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三二二集) 2011/3/13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02-039-032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三百七十九面,我們從第一行看起:
「佛即知之者,如來悉知悉見也。《觀經》曰: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以人心與佛心無毫釐許間隔,故感應道交不可思議。」前面我們學習到此地。這個概念對我們學佛,特別是修淨土的同學來說非常重要,這是正知正見。那就是說明了宇宙,佛法講的遍法界虛空界確實是一體。賢首國師的《還源觀》裡告訴我們,無論是精神現象或者是物質現象,它都是非常快速在振動,它是一個波動的現象,這個現象在大乘教裡面稱它作無始無明。要知道自性、真心是不動的,沒有這種現象。我們稱這種現象為自然現象,從自然現象變現成精神現象,有受想行識;從精神現象再演變出物質現象,這在大乘教裡面稱作阿賴耶的三細相。阿賴耶其實就是我們現前的宇宙,三細相就在我們眼前,但是我們的眼能不能見到?給諸位說,見不到。誰的眼睛能見到真相,見到阿賴耶的三細相?佛眼。
大乘法相唯識宗,可以說是大乘裡面的心理學家。我們的眼像照相機一樣,鏡頭打開,外面的景觀收攝在照相機的底部,沒有大小之分。我們眼睛這個鏡頭並不很大,確確實實它影像在屏幕上。第六意識這是分別,第七識執著,實際上它並沒有執著外面的境界,因為六識跟七識是在裡面,它分別執著完全是第六識的屏幕,它沒有辦法接觸到外面境界,外面境界是阿賴耶的三細相。五十一個心所那就更假,是它們的四分,見分、相分、自證分、證自證分,那都是從前六識,我們講前面六識眼耳鼻舌身意,都是從它那裡接收的信息,傳播在第六意識,傳播在第七識,傳播在阿賴耶識。只有捨識用根的人,見到阿賴耶的真相;我們現在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這個事實真相要是搞清楚、搞明白,就懂得,完全我們生活在虛幻之中,沒有法子接觸到真實,只有放下妄想分別執著。《華嚴經》裡面,圓教初住以上他們接觸到真相,接觸到真相那就是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所以實報莊嚴土並沒有離開我們,就好像我們在這個攝影棚裡面,外面景象看不到,但是我們從鏡頭上傳播外面的境界,我們在房間裡面全部都看到,是這麼一種情形。我們這個分別妄想執著全是在屏幕上,絕對不是在事實上。這在以前我們學《華嚴》講過很多次,也講得很清楚。確實這種聯繫像個網絡一樣,你看八個識就是八個屏幕,五十一個心所就是五十一個屏幕,其實五十一是歸納的,展開是無量無邊。自他可以交換,就像現在的網路一樣,從我的網路能收看到別人的,別人的可以傳播給我,能夠互相交換、互相傳播,遍法界虛空界所有一切信息你全收到了。一剎那是時間太快了,一收到之後三種現象都有所改變。
《還源觀》上告訴我們「出生無盡」,這個現象就像萬花筒一樣。只有真正有定功的人他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他有能力不受外面境界干擾,這是法身菩薩。十法界裡面的菩薩、佛都沒有辦法,因為他們還是用阿賴耶,跟我們一樣,只是他們用得純正,我們用得偏邪,這就錯了,我們用錯了。所謂是用錯了心,與倫理、道德、因果相違背,這就用錯了。倫理、道德、因果是正的,所以宗教經典裡面所說的是正法,中國古聖先賢所教的是正法。人要相信正法,要依照正法來生活、來工作、待人接物,宇宙一片祥和,什麼災難都沒有。用錯、用邪、用偏,小災難就是自己的疾病、死亡,這是小災難;大災難就是地球的這些災變,地震、海嘯、颶風、火山爆發這一類,所謂是貪瞋痴慢所引發的。佛教導我們「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水火風的災就沒有了。所以貪瞋痴是所有疾病的根源,是一切災難的禍害、禍源。古時候有這些大聖大賢教化眾生,現在沒有了,為什麼這些聖賢現在不來?現在人不相信,你來了教化他,他不但不相信,他還說你迷信,還要羞辱你。
