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二七九集) 2011/2/13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02-039-027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三百三十六面,倒數第七行,從當中看起:
「信願持名,十念必生,故曰易獲。」前面我們學到的是「往生正因,易修易獲」,易修前面說過了。我們一定要認識,學佛終極的目標是要成佛,我們學習的目的達到了。佛弟子不能沒有這個志向,世尊告訴我們,佛佛平等,不但佛跟佛平等,佛跟一切眾生平等。經論上也常說,生佛平等,生是眾生,把眾生放在前面,佛放在後面,這是對於眾生的尊重,生佛平等。學佛成佛是應該的!為什麼學佛?希望在這一生當中必定成佛。我們有這個願、有這個心,如果沒有緣是決定做不到的,願是空願,心是妄心,怎麼能成就?我們在這一生當中遇緣殊勝,正如善導大師所說,他是講極樂世界,「四土三輩九品,總在遇緣不同」,這個話說得好。我們套這句話來談談我們眾生與佛,八萬四千法門,淨宗殊勝獨妙,也是遇緣不同。緣具足了,在這一生當中決定能成就,這是肯定的,至於能不能真的成就,關鍵決定在自己,不在別人。在自己,往生的道理、往生這樁事得搞清楚,這個理事在什麼地方?就在這部經上,乃至於淨土五經一論。但是我們知道,五經一論裡面講得最詳細、最透徹的,無過於《無量壽經》,所以《無量壽經》稱為淨宗第一經。我們在今天遇到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遇到黃念祖老居士的《大經解》,這個緣太殊勝,也可以說超勝獨妙。遇到了,要把經的道理、方法搞清楚、搞明白,然後依教奉行,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就是一生不變,沒有一個不成功,就像善導大師所說的「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漏。這樣殊勝的因緣,超勝獨妙的因緣,到哪裡去找?可遇不可求。
無論什麼人都能修,總得搞清楚,沒搞清楚的,依教奉行也能成就,那是兩種人,上智與下愚,這兩種人好教,遇到了,他就成就了。我們不是這兩種人,上不上,下不下,當中這些人是最難教的。這個我們知道,釋迦牟尼佛示現在人間,教學四十九年,為誰?就是為當中這些人,上智下愚很簡單、很容易。諦閑老和尚教鍋漏匠,鍋漏匠是下愚,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會,教他怎麼幹他就怎麼幹,教他這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他就念到底。念累了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念,三年,你看站著往生,死了以後還站了三天,稀奇!諦閑老法師替他料理後事,多有福報,多麼令人羨慕!這是菩薩示現給我們看,為我們做證明,念佛往生不是假的。
下面這個四句一定要搞明白,怕產生誤會。「五逆罪重,地獄相現」,這是造作極重罪業的人,臨終十念、一念都能往生。「那麼就可以造罪業了,盡量去造,臨終十念就往生了」,你要這樣想法,你就大錯特錯,你心圖僥倖,欺騙佛陀。你造五逆十惡是沒有聞佛法之前,你不知道,不知者無罪;聞到佛法之後,就不能再造罪業,再造罪業是知法犯法,罪加一等。這個道理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否則的話,將來你不能往生,那不是佛菩薩那邊的事情,也不是經典的事情,是你自己完全錯解了如來真實義,你自己要負責任。什麼時候聞到佛法,什麼時候你就要改,你就要修懺悔;懺悔是後不再造,我今天明白了,今天起以後不再造了。
