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第559集)视频MP3文字/jingkong老法师主讲

admin 净土大经解演义评论阅读模式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五五九集)  2011/8/2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559

视频MP3点此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七百三十四面,我們從第五行經文看起:

【汝見愚痴之人。不種善根。但以世智聰辯。增益邪心。云何出離生死大難。】

這一段經文,我們特別要重視的就是末後這一句,怎樣出離生死大難。最嚴重的災難無過於生死,能夠出離生死,那是所有災難都化解了。念老的註解說,「右文所指」,就是這個五句。「更甚前者」,比前面講的更重要、更嚴肅。前面說修善,但求世間福報,所以超越不了輪迴,這是現世我們所看到的出家在家學佛的心態、學佛的目標,多半都沒有離開名聞利養,所做的一切善事都是福德,不是功德。這個五句所說的,那是「愚痴更甚」,為什麼?他『不種善根』,不種善根就是放縱於貪瞋痴慢。大乘教裡面告訴我們,世間一切善法都從三個善根生的,這三善根就是不貪、不瞋、不痴,這是善根。現在在我們現前這個時代,還要把後頭兩個字加進去,可不要忘了,不慢、不疑,就是懷疑,貪瞋痴慢疑,這叫五毒,五毒的反面,反過來就是五種善根,可以說是世出世間一切善根,都紮在這五個根上。這五個根有一個,都會墮地獄,要是五個都具足,那還得了!這是我們不可以不知道的。貪瞋痴慢疑五毒,這就是沒有善根,這五個字他統統具足。

『但以世智聰辯』,世智,我們今天所講的知識,不是智慧。出世間的智是智慧,世間的智是知識。他也聰明,他也有辯才,如果把善根丟掉了,這個世智聰辯就幫助他不種善根,這不種善根的意思就是不幹好事,這個世智聰辯幫助他、成就他,『增益邪心』,邪心就是貪瞋痴慢疑,這樣怎麼能出離生死大難!這個難是災難。為什麼?這個五樣事情就感應來的災難。這樁事情就擺在我們現前,許許多多的人已經覺察到了,知道這個災難的嚴重,都提出來很認真的討論,如何來化解災難。我們學佛的同學知道,把貪瞋痴慢疑放下,災難就解除。不貪,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貪,水災就沒有了;不再瞋恚,不再發脾氣,心平氣和,這個地球的溫度就下降,火山不會爆發;不愚痴,風災就沒有了,颶風、颱風、龍捲風這些就沒有了;不慢,學著謙虛,不再傲慢,地震就沒有了;不疑,特別對聖賢不疑,對聖賢教誨不疑悔,大地就堅固,大地不會下陷,不會沉到海裡去。你看看,這些大災難可以能化解,確確實實都在一念之間。

我們繼續看念老的註解。「此則愚痴更甚,不種善根」,反仗恃著自己世間的知識,特別現在科學技術這種知識,聰明都用在這上去了。聰辯用在哪裡?用在不相信前人,甚至於不相信父母,不相信祖宗,不相信有聖賢,認為聖賢都不如他,聖賢沒有科技的發明,認為科技是第一,不相信宗教了。「驕慢自大。不生正信,助長邪心」,這個邪心就是貪瞋痴慢疑。「不知世智辯聰,正是八難之一」。八難,佛在經上常講的,在此地我們再提一提,這是佛教的「名數」,名詞術語,但是裡頭有數字。「謂見佛聞法有障難八處,又名八無暇,謂修道業無閑暇也」,你有這八樣,你就沒有工夫去學佛。這八種是什麼?第一個是「地獄」。地獄裡面,地獄種類非常之多,是隨著人的念頭自然變現出來的。地獄不是閻羅王造的,也不是城隍爺造的,也不是上帝造的,是業力自自然然感召的。哪些業力?貪瞋痴慢疑,你所造作的殺盜淫妄,這地獄果報自然現前。而且墮在地獄裡時間太長,苦不堪言!佛在經上對這樁事情講得非常透徹。我們將佛經裡面關於佛說地獄這種事情都抄在一起,從二十五種經論,佛說地獄,有些地方說得很詳細。這個抄本我們也流通,我題個名字,《諸經佛說地獄集要》。比道家講的還要豐富、還要圓滿,應當要看一看。我們自己有警覺的心,地獄去不得!怎樣能不去?我不造地獄業不就不去了嗎?造地獄業那肯定要去。這個是沒有時間去學佛了。地獄裡頭雖然有地藏王菩薩,地藏王菩薩是表法,法身菩薩到地獄裡面去度化眾生的很多,但是地獄很難度!難在什麼地方?他不相信。地獄眾生如果一懺悔、一改過,他就離開地獄,地獄就沒有了;不知道懺悔,不曉得改過,那就永遠離不開地獄。第二是「餓鬼道」,第三是「畜生道」,這三個統叫三惡道。

