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论语 |第374集|悟道法师主讲

admin 每日论语每日论语 |第374集|悟道法师主讲已关闭评论阅读模式

每日論語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七四集)  2019/12/1  台灣  檔名:WD20-037-0374

下载视频下载MP3

諸位同學,大家早上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論語講記》,〈憲問篇〉第十二章。

【子路問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

「希望大家都能預習,我們論語班是一半講,一半研究,要求自己悟。大家先學佛,後來不得已而加學《論語》。」這是雪廬老人講,論語班一半講,一半要自己去研究,主要讓我們自己去悟。「儒佛經典各有注解,佛經看古人的注,因為佛經的古注不會互相爭論,為什麼緣故?因為佛家主修行,文字不甚注重,所以哪一宗都差不多。若儒家自漢以後,用功修行者少,多是以經典取功名,真求孔子之道者不多,所以注解就不適用。」

「如今的學佛人,只看書聽講,看了聽了三十、五十年,百年也沒用,要真正求道,注解錯誤的,都是沒有功夫的人。學佛在道,道進步就不會講錯,講錯了可斷言沒有功夫,所以學佛與研究佛學不同。儒家至宋儒,有成就者因為他有學佛,只是不明說而已。」儒家到宋朝,有成就的都是因為他也學佛,只是這些人不明說。「求道,若求孔子之道,表面顯然是世間法,佛學表面顯然是出世間法,但是佛學懂世法嗎?當然懂,儒佛都先教做人,如《孝經》、《仁王經》。佛是世間人,本為太子,也娶妻生子,懂世間、出世間法。儒家孔聖人懂世間法,更懂出世法,其餘弟子只懂世間法,不懂出世法。世出世法沒兩樣,都是自己本性做主,佛的出世法是了義經,儒的出世法為不了義經,不明說的緣故,如《大學》、《中庸》就是出世法,不明說」,沒有明顯的說。所以出世法在儒家是不了義,就是沒有明說。「《易經》就明說了,如精氣為物,遊魂為變。一切物體都是精氣所成,靈魂為遊蕩而有變化,只是不說明,宋儒學佛後」,宋朝的大儒學佛以後,「講的又是另一辦法」。

「往後你們買書,我讓你們買便買,不叫買的書,不必亂花錢。亂買書會出毛病,為什麼?因為儒者不但自己打官司,對教外也一律視為異端。從前也講《論語》,如今因為出了妖魔鬼怪,學孔子的反孔子,學佛者的反對佛,風氣就是如此,所以大家必須先學做人,先成人,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再來求明心見性。活著必須有世間法,死後就不同了,乘願再來也需要世間法。」

『子路問成人。』

「這一章,錢地之的《論語漢宋集解》案語也講不通,文理都說不通,能看出不通,便是進步。」

「子路問成人。成人者,成,成就。何謂成就?不是五官長完全,而是人格的成就,為一完全人。」這裡的成人,這個意思不是五官都長完全了,成為一個人;或者是說到二十歲成年了,成人不是這個意思,是成就人格的意思。「這裡的成人是說身口意三業,言行動作,說人的品格。人格,有君子、哲人、賢人、聖人的區別,這裡是指何種人格?」人格有這四種,這裡是指哪一種人格?「佛說:眾生皆有佛性,本性平等,眾生相不一樣,男女黃白人等都不一樣」,這個是佛性之平等,但是眾生這個相他不平等、不一樣,有男、有女,有黃種人、白種人、黑人等,相都不一樣。「你們若人人都成人,就有成佛的能力。」如果我們人人都成就做人的資格,就有成佛的能力了。「成人,孔子答有四條件,條件多,但不是五倫八德。你們對於十三經要有印象,《論語》是從何而來?孔子述而不作,本於經書,《論語》都有六經上的言語,六經是堯舜禹湯古聖人的,孔子是祖述堯舜,憲章文武。」

『子曰:若臧武仲之知』,「若,好像,不是肯定之辭。假若有臧武仲的智慧,臧武仲有什麼智慧?汶水以南為魯,以北為齊。讀書必須知道歷史,看歷代地圖便知道為什麼某國打仗要假道他國,這必須知道地理。閔子騫說:吾必在汶上矣,就是不在魯的意思。臧武仲封於防,後得罪季氏,齊國想饋贈土地召他來齊國,臧武仲以智慧污辱齊,說打仗不要學老鼠藏頭露尾,盡說齊的不是,而使齊不饋土地,用這種辦法辭謝。交友要淡如水,若起初就很好,漸漸淡後就壞了,所以小人之交都不長久。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送禮也不容易,一分不取,一分不與。禮尚往來,接受人的東西,過幾日要想辦法還他,例如陽貨送孔子豚,孔子也要去回拜。」

