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二0一集) 2010/11/2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20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二百四十一面倒數第三行:
「本章中,自知無量劫時宿命所作善惡,是第六宿命通願。宿者,宿世也,即過去世,俗稱前世者也。」這都很容易懂,講過去世。「命者,指生命。故宿命即指前世過去之多生。能知過去多生所作種種善惡,稱為宿命通」。「《甄解》曰:事謝於往」,往是過去,事情已經過去了,這叫「宿」;過去之法,「往法(過去之法)相續名為命」,命是這個意思。「於此照知無壅,名宿命通」,意思都完全相同。「又《會疏》云:謂能知自身一世二世三世乃至百千萬世宿命及所作之事,亦能知六道眾生各各宿命及所作之事,是名宿命通」。宿命通的意思,看古大德所說的,就是知道自己過去生。這說明人的生命是永恆的,沒有生死,生死是指我們這個身體,肉身,肉身有生死,生命是永恆的。一般世間人稱之為靈魂,其實魂是真有,他不靈,如果要靈,他就不造業了,他還繼續在造業,可見得他不靈。孔子叫他做迷魂、叫遊魂,這個很有道理。他沒有覺悟,他出不了六道,如果他覺悟了,那就不叫遊魂、不叫靈魂,那叫靈性,這是真的,永恆不滅。所以在四聖法界稱之為靈性,在六道裡面稱他作靈魂。這是名稱不一樣,其實是一樁事情,迷悟不同的稱呼。真正把這樁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肯定了,對於生死這個恐懼就消除,你就不會貪生怕死,你曉得確實沒有生死。
在楞嚴會上有一段故事,波斯匿王向釋迦牟尼佛請教,因為佛經上常說,我們這個肉身裡有靈性,身雖然有生滅,靈性沒有生滅。我們這個身體,哪一部分是靈性?凡是物質的,我們講的是肉體,物質有生滅,靈性真的沒有生滅。佛就用見性來做比喻,讓他細心在裡面體會。佛舉了個例子,問他:你幾歲看到恆河?釋迦牟尼佛一生在恆河兩岸講經教學的時間很長,所以經上常常用恆河舉例子。這國王說,他三歲時候母親帶他去趕廟會,婆羅門教的廟會,經過恆河,知道這條河流,第一次看過。他說你三歲所看的,你這個能見的,十三歲的時候有沒有什麼變化?三歲跟十三歲身體有變化,長大了,那十三歲的見跟三歲那個時候的見有沒有變化,講能見的?波斯匿王說好像沒有變化。他說十三歲到二十三歲,二十三歲到四十三歲,那個時候波斯匿王六十二歲。你看人這個身體,十年十年衰老了,有變化。佛說,有變化的會有生滅,就有生滅。你那個能見的見,三歲見到的、十三歲見到的,到你六十二歲所見到的,你都能見。眼睛老花,老花那是你的肉眼有了問題,不是見性,見性沒有問題,你看我們現在戴個眼鏡不又恢復了?我們總不能叫眼鏡見,還是自己見的能力,說明見這個能力沒有變化;耳也是一樣,聽的能力沒有變化,沒有變化的就不生不滅。有變化的有生滅,沒有變化的就沒有生滅。波斯匿王就聽懂了,非常歡喜,曉得我這個生滅,身裡頭有不生不滅的,不生不滅的是我,生滅的不是我。所以,這個不生滅的靈性,他在六道裡他又會找身體,這就六道輪迴。所找的身體全都是假的,那個身體統統是生滅的;縱然你找到非想非非想天,那個天身還是有生滅的,靈性真的是不生不滅。所以知道這樁事情,就曉得六道輪迴裡頭大概的一些狀況。
我們在這個世間,我們希望自己生生世世生活都快樂、都安定、都吉祥、都幸福,能不能做到?能!要怎麼做?隨順性德。什麼是性德?佛家講的十善就是性德,戒律、威儀就是性德。那是自然的,不是哪一個人創造發明建立的,不是的,為什麼?本來就是這個樣子。在中國傳統文化裡面,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就是性德。那也不是古人創造發明建立的,不是的,一個覺悟的人,他本來就是這樣的,只有迷惑的人才走樣子,他才有貪瞋癡慢,他走樣子,變質了。真正覺悟的人他就是那樣的,所以稱之為性德。我們隨順性德,就真正能夠得到吉祥如意、幸福圓滿,就能得到。