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也非常非常困難,明知故犯,錯了。所以天天要改過,天天要自新,過失一天比一天少,這樣懺悔改過才叫有功夫。如果我今天的過失比昨天更多,昨天比前天還多,一天比一天多,一年比一年多,你那個天天懺悔沒用!懺除業障,你業障沒除,不但沒除,天天還加重,那你肯定是阿鼻地獄去了。地獄要受多少苦、要受多少難、要受多少刑罰,完全看你造的業,業是因,地獄是果報,因果一定是相應的。什麼樣的因則有什麼樣的果報,殺人要償命,欠債要還錢,因果定律,生生世世纏在那個地方,逃不掉的。學佛的人明白了,所以學佛的人不怕吃虧,為什麼?根本就沒吃虧,後頭有果報,吃什麼虧!這一生吃虧了,來生得大福報,中國古人說了一句名言,「吃虧是福」;反過來,佔便宜就是禍害,這一生佔別人的便宜,來生你要吃大虧。佛經典上,儒、道經論裡面,都說這個道理,決定不欺騙人。
「臨終苦迫,觀想難成,仍可稱名,而得往生。」這個地方特別重要的就是臨終業障現前,或者是冤親債主來纏繞著你,你沒有辦法觀想,這時候怎麼辦?觀想放下,一心念佛,比觀想容易多了。你念佛有佛力加持你,冤親債主就不得其便,他就不能阻擾你,你依舊能往生。所以叫易修,這個法門容易,快速、穩當,這是八萬四千法門裡面找不到的。「信願持名,十念必生」,所以你容易獲得,這個獲是成就,也就是往生極樂世界很容易,你就得到了。但是,人家這個四個字裡頭三樁事情,信、願、行,這三個條件你要具足,你要真信,你要真願,我真想往生,我不想在這個世間住了。真信、真願的人可以把自己這一生,生活上這些瑣碎事情都請佛來安排就好了,佛菩薩安排,自己不再操心了,一切隨緣,什麼都好。佛菩薩照顧多自在,何必自己操心?佛菩薩真照顧嗎?覺得不可靠,還是得自己操心,你自己一操心,佛菩薩就不管了,為什麼?你自己挺能幹的。
只有自己愚痴、昏昧,沒法子了,只好求佛菩薩照顧,佛菩薩真照顧你。這個方法是早年章嘉大師教給我的,這好老師!老師不教我這一著,我這一生可以說什麼成就都沒有。為什麼?能不為明天著想嗎?能不為明年著想嗎?肯定是為自己操心的時間多,學習佛法的時間就減少了。我們不是上根利智,不是善根深厚,這一生往生就成了問題。老師教我這一著,我這一生感激,一生從來不為自己著想。為什麼?沒有福報,沒有智慧,沒有能力,想什麼?過一天算一天,根本不想明天的事情。所以很快樂,天天快樂,天天快樂累積起來就是年年快樂,從老師那裡得來的,老師教我幾樣事情,一生受用不盡。告訴我,跟經上講的一樣,一切法空,無所有、不可得,教我看破,看破之後才真正能放得下。每一天的事業是經教,我們是個知識分子,喜歡讀書,不要讀別的書了,讀佛經。佛經我們一生都讀不盡,所以把世間的這些書籍拋棄了,專攻佛經。
年輕的時候無知,老師教我一門深入,我還打折扣,想廣學多聞,跟年輕人害的是同一個毛病,廣學多聞。從廣學多聞慢慢把圈子縮小,縮到最後,給諸位說,《阿彌陀經》,那個時候還沒遇到《無量壽經》。《無量壽經》遇到了,沒有遇到會集本,我學的《無量壽經》是康僧鎧的本子。以後,李老師把會集本,他自己講經的眉註這個本子給我。我把這個本子展開來讀了一遍,生大歡喜心,當時在台灣就想講,韓館長支持,那個時候還沒有圖書館,早年。我講經二十年才有景美的圖書館,前面二十年沒有道場,到處借地方、租地方,流浪。韓館長五十歲生日,我認識她的時候是四十五歲,五十歲生日我們就想講這個本子,她把書都印好了,印了一千冊,封面是紅色的,過生日,喜氣洋洋。去見老師,老師說不行,一說,老師就搖頭:不是時候,你的機緣沒成熟。他說:這個本子你要是出來講,會有爭議,佛門很多人不服,這在家居士會集的,會集的再好,他不服你,你沒法子。