三惡道都是在受苦報,造作所有一切不善業統統在這裡受報。這裡面的眾生沒有工夫修行,雖然佛菩薩慈悲去幫助他,幫助哪些人?真的是有緣人,都是學佛的人,學得都很不錯,臨命終時一念貪瞋痴就墮這三途。所以臨終最重要要正念。臨終最後一念是貪心,無論是貪財、貪色,或者是貪戀情執,統統都墮落,墮餓鬼道;臨命終是瞋恚,就墮地獄道;臨命終是愚痴,沒有智慧,就是糊塗!現在我們常常聽說的老年痴呆症,這個事情很麻煩,老年痴呆症是感哪一道?畜生道。他愚痴,沒有能力辨別是非善惡。所以這個很可怕,必須要防止。老年人為什麼得痴呆症?肯定心情不開朗,有怨恨,又沒有地方投訴,所以悶在心裡,這應該是主因。老年人如何能叫他快快樂樂的度過晚年,那個是莫大的功德。人都有老年,你又不想短命,那一定就得有老年。

所以養老,自古以來中國人對這個就非常重視。過去是大家庭,養老是家庭負責。中國人所崇尚的,孩子要認真教導,絕不放鬆,嚴加管教;中年,以自己的才能貢獻給社會、貢獻給國家、貢獻給家庭,斷惡行善,積功累德,光大門楣;晚年,一般講退休之後,晚年享福,所謂天倫之樂。這是古老的中國社會。那今天我們把中國傳統東西丟掉了,學外國人的。外國人跟中國恰恰顛倒,外國人怎麼說?兒童是人生的天堂,最快樂的時候;人到中年就是戰場,要去拼命,要跟人去爭,競爭、鬥爭;晚年,晚年是人生的墳墓。二戰之後,美國是世界上最富強的國家,所以他們定了一個老年福利金的制度,國家養老。國家有錢,太多了。聽說現在經濟成了問題,養老金沒有了。養老金沒有了,那美國人就真可憐!他沒有積蓄。美國人賺多少錢花多少錢,甚至於透支,他向銀行貸款。中國人決定不幹這個事情,再苦也不借錢,所以無債一身輕。美國人這負債成習慣了,可以說從出生就負債,到老死都還不完,跟中國人的思想是完全相反。

所以這三途困難,業障很重,很難度化。佛菩薩雖然慈悲,也不捨棄他們,所度的一定是過去生中有很深厚的佛學基礎,臨終大意,起了貪瞋痴慢疑,墮到三途。有善根深厚的這個底子,佛菩薩在地獄裡頭確實能幫助他。我們這個人間做許多超度的佛事,對他們有很大的好處,確實有念佛往生的,有生天的,有又到人間來的,但是得不到這些好處的依舊是大多數,這個道理我們要懂。所以經懺佛事是提醒他,一下覺悟了,他就離開了。他要是還迷惑、還執著,最嚴重的執著就是執著的冤冤相報,他被別人殺了,仇恨在心,他要報仇;別人欠他的債務,念念在心,要討債,這就沒法子,這就出離不了。

第四個是「鬱單越」,新譯作「北俱盧洲」。這個新譯就是玄奘大師翻譯的,舊譯是古德的時候,玄奘大師以前翻譯的,翻鬱單越。「以樂報殊勝,而總無苦故也」,這是四大部洲北洲。我們這個地球是南贍部洲。這個地方不在地球上,是另外一個星球,這個地方都是修善人去往生的。那個地方果報非常殊勝,人壽一千歲,很少有短命的,物產非常豐富,生活很快樂,沒有憂苦,不想學佛,所以那個地方沒有佛法。韋馱菩薩是護法神,是護法的總領導,你看我們常常看到匾額叫「三洲感應」,四大部洲為什麼三洲感應?北俱盧洲他不去,那裡沒有佛法。北俱盧洲好,聞不到佛法,永遠見不到三寶,這是生到這裡去,那就是一千年,你學佛的緣斷掉,要斷這麼久,過去所學的大概都忘乾淨了,所以這是障礙。

