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第422集)视频MP3文字/jingkong老法师主讲

admin 净土大经解演义评论阅读模式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四二二集)  2011/5/2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422

视频MP3点此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五百三十一面第二行。

「又《彌陀要解》亦云」,從這個地方看起,這是蕅益大師說的,「若無平時七日功夫,安有臨終十念一念。縱下下品逆惡之人,並是夙因成熟,故感臨終遇善友,聞便信願。此事萬中無一,豈可僥倖。」蕅益大師這一段開示非常之好。念佛能不能往生,確實是最後的一念,臨命終時最後一念、十念決定得生。這個道理與事實前面說得很多,我們聽了深信不疑,完全接受。但是一定要知道,如果平時不認真努力去下功夫,功夫是什麼?信願持名。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就是平時功夫。什麼叫都攝六根?用一句最簡單的話來說,大家都能聽得懂的,就是萬緣放下。換句話說,眼耳鼻舌身意,在六塵境界裡面對色聲香味觸法,決定沒有貪戀,決定沒有瞋恚、沒有懷疑、沒有驕慢,這才叫真放下了。然後這一句佛號,淨念是不懷疑、不夾雜,這個念就是清淨的,就是淨念。換句話說,沒有放下,這個淨念就沒有,這一定要知道,心不清淨。淨念是用清淨心去念佛,相繼是不中斷,每天有定課,決定不能中斷。定課不在多少,貴在一心專念,每天十念就可以了。除定課之外叫散課,散課就是隨時想到隨時就念。念佛好,不念佛就打妄想,念佛妄想就沒有了,所以用佛號來取代一切妄念。所以念佛叫正念,不念佛的時候就邪念,我們總是需要正念能勝過邪念,那你就決定得生。所以平時七日功夫重要。

我們在前面也讀到過,也有不少同學在學習,那是什麼?祖師教給我們的一日一夜,你抽一點時間,一個月一次,一日一夜這句佛號不要中斷。把它養成習慣,每個月一次。就用印光大師的十念法,念得清楚、聽得清楚、記得清楚。這個記只需要從第一到第十,不能有數,不能用念珠,完全用心記,而且是自自然然的記,不能有一絲毫勉強。這個方法能攝心,也就是念佛的時候妄念沒有了,把妄念念掉了。其實妄念是從染污的心所生的,心清淨就沒有妄念了,沒有妄念能夠幫助我們得清淨心,好處很多!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平常有功夫,所以臨終才有感應,這個感應就是臨終的十念、一念。如果平常沒有功夫,臨終的感應就很難說,如果是業障現前,這一生必定空過,這麼好的緣分遇到,沒有掌握到。所以平常功夫比什麼都重要。功夫裡頭最重要的就是放下,這個世間拉拉雜雜的與我不相干。幫助一切苦難眾生要知道隨緣妙用,你看《妄盡還源觀》上告訴我們的,「隨緣妙用」,要懂得妙用,這個很重要。妙用是什麼?妙用是不關心,真放下了就是妙用,沒有放下這就不妙了。為什麼不妙?不放下,你所有一切的德用是修福,這個不可以不知道。如果放下,放下叫修功德,功德可以幫助你往生,福德不可以,福德修多了得人天福報,你決定出不了六道輪迴,不能不明白這個道理。

下面說「縱」,縱然下下品五逆十惡之人,臨命終時一念、十念也能往生。往生不見得是下下品,下下品那是遇緣沒遇到真正的善緣,如果遇到上上緣的時候,五逆十惡臨終很可能上上品往生,不一樣!這個前面我們講得很多,這一提起來,大家我相信印象還相當的深刻。都是夙世念佛的因,在臨終一剎那的時間成熟了,所以才有這樣殊勝的果報。這個事情必須要知道,臨終他要具備三個條件才有這樣殊勝,三個條件有一個不具足,那就不能往生。第一個條件是遇到善友,第二個條件,頭腦清楚、不迷惑。我們細心觀察,幾個臨命終的人頭腦清楚?許許多多臨命終的人,病重的時候,家人都不認得,這個事情就麻煩了。現在有所謂老人痴呆症,一有老人痴呆症就非常困難,助念都不容易往生。為什麼?他不知道跟著你念,他不知道你念什麼。你看這個多重要,頭腦清楚。第三個條件,聽善知識開示立刻就能接受,就相信,不懷疑,依教奉行才能成功。早年我們初學佛的時候,李老師對這樁事情很重視,常常給我們同學提示,不可以僥倖,「現在不念佛,臨命終時念還來得及」,臨終能具備這三個條件嗎?你有把握嗎?一萬個人,一萬個人當中沒有一個有把握。想到這一點,我們現在平常用功就重要了,絕不可以僥幸想能成就,這是靠不住的。