『公綽之不欲』,「公綽之不欲,廉潔,但政務繁忙就受不了。不欲就不貪。」

『卞莊子之勇』,「卞莊子之勇,卞莊子也有很多人是這種名姓」。「臧武仲、公綽都是魯人」,都是魯國人,「所以卞莊子也應是魯國泗水人,與子路同鄉,好勇。卞莊子的母親還在時,三戰三北」,打仗打三次,三次打敗仗,敗北。「他勇猛能擒虎而打戰卻都失敗」,他很勇猛,能夠抓老虎,打仗卻都打失敗,三戰三北,三次打仗三次敗北。「後來母親歿後」,他母親過世後,「齊魯交戰,卞莊子三戰三勝」,此後他打仗都勝利了,以前是三戰三北,後來是三戰三勝,「洗雪過去的恥辱,然後死於戰陣」。

『冉求之藝』,「冉求之藝,藝乃禮樂射御書數,文武政治都行,若今日的冉求,就要會駕飛機、造原子彈。」

『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

「但是孔子首要志於道,世出世法都有道。再為據於德,古時德字作直心」,古時候德這個字做為直心。「佛法說直心是道場,道場是本性。最末是遊於藝,先行於仁,仁是民族主義,仁是二人,仁者人也,親親為大。藝是民生主義。昔日六部有工部,周公時就是工業社會,杜甫稱杜工部,唐代也有工部。看歷史便知道有六部,六部中有工部。又廉又勇又智,如儒家三達德的智仁勇,仁者必有勇,智勇即有仁。這四人都有長處,匯集四人的長處,還須文之以禮樂。你們必須熟悉《常禮舉要》,守禮如守法律,不能犯。」「文,漢注交錯、文飾的意思。另一解釋作加釋」,增加的加來解釋,「雖然好懂,但是要加在何處?」「交錯混論,四條都離不開,四人各有長處,但是於禮還有欠缺,所以說交錯。」「這樣也可以算是成全人了,亦可以為成人矣」,矣,就是這樣也可以算是為成人了,「這是還不甚圓滿的口氣」。

「你們願成人嗎?」雪廬老人問大家,願意成人嗎?願意成就自己的人格嗎?「必須自省」,自己反省。「自省的人或許有,但不自省的比較多」,不會自己反省的比較多;自己會反省的人有,但是不多,少。「你們肯如曾子三省,就不得了。」「毋自欺也,不要欺自己」,不要欺騙自己,「我們欺自己也習慣了」。「誠其意者,毋自欺也,你能毋自欺嗎?」

『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

「下面的文理講不通,首先的曰字是什麼人說?這個字,從漢以來爭論到今日。有人說是孔子說,有說是子路說。」「清代《論語集注述要》中說的有理,但吾也沒有全採」,雪廬老人也沒有全部採取這個注解說的。

「吾採取這是子路問,有注解說是孔子說。前面是古人,這是今人,但是冉求是古人嗎?合四人的長處,今人要全有的很少,而古人有全有的,但是意在言外。」

「子路聽了,覺得很難,所以請問其次。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是子路說,以下是孔子說。」「古時有省文」,就是省略文字。「者下省曰字」,者下省曰這個字,「可做今之成人者何?下面回答說曰:必然……,也可做今之成人者何必然」,也可以這麼講。「下面說曰:見利思義……」「古書斷簡殘篇有可能,也有請問其次的意思,所以問:今之成人者何?」

『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

「下面是孔子答見利思義。今日之下的成人不必如孟公綽之不欲,見利合乎義就可取。」

「見危授命,今日的成人也不必如卞莊子的雪恥而死,到了危險時合義,把命送上就可以了。」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孔子說主忠信,曾子三省也是忠信二字。求其次,便不說禮樂了,但仍然須有忠信。你們可以自我省察,忠信嗎?」「要,要會,說了話。久要,這句話說了,永久要兌現。平生,平素說的,過程之中,永遠不能忘了」,永遠不能忘記。「忠信站得住,也可以算是成全人。前七字,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與後七字雖然相同,但是行為、口氣都不同。」

「你們還不悟,縱使悟了還必須證,力行近乎仁。老太婆雖然不悟,因為力行近乎仁而有證。」一些念佛的老太婆,雖然她沒有開悟,但是她力行,努力修行,老實念佛,她有證,雖然不悟但是她有證。「所以禪宗有詩說:終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雲,歸來窗前梅花嗅,枝頭春意已十分。」

好,今天這章書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9年12月1日11:15:3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61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