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第453集)视频MP3文字/jingkong老法师主讲

admin 净土大经解演义评论阅读模式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四五三集)  2011/6/13  日本岡山淨宗學會  檔名:02-039-0453

视频MP3点此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五百七十四面,第四行經文看起:

【彼佛國中。常如一法。不為增多。所以者何。猶如大海。為水中王。諸水流行。都入海中。是大海水。寧為增減。】

諸佛說法皆依二諦,第一個是真諦,諸佛如來之所親證,那是諸法實相,我們很難理解,確實它太深,它太奇妙,不可思議,叫無法想像。另外一種依俗諦,就是我們的常識,這一部分我們就很好懂,為什麼?我們看得到、聽得到、接觸得到,所以沒有懷疑。於是現在確實有不少人產生疑惑,佛所說的,我們能理解的就承認它;他講得太深、太玄的,我們說那是迷信,那個不能相信。幸好現在有一些科學家,根據他們的研究也證實了。譬如佛法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就很難懂,怎麼是虛妄?明明在現實。近代的量子學家,也不過就是三十年而已,他們研究發現,真的,物質現象是假的,精神現象也是假的,把佛經上講的這麼深的一個道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搞清楚了。物質現象怎麼回事情?原來是從意念累積產生的幻相,它不是真的,而且意念也不是真的。這個問題在大乘佛法裡頭,這講到阿賴耶,就是諸法的源起,今天講宇宙的源起,萬物的源起。佛講得籠統,叫諸法,宇宙也是諸法。這些法從哪裡來的?怎麼發生的?怎麼演變的?到後來歸宿到哪裡去?這都是科學跟哲學裡面的大問題,一直到今天都沒答案,世世代代在研究。

在近代才有科學家發表論文,說明物質現象不是真的,物質的基礎是精神,精神從哪裡來的?他們現在說無中生有。我們要追問一句,無怎麼能生有?這又是個問題。物質現象是知道了,那是精神現象變現出來的,那精神現象從哪來的?無中生有這句話,學佛的人可以接受,可是它不究竟。無怎麼會生有?現在這個虛空當中,無能生有嗎?這個問題在佛法裡面講的,經上說「一念不覺而有無明」,無明這個現象就是阿賴耶,法相宗上講的阿賴耶。阿賴耶的三細相,第一個就是一念不覺,科學家稱為能量,由能量產生信息,由信息產生物質。信息是精神現象,佛法裡面講的見聞覺知,在自性裡面稱見聞覺知,迷失自性之後見聞覺知就變成受想行識,佛法講五蘊出現了。色受想行識,受想行識是精神現象,色是物質現象,從受想行識裡面產生物質現象。這樁事情被現代科學家證明了。科學家還沒有證明的事情,我們猶待證明,等待他證明。

但是佛在經上講,哲學、科學它有極限,就是它有邊際,它沒有辦法突破。什麼原因?因為他沒有離開煩惱,就是說他們依然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個東西沒放下。這是妄心,就是阿賴耶的心心所,這妄心。阿賴耶的心心所,能力最強的就是第六意識,第六意識我們今天稱作思想。六識的能力對外可以緣到虛空法界,對內可以緣到阿賴耶,就是緣不到自性,因為它是妄心,妄心只能夠緣妄境,緣不到真,真就是真如本性。阿賴耶從哪來的?是自性變現的,自性是真的,阿賴耶是虛妄的,所以它緣不到自性。怎麼樣才能見性?菩薩厲害,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見性是見到真的,就是宇宙的根源。宇宙從哪來的?從自性變現出來的。怎麼變現的?就是一念不覺。為什麼會有一念不覺?沒有理由,一念不覺沒有理由。為什麼?有理由,它是真的;沒有理由,說明這一念不覺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叫無始無明,無始是什麼?它沒有開始,如果你有始有終,那又是真的,它沒有開始。

現在這個沒有開始,我們能理解了。從《菩薩處胎經》,佛問彌勒菩薩「心有所念,幾念、幾相、幾識」,從這個問答裡,我們知道佛說無始無明的意思了。因為它速度太快,你說它開始,它已經沒有了,已經滅了;你說它滅了,它又生了,幾乎是生滅同時,生滅同時就是沒有生滅。所以這個境界裡沒有過去、沒有現在、沒有未來,這個境界裡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沒有空間就沒有距離,在哪裡?就在當下,非過去、非未來,就在當下。而當下不可得,說當下,當下已經成過去了,這是事實真相。這你不能執著,一執著、一分別,就錯了!不分別、不執著,你就見到了,就這麼回事情。科學家不肯放下分別執著,他永遠見不到;他要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他就成佛,他見性了。我們也可以說,科學家已經到見性的邊緣上,就是差這一點,沒法突破。這才完全明瞭。