所以你看,我們這麼多年來弘揚這個經,在大陸上引起一片反對的聲音,批評會集本。我們承受這個大災難。還好,中國政府英明,宗教局肯定了會集本。宗教局印淨土五經,《無量壽經》就是收的會集本,英明。反對的聲音才慢慢沒有了,中國政府要不這樣做法,我們的困難就太多太多了,真的是魔來擾亂。我們要知道,這個本子你看看多麼的圓滿,我們這一次在一起分享,有緣的同修,哪些是有緣?打開電視,打開網路,這是有緣的同修,沒有一個不歡喜。要真信、真願,要持名。非常忙碌的人,你就用十念法,用古人的行,用我說的方法也行。我說的方法,十念就是十句佛號,兩分鐘就念完了,頂多三分鐘,一天九次,一次不能缺少,符合大勢至菩薩所說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我念這十句佛號三分鐘,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可以做得到,符合這個標準,所以容易成就。
末後,第七,「生後得果,太頓太高故」。往生之後你所得的果報,是你一生從來沒想到,怎麼有這麼殊勝,這樣快速你就成就了。得的果是什麼?阿惟越致菩薩,這還得了嗎?阿惟越致菩薩,普通人修行修多久?修無量劫。人家修無量劫,你怎麼一生就成就?這不是太頓太速了嗎?下面說,「五逆十惡,臨終十念,即得往生,逕登不退」,這是「太頓」,頓超。「帶惑凡夫」,你一品煩惱都沒斷,「橫生彼土,便是阿鞞跋致,位齊補處,故云太高」。你怎麼會有這麼高的位次?什麼叫橫生?八萬四千法門都是豎生,不是橫生。豎是什麼?像爬樓梯一樣,上高樓,一層一層慢慢上去,到頂點。橫生是什麼?不必一層一層,從你這一層就出去了,就超越。豎的是講十法界,六道十法界,十層,你得一層一層往上爬。六道裡有三界,有欲界、有色界、有無色界,欲界有六層天,色界有十八層天,無色界有四層天,總共二十八層,你得一層一層往上爬,你才能出得了六道輪迴。這個法門不必,一層一層爬費的時間太多,太辛苦了,你就旁邊出去,叫橫超,這個辦法快速、容易。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得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加持,給諸位說,彌陀所修四十八願的功德,你到極樂世界,四十八願每一條的功德你都具足了,你就是四十八願菩薩,具足四十八願,不可思議。所以這太高了。「位齊補處」,補處是等覺菩薩,這個意思就是說,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不是跟《華嚴經》的初住平等,不是跟他,不是跟十行平等,不是跟十迴向平等,不是跟十地平等,你是跟等覺平等,這你能信嗎?跟等覺平等就是跟一切凡聖統統平等。凡聖裡頭沒有比等覺更高的了,你跟最高的平等,跟下面也完全都平等,西方極樂是個平等的世界。「此誠十方之所無,故云獨妙」,把獨妙的意思說出來了,你看看是真的還是假的。真的獨妙,這七條只有極樂世界有,他方諸佛剎土裡頭找不到。所以稱為獨妙,稱為超勝。「如《禮讚》曰:四十八願莊嚴起,超諸佛國最為精。」這是《禮讚》對超勝獨妙的讚歎。從哪裡來的?全都是從四十八願裡頭來的。
我們再看下面一段,「建立常然,無衰無變」。「建」是初興,今天我們講創建、初創,「立」是終成,立是成就,從創始到成就。那麼建,是阿彌陀佛在世間自在王前發願,這是開始,開始之後,真幹,五劫修行,終於成就了,極樂世界現前。從理想到實現,這就是「建立」兩個字的意思。「常,恆也」,永恆不變。「然,如是也」,自自然然的。永恆不變,這個世界就叫一真。我們這個地球當然有建立,但是是無常的,剎那剎那在變化。我們這個人身從遇緣投胎,那是興建,到出生,那是成就,終成。出生之後,不是常然,剎那剎那在變,沒有常然的;十方諸佛剎土,除了實報莊嚴土常然,其他都不是常然。但是西方極樂世界不一樣,西方極樂世界方便土、同居土都常然,這個不可思議。