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淨空法師 講述 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宗教是教育 應回歸教學
宗教,是宗門教下的略稱,這是佛門的專用名詞。中國佛教有十個宗派,宗指禪宗,教指禪宗以外的其他九個派別。
宗教二字,宗有主要、重要、尊崇的意思,教有教育、教學、教化的意思,兩個字合起來就是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所以宗教二字沒有任何迷信,與迷信毫不相干,它是破迷開悟的教學,是以智慧求解脫的教育。這是我們一個人在世間,不能不學習的。
追本溯源,宗教這兩個字是從外文翻譯過來的,中國人用這兩個字來翻譯,太妙了!這是大智慧,是真學問。從宗教一詞的翻譯上,我們可以看出中國人的心量很大,對一切優秀文化所持的是讚許和肯定的態度。在中國古人看來,世界上一切宗教的創始人都是值得尊崇的,他們的經典都是好東西。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我們學佛的人要有使命感、責任感,要為佛教正名,也要為一切宗教正名,要把這個名詞的真正意思講清楚、講明白。
釋迦牟尼佛是王子出身,他從小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是王位的唯一繼承人,但是他覺悟了,毅然捨棄王位,出家求道。他開悟之後第一件事就是講學,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天天教學,無一日中斷,樂此不疲。所以釋迦牟尼佛是一位社會義務教育工作者,是我們最根本的老師。我們自稱佛弟子,佛弟子就是佛的學生,我們與佛的關係是師生關係。
釋迦牟尼佛一生從事教學活動,到處講學,沒有固定的道場,足跡遍及五印度,南面他到過錫蘭島(現在的斯里蘭卡)。佛給我們做出了最好的示範,用四十九年的時間,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佛教是教學,普度眾生絕對不離開教學。有教學,佛教就在;沒有教學,佛教就消亡。真正了解佛教,就會懂得它確實是最好的教育,對我們大有裨益。這裡面沒有半點迷信,與現在所謂的宗教沒有半點瓜葛。我們展開佛經,無論大乘小乘,它裡面講倫理、講道德、講因果、講哲學、講科學,這五個方面都講到登峰造極,究竟圓滿。許多哲學、科學的難題,學術界無法解決,但是在佛經裡面都講得很清楚、很詳細、很透徹。
佛陀當年教學是口述,弟子們聽明白了、聽清楚了,就照著去做,這叫依教奉行。所以,所有經典的最後一句話,都有「信受奉行」四個字,就是對老師所講的話要堅信不疑,身體力行,把它貫徹到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這才叫學佛。如果只是念經,不落實經教義理,只圖形式,搞盲目的偶像崇拜,搞名聞利養,那就叫迷信。
據史載,漢明帝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佛教接受漢朝的禮請正式傳入中國。佛教傳入中國之後,與中國朝野一接觸,立刻受到歡迎。因為佛教與本土傳統文化非常契機,與儒家教育在基礎上非常相似。中國的傳統教育是建立在孝親尊師的基礎上,而佛法教學也是建立在孝親尊師的基礎上。從此佛教在中國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成就遠遠超過了印度。
佛教在唐朝形成了正規教育,這就是叢林制度。叢林制度是中國佛教的特色,叢林就是現在的佛教大學。叢林的主席就是大學校長,首座和尚相當於教務長,維那相當於訓導長,監院相當於總務長,十個宗派就好像十個院系,它的教學分工與現代的大學完全相同,只是稱呼不同而已。所以它是一個完整的學術機構,與宗教迷信完全不相干。
在中國,寺院庵堂就是佛教的學校。寺的本來意思是中國古代政府的辦事機構,這個機構地位是最高的,是國家一級部門,直接歸皇帝掌管,而且永久設立,不能變更。宰相所管轄的稱部,部是可以撤換的,可以增設,可以取消,而寺不可以,寺是永久性的國家機構。譬如歷史書上講的鴻臚寺,鴻臚寺管什麼?管外交。從前宰相不管外交,外交是皇帝管的。古代皇帝治理國家,最初設有九個寺,寺的長官叫卿,所謂三公九卿,三公是皇帝的顧問,他們都是直接為皇帝辦事的。佛教傳入中國後,皇帝特別重視,再增加一個佛寺,一共十個,非常圓滿。佛寺裡有執事方丈(或稱住持),方丈是校長,他下面有三個部門,首座是教務長,維那是訓導長,監院是總務長,與我們現在的學校編制是一樣的!名稱不同,事實完全一樣,所以佛寺是國家級的教育機構。
皇帝重視佛教教育,人民尊敬皇帝,所以佛教在中國比儒道教育普及得更快更廣,影響更大。一直到清朝初年,寺院都是教學場所,歷代高人輩出,真的有學問、有德行。從前出家不容易,要參加國家考試,比考進士還難,因為這個考試最後一關是皇帝面試。出家人被尊為人天師,皇帝要考察你有沒有資格。他若覺得你不錯,你的德行、學問可以做他的老師,他才發文憑給你,這個文憑叫度牒。拿到度牒後你才能出家,沒有度牒出家是犯法的。從前出家人除了在一般學問方面要與進士平等,還要加考佛教的經典,所以出家人素質高,在社會上受到尊重。可惜這個制度被順治皇帝廢棄了。這一廢棄之後,流弊就產生了,什麼人都可以出家,素質一落千丈。所以印光大師對順治皇帝所做的這件事情不原諒,斥之為大錯特錯。
