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五八一集) 2011/9/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58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七百六十八面,倒數第三行,第二句看起,從八:
「八者,宿命智力,知眾生一世乃至百千萬世姓名壽夭苦樂等」。這是如來果地上的宿命通,對於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六道眾生,每一個人他生生世世在哪一道,他叫什麼名字,他活了多久,就是壽命,以及在那一道生活的狀況是苦還是樂,沒有一樣不知道。這個東西就好像有個記錄一樣,這個記錄是非常微妙。大經上常說,我們無論是造什麼業,善業、惡業,乃至於起心動念,業習的種子都儲存在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像個資料庫一樣,裡面統統保存著,永遠不會忘記,遇到緣它就現行,它就起作用。種子不遇緣不起作用,就好比我們倉庫裡面儲存著五穀雜糧的種子,儲藏得很多,有舊種子、有新種子。如果我們把這個種子取出來,把它放在土壤裡,這個土壤有肥料、有水分、有空氣、有陽光,它慢慢就發芽,它就生長,到時候它又結新的果實。這是宇宙自然的道理,佛經常常說法爾如是,一切法本來就是這個樣子,生生不息。成了佛之後,自己的業消掉了。眾生的業,他只要沒有成佛、沒有轉識成智,那個生生世世東西都在,在資料庫裡頭全查得到。
所以,佛有這樣的能力,在十方一切諸佛剎土裡教化眾生,對於一切眾生一清二楚。這是佛教化眾生為什麼那麼契機,有它的道理,他的底細太清楚了,過去生中他學些什麼、他愛好什麼,佛總是投其所好。所以,佛對眾生沒有一定的方法,你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修禪,他就用禪方法教給你,過去生中生生世世都持戒律,他就用持戒的方法。總是你哪一種善根深厚,你就很容易接受,你會很歡喜,所以成就也來得快。總是說因材施教。菩薩也有這個能力,比佛差一等,凡夫就沒有這個能力。阿羅漢以上的有這個能力,沒那麼大,遍法界他不可能,他沒有那麼大的活動空間,阿羅漢只能在這一個大千世界,他不能出這個範圍。
釋迦牟尼佛這個世界娑婆世界也不小,用現在天文學家的說法是十億個銀河系,十億。這是釋迦牟尼佛的教區,也就是阿羅漢跟辟支佛、權教菩薩他們活動的範圍,這麼大。如果是三果以下,阿那含以下,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就是《華嚴經》所說的十信位的菩薩七信以下,從初信到六信,他們活動的範圍,欲界,沒出六道。色界跟無色界,阿那含行,初果、二果就不行,三果行,能夠到四禪天。四空天是不去,四空天叫長壽天,那個地方人不相信佛法,所以叫八難之一,佛菩薩不會到那裡感應。他們那些人定功很深,都以為自己證得般涅槃,所以他們所享受的是一種清淨無為的法樂,比無想定還高,四空定。無想定是四禪天,那也是沒法子,不親近佛菩薩的,四空定亦復如是。根性比較差一點的阿羅漢,也就是阿那含,他必須要通過四禪天,才能出得了六道輪迴,生到釋迦如來的淨土。四聖是淨土,就是極樂世界所說的方便有餘土,釋迦牟尼佛的方便有餘土是四聖法界。對於這些境界裡面的人,他統統清楚,超越這個範圍他就不知道了。如來的宿命智力是遍法界虛空界,統統知道。
我們了解這個情形,過去不知道,起心動念裡頭有惡念,甚至於有不善的言論、有不善的行為,這些東西都是罪孽。有些你自己造了你自己還不曉得,我們不讀佛經我們也不知道。知道之後要懺悔,要懺除業障,怎麼懺除?後不再造,這叫真懺除,真正懺悔。後不再造是什麼?阿賴耶裡有這個種子,我不再給這個種子加能量。我現在常常想這個事情,又給它加能量。我不再造這個事情,它的能量就減低,逐漸減低,慢慢它就不起作用。到轉識成智才真正沒有,業障才真正消除。但是還有習氣,習氣不好斷。習氣斷盡,那就入常寂光,叫究竟圓滿,真正洗滌乾淨了。我們今天了解這個道理,不但惡的行為沒有,要惡的念頭都不起。我們看到許多學佛的人,甚至於我們自己同參道友,走的時候並不好,什麼原因?就是這些不善的種子,過去今生所造的,業力非常強大,業力障礙你往生。業力一障礙,冤親債主也就來找麻煩。業力不障礙,冤親債主不會找麻煩。
