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二五五集) 2011/1/28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02-039-0255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三百一十面,倒數第七行從當中看起,從「又《會疏》」這裡看起。
「《會疏》曰:謂難思願力,一得一切得,不退與三忍,同時具足故。深顯彌陀一乘願海、究竟方便之妙用」。前面我們學習到此地。《會疏》這段話非常重要,特別為我們顯示出,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威力不可思議,確確實實是一得一切都得到了。我們無法想像的,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一樣你不得,什麼原因?稱性故。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是心現識變的,識也離不開心,心是識之本體,識是心的作用,不過這個作用是錯誤的作用,迷失了自性它所起的作用。自性的正用是不起心、不動念,眾生有感,法爾有應。我們現在把它稱之為自然現象,就是經上講的「法爾如是」,這個名詞微妙不可思議,沒有法子說,只勉強用一個自然現象來說它。它比自然的意思還要深,我們常說是自然而然,比較接近一點。世出世間一切依正莊嚴都自性所現的,你要是見了性,這叫一得;自性的體、相、作用你全都得到,這叫一得一切得。裡面就包含著有不退與三忍,三種不退、三種忍同時具足。我們沒有證得這個境界,還沒有明心見性,但是發心一向專念求生淨土,這是決定可能的,決定在這一生可以辦得到的。生到極樂世界,得到彌陀四十八願的加持,跟一得一切得的功德利益沒有兩樣。換句話說,他跟明心見性的菩薩,無論是智慧、神通、道力都是相等的。見性的菩薩法身大士同時具足,往生淨土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菩薩也是同時具足,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無比殊勝的緣分。我們今天好不容易遇到,真正是像開經偈所說的「百千萬劫難遭遇」,我們遇到了。遇到,問題就是你能不能抓住?你能夠抓住,肯定你這一生成佛;如果你要是疏忽了,你還是往後生生世世流轉六道,無法避免,這是不能不知道的。念老說,這幾句話深顯彌陀一乘願海、究竟方便之妙用。
下面,「又《十住毘婆沙論》曰:若人疾欲至不退轉地者,應以恭敬心,執持稱名號。」這幾句話在這個地方提醒我們,假使有個人想很快速就能得到不退轉,在我們這一生當中決定證得,得用什麼方法?就是下面這一句,應以恭敬心執持稱名號,你就能達到。這裡頭最關鍵的是恭敬執持這四個字,真誠恭敬,你心裡沒有絲毫虛偽。什麼是虛偽?疑惑是虛偽,雜念是虛偽。心裡面沒有疑惑,對古聖先賢、對諸佛菩薩至誠恭敬,古人做到這點不難,什麼原因?家教好,母教好,母親從小就教你真誠恭敬,這是做人的大根大本。現在人不懂得教這些,對於古人這種教學的理念跟方法,有很深的疑惑,認為現在人要是學老實,將來在社會上不能跟人競爭,可能將來連吃飯、生存都成問題,所以從小就教他競爭,錯了。所以今天的教育從小把小孩教錯了,方向錯了、目標錯了,所以一生生活得非常痛苦,無論從事哪個行業沒有幸福、沒有快樂。我們細細的去觀察、去體會古人的教學,那樣的用心,教你真誠待人接物,可以跟小動物溝通,可以跟樹木花草溝通,可以跟天地鬼神溝通。你說這個多快樂,多麼幸福!