佛這樁事情在大乘經上常常說,真是慈悲到極處,我們沒聽懂,沒有體會到。凡夫跟佛差別在哪裡?是一念之間,一念放下了,凡夫就成佛;放不下,這搞六道凡夫。沒有能力同時放下,佛告訴我們慢慢來,一點點的放,分做三個階段來放,這是方便法。先把見思煩惱放下,就是說我們對於世間,世出世間一切法,包括佛法,別執著了,執著這個念頭放下了,不執著了。不執著要從身見開始放下,不執著這個身是我;不執著邊見,邊見是對立,今天所講的相對,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這個放下。沒有相對的,一體,哪來的相對?放下成見,不要以為我什麼都是的,沒有對跟錯。這是統統放下,要從這裡開始。然後再把貪瞋痴慢疑的根拔掉,全沒有了,這個人就證阿羅漢。這東西放下之後,得到什麼?得到清淨心,我們經題上清淨心得到了,證阿羅漢,他是正覺,他的知見沒有錯誤,剛剛得到。

再往上提升,放下塵沙煩惱,塵沙煩惱是分別,也就是對一切事不要分別了,完全平等,沒有高下。為什麼完全平等?所有一切法到最後都歸零。沒有歸零的時候不平等,歸零就平等了。為什麼?回歸自性,自性裡頭沒有物質現象、沒有精神現象,也沒有自然現象,真平等,平等就覺悟,就大覺,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平等是菩薩,大覺就成佛。經題上清淨是阿羅漢,平等是菩薩,覺是佛。所以經題上有三寶,清淨是僧寶,平等是法寶,覺是佛寶,就三寶。這個是學佛分成三個階段,你開始一樣一樣的放,一定要捨得乾乾淨淨才能契入境界,這是真的,這個不是假的。除這個之外,真的凡所有相都是虛妄,都不可以執著,都不要分別。

到最後境界是不起心、不動念,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智照,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是大定,是自性本定。到這個時候,就是佛經上所說的「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照同時」。照是什麼意思?沒有一樣你不明瞭。不但現前明瞭,你明瞭過去、未來,遍法界虛空界全明瞭,沒有一樣不明瞭,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神通全部現前,你一點障礙都沒有。這個是學佛終極的目標,這個境界叫大般涅槃,這個境界叫妙覺,這完全是諸佛如來親證的境界,他告訴我們,一切眾生個個都有,不是只有他有。你為什麼沒有證得?因為你有妄想分別執著。你能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跟他一樣。所以他明白了,真的看到了,「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個眾生不但是人,包括畜生,包括餓鬼、地獄,包括樹木花草、山河大地,包括虛空法界。這是一門偉大的學問,真實智慧。一切無量,不單單是壽命,壽命在德裡頭是第一個德,所以佛常常用這個來代表,無量壽、無量光,光是智慧的照見,你的明瞭毫無錯誤,叫正知正見,你沒有看錯。我們佛法修學就是希望契入這個境界,回歸自性。

這個地方,佛在此地舉的這個例子是依俗諦說的,真諦是不增不滅,俗諦是有增有減。所以經上講,『彼佛國中』,就是極樂世界,『常如一法』,它沒有改變。『不為增多』,十方世界的眾生,有菩薩、有聲聞緣覺、有天人,還有六道眾生,每天往生極樂世界的人數有多少?數不盡。那我們要想到,一年三百六十天,窮年累劫,極樂世界的人口不是爆炸了,那還得了!再大的星球,它總有個容量。所以佛在此地舉個比喻,好像大海。大海,陸地上所有的水都流到大海,大海好像沒有增長。其實有沒有增長?有,但是海水被蒸發的時候你沒有看到。太陽照到海水,海水上升,變成雲彩,它在循環,它有增有減,這是一個自然現象。現在有一點麻煩,南北極融化,高山積雪融化,科學家估計,全部融化之後,海水要上漲大概是六、七十米,那就很高了。六、七十米,現在沿海的都市統統被淹掉,因為海水漲了。『猶如大海,為水中王。諸水流行,都入海中。是大海水,寧為增減』,這裡真有增,海水上升了。為什麼?太陽蒸發的水少,冰雪融化的時候,這個量太大,它就不平衡,這是個物理現象。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或疑」,有人懷疑。「十方聖凡」,小乘初果以上都是聖人,一直到菩薩,凡是六道凡夫,「咸歸極樂」。十方世界,注意那個「十方」,統統都到極樂世界去。「彼一剎土,寧能廣容?」這一個世界它能容得下嗎?初學佛的人聽到極樂世界這種情形一定會有這個疑問,我們初學的時候也有這個疑問,去問問老和尚,都沒講清楚。我們有疑不能解決,也不敢再問老和尚。可是如果不能解答,這個疑問對自己開悟、對將來往生都產生麻煩。往生產生什麼麻煩?往生障礙你不能得九品的地位。你到哪裡去?極樂世界還有個疑城,邊地疑城,你到那裡去了。由此可知,斷疑生信這不能忽視,這一定要把它搞清楚。實在講,極樂世界也像大海一樣,每天去的人多,每天在那裡畢業成佛的人也多。就好像學校一樣,大家都上這個學校,報名上這個學校,這個學校年年有畢業的,畢業就離開了,我們得明白這個道理。在極樂世界成佛快!沒有一個不成佛,這是經上講得很清楚的。成佛,他就不在極樂世界了。在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個學校,是去念書的,畢業他就離開。離開到哪裡去?他到十方,哪個世界有緣,就到那個世界作佛去了。那也不是一定作佛,但是全部都是佛,不能說他不是佛,因為他到任何一個世界,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像觀音菩薩三十二應,這個地方喜歡觀音菩薩,他就以觀音菩薩出現;喜歡聖賢,他用聖賢身出現;喜歡帝王,他就帝王身出現,全都是佛的化身,那是真正去度有緣眾生。

