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論語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五九集) 2019/11/16 奉化 檔名:WD20-037-0359
諸位同學,大家早上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論語講記》,〈子路篇〉第二十八章。
【子路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謂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子路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士指讀書有道德的人,最低能修身,能處理家庭,能處世的人。讀書不是為做文章,全是為了在社會辦事,若只會作文,不能辦事,這種秀才造反,三年無成。怎麼樣才能做到能辦事、能處世的君子?」這一章書開頭雪廬老人給我們解釋,士是指讀書有道德的人,最低能做到修身,自己本身能夠有修持(佛法講修行),真正有在修。另一方面能處理家庭,能待人處事接物這樣的人。雪廬老人強調讀書不是為做文章,不是只為了做做文章,讀書全是為了在社會辦事,讀書就是為了要在社會能夠辦事。若只會作文,只會做文章,不能辦事,這種秀才造反,三年無成。這樣的秀才,三年也沒有成就,也不能辦事。怎麼樣才能做到能夠辦事、能處世的君子?
下面雪廬老人講,「你們可參考《集釋》的考異,古今字有差異。」這個是考據意思不同的,古字跟今字有不同,這一句是講考異。上面是給我們講,讀書是為了辦事、為了處世,這個非常重要。現在我們看到很多大學出來的學生,他不會辦事,更不會處世,對於處事待人接物這些道理他完全不懂,但是考試考得不錯,那只是做文章。所以讀書的目的我們要很清楚。
「下文孔子答至可謂士矣,朋友以下二句是注解。」
『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謂士矣。』「切切是有決斷,說話勸人很懇切,家庭父子、朋友、鄰里鄉黨都與我們有關係,都有勸善規過的義務,他幹好事我們就協助成就他。」「辦錯」,事情辦錯了,「小者是過失,大者是罪,不能不勸」。勸善規過。「有人一見面,素昧生平,便大加稱讚,那是天然小人。」這個是不對的,一見面素昧生平,對對方就大加讚歎,稱讚他,雪廬老人說這是天然小人,這個不是君子的做法。
「偲偲作節節」,一個人字旁,再一個思想的思,「形容竹節」,那個竹子一節一節的。「修其他法門如蟲在竹節豎出,很困難。」這是引用我們佛法修學的法門。修淨土以外的一般法門,如同一條蟲在竹節最底下,蟲要出到竹子外面,牠是豎出的。豎出,竹子很高,竹節很多,牠碰到一個竹節就要很辛苦咬破,然後再往上爬。一節一節的往上咬、往上爬,爬到最後,最頂端那一節咬破了,就出到外面。這形容比喻佛法其他法門修行出三界六道,好像蟲在竹節裡面豎出;淨土是橫出,就是從竹子旁邊咬個洞,牠很快就出來了,不用那麼辛苦,不用那麼長的時間。這是講其他法門要出離三界六道,如同蟲在竹節裡面豎出很困難,淨土很容易,它是橫超的、橫出的。「節節是說了再說,看他沒有改,或改了若干」,改了不徹底,「則再說,達到總目的而後才停止」。這是勸導,好像講經說法都是勸導。佛講了四十九年天天勸,這是我們學習的地方。
「怡怡是和悅的樣子,年幼見長者要肅靜,不能妄笑,長者見幼者可略笑和悅。」長老看到幼者(年幼的人)可以略略的笑,和顏悅色。「現在的人一見面就笑,吾不主張這個。一上台就笑,是笑大家也笑自己。笑是一種很不恭敬的態度,要講究肅靜。如指樣子。須有和悅的氣氛,不必一定笑。」雪廬老人他不贊同一見就笑,一上台講話,還沒有講話就先笑,這個態度不恭敬。所以須要有和悅的氣氛,但是不一定就要笑。
『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下二句是後人的注。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朋友關係較遠,兄弟關係比較近,父子之間不責善。」「自古父不教子,都是易子而教」,自古以來,父親自己不直接教兒子,都是跟別人交換兒子來教。自己兒子交給別人來教,別人兒子交給自己來教,易子而教。「什麼緣故呢?因為只要是教人,就不免會好了還求再好,太過像是有沒限度,所以不免有責備。父子之間不責善,責善便會疏離。像在私塾,學生寧可在廁所聞臭味,也比守著老師好。心就遠離,不合作,時候久了更不行,疏離就是大不孝。」
「家庭以和睦為上,任何事也比不了和睦好。今日有電視機,這是台灣家庭大變化的根源。各國有各國的風俗,行孝辦法各有不同,外國有兒子偷偷打死父親以為是行孝。電視演的家庭革命,不能管子女,管嚴了就到法院告父母。」
「朋友切切偲偲,懇切說了再說,以為不好可以絕交,因為朋友是道義結合,可絕交,但不要出惡聲。」「兄弟怡怡,什麼緣故?父子之間不責善,兄弟也是如此,愛之切,管嚴了也不行」,也不能管得太嚴。「成家娶妻之後,更不可如此」,成家娶妻之後,就更不可以這樣,如果這樣這個家庭可能就要破裂,「丈夫只聽信妻子的話,家庭便不能和睦」,這個家就不和了。「清官難斷家務事,其中的世故人情,可以學。」這個當中主要要我們學個世故人情,親人之間、朋友之間要怎麼來相處對待。「兄弟之間,過分期望他好,就會疏離。」他就有壓力,有壓力他承受不了,他就跟你疏遠、離開。「所以世間法也須有世間的道理。」這個完全是講世間法,這些人情世故,不能不管,管得太嚴也不行,總是要去觀察家人之間、朋友之間他們能承受的程度。太過了,他受不了;太鬆了,那對他都沒有幫助,這些都是我們要仔細來學習的地方。
好,這章書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