你看我們在經上見到的,往生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化生,不是胎生、不是卵生,化生。一生到那個地方的身相就跟阿彌陀佛一模一樣,真的好像是一個模子造出來的,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一時頓現。我們也可以說一念頓現,這一念是往生極樂世界,是親近阿彌陀佛,你在極樂世界現的這個身相,金剛不壞身,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常然不變。
這個身相在極樂世界住多久?你看經上都講無量壽,無量壽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就你的身相、就你居住環境來講,它是不變的,但是它會消失,什麼時候消失?三大阿僧祇劫。為什麼?因為你無始無明的習氣,必須要三大阿僧祇劫才消除得乾乾淨淨,無始無明習氣沒有了,實報土就沒有了。所以實報土不是真的,它是唯心所現,不過它沒有唯識所變,所以它是常然的;如果有唯識所變,它就是無常的。我們曉得,六道十法界統統都是識變的,識變的就是無常的,這個要曉得;實報土不是識變的,它沒有識,統統轉識成智了。極樂世界的同居土、方便土當然也是識變,但是那邊的識不起作用,識雖然有,沒斷,不起作用。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自自然然沒有執著,自自然然沒有分別,所以同居、方便土也是常然,如是也。
「衰,浸微也,弱也」,這衰了。「變,更也,易也」,更換了,易也是改變,它有衰有變。十方諸佛剎土有十法界、有六道,十法界、六道是剎那剎那在衰變,而極樂世界是建立常然、無衰無變,這個意思是說,「謂一經建立,恆常如是,無有衰弱、無有減退、無有變壞」,就這個意思,「無有」兩個字一直貫到下面三樁事情,衰弱、減退、變壞全沒有。如果有,那就叫無常。由此可知,西方極樂世界確確實實是一切眾生嚮往的所在,為什麼?這個地方真正安全。我們住在這個世間人,有憂慮、有牽掛、有煩惱,這些從哪裡來的?你的憂慮從哪來的?你的恐怖從哪來的?你的不安從哪來的?憂慮、煩惱可以說統統都是從無常來的。如果一切建立常然,這些煩惱習氣一掃而空!所以西方極樂世界修行為什麼快,為什麼那麼容易成就?道理都在此地,讓你到那裡去安心了,所以心安理得,理得心安,你沒有憂慮、沒有憂愁、沒有畏懼、沒有煩惱。無論精神生活、物質生活,一切所需應念而至,念頭才一起,你所需要的東西在眼前;你不要了,不要就沒有了,用不著收藏。不但在地球上找不到,你在欲界天、色界天也找不到;無色界天是很好,什麼都放下了,他還有一樁事情不好,什麼不好?沒有見佛聞法的機會。所以他不能見佛,他不能聞法,八難之一,後面會講到,不是理想的處所。真正十全十美,一絲毫缺陷都挑不出的,只有西方極樂世界,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把這個事情搞清楚、搞明白,我們才真正能夠放下萬緣,一心專志淨土。
「《淨影疏》云:建立常然,無衰無變,明土常也。」依報環境,一切確確實實是隨你的心想成就的,這是說居住環境。「又《嘉祥疏》云:建立常然者,於此間(娑婆)壞劫,而彼(極樂)無改,相續常然。」這也說得好,這是給此間是娑婆世界,我們現在居住的這個星球、居住的這個星系,星球在空中不穩定。一般人只知道太陽系繞銀河系轉,地球繞著太陽轉,月亮繞著地球轉,有公轉、有自轉,還有很多不規則的振動,我們居住在地球上沒有感覺到。振動不止一種,很多種,而且非常不穩定,這是科學家給我們做的報告。它的公轉、自轉角度稍微偏差一點,我們地球上就產生嚴重的變化。地球現在氣候變化異常原因很多,可是裡頭最主要的一個原因,還是地球南北極變化大了。