「由上可見,一心之境甚為幽深。是故本經,宗於專念」,本經教人修行的方法,就是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如果我們真的聽懂、真的覺悟了,在這個世間,一切人事物愈淡薄愈好。真正發慈悲心,想度這些苦難眾生,我們有緣應該要做,不是叫你不做;如果沒有緣,不要去攀緣,度眾生的事情,等到極樂世界圓滿成就之後再做,這個想法就對了。一生圓滿成就,這是大事,沒有比這個更大的事情了;換句話說,沒成佛的人成佛要緊,度眾生不要緊。為什麼?沒成佛,說老實話你也度不了眾生,只有你成佛之後,你才真正度得了眾生,這個觀念非常重要。佛菩薩、祖師大德告訴我們的,句句都是實話。

「蕅益大師曰:現前一句所念之佛,亦本超情離見,何勞說妙說玄」。蕅益大師慈悲,蕅益大師希望我們個個在一生成就。我們現前這一句阿彌陀佛,或者是南無阿彌陀佛都好,六字、四字都一樣,這一句佛號本來就是超情離見的。情是什麼?六道輪迴,六道輪迴的因就是情,情執不斷出不了六道;見是什麼?見是四聖法界,他比我們高明,他沒有情他有見,見是分別,情是執著,這個說法大家就很好懂。這句佛號,六道裡頭沒有,十法界裡頭也沒有,叫超情離見。這句佛號的感應在西方極樂世界,念佛的人統統都往生極樂世界,跟別的不相應。何勞說妙說玄,說妙說玄這句話什麼意思?研究經教,研究經教就是說妙說玄。蕅益大師這句話我們就清楚了,真正念佛的人,一心皈依阿彌陀佛,一個方向求生淨土,一個目標親近阿彌陀佛,經教不要了。為什麼?經教來不及了。研究經教是懂一點道理,不能往生;不研究經教什麼都不懂,他能到極樂世界。到了極樂世界他什麼都知道,沒到極樂世界他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不知道是什麼?根本智,般若無知。那個一心念佛的人是般若無知,是根本智,到西方極樂世界無所不知,他是真的在求智慧,真實智慧。

本經古大德跟我們講三個真實,真實之際是自性,這個經是真如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第二個是真實智慧,第三個是真實的利益。所以,能把這句佛號抓住,求生淨土,把這個世出世間法統統放下,這個人是真實智慧,這個人是真實之利,三個真實他都得到,到西方極樂世界決定證得真實之際。證得真實之際是什麼意思?禪宗裡面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教下裡頭大開圓解,淨土裡面叫理一心不亂,你都成就了,沒人能比得過你,這說真話。這個話誰相信?上上根人相信。這上上根人不一定有地位,不一定有財富,不一定有聰明智慧,他真正相信、真正落實,這個人叫上上根人,這個人的成就不可思議。

下面這個話還是蕅益大師講的,「只貴信得及」,真相信,「守得穩,直下念去」,一點懷疑都沒有,真正做到不夾雜、不懷疑、不間斷。「或晝夜十萬,或五萬、三萬,以決定不缺為準」。怎麼個念法,要看自己的生活環境,一天能念十萬聲,他的生活環境一定非常好。為什麼?他不需要工作,衣食住行有人伺候,有人照顧他,這個福報就大了。他可以念十萬、念五萬、念三萬,都是有大福報的人,三萬比較容易。我見過有些老居士晚年退休之後,他也學禪、也學密、也學教、也念佛,到最後八十多歲退休了,覺得禪、教、密都用不上力,最後全放棄了,死心塌地念佛,告訴我每天念三萬聲。正確!而且年歲大了,他三萬聲怎麼念?三萬聲是計數,每天不缺。他住在鄉下,在鄉下散步,吃了早飯出去散步,轉一圈大概兩個小時,二、三個小時,三萬聲佛號念完。他是一步一聲佛號,也就是說他走了三萬步,又是運動又是念佛,這個方法好!如果掐念珠計數不能攝心,那就用印光法師的方法,不必計數,就是這個佛號十句十句一直念到底,這個方法能攝心。

