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論語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四九集) 2019/7/29 台灣 檔名:WD20-037-0249
諸位同學,大家早上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論語講記》,「子罕篇」第二十二章。
【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矣。】
「今,有注解是指孔子,有的注解說不是指孔子,吾採取不是指孔子。因為若與孔子比較,就很難做人了,採取好講合人情的。」
『子曰:後生可畏』,「二十歲以下為後生,二十歲以上是成人,三十就要辦事了。可畏,不能小看他,別瞧不起他,他或許可以比我們好。為什麼?」
『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怎麼知道他將來不如我這些人?所以不敢定說他不如我們。」
『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矣。』「所以心裡必須謹慎,但是後面要加一個限度」,我們對後人要謹慎,後人,後生可畏,這個有超過我們的人,我們不能不重視,不能小看他們,不能瞧不起他們,但是有一個限度。「若四十、五十歲,他的學問還沒有成就,人們還不知道他,那就不須畏懼了,將來也不會有什麼大發展。」但是這個後生如果他四十歲、五十歲了,他的學問還沒有成說就,人們還不知道他,那就不須畏懼了,將來也不會有什麼大發展。「《集釋》考證,引《大戴禮》說」,這是《集釋》它考證出來的,引用《大戴禮》裡面的一段說法,「三十、四十之間而無藝,即無藝矣。五十而不以善聞,則不聞矣。」
「三十要學,三十而壯,四十而強」,人生三十歲到四十歲是壯年,四十歲到五十歲是強,所以強壯,這個二十年是強壯之年。三十、四十,「還沒有對社會有利益的事」,還沒有做對社會有利益的事。「到了五十而無善可聞」,如果到了五十歲了還沒有善可聞,就是還沒有聽到他做什麼對社會有利的事,「那再幹好事的機會便少了」,五十歲以後的機會就少了。
「曲禮說,二十而冠」,二十歲成年戴帽子、戴冠。「三十而壯」,三十是壯年,二十戴冠叫弱冠,成年但是還弱、還不壯,到了三十壯。「四十強而仕」,四十歲以後就是可以當官了。「五十而艾」,到了五十歲就是艾,艾草這個艾,「艾是頭髮半白半青」,有白頭發出來了。「人生到百年」,我們人生能活到一百歲,在現代來講是很高壽了。如果說人生百年,「五十已經活一半」,半百不是老了嗎?「而且人生七十古來稀,活到五十」,人活到五十歲,「誰敢保險再活二十年?」我們看五、六十,還不到七十歲走的也不少,所以說人生七十古來稀。五十歲,「五十就可以開始養老,到六十歲退休」,這是《禮記.曲禮》上講的。「《內經》說,五十歲以後還有生孩子的便少了」,這是《黃帝內經》講的,五十歲以後還有生孩子的就比較少了。「所以諺語說:四十無子晃一晃,五十無子無指望」,這是諺語講的。「其實到六十二以前還可以有孩子,但是已經衰老了。女子到四十九歲天癸絕,男子到六十二才天癸絕。」女人子四十九歲停經了,男子到六十二歲精力也沒了,所以就不能生孩子了,這是一般。當然也有少數特殊的,這個就多數來講。
「學問有二,道德與文學,尊德性是道德,而道問學是文學,若道德不成就無法往生,你們如今也有四十的人了,想想這一章經文。說句開心話,亂世勞苦,壽命比較長,活到七十不難,太平很幸福但是壽命反而短,鄉下人壽命就比都市人長。」這是雪廬老人講一句開心的話,我們現在是亂世,很辛勞、很苦、很勞苦,壽命比較長,活到七十不難。太平盛世很幸福,但是壽命反而短,鄉下人壽命比都市人長,這個也是必然的。「道德、文學兩大學問,道德很難,而中國的《詩》為文學之祖」,文學是以《詩》為祖,《詩經》。「方法很多,會一、二、三種不中用,必須全部方法知道十分之九才能講詩,不懂這些方法,以為詩錯了,那就是外行,一部分不知道也不能講。黃庭堅改李白詩」,黃庭堅改李白的詩,「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這是李白的詩。黃庭堅給它改為「人家圍橘柚,秋色老梧桐」。「歐陽文忠想改〈題破山寺〉曲徑通幽處,而不能」,想要改沒辦法改。「其實,李白與常建都沒有錯。」是他們還不懂他們的詩,所以才會想去改,其實他們沒錯。
「老來也還可以學,《孔子家語》說,老年而學,如秉燭夜行。佛經說,千年暗室,一燈即明。所以要知道佛的學問,所謂世間一切佛盡知。高適四十歲而學詩,而成為唐詩的佼佼者。朝聞道,早上能伏住惑,夕死可矣,晚上就往生也可以。」早上能把見思惑伏住,晚上往生也可以了。
好,這章書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