科學家告訴我們,現在南北極比幾百年前相差五度,五度這個幅度就很大了。所以該冷的地方它不冷了,該熱的地方它也不熱了,氣候產生很大變化,對我們人生命產生影響,很多物種就絕滅。寒帶的生物,天氣變暖牠不能生存,熱帶的生物,如果天氣變冷了,牠也不能生活。動植物要是有若干種以上受氣候影響不能生存,它就影響我們人類生活,關係很大。科學家天天在研究,憂慮這些事情。可是佛法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科學家也明白這個道理,大聲疾呼勸勉我們要棄惡揚善、要改邪歸正、要端正心念。真能夠如教修行,科學家講的這個跟大乘佛法講的是一樣的,我們斷惡修善、改邪歸正,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不離性德,這個地球會恢復正常。
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建立常然,我們這裡不能?說老實話,極樂世界能,我們也能。極樂世界能的原因沒有別的,往生去的條件就非常好,《彌陀經》上告訴我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那我們就曉得,西方極樂世界往生的人,他們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因緣是跟阿彌陀佛、跟極樂世界結的緣深。我們淨宗學會到圖文巴來,在這個地方建立道場、學院十年了,我們跟這個地方的居民關係好,跟這個地方的宗教關係好,這個關係就是經上講的因緣,有善根、有福德,又跟他們結善緣、結法緣。那我們在這裡辦事就很容易成功,跟政府的緣也非常之好,我們想做的事情政府支持。昨天市長夫妻兩個來參加我們的溫馨晚宴,大家都見到了。我們給市長報告,我們想建一個小村,模仿我早年在美國看到美國的丹麥城、日本城,就是他們移民到美國去的,同一個族、同一個國家的人都住在一起。那個地方就有他們的文化,有他們的生活方式,你進入那個地方,進入日本城就像到日本國一樣,進到丹麥城你就像到歐洲一樣。所以我們就想到,我們在全世界這麼多淨宗學會,同修如果希望移民到澳洲來,我們住在一起,我們建立一個村,我們這個村的名字就叫Amitabha,這個名號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村。慢慢人再多了,叫阿彌陀佛鎮,人再多了,叫阿彌陀佛城、阿彌陀佛市。建築的風格,我也給他建議,我們想用中國的古建築,外面還建城牆。他聽了非常歡喜,這給圖文巴帶來旅遊觀光勝地。我們這個小城,大家住在一起,這個小城裡各行各業統統有,走向古典的文化,過我們中國人傳統的生活方式,把中國各個地方的藝術、說唱、雜耍,都能在這個小城裡面出現、小村出現。我需要土地,市長同意,所以現在土地我們有了,我們是農地,市長只要把我們這個土地變更一下。這塊土地我們在那裡建村、建鎮,我們就可以開始設計了,現在可以開始畫圖,開始設計。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城在圖文巴。
市長告訴我,圖文巴缺少一個五星級的酒店,缺少一個大規模的展覽廳。如果我們的小村、小鎮建成,這些理想就不難,為什麼?它肯定變成國際旅遊觀光勝地,就會有人在這裡投資五星級的酒店,就會有人投資建博物館、展覽廳。在這裡可以看到全世界每個國家、每個族群、每個宗教古代的文物展覽。這個小鎮的居民跟極樂世界一樣,我們用極樂世界的標準,移民來的人要具足善根福德因緣,少善根福德因緣我們這裡就不收,進來的條件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這個因緣,是與佛有緣。人心善,地方就善,境隨心轉,我們人心都嚮往著極樂世界,在這個地方落實倫理、道德、因果、宗教教育,這個地區就不會遭難,境隨心轉。