念佛這個法門是講究真實功夫,不在念佛多少聲,貴在攝心,就是要求不懷疑、不夾雜。不懷疑、不夾雜雖然不是真心,跟真心相應,跟真心接近,感應的力量特別強,與阿彌陀佛感應道交;如果有疑、有雜念,感應就沒有了。佛祖告訴我們,要求我們「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這句話非常重要。還有一句話告訴我們,「心淨則佛土淨」,一天雖然念十萬聲,心不清淨,煩惱習氣還很重,那不能往生,那只是說種善根。善根福德雖然深厚,往生的緣不具足,這一生不能往生。蕅益大師說,這個課決定「畢此一生,誓無變改」,這個不改變就是一心不亂。「若不得往生者,三世諸佛便為誑語」,這是決定得生的。他的功夫都是在堅持佛號裡面成就的,成就念佛三昧,成就與佛相應。心裡面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他什麼都放下了,什麼都沒有了,這個人決定得生。

「又云:要到一心不亂境界,亦無他術」,這都是蕅益大師講的,你要希望念到一心不亂,也沒有別的辦法。什麼辦法?「最初下手,須用數珠,記得分明,刻定課程,決定無缺。久久純熟,不念自念。然後記數亦得,不記數亦得」。這個是祖師教導我們最初方便。最初方便用念珠好,為什麼?你那個課定了。現在的人叫他一天念一萬聲他辦不到,叫他怎麼念?叫他一天念一千聲,他辦得到。一串念珠是一百零八顆,叫他念十串,這個他可以做到。慢慢來,念上個三年、五年再勸他加,向上提升。開頭定多了,後來很難堅持,這個例子自古至今都有,甚至於我們自己都不例外。所以課定得少,慢慢往上加,這個好,這是進步的現象、提升的現象;定得太多往下減這是退步,這個是往下墮落的現象,這個現象不好。所以初學的課要定得少。

最好初學叫他聽經,聽經對他有兩個幫助,第一個幫助,幫助他信心,真聽懂了他相信了,所以說是斷疑生信。人為什麼不能接受這個法門?我在初學的時候,李老師苦心的勸導,我跟同學們說過,對這個法門不反對了,沒接受;沒搞明白,沒清楚,不知道它的好處。我是在學《楞嚴經》,講過一次《法華經》大意,講《華嚴經》,《華嚴經》講了一半,看到文殊、普賢、善財童子都是念佛求生淨土,我才認真思考這個問題,這樣才接受的。所以沒有搞明白接受,容易退心。我們看很多念佛的同學退心,改學別的法門,甚至於學其他宗教,我們看到了感到很正常,不以為奇,為什麼?這個法門他不理解。你真正透徹理解它了,決定不可能改變信仰,決定不可能往下墮落,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世尊當年在世,講經教學四十九年有道理,幫助我們斷疑生信,幫助我們建立堅固的信心,這個堅固的信心就是道心。這個不聽經是做不到的,自己看,看不懂。特別是現在,對於古聖先賢的教誨,真正能夠理解的人愈來愈少了。為什麼?大家不學它。並不是它很難,而是我們沒有人肯學。蔡老師也很謙虛的來告訴我,深深感到自己的學歷不夠,對傳統文化,就是聖賢的教育沒有根基。現在要想學習,還帶了一批同學,自己確實沒信心,雖然這個事每天在做。我告訴他,聖學成就的關鍵不在乎學歷,不在乎你學了多少,在乎你那一點真誠心。這點他懂了,只要你有那一點真誠,沒有一點私心,沒有名聞利養,不貪五欲六塵,這一點真心太可貴,它跟聖學相應,跟心性暢通,靠這一點。我說你決定能夠得到祖宗加持、三寶加被,你努力認真下去。怎麼個學法?先學你能夠看得懂的,你先學它,看不懂的保留著,別去動它,三年、五年之後,現在看不懂,到那個時候全懂了;十年、八年之後不但全懂了,你透了,透進去了,契入境界了。印度跟古老中國學東西不在多,所謂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道理在此地。