冤親債主也都是有良心的、也都是有善根的,我們過去在新加坡看到。新加坡居士林的老林長陳光別,陳光別在新加坡是個企業家,雖然信佛很早,但是對於佛法不知道,沒有聽過經。一個大企業家,我相信他也沒有時間去讀經。到晚年生病了,醫生讓他在家裡調養,不要去管事情,這才放下。在家裡養病,每天沒事情做,所以就找李木源居士,那個時候李木源居士是居士林的總務。我在新加坡,我在那邊講經。他就要錄像帶,那時候好像還沒有光碟,錄像帶,拿到他家裡去看。他每天聽經八個小時,不聽經的時候他就念佛,聽了兩年。兩年,看樣子好像他是預知時至了,他跟李木源講他想往生。李木源要求,你這個時候不能走,居士林的人事沒有確定,你走了之後會一團亂,道場就亂了。他就答應起來,好,他就不走。這又待了兩年,每天還是照樣的八小時聽經,聽經之外就念佛。居士林的人事也定了,他這個林長就讓給李木源。往生的前一天,找我給他做三皈,我給他做了,做了三皈依,第二天他就走了,我們沒想到。
他在走之前,我聽說三個月之前,他在一張報紙上,報紙旁邊寫八月初七,寫了十幾個八月初七,也不知道什麼意思,沒人敢問。他走的那天就是八月初七,說明三個月之前預知時至。這要相當功夫,三個月之前曉得哪一天走。一般往生的,我們看到多半是七天以前、三天之前,他說他三個月是相當功夫。讓我們回憶到台中李炳南老居士往生,一年前跟大家說,告訴大家、囑咐大家,「我講經給你再講一年,我就不講了」。台中的同修聽了這句話,跑到台北來告訴我,老師說這個話什麼意思?我就告訴大家,老師說這個話,一年之後他要往生。沒錯,一年之後他真走了。老師一年前知道。我們看《六祖壇經》,六祖惠能大師的往生,兩年前知道。派人到老家那個地方去修個塔,將來自己往生的時候就入那個塔,兩年前在家裡去造塔了。說明念佛不是假的,許許多多往生你看,站著走的、坐著走的,不生病,走得那麼瀟灑、那麼自在,統統都知道,自己曉得什麼時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干擾任何一個人。人家不要助念,助念太麻煩,自己靜悄悄的就走了。陳光別老林長走的時候有助念,我們培訓班的同學四個人一班,日夜不斷的跟他在一起念佛。這是他的福報,也是我們對老林長的報恩,有這麼一個好的道場供養大家在那裡修行。
我們前面讀過,《仁王經》上所說的,世尊的法運有正法、有像法、有末法,《仁王經》上是佛自己親自說的,這是從理上講,不是從事上講,但是它也是事實。佛說,這個地方、這個時候有人講經,有人聽經修行,有人修行證果,這就是正法。我們在居士林這個時候就是正法,我們每天講經,居士林有念佛堂,念佛不中斷,陳光別居士念佛念到預知時至,安詳的往生,這是證果。有講的、有修的、有證果的,這是正法。有講經的,有聽經修行的,沒有證果,沒有證果的人;換句話說,對往生沒有真正的把握,自己是在幹,還沒有把握,這叫像法。如果這個地方有講經的,沒有聽經的,沒有人是真修行,這叫末法。所以正法、像法、末法每個人不一樣,這個人生在正法,那個人生在像法,還有人在末法,不相同,都在一起,這個說法好。有講經的,大家在一起聽經,有人聽經心不在焉,人坐在那裡聽經,心裡想別的事情,不專心,不專注。甚至於他還有不正的知見,什麼?法師講經不是為我講的,是為別人講的。有這種知見的話,他在哪裡?他在末法,他住在末法。為什麼?有講經的,沒有修行的。講經,專注去聽,聽懂了依教修行,他在像法。什麼時候他預知時至往生的時候,他在正法。所以,真正往生到極樂世界,那一剎那那是正法。這個說法好!不要以為佛說了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現在是末法,我們感到很失望,《仁王經》這個講法把我們的失望就彌補起來,我們在末法裡頭的正法。
你看,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正法裡頭有末法。聽佛講經,不認真修行,那不就是正法的末法嗎?甚至於,這經典上有,世尊在舍衛大城講經,舍衛大城那時候的人口十萬人,真是大城,古時候十萬人城市真是大城。三分之一的人跟釋迦牟尼佛見過面,認識;三分之一的人聞名,知道有這個人,沒有見過面;還有三分之一的,連釋迦牟尼佛的名字都不知道,根本就不知道這個城裡有釋迦牟尼佛在弘法,不知道。這也是三個時期在同時出現,跟釋迦牟尼佛見過面的,叫正法;聞名不見面的,像法;根本不知道有釋迦牟尼佛這個人的話,這不就滅法了嗎?四種同時出現。
我們要正法久住,是要勉勵自己,我自己永遠在正法。沒有人講經,我們現在有光碟,有錄音帶。錄音帶現在淘汰了,都用光碟。我們還有衛星電視,還有網路,都可以利用這個緣分去聽。只要是有能夠聽到經,自己真正依教修行,這就在像法。劉素雲居士在過去我們不認識,她修成了我們才知道,修了十年之後我們才曉得有這個人,修行的十年我們不知道。我們聽她說的,她得到一部《無量壽經》的光碟,很早年間我在台灣景美圖書館講的,她收藏有這麼一套光碟。那個時候這部經,大概總是一、二個月就講圓滿。那個時代我講經是每天晚上講一次,聽眾有一百多人。我們自己有錄音、錄影的設備,主要還是錄影。所以分量並不大,一部經講完應該是六十個小時的樣子,六、七十個小時,一個多月,不會超過兩個月,就講完了。她告訴我,她一天聽一個碟,以後轉變為光碟,一天聽一個碟,這一個碟聽十遍。她是正法時期,一天能聽十個小時經。十個小時,實際上她只聽一個小時的,聽十遍。