今天我們如何才能恢復佛教?我曾經與中國國家宗教局局長談過,與趙樸老也談過這個問題。我說,應該由國家創辦一所綜合性宗教大學,每個宗教成立一個學院,如佛教學院、伊斯蘭教學院、天主教學院、基督教學院,用大學畢業的文憑代替度牒,不是這個大學畢業的人,不能做傳教師,不能從事宗教事務。樸老聽了我的建議很歡喜,可惜他年歲大了,心有餘而力不足,所以這件事情沒能實現,他老人家就走了,很遺憾。我希望這件事情將來會有人做,讓宗教走回教育、教學的道路。
我同馬來西亞的宗教訪問團訪問梵蒂岡時,與教宗,教廷裡面一些主教做過交流,聽了他們的報告。陶然樞機主教告訴我,當前這個時代,信仰宗教的人一年比一年少,不信宗教的人一年比一年多,他們很憂慮。在交流的時候,我也做了報告,我說為什麼當年教主創教的時候,有那麼多人相信,那麼多信眾都能夠依教奉行?因為有好的教學。重要的教育、主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誰不歡喜?所以世世代代綿延至今。天主教在全世界擁有的信徒超過十億,如果與基督教合併起來(他們本來是一家),超過二十億,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群體。伊斯蘭教,信徒至少也超過十三億,佛教少一點,大概六、七億,這三個宗教合起來人數佔全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二。現在宗教的確是一天天在衰退。為什麼會衰退?人們錯會了宗教的含義,沒有進行有效的教學。宗教一定要恢復到教育,才會對社會真的有貢獻,才不再是迷信。
耶穌當年在世教了三年,穆罕默德在世教了二十七年,釋迦牟尼教了四十九年,他們有名有姓,有出身有來歷,都是走教學的路子,都是非常好的老師,真有德行,真有學問,這點我們一定要知道。釋迦牟尼佛是宗教教育的典範。釋迦牟尼佛在世時,天天上課,你有疑問隨時提出來,佛給你解答,所以我們看到的佛經都是問答體。我們要明白,歷史上這些大聖大賢,他們教化眾生的用心是一個,目標都相同,只是方法名義不同。所以,當前每一個宗教之間,應當求同存異,同心同德,互相來豐富自己的教學,不斷提升自己的境界,共同攜手,幫助這個社會化解危機,特別是化解各種社會衝突,促進世界的安定和平。這樣的宗教對世界、對人類有好處,誰不擁護!誰不讚歎!隨宗教衍生的事業也可以並存,不必刻意去改變它。
儒釋道三家的本質是學術、是教育,教學內容有倫理、有道德、有因果、有哲學、有科學,只是在分量上有些差別。儒家教學倫理的分量多一些,道家教學因果的分量多一些,而佛法關於哲學、科學方面有相當豐富的印證。五個科目三家都有,共同重視的是倫理、道德、因果,這是基礎教育,是扎根教育。
今天宗教出了毛病,毛病出在哪裡?過分的重視儀式、祈禱,疏忽了教學。佛門裡面這些經懺佛事,包括我們提倡的三時繫念,都屬於祈禱。祈禱有沒有作用?科學家明確的告訴我們,有作用。但是祈禱治標不治本,臨時救急可以用,要想社會得到長治久安,要想我們一生得到真實永恆的利益,還是要落實教育。最好的辦法是創辦宗教大學,要兼容多元宗教,讓各個宗教都發揮作用,幫助我們提升生活的品質,給全人類帶來安定和平的訊息。
在現實社會中,整個世界都普遍認為宗教是迷信,對社會沒有真正的貢獻,打算把宗教徹底拋棄。如果每個宗教都能回歸到教學上來,經典不是只讀一讀而已,經典需要詳細的講解,認真的學習、落實,要把經典裡的道理變成我們的思想,用經典來規範我們的生活行為,真正做到「學為人師,行為世範」,這樣宗教對於整個社會就能起到很好的教育引導作用。要把人類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找回來,從經典裡面選擇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訓,深學講透,廣泛宣傳。從我們自身做起,來影響社會,帶動人群,指導人們解決一切問題。我相信,人有宗教信仰了,這個社會的風氣才會得到根本的扭轉,整個人類才有救,地球才有救。
今天,佛教被歪曲成所謂封建迷信,這是我們做學生的大不孝!我們怎能對得起自己的老師?所以,一切佛弟子有使命有責任,要替老師平反。怎麼平反?首先我們自己以身作則,認真學習經典,不參與任何迷信活動,率先走佛陀教育之路,努力恢復正知正見正覺的佛教形象。我們認真學習經典,把它落實到生活的實處,影響社會,帶動大眾,朝這個方向前進就是為佛貼金。反之,如果我們表現不好,甚至與佛的教誨背道而馳,讓別有用心的人製造口實,攻擊佛教,就是給佛抹黑,我們就有罪過。所以我們要從宗教兩個字入手,對宗教重新定義,讓它回歸到合理合法的教學位置上去,讓它充分發揮濟世利人的作用,是我們的當務之急。
我們一定要牢記本師釋迦牟尼佛的遺訓,以戒為師,以苦為師,以自己不懈的善心善行包容感化一切眾生,待人接物把和敬二字放在第一位,與全世界的宗教攜手同行,徹底化解這個世間的災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