在極樂世界求學的時代,那是得阿彌陀佛威神加持,與眾生也能感應道交,他沒畢業,他示現完的時候他還要回去。畢業的時候,示現之後,回去不回去都沒有關係,他都得自在了。全憑感應,多半回到常寂光去,妙覺位回到常寂光。回到常寂光,現代的科學、哲學對它一點辦法都沒有。科學、哲學研究要有對象,對象沒有了,他沒有法子研究。常寂光就是法性、就是自性,自性不是物質、不是精神,也不是自然現象,三種現象都沒有,所以他沒有辦法,他不知道。所以研究宏觀宇宙的報告,他說現在最精密的儀器只能看到全宇宙百分之十,還有百分之九十的宇宙呢?不見了。他說這個話我們懂,百分之九十的宇宙到哪去?回常寂光去了,就是回歸自性,你探測不到。其實自性它沒有任何現象,不能說它無,為什麼?它遇到緣能現現象,它能現,整個宇宙是它所現的。就像惠能大師所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它能生萬法。能現這三種現象,三種現象確實沒有,它能現。所以這是我們不可以不知道的。

下面解答的說,「是義不然。蓋極樂國土,常如一法,不為增多」。我們另外換一個比喻,比較好懂。這個比喻也是世尊自己說的,修行真證果了,證到佛果,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這個比喻好。鏡子,鏡子是我們再多,鏡子沒有增大,它都照見。少也是,再多也照見,鏡子有沒有擴大?沒有。又何況彌陀的報土從哪來的?不是業力。諸位同學要曉得,我們這個報土是業力,業力隨著我們念頭的善惡、行為的善惡它起變化。我們的念頭善、行為善,那是善業。善業所感,山河大地堅固,不會出問題,地面上樹木花草茂盛,五穀豐登,人民安樂。極樂世界不是的,極樂世界是法性土,法性土就沒有大小。其實要從理上講,我們這個世界也是法性土,不過法性土裡面住的一群造業的眾生。極樂世界人不造業,不但善惡業不造了,染淨業也不造了。不造業是純淨的法性土,法性沒大小。

佛在經上說,一粒微塵裡頭有世界,那個世界裡頭又有微塵,微塵裡頭又有世界,微塵沒放大,世界沒縮小。淨染是一如,像一樣的,這個沒法子解釋。誰能夠入微塵的世界?這個經上我們前面讀過,普賢菩薩。普賢菩薩何以能入?他不起心、不動念就能入,起心動念就入不進去,不起心、不動念就能入。我們知道,初住菩薩就不起心、不動念,這《華嚴經》圓教,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他能不能入?恐怕不能。什麼原因?無始無明的習氣太濃。所以佛說的就有道理,八地菩薩以上就能入,八地菩薩無始無明的習氣淘汰得差不多,還剩一點點。那一點點大概不礙事,他能入,八地叫不動地,七地菩薩還不行。

這就是說,在西方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裡面自然有四十一個階級,你在這裡頭修行,時間多久?三個阿僧祇劫。實在三個阿僧祇劫是對普通人講的,因為這個無始無明習氣沒法子斷,只有讓它自然消除。不能用力,你想斷它就錯了,你這不是打妄想嗎?那就更嚴重了。所以一切隨其自然,時間久了,自然就沒有。實報土裡的人絕對沒有起心動念,當然沒有分別執著。在這個境界裡要經歷這麼長的時間,習氣自然沒有了。極樂世界可能會快一些,為什麼?實報土裡面也有感應,實報土裡面的菩薩有感,常寂光裡面的如來有應。妙覺果位應身也不一定是等覺菩薩,因為這個裡面有四十一個階級的菩薩,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四十一個階級,如來自然應現,自然幫助他們淘汰習氣。

這個裡頭講經,我們相信不是用語言,一般講是放光,他不需要用語言,他以光明做佛事。本經裡面講彌陀如來放光十二種,所以叫十二光如來。不是那個境界,我們見到光只感到很稀奇,不曉得什麼意思。他們知道,他們也不起心、不動念,肯定能幫助這些菩薩快速把習氣斷掉,要不然十方世界這些法身菩薩為什麼都到極樂世界去?如果極樂世界不能幫助他把無始無明早一點斷掉的話,他在任何地方都一樣,用不著到極樂世界。這是我們來推理、想像的,應該是這樣的。所以阿彌陀佛,我們相信阿彌陀佛早已經證得常寂光。他現身說法是在方便土、是在同居土,因為這個裡頭的人並沒有真的見性,他受到法身菩薩的待遇,那是阿彌陀佛給他的,彌陀的福報賜給他的,這屬於恩德。每天講經說法,讓他慢慢開悟、明白了,把起心動念放下,他就是真的阿惟越致,不是阿彌陀佛加持他的,他自己真得到。所以我們在大乘教裡面學了這麼多,對於這個「常如一法,不為增多」,或者我們說不為增減,我們能相信,我們不懷疑了。