我相信這個真正建成功,整個澳洲不會有災難。市長,去年我跟他初見面的時候,我們就志同道合,昨天見面我就講一點具體的,應該怎麼做法,他完全贊成。圖文巴將來要建立一個國際衛星電視台,每天把小城故事天天在電視台播放,全世界人都知道,這就是招攬觀光旅遊。歡喜這個地方,澳洲土地大人少,歡迎你們來移民,歡迎我們住在一起共修。雖然是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中心,但是中國文化是包容的,這裡面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統統融合在一起,在這一個社會,在這一個小城。宗教是平等的,宗教是和諧的,宗教是互助合作的,帶給社會和諧、幸福、美滿,也像極樂世界一樣,建立常然。
「憬興師云:建立常然者,因滿果立,無改異故。無衰無變者,不為三災之所壞故。」這都是我們要求的目標,真能做到,因圓滿,果就圓滿。極樂世界無衰無變,固然是靠往生的條件確立,第二樁大事,這是將來這個小城一定要做的,這個小城是文化城、是教學城,每一個宗教都有,每一個宗教都在那裡講經教學。這個小城裡面居民有孝、有悌,有真誠、有恭敬,有仁、有義,這些德行我們統統要培養,要把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做出來。所有宗教的宗教師是居民的好榜樣,宗教在一起互相學習,互相勉勵,互相關懷,互助合作,給小城居民帶來幸福美滿,給小城帶來平安,沒有水火風的三災。大小三災這個地方都見不到,這是我們想像當中的目標,我相信我們能做到。佛門弟子落實淨業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願,這個地方真的是Amitabha,Amitabha代表的是極樂世界,代表阿彌陀佛。
「又望西《無量壽經鈔》依善導大師教,於上經語深有發揮。今依其義,以釋經文。」這底下一段非常精彩。「據《佛地論》」,根據《佛地論》上所說的,「常有三種」,佛經上這個字講得很多,常樂我淨這四淨德。這三種意思,第一個是「本性常」,第二個是「不斷常」,第三個是「相續常」。本性常是從體上講的,不斷常是從相上講的,相續常是從用上講,配體、相、用。《華嚴經》的經題,本性常是「大」的意思,不斷常是「方」的意思,相續常是「廣」的意思,大方廣。性德真常,這是一絲毫問題都沒有的,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本性都是常的,這是自性清淨圓明體。相跟作用就不是真常了。不斷常在實報土裡面見到了,實報土的壽命,三大阿僧祇劫,我們一般講無量壽,這三大阿僧祇劫不斷常,常是常然不變,無衰無變就是常。相續常是在十法界,特別明顯的四聖法界,再其次的,六道裡面的,六道裡面相續的時間都不是很長。譬如從政治來說,中國最長的朝代周朝。周朝,文武建國,文王、武王,享國八百多年,八百六十七年,周朝,相續常。八百六十七年亡於秦,秦始皇統一中國,周就滅掉了。在中國歷代,秦享國最短,秦始皇統一中國,自稱為始皇,十五年亡國。在中國,它相續的時間是最短的,十五年。漢繼續統一全國,漢有前漢、後漢,講兩漢,兩漢一共享國四百多年,這叫相續常。