現在人跟人不能溝通,更何況其餘?每天生活在恐怖之中,從早到晚沒有安全感。說實在的話,不是活一天算一天,而是活一分鐘算一分鐘,你說多可憐。這是什麼世界?世界怎麼會搞成這個樣子?五千年的老祖宗看到今天的社會流眼淚。為什麼?一句話可以解答,「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個虧可吃大了。中國人不聽祖宗的話,跟外國人學;外國人不聽上帝的話,跟科學家學。科學家完全持懷疑論,科學家所認識的宇宙人生,一直到今天還有許許多多的疑問不能夠解答。諸佛菩薩、古聖先賢沒有懷疑,只有一昧真誠,用真心、用誠意,不自欺、不欺人,恭敬。現在恭敬兩個字,我們舉比喻用什麼方法來形容,都找不到這些名詞。從前說要把一切人看成我們父母,大乘菩薩戒經裡面說,把一切男子看成是自己的父親,把一切女子看成自己的母親,對父母恭敬。現在小孩對父母不恭敬,打爹罵娘已經變成時尚,那還有什麼法子!所以恭敬我們舉不出例子來,他連對自己都不恭敬,對什麼人能生起恭敬心?沒有了,沒有一個例子可以用。我們再往下想一步,是什麼?世界末日,這個地球崩潰了。許多外國宗教講的末日,我們看看實際上狀況,也很像外國所講的世界末日現象出現了。
佛法教導我們觀察的重點,是人的意念,為什麼?這是因,原始的因。第一個起因是意念,意念不善就趨向毀滅,一念善就恢復興起,興旺的興,興起來了。能不能斷惡修善?能不能改邪歸正?這樁事情不在別人,全在自己。自己若能回頭,你得救了,世界整個毀滅,你往生淨土,你遠離這個世界了。等到這個世界眾生吃盡苦頭,想過一點安穩正常的生活,這個念頭起來,佛菩薩就又來了。怎麼樣?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感應道交,他來幫助你,幫助你成就。所以恭敬心在今天是頭等的重要大事,對人要恭敬、對事要恭敬,對一切萬物要恭敬,對我們所學習的功課要恭敬,對指導我們的老師、諸佛菩薩要恭敬,對古聖先賢要恭敬,一恭敬一切恭敬。《禮記》裡面頭一句話「曲禮曰,毋不敬」,毋不敬就是一切恭敬。佛門裡面的懺儀,第一句話就是「一切恭敬、一心頂禮」,你們拜過懺的人都知道。為什麼把它列在第一句?它是根本的根本,如果沒有恭敬,這個懺白拜了,沒有感應,俗話說不靈。怎樣才靈?誠則靈,真誠恭敬就靈。為什麼會靈?真誠恭敬與諸佛菩薩感應、與天地鬼神感應,所以它靈。沒有真誠恭敬就沒有感應,所以它就不靈。
很多同學都知道祈禱有靈驗,為什麼?祈禱的時候真誠恭敬。不祈禱的時候,這個恭敬心就沒有了,所以我說它是治標不是治本。什麼是治本?祈禱與不祈禱,真誠恭敬心不變,永遠存在,那就是治本。真誠是真心,恭敬是性德,真心用事,表現在外面自自然然是恭敬,性德流露。我們今天知道,要想在這一生快速的脫離六道輪迴,脫離生死苦海,而且這個方法要簡單、要容易、要穩當、要可靠,成就還特高,無過於持名念佛。這一招確實不可思議,是諸佛如來普度一切眾生的第一招,絕招。但是他要求的條件是真誠恭敬心,不是真誠恭敬心這一招就沒效。這一招效果大小,有大小不一樣,真誠恭敬心的程度不相同,就印光大師所說的一分誠敬就一分效果,二分誠敬就二分效果,十分誠敬就十分效果;沒有誠敬是什麼都得不到,這是你不能不知道的。古聖先賢的東西擺在你面前,五千年前的老祖宗,世世代代的傳人綿延到滿清,民國初年還有。這些聖賢君子、大德仁人,他們繼承祖宗優良的文化傳統,知道我們這個時代會遭劫難,唯恐這樣優良文化傳統會在我們這一代絕滅,用盡苦心來幫助我們。民族精神、傳統文化這是軟體,軟體離不開正體,正體是政治、是國家,國要是亡了,軟體就不能生存。在這個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前面三個滅亡了,原因就在此地。載體是國家,滅亡,這個國家、這個族群傳統的精神文明隨之而滅。
載體,唐太宗有功,編了一套《群書治要》,唐以前二千五百多年,聖賢君子治國平天下的智慧、理念、方法、經驗,成績的精華編輯成一本書,這本書在這個末法時期是救命的。這內容是什麼?內容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跟方法。不但是國家各級領導必讀,現在人民也必讀,為什麼?現在的國家各級領導人是人民選出來的,你不讀這個書不知道該選什麼樣的人,你讀了這個書你就會投票,你不會選錯人。所以這個書是全民要讀,全世界的人都要讀。但是這些是中國古典文言文寫的,一定要學文言文,文言文不難,為什麼不肯學?我手頭上有十幾本民國初年小學生的模範作文,那個時候小學生的,高等小學就是現在五、六年級,十一、二歲的小朋友寫的。現在大學中文系的學生,不但寫不出來,看還看不懂,你就知道這個國文的水平,真的是一落千丈,這不是形容詞,真的!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差距?他不學了。