「佛云一法」,實在講,一切法融入不見增減。這個義理很深,一般人確實不能明瞭。我們也常常提到一句話,確實不太好懂。我們怎樣把我們身體物質這個部分融入宇宙的物質,我們精神這一部分融入自性裡面的見聞覺知?這就是法身。跟自性本具見聞覺知是一體,物質現象跟遍法界虛空界所有物質現象融成一體,這個境界是法身菩薩。入這個境界,真得大自在!《華嚴還源觀》裡面講的三種周遍,你就證得。三種周遍,第一個周遍法界,第二個出生無盡,出生無盡可以說是,換句話說,影響無盡。第三個含容空有,跟整個宇宙、整個法界融合成一體,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小我跟大我合而為一。有沒有這個現象?應該有。為什麼?大宇宙跟微塵融合,不就是這個意思嗎?微塵裡頭有世界,世界裡頭有微塵,這就融合成一體。你要問怎麼個融法?常作如是觀,自然就融。我們眾生從來沒有這種想法,不能融入;如果常有這種想法的話,可以融入。

在這麼多年來,我們遇到很多附身的,很多附體的,有一個人身上有一百多個附體,他的冤親債主,那不是跟他融合在一體嗎?他的眼耳鼻舌身任何部分都有很多眾生。我們肉眼看不見,他怎麼來融入的?他天天想你,你是他的冤家,他要來報復你、來整你,他就跟你融成一體。那我們要想,我們要跟阿彌陀佛融成一體,天天想他,天天念他,自然就融成一體,一個道理!所以要會,不會不行。中峰禪師在繫念佛事裡面說的這兩句話,給我們很大的啟示,他說「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此方即淨土,淨土即此方」,你看看是不是相容相即?我們跟極樂世界融成一體,這個世界還會有災難嗎?所有災難煙消雲散,沒有了。我們跟阿彌陀佛融成一體,還有生死嗎?還有輪迴嗎?全沒有了。這兩句話給我們很大的啟示。他自己要不能融入,這兩句話說不出來;他能說得出來,可見他已經融入。禪宗的大德,他不是專修淨土的。所以佛說一法,遍法界虛空界就這一法,確實真正融入之後是一法,再沒有分別,再不會起心動念,這就是妙覺如來的境界。「義理甚深,眾生難明」,不但眾生難明,佛經上講,聲聞、緣覺、權教菩薩都不懂。大乘法裡面,三賢位的菩薩有解悟,沒證悟,八地以上才證得,那就是八地以上他才融入,那不是解悟,是證悟。

「故佛以大海為喻,以明其義。以大海喻極樂,諸水喻十方往生之士。諸水入海,大海不增。以喻十方往生,極樂之眾亦不增也。又彼土大士重返穢土救度群生,其數亦無量,但極樂聖眾亦無減少。」實在說,我們要不隨順眾生知見,隨順如來知見,完全是法性在起作用,法性沒有增減。到極樂世界這些人,我們也有理由相信,知恩報恩。彌陀給我們的恩德多大!到極樂世界享他的福報,得的身體跟他相同,一切受用也跟他相同,我們講衣食住行,沒有一樣不相同,平等的。就像一個人投胎到帝王家做了太子,雖然很小,他享受是帝王之福。我們到極樂世界比帝王超過太多太多了,享阿彌陀佛的福。天天聽他講經說法,他是法布施我們,我們開智慧。所以到極樂世界是得無量福,得無量智慧,究竟圓滿的福慧雙修是在極樂世界。能把這樁事情認清楚、肯定了,我相信你會一心一意求生淨土,你會把這個世間所有一切統統放下,不會再放在心上,你心地乾淨了,真叫一塵不染。在這個世間肯定你能夠落實普賢行,為什麼?你會做到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不會把任何事情放在心上,心上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這是一心求生淨土。極樂世界上這些人,我剛才講了,受彌陀這麼大的恩。古大德在一個大道場修行,親近一個善知識,親近幾十年,大徹大悟,他都不肯下山,為常住服務,為什麼?報善知識的恩德。善知識圓寂他才離開。極樂世界肯定有這種人,成佛了,不離開極樂世界,報彌陀之恩。妨不妨礙重返穢土救度眾生?不妨礙,分身去了;化身去了,本身沒動。應化身去了,他個個都有這個能力,能化無量無邊身,與一切眾生感應道交,真的是不增不減。所以這法性土跟法性身沒有增減的,沒有大小的,這個世界是不可思議的世界。