諸佛菩薩示現在世間,應機施教,楞嚴會上佛說得好,他們來到世間是「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隨心應量,一絲毫不勉強。把整個宇宙性相、理事、因果講清楚、講明白,幫助你覺悟,覺悟之後,你把你自己錯誤修正過來,你就證果。這個階段叫修行,行是行為,起心動念是意的行為,言語是口的行為,造作是身的行為,行為錯誤了必須加以修正,這叫修行,修行是修正我們錯誤的行為。錯誤的標準是什麼?是性德,自性本具的善德善能,要依據這個,在佛法裡面講五戒十善是性德。在中國古聖先賢所說的,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些聖賢的教誨,我們有理由相信決定超過一萬年。印度婆羅門教有一萬三千多年的歷史,我們相信中國聖賢傳下來的教育,不會在它之下,只是那個時候沒文字。中國文字的發明是在黃帝時代,距離我們現在四千五百年。孔子說得好,我們相信這個讀書人是聖賢人,決定不會說妄語,不會騙人,人誠實、厚道,他的話可以相信。他自己說他一生「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這個意思就說的,夫子他老人家一生所學的、所修的、所教的、所傳的,都不是自己的,是古聖先賢的。以前一代一代傳下來,沒有文字記載,他那個時候有文字了,把古人這些傳說用文字寫下來流傳給後世。所以後人稱他為集大成者,稱他為「大成至聖先師」,集古今之大成,不是自己的,他相信古人,他喜歡古人的這些教誨。由他這兩句話,讓我們想起《論語》裡面所說的這些東西,他老人家說的,很可能都是一萬多年前祖宗傳下來的。
祖宗的教誨,非常簡單、明瞭、扼要,也好記,沒有文字,你一定能記得住。像五倫五句話,「父子有親,夫婦有別,君臣有義,長幼有序,朋友有信」,我想傳十萬年也不會傳錯,太簡單了;五常就更簡單五個字,「仁義禮智信」;四維就四個字,「禮義廉恥」;八德是八個字,「孝悌忠信、仁愛和平」。這是孔夫子記錄傳到我們現代,性德!中國人在過去世世代代一直到滿清末年、民國初年,都還遵守這些道德。只是到民國不講這些,不提了,漸漸大家忘掉,現在提到這些東西,在國內很多人感到非常陌生。前些年我們在湯池小鎮做實驗,只做了一個《弟子規》的實驗,當地人民都感到非常驚訝,我們老祖宗怎麼會有這麼好的東西,為什麼我們不知道?展開教學三、四個月,這個小鎮就起一百八十度的變化,人的良心喚醒,讓我們深深感到祖宗所說的人性本善。善是真的,惡是假的,你本來是善,你是把善迷了,善丟掉了,惡才起來;把善找回來,惡立刻就消除掉,就化解。湯池三年的實驗,我得結論是兩句話,「人之初,性本善」,真的,第二句話「人民是很好教的」。在這之前,我辦這樁事情,總以為要兩年到三年才能看到效果,沒有想到三、四個月效果卓著,我們這些老師都感到非常驚訝。中國大陸前司法部長高昌禮先生,在我們中心住了半個月,他告訴當地的書記,正好我那天在座,我就聽到他老人家講的,「湯池經驗可以救中國」,這是真的。
所以有人問我,國家遭到災難,我們要問誰?這是在「和諧拯救危機」裡面,陳大惠先生提出來。我告訴他,我說你看看三歲小孩,他遇到困難他找誰?肯定去找他爸爸媽媽,他不會找別人。我們今天國家、社會遇到困難找誰?找老祖宗就能解決。老祖宗不在了,老祖宗留下來這些寶貝、這些經典裡頭有,有解決的方法。如果你把它丟掉,你到外面去找你找不到,一定要回去找老祖宗。在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朝代是唐朝,現在在國際上,我們到許多國家去旅遊,看到的唐人街,他為什麼不說漢人、不說宋人,他說唐人街?這就說明,唐朝在治國、在教育是各個朝代所不及,這是唐太宗的事業。唐太宗十六歲跟著父親起義,那是隋煬帝晚年的腐敗,人民太苦了,所以反抗政府的人就很多,唐太宗父子也是其中之一。五、六年的時間把動亂平定,社會也安定,建立唐朝的政權。他父親這是唐高祖,父親過世之後,他繼承王位就是唐太宗,那一年他二十七歲。這年輕,想到如何把國家治好,讓人民都能過著幸福生活,他年輕讀書不多,他曉得找老祖宗。派魏徵領導一個小組,小組的成員都是當時的大儒。中國留下來,祖宗留下來的典籍,經史子集這四大類太豐富了。從哪裡讀起?哪有那麼多時間去讀?