所以「聖賢教育拯救危機」,這句話是馬哈迪長老提出來的,我們告訴他曾經做過兩次訪談,總題目「和諧拯救危機」。他說不如用聖賢教育,好!我很贊成,「聖賢教育拯救危機」。可是聖賢教育,如果沒有真誠恭敬心做不到,決定做不到。你去做能做到幾成,就看你有幾成恭敬心,今天的社會真正的關鍵在此地。古聖先賢的典籍還在,這兩年還不錯,《四庫全書》第二次印行,《四庫薈要》今年也是第二次再版,不容易,非常難得。古聖先賢留給我們東西,很完整的保存在這兩套書裡頭。怎麼個讀法,難,這麼多的書擺在面前從哪裡念起?這是大問題。如果不能去念,不就是一堆廢紙在那邊嗎?起什麼作用?這是人間的至寶,能救自己,能救家庭,能救社會,能救國家,能救世界。這個話不是我們講的,上一個世紀,七十年代,英國湯恩比博士說的,我們中國人不認識,外國人認識。他說「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都在中國,中國人為什麼不爭氣?為什麼不好好的學習它來做救世主?你不肯出來做救世主,你就跟這個世界同歸於盡,現在這是事實真相擺在我們面前。所以希望大家努力。
從哪裡下手?我們也曾經研究過,過去李老師指導我們這批學生,教我們續佛慧命、住持正法要兩個條件,第一個條件要通達佛法,第二個條件要通達世間法,世間法他老人家就舉一個例子《四庫全書》。通達佛法,你自行化他契理,通達世間法你就契機,這多重要!我們需要兩個根,一個根是德行,就是《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是德行,這是一個根;第二個根是文字,文言文。告訴我們至少要熟讀五十篇古文,你就有能力閱讀文言文,也就是說三藏跟《四庫》,你文字障礙就沒有了;如果能夠熟讀一百篇,你就有能力寫文言文。告訴我們,這兩個根本需要兩年的時間可以完成,兩年一百個星期,一個星期就熟讀一篇古文,兩年你就能熟讀一百篇。兩年同時把《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這三個根,如果出家人紮四個根,《沙彌律儀》。統統能做到,你就是佛菩薩的根基,聖賢君子的根基。換句話說,你有資格、有條件、有能力成聖、成賢、成佛、成菩薩。你有多大的成就,全在你自己真誠恭敬心的程度,決定是成正比例。
如果年歲大了,這個年歲老師以前告訴我們,四十歲就算年歲大了,不能學了,他學習的時間已經過了,四十歲以下的還行。最好的年齡是二十歲,黃金時代大有可為,你用十年,就把世出世間的學問的根基統統奠定。四十以上就很勉強,對於四十以上的同修,我勸導他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世間法不必搞了,不要浪費這個時間,一心在佛法,就是一部《無量壽經》、一句阿彌陀佛。《無量壽經》也算是古文,比較淺一點,它有四十八品,等於四十八篇。跟李老師的五十篇很接近,能夠把這部經背下來,一方面學了佛,一方面也學了文言文,一舉二得。根一定要紮,沒有根,難!縱然修成功,往生極樂世界你的品位很低。如果你能夠把《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沙彌律儀》學好,它會幫助你提升品位,這個利益就太大太大了。為什麼不幹?用真誠恭敬心,執是執著,執著不是好事情,在此地執著是有必要的,執著什麼?我就執著一部經,我就執著這一句佛號,其他的都不執著,統統放下。持是保持,保持什麼?念念不失。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憶佛念佛」,憶佛是心裡想佛,心裡真有佛,真有《無量壽經》,真有阿彌陀佛,念茲在茲。用這種心,用這種手段,執持是手段,真誠恭敬是心,讀誦這一部《無量壽經》,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你就能在這一生當中圓滿成就。
「又《小本》曰」,《佛說阿彌陀經》,「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世尊,《彌陀經》不長,《彌陀經》上四次勸導,這是勸導的話。如果有人已經發願,發願求生淨土,已經發願是過去的,他已經往生;今發願,今天發願,今生發願,今世發願,你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當發願是將來,以後應當發願。底下一句說出來了,發的什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我希望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為什麼?到極樂世界,就是前面所說的,一成一切都成就。一個得到,極樂世界得到,你一切都得到,遍法界虛空界你全得到了。這是為什麼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道理在此地,目的在此地。是諸人等,這個諸人就是前面講的,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的這些人,皆得是沒有一個不得到,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