「故云常如一法,寧有增減」,哪裡會有增減?永遠看不到增減。再多的人在一起,沒看到他擁擠,好像都很悠閒自在的樣子。「於一法中,無有增減之義」,這個「一法」就稱性,只要稱性,增減就沒有。為什麼?相是虛妄的,相是無礙的,《華嚴經》所講的「理事無礙」,末後講「事事無礙」,這才到究竟圓滿。極樂世界是事事無礙的境界。在我們這個世界,只有如來的報土是事事無礙。四聖法界是理事無礙,六道裡頭是處處都是障礙,找不到無礙的地方,統是障礙。但是菩薩,法身菩薩、諸佛如來應化在我們這個世間,他也真的是事事無礙。所以他能夠恆順,順眾生順得那麼自然,一點勉強你都沒有看到他,他真得自在。這就是他確確實實了解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跟虛妄沒障礙。我們今天有障礙是什麼?我們把它當真,所以就變成障礙。

「茲再以世間數學之理為喻。數學有無量大或無限大」,我們學的時候,那個時候叫無窮大,一個意思。「以符號為∞」,這是很像兩個圈一樣,這個我們念書時學過。「謂其數之大,超越限量,故名無限大。」我們以這個符號加在一切有限之數,最後等於都是無量大、無限大。因為這個符號表無量大,或增某一個數,那是不是大於它?沒有,它是無量大、無限大、無窮大,加再多的數字,或者減再多的數字,它還是一樣的,還是無窮大。這是數學裡頭一個自然現象,不論是你增是減,它得的數字是相同的,就是不增不減。他這裡說得好,無量大加一個數字,它就比別的更大,那就不是無量大;減一個數字,它就變小,它也不是無量大。所以它不增不減,不管加多少,不管減多少,得的數都是無窮大。故這個符號在數學裡頭代表「常如一法,寧可增減」。

「今極樂者」,現在極樂世界,「實為無限大中之無限大,蓋已超逾一切世間之無量大矣」,它真超越了。怎麼超越的?不起心、不動念,回歸自性。自性是無量,阿彌陀佛的名號就是無量。數學上這個符號可以用在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這個符號。因為「阿」翻成中國的意思是無,「彌陀」是量,阿彌陀翻成中國的意思就是無量,後面加上這個佛,佛是覺,無量覺。佛也是智慧的意思,無量智慧,無量覺悟,換句話,加什麼都是無量。它也是常如一法,無量這個字名詞是常如一法,沒有加減。加什麼,也是阿彌陀;減什麼,還是阿彌陀。阿彌陀是我們的自性,不是別的,是我們的真心,是我們的自性。佛經裡面說,也是我們的法身,是我們的理體。如果要用現在哲學來講,阿彌陀是本體,宇宙萬有的本體。

「又上經文正顯事事無礙不可思議」,這是講到極處。清涼大師講《華嚴》,跟我們講四種無礙,第一個是理無礙,第二個是事無礙,第三個是理事無礙,最後一個是事事無礙,這講圓了。所以極樂世界是華嚴世界,一點都不錯,事事無礙的法界。「殊勝微妙境界。蓋極樂即是華藏,故廣狹自在」,沒有廣狹,一多自在。廣狹沒有了,就是空間沒有了,沒有空間才真正是無量。「一多相即」,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互融互攝,非言思所能及」,言語說不出,你思想你也想不到。所以叫「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你怎麼說你都說不出來,你怎麼想你也想不到,你不說不想了,境界就現前,就清清楚楚、明明瞭瞭。

這個裡頭互融互攝,我們要特別注意。我們如何能跟極樂世界互融互攝?如何能跟阿彌陀佛互融互攝?然後回過頭來,與十法界一切眾生互融互攝。法身菩薩確實如此,他跟地獄眾生互融互攝,他決定沒有分別執著。地獄眾生本來是佛,為什麼會墮地獄?一念錯誤、一念糊塗,不可以輕視他,他是好人,一念糊塗幹了壞事。契入這個境界,對於造作什麼樣罪業的人,墮落在什麼地方的時候,你都是平等心看待,你對他會尊重,你不會起厭惡。也就是說,真正做到平常心觀一切法,平是平等,常就是此地講的常如一法,我們自己才會契入。沒有融入的時候,我們沒契入。我們是跟佛契入了,跟眾生沒有契入,假的,沒有融。一融一切融,一入一切入,跟花草樹木融為一體,跟山河大地融為一體,跟虛空法界融為一體,這真的契入了,這個境界裡多自在,這真叫得大自在!我們再看後面這一段,這後頭一段是「結歸彌陀」。