相續靠什麼?靠教學。中國老祖宗有智慧,他們提出一個理念,「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建立一個政權,領導全國人民,什麼最重要?教育最重要,為什麼?教育能幫助你做到相續常。教育一放寬鬆了、疏忽了,社會會動亂,政權會崩潰,就這麼個道理。這個道理在中國行了五千年,通過歷史的證驗,它是真理,它不是假的。所以在中國,自古以來就重視教育,教育從哪裡開始?從家庭開始,家教。古代最重視倫理,國家正式設立官員來推動教育,是堯那時候開始,堯王認命契為司徒,司徒就是管教育,像現在的教育部一樣,你看多早。而且把這個部門列入行政第一個單位,它的上面是冢宰,冢宰就是宰相,像現在的國務院一樣,國務院下面第一個部就是教育部。這意思是說什麼?整個國家一切設施為教育服務,也就是說為倫理、為文化服務,為倫理道德的文化服務,所以這個國家長治久安。中國的家是大家族,五代同堂,一個家,家族興旺的總有五百多人,不興旺的也有二、三百人,它要沒有規矩,這家不就亂掉了?所以家有家道、有家規、有家學、有家業,業是你經營的事業。中國古人講「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後,不是指你的子孫多,不是這個意思。最重要的子孫當中出人才,能繼承你的家道,繼承你的家學,繼承你的家業,要有這樣的人才行。你們的家世世代代興旺,它不衰,這就是相續常。
五倫裡面,夫婦有別,夫婦結合建立家庭,這是家庭的基礎。別是什麼?別是不同的任務。家庭裡面最大的事情,第一個是經濟生活,謀生,你能夠養活你一家。男子負這個責任,他出外謀生容易,負責家庭經濟。婦女在家庭裡面,那是第二個任務,第二個任務比第一個任務還要重要,最重要的任務是在婦女。相夫教子,協助先生,教育下一代,而是以教育下一代為最中心,你家能不能興旺,就看你底下一代能不能成立。底下一代,你的兒孫是聖賢、是君子,你家興旺了。教學從什麼時候開始?從懷孕開始,這中國古禮上講,講胎教。懷孕之禮最重要的是講什麼?講這個將要做媽媽的婦女端正心念,它講求這個。為什麼?母親懷孕了,她的心理狀態影響胎兒,她的喜怒哀樂、言行舉止統統影響胎兒。所以,思想要純正,沒有邪念,言行要端莊、要合禮,也就是說能把《弟子規》、《感應篇》統統落實。你那個小孩生出來之後,他就有聖賢的根基,他有根,這個小孩很好教。
外國人沒有這一套,中國自古以來講究這個,一直到滿清末年,民國初年。現在中國人統統學外國,不講求這個,所以社會亂了,災難頻繁,不教了!現在小孩誰教?生下來就看電視,上小學就玩電腦,電視、網路、媒體在教他。教他什麼?你細心去觀察一下,教暴力、色情、殺盜淫妄,這個社會焉能不亂嗎?我們居住這個山河大地怎麼能沒有災難?麻煩大了!如果我們有這個緣,緣看樣子是成熟了,在圖文巴建立一個小鎮,我們把中國自古以來這種良好教育恢復起來。小鎮自己辦學,把中國古聖先賢大同的理想在小鎮落實,這是小鎮建立的永恆的目標。《禮運大同篇》要在這裡實踐,我們相信我們可以做到。
大同在中國實現過,堯是大同之治,舜、禹,這三個人是大同之治。王啟之後,這才叫小康,王啟以後就是中國講三代,夏商周,夏商周是小康之治。中國最早的三皇,伏羲、神農、黃帝,以道治天下,無為而治,最高的。五帝,堯舜禹是五帝的時代,五帝是以德,道沒有了,以德。夏商周三王,德也沒有了,有仁,所以夏商周三代是以仁治天下。周朝末年,孔子那個時代,春秋戰國五霸,五霸仁沒有了,以義治天下,還講道理。秦、漢大一統之後,義也沒有了,少數人,多數人都沒有了,以禮治天下。道德仁義禮,禮要是沒有了,天下就大亂。中國用禮治的相續時間長,從漢朝一直到清朝,是以禮治天下。現在呢?現在是道德仁義禮全沒有了,所以社會大亂,災變頻繁。我們想建立一個小鎮,這個小鎮把禮找回來,社會就有秩序,人們就能安樂。希望維持禮,就是倫理、道德、因果教育的相續。
