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論語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九九集) 2019/9/17 杭州 檔名:WD20-037-0299
諸位同學,大家早上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論語講記》,〈先進篇〉第二十一章。
【季子然問。仲由。冉求可謂大臣與。子曰。吾以子為異之問。曾由與求之問。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今由與求也。可謂具臣矣。曰。然則從之者與。子曰。弒父與君亦不從也。】
「魯君不做主,什麼人做主?是老一輩的兄弟,魯君原來有三支,後來分開了,名為三家,權力完全都在三家手裡,魯侯只是個空名。此時的周天子,天子有諸侯,同姓一半,不同姓一半,原來定都在長安,後來東遷洛陽,為東周,也是空殼,周天子一點也做不了主。」
「你們不論學什麼學問,歷史必須先明白,你們學《論語》有感想,但是空洞,吾也有感想,卻如身臨其境。從前吾在內地,民國三年袁世凱以後,南北割據,民國就分南北,各省獨立,有如周家」,像周朝(周家)一樣,裡面各據一方,各自獨立,周天子只是一個空殼。民國三年袁世凱以後,南北軍伐割據,民國分了南北,各省都獨立了,「內戰打了五十年」。「北方有日本在後面挑撥唆使,南方有英美在後面挑撥唆使,打得無兵餉,就借外債,讓自家人打自己人,總是外國人得便宜。所講的這章經文,吾如身臨其境,不是聽故事。事到如此,不打也不行,想後悔也遲了。後來日本打中國,又偷襲珍珠港。必須會選擇,到時靠誰都不中用,大家要學見識,這一段完全是歷史。」
「所有魯國政治,由三家把持,魯君空殼子沒有用,凡幹政治都是三家的臣子,並不是國家的臣子,如民國初年各地不聽中央。周朝此時魯國以季氏最霸道,做官都是做三家的官,孔子弟子出來做官也是如此,這種官難做。」
「國家有宗廟,有社稷,有注解說,社、稷各有壇,天子曰大社,諸侯曰國社,大夫也有社無稷,這是王夫之的注解。另外鄭康成的說法,社稷不分,有社壇無稷壇,到王莽才分社稷。這章說的是周朝,還但未到王莽時,所以王氏的說法並不是周朝的制度。」
『季子然問:仲由、冉求可謂大臣與?』
「季子然為季氏大夫的子孫,名子然。這時仲由、冉求都在季家做官,季子然問孔子,仲由、冉求在我們季家為宰臣。言外之意是冉求、仲由此時是小宰,很不錯了,若孔子贊成,讓他們做大官如何?孔子對三家不滿,又了解自己學生的能力,如何回答?說話如唇槍舌劍,說錯就壞了事,一句話有一句話的吉凶,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所謂斯言之玷,不可為也。現在台灣的亂,就是亂在言論、報紙,全世界也是亂在耍嘴皮子。」「今日時興講演」,現在很流行的講演,現代的名詞叫做名嘴,那講得是天下大亂了。「除非原子彈下來,否則亂不停。」這雪廬老人他的看法。
『子曰:吾以子為異之問,曾由與求之問,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
「孔子回答,不置可否」,不置可否,也沒有說好不好,孔子回答,他說「我以為你今天來問我,以為有什麼奇異特別之事,不過是冉求與仲由,問他二人,這是什麼大事。你問做大官的事,孔子答大官應如何如何,他們二人可以不可以用,你自己裁定吧!」你自己去斟酌、去裁定。這是孔子的回答。
「所謂大臣以道事君,以道治國。中國的治國之道,指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一貫的辦法,民為邦本,就是要以仁義、五倫治民,〈禮運大同篇〉就是治國家的大道。君必須靠臣幫忙辦事,用治國愛民的方法愛民,人民自然會保護國家,有民此有財,財散則民聚,以道事君。若君不聽,要委曲宛轉勸諫,三諫不聽則去,再說國君就討厭了,例如伍子胥的勸諫,被吳王殺了。三諫不從,不可則止,如何止?」「原先是以道治國,君不聽就要亡國」,君王不聽勸諫,不以道來治國,那這個國家必定亡國,做臣子的,「我不能陪你亡國」,勸三次不聽,就可以離開了,「就可以離去」。這是做臣子的責任。
「領薪水,若敷衍了事,自己嚥不下去。雖有錢可領,若國君不聽人的勸諫,就可以走。更有錢不要而不走的人,雖然不能合謀,也不離去,他要為君盡義務,這種人並不是怪人。這種人對得起國家,只是國君自己不聽而已。孔子如此說,恰到好處。」
『今由與求也,可謂具臣矣。』
「現在仲由與冉求可謂具臣矣,具,備具,聊備一格。他們現在所幹的正是這一套。當臣子辦得恰到好處。」
『曰:然則從之者與?子曰:弒父與君亦不從也。』
季子然聽到孔子的回答還不開竅,「仍然再問,那麼叫他如何辦,他們就會如何辦嗎?」這是季康子再問了,那如果叫他們如何辦,他們就會如何辦嗎?「這是改問他們服從不服從的問題。季氏獨霸一方,有篡位的意思,孔子答說:但是要看所服從的是什麼事,若要他殺父殺君,他們也不會跟隨去辦。」
「孔子不明說,意在言外。這二人在季大夫家做家臣,到中央去殺父殺君嗎?殺父殺君是三家,你們三家若辦殺父殺君的事,他們就不幹。」這是孔子意在言外的一個回答,回答恰到好處,這些都是我們學習的地方。
好,這章書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