【八方上下。】

這就是十方。八方是四方、四維,加上上下叫十方。

【佛國無數。】

沒有辦法計算,太多太多了!佛國無數就是佛陀無數,一個國土一尊佛,老師在教化。

【阿彌陀國。長久廣大。明好快樂。最為獨勝。】

這個不容易,這是事實,這跟你講事的。為什麼?阿彌陀國無量壽,你只看「阿彌陀」三個字,無量,壽命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無量,什麼都是無量,用一個無窮大的符號來代表,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長久廣大』,它真的長久。為什麼?在那裡修學的人永遠不間斷,每天有新生來,每天有老學生畢業。像一個學校一樣,學校還一年分兩次招生,它不是的,它每天招生,可以說是每一個小時都在招生,每一分鐘都在招生,每一秒鐘都在招生。那畢業的,也是每一分鐘有畢業的,每一秒鐘有畢業的,不可思議的一個學校,真是究竟圓滿。所以在一切剎土裡面,『明』是光明,『好』是相好,『快樂』是形容裡面老師跟學生在一起學習。為什麼快樂?學習得快樂,那是成績優越,他才會快樂。每天聽經,天天有悟處,他怎麼會不快樂?我們這邊聽經,有人聽不下去,聽了幾堂課不再來聽,為什麼?沒聽懂,聽了沒味道,他就不來了;聽了真有味道,他就不走了。阿彌陀佛很會教,阿彌陀佛對一切眾生的根性清清楚楚、明明瞭瞭,所以他跟你說的都是你愛聽的。愛聽裡面是幫助你增長智慧,幫助你淘汰煩惱,這個厲害,這真正是好老師,一流的,凡人做不到。在這一點上,阿彌陀佛比其他的諸佛好像要高一等。『明好快樂,最為獨勝』,這太殊勝了。下面說它的原因,他這個本事從哪來的。

【本其為菩薩時。求道所願。累德所致。】

這是把原因說出來了。他在作菩薩,菩薩是學生,佛是老師。這個老師有這樣教學的本事,是過去他做學生的時候,『求道所願』,你看那個「求道」的真誠,我們在這書上看到的。他是國王的身分,大國王,聽世間自在王講經說法,他開悟了,他把王位捨棄,出家,跟世間自在王學習,法名法藏比丘。頭一個就看他的真誠,所以印祖說「誠敬是入道之門」。我們現在學習東西,很不容易學到,原因在哪裡?誠敬心不足。如果對佛法有懷疑,對老師有懷疑,你怎麼能契入?疑是什麼?把本身破壞了,把你的信心破壞。信心,大乘經裡說得好,「信為道元功德母」,這個信心是你成佛入道的根源,是你所修學無量無邊功德之母。母是能生的意思,信心能生無量功德,信心能成佛。

信心要怎麼個信法?頭一個要相信,這佛說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要相信我自己本來是佛。我現在迷失了自性,我現在受很多染污變成這個樣子,如果不相信自己是佛,阿彌陀佛來教你也沒用處,你也不會開悟,也不會成就。在中國過去傳統的教學,學生要不承認本性本善,他就不能成聖成賢,這頭一個要相信的。這是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裡非常非常強調這樁事情,淨宗講的是三個條件,信願行。你看《彌陀經要解》,序分他就用信願行三大科,正宗分也講信願行,流通分還講信願行,這種判設的方法,古往今來祖師大德都沒有這樣做過,唯獨他的判法不離開信願行。而信講了六個,第一個講自己,信自己;第二個信他,他是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你不信自己,你光信他,你成不了。

頭一個,相信自己!我們自己生病,你頭一個相信,我的病一定會好,這個病能治得好;你說我不行,那肯定就治不好。為什麼?信心決定一切,這個東西多重要。所以修淨土的人,頭一個就是要相信蕅益大師所說的,要相信自己,我本來是佛,我到極樂世界是作佛去的。我要找一個好老師,阿彌陀佛是好老師,我只要跟著他,他會把我的煩惱習氣障礙統統洗刷乾淨,恢復我本來佛的身分。這個才是極樂世界的好學生,你到極樂世界成佛的時間不會很長。自己不相信自己,什麼事情都不能成就。我們自己相信自己,阿彌陀佛的願力才能加得上,真正加持得上。你自己不相信自己,佛力加不上你,因為你有抗拒。求道所願,他在這個經上給我們做了典範、做了示範,他用什麼心去求道?你看他對待老師的態度,多麼真誠,多麼恭敬。發四十八願,那個願非常圓滿,他想得真周到。有願有行,五劫修行滿了他的大願,願行成就,這個果就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自然成就的,阿彌陀佛沒有規畫、沒有設計,沒有什麼施工建造,沒有。智慧、德能之所成就,用這個來供養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有緣眾生。什麼叫有緣?真相信,真想到極樂世界去,這是有緣眾生。沒有一個不接引,你是菩薩也好,聲聞也好,天人也好,乃至於三途眾生,只要你回頭是岸,統統接引,真正慈悲到極處!平等心,沒有一個嫌棄的,這一點我們要知道。

我們在道場看這個人不順眼,那個人不順眼,你想到極樂世界去就去不了。為什麼?阿彌陀佛不嫌棄他,你還嫌棄他,你跟阿彌陀佛不是一個心、不是一個願,阿彌陀佛不會來接你。很重要!不能疏忽。所以要學阿彌陀佛,平常心對待一切眾生,歡歡喜喜,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他做什麼不善的事情,他有他的果報,與我不相干,我們只是一味尊重,一味用平等心去接待,真誠平等就對了。如果像現在還有一些成見很深,甚至於還有門戶之見,造的這些業從哪來的?都從名利上來的,嫉妒障礙,名聞利養,這個東西沒有放下,所以產生許許多多的障礙都在造罪業。現前還造罪業,他怎麼能往生?這就是這個時代為什麼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理由就在此地。剋實而論,這些念佛人對於西方極樂世界認識不清楚,對於阿彌陀佛了解得不夠透徹,所以許許多多極樂世界不能接受的,他依舊還在幹,還認為他很正確,錯了。