第五個是「長壽天」。長壽天是色界、無色界,色界裡頭有一個叫無想天,專門指它。因為色界五不還天是三果聖人在那裡修行,那有佛法,只有無想天,色界有九層天,只有這一層沒有佛法,壽命很長。無色界他們不學佛,他們誤會了,以為自己證得般涅槃,把無色界天當作涅槃,這是很大的誤會。壽命很長,但是時節到了,他的定功失掉,煩惱又現行,這個時候他就毀謗佛法、毀謗聖賢,聖賢人說好像大般涅槃就永遠不生不滅,為什麼現在又生煩惱、又有生滅?這個就是謗佛謗法,這個罪過墮無間地獄。四空天人,他是最後臨終的時候,他支持不住了。所以這些全是障礙。

六、「聾盲瘖啞」,這是生理上有缺陷。聾,聽不到,你講經他聽不到;盲,他眼睛看不到;瘖啞,有疑問問不出來,這都是障礙。第七個,「世智辯聰」。世智,我們今天講的知識,高等知識分子,他有豐富的知識,他沒有智慧,他有辯才,他也很聰明,他不相信,不能接受佛法。第八個,「佛前佛後」,他生在這個時候,生在佛前,佛沒有出世之前,這世間沒有佛法;佛後,他生到這個世間,佛已經滅度了。我們這個是不是佛後?不算佛後。佛的法運一萬二千年,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一萬二千年叫佛後,這世間沒有佛法,佛法殊勝利益你得不到。這叫八種難,這個難就是你沒有辦法聞佛法,不能夠見佛聞法。這八種都是障礙。

《維摩經.方便品》說,菩薩成佛的時候,這個菩薩是補處菩薩,他來成佛的時候,這個國土沒有三途八難。那是菩薩的什麼?菩薩的大德所感召的。末後,「淨心誡觀法曰:四百四病以夜食為本」,這是講身體多病,所以佛在世日中一食。佛教傳到中國,晚上這一餐決定不吃的,這個叫持午。太陽過中不再吃東西了,這是養生之道,對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好處。下午、晚上吃東西,這是不健康的根本。「三途八難以女人為本」,這是貪色,貪財、貪名都沒有貪色的罪報重。《大乘義章》第八卷末後廣說其相,把這個事情說得很清楚、說得很明白。所以世智聰辯,這是八難之一。「邪見顛倒,反以為美。」你要遇到,他確實如此,振振有詞,辯才無礙,他來批評你,他來駁斥你,還以為很得意。念老末後在這裡結語說,「如是之人,焉能出離生死苦海」,脫離不了六道輪迴,六道輪迴就是生死苦海。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

【復有眾生。雖種善根。作大福田。取相分別,情執深重。求出輪迴。終不能得。若以無相智慧。植眾德本。身心清淨。遠離分別。求生淨剎。趣佛菩提。當生佛剎。永得解脫。】

前面這一段是貪著世間的福報,出不了六道輪迴。末後佛告訴我們要怎樣才能夠超越,輪迴實在是太苦了。我們看念老的註解,「佛答慈氏,此界眾生,雖亦修善,而不求生淨土者,共有三種」,這三種人都是學佛的人,不想求生淨土。第一種,「貪著世樂」。這是哪些人?世間的富貴人,他來燒香拜佛、來做佛事,所求的人天福報,他不求往生,他不求作佛、作菩薩,他對這個沒興趣,他對於名利看得很重,對於情執看得很重。為什麼來學佛?求佛保佑他升官發財,求佛保佑他長命富貴,求佛保佑他子子孫孫平安,他求這個。所以他也修福、造佛像、建道場,他做這些事情,大福田。

第二,「世智辯聰,邪心熾盛」。像前面所說的,他有這個世間的知識,有豐富的知識,聰明、有辯才。什麼叫邪心?不相信世間有聖賢,不相信這世間有佛菩薩,認為宗教是迷信,認為古聖先賢這些教誨已經過去了,那是封建時代的東西,聖賢所有的那一套東西都是欺騙人民的,所以古聖先賢都是垃圾、都是糟粕,應該要把它統統捨棄,所以有打倒孔家店。這些人是邪心熾盛。東方人有,西方人也有,不相信宗教,相信科學,科學是知識。這第二類的,這些人也修福,沒有往生、斷惡修善的這個念頭。「三者,則為取相分別,情執深重。」取相就是著相,有很重的情執。執著,大乘教裡面稱為見思煩惱,見思煩惱重!見思煩惱如果斷了,六道輪迴就沒有了,它特別重。其次取相分別,取相分別比情執深重稍微輕一點,往往這兩個同時發生。這是為什麼不能夠出離輪迴的原因,不能夠求生淨土,這三種人。「此三種人,縱能修福,所得只是世間福報。夢幻泡影,轉瞬即逝。故求出輪迴,終不能得也」。這是把原因給我們說出來了。