「又《會疏》曰:謂三忍不退,悉攝在名號中。稱名時,名義不離,自得此等德。」三種忍、三種不退。三種忍,世尊在本經後面講到,「音響忍、柔順忍、無生法忍」。音響忍是言教,菩薩以音聲為佛事,佛事就是教學,用言語音聲來教學;柔順是身教,表演給他看,身行言教;一直到達最高的境界,真正肯定一切法不生不滅,那叫無生法忍。無生法忍就是今天講的,最高的哲學、最高的科學,這個時候肯定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一個不生不滅永恆不變的自性清淨圓明體。三種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都在這一句名號裡面。我們想成就三忍、成就三不退,用什麼方法?用恭敬心執持名號,就能做到。因為稱名時,名義,名是阿彌陀佛名號,義,這一句名的義包羅萬象,三忍、三不退都在其中。這一句名號包含遍法界虛空界一切體、相、作用、大能大德,全在其中,一法不漏,這個我們要知道。
阿彌陀佛,這句話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完全翻成中國話是無量覺。三忍、不退都在無量當中,無量就包含遍法界虛空界,包含過去、現在、未來,統統在其中,你沒有一樣不覺,覺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為什麼?那是你自性的本能,不是從外來的,只要你見性你就得到。見性是什麼?見性就是阿惟越致。見性是難,要放下執著、分別、起心動念是難,可是你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一品煩惱沒斷,也就是執著沒斷、分別沒斷、起心動念也沒斷,到極樂世界沒斷等於斷了,這是極樂世界無比的殊勝。為什麼說等於斷了?你得到阿彌陀佛這四十八願的加持,四十八願阿彌陀佛做到,到極樂世界我們統統都跟四十八願相應,也就是說我們也做到了。我跟彌陀同心同願,同願是同四十八願;同德同行,同德同行就是三忍、三不退你全都證得。這樣的殊勝,你到哪裡去找?找遍諸佛剎土,十方三世佛,你找遍了,只有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這一家有,其他的全都沒有。所以諸佛如來讚歎阿彌陀佛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這句話不能忘記,你用真誠恭敬心念這一句佛號,十方如來都對你合掌。為什麼?表示對你尊敬,因為你是彌陀弟子,諸佛如來敬阿彌陀佛,也就連帶敬阿彌陀佛的弟子。至誠恭敬執持名號,這是真阿彌陀佛弟子。你要不是用這個心,你是假阿彌陀佛弟子,假弟子,諸佛菩薩對你不聞不問,妖魔鬼怪來戲弄你,因為你是假的。這些道理我們搞明白了,事實真相也清楚了,能不幹嗎?
剛才我說的,我們老祖宗真正對得起千年萬世的後代,給我們留了這麼多寶藏,永遠享不盡的福報,都在《四庫》、三藏十二部裡頭。我們不肯學,不能怪祖宗,祖宗也不會怪我們,在天上、在佛國看到,只是感嘆、流淚而已。為傳統文化的命脈,民國初年一些志士仁人幫助後人,編了一套《國學治要》,《群書治要》的治是政治,《國學治要》那個治不是政治,是治學,做學問的方法。在《四庫》裡頭擇取精華編成一套書,這一套書一共八冊,經史子集。這是教我們什麼?有志為古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部書是一個引導的,引導你入《四庫》。《四庫》現在精裝一千五百冊,你從哪裡念起?這一套是引導你,經史子集的精華,你先念這個,這個東西念了之後,你對《四庫》認識了,不陌生,你了解它,你會非常喜愛它。這個裡面內容太豐富,你一人一生學不了,你只能在裡面學個一門、兩門,你就會懂得在哪裡選,從哪裡下手,這是有必要的。當初這兩部書在台灣出版,我是先買《薈要》,價錢比較便宜,分量要少一點,是全書的三分之一,五百冊。這個書我看到之後,我就想這從哪裡下手?全書一千五百冊就更多了。年歲也大了,我得到這部書的時候六十多歲了,老人了,遇到太晚,看到這個東西我就怎麼去讀?