她聽到佛法裡一句話,她明白了,她覺悟了,「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她說:我就懂得這句話,依教奉行。每天聽一個小時的,這就一門深入,這一個小時聽十遍,就長時薰修。兩個月這部經聽完,聽完從頭再聽起,這樣聽了十年。我們知道,這種修學的方法是純正的方法,一個人能夠這樣專注,中等人的程度,三年到四年他就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是心定了,我們能想得到,她心裡面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這叫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是最起碼的念佛三昧,有這個功夫,隨時可以往生,她想什麼時候走都行,阿彌陀佛都會來接她。這個法門殊勝,法門太微妙,人人都能做得到。因為她有病,重病,這個病是她的增上緣。她要沒有這個病,她有工作,她就沒有辦法聽經了。也是在家養病,萬緣放下,什麼念頭都沒有,聽經、念佛。得念佛三昧之後,她還繼續不斷下去,一直去做,我們相信,再過三、四年她開悟了。你們說她有沒有開悟?沒有聽過的經,請她來講,講得頭頭是道,讓聽眾生歡喜心,開悟了。這就得自在,什麼自在?隨時可以走,一絲毫障礙都沒有。現在住在世間沒走,你看她講的,「大概是阿彌陀佛要我在這個世間住幾天表法,做樣子給大家看看」。沒錯,是這樣的。
我在這一生當中,學佛六十年,講經五十三年,因為一生沒道場,都住別人道場,居無定所。恆順眾生,人家要求我講什麼經就得講什麼經,大概也講了幾十部經。就像當年李老師的話,老師有一次勸我,他說你現在這樣的方式,對自己有利,沒有問題,不能利他。我向老師請教,怎麼利他?一定長住在一個地方,讓這個地區的人能夠長期聞法,這是利他。給我講,你看自古以來祖師大德住在一個山上,十幾年不下山、二十幾年不下山,還有三十多年不下山的,他就定在一個地方。這是對的,但是那要有福報,我沒有這個福報,成就自己,跟眾生結結法緣,如是而已。我懂得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沒緣。如果有個地方,我都想定下來,但是緣要叫你離開,你自己做不了主。這個實在講也是佛菩薩安排的,這裡頭有特別的緣分。那是什麼?幫助這個世間化解災難,促進社會安定,幫助世界走向和平。這是在這個時代佛弟子必須要做的事情,沒有緣我們可以不做,有這個緣就得要做。尤其是有很殊勝的緣分,在這種迫切的時段裡,你怎麼能不做?我們講經、學習,可以轉到長時薰修,一門深入。
所以,我們從去年清明節,把《華嚴經》暫停,來講這部經,這部經能救眼前的危機。講完之後我們講第二遍,二遍講完講三遍,我能活多少年我就一直講下去。晚年給大家做個樣子,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我只學這部經,別的東西我不看了,一切應酬都婉謝。我除了這部《大經解》之外,我只看印光大師《文鈔》,這是李老師教我的,以印祖為老師。這是近代專修專弘的一位大德,他的《文鈔》字字句句幫助我們解決問題,幫助我們堅定信願,也是保證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必定生淨土,這好事情!
我們今天看到宿命智力,要曉得起心動念有很大很大的影響,我們在《還源觀》上看到,周遍法界、出生無盡。我們一個善的念頭,眼前沒有看到,可能他方世界有很多人得利益;一個惡念,好像這個地方沒什麼事情,他方世界有人遭難了。像中醫,你們現在,聽說你們有人在學原始點,它講的就跟佛法道理一樣的。你某個地方有病痛,但是痛點不在那個地方,痛點在身上另外一個部位。我們今天起心動念亦復如是,這個地方沒有影響,他方世界有影響,因為這一個念頭是遍法界虛空界統統都接收得到。我們只要專、只要放下,佛法的祕訣沒有別的,就是放下。放下見思煩惱你就成阿羅漢,放下妄想分別你就成佛,你是法身大士了,全在放下。放下之後,自性的本能,無量的智慧德能,它就慢慢現前。所以六種神通、如來十力不稀奇,每個人都有,只是如來果地上它起用了。
我們現在這十種能力伏在那裡,不起作用。伏在那裡什麼?它有障礙,就是妄想分別執著障礙它,不是沒有。我們不知道,佛知道,所以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也是佛,他也是佛,都是佛,跟阿彌陀佛沒有兩樣,跟毘盧遮那、跟釋迦佛一樣的。他們看得清楚、說得明白,我們要相信,相信自己本來是佛。《觀經》上說的「是心是佛」,佛是什麼?就是你的真心,你的真心就是佛;用真心就是佛,用妄心就是凡夫。我們有真心,不會用。真心是清淨,真心是平等,真心是智慧,真心是禪定,真心是慈悲,真心裡頭沒有染污、沒有分別。希望我們恢復真心,這十種能力、六種神通全都出現了。