我們再接著看,『復有眾生,雖種善根,作大福田』,這個當中,大福田就是持佛名號。這一句我們要特別留意,最大的福田是念佛。「因持名是諸善中王,故所種田方得名為大福田」。惜以『取相分別,情執深重』,故雖念佛亦不能出輪迴。我在早年遇到一位老同修,年歲比我大,大概三十年前,三十年前他大概差不多有七十歲,現在這個人已經不在了。過年的時候,那個時候我住景美圖書館,過年來看我,告訴我:淨空法師,我念佛功夫不錯了。我說難得!他說:我什麼都放下了,只有一樣放不下。我說哪一樣?孫子放不下。情執。他只要那個孫子放不下,你不要看他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天念幾萬聲阿彌陀佛,念頭,頭一個念頭起來就是孫子,他不是阿彌陀佛。他能不能往生?不能往生,決定障礙。那不能往生到哪裡去?喜歡這個孫子,不會離開他,將來孫子長大結婚,可能他就做他兒子去了,世間人就是搞這些玩意兒。這個世間人的情執確實不容易放下,只要你有愛好的、你喜歡的,你常常想著它的,那就是你的麻煩。

出家人也不例外。我在美國舊金山遇到一位法師,這法師現在大概都不在了,年歲都比我大,一生最喜歡收集古董佛像。他有一個儲藏室,打開的時候全都是佛像,那個房間裡面全是古董,這是唐朝的,那是宋朝的,那是魏晉南北朝的,專門收集這個。他能往生嗎?不能!那死了以後到哪裡去?死了以後肯定離不開這個房間。這個房間有什麼?有老鼠、有蟑螂、有螞蟻,他就到這兒來投胎了,他不會到別的地方去。這個事情麻煩!我那個時候看到這個情況,我自己非常吃驚,為什麼?因為我也有愛好。不一樣!我愛好是什麼?經書,特別是線裝書,那些好的版本。愛這個書的時候,死了以後書裡頭有蛀蟲,那就去投胎搞這個去了,這愈想愈可怕。所以我把我那些書統統捐掉,多半是送給我們佛陀教育基金會,讓它翻版,統統把書印出來,原版都留給他們了。還有一些我印了之後就送印刷廠,原本由印刷廠,由他們自己保存。為的是什麼?怕後來有人印,他有底本。我把這個也放棄了,一絲毫都不可以貪戀。所以喜歡,那個麻煩就來了,往生就產生障礙。樣樣都要捨,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這個人肯定得生,沒問題。

「經中三輩往生,皆由於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發菩提心跟一向專念都重要,只有一向專念,沒有發菩提心,去不了;雖發菩提心,沒有一向專念,也去不了。這是一定要記住,我們想這一生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這句話牢牢的記住。菩提心就是大智、就是大悲、就是大願、就是圓融一體之心。「情執深重即是愚痴」,你只要對這個世間任何一樁事,或者是一個物、一個人有貪戀的話,這叫愚痴,你發的那個菩提心是假的不是真的。為什麼?情執,你的喜歡、你的愛好把你的菩提心全部破壞掉了。這是菩提心難發。「取相分別則有取捨」,有取捨慈悲心就沒有了,平等心沒有了。所以你有取捨,「何由興起」,你怎麼能夠興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只要有取捨,這兩個沒有了。我喜歡這個人,我討厭那個人,大慈大悲沒有了,大慈大悲是菩提心。我們這麼多年來,在講經教學當中,我把菩提心說成十個字,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此地說得也很好,菩提心是大智、大悲、大願、圓融一體,也說得好。我們什麼時候真正發出圓融一體之心?只要圓融一體之心發出來,清淨平等覺馬上就現前。不知道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總是起取相分別,叫著相,這是把菩提心破壞了。

