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論語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三O集) 2019/7/10 福州 檔名:WD20-037-0230
諸位同學,大家早上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論語講記》,「子罕篇」第三章。
【子曰。麻冕。禮也。今也純。儉。吾從眾。拜下。禮也。今拜乎上。泰也。雖違眾。吾從下。】
「子罕篇記載孔子的事情很多,也有歸類的緣故。這一章記的事情,也有用處。這一章吾有準備,吾有吾的心理,書中有些地方有必要引證。今日之下,也沒有冕。但是作文章上有用,而最重要的是下文。」
『子曰:麻冕,禮也,今也純,儉,吾從眾。』「孔子說,古時的冕用綢緞,為絲織品。若從繭抽出的絲是細絲,若是麻必須披,有粗麻有細麻。夏布用麻做的叫麻紗,從前的海青多用麻紗,沒有用絲綢,湖南瀏陽、四川的夏麻很有名。冕有一定的重量,若用絲做成冕,絲必須很細,若紗帽用絲織便不行。以麻做冕是古禮,到孔子時候人們用純絲,有人說是因為麻賤絲貴,這可不一定。事情不是一成不變的,例如從前豆芽在大陸價格很賤,若以魚翅作底,那就貴了。在山東吃綠豆芽配上火腿瘦肉貴過魚翅人參。素食中也以黃豆芽湯(高湯)為貴」,用黃豆芽做高湯,這個也很貴。「所以貴與賤不在物品,全在工夫。」不是在物品那個價錢,在那個工夫,人工那個工夫。「因此用純絲做帽,比較節儉」,這個比較容易做,也就是工資、工錢比較少;用麻就比較費事,工要多了,所以就反而貴了,用麻反而貴。「當時也有人戴麻,也有人戴純,因為純絲比較節儉」,就比較省錢了。「所以孔子吾從眾,依從大眾用絲作冕。禮,並不呆板。」孔子依從大家的,大家都用絲來做這個冕,費用比較節省,比麻費用少,大家都用絲來做禮帽,冕就是大家頭上的禮冠(禮帽),這是孔子從眾,跟大家一樣,也都用絲來做冕。
『拜下,禮也,今拜乎上,泰也。雖違眾,吾從下。』這古時候,「上朝,在門外,還沒有登台就要先拜,這是古禮」,就是在下面,在台下就要開始拜了,「雖然還看不見君主,但是依禮不論看得見或看不見,都必須拜」,在台階下面就要先拜了,有沒有看到國君都要先拜,在下面先拜,「這是對國君的禮節」。
「吾學法律,畢業於民國二年」,雪廬老人他學過法律,在民國二年時候畢業,「那時候辦司法與辦監獄,各自獨立」,司法跟監獄它分開的。「五四以前」,就是五四運動以前,「全球監獄,以比利時的制度最講究」,比利時在歐洲,它那個制度最講究,監獄的制度,「檢查處所必先檢查廚房、廁所」。「監獄為小社會,各種人都有,從前監獄是懲罰主義,現今是感化主義,監獄有三尊,典獄長、教誨師、教誨堂,典獄長必須向教誨堂行鞠躬禮,尊敬教誨堂。」「從前皇帝坐輦到大臣的班房,必須下輦,恭敬大臣這個地處」,所以皇帝對大臣也要恭敬、尊重,「對地點尚且如此,對事也一貫恭敬」。「《大學》主張戒慎、慎獨,所謂: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內地的城隍廟有匾你也來了,充滿詩的意味,到那時候後悔就晚了。」
「拜下,就禮上要如此」,在台下就要先拜,「現今嫌麻煩,在下面拜不拜沒人問」,反正君主也沒看到,有沒有拜,他也沒看到,在台下。「因為不懂慎獨」,就是不知道要慎獨,慎獨就是都沒有人看到也要謹慎,獨自一個人言行要謹慎。所以不懂慎獨那就會隨便,就是放肆。「吾人念佛,懂這個嗎?佛的光照攝無礙」,佛光照攝無礙,「一個人獨自時,心中的思想,照得清清楚楚,何其嚴啊!」我們自己一個人,獨自一個人的時候,心裡當中的思想,想善想惡,那佛光是照得清清楚楚,何其嚴!「管寧,上廁所失禮,就認為是過錯。叢林的戒,也是如此,佛家一個戒字就夠了,所謂:但盡凡情,別無聖解。」「如今拜乎上,卻安然自在,人人都拜乎上,你卻拜於下,孔子說: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他侍奉君主,盡到這個禮,那大家以為他諂媚了、巴結了。大家不盡禮,那孔子他盡禮,「雖違眾」,違背大眾了,「吾拜下」,大家在下面都不拜,他在下面就開始拜了,他依照禮。「若知道: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就會講這一章,舉一反三很重要。」
「本來是麻冕,但是為了節儉所以用純絲,孔子從眾」,跟大家一樣,「因為只是質料不同而已,無關鴻旨」。「若如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孔子便不允許,為什麼?我愛其禮,關係禮節的存廢,所以孔子要保存」這個禮節,所以就不能夠廢除。「拜上拜下章,也是關係到禮,所以孔子雖違眾而拜下,愛其禮也。」他是愛護那個禮,保存這個禮儀,雖然違背大眾,大家都不拜,他還是拜。
好,這章書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