這下令給魏徵,希望魏徵替他蒐集這些典籍裡頭,有關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這些文字他需要,你們到書裡面去找,把它抄出來送給他看。他們在大量圖書裡頭找到六十五種經史子,集就不要了,集是文學,他不要看。六十五種裡面有他需要的抄出來,編成一部書叫《群書治要》。群是很多,一大群的這些典籍裡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最重要的這些文獻,分量不多,總共五十萬字。這部書成功之後,唐太宗天天讀它手不釋卷,王公大臣五品官以上的統統要學,這就是大唐盛世所依靠的祖宗教誨。所以他厲害,他知道找祖宗,祖宗的精髓他都讀到了。所以我們了解只有老祖宗這些東西,不但能救中國,而且能救全世界。能救全世界不是我說的,是英國湯恩比博士說的,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湯恩比博士說過,「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英國人講的。中國老祖宗的智慧,中國老祖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方法、經驗、成果,成果是證明,你真照做真的太平盛世現前。非常可惜的,就是《群書治要》這本書,唐朝亡了之後,這書就不見了,失傳了,所以宋元明清都沒有看到這個東西。乾隆皇帝退位,把王位交給兒子,他做太上皇,中國歷史上,真正做太上皇就他一個。兒子嘉慶,嘉慶皇帝登基,日本人送他一份禮物,禮物裡頭有一部《群書治要》,這才發現。所以《群書治要》這部書,從日本又回傳到中國來了。民國初年,那個時候傳到中國來,我看到序文裡面寫到的,不超過十套。分量太少了,知道的人不多,看過的人就更少。我知道有這麼一樁事情,有這麼一部書,我沒看見過,所以心裡常常想著。
十幾年前,台灣商務印書館把《四庫全書》印出來了,世界書局將《四庫薈要》印出來了,這是中國兩個國寶,我們歡喜,為什麼?不會失傳。有這麼多套分散在全世界各個國家圖書館,大學圖書館收藏,這書就不會失傳,我們感到無限的欣慰。我的年歲也大了,那個時候我六十多歲,將近七十歲,讀書沒有時間了。我買了這些書,《薈要》先後總共買了將近六十套,分送給國內大學圖書館。《全書》我只買到一套,最後的一套,它沒有了,現在放在講堂,你們能看到的。可是前年他們又發心再版,這是個好的機會,再版我就買了一百套。正好有個同修送一筆錢給我,希望我這筆錢用在教育事業上,我就把這筆錢買了一百套《四庫全書》。書店對我非常優厚,特惠的價錢,買得多,一套美金五萬塊錢,他送給我這筆錢是五百萬美金,正好買了一百套。所以諸位同修要記住,我不會向人化緣,我不希望人送錢給我。這樣的好事,有肯發心的人一個人承擔,化小緣多辛苦,那個事情不能幹。買了這些書之後,我就想怎樣把書裡頭重要好東西節錄出來,我們另外再編一冊這就方便。我沒有這個時間,我也去找人,跟唐太宗想法完全一樣。我在國內找些大學教授,好像用了五、六萬人民幣請他們,他們退休了,退休這些老教授給我選這些,做出來了,不很理想。所以我就想唐太宗的這部書,結果想到了。
沒想到民國初年,商務印書館把《群書治要》印了兩次,一次是原本,日本的原本。另外一次他們排印,在《叢書集成》裡面,版本跟《萬有文庫》完全相同,那很不容易,民國初年。我今年八十五歲了,在我之前,我都沒有出生。居然我講經的時候提到,有很多同修聽到,大概替我到處留意去找,找到了兩部,兩種本子都找到了。我交給世界書局,世界書局是老朋友了,請他照原版影印,我說我給你買一萬套。這個書印好了,最近寄了一套來給我看,分量還是太大。所以我就想,能不能在這裡頭再選三百六十段,每一小段,一天一段三百六十段,或者是三百六十句一天一句,編一個小冊子可以裝在口袋裡。我提出這個,我們響應的同學有,今天傳這個信息給我,工作開始了,四月二十三號第一輪的篩選結束,就是圓滿了。四月三十號第二輪篩選,五月十五號就定稿,可以送給我看,我們就準備來印。他說六月、七月的時候就開始翻成英文,我相信今年年底英文本可以出來,可以對全世界流通。
這些工作在經費上我都足夠了,希望大家聽到這些話,生歡喜心就好,不要出錢給我,不要拿錢給我。如果有人說,我做這些事情需要錢,你們大家捐錢,那不是捐給我,是捐給他的,他都收去了。我話先說清楚、說明白,我不會問任何人要錢。我要真問人要錢的時候,我會找企業的老闆,我需要一千萬趕緊拿給我,一個人就好,我不會找兩個人。這有緣他做,他的功德,我介紹給他。因為這些年來,以前我們宗教局葉局長曾經告訴我,國內有些人拿著我的名義到處去化緣。他說「這是非法的這些事情,你都不知道。」我是真不知道。他說「國家來處理這個事情。」我說「太好了,我也很感謝我們政府。」所以諸位同學們一定要記住,拿著我的名義在外面化緣,我完全不知道。這些事情我做,我也常常講,知道的人很多,我在做一些事情,資金一點都不缺乏。我一生不向人伸手要錢,八十五歲了,還問人要錢成什麼話?哪有這種道理?所以將來書出來之後歡迎大家翻印,也不要寄錢,我不管這個事情。這些書沒有版權,歡迎翻印流通。這在此地特別跟大家申明,這都是好事。