「如是之人何能發菩提心?」沒有智慧、沒有慈悲、沒有圓融,取相分別,我喜歡這個、討厭那個,這怎麼能成就?這些都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我們發心一向專念,為什麼沒有感應?為什麼身體毛病還有這麼多?為什麼想做一樁好事有這麼多障礙?細心去追究總有原因。原因不在外面,原因在自己,這個道理一定要把它守定,外面的原因還是自己的原因所感應的。我們自己錯了,給後人記取經驗,不犯我們的過失,他將來的路就能走得很平穩。我們的過失在哪裡?謙虛不夠,恭敬不夠,四攝法不夠。所以雖然是好事,也給人帶來嫉妒障礙。我們自己很清楚、很明白,因為自己把名聞利養已經放下了,所以這些嫉妒障礙對我自己來說是有利沒有害的。龐居士所講的,「好事不如無事」。心發得很圓滿,楞嚴會上佛說:善心一發,功德就圓滿。不是你不做,是因為有障礙,你沒有法子去做,你的功德已經圓滿了。這些理事都要明瞭,經典的教訓我們才能夠記取。菩提心發了,不要再讓它有障礙。菩提心發了,是非人我都放下;是非人我沒有放下,菩提心決定發不起來,那我們念佛求生淨土,決定是有障礙的。所以取相分別則有取捨,只要有取有捨,就沒有辦法興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就有名無實。

「如是之人何能發菩提心?故念佛亦不能入於三輩之中。」這就是講念佛只是跟阿彌陀佛結個法緣,跟極樂世界結個法緣,這一生往生有困難。「蕅益大師謂念佛如無信願,亦不能生,正與此同。」真信切願,不容易!有信有願就決定得生。我們也有信願,為什麼不能往生?我們的信跟願都有夾雜,雜而不純,所以不能往生。真能往生,你的信跟願要精純,精就是一,一心,我只有這個願望求生淨土,其他的願望統統沒有,這才行。要知道,精一是真心,有妄想分別執著那是妄心,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是妄心。起心動念是無明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執著是見思煩惱,這些東西夾雜著,菩提心是假的不是真的。大乘,嚴格的說,放下見思煩惱,你還有塵沙、無明,都不叫做真正菩提心。為什麼?《華嚴經》上你看,初發心菩薩,菩提心一發是什麼地位?圓教初住,真發菩提心。初住以下的,十法界裡面的佛沒有菩提心,十法界裡面的菩薩、阿羅漢、辟支佛都沒有菩提心。菩提心就太可貴了!菩提心是你的真心,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個慈悲就是這個經上所講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一定要契入圓融一體。真心是什麼?真心就是圓融一體,這是真心,不是圓融一體是妄心。妄心也能往生,生凡聖同居土,或者是生邊地疑城。生邊地疑城就不錯了,你真的到了淨土,在淨土五百年當中你菩提心一定生起來,你就入品,你就入三輩。所以真心多重要。

我們在現前,實在說,最方便的、最容易提醒我們的是《金剛經》,《金剛經》上一句話,「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我們常常遇到境界現前,你想這句經文,為什麼?把我們的分別執著打掉。夢中是一體,圓融一體,你夢中裡面有許許多多的人,都是你自己心變現的,絕對不是外面人跑到你夢裡去的,沒有這個道理,你夢中見佛、見菩薩也是你自己心變現的。所以說「一切法從心想生」,是你自己心想變現的,你平常不想不會變現。所以一切法是自己心想生,一切法跟自己同一個體,圓融同一體,這個認知比什麼都重要。你真的承認了,你真的接受了,完全明白,省悟過來了,你許許多多的煩惱障礙就沒有了。以現在的環境來說,什麼二0一二、二0一三的災難,你有沒有?你沒有了。為什麼?你像觀世音菩薩一樣,真實智慧觀照,五蘊皆空,哪來的災難?你的心永遠是定的,永遠是覺悟的。「蕅益大師謂念佛如無信願,亦不能生,正與此同」,跟這個意思是相同的。

「再者著相修福,其福有盡。」為什麼?世間福報,果報在六道裡頭。「如《金剛經》云: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所以只要著福,修再大的福報,那福報有限。過去的梁武帝,大家都曉得,這在佛門修布施,大概在中國佛教史上沒有人能超過他。在他手上建這些寺院庵堂,規模都非常雄偉,多少座?四百八十座。他喜愛佛法、護持佛法,人要是希望出家,他無比高興,他做你的護法,供養出家人幾十萬人。福報大不大?他是取相分別,所以達摩祖師直截了當告訴他:並無功德。他在達摩祖師面前誇耀,問達摩祖師:我的功德大不大?達摩祖師說「並無功德。」取相分別,沒功德,有福報。福報大不大?有限,因為他分別取相,所以福報有限。那個福報是肯定在欲界天,欲界天有限,這個有限不是四王天就是忉利天。什麼叫福德,什麼叫功德,我們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千萬不要誤會了。