所以覺悟的人,他不會有惡念,惡念尚且沒有,哪裡有惡的言語、惡的行為?所以他們過的生活叫正常的生活。現在我們看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完全是正常的生活,沒有一樣不是隨順性德。我們願意隨順性德,願意隨順性德的自然跟隨順性德的人在一起生活,這是《易繫辭傳》裡面所講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不是神安排的,也不是閻羅王安排的,與佛菩薩更不相干。到底誰安排的?是自己愛好、興趣安排的,你喜歡哪一類,他自然就入那個團體、那個俱樂部。興之所好,氣味相投,是這個意思。六道也不外乎這麼一個道理。因此經論,祖師大德常說,「各人因果,各人負責」,這都是真話,都是事實真相。
所以有了宿命通,六通前面我們學了不少,是我們自性的本能。我們這種能力,跟十方諸佛如來、跟阿彌陀佛沒有兩樣,只是人家圓滿覺悟,這六種能力圓滿的恢復,我們今天有障礙,有妄想分別執著,雖有這六種能力,這六種能力不能得到圓滿的德用。什麼時候能得到?佛說得很清楚,只要你把障礙去掉,能力就恢復,你就是個正常的人。在此地我們曉得,真正正常的標準就是成佛,成佛你才是個正常的人;拿現在的話說,你是個健康的人。沒有成佛的人都有病態,六道裡面這是極嚴重的病態,能力幾乎喪失殆盡,只剩下一點點;諸天比我們強一點,也是嚴重的病;到四聖法界才可以說病輕一點,四聖法界裡面的佛法界還是帶著病;超越十法界,到一真法界,你是個正常的人,正常的人是在一真法界,是在實報莊嚴土,這是正常的人。我們現在想想,我們是希望做正常的人,還是做一個不正常的人?不正常的人很辛苦。學佛沒有別的,學佛就是恢復我們,希望做個正常的人,這個道理不能不知道。搞清楚、搞明白了,要問為什麼學佛?很簡單,我希望恢復健康,我不希望帶著有病痛。十法界,六道是重病,四聖法界是輕病,都不是真正健康的人;健康的人,能力就恢復了。
下面說,極樂世界的人,「二乘極遠知過去八萬劫事」,這什麼人?阿羅漢、辟支佛,這是二乘,知八萬劫事是辟支佛,阿羅漢還做不到。「菩薩所知無極」,這個菩薩是法身菩薩,超越十法界了,實報莊嚴土的菩薩,他們的宿命通沒有極限,真的是無量劫前的事情他們都曉得,知道自己,也知道別人。「今願文言,無量劫時宿命,故知此為大乘菩薩之通也。」這一句是說明極樂世界的菩薩,他們的宿命通是知無量劫;換句話說,這是法身菩薩之通,不是十法界,十法界沒這個能力。
下面說,「此願含二意:一者,如日澄憲師云:不知宿命故,於善不進,於惡不恐。」六道凡夫不就這個樣子嗎?十善,戒律、威儀是好事,知道是好,不肯幹,不能精進;貪瞋癡慢十惡業,知道這個不善,天天幹,不怕。這是什麼?沒有宿命通,如果他真的有宿命通,他就不敢造惡業了。為什麼?善有三善道的果報,造惡有三惡道的果報,苦樂懸殊太遠了,就不敢不認真的學習。「萬善懈怠,眾惡造作,只為不知宿業也」,這句話非常感嘆,什麼人?六道眾生。佛菩薩看得清楚,他知道自己的宿命,也知道別人的宿命。
古人有一句話說得好,對凡夫講的,「欲知過去因」,你要想知道你過去世造作的什麼因,「今生受者是」,我們這一生的遭遇都是。果報!前世造的業,這一生你得的果報。「欲知來世果」,我來世怎麼樣?「今生作者是」,我這一生幹的是些什麼,我這一生所作所為,來世果報。這一生所受的這些苦樂是過去生中造的業報。這兩句話你要是真正聽懂了、搞明白了,你就心平氣和,遇到什麼樣的困苦、艱難你不會怨天尤人,你會自己反省,自己改過自新。有沒有作用?有作用,能把過去生中造的不善業減輕,可以把現前所受的緩和,這就是改造命運!改造命運要靠自己,別人對你無能為力,要靠別人來幫助你改造命運,那是迷信,那是騙人的。佛菩薩絕不欺騙人,你們讀《了凡四訓》,你看雲谷禪師教袁了凡的那些開導,了凡先生聽懂了、接受了,回去依教奉行,果然命運就改了,連壽命都延長了。袁了凡先生原本壽命只有五十三歲,他明白明瞭之後,一生努力修善積德,七十四歲走的,延壽二十一年。這是什麼?知道命運的一個好處,人不能不知道。現在我們看世間人敢造惡,他不相信因果,不相信佛法,也不相信古聖先賢,心裡面只存著眼前的名聞利養,無止境的去追求,活得非常辛苦,他欲望沒有滿足的時候。到死後,墮落在惡道裡面後悔莫及。