經典亦復如是,我們對於《無量壽經》有選讀,就是重要的這個開示,我一共選了七十多條,在《淨宗同學修行守則》裡頭有。分量太多記不住,最重要的句子要記住,像「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這個重要。佛在哪裡?佛在我們心裡,「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觀經》上講的,「是心是佛」就是這一句的意思,「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我們現在念佛就是「是心作佛」,這一句是「是心是佛」,我們再肯發願求生淨土念阿彌陀佛,是心作佛,哪有不成就的道理!所以眾生心、我們自己的心,跟佛心是一個心,哪有差別!所以感應道交不可思議,起心動念一切諸佛如來統統都知道。經文上:
【佛即知之。告諸比丘。是王子等。後當作佛。】
釋迦牟尼佛等於給他們授記。前面把理說出來了,後面這段,這段是說明因果,說明人沒有死,說明輪迴是真的不是假的。你看經上講的:
【彼於前世住菩薩道。】
就是阿闍王子這些人,不是這一生修行,生生世世。能夠遇到佛,聽佛講經說法,多大的福報!偶爾遇到佛,都是無量劫前的因緣,要不然你怎麼會遇得到?
【無數劫來。供養四百億佛。】
我們想想,他的善根福報多大。回過頭來再看看我們自己,我們生在釋迦牟尼佛末法時代,今天能遇到《無量壽經》,能聽到佛經上講的這些話,我們如果不是前世住菩薩道,無數劫來供養不知道多少佛,我們能有這種善根福德因緣嗎?不能小看了自己,阿闍王子能做到的,我們都能做到。黃念老在此地勸勉我們,應該要像阿闍王子這些人一樣的聞法歡喜,把這個經裡面所說的這些事、理,都搞清楚、都搞明白了,自己深信不疑。尤其這個法門不可思議,法門無比殊勝,第一無上大法,就是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我們只要把阿彌陀佛放在心裡,心裡面牽腸掛肚的東西統統放下,起心動念一切時一切處心裡都有阿彌陀佛,我們這一生往生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成佛就成功了。這個世界上事情別想它,知道也好,不知道也好,沒事,與我們不相干。我們要想是幫助這些苦難眾生,那我勸你首先成就自己,自己沒有成就,你幫不了人。自己成就最快速的、最穩當的,無過於往生淨土親近彌陀,你很快就成就了。前面我們在四十八願裡面,二十願讀過,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即使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還得了嗎?阿惟越致菩薩是法身菩薩,在中國大乘裡面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那是阿惟越致菩薩。所以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到那個地方去,我們的智慧、神通、道力就跟阿彌陀佛差不多了,可以說跟釋迦牟尼佛、跟惠能大師就平等,因為他們是阿惟越致菩薩。我們才有能力、才有智慧、才有方法、才有經驗幫助這些苦難眾生。這是你真正有大慈悲心救苦救難,唯一能夠實踐的途徑,你可不能錯過。到極樂世界去的時間是愈快愈好,為什麼?早去早來。得真幹,真正能滿足你的大願。你看底下說這些人跟釋迦牟尼佛的關係。
【迦葉佛時。彼等為我弟子。】
這個「我」是釋迦牟尼佛,那個時候曾經跟過釋迦牟尼佛修學佛法,今天又碰到了,釋迦牟尼佛在此地示現成佛,這些過去的老學生又碰到了,他來供養。
【今供養我。復相值也。】
又見面了。這不是一世,這段經文裡面講了很多很多世,生生世世不離開佛法。換句話說,生生世世他沒有迷惑顛倒,這是非常非常困難的事情。由此可知,阿闍王子他們修行的功夫不是等閒之輩,不是三果阿那含以上,怎麼能做到不退轉?世尊成佛他還能參與法會做影響眾,幫助佛教化眾生,這是多麼難能可貴的事情。這是表願力不可思議,學生愛老師,感老師之恩,生生世世追隨。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從年輕遇到這些老師都是過去生中緣分,沒有緣分你怎麼能遇到?沒有緣分你怎麼會學會?所以讓我們在這裡反省。我學佛因緣是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方老師跟佛的緣很深很深,當代的哲學家,他也是非常偶然的機會遇到經典。我那個時候好奇,向他老人家請教:佛經哲學,您從哪裡學來的?他告訴我:抗戰時期,就是二次大戰的時期,他在中央大學教書,有一段時間生病,有朋友介紹峨嵋山風景很好,環境非常優雅,那個地方養病是最好的地方。他就去了,在峨嵋山養病住了三個多月,山上那個時候沒有資訊,報紙雜誌都沒有,也沒有電話,山上只有佛經。讀書人沒有事情就看看佛經,這一下就看進去了,愈看愈歡喜,從此以後沒有一天不讀經。