「靈峯」是蕅益大師,《破空論》是《金剛經破空論》,這部書就是蕅益大師寫的,他在這個書裡頭這麼說,「以無所住法,住般若中,熾然修行六波羅蜜,而不取相」,這是大師教人。修六波羅蜜就是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統統不著相。「是故能令少施與虛空等」,布施多少?布施一分錢,布施一毛錢,功德多大?跟虛空法界一樣大。梁武帝不知道,為什麼?《還源觀》上講到的「含容空有」,也就是大乘常說的量大福大,他不住相,量就大了。沒有取捨,不住相,他的心量跟虛空一樣,這麼大的心量,他施一點點錢,那個量跟虛空法界一樣大。只要你取相分別,你布施萬兩黃金,得福有限。不著相,不取相、不著相,布施一文錢,功德超過那個著相的布施萬兩黃金,超過它。這個道理就是一切法從心想生,與心量相應的大,與心量相違背的就小。含空容有,就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量周沙界是容有,能包容,含空也是能夠含受整個虛空。虛空在哪裡?虛空在我心裡面,心比虛空大。這個話是世尊在《楞嚴經》上說的。

「而眾生住於相故,妄自計果計因,觀大觀小。若能稱性而住,不住諸相。譬如芥子中空與十方空,性無二無別。」它大就大在這個地方,這個地方就是稱性而住,稱性而行。不住諸相,就是三輪體空,無我相、無人相,也無當中施捨之相,布施之後心裡頭痕跡都沒有,這個福報大,跟虛空法界一樣。布施如是,持戒亦如是,忍辱亦如是,精進、禪定亦如是。六度前面五個是事,最後一個是智慧。智慧在哪裡?不住相就是般若。你布施裡頭有般若,你持戒裡頭有般若,你忍辱裡頭有般若,精進、禪定裡頭有般若,有般若就跟自性相應,那就叫無量無邊的功德。要是有取相分別,功德就沒有了,是有限的福德,這個福德果報在人天,有限。佛法這些微妙精深的道理不能不懂。不住相,為什麼大?《破空論》裡頭有解釋,有個比喻,譬如芥子,芥菜子,芥菜子裡面的空,我們把芥菜子裡面挖掉,芥菜子裡頭空,這個空跟十方的空間有沒有差別?沒有差別。沒有差別,功德不就一樣的嗎?所以空性無二無別。以空沒有內外,空沒有彼此,空沒有方隅,就是沒有東南西北,空沒有形相,更無小空異大空,沒有什麼小空大空。「無相之福,其福乃大。」你著相就錯了,這些都是在日常生活當中。所以明理的人能修大福,明理、有智慧的人,他施小得大福。乃至於他沒有施,只起一個善念,福報都不可思議。他要是能夠把這個善念做到,那福報就更大。這些理事我們懂了,這真學佛,不懂那這叫做迷信。

「又《金剛經》曰: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你著相了,只要你著一個,四個統統都有,它都有連帶關係的。我們明白這些道理,就曉得我們現前修的不如法,所以障難這麼多。障難能不能化解?很難。難在哪裡?難在我們聽了佛法,我們這個觀念轉不過來。能不取相嗎?能不執著嗎?放不下!怎麼辦?佛的辦法就是教你長時薰修,你只要不捨棄這個方法,讀經、念佛、聽教,一年轉不過來,十年;十年轉不過來,二十年;二十年轉不過來,三十年,肯定會轉過來。為什麼?時間久了,你真的明白了。時間不到,你那個明白是假的,靠不住的。為什麼?境界現前馬上就亂了,毛病習氣全跑出來了。總而言之一句話就是,薰習的力量太薄弱,問題在這裡。古大德教我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你才知道它非常有道理。