我就想到,跟唐太宗的想法一樣,我請我一個胞弟,他在上海復旦大學教書,我請他去找幾位大學教文史的教授,他們已經退下來,我們也送他一點報酬,請他看這些書,把裡面關於倫理、道德、因果、處世做人的這些教訓,就這一部分節錄下來提供我們做參考。節錄的本子節錄得好,也可以做為普世的教育,做為教材。大概也花了五萬多塊人民幣,節錄出來我看了一看不太實用,一直也就放在此地。沒有想到民國初年,我還沒有出世之前,已經有人把這個事情做好了,跟我的想法完全相同,我不知道有這部書。當我看到這部書的時候說不出的高興,感恩古人已經替我們做好了,他們用十年的時間編成這套書。前面有篇序文,那篇序文的年分,是我出生那一年,換句話說,他們開始做這個東西,在我出生之前的十年,又四年,到我四歲的時候這書出版了,印出來了,九十多年前。經過中國社會的戰亂、抗戰,以及文化大革命的破四舊,沒有了。沒想到有心的同學們找到這麼一套,寄給我了,而且傳話告訴我,可能這個世間就這一套孤本,再找不到了,多麼珍貴!祖宗之德保全這一部,雖然八十多年前的書還很完整,字還很清楚。我們把它翻印一萬套,分送給全世界國家圖書館、大學圖書館去收藏。
這是《四庫全書》的入門,這些東西保存下來要有人去讀。我們學院看同學們發不發心,真正有發心去學這個,我這些書都送他一套。不真正發心的,你們不要,因為一萬套還是很少,並不是個大數量。除了送國家圖書館、大學圖書館保存之外,我留下一部分就送給真正想學的人。年齡最好是在三十五歲以下,三十五歲以上別學了,來不及了,你的光陰已經過去了,你好好學佛就行。不能不幹,真正發心把中國傳統文化一肩承擔繼承下來,發揚光大,救國家、救民族、救這個地球上的一切眾生。我能做的、我該做的我都做!現在我們有這個機會,我感恩馬來西亞的國家領導人,他們有智慧,他們認知中國傳統文化。所以過去在湯池那些老師,現在大概有十幾二十個人在吉隆坡,蔡禮旭老師帶領他們。我把這個使命付託給這幾位老師們,希望他們認真努力好好的學習,肩負起歷史的使命,把中國傳統文化身體力行,然後你才能教得好,你才能講得好。你沒有做到不行,不能身體力行那是學術,現在的名詞叫知識,那是知識。身體力行,知識就變成智慧,學了做不到是知識,學了又能做到就是智慧。你在教學、講學當中,與大家分享,味道不一樣,你能夠深深的感人。老祖宗教人博學、審問、慎思、明辨,後頭一句是篤行,篤行是要真幹。把你所學的一些道理變成自己的理念,所學到的一些方法變成自己的行為,叫道德行為,你就是今天的聖賢、今天的孔孟、今天的釋迦、今天的佛菩薩,你才能救得了這個世界。
這是我們在四十八願最末後看到的,恭敬、執持。末後這個地方又看到,「可見凡聞名者,但能信願持名,亦悉能現證不退。彌陀一乘願海,妙德難思。」凡是聞名的,這個範圍就太廣太廣了,只要聽到名號,當然前面說過聞名要能解、要能信,理解之後就產生信心,信了之後他才能行、才能證,這個聞就沒有白聞。光聽到這句名號,什麼意思也不懂,甚至於聽了起反感,這迷信,他能不能得到利益?能,一歷耳根,永為道種,就是他所得的利益。但是他不相信,他批評、他毀謗,他有業障,什麼時候業障消除,聽到這個名號生歡喜心,想去了解這名號的意義。我們學佛也如此。早年我第一個親近的出家人是章嘉大師,他是密宗的大德,四大喇嘛之一,我們也非常幸運能夠親近他。這四大喇嘛兩位在西藏,兩位在蒙古,前藏達賴,後藏班禪,在蒙古的,外蒙古哲布尊丹巴,內蒙古就是章嘉,他們都是宗喀巴大師的學生,四個是師兄弟。我跟章嘉大師半年多才有人提醒我,你有沒有正式拜他做老師,也就我們講受皈依?我說沒有。每個星期跟他見面向他請教,他也沒提,我也沒想到。就有佛門同學提醒我,他說「別人見都見不到,你常常見面為什麼不皈依?」我就皈依,做了皈依儀式。大師傳我一個咒語,叫我常常念,就觀世音菩薩六字大明咒,藏傳的,非常普遍,發音是「唵嘛呢叭咪吽」,這是西藏的發音。