一個什麼都不懂的人,沒有念過多少書的人,甚至於不識字的人,倓虛老法師《影塵回憶錄》裡面講的一個晒蠟燭的法師,名字我忘掉了,三十年前我在香港講經聽說的。這個出家人,香燈師,香燈師就是大殿裡面的香油、燈、蠟燭、燒香,由他來負責,他管這些東西的。六月天大家晒衣服,寺廟的經書都搬出來晒。以前是線裝書,這個經書要晒的,每年要晒一次。有人跟他開玩笑,說「香燈師,你那些蠟燭也得拿出來晒晒。」你看他真老實,他就把蠟燭搬來晒,他一晒到下午全晒化掉了。沒法子,晚上上晚課的時候,就拿化掉的那個燈芯去點,沒有一個不笑他。維那師到方丈那裡去,「這怎麼辦?他笨到這個樣子。」方丈厲害,方丈是認識人,這個人可以造就,這是個人才。方丈說,「好,換掉他,叫他不要再當香燈師,叫他到阿育王寺去拜釋迦牟尼佛舍利,一天三千拜。」規定他,拜釋迦牟尼佛的舍利,拜了三年他開悟了,他能作詩,他能作偈子,他能講經,什麼都不會變成什麼都通了。那是什麼?古今中外真正成功的人的祕訣他具足了,這個祕訣就是六個字,「老實,聽話」,你看他老實、聽話,你叫他晒蠟燭他就拿去晒,他真聽話,「真幹」!人只要有這六個字,就肯定有成就。我們細心去觀察,古今中外凡是成就的人肯定具備這六個字。

所以說我們這幾位老師,只要具備這六個字的條件就行,我相信你們十年之後會有大成就。三年持戒,認真去幹,把《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要統統落實,把自私自利、名聞利養的習氣要淘汰掉。起心動念只有阿彌陀佛,只有苦難眾生,其餘的都不要想。成就自己的德行,你就會得三昧,三昧是什麼?清淨心,你心裡沒有染污。得清淨心之後,有個三、四年肯定開悟,不能夠大徹大悟,至少也能有大悟。你在這個世間,世出世間法裡面,你自自然然就高人一等,你就有能力教別人。不要教別的,把自己成就的經驗說出來與大家分享,就是最好的教學。這個道理不能不懂,東北劉素雲居士已經做好榜樣給我們看。所以自己對自己要有信心,這才是成敗關鍵,自己對自己沒有信心就不能成就,你說信心多重要。自己懷疑自己就完了。

自己首先要相信自己,然後相信佛菩薩加持,相信老祖宗有德,我們發大願,立志為祖宗增光,把祖宗的遺教、德行在我們自己身上做出來,發揚光大,哪有不成功的道理!一點一滴的私心都沒有,這一點非常重要。還有一點私心,就是你的心不乾淨,你的三昧不能現前。用念佛這個功夫,用印光大師教的方法,他的方法就是對我們現代人所說的,換句話說,最契現代人的根機。蕅益大師教的,明朝末年,明末清初人的根機;印光大師出現在我們這個時代,針對我們現前根機而說的,所以他老人家的《文鈔》重要,應當要多看。末後這一句,久久純熟,功夫用久了,這個久久至少是十年,有十年就純熟了,不念自念,計數可以,不計數也可以。

「若初心便要說好看話,要不著相,要學圓融自在,總是信不深,行不力」。初心是初發心,要學不著相,學宗門、學教下,學談玄說妙,這個自在圓融就是談玄說妙。總是信不深,這是真的。信不深,頭一個就是講自己,自己沒有自信心,所以你的修行不得力,我們常講功夫不得力,這是許許多多人我們常常看見所犯的毛病。「又道綽大師云:若始學者,未能破相。但能依相專至,無不往生,不須疑也。」破相是什麼?《金剛經》上說的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沒破。四相沒破,就是說大乘、小乘你都沒入門。小乘是初果,四相破了證初果;大乘,《華嚴經》上講的,十信位菩薩初信位,這大乘初信位,大乘小學一年級,你沒入門。沒入門,換句話說,就是前面所講的信不深,行不力,你功夫不得力。但是這樣的程度,如果能夠依淨宗的法門,淨宗法門不破相、不斷煩惱,依相專至,這關鍵就是專至。專至是什麼意思?專到極處叫專至,也就是本經前面所說的「一向專念」。菩提心沒發,一向專念求生淨土,就叫發菩提心。如果一向專念不求生淨土,這個人不能往生,為什麼?沒有菩提心。