下面,「彼羅漢憶泥犁苦,流血汗」,這是佛經裡面所說的,有一位阿羅漢,阿羅漢得宿命通,看到過去世自己在地獄裡面受的那些痛苦、慘痛,一想起來還怖畏之極,流出血汗。想到那個果報,當然他知道那是什麼樣的業因。從果上我們能看到因,從因上能看到未來的果。寧願忍受眼前的苦報,我們也不取非分的財物。為什麼?未來的苦報太重,那何必!「福增」,這是人的名字,古大德的名字,「見先世骨忽開悟」。這種事情確實有特殊的緣分,知道什麼?前世是人,死了之後屍骨葬在什麼地方,忽然見到了,這是前世。這個開悟是真正明白了,古聖先賢的教誨、佛菩薩的開導是真的,不是假的。這是小悟,完全能夠接受了,願意依教奉行。現在我們清楚了,我們每天沒有離開經本,受佛菩薩的薰習,我們知道有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無比殊勝的莊嚴,我們知道我們有因緣得生淨土,這個機緣就看我們這一生能不能真正把它掌握住,不要讓它空過。這個事情,在一生當中真的叫第一大事!
下面說,「(又有人)不知先世母」,這應該是先世,先世的母親,現在遇到了,娶之「以為妻」,他這個妻子前世是他的母親,他不知道。「不知先世怨」,不知是先世的冤家,「養為子」,這一生生下的兒子,他不曉得那是前世的冤家。這不是冤家不進門。佛在經上給我們講得很清楚,一家人的關係不外乎報恩報怨、討債還債,報怨的是冤家,來討債的也是冤家。這都是不知道宿命。「不知先世父,以為美食」,前一世的父親墮到畜生道,變成豬變成羊,不知道,前世是父親,這一生把牠宰了殺了吃了,以為美食。「皆迷宿命事,著今世樂」,不知道過去生中宿命的事情,貪著現前的享受。「忽聞本緣,皆生厭心者也」,豁然你明白了,你搞清楚了,過去生生世世這個業緣,所以就能生起厭惡六道輪迴這個意念,不再想搞六道輪迴,六道輪迴裡頭太殘酷了。下面說,「故極樂國人應具宿命智通,知眾生宿世行業,因勢誘導,以為化度眾生之方便。」宿命智通對菩薩來說,教化眾生他能觀機,一看,看到你過去生生世世所造的這行業,他都清楚。他給你講經教學,給你說法,你聽了能夠深受感動,原因是什麼?你阿賴耶識裡頭有這些習氣種子。菩薩不說你不知道,菩薩一說明,豁然感覺得好像確實有這樁事情,容易回頭、容易覺悟。所以佛菩薩教人為什麼那麼容易?佛菩薩具足六通,知道眾生過去現在未來,他好教,所以他做為教化眾生的方便。
「二者,靜照云:若識宿命,則不自高。憶念過去無諸功德,但依佛誓得生此國。」靜照法師這個話對,很有道理,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貢高我慢的念頭消除了。為什麼?自己知道過去生生世世。生生世世怎麼樣?生生世世沒有真正的功德,要有真實功德不就早成佛了!我們這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到達極樂世界就成阿惟越致菩薩,這不得了!你想想看,人能不貢高我慢嗎?但是知道過去生生世世沒有這個功德,傲慢心生不起來,完全是依靠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你這一生才能脫離六道、脫離十法界,生到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所以你的態度,無論是自己修學還是教化眾生,因為到達西方極樂世界就有這個能力,十法界眾生有感,你跟法身菩薩一樣,你能應,應以什麼身度化眾生,你就能現什麼身。這個時候現身心平氣和,不但沒有傲慢,傲慢的習氣都不會現前。這是什麼?這是彌陀本願威神之力,要不然習氣一生你又墮落了。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都是圓證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跟法身菩薩沒有兩樣,這種殊勝的利益,除極樂世界之外找不到。你要曉得傲慢、嫉妒這個習氣多濃、多深!拔不掉,洗不乾淨。所以凡夫成佛真的要無量劫的修行,只有這條路快速、穩當,一生成辦。「又澄憲云:往生彼國者,先知宿命,深仰佛德」,這個宿命智通是佛力加持的,所以對阿彌陀佛感恩。「故極樂國人因宿命智通,而彌上仰佛德」,老師的恩德、老師的加持。這一段講的是宿命通,是自性本來具足的,我們迷失了,恢復有一定的好處。
