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论语 |第366集|悟道法师主讲

admin 每日论语评论阅读模式

每日論語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六六集)  2019/11/23  上海  檔名:WD20-037-0366

下载视频下载MP3

諸位同學,大家早上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論語講記》,〈憲問篇〉第四章。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為了進度,只說重要處,文理若有曲折才說,主要注重實行。讀書志在求道,文字其次。從前先讀文字再開講,若學而不能行就是空學而無用。」這章書,雪廬老人開頭就給我們再次的說明,學習《論語》主要注重在實行。讀書志在求道,文字是其次。如果不能實行,學了等於是空學,沒有用,白學了。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德是某種道的能力,不能背離道。某種道有做出來的一舉一動,與道不違背,就是德性。有德者必有言,心中有道才會說話,也才能說話。立德、立言,立德能做為萬世法,立言是一言可為萬世法。處處求道,志在利益公共,不僅利益一處。儒家由近及遠,修德先在心,再身,再家、國、天下,無限度。有德者他說出的話,不會說錯話,什麼緣故?因為存心就在利益大眾。由近及遠,若說出話來於外頭有害處,這行嗎?」「誠於中,形於外,言為心聲」,言語是心裡的聲音。「若存心不好,矯情想說好話,如何能說得出好話?心要是有德,說話於人有何妨害?若存心說壞話,心術已經是不正了。心好而說出壞話,必定沒有這個道理。」

『有言者不必有德。』

「有言者不必有德,人就在言行二字,聽人說話、看人的行動,但是為什麼不說心?《禮記》說:毋不敬,儼若思,安定辭,這是指言、行、心三者,普通只說言行,因為言行在外,人都能見到。佛家說身口意,意業自己知道,他人沒有表現出來,如何當證據?無法說。為了讓人容易懂,所以只說言行,這是一點。又在社會上,言行護得住就好了,若是在意上責備人,那世上少有完人,這是誅心之論。所以只講言行,不講意,這合乎古人的恕道。」

「凡是說話,早晚人都知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凡幹一件事,人必知之。凡說話者,都是說張三壞、李四壞,盡在評論人,沒有自己說自己不好的,盡說人的是非,所以有言者,未必有德性。」

「德難懂,再講比德較容易懂的,因為德很微細,德往外表現就是仁了。志於道,存心是道,心不動,默而識之,一動就是德,往外表現就是仁。不損人,待他人如待自己,一切言行動作都能依仁,這就是仁。但是要靠什麼生活?所以在道、德、仁之後,最末為遊於藝。今日多是捨本務末,例如吾說人,自己有沒有捨本務末?吾沒有道、德、仁,便是舍本務末。」這是回到說我們自己。現在的人都是遊於藝,只學科學、技術等等,文學種種的,但是沒有道、德、仁。沒有道、德、仁就是捨本務末,本沒有了,捨棄了,專在末上面講求,像樹沒有根本。

『仁者必有勇』,「仁者必有勇,勇是勇敢,大無畏,沒有怕的事,死也不怕。大家學佛,知道人死後只有肉身死而已,死是他(身體)死,真我不會死,知此還有何懼?真正心存仁道的人,一舉一動都為大家,必然有勇氣。佛家慈悲,與樂拔苦,人遇到災難便去救他,一想到危險上,真有仁字的人,知人有困難就會勇敢去救。仁者沒有見到自己可能死,只見所救的人在受苦。自古以來的忠臣孝子,如《正氣歌》中的文天祥,不投降願意犧牲,就是由仁字而來。」

『勇者不必有仁。』

「勇者不必有仁,勇敢的人未必有仁。自古以來勇將很多,但是打敗仗就投降,何勇之有?文天祥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這是大勇。看儒家的書,學孔子的仁,看是不是很積極,便知是不是真正的勇者。」

「這是原則,至於何者是仁、德,大家還須研究,若弄錯就白白犧牲。這不是一天、兩天的工夫。」

好,這章書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9年11月23日14:44:5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61059.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