一向專念,求生淨土就是發無上菩提心,蕅益大師這句話說得好!印光大師對這句話讚歎備至,他講得太好,古人沒講過。你想求生淨土是為什麼?還不是為親近阿彌陀佛!親近阿彌陀佛為什麼?還不是為成佛!所以這一念心是道道地地的無上菩提心。世出世間的東西統不要了,有好,沒有也好,決定不把它放在心上,這叫發無上菩提心。遇到有緣人,能夠勸導的,跟他講什麼?就跟他講這兩句就好了,「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就可以了。他能接受好,他這一生跟我一樣成就了;他不能接受,這個金剛種子種在他阿賴耶識裡頭,這一生不能成就,來生後世肯定是他得度的真因。能夠這樣教人、勸導人,這是真正愛護、真正關懷,真實的幫助。「是故本經但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宗也」,宗就是修行最重要的方法。

「至於末世」,這是講到我們現在,「持名者雖廣,而往生者不多」,這就是現在的環境,確實是如此。這個不但是在今天,大概一百年前就進入末世,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不多。「《安樂集》亦有問答如下:若人稱念彌陀名號,能除十方眾生無明黑闇得往生者」。第一句這是佛在經上說的,若人,假設有這麼一個人,這人是什麼人?念阿彌陀佛的人。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議,念彌陀名號,他的威德、神力能除十方眾生無明黑闇,也就是幫助一切眾生破無明。得往生者,將來自己決定得往生。能除十方眾生無明黑闇,這句話的意思很深。是真的還是假的?是真的。這個因太好了,世出世法沒有一樣能跟它相比,這是什麼?眾生成佛的真因!他將來成就肯定靠這句名號。所以這個功德不可思議,念佛的人決定得往生。

下面說,「然有眾生稱名憶念,而無明猶在,不滿所願者何意」。他說我們看到有很多眾生天天念佛,念佛憶佛,無明在,無明沒破;自己求往生,最後不能往生,這又是為什麼?下面解釋,「答曰:由不如實修行,與名義不相應故」,他念這句阿彌陀佛,心跟佛不相應。什麼叫相應?念念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一念就相應,如果還求這個世間的名聞利養就不相應,這叫不如實修行。阿彌陀佛的名號,意思是無量覺、無量智、無量慈、無量悲,心量還那麼小,這不相應,所以他不能往生。念阿彌陀佛的人,要知道阿彌陀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我們也用這個心量去念,跟阿彌陀佛就相應;如果我們心量很狹小,不能容忍、不能包容,這個念佛不能往生,與名義不相應。

「所以者何?謂不知如來是實相身,是為物身」。這個什麼意思我們要把它搞清楚,破除我們念佛的障礙。實相身,實相是自性,阿彌陀佛確實是法性身,西方極樂世界是法性土,跟我們這個世界的身跟土真的不一樣。我們這個世界的身,你看生滅身,土是生滅土,無常!阿彌陀佛的身無量壽、無量光,極樂世界沒有一樣東西它會有變化,它沒有變化,沒有變化就是永恆、真常,所以他叫法性身。他跟我們這地方的人完全不一樣,我們是法相身,他是法性身,性相不一樣。第二個是為物身,他不為自己。物是什麼?物是萬物。就是為一切眾生,阿彌陀佛現身是為一切眾生,不是為自己。我們今天用這個身體,在這個世間,你是為自己還是為眾生?為自己是業報身。我們天天都在講消業障,業障為什麼消不了?把這個身看得太重。別人有苦難現前,先考慮對我自己有沒有利益,對我自己沒有利益不能幹,這跟阿彌陀佛不相應。阿彌陀佛身是為眾生的,這個身為眾生死,他也要幹。為什麼?世間人看到這個身有生死,佛有沒有生死?沒有。這個身捨掉,另外一個身又現前,說不定就換成實相身,這是真的不是假的。自己功夫雖然沒有到,阿彌陀佛加持你、幫助你,就把你提升了。

底下說得很清楚,「復有三種不相應」。這都是祖師大德說的,也是告訴我們,我們如果有這三種不相應,雖然一天念佛十萬聲都不能往生。第一個,「信心不淳,若存若亡」。不淳是什麼?不老實,這個信心有的時候有,有的時候沒有;平常好像有,緊急關頭就沒有了,緊急關頭統統忘掉了,全為自己,為自己這個肉身就大錯特錯!第二,「信心不一,謂無決定故」。他欲望太多、愛好太多,學佛,每個宗派他都喜歡。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五十三個法門都羨慕、都想學,廣學多聞,要做大通家。如果有這麼一個念頭,那他的信心真的是不一,他不能成就,他所成就是佛學常識。你看五十三門,一門都不專,一門都不精,都懂得一點皮毛常識,沒用處。「三者信心不相續」,為什麼?「餘念間故」,雜念很多。這三個確實是大病。下面說,「迭相收攝。若能相續,則是一心。但能一心即是淳心。具此三心,若不生者,無有是處」。我們要把這三種「不」把它放下,收攝就是放下。這一放下,第一個信心淳,第二個信心專,第三個信心相續,那你就沒有不成就的,你決定會成就。末後說,若能相續就是一心,但能一心,一心就是淳心,這個人決定得生、決定成就。這裡話說反面的,若不生者無有是處,這樣的人具此三心,如果不能往生,沒有這個道理,無有是處就是沒有這種道理。