我們再看下面,「洞視徹聽」,這是天眼跟天耳,「知十方去來現在之事」,去是過去,來是未來,現是現在,知道過去、現在、未來的事。為什麼?你看見了,你聽見了。我們在這個世間,學佛的同學裡頭有,有天眼的,能力並不很強,他能看到我們看不到的東西,有時候看到佛菩薩,有時候看到鬼神,有時候看到異象,他能看,他不能聽。還有有一種能力,他能聽,他看不到。能聽不能看的是天耳,能看不能聽的是天眼,能看又能聽的也有,少,不多,有時候帶給我們一些資訊。在亂世,這種情形很多,在國內、在國外我們都曾經遇到過。他給我們透出這些吉凶禍福,這些資訊可靠嗎?我們學佛的人不可以迷信,一定要用智慧去判斷,要依經論裡面所說的理論方法來應對。為什麼?這種小通鬼神有,鬼神附在人身上,這個人也變成有小通了,鬼神離開,他的能力就沒有了;不是他自己能力,是鬼神附著。佛菩薩會不會附?當然有可能,但是很少。凡是附體、附身傳達的資訊,都要很小心、很謹慎,不要被他欺騙了。所以凡是吉凶禍福這些事情,預言也好,這些靈媒傳遞資訊也好,我們自己心中有主宰,那就是端正心念。為什麼?佛經講得很清楚,「一切法從心想生」,意念端正了,能夠逢凶化吉,能夠化解災難,這一點重要。他傳遞的資訊要求我們要做什麼,做的是非常合理的可以做。譬如教我們念佛,這個可以做,念佛應該念,你不教給我我也要念,教給我其他的,不合這些理的,我們可以不接受;教導我們要斷惡修善,這正確的,要改邪歸正,這正確的,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與這些經典教誨不相應的我們一概不接受,這樣就對了。
佛教導我們,我們無論修什麼法門,就是淨土宗也不例外,淨土宗修行方法也很多,佛給我們一個總的指標,是什麼?清淨、平等、覺悟。我們不是求別的,不是求逃避現實,這個地方有災難,哪裡沒有我要到哪裡去,這錯誤的。我們修學的方法,我們求什麼?求清淨心,這對的。清淨心現前,極樂世界就現前,凡聖同居土;平等心現前,極樂世界的方便有餘土現前;大徹大悟,就是正覺現前,西方世界實報莊嚴土現前。這是真正叫修淨土,你看,「心淨則佛土淨」。雖然我們非常認真努力在學習、在修行,我們依舊感恩阿彌陀佛,感恩他本願加持我們,讓我們成就,一絲毫我慢的念頭都不生,這就對了。
極樂國人的天眼、天耳了不起,知十方去來現在,就是三世,他能知道十方三世這些事情,他看到了,他聽到了。洞,「洞者,深也,通也」,就這個意思。徹,「徹者,通也,明也。十方指空間。去來現在,即過去、未來與現在,指時間。去,承上宿命通願,指知十方過去無量劫中宿命所作善惡之事,悉皆洞視徹聽」,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的事,所作所為,菩薩全看見、全聽到了。人,學佛的人,心地要正大光明,凡是見不得人的事不能幹,怕人聽到的東西不可以做,光明磊落,這是個正常人。起心動念、所作所為怕人知道,鬼鬼祟祟,中國人這種形容詞,那誰幹的?鬼幹的,不是人幹的。那就知道,凡是不能見人的事情、怕人知道的事情,都是墮落三惡道的,這個要清楚!我起這種念頭、幹這種行為,那就是在造三惡道的業,你將來到哪裡去?到三惡道去。我不願意墮三惡道,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就不怕、不去提防任何人,人人都可以看,人人都可以聽,歡迎大家來參觀、來聽聞,這是人做的事情,佛菩薩所做的事情。