台灣第一次翻印日本《卍續藏》,這個消息我知道了,我告訴方老師,方老師說真的?真的,是真的。他到第二天就去訂購一部,我也買了一部。研究佛經這部《續藏》的資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裡面古人的註解很多,看古大德的註解就在《卍續藏》。《大正藏》收的經多,註解很少,你要看古大德的註解《卍續藏》。老師遇到我之後,大概二、三年,他在學校裡面開課全開佛經,這大概是在大學裡頭頭一次,也可能只有這麼一次。講大單元,在台灣大學晚年大概二十年的樣子,講「大乘佛學」、「隋唐佛學」、「魏晉佛學」。從台大退休之後,輔仁大學請去了,在輔仁大學講「華嚴哲學」,晚年的時間所開的課程全是佛學。他七十九歲往生的,走得太早了,他要是多活十年,那對台灣佛教界影響就太大了。正是他對於大乘全部接受了,他走了,非常可惜。我跟他的時候他才四十幾歲,那個時候對於佛法沒有完全接受,他只雅愛的一部分,就是佛經講哲學講得多。他還告訴我,佛教裡頭一半是高等哲學,一半是迷信,迷信的那一部分不必去學它,學它的性宗、三論宗、禪宗跟法相唯識宗。天台跟華嚴他也非常歡喜,特別把《華嚴經》介紹給我。到晚年的時候,不再說佛教裡頭有迷信的部分,原來認為是迷信的部分都是了不起的學術,全部接受了,真難得。他老人家也皈依,正式受三皈,拜廣欽老和尚為師,成為真正的佛門弟子,這不是迷信,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我對佛法也是如此,沒有把它搞清楚、搞明白,我不會相信的。
這講師生的關係,與佛的關係。像方東美先生與佛的關係,不是過去生中有深厚的根基,怎麼可能?不可能的事情。我跟他老人家一見如故,絕對不是偶然的,我進佛門他接引的,不是他,我不能生起信心。章嘉大師叫我出家,叫我學釋迦牟尼佛,這哪裡是偶然的?第一本佛書教給我念《釋迦譜》、《釋迦方志》。釋迦牟尼佛傳記唐朝時候人編的,《大藏經》裡面收著有。告訴我,你要學佛,你對釋迦牟尼佛要認識,你要不認識他,釋迦牟尼佛真正東西,你就學不到,你必須認識他。釋迦佛是我們最好的榜樣!學儒要學孔孟,孔孟是好樣子,學道要學老莊,典型在那個地方,怎麼會錯!所以這段經文裡頭說這些關係,生生世世,不是一生一世。我們敬愛老師、尊重老師,老師的教誨我們常常記住,時時刻刻要把這些教誨,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真得受用。我自己學佛六十年,講經教學五十三年,我沒有道場,居無定所,一生過著游牧的生活,哪裡有緣哪裡去。這個道場,你們同學知道,是給你們悟字輩建立的,是供養你們,希望你們能真正依照佛所說的去做,因戒得定,因定開慧,你們成功。戒必須是三個根,儒釋道的三個根,你能花個一年、兩年時間把它做到,你就具備聖賢的基礎、具備學佛的基礎,你有資格成菩薩、成佛,你有資格成為孔孟、老莊。不是做不到,十年的時間就有相當可觀的成就。
你們看到中國東北劉素雲居士,她是五十五歲才聞到佛法,六十五歲她成就了,十年,正是古人所講的「十載寒窗,一舉成名」。她真正聽經聽懂、聽明白了,發心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她十年當中就聽一部《無量壽經》,聽光碟。我問她,《無量壽經》我講過十遍,妳聽的是哪一遍?她也不知道,她把情形告訴我,是早年在景美圖書館講的,好像是第二遍、第三遍的樣子,很早。那個時候是用錄音帶錄音的,沒有畫面,錄音的,以後這套錄音帶做成現在的光碟CD。她拿到這套光碟,一天聽一片一個小時,一個小時聽十遍,就是一天聽經十個小時,十年不中斷,一部聽完從頭再來,每天一個小時重複十遍,長時薰修,一門深入,她做到了。除了聽經之外,她就念阿彌陀佛,心地清淨,一塵不染,人非常老實。現在在外面講經教學,人家問她:妳怎麼學成的?她說六個字,她一生成就就靠六個字,第一個老實,第二個聽話,第三個真幹。這六個字不是她獨有的,古今中外諸佛菩薩都是這六個字成就的。你一生不能成就,換句話說,你不老實,你不聽話,你不肯真幹,你這一生空過了。她能把這六個字抓住不放鬆,十年成就了。雖然只學了一部《無量壽經》,《無量壽經》真的是滾瓜爛熟,請她講別的經典講得頭頭是道,這是什麼?一經通一切經通。《無量壽經》,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當中的第一經,她選對了,學這部經得一切諸佛的加持。為什麼?你看看,世尊在這個經裡頭介紹十方佛讚,小本《彌陀經》你們看到六方佛讚,沒有一尊佛不讚歎極樂世界,沒有一尊佛不讚歎阿彌陀佛。在這個經上,世尊告訴我們,諸佛對他的讚歎,釋迦牟尼佛來代表,讚歎他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選經太重要了!