「此論直指當世淨業行人之病根」。確實絕大多數他為什麼信心不淳?認識不清楚。學習大乘的時間短,沒有能理解,沒有能深入,他這個信心若存若亡,這是很普通的現象。在現在講經的人少了,經本雖然有註解,註解都是文言文,古大德所註的。今人所註的白話文是有,白話本沒講清楚。沒講清楚的原因是做白話解的人對於淨宗沒有能深入,對古大德所傳沒能夠契入,所以他講不透徹,讓人讀了還有懷疑,這是第一個。第二個信心不一,人都喜歡貪多,都喜歡好奇,都喜歡廣學多聞,這個是對於聖賢的學術,聖學、佛法修學的最大障礙。信心不能相續,這是懈怠,他學習沒有能夠得到法喜,《論語》孔子所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那個悅他沒有得到,他當然不能相續。如果在經教裡面得到法喜,他絕對不會間斷。這三種原因我們知道了,所以我們才能體會到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四十九年,天天教學為的是什麼,天天教學,這三種毛病都不會發生。教育!現在佛家把教育丟掉了,問題出現了。古時候為什麼世世代代成就的人那麼多?就是隨時隨處你都能夠接觸到教學,寺廟裡面教學,學校裡頭也教學。老師雖然是學儒的,他懂佛經,他教學當中常常會引證。家庭裡面也教學。教得好!

我們接下去看,「念佛而不能得往生之果者,以不知如來是實相身,認身如物」,這個是誤認、錯認了,錯認這個身跟這些一切萬物是沒有兩樣。「取相執著」,起心動念,取相執著。「妄生計較」,這個計較是分別,一般凡夫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執著、分別,全用的是這個心,這是什麼心?輪迴心。「缺少智慧,失中道義」。現在不是說缺少智慧,他沒有智慧,現在人求知識不求智慧,所以災難現前了。這個災難之多,我是昨天晚上看到同修,把最近三個月世界各地發生災難,只是把標題拿來給我看,一百多次,三個月當中一百多次,幾乎每天都有一次,還有二、三次的,沒有一天沒有,而且都非常嚴重。看到世界上各個地方的地震,都是五級以上的。火山爆發、龍捲風、旱災、水災,太可怕了。這什麼原因?我們細心去觀察、去反省,到底錯在哪裡?確實就是錯在缺少智慧,失中道義,這兩句可以來解釋這個問題。為什麼?現在的科學完全是知識,不是智慧。為什麼?知識是以物質現象為研究的對象,智慧是以心理現象來發覺智慧。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物質從哪來的?物質是從心想所生的。大乘經上講得多,「一切法從心想生」,那個一切法就是物質現象,從心想生。所以物理它不是究竟的,它不是萬能的,它能解決局部問題,問題還帶後遺症;智慧是圓滿的,能解決一切物質問題,沒有後遺症。這是今天災難錯誤的根源。佛在經上常講「境隨心轉」,要解決今天社會問題,解決地球的問題,要從心理上去發覺,從心裡面去找方法。不是物質發生問題,心理產生問題,影響了物質,如果心理上的問題解決了,地球的災難問題也就解決了。今天學術界,所謂科技文明,重視物理而疏忽心理,麻煩出來了。確實缺少智慧,失掉中道,失掉中道就是失掉平衡,物理上講平衡,失去正常的秩序。