我們再看第九,「九者,天眼智力。見眾生受生捨報,生生死死,從何道來,向何道去;以及善惡業緣,或苦或樂,無障礙之智力」,這是天眼。這個天眼是圓滿的,一點障礙都沒有,能夠看到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六道眾生,每個眾生你都能看得到。他見思煩惱沒斷,他就出不了六道輪迴,他的活動空間就那麼大,在六道裡頭捨身受身。捨報就是捨身,死了,又投胎了,受生就投胎了。換句話說,生生死死就是搞六道輪迴,在六道裡頭捨身受身,他從哪一道來,又到哪一道去。人道不容易得到的,你說人道壽命長短,壽命短,不然,我們是生在減劫。如果你生在增劫的話,人的壽命最長,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多少歲?八萬四千歲,這人間的歲月。最短呢?最短十歲。佛這個說法用我們今天話來說,平均年齡。
釋迦牟尼佛出現在我們這個時代,是人在減劫,壽命一百歲。的確在那個時代裡頭,我們中國古籍有記載,很多活到一百歲、一百多歲。佛給我們說,一百年減一歲,釋迦牟尼佛那時候人壽百歲,佛滅度距離我們現在三千零三十八年。那三千就減三十歲,一百歲減三十歲,七十歲。現代人的壽命,標準的壽命是七十歲,有長的也有短的。壽命長的,積德修善,壽命自然長。壽命也不是一定的,一切法都不定,佛法也不定,佛沒有定法可說。為什麼?你的念頭在動,動善念加分,動惡念就減分。天天都搞加減乘除,但是加減乘除的幅度不大,所以你還是受壽命約束。如果加減乘除的幅度大,就超越了。善的力量大,善念頭大,善的行為大,你壽命自然延長。
了凡先生我們大家都相信,他自己給我們現身說法,給我們做證明。孔先生給他算命,那一年十五歲,給他算流年,他的壽命只有五十三歲。算得準不準?二十年當中沒有一年不準。所以他心就定了,不再有妄想,為什麼?有妄想沒用處,一生皆是命,半點不由人。他那年跟雲谷禪師在棲霞山,南京棲霞山,禪堂裡面坐了三天三夜,不動一個念頭。雲谷禪師很佩服,一個凡人三天三夜不動一個念頭,難得,以為他功夫不錯,向他請教。他說老實話,「我沒有功夫,我是年輕小時候孔先生給我算的命,二十年了」,那就說明他那年三十五歲,「二十年一點差錯都沒有,都算定了,我還有什麼想頭?想了沒用處」。這個話說出來,雲谷禪師聽了哈哈大笑,「我以為你是聖人,原來你還是個凡夫」。什麼原因?你知道你自己命運,你好好乖乖守住你的命運,你看沒有增沒有減,他沒有惡念也沒有善念,年年跟那個命算的完全一樣。
所以,雲谷禪師把命運這個道理講解給他聽,命運從哪來的?過去生中的善惡念頭、善惡行為,那就是你現在一生的命運。命運可以改,你努力斷惡修善就加分,沒有減分,加,天天加,大善就乘,一倍一倍上去,乘了,這樣一來的話命運就變了。雲谷禪師教他,給他功過格,功過格的性質跟《弟子規》差不多,它是屬於因果的,裡面主要內容就是《感應篇》,《太上感應篇》,用這個來斷惡修善。《感應篇》講哪些不善的,要斷,每天去檢查自己有沒有?有,就把它斷掉,不能再造。善的,我有沒有去做?沒有,沒有要趕緊去做。這個心一發,到第二年參加考試就不準了,第二年參加考試,孔先生算他是第三名,他考取第一名。這年收入增加,給他命中算定的增加了。真有效,不到一年效果就看到,他就相信了。不但自己斷惡修善,太太也幫助他斷惡修善,夫妻兩個人一起修。命運可以改!命裡沒有功名,功名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學位,沒有學位,他沒有舉人的學位,也沒有進士,他的學位只到秀才。考舉人、考進士都考不中,沒這個命,要命裡有才行。他努力斷惡修善,求功名,被他考上了,這命裡沒有的,考中舉人,考中進士。命裡沒有兒子,發心跟佛菩薩求個好兒子,求到了。命裡壽命只有五十三歲,他沒有求長壽,但是五十三歲那年平安過去,活到七十四歲,延壽二十一年,那是這一生修來的。
關鍵,頭一個是你要有信心,你不相信就沒辦法。了凡先生為什麼能改過自新?他對於雲谷禪師的教誨完全相信,完全接受,沒有一點懷疑,拿到功過格回家就真幹。功過格的內容就是《感應篇》,雲谷禪師把這個東西傳授給他,你就想到,中國自古以來儒釋道是一家,就明白了。用道家的方法幫助他,就是他境界並不很高,他並沒有求了解大乘佛法,沒有要求了解宇宙奧祕。所求的,你看求功名、求富貴、求兒女,統統都能滿他的願。所用的方法是正法,它不是邪法,儒釋道都是正法。他成功了,為什麼許多人不成功?沒有他的信心,沒有他的毅力,不肯真幹。了凡先生實在講跟劉素雲的條件是一樣的,就是六個字。「老實」,他要不老實的話,怎麼能二十年一點改變都沒有!這就是什麼?他是老實人;「聽話」,聽雲谷禪師的話,聽《太上感應篇》的話,「真幹」,命運馬上就轉了。