我第一次講《華嚴經》,民國六十年,那個時候常常在海外弘法,回到台灣就繼續接著講,我記得講了十幾年,《八十華嚴》講了一半,《四十華嚴》也講了一半。突然有一天,我就想到文殊、普賢學什麼法門成就的?善財童子學的是什麼法門?因為後面沒講到。我就到後面翻,去看,看到《四十華嚴》第三十九卷,文殊、普賢都是發願求生淨土。再看看五十三參,善財童子第一個參訪的吉祥雲比丘,吉祥雲比丘修什麼法門?般舟三昧,專念阿彌陀佛。為善財開示二十一種念佛法門,二十一是密宗裡面表法,是大圓滿,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的一切經法歸納為二十一大類,一切經教全是念佛法門,不可思議!善財從他第一個先訪問,那就是先入為主。再看最後的,第五十三個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才完全明瞭,善財童子徹頭徹尾就是修一個念佛法門,一生成就!當中五十一位善知識是代表一切法門,一切法門他都通達、都明瞭,沒有修,只修念佛,其他的看看聽聽就行了。我從這個地方才完全死心塌地的修淨土,以前只是對淨土不排斥、不反對,但是沒什麼多大興趣,對它不認識、不了解。所以我入淨土法門,是《華嚴》、《法華》、《楞嚴》帶領我過來,《楞嚴經》裡面「二十五圓通章」,觀音、勢至,我明白了。
章嘉大師早年告訴我,佛法知難行易,行真的不難,知太難了。但是你不知,你的信心生不起來,你願發不出來,所以知必須得通過。然後我們才了解、才體會到,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為什麼?是幫助這些中上根性的同學斷疑生信,目的在此地。信心真生了,願真發了,就很容易,一點都不難。劉素雲就做了好樣子,她有信心,她能堅持十年不改變,一部經一天聽十遍,這是現身說法,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要知道她五十五歲開始,六十五歲成功。我們學院的同學,應該差不多也都到這個年齡,接近五十了,來得及,你要學劉素雲的話,好好的十年在這個地方,你成就了,你才對得起這個道場,你才對得起十方的供養。今天這樣的修學道場,大概在全世界可能也只有這一個了,你們在這裡自由自在,沒有任何約束。我們這個做法,是學釋迦牟尼佛的,但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個個都是持戒、修定、開悟的,我們同學還是凡心,還是自私自利,還是名聞利養,煩惱習氣沒放下,那不成就,不成就來生就是三途,往生極樂世界的機會不大,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的。現在聽到這部經,這部經在此地是細講,已經超過六百多個小時,這部經講完我估計一千二百個小時。我希望在這裡多住一些時期,因為這裡我們每天可以講四個小時,今年年底或者明年春天,這個經就可以講完,這是樁大事情。大家真正把劉素雲講的六個字抓住,聽話,不是聽我的話,我的話你們不相信,你們要相信不早成功了?聽佛在經典上講的話。我們大家是同學,我們的老師是諸佛菩薩,你們真幹會真有成就。現在這個地球上災難愈來愈多、愈來愈嚴重,真正學佛的人,心是定的,不會受外面境界干擾,你住在這個地方,這個地方是福地。
所以一個人要有信心、要有願力,信心願力不可思議。「普賢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彌陀以四十八願接引眾生」。淨宗是普賢法門,這是每一次提到這個經都會向大家慎重的鄭重介紹,這部經第二品「德遵普賢」,儒釋道三個根你要是不紮穩,普賢十願做不到。十願的境界後後勝於前前,沒有普賢十願你就沒有條件進入極樂世界,這個不能不知道,普賢十願是華嚴境界。沒有四十八願,你跟阿彌陀佛不是同志,你往生就有障礙。所以我們編訂《淨宗朝暮課誦本》,把早課讀的經文,就是本經第六品四十八願,我們要心同佛、願同佛;晚課我們採取的經文,是本經的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那一段經文長,講什麼東西?