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論語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O四集) 2019/9/22 無錫 檔名:WD20-037-0304
諸位同學,大家早上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論語講記》,〈先進篇〉第二十三章第四段。
『莫春者,春服既成』,「莫春者,講書要依文,不可加花招,必須講考據,但不可死在其下。莫春,春有三月」,春天有三個月,「莫是最晚的那個月。注解有的依宋時、周時」,依宋朝那個時候、依周朝那個時候來注解,「所說都不對」。「春服既成這二句,你們也講不上。沒有讀過〈月令〉,《易經》就不會講。不懂月令,也不能醫病。吾曾為大家講過〈月令〉、《內經》上〈素問〉、下〈靈樞〉,〈素問〉八十餘篇,我在中國醫藥學院教過,但只教二十餘篇,因為學分二年,一週二次,書沒有講完而學分就滿了,又換另一班,從頭又講。吾倒是講的熟,同學就吃虧了,因為〈月令〉、《易經》、〈素問〉講的數,自始至終要一貫。在學校教不出人來,所以吾辭去而不教。」
「周朝正月為夏曆十一月,若正月十五,正是周朝的三月,經文說的是山東不是台灣,台灣的三月已暖和」,已暖和了,「若山東則比長安冷」。「長安正月十五日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火樹,樹上的燈,銀花則是雪;星橋指吊橋,並非橋上有燈,牆吊起來時無燈,牆剛放下來才有燈。六朝就有用星橋者。暮春就是現在的正月,春服既成,冬至以後換皮衣,正月沒有人敢脫,有年紀的人,與年輕人又有不同,年輕人二月二張指頭,雨水下來才能脫,清明山東還結冰。」清明節的時候山東還結冰,還很冷。「春服既成,周代三月(夏曆的正月)」,周朝那個時代,夏、商、周曆法不同,夏曆是正月,周朝是三月。我們現在還是用夏曆。「春服既然做起來,做成了為什麼不換?若說成是三月,就錯了。」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二十而冠,還沒達到二十歲為童子。」童子就是還沒有成年,二十歲才成年,二十歲以下稱為童子。「這不是指七十二賢。」
『浴乎沂』,「曾點已換衣服,天氣清和了」。「浴乎沂」,三點水再個一斤兩斤的斤,這是山東臨沂那個沂。「沐浴,沐,洗頭;浴,洗身」,沐是洗頭,浴是洗身體,「通說是盥濯,洗手為濯,祭孔時司儀呼濯水,進巾,濯水,洗手,擦乾淨,才舉酌酒。清斯濯纓,濁斯濯足,洗手也可說濯,所以浴,不一定是沐浴」。
「曾點是有年紀的人,帶了五六人,六七人,不定的數字,領這些人為了什麼事?在辦教育,隱居以求其志,讀書寓於游寓於嬉。為了演習禮樂而出來遊歷。在沂水處,沂水處有風景。」
『風乎舞雩』,「風乎舞雩,風,並不是諷詠,否則與下文重複。而是沐浴風光之後,在舞雩台吹涼風,春風嬝嬝,很逍遙。舞雩是一座壇,土堆子,石碑還刻有曾點所遊之處。舞雩壇,春天時祭祀,或求雨或求晴。有禮節的地方,就有風景,必得有風景而且有古蹟。台灣的合歡山與吳鳳廟,各缺其一,舞雩台則有風景有古蹟。」
『詠而歸。』「詠而歸,儒家講究所讀的書都能配樂唱,若家家弦歌戶誦,這樣的國家就是大治。詠乃詠歌。歸,有注解說:饋酒食。這種講法我沒有見過,歸並不是饋。曾點領學生郊遊,逍遙自在,唱著詩歌回來。注解說:歌詠先王之道,歸夫子之門,孔門當然不唱黃色歌曲,這是畫蛇添足。」注解這樣講是畫蛇添足。「又說:舞雩時,曾點領著大家去參加。這也不對。詠而歸者,是曾點言志的一番空話而已,後人立碑是錯訛,這是呆板漢。」
「觀起承轉合,前面沒有說音樂,沒有說吟詠,到此則說音樂吟詠,為什麼?」
【夫子喟然歎曰。吾與點也。】
『夫子喟然歎曰:吾與點也。』「夫子喟然歎曰,喟然,發聲,有感慨之意」,有嘆息的意思,所以喟然,有感慨之意,「歎有嘆息、讚歎之義,這是讚歎的意思,為何而讚歎?吾與點也,與,同情,你這個志向我很同情。」
「這一段結束了,頭一個是子路,夫子哂之。到此結束,夫子喟然歎曰,這種文法,你們試著思考思考。」
好,今天我們先學習到這個地方,下面我們下一次再繼續來學習。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