伯寮的罪,殺他棄於市集。夫子是指季孫。」
『子曰: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孔子不贊成,說:我的道要能行得開,那是天命。孔子之道在百姓身上,大家得好處。我的道不能行,也是天命。公伯寮是什麼人,他雖然說子路的壞話,他能改變天命嗎?你不必去跟季孫說。這與齊饋女樂有關,這是天命。」
「不知天命,無以為君子也。君子樂天知命,遵仁義就是天命。孔子常說聽天命,但是不聽天命之處也很多,如〈王孫賈章〉,孔子說: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在〈子畏於匡章〉,孔子說: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知天命不可違,仍往前幹,幾時走不動,才是天命不要他幹。」
「齊國饋贈女樂,遭到孔子拒絕,齊國收回去,後來因為有季孫的原故,魯君才接受,若沒有季孫如此做法,孔子還走不了。所以諸葛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他在〈後出師表〉說: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與其生而待亡,孰與伐之,或可不亡。又如文天祥,天命不可違,但是忠義不能違,義之所在,終不投降。」
「最近看了《甘地傳》的電影,學問全在自己念書要多聞、多見、好問,舜好問而好察邇言,不能自滿。今日不如此,受教育反而受滿招損的禍害。孔子老來還在讀《易經》,謙卦是六爻皆吉,謙受益,從心中真真虛懷若谷,就受益,更增加學問;心若一驕滿,學問馬上退步。俗話說:沒有三輩子做官,不會穿衣吃飯。例如作對聯,山海經要對忠孝帶,吾好問才知道這些。」
好,這章書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