講五戒十善,斷惡修善,懺除業障,我們用這個專修淨土。經念得熟,一切時一切處境緣現前,能夠提得起經典裡面的教訓,幫助你改邪歸正,幫助你端正心念,這一生才不空過,決定往生。「一切皆賴信願行為資糧而登彼岸」,要真信、要切願(懇切的願望)、要真行。真行是什麼?就是我常常講的勸導大家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阿彌陀佛以外的全都放下,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這樣你就能登彼岸,彼岸就是往生極樂世界。「是故省庵師云:修行急務,立願居先。」祖師的話,修行最急要的、必須得做的就是立願。立願它的依據是正信,你不信,願立不起來,真信之後願就生起來。你看這個經文每一品、每一段,佛菩薩、祖師大德苦口婆心勸導我們,我們不能不感恩,不能不認真。這個世間是假的,包括自己的身體沒有一樣你能帶得走的;信願行可以帶得走,憑藉你的真信、切願、篤行,阿彌陀佛就會來接引你往生。
末後這一段,「供養四百億佛,迦葉佛時,彼等為我弟子,今供養我,復相值也。表善根與因緣之不可少也」。你看小本《彌陀經》上說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跟這是一個意思。我們善根福德因緣少不少?不少。善根是什麼?善根是能信、能解。如果你對這個法門有疑惑,你不了解,你善根少了。可不可以補足?可以,像劉素雲居士一樣,一天聽一片光碟一個小時,一個小時重複聽十遍。這是什麼?把善根補起來,她善根補足了。你去問她往生有沒有把握?她有把握,她隨時可以往生,所以她對這個世間徹底放下,什麼時候走都可以。還有人想跟她學,她就可以多住幾天,沒有人跟她學她就走了,生死自在。福德是你能願、能行,你願生淨土,你真念彌陀,你有福。因緣是你在這一生當中得人身、聞佛法,遇到淨宗,又遇到這個會集本,你這個緣太殊勝,這個緣分很不容易遇到。三個條件都有了,你要是不能往生,那就是你自己的業障太重,煩惱習氣太深,你依舊敵不過煩惱習氣。每天在薰習,善根福德不夠,就學劉素雲,能在很短的時間把業障消除。都是在一心,世尊也常說「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把心放在哪裡?放在阿彌陀佛上。心裡沒有阿彌陀佛,還胡思亂想,你錯了,誰障礙你?你自己障礙自己。誰破壞你?自己破壞自己,沒有任何人有力量破壞你。你還有貪瞋痴,如果貪瞋痴這個念頭很濃,你就要時時刻刻提出警告,貪跟餓鬼道相應,瞋跟地獄道相應,痴跟畜生道相應,你這三個東西還很濃厚的話,你跟他們的緣很深。你還有自私自利,你還有名聞利養,這說明你對大乘不了解,你在大乘法裡頭,沒有得到法味、沒有嘗到法味、沒有得到法喜。這麼長的時間裡面你錯過了,你在妄想當中度日子,你辜負了釋迦牟尼佛,辜負了你過去生中所修的善根福德因緣,你還是用輪迴心在造輪迴業,這不可能往生。
「本經《福慧始聞品》曰」,這還在後面第四十七品,倒數第二品,經文上說「若不往昔修福慧,於此正法不能聞」。淨宗《無量壽》,是世尊出世第一正法,這個條件你要不是在過去生中,生生世世有福慧的根基,你聽到這個正法才會生歡喜心,你才肯真幹。如果你福慧少,這一生遇到,遇到了不相信,遇到了還不願意往生。這個世界好,這個地方值得你留戀,極樂世界你沒看到,你不相信,這是什麼?沒有福慧。為什麼說沒有福慧?這個法門你遇到了,你這一生可以作佛去,那要多大的福報?那要什麼樣的智慧?所以你不相信、不肯學,這是正常的。大福慧的人,億萬人當中難得有一、二個,所以你就曉得,遇到這個法門、聽到這個法門,不相信、不願意往生,那是正常現象,絕大多數的人。李老師當年在台中告訴我們,他是以自己道場台中蓮社,一萬個蓮友當中真正能往生的,只有三、五個,萬分之三、萬分之五,其他都不能往生,什麼原因?福慧不足。李老師是大德,天天講經教學,現身說法做出典範給我們看,看得懂的人不多,湊熱鬧的人很多,真可惜!所以得真幹。我在台中十年,李老師這個本子給我了,同學當中很多人不知道。他給我的本子就是他的眉註本,那個時候黃念老這個本子還沒出來,他的在後,李老師的在先。所以我早年講過十遍,只有最後的一遍是參考了念老的《大經解》,前面都沒有,都是依李老師眉註講的。