我們今天不求人天的福報,我們把它看穿了,這個東西沒什麼意思,終究出不了六道輪迴。我們要費那麼多精神、費那麼多的時間去搞這個,錯了。我們今天知道,世出世間第一個善法是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為什麼不把我們的時間、精力統統用在這上?世間所有的不再去想了,什麼都好。這一頓飯,有得吃很好,沒有得吃也很好,不要放在心上,日子得過且過。最重要的是有個清淨環境,我能夠聽經,我能夠念佛。聽經,劉素雲是最好的榜樣,我就聽一部經。為什麼聽經?因為自己有疑惑,聽經幫助我們斷疑生信,聽經幫助我們轉迷為悟。我們,這經典上講得非常清楚,極樂世界跟我們這個世界,你都搞清楚、搞明白了,這兩個一對比,我選擇哪一個就決定了。時間非常寶貴,一分一秒都不浪費。一年的時間能不能轉境界?能,決定能。《彌陀經》上講的,若一日到若七日,怎麼不能轉?瑩珂法師三天能轉。
我們不敢輕視別人,碰到一個老實、聽話、真幹的人,他進展的速度非常驚人,真放下了。放不下,心裡還有牽腸掛肚的事情,決定障礙我們往生,決定障礙我們的信願,我們自己要知道。我們要想在這一生成就,決定不再搞六道輪迴,那你就統統放下。在這個世間,活一天行,活兩天也行,一年、二年也行,隨便,絕不計較,一切隨緣。釋迦牟尼佛在世為我們所示現的,示現那是什麼境界?隨時可以走,對這個世間沒有一絲毫留戀。什麼地方都可以去,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帝王家裡面的別墅花園供養你,請你住幾天,可以,行,也沒有感覺到什麼樂;晚上住在窮鄉僻壤,我們今天講很髒亂的環境,他也沒有嫌棄,不嫌棄,也沒有覺得難受。這才叫大自在,為什麼?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了,隨遇而安,這裡頭自得其樂。一切眾生在六道裡頭,「善惡業緣」這是造作,他造的因,「或苦或樂」是他的果報。他造的善因,他來世得樂,生三善道。他造的是惡因,他來生是三惡道,他要受苦。諸佛如來、法身菩薩不知道有多少人,他們統統看得清楚。
末後第十,「漏盡智力。於一切妄惑習氣永斷不生,能如實知不受後有之智力」。漏是煩惱的代名詞,這兩個字的意思很深,我們這個茶杯如果破損,有漏了,茶放進去都漏掉了,就這個意思。我們每天修積的功德會漏掉,哪裡破了?煩惱就是破洞。你看,你有見思煩惱、有塵沙煩惱、有無明煩惱,你有這些煩惱不把它堵住,你所修積的一切功德全漏掉了。漏要是盡了,那就是煩惱斷盡了,你的功德永遠不漏失。無明煩惱我們自己不能覺察,太微細,分別的煩惱、執著的煩惱,這個相很粗,我們能夠明瞭,對我們有害沒好處。什麼東西能夠不漏?禪定、般若。怎樣才能得到禪定?禪定在淨宗是清淨心,我們這個經題上「清淨心」。般若智慧是我們經題上的「覺」,清淨是定,平等是大定,自性本定,覺是智慧開了。智慧開了,如來果地上這十種力用統統具足,我們自性的全部就起來了。這個能力是本有的,不是佛菩薩專利,人人都有,六通三明每個人都具足。
「於一切妄惑」,惑是迷惑,迷惑全是虛妄的,不是真實的,為什麼?自性清淨心裡頭沒有。一切妄惑無量無邊,四弘誓願說「煩惱無盡誓願斷」,就這個意思。佛為我們歸納,無量無邊的煩惱歸納為三大類:無明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見是你的看法,思是你的想法,你對於宇宙人生的看法、想法錯了,這叫見思煩惱,這個煩惱最粗、最明顯。第二大類叫塵沙,塵沙比這個細,但是它多,塵沙是形容它數目之多。你起分別,還沒有執著,可見得這個煩惱就輕很多,執著就重了。不但不能執著,分別都得放下,你的心才真的自在。每天怎樣?沒事,古大德兩句話說得好,「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你不分別不就沒事了!真沒事,這不是假的,確實真的。你有分別、有執著,你自己找的事。起心動念是有事,但是那非常非常微細。破起心動念那是法身菩薩的事情,我們還到不了那個程度,我們現在要幹的就是見思煩惱。