早年章嘉大師告訴我,學佛這樁事情知難行易!因為知難,所以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教學,不但教學,還得示範,還做出來給我們看,這是知難。行易,放下就是。他教我的方法,看破放下,真容易!那問題就是你能不能看破?能看破就能放下。不能放下,你就得老老實實承認,我還沒看破;我要看破了,怎麼會不放下?所以用這個來考驗自己,真放下了,你就真看破了;還不肯放下,沒看破。沒看破怎麼辦?多聽經、多讀經。讀經就是聽佛開示,常常薰習。所以古人講的話非常有道理,「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你看不破,你把這個書從頭到尾念一千遍,你看破了。為什麼?一千遍下來的時候,心定了,定生慧,慧生起來的時候,這經裡頭的意思全懂了,這是真理,真道理。雜亂心不行。

所以現在學東西,世出世間法最怕的就是心浮氣躁。我們看看現在的年輕人,哪個不是心浮氣躁?學校裡頭請我到學校去上課,因為我在學校還掛了個榮譽教授。我不去,為什麼?學生心浮氣躁,那有什麼意思?我說我倒是很樂意跟教授舉行座談會,他們的年歲大概都是四十以上,稍微比較好一點。學生難教,我看過很多學校,我很留意這個事情。現在心能定得下來、能專心的太少太少了,真的是一千個人當中難得看到一個。不像從前,我們年輕小時候念書的時候,大概專心的至少還可以一個班級裡有一半,還有這麼一個比例。一半心浮氣躁的,一半能夠定得下來的,會影響那些同學。所以一般說起來,學生好教。現在學生不好教。在學校教書,也不是一個很理想的行業,所以還是出家,走這個行業。你們來聽課,又不是報名來的,也不是繳學費來的,你們是自動歡喜來的,那多少還是有誠意;沒有誠意你不來,這不勉強!所以今天真正講到教學,確實還只有佛門像個樣子,同學跟老師還有一點禮貌,學校沒有了。學校的老師在台上講課,學生躺在椅子上,腿翹在桌子上,這個我們是真看到,這不是假的,這常有。學校校方也不制止,管不了,沒法子管,他能在這裡坐一個鐘點就算不錯了。所以諸佛剎土裡面跟極樂世界一比,極樂世界就太殊勝,顯得無比的殊勝。這是彌陀求道所願,所願就是他所發的四十八願。累德就是他五劫修行,這樣成就的。

【無量壽佛。恩德布施八方上下。無窮無極。】

這話是真的,一點都不假。他的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都是無有窮極,無窮無極。

【深大無量。不可勝言。】

對象是十方世界,沒有差別。對待一切眾生,造作惡業的眾生,只要回頭,都是平等待遇,一點差別都沒有。所以這到哪裡去找?找不到。淨宗同學在一起修行,一定要學習。聽明白了、聽清楚了,記住了,在家庭要做出來,在各個行業裡頭,把你自己的本分做出來,在社會跟大眾交際,你也能做出來,愛心遍法界。彌陀核心就是慈悲、就是愛,決定沒有差等,真誠心。我們講敬愛一切、關懷一切、照顧一切,為一切眾生服務,幫助大家破迷開悟,幫助大家修學淨土,皈依彌陀。我們得到一些利益,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得到。而絕不是我們得到了,不希望別人得到,別人比我差一點,我比別人高一點,你要曉得,這個念頭障礙往生。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什麼原因?都是這些念頭在作祟,把自己的功德破壞了,把自己跟阿彌陀佛殊勝的緣分當中夾雜障礙,障礙嚴重就不能往生。所以經不是白讀,白讀沒用,要明瞭,要把經典裡面所說的道理變成自己的思想,所有的教誨變成我們生活行為,我們身心跟經典融入成一片,跟經典融入就是跟極樂世界融入,與極樂世界依報正報融成一體。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八方上下,八方加上與下即是十方。十方無數佛國之中,其長久廣大,明好快樂,皆與極樂世界不能相比,故云最為獨勝。長久即常住,如經云」,這本經所說的,「建立常然,無衰無變」,這是世尊為我們介紹的。極樂世界所有的建立都是這樣,它沒有變化。像我們這個世界,人有生老病死,極樂世界沒有;我們這個人有病痛,極樂世界也沒有。樹木花草,我們這個世間有春生夏長,秋天樹葉就落,有這些變化;極樂世界沒有,極樂世界沒有春夏秋冬。它有什麼氣候?它統統都是春天,最美好的天氣。它也不太冷,也不太熱,這麼好的世界。我們這個世界南北極是長年冬天,赤道是長年熱天,只有一季。地球上只有這兩個地方只有一季,沒有四季。其他地區都四季分明,極樂世界沒有,極樂世界只有一季,春天,最好的天氣,不冷不熱。