我常常給很多同修說,我沒有長處,這麼多年來幸虧沒有退轉,還年年有一點小進步,原因在什麼地方?沒有離開經本。這是我自己對治自己的習氣。我用其他的功夫不得力,持戒功夫不得力,念佛功夫不得力,持咒的功夫也不得力,用什麼方法能讓我得力?最後我就想到只有講經。講經你不能不認真準備,你不認真準備到時候下不了台,這個給心理上壓力很大。初學講經,上台講一個小時,要準備四十個小時。一個星期可以講兩個小時,一個星期的時間充分準備。那時候寫講稿,講稿要改好多遍。這樣才能夠把自己真正控制住,有效果。天天不離開經本,天天不離開教學,這個教學是我要提出學習心得跟大家分享。在美國有一段時期,每天講九個小時,我記得連續講了八天。早年在台灣,每一個星期大概有三十個小時的樣子,星期天沒有休息。只有這個方法能叫你不放逸、不懈怠。騙老師容易,偷偷懶,行;騙聽眾不容易,聽眾座下就有幾百人,你沒有充分的準備,沒有認真學習,這個報告做不好。所以真的叫依眾靠眾,大眾成就了我。我感激韓館長,她對我的幫助很大。最早三十年,每天講經她替我安排,替我找地方,替我去約一些同參道友來聽經。我們學講,總得有人聽,聽了最好有人提出問題來問,問了我不能解答的時候回去再找書,找參考書。三十年的基礎,奠定之後她走了。她一走,我們的法緣更勝,走向全世界了。這些都不是偶然的。所以學習,成就關鍵還是在自己,別人給你做助緣,你真正有這個心,就會遇到這個人來幫助你、來成就你。

所以《金剛經》上講:若心取相,你就著了四相;又說:「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你就退轉了,你不是菩薩。那你要記住這句話,這句話前面是什麼?「若心取相」,若心取相你就不是菩薩。我們起心動念、待人接物能不取相嗎?不取相,真菩薩;取相,受了菩薩戒,這假菩薩,不是真菩薩。《般若經》上這樣教給我們的。「上引《金剛般若》皆表取相分別之失」,失就是錯了。故經云:『求出輪迴,終不能得』,這樣學佛出不了六道輪迴,我們要記牢。慈雲灌頂法師在《大勢至圓通章疏鈔》最後給我們講的念佛人一百種果報,第一條是地獄,念佛果報在地獄。我第一次看到這篇文章,我懷疑,念佛怎麼可能墮地獄?念佛是好事情,善中之善。他下面註了一句,「為五欲故,念佛墮地獄」。這句話什麼意思?為貪圖五欲六塵供養來念阿彌陀佛,這個心念阿彌陀佛是往無間地獄。怎樣念佛才能往生?念老在此地引用得很好,菩提心,大智、大悲、大願、圓融一體之心,你決定得生淨土,不但得生,你的品位會很高。你有沒有智慧?取相分別沒有智慧,自私自利沒有智慧,貪圖五欲六塵沒有智慧,對待別人有分別不平等沒有慈悲。菩提心裡頭最重要的就是智慧跟慈悲。這些道理不懂,我們念佛就不如法,自己以為不錯,到後來不管用,要知道原因到底在哪裡。

這一段最後說的,『若以無相智慧,植眾德本』,求生淨土,永得解脫。無相是什麼?不著相,「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這是佛在大乘經上常說。如果真的離一切相,一切法沒有一法不是佛法。如果你著相分別,沒有一法是佛法,《華嚴經》、《無量壽經》也不是佛法,為什麼?你著相了。佛為什麼要這麼說法?為什麼要這樣教給我們?相是虛幻的,沒有這個東西,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把虛妄當真的,你錯了。真的東西只有自性,自性是圓滿的。明心見性,見的什麼性?所見不外萬法一如、萬法一體、萬法無二,這就是見性,你的智慧現前了。智慧現前,妄想分別執著自然沒有了;有妄想分別執著,沒智慧,你所現前的是煩惱,不是智慧現前,煩惱現前。智慧跟煩惱是明暗的兩面,明現了暗就沒有,暗現了明就沒有。所以有智慧決定沒有煩惱,有煩惱決定沒有智慧。這個道理要懂,這個道理要放在心上,常常想著,我有沒有一點智慧?我的學習如不如法?我這一生能不能往生?把往生所有一切障礙放下,這就對了。什麼時候放?現在就要放,不要等待。古人有一句話說得很好,「黃泉路上無老少」。今天不知道明天事,今天活在這個世間,明天還能嗎?靠不住。那這個事情我現在就要辦,我不能等到明天,等到明天那我又是煩惱,沒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不等,即在當下,轉煩惱為菩提就在一念之間。