我就向老師請教,這咒語什麼意思?原本咒語叫密咒,不講意思的,可是那個時候我們不懂,不知道密語是不講意思的,我都問,這句話什麼意思?他跟我解釋,我們中國翻也翻得很普遍,中國人翻是叫唵嘛呢叭咪吽,這是中國文字翻的,音不完全正確。它頭一個字念唵,唵是身體,意思是身體,嘛呢是蓮花,我們大乘經裡也有看到嘛呢,嘛呢是蓮花,叭咪是保持,後面吽是意。翻成中國意思,身、蓮花、保持、意,我就明白了,這外國文法。要按中國文法來講,一定是保持身意像蓮花一樣,就這麼個意思。保持你的身心像蓮花出污泥而不染,蓮花代表這個意思。污泥代表是六道,六道染污,蓮花的莖是在水裡面,花開在水上面,那個莖在水裡面,表示淨土,四聖法界。花開在水上,那是代表實報莊嚴土法身菩薩,表這個意思,就是我們這裡講的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這個花開在水上面,不但它不染泥,它也不染水,也就是說超越十法界,取這個意思多好!可是我們看藏傳的佛弟子,拿著轉經輪,天天念唵嘛呢叭咪吽、唵嘛呢叭咪吽,什麼意思不知道。密宗特別講三密相應,口念咒,手結印,心觀想,叫三密相應。他這裡只有口念,他沒有觀想,結印也許有,沒有觀想。不懂意思,怎麼觀想法?所以密咒是密語,有意思,含無量義,意思很深很廣。就這一句咒語,唵嘛呢叭咪吽,意思就深廣無盡,淺言之,從六道到四聖法界、到實報土,你看這範圍多大。觀想著我們要離開六道輪迴、要離開十法界,坐在蓮花上那是一真法界,那是諸佛如來的報土,這個諸佛就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
所以佛法特別是在現代,現代所謂是知識爆炸,原因是傳播媒體太進步。八十年前沒有這些東西,在中國農村,我生長在農村真是天真無邪,什麼都不知道。城裡面發生的事情,城市距離我們不遠,大概也就是圖文巴到我住的地方,我這十二公里,在中國華里二十五里,不就差不多遠嗎?就這麼個距離。城裡發生事情,在鄉下可能半個多月才知道,要沒有人來告訴我們,不曉得城裡有什麼事情發生。日出而作,日沒而息,生活完全回歸到大自然。雖然鄉下也有私塾這個先生教書,教的都是古書。私塾裡面教小朋友的,都是童蒙養正,《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念這些東西。報章雜誌沒聽說過,到大城市裡面才曉得有報紙、有雜誌,更大的城市才有無線電的收音機,聽到廣播的消息,沒電視。那個時候偶爾大都市裡演電影,電影是黑白,無聲電影,沒有聲音的,只看到動作。我們從那個時代看起的,那就很稀罕。在那個時候中國的文藝節目還是很多,最平常的是地方戲曲跟平劇,偶爾還聽到崑腔。現在沒了,不但沒了,這些名詞可能一般人聽到都非常陌生。這種現象要說得不好聽,就是文化破產,流失了,這是非常可怕的一個現象。
希望我們的學院十年之後,能夠真正步上軌道,名符其實的淨宗學院,淨宗學院可以附設中國傳統文化的講堂,可以附設一個。希望在這個地方能保存,能在圖文巴這個城市產生影響。只要我們認真把它做出來,就會影響這個地方居民,讓他們也能夠看到、聽到、聞到中國文化的氣氛,我相信沒有人不喜歡的。如果不同族群的文化,我們接觸到不喜歡,湯恩比怎麼能說得出來,解決二十一世紀世界社會問題需要中國傳統文化,他就不可能說這句話。他能說得出這句話,可見得中華傳統文化是世界一切人民所喜愛的,他才能說得出來,說這個話才有意義。中國人口多,在全世界幾乎每個角落都有中國人,希望這些中國人都能夠認真學習傳統文化,把傳統文化在全世界承傳下去,讓整個世界人民都能夠享受安定、和平、幸福、圓滿,這是中國古文明對全世界最大的貢獻。