用什麼方法把我們的看法想法都糾正過來?八萬四千法門無過於淨宗的妙法。淨土這個方法太妙,讓你什麼?讓你看法是阿彌陀佛極樂世界,讓你想法也是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用這一句名號、用這一部經,把你所有不正確的看法想法全部把它轉過來。所以我們千萬不能瞧不起鄉下的阿公阿婆,他們每天一串念珠,嘴裡一句阿彌陀佛,一天二十四小時不中斷,厲害,他沒有妄想。念上個兩年、三年,他真的往生了。你看他怎麼走的?預知時至,站著走的,坐著走的。你問他經教他不懂,他沒聽過經。他憑什麼走的?憑他的善根、福德、因緣。《彌陀經》上說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善根是什麼?老實;福德是什麼?聽話;因緣是真幹。你要問他什麼叫善根福德因緣,他不知道,他只曉得念阿彌陀佛。念一句阿彌陀佛,善根福德因緣統統具足,而且統統圓滿。他不認識字,佛法裡面這些儀規、規矩他都不懂,他只曉得這一句名號,而且什麼?愈念愈歡喜,愈念心愈清淨,愈念心愈踏實。
現在人心浮動不踏實,懷疑、憂慮,尤其在現在災難頻繁,還恐懼。所以表現在外面的是心浮氣躁,浮動。心浮氣躁麻煩就大了,為什麼?不但佛法障礙了,世間善法也障礙了。老師教學生,哪種學生可以教?以前李老師跟我們說的,這是上課課堂裡講的,能夠接受一分的教他一分,能夠接受兩分的教他兩分,能夠接受十分的教他十分。有能力接受十分,你只教他九分,你對不起這個學生。他的能力只能接受一分,你教他兩分是多餘的,為什麼?另外那一分他吸收不了。老師能不能看得出來?有功夫的老師能看出來。從哪裡看?就看誠敬。印祖講得好,他有幾分誠敬心,就是真誠恭敬,他就能得幾分利益。他要沒有真誠恭敬,把他看作旁聽生,他有沒有成就、能學多少,不必去計較,他是來旁聽的。真有誠敬心,那老師真照顧,不照顧對不起這個人。老師歡喜!因為每個老師都希望他的法有人承傳,一代一代傳下去,這個有意義、有價值,這一生沒有白來。如果沒有人承傳,斷掉了,你說有什麼意思?所以古來的大德,如果這一生遇不到傳人,這是可遇不可求的,遇不到怎麼辦?寫書。把自己東西留下去,希望後人將來看到能承傳他,做私淑弟子,只有這個辦法。
我們在這個時代,也非常鼓勵大家做古人的私淑弟子。譬如在最近,我們在講經裡面提到《群書治要》,現在印出來了。《群書治要》裡面的內容,六十五種古籍,六十五種。我們就勸,鼓勵大家,年輕的學生一個人學一種。統統學,難!太大太龐雜,學一種。它這一種裡面都是一部典籍裡頭的精華摘錄出來的,所以分量不多。要有耐心,你就學這一部書。譬如學《易經》,這裡頭節錄《易經》的東西也是很簡單,你從這裡入門。入門之後你就有興趣了,你就可以研究全部的《易經》。一生當中就搞這一門,十年之後你是易學專家、易學大師,成就了。學《書經》的,專門去研究《書經》,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中國要有六十五個這樣的人,一流的人才出來,這個國家大治,漢學就真正復興起來。《群書治要》是個引導,讓你對這個東西裡產生興趣、產生熱愛,你就成功了。二、三十歲的這種年輕人,你有時間、有精力你可以去投注。這個成就是真實的成就,是偉大的成就,是傳承中國古聖先賢的道學。一個人要學很多種就靠不住,學上五種以上,你學的都是知識,為什麼?你不夠深入。一定要專,就是一門,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就對了。
我以前有個天主教的朋友,也往生了。他初中畢業,一生研究一樣東西,宋史,就是宋朝的歷史,一生搞一門,他變成宋史的專家。講宋朝歷史,大概在這個時代他第一。宋朝的典章、文武制度,他來講如數家珍。他是天主教徒。所以一門你會有成就,你會有非常出色的成就。你功夫下得深,大學裡頭專門學歷史的比不上你。我們一生精力用在一點上,容易,分散就難了。學經教亦如是,經教涉獵太多,那一定要融會貫通。真正融會貫通了,最後還是歸一。我們看古來的祖師大德,到最後晚年都歸到淨土,都是念佛往生的。宗門的大德、教下的大德、學禪的大德、學密的大德、學戒律的大德,最後都歸淨土。為什麼?圓融貫通了。
妄惑還有習氣,斷習氣比較難,但是習氣不能不斷。不斷習氣,很容易受到外面刺激,毛病又產生了,分別執著又起來。所以,最好住在清淨環境裡頭,眼不見,耳不聞,習氣伏住,用這一句阿彌陀佛把習氣伏住。「永斷不生」,到真伏住了,諸位要曉得,真伏住了,你沒斷,小小的境界風沒有關係,你能伏得住,大風大浪的時候你伏不住,這習氣又起現行,又起作用了,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我們一般人念佛往生,生到極樂世界,妄惑是一時伏住,你才能往生。佛不是叫你永斷不生,那就是斷煩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人人能去得成,就是他不要斷,伏住就行。你有能力控制它不起現行,就是不起作用,貪瞋痴都能伏得住,沒斷,他就能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慢慢就永斷了。