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論語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五一集) 2019/11/8 日本 檔名:WD20-037-0351
諸位同學,大家早上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論語講記》,〈子路篇〉第二十章。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曰。敢問其次。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曰。敢問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曰。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子貢言語科大哲,他問的方法我們不會」。這是雪廬老人在這章書第一句話講到,子貢在孔門弟子,孔子教學四科當中,這是屬於言語科,就是講話是他的專長,他的問話,我們不會。「孔子到衛,子貢想問孔子是否要在衛國做官,而問伯夷叔齊何人也?孔子說:仁人。子貢便知孔子不在衛做官。」這是子貢問話,我們不會這樣問,這子貢他是言語科的大哲。孔子的回答他的問話,他就知道了孔子不會在衛國做官,從回答意思裡面就知道。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士是好學讀書的君子,無事可幹,有事也才剛步入去做。從前選舉,選有德行者,而且必得求過學的人,子路說何必讀書然後為學,孔子說必得求學。士到後來如何?從前是士農工商,農工商都有職業,士是後補職業,所以孟子說:有恆心無恆產,先栽培士的心,並不是說要永無產業」,先要栽培士的恆心,「漸漸才有職業」,漸漸才有恆產。「辦政治不是壞事,政治會壞是人辦壞,政者正也」,政治就是正當的意思,政就是正、中正,「為政者端正才能公安。子貢隨孔子周遊列國,問士,問得低,其實意不在此,觀察孔子所答的內容,便知道子貢所問意不在此。」
『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孔子答行己有恥,行為有道德。先學恥字,為什麼提這個字?自己的行為,要先學恥,恥最要緊。八德,先提恥。自己什麼事都沒做時,雖然對象少,還有自己,自己的一切行動,你必須知恥,錯一點就是奇恥,不能見人,所以先要有恥。今日擾亂社會的人,毛病在無恥上」,在無恥上面,「自以為是好漢英雄。在政界要紅包,有恥嗎?教書只為鐘點費,知恥嗎?行己有恥是根本,做到這點就不用警察,若不遵守違警罰法,警察就來干涉,這是奇恥。恥這個字站得住就好,這是頭一步,不論他人看見與否,自問是否對得起自己。」
「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到各國去當使臣,不能替國家丟面子,使人看不起我們國家,如齊國晏子使楚,吃橘不去皮,合禮不受辱;又如蘧伯玉的使者與孔子對答,說蘧伯玉欲寡其過而未能,孔子大加讚歎。」
『曰:敢問其次?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敢問其次?上面說的難辦到,子貢再問次一等,有所為而問。」
「宗族稱孝焉,大夫才有宗族,在宗族稱孝。鄉黨稱弟焉,在自家鄉里人人稱他能弟讓兄」,讓兄弟。
『曰:敢問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子貢又再問其次的,「這還不是子貢心裡的事情,故又云:敢問其次,又答言必信,行必果,這是第三等,說出來的事必須誠信。孔子主忠信,自古皆有死,人無信不立,做事必得有果斷,若知而不為,知了有什麼用?所以必須有果敢。硜硜然,石頭堅硬,有聲音,不改變的意思。卻是小人哉,這小人不是辦事的小人,代表所做的事小,只能謹守,行己有恥,只能保此小範圍,這可算是士了」。
「古時選舉,堯舜都用選舉,到周朝才分諸侯大夫,而成專業,代代世襲,形成封建制度。選舉是選賢與能,世襲二代還能好的已經不錯了,代代都好的,二十四史找不出幾個來。士辦不了事,百姓倒霉,這是子貢的意思。在朝中做官者,言必信就不多了」,講出來的話能夠守信用,有誠信,在朝做官就不多。「許多是臣弒其君,子弒其父。」殺君、殺父,那怎麼會有信?
『曰: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這段文,子貢才說出自己的意思,子貢問今日封建時代,今之從政者何如,現在辦政治者如何?子貢也想改變。」
「孔子答」,孔子回答,「噫,嘆息之聲。斗筲之人,李白斗酒詩百篇。這斗是指四方酒杯」,這個酒杯是方形的,「不是指量糧粖的斗。」不是量稻米那個斗,是酒杯,四方形的酒杯,「斗筲指有限度的小氣才」,有限度這個小氣才。「何足算也,不在話下,不值得一論」,何足算也,孔子不評論,也不值得他來評論,「孔子不答覆。嗚乎!今之從政者何如?吾也不能答覆。」現在從政的人如何?雪廬老人說他也不能答覆,沒有辦法去答覆。
這章書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