「另則三種不相應,此三種不相應,一言以蔽之,只是信心不足」。這句說得很好,三種歸到一,這一就是信心不足。什麼信心?第一個,不相信自己。諸位要知道,佛法講信心,跟其他宗教裡面講信心不一樣,一般宗教裡面講信心,信上帝、信神,這擺在第一位;佛法不是的,佛法講信心,第一個是信自己,第二才信他,他是什麼?他是聖賢,他是佛菩薩。把佛菩薩、聖賢擺在第二位,頭一個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是什麼?佛在經上說了,「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相不相信你自己本來是佛?你要不相信自己本來是佛,你就成不了佛。為什麼要把信自放在第一,道理在此地。中國傳統也是把這個信心第一看作自己,本性本善,你相不相信?《三字經》上第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跟大乘佛法講的實際上是一個意思,性本善就是本來是佛。性本善的善不是善惡的善,是一個讚歎的詞,圓滿到極處,沒有一絲毫的缺陷,就這個意思,這稱為善,太好了、太好了,這個意思;大乘教講得更具體,你本來是佛。東方教育跟西方不一樣,沒有懷疑。從這個地方建立堅定的信心,做為我們學習斷煩惱、成佛道的根基。所以信心不足,什麼都不能成就,不但出世間法不能成就,世間法也不能成就,這信心多重要。

「往生資糧即信願行,缺一不可」,往生極樂世界,資糧用現在話講就是條件,三個條件,第一個是信,第二個是願,第三個是行,三個缺一個都不能往生。信是頭一個。什麼人能往生極樂世界一點障礙都沒有?給諸位說,相信自己是阿彌陀佛,他障礙就沒有了。最近這些年,淨宗提倡三時繫念法事,繫念的法本是元朝時候中峰禪師他老人家編輯的。他在這個法本開示裡面就講得很清楚,他說「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此方即淨土,淨土即此方」。這兩句話說得太重要了!阿彌陀佛跟自己都是自性清淨心裡頭變現出來的,一個心。清淨平等覺是真心,真心現的佛相就叫阿彌陀佛。我這個身相也是真心變現出來的,怎麼不是阿彌陀佛?佛也說得很好,我們的身是帶著妄念的身,但是妄念是虛妄的,不是真的,你只要一覺悟了,這個妄不礙事,它就不起作用。你不知道它是妄,你把妄當真,把真忘掉,這個妄心起了作用。它雖然起作用,它畢竟是無常的,它禁不起考驗,你只要一覺悟它就不起作用。所以諸佛菩薩、祖師大德對我們最大的恩德是什麼?把這些事實真相跟我們說清楚了,我們恍然大悟,這一悟,妄就不起作用,你的清淨平等覺漸漸就恢復,清淨平等覺就是阿彌陀佛。所以一定要信,決定不能懷疑。一定要發願往生淨土,親近阿彌陀佛,將來在極樂世界修行證果,證得的身跟阿彌陀佛一模一樣,沒有差別。像前面我們所讀的阿闍王子,你看這個小團體,幾十個人,他們聽釋迦牟尼佛介紹極樂世界,聽得生歡喜,心裡面就想著,「我要往生,我要成佛,我要跟阿彌陀佛一樣」,雖然沒有說出來,阿彌陀佛都知道了,當時就給他們授記。

「據《要解》所云,信願有缺」,或者是你有懷疑,或者是你的願心,求極樂世界的心動搖,「則持名縱如銀牆鐵壁,風雨不入,亦不能往生也」。為什麼?沒願,沒有信願。可見得信願是能不能往生關鍵的條件,只要有真信、有真願,沒有一個不往生。蕅益大師說得好,品位高下,往生到極樂世界你是哪一個等級,那是持名功夫的淺深,那是念佛功夫;念佛功夫淺,品位就低,念佛功夫深,品位就高。能不能往生確實就在信願,有信有願決定得生。信願持名就是一心不亂。念佛裡面還有夾雜,說明什麼?願不切、信不深,真有深信切願,念佛裡頭不會有夾雜。