下面我們接著看,「又據《三藏法數》八」,這裡面的文,「一,本性常者,即法身也,謂法身本性常住,無生無滅也」。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純真,一絲毫虛妄都不帶的,誰見到?明心見性的人見到了。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見到了,見性了,見到本性常住,不生不滅。惠能大師這中國禪宗六祖,他開悟的時候也見到了,他向五祖做的報告,「何期自性,本自清淨」,從來沒有染污;自性「本不生滅」,就是此地講的;自性「本自具足」,自性「本無動搖,能生萬法」。他這五句話裡面所說的,全都是法身本性常住,本性常。佛教傳到中國來快二千年了,公元六十七年正式傳到中國,二0六七年就是二千年,整整二千年,很接近了。二千年中,中國人學佛,證得法身、悟了本性的有多少人?最低的、最保守的估計,三千人以上,也就是說這二千年當中,在中國至少有三千人成佛。為什麼沒有看到佛在中國出世?明心見性之後,就像《普門品》裡所說的,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全都是佛身。釋迦牟尼佛現的是佛身,六祖能大師現的是比丘身,比丘身是佛身,外現比丘身,裡面的確是佛境界。禪宗的、教下的、淨土宗的、密宗的,合起來,只講明心見性,有三千人以上,如果單單講淨土宗往生的,那就太多太多了。我們相信,淨土宗往生去極樂世界作佛的,最保守的估計,這兩千年我看不會少過十萬人。太多了!這樣一比較,諸位同學就非常清楚,法門雖然說平等,難易不一樣。淨土宗成就容易,其他的很難。
第二「不斷常者,即報身也,謂報身常依法身,無間斷也」。報身是無間斷的,剛才我們說了,報身真的是無間斷,因為它跟法身合在一起。現相是報身,不現相是法身,現相不能說它生,不現相不能說它滅。所以在經教裡有說,法身無始無終,不生不滅,報身有始無終,應化身有始有終。諸佛如來、法身菩薩應化在十法界、在六道,這個身有始有終。釋迦牟尼佛當年出現在印度,出生的時候他示現有生,七十九歲入般涅槃,他有滅,有生有滅。有生有滅是相續常,他相續八十年,我們中國人說虛歲八十歲,外國人講實足年齡,釋迦牟尼佛是七十九歲圓寂的。這是說報身。
第三「相續常者,即應身也,謂應身於十方世界,沒已復現,化無窮盡也」。這是感應身,眾生有感佛就有應,應以什麼身得度佛就現什麼身,所以佛現的身,應身沒有一定。釋迦牟尼佛出現在印度,那個時候應以佛身而得度者,他就現佛身。釋迦佛在中國也現過身,身分沒暴露我們不知道,身分暴露我們就知道。智者大師是釋迦牟尼佛再來的,那麼在中國示現的身是比丘身,出家比丘身分,應以比丘身得度者即現比丘身,正如《楞嚴經》上所說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叫隨心應量。我們看到《普門品》裡面講的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就明白了,三十二是三十二大類,每一類裡面無量無邊,不定現什麼身。諸佛如來能,法身菩薩也能,這是真正來應化的,自己成就了,證得圓滿。沒有證得圓滿的,也能到六道裡頭來感應道交,來幫助眾生的,阿羅漢能,權教菩薩能,這個事情《金剛經》上講得很清楚。這些人示現到六道裡面,來教化眾生,他得到大菩薩的照顧,世尊有這個囑咐,讓這些大菩薩護念小行菩薩,不讓他們墮落。他們畢竟定功、智慧還不夠,沒到圓滿,慈悲心很大,雖然自己不圓滿,也要趕緊到這個世界,特別是這個世界苦難太多,他不忍心,他來了。大菩薩要照顧小菩薩。所以我們遇見那些善知識,這些道理,經教要是有相當程度的認知,我們心裡就有數,我們的學習要認真。印祖所說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這一點都不假,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一法不是從誠敬當中成就的。所以孝順父母、尊師重道,是世出世間一切法的大根大本,具足孝親尊師,沒有一個不成就的。世法尚且如此,何況出世間法。這一點決定不能夠疏忽,決定不能夠看輕,它是我們在一生當中能不能成就事業、能不能往生淨土的關鍵之所在。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