「六字洪名,究竟方便。四十八願,願願攝眾生,願願顯真實。分之則為四十八,合之則為一法句。一法句者清淨句,真實智慧無為法身」。第一句,六字洪名究竟方便,這八個字重要,不是普通的方便,是究竟圓滿的方便,這六個字容易、簡單,人人都會念。六個字的意思一切諸佛如來共同宣講,講無量劫都講不盡。我相信我們的同學能相信這句話,可是只要你是真誠恭敬心去執持,你所得到的不可思議、不可稱量,一得一切得,所以稱它究竟方便。四十八願我們到這個地方學完了,回過頭去想一想,願願都是攝受眾生,願願都顯真實,性德!我們今天要學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從哪裡學?就從四十八願學。從哪裡紮根?從這部經裡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這個六品經文紮根。這六品經文是講什麼?講的是五戒十善。認真修學,你所得的是功德;你要是違背了,業因果報都講得很清楚。這六品經要熟讀,我們把它編在《淨宗朝暮課誦》本上,早課就是這一品四十八願,我們要學阿彌陀佛就從這裡學,要想學得像、學得好,根要紮穩。晚課這六品經要熟,要常常去核實自己的心行,去對對我今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有沒有違背?佛在經上教我做的,我有沒有去做到?這六品經是《無量壽經》上的戒律,這叫真念佛人!機緣非常難得,大家要珍惜。
學佛,經教一天都不能離開,離開一天你這天沒福,離開半年那你問題就嚴重,你肯定走入歧途,肯定墮落,那多可怕。果然能做到分分秒秒你都不捨阿彌陀佛,你這一生就決定得生。所以分開來四十八,有四十八願。合起來這一法句,一法句是什麼?一法句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就這一句,這一句就是清淨句,這一句就是真實智慧。所以你念這阿彌陀佛,問題是你是不是真誠恭敬心執持?關鍵在這個地方。你說我天天念阿彌陀佛,我沒有發現它是真實智慧,我每天還是糊裡糊塗的。那是什麼原因?你是用糊裡糊塗的心去念,念到的結果也是糊裡糊塗的阿彌陀佛,就這麼回事情。這不就是印祖所講的嗎?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你是一分誠敬心都沒有,有口無心,對這個佛號有懷疑,又有夾雜,所以你不是真念,你念得不如法。如理如法的念,大勢至講得非常好,「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他教給我們方法,教給我們的心態,都攝六根是放下。放下什麼?眼放下色,耳放下聲,放下色聲香味觸法這叫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那個淨就是真誠恭敬心,沒有懷疑、沒有夾雜,那是清淨心,就是此地講的清淨句,要用這樣的心態才行。你不能把心用錯了,你沒有得到真實利益,你不能怪經,你不能怪佛,你不能怪別人,只能怪你自己錯用了心,所以你沒有得到殊勝的利益。
如果你真正會用心,真誠恭敬,這個真誠恭敬心是不太容易。為什麼?果然對阿彌陀佛真誠恭敬,對《無量壽經》真誠恭敬,我會知道,你那個真誠恭敬心會對一切人事物。真正像《禮記.曲禮》裡面所說的,「毋不敬」,沒有一樣不恭敬,那是你真的恭敬心現前。我念阿彌陀佛恭敬心,幹別的事情沒有恭敬心,那是假的,一真一切真,一假一切假。這個道理你要不懂,你永遠不得入門。對毀謗我的人、侮辱我的人、陷害我的人都要用恭敬心,一味恭敬,你真實智慧得到了,無為法身證得了,無為法身是什麼?你證得不生不滅。這部經上講的三種真實,「真實之際,真實智慧,真實利益」,你全都得到。如果不用真誠恭敬心,你什麼都得不到,只是跟阿彌陀佛結個法緣,還是繼續搞六道輪迴,這是不能不有高度警覺心的。還幹這種傻事嗎?不能再幹了,要回頭。好,今天時間到了,四十八願這一品經,到這個地方我們學習圓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