「無衰無變」,山河大地,沒有聽說極樂世界有地震,沒有聽說極樂世界有水災,沒有,為什麼?極樂世界的人,只要去的人,貪瞋痴慢疑都沒有了。可以說凡聖同居土裡頭有,煩惱習氣沒斷,但是它不起作用,全部都被控制,不起作用。方便有餘土已經斷了,那實報土就不必說了。方便有餘土見思煩惱斷了,實報土的人無始無明斷掉了,所以他們那個地方沒有災難,凡聖同居土都沒有災難。經上告訴我們,也是彌陀的本願,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所有一切人相貌是一個相。我們有時候會懷疑,一個相不認識了,那會不會把人認錯?每一個人的相跟阿彌陀佛一樣,到底哪個是佛?一點都不會認錯,為什麼?你神通具足,你有天眼通,你有他心通,你怎麼會認錯人?為什麼阿彌陀佛發這個願?這前面四十八願我們都讀過,彌陀好心,相貌不相同,相貌好的人傲慢,容易起傲慢,相貌差的人是起自卑感,這就不平等。所以彌陀就想到,我這裡的人相貌都一樣,這個心你就生不起來,把你這個緣斷掉,讓極樂世界的人都能夠生平等心、清淨心,凡是障礙清淨平等統統不要,真不可思議。所以建立常然,無衰無變。這到你成佛,成佛之後那就真的常然,真的無衰無變。

「廣大」,像上面講大海的比喻。「明者,清淨光明。好者,相好莊嚴。快樂者,如《小本》云: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極樂世界找苦找不到,那個地方沒有苦,沒有苦就是樂,這一點要知道。但受諸樂,這個樂不是狂歡,要知道世間人這種歡樂都是刺激。我給它的比喻是吸毒、打嗎啡,那個樂。那個樂是要付出很大代價的,樂過去,苦就來了,更痛苦!極樂世界無苦就是樂,是這個意思。「極樂世界所以能最為獨勝者,皆由彼佛於因地中求得大願,於無量劫積功累德,以致於成」,這話說得好。阿彌陀佛遇到世間自在王佛,這個緣多殊勝,這不是普通的緣。一個人一生當中遇到佛,那是多長時間修積的福報,身分是國王,國王容易做的嗎?沒有大福報怎麼能做國王?我們一般人常說的,沒有十世修福德,積功累德,得不到這個位子。從這個地方我們就能曉得,做國王,聽經聞法,無量歡喜,發心出家,這樣的人大概都是再來人,凡夫做不到。那還不是佛菩薩給我們做示現的!用這個方法來推想的話,他的修行,那過去就是無量劫,積功累德,他才能有這樣的成就。

「阿彌陀佛以此無上恩德」,他的成就沒有自己去享受,他的成就「普施十方,無有窮極」,愈施愈多,愈施愈不能窮盡。這個事情我們有經驗,我們在一九九九年,我住在新加坡,過農曆年的時候,居士林三天,初一、初二、初三,免費供齋,歡迎大家來吃飯。我就跟李木源居士商量,我說我們能不能把這個供齋每天都做,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供齋。他也一時高興,好!我們來試試看。居士林的供齋就出名了,每一天來吃飯的人,平均人數是一千人,星期假日,三、四千人。供齋是二十四小時不中斷,晚上什麼時候來都有熱的點心吃。居士林花了多少錢?沒花幾個錢,大概就是前幾天吧,不到一個月,前面一、二個星期,居士林拿錢出來。以後的時候,到處有人送米、送油、送菜,送得那麼多,你吃不了,每天一千人吃不了。吃不了怎麼辦?那東西不能留,留就壞掉了。所以特別搞個小卡車,去送給不同的宗教。新加坡有九個宗教,他們辦了孤兒院、養老院,慈善機構,我們的這些吃不完的東西都普遍的供養他們,變成他們的補給站,天天送,我們的收入太多了,倒是沒花錢。

那些別的宗教來看很羨慕,跟李居士講,你們真有錢,錢從哪裡來的?李居士說,我們有好老闆。這老闆是誰?阿彌陀佛是我們的老闆,我們老闆有錢。實際上愈施愈多。這是一樁好事情,佛法接引大眾是「先以利欲勾,後令入佛智」。真的,有很多不信宗教的,常常到這裡吃飯。居士林附近的幾戶,家裡都不要煮飯,吃飯的時候都到居士林來,時間久了,不太好意思,就來要求做義工,最後統統都信佛,變成居士林的信徒了。愈施愈多,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就是這樣,愈施愈多。你看人家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他真幹,範圍是遍法界虛空界十方諸佛剎土,沒有一尊佛是這樣做法,有做,但是沒有說真認真大規模的做,極樂世界幹了。所以你不怕捨,真的愈捨愈多,愈多怎麼樣?要愈捨,可不能留,留了就出麻煩。愈多愈捨,愈捨愈多,施捨不盡。

「彌陀恩德,廣大深遠,言語難明。縱身有百口,口有百舌,窮劫說之,亦不能盡。故云不可勝言。」這個意思還沒盡,時間到了,明天我們還有一堂。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9年4月21日11:32:5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5946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