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沒有貪瞋痴的緣。譬如我貪財,到極樂世界貪不貪財?金銀財寶都是建築材料,太多太多了,遍地都是,誰要這個東西!這裡拿到黃金非常寶貴,西方極樂世界黃金是鋪馬路的。我們這個地方道路是用柏油鋪的,極樂世界是用黃金鋪的。大地,琉璃地,琉璃是什麼?我們講翡翠,最好的玉,綠色的玉,透明的。西方極樂世界的地,大地是翡翠。我們現在翡翠是寶,比白玉還珍貴,在西方極樂世界那就是泥土,誰要它?我們這個地方把它看成寶貴,是因為它是稀有的,它太少了,寶貴它。極樂世界太多了,遍地都是,你一點都不稀奇了,所以貪心生不起來。極樂世界人人都有禮,人人都謙虛,傲慢生不起來;每個人都是柔和質直,瞋恨生不起來。所以,貪瞋痴慢疑的習氣到極樂世界統統生不起來,它不是這個環境。我們要不到極樂世界,要斷煩惱、要斷習氣談何容易?就憑這一點,我們不去不行,不能不去。這句話真正做到,只有到極樂世界,「於一切妄惑習氣永斷不生」,不到極樂世界,在這個世界是決定做不到的。
「能如實知不受後有」,不受後有就是不再投胎,不再搞六道輪迴。如果說不再搞六道輪迴,阿羅漢就辦到了。不再搞十法界,要不用妄心才能做到;也就是說,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就做到了,不再到十法界來。六道是內凡,六道之內的凡夫;四聖法界是外凡,六道以外他還是凡夫,為什麼?他還是用阿賴耶,不過用得正。我們六道裡頭用歪了、用偏了,所以就變成染污,嚴重的染污。四聖法界全是學佛,他們完全用佛法做標準,修正自己的思想、行為,所以他們心地清淨,這是釋迦牟尼佛的淨土。但是沒有轉識成智,所以還是凡夫。真正到不起心、不動念,轉八識成四智,他就是聖人,真正的聖人。他往生到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這是真正成就,他到一真法界了。一真法界裡面,三種煩惱都沒有了,無明斷了,塵沙、見思連習氣都斷了。他還有一點,就是無始無明的習氣,這個習氣作用不大,沒有什麼大障礙。所以,在極樂世界、在實報莊嚴土,在那邊要住上三個阿僧祇劫。為什麼?三個阿僧祇劫之後,無始無明的習氣完全沒有了,要用時間把習氣淘汰掉。習氣真斷了,就證到妙覺如來,回歸常寂光,真正大圓滿。
這個不受後有包括一真法界。他還會不會來?會來,佛菩薩沒有不慈悲的,眾生有感他就有應。無論在什麼地方應化身,我們一定要知道,他決定沒有起心動念。像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間,為我們講經說法四十九年,他有沒有起心動念過?沒有。如果起心動念,他不就退轉了!回歸到常寂光,絕對沒有起心動念。沒有起心動念怎麼會現身?這是自然的。佛舉了個比喻,譬如我們敲鼓,我們敲鼓的人是有心敲它,它就有聲音響出來,它並沒有思考一下,他敲我,我要回應聲,它沒有,自然的。證得常寂光淨土的這些諸佛如來叫妙覺如來,就是這樣的,十方世界無論是十法界還是六道眾生有求於他,求佛菩薩幫助我們,他就有應。眾生的念頭,才動念頭,那邊就收到了,他就有感應。
那我們曉得,有人求感應很明顯,有人求了沒有感應,這怎麼回事情?他統統都應了,有感應的是接收的人他沒有障礙,這就感應現前。我們自己本身有障礙,雖然接收了,他是來了,我們看不到他,我們沒有覺察到,自己的業障太重了,業障礙住。所以,業障要消,怎麼個消法?消業障最好的方法還是念阿彌陀佛,這個是妙極了。怎麼樣懺除業障都不如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能把業障清得乾乾淨淨。怎麼懺都還留的有渣子,都搞不乾淨。這要對淨宗真正相信,一點懷疑沒有,所以真正念佛人,念上個半年、一年他的感應就不可思議。這個法門千真萬確是知難行易,真幹效果真不得了。我們記住,瑩珂法師三天把阿彌陀佛念來,再三天就往生了。真信,真沒有疑惑,真幹,一定要懂這個道理。
慈雲灌頂法師告訴我們,他是乾隆時代的人,跟彭際清居士同時代。這位法師了不起,通宗通教,顯密圓融,著作非常豐富,日本《卍續藏》裡面收他的東西收了二十多種,大概他的著作有五、六十種。我看過目錄,他著的《楞嚴經》,楞嚴神咒他把它註解了,這是所有註《楞嚴經》的人都沒有註解神咒,他連神咒都註解了。他告訴我們,眾生遇到災難,所有的佛法,大小乘佛法、密宗的神咒都失效了,你的罪業太重,都沒有辦法,都失效了,最後還有一門能救你,就是念阿彌陀佛。這句話可不得了!這一句阿彌陀佛的威力超過所有經教,超過所有的懺法。三時繫念也是懺法,水陸法會也是懺法,大悲懺、華嚴懺統統都是懺法,都不如這一句佛號。沒人相信,所以遇到災難還是去拜懺,費多大的勁,效果不彰。他如果知道這個祕密,相信這個道理,遇到災難一心念佛,真就好了。我們以前看《山西小院》那個碟,不就是這樣的嗎?