「眾德之本者,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也」,這是眾德之本。「又無相者,謂無色等五塵」,色聲香味觸這五塵,「男、女、生、住、壞等十相」,前面這是色聲香味觸、男女生住壞,這十個相。「名為無相」,這個東西全沒有了,不再分別了,不再執著了。佛慈悲,什麼叫無相?這對初學說的。「《涅槃經》曰:涅槃名為無相」,換句話說,你真正做到無相,你就證得大般涅槃,大般涅槃是無相。「又《演密鈔》曰:寂滅者,即無相義。但心自證不從他得,故無諸相。」完全給你講真話,句句真實。遍法界虛空界,現在講宇宙之間,什麼是真的?但心自證,這四個字是真的,不從他得。為什麼?一切法從心想生,遍法界虛空界心現識變,自己的心,自己的識,除這個之外一無所有。相是假相,念念不住,所以無諸相這句話是真的。

我們現在學過《還源觀》、學過《華嚴》,學過世尊跟彌勒菩薩的對話,今天講無諸相我們有一個概念,這個概念是念念不住。對《般若經》上所說「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我們明白了。一切法包括我的身體,無所有。這個相怎麼存在?原來是一秒鐘一千六百兆的波動現象產生的,也就是這個相在一秒鐘裡頭產生一千六百兆次的變化。哪裡是真的?怎麼會是有?確實是無!像我們看電影,這個電影膠捲給我們啟示,這個在放映機裡面一秒鐘二十四張,換句話說,它在銀幕上佔的時間是二十四分之一秒,佔的時間,馬上就過去了,你想它不是假的。彌勒菩薩告訴我們,我們現實的這個現象,跟這個電影底片一樣,一秒鐘多少次?生滅多少次?一千六百兆。這個東西在銀幕上一秒鐘二十四次,現在我們的環境是一秒鐘一千六百兆,它怎麼會是真的?怎麼會是有?「無諸相」三個字把這個事實真相,就是宇宙之間一切萬法的真相說出來了。你所聽的,你所看的,你所接觸到的,你所想的,全都是一秒鐘一千六百兆的波動現象。所以佛把這個境界比喻作夢幻泡影,比喻得好!真的是夢幻泡影。所以佛經上常講「即在當下」,當下就是一念,就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那叫當下。

有,要知道有是什麼意思;無,無是什麼意思。有就是那個一念,一念有。第二念呢?第二念不是第一念,第一念沒有了,第二念生起來了。第三念不是第二念。念念是單一的。我們感覺到這些現象,是這些單一的相似相續相的一個幻相,相似相續的幻相,我們誤會了,把它當真。《心經》第一句話,「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那個五蘊是什麼?就是當下那一念,那一念不可得。這一念,彌勒菩薩講得很好,這一念有形,形皆有識。彌勒菩薩用彈指,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講得很清楚,這真叫宇宙萬有的真相。你把這句話要是真的體會到了,搞清楚、搞明白了,你對於經上講的無諸相、無所有,你統統明瞭了。這是諸法實相。

下面還是引用《金剛經》,「《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如來是什麼?如來是自性。你什麼時候見到諸相非相,恭喜你,你見性了;見性又叫做成佛,你成佛了。《金剛經》上講如來都是講性,講佛是從相上講的,講如來全是講自性,這兩個名詞有兩個名詞的意思。凡所有相,沒有說實報莊嚴土例外,連實報莊嚴土也是虛妄的,這個我們在學習經教裡報告很多次了。諸佛如來的實報土叫一真法界,它有相,那相也不是真的。那相是什麼顯的?是無始無明習氣顯的相,無始無明習氣斷了,相就沒有了,皆是虛妄。沒有了之後現什麼?常寂光現前,常寂光裡頭什麼都沒有。前面報告很多次,現在科學裡面所說的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常寂光裡頭這三種現象都沒有。所以皆是虛妄也可以形容常寂光,常寂光裡頭沒有這些虛妄東西,所以它是真的。真裡頭沒有妄,妄裡頭有真,真裡頭沒有妄。這個道理要去把它參透,對我們的修學會有很大幫助,對我們求生淨土那幫助就更大。我們把該放下的全放下,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決定生淨土,不再搞拉雜東西了,就真正能夠做到隨緣,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像普賢、文殊一樣就得大自在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9年4月21日15:57:5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5957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