底下兩句說,「已曾供養諸如來,則能歡喜信此事。」你種了大福,你在過去生中,你見過佛,你供養過佛菩薩。這樣的福報確實是不多,這樣的人在這一生當中,他往生即使是在凡聖同居土,也是上輩往生。上輩往生就自在了,想什麼時候走就可以什麼時候走,臨走的時候佛就來接引,不需要人助念,不需要人照顧,自己真正做得了主宰,這是上輩往生,所以遇到了他真歡喜。我們用這首偈看劉素雲,劉素雲過去生中肯定是修大福慧,要不然是偶然遇到她就生起這麼大的信心,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十年不改變,不被境界所轉,這就是她成功的祕訣。「今我等能遇是經,復能信受,則決非小緣。」今是今天,我們這是念老所說的,我們在今天,在這個時代能夠遇到這部經,遇到之後能信、能接受,這不是小緣。下面就說了,「蓋由於過去生中,非於一佛二佛而種善根,實於無量佛所種諸善根也。」這話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我們過去生中沒有種這樣大的善根,你怎麼可能生起信心?從這點我們自己能反省、能夠體會到,我過去生中有沒有種過善根?有沒有種過福慧?我今天遇到這樣稀有的法門,是不是真的把它看作稀有,還是把它看作平平常常無所謂?平平常常無所謂是沒有善根福德,那是什麼?不識貨。
這部《大藏經》擺在面前,這麼多經典,我在美國那時候有個同修,現在聽說在北京,也是一個美國公司的代理,在達拉斯的一個同修,問我,他說「如果在一切經裡,只允許你選擇一部經,你選擇哪一部?」我沒有考慮,也沒有猶豫,直截了當告訴他,「我會選擇《彌陀經》蕅益大師的《要解》。」我要不是世界上這些地方,這個人請我講這個經,那個請我講那些經,恆順眾生。要依照我的,我一生就講《彌陀經要解》,講這一部經。為什麼?那個時候《無量壽經》的會集本我還沒看到。這兩樣東西看到了,哪一樣好?兩樣都好,你要願意細講,《無量壽經》,你要願意略說那就是《要解》。《要解》,印光大師讚歎,說「即使古佛再來,給《彌陀經》做一個註解,也不能超過其上」,讚歎到極處;換句話說,《要解》就是阿彌陀佛自己來說的。這一部經,夏蓮居老居士用了十年的時間會集成功,阿彌陀佛加持他,會集這麼樣的完整,太難得、太稀有,不能不珍惜!真是百千萬劫難遭遇,我們遇到。
「故亦應如阿闍王子等,聞經發願,持六字之德號,入一乘之願海,輾轉教授,同證彌陀也。」這是黃念老勸勉我們的話,你說我們應不應該像阿闍王子一樣?聽了這個經之後真發願,真正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能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這就是一乘願海,一乘是一生成佛。下面一句是幫助有緣人,輾轉教授,遇到有緣同修我要真教他,我教他真的,不教他假的,我教他是真中之真、純中之純。怨親平等,傳授正法,究竟的目標是同證彌陀,這就是阿闍王子的願望。我們在這一生當中願意作佛,真想作佛,不但要作佛,我們要作阿彌陀佛,向他老人家學習,學習的成就跟他老人家一模一樣,同心、同德、同願、同行。在這個世間,你們所要的,我完全不要,跟你們沒有衝突。我所要的,你們也不要,所以沒衝突,大家可以和睦相處。你要這個世間五欲六塵、名聞利養,全給你。要這些東西,實在告訴你,你出不了六道輪迴,這是六道裡頭的。你要想真正往生,必須把這個世間東西全部捨掉,連親情都不能帶。親情也是煩惱的根,有這個東西是非常大的累贅,是往生極樂世界的大障礙。不但障礙你往生,障礙你正信、障礙你理解、障礙你智慧、障礙你福德,有百害而無一利,你留戀它幹什麼?心裡頭有阿彌陀佛,那是有百利而無一害,你為什麼不選擇?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