下面一段講「住大乘者」,這個是三輩往生最後的一章,不是專修淨宗法門的,一般修大乘法的。「《法華經譬喻品》曰:若有眾生,從佛世尊」,就是釋迦牟尼佛,「聞法信受,勤修精進」。這是一般大乘根性的人,聽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不管你聽哪部經,聽了你都能相信、都能接受,而且都能夠認真去依教奉行,勤修精進就是依教奉行,也就是老實人、聽話的人、真幹的人,這六個字都具足了。他求什麼?求智慧,這個一定要知道。在學佛的時候求別的東西求錯了,求智慧。求一切智、求佛智,求自然智,求無師智,求如來知見、力無所畏(十力、四無所畏),前面我們都學習過,你看他求這個。釋迦牟尼佛在世,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我們看看佛求什麼?物質生活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他快樂無比。他為什麼活在世間?他活在世間有什麼意義、有什麼價值?下面說出來,「愍念安樂無量眾生」,佛活在世間就為這個。愍是憐憫,念是念念不忘,要讓眾生離苦得樂,免難得安,佛是為這個,除了這個他沒事。他用什麼方法達到這個目標?用教學。那我們就知道,教學能夠幫助眾生離苦得樂,教學能幫助一切苦難眾生消除災難。為什麼?一切法從心想生。苦樂從哪裡來的?眾生思想行為善,就是極樂世界,眾生的思想行為錯誤了,就是我們現在災難頻繁的地球。真的是我們想錯了,我們講錯了,我們做錯了,惹來的天災人禍。日本的地震、海嘯是天災,核輻射是人禍,那不是天災,帶來這麼多苦難。只有人心回頭、覺悟,問題才能化解。

連美國布萊登都說,化解二0一二馬雅的災難預言,他說只有全球的人覺悟了,大家都能夠棄惡揚善,我們佛法講斷惡修善,一個意思,放棄不善的,發揚善的,棄惡揚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起心動念像佛菩薩一樣,憐憫一切苦難眾生,關懷一切苦難眾生,幫助一切苦難眾生。怎麼幫助?教學。無論是中國外國,古聖先賢都是用教學的方法。大家都知道,所有的苦難,連地球的災變,根本原因在哪裡?人的念頭不善、言行不善所感的。化解的方法,眾生的念頭善、言行善,問題馬上解決。然後我們真正體會到,社會的動亂,地球上災變頻繁,全是我們自作自受。真正通達明瞭了,沒有自然災害,自然沒有災害,自然都是最美滿的、最究竟的。人只要能夠隨順大自然,什麼災難都沒有;我們個人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生活行為能隨順大自然,健康長壽。所有的麻煩都是違背自然才產生的。佛講得清楚,我們的祖宗也講得清楚、講得明白,可惜的是什麼?不相信,不向老祖宗學習,向現在科技文明去學習,吃大虧了。

譬如醫學,我學佛的時候跟李老師,李炳南老居士,他是一個非常好的中醫,我想跟他學。他告訴我,你年歲過了,他說你如果十年前認識我,我會教你。我認識他的時候三十一歲,這遲了,叫我專心學佛。告訴我,中國醫學五千多年的歷史!中醫講究的是什麼?講究的是養生,這是中醫真正的目的。依照中醫的說法,人的壽命至少兩百年;換句話說,你能活兩百歲是正常的。為什麼?人身體是個機器,這個機器你要懂得用它,要知道保養,它就有那麼長的壽命;如果你不懂得,你糟蹋它,壽命就縮短,就這麼個道理。我們從那裡聽到一點中醫的常識。這是中醫真正的目標,第一個目標,讓你有認識。中醫第二個目標是預防疾病,指導你如何在這一生當中避免疾病,它講這個道理,這是中醫第二個目標,叫保健。第三個目標才治病,而治病不用藥物,用什麼?用心理跟物理的治療,這就是佛法所講的相由心生。

所以最高明的,佛經裡面用念咒,這個咒是沒有意思、沒有意義的,很符合科學的原理原則。疾病是什麼?你裡面的器官有阻塞,不能夠通暢了。用音聲震動那個阻塞,它就把你震開,震動開就暢通。像這些治病的咒語《大藏經》裡面很多,現在我們去念靈不靈?不靈了。為什麼?音聲不對。音量,它講音聲、音量,音的長短,震動哪一個部位都不一樣的。用這個方法,這最高明的方法,但是這個方法一定要口傳。我們在古籍裡頭看到,唐朝時候還有,唐朝以後就沒有了。經書裡面記載的我們現在念得不準確,這不是它不靈,不準確。然後就是推拿,這都是最好的治療方法,再不得已的時候才是針灸。所以針灸是第二個,音聲、推拿是第一,是第一種治療的方法,最好的方法,不要用藥物;第二種用針灸,第三種才用藥物。老師給我們講的常識。中醫是一門大學問,養生之道。方東美先生有一天問過我這麼一樁事情,他說中醫五千年的歷史,西醫才三百年,你相信五千年還是相信三百年的?問我這麼一個問題,很值得玩味。中國東西好,要肯定老祖宗,現在不相信老祖宗叫大不孝,這個大不孝就是你得病的原因,這是一個很不好的念頭。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9年4月21日11:23:2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59433.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