我們看劉素雲的報告,不就這樣的嗎?她那個紅斑狼瘡比癌症還嚴重。當時醫生告訴她,他說妳心理上要有個準備,妳隨時會死亡,不是兩個月、三個月。可是劉素雲很難得,她沒有把生死放在心上,她只把佛號放在心上,每天聽經十個小時,念佛可能也差不多有十個小時,她真幹!幾個月的時間她病就好了,再去檢查,沒有了,身上連個疤痕都沒有。醫生感覺得奇怪,這種病好的時候一定有疤,有疤痕,她為什麼連疤痕都沒有?那就是說明,自性清淨心裡頭沒有疤痕,她把清淨心念出來了,把平等心念出來了。這個功夫就相當深的功夫,若不是事一心不亂,也是功夫成片的上上品,她才能真得生死自在。在這個境界裡頭,她看萬法一如,沒有歡喜的,也沒有討厭的,真能隨緣,真放下。這是修淨土當代最好的榜樣。學她這個方法,沒有一個不成就,就是有毅力、有恆心,不改變,這個方法我就修一輩子。我這輩子就幹這一樁事情,示現給大家看,真正知道自己不受後有。諸位要曉得,往生極樂世界就不受後有,哪怕生到邊地疑城都不受後有。為什麼?再不會到六道來,不會到十法界來。這個法門,過去祖師大德都讚歎為世尊一代時教第一法門,真正不可思議。
我們再看下面。「無畏者,乃四無畏,又云四無所畏」,這都是名詞,一個意思,「化他之心不怯,名無畏」,沒有恐懼。「今所指者是佛之四無畏」,如來果地上的四種無畏。雖然前面我們學過,我們不妨再多學一遍。《三藏法數》裡,我們把這一段節出來了,這個文是《大智度論》裡頭的。「此四」,下面的四種,第一個是一切智,第二個是漏盡,第三個是說障道,第四個是說盡苦道,這四種都無所畏。為什麼無畏?他真清楚、真明白。這四個課題都非常之難、非常的深,佛清楚,一般人說不出來。
你看看,「由佛十力之智內充」,前面講的十種智力,沒有這十種智力不行,「明了決定」,這是智慧,我們迴向偈裡願得智慧真明了,「故於大眾中凡有所說,則無恐懼之相,故名無所畏」。如果對這樁事情知道得不很清楚,你在大庭廣眾說,怕人家問,一問就把你問倒了,那就有恐懼了。這種情形有,在香港,還挺多的。我在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來講經,也是我離開台灣,在台灣之外的地區第一次講經,講《楞嚴經》,而且時間是四個月。那時候他們給我辦個簽證,邀請我到香港講經,香港移民局批准四個月,住滿四個月。《楞嚴經》沒講完,講了一半,大家聽了都很歡喜。
我到這裡來,住在暢懷法師的圖書館。到達的那天,晚上吃完晚飯在一起喝茶,告訴我:淨空法師,在香港講經不容易,你心裡要有個底子。我說這邊情形怎麼樣?「香港人不聽經,沒有聽經的風氣,他們來聽經兩天,頭一天開經他來聽,最後一天圓滿他來聽,當中不來。」他說「你要知道」,那個時候剛剛出來,「你也不出名,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法師,可能常常講經沒有人來聽」。我說這樣的?我說不要緊,沒有人聽,有桌椅板凳排在那裡,它們聽就可以了。我這個一回答,暢懷法師講,你有這個本事,那不錯!不要人聽,桌椅板凳也可以聽,我還一樣照講。他說那這樣還可以。沒有想到第二天開講的時候,真的人坐滿了,這以後是天天都坐滿。暢懷法師說,你的法緣很不錯,太難得,從來沒有見過。有名的老和尚到那邊講經都不行,當中聽經人很少,不像我這個,天天好像都坐滿了。這是法緣殊勝。
而且還有個麻煩事情,專門有批人找法師的麻煩。他們聽經,聽完之後提出問題來問,要把法師辯到不能回答,讓你很難為情的下台,有這麼一批人。他告訴我,「你要小心,多少法師到這裡來,被他們問倒之後,很難為情」。這就是有所畏,叫我要小心。這些人來了沒有?來了,沒提問題。他告訴我是哪幾個,常常找麻煩的。這些人不但沒找我麻煩,還大家聯合起來請我吃了一頓飯。所以《楞嚴經》他們要問,在這個範圍當中我不害怕,因為我學《楞嚴經》,在台中複講過一遍。李老師星期三講,我星期四複講。老師在台中講一部《楞嚴經》講到圓滿,我也講了一部圓滿的《楞嚴經》,經過我們同學的印證,我們經學班的。我在台中求學十年,七個朋友,七個同參道友,十年在一起,每個星期一個晚上,三個小時,我們複講。一個人複講,六個人聽,講完之後研究討論。我們下過這個功夫,所以疑難的問題我們都曾經辯論過,有這麼一點基礎。
我到香港來之前,在台灣講《楞嚴經》大概講過四遍,所以這個經熟。也不敢疏忽,白天讀經、看註解,晚上講經,兩個小時。兩個小時實際上是一個小時,有廣東話的翻譯,翻譯去了一個小時。在香港九龍兩個月,界限街暢懷法師那裡,後面兩個月在光明講堂,跑馬地,藍塘道光明講堂,壽冶老和尚的道場,後面兩個月在那邊講的。聽眾都是那些老聽眾,後面兩個月大家要求不要翻譯,都聽得懂了。我講得比較慢,容易聽,所以後面兩個月就不用翻譯。我說話他們也懂,他說話我也懂,我們就可以交流。四個月講演,時間到了我離開,正好講一半,《楞嚴》十卷講了五卷。這是講到無所畏,沒有充分準備,要提防別人找麻煩,故意來問難,這是學講經的法師、居士不能不知道的。這些事情,過去在台中,李老師都交代我們。我們用什麼態度?要謙虛,要恭敬,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要向別人請教,要有禮貌,不可以貢高我慢,這就對了。人不是聖賢,我們沒有開悟,當然有不能回答的東西,虛心請教就好。好,今天時間到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