「以下言知十方未來與現在之事,則第七天眼通願與第八天耳通願也」,下面給我們再詳細說明這兩願,天耳通願、天眼通願。「天眼通,又名天眼智通」。由此可知,六通其實它的基礎都是智慧,也就是說智慧起作用。起作用,在那個工具不一樣,它起的作用就不相同,其實全是智慧。就好像我們現在用電,你看電是一樣的東西,在燈上就放光,在電熱器它就發熱,在我們電視機它就顯像,都是一個電,機器不一樣,它的作用就不相同,就這麼個情況。我們眼耳鼻舌身,這五根不一樣,包括意根就是六根,不相同,全是自性本具的智慧在六根門頭放光動地,在眼就叫見,在耳就叫聞,在鼻叫嗅,在舌叫嘗,在身叫觸,在意叫知,就這個東西,是自性本具般若智慧。所以它都叫智通,「又名生死智通」,天眼又名生死智通,你生死都看到了,過去、現在、未來;特別是講到未來,未來也看到了。這個奇怪,未來還沒有來,他怎麼看到的?我們怎麼去理解?他看到現前的因,那個因會有現象,就看到未來的果,是今天所看到的。明天念頭變了,明天那個果,未來的果又變了,所以它不確定。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就看到古人的預言,法國諾查丹瑪斯的預言,幾百年了,六百年前,六百年前他看到現在地球上的事情,這些災難他看到了。有的時候看他那不靈,那是什麼?他在那個時候所看到的。我們現在,「一切法從心想生」,現在人心、念頭在變化,一變化,外面的相就變化,相由心生!他看到明明是災難,可是現在人聽到災難回心向善,大家都念佛,大家都祈禱,災難沒有了。不是他沒看準,他真的看準了,而是現在這些人他端正念頭,這災難就不見了,就這麼回事情。所以宇宙像萬花筒一樣,千變萬化。他那個時候看是真的,一點不假,非常準確,可是在今天是不是像他所說的?它裡頭有變數,這個變數他把握不住。
就像算命的,我們舉一個例子,學佛的同學很多人都念過《了凡四訓》,孔先生算了凡先生算得很靈,雲谷禪師一教他就不靈了。你能說他不靈嗎?靈。為什麼他前面二十年那麼靈,一絲毫差錯都沒有,二十年之後的事情不靈,差距就太大了,那是什麼?念頭改變了。念頭改變,宿命通的人知不知道?知道,他現在給你算命又是一個演算法,就不是前面那個講法。所以命怎麼樣?命要天天算才會準,你們隔兩天它就不準了。宇宙之間產生的變化就是過去、現在、未來也是這個道理,它是活的,變化太大,它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我們明白這個事實真相,這問題就解決了,把握到最重要的原則,端正念頭,這個太重要了。起心動念利益一切眾生,為一切眾生福祉去想,不要想個人;想個人就加了毒素在裡頭,再好的事情都變壞了,加一點點自己的意念在裡頭都壞了,一絲毫都加不得!這才叫隨順性德,性德裡頭沒有我。《金剛經》上講得很清楚,「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不但沒有相,念頭都沒有,所以《金剛經》後半部講「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那是什麼?圓滿的性德。
這樁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是真難,難在哪裡?名利心太重,習氣尤其難除,不知不覺他就起心動念,不是邪了就是偏了,很不容易把持著中道,這是最困難的一樁事情。誰能把持中道?大乘的標準,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把持了;還有起心動念,把持不住!起心動念是無始無明在作祟,在起作用。我們學佛的人今天,這是沒有辦法抗拒煩惱習氣,只有一個方法,你得真幹,一點摻不得假,死心塌地依靠阿彌陀佛,二六時中就是這一句六字洪名,真管用,真能夠把持住自己中道第一義諦,不會有所偏邪。這要感激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全在自己真幹,絲毫不能夠遷移,一遷移就偏,偏就邪。
下面說「天眼」,天眼是什麼?「天趣之眼」,這個趣就是天道,天道之眼。「能見粗細遠近一切之色,及眾生未來生死之相」,天人能看見。天很複雜,佛在經教裡給我們講了有二十八層,愈往上去能力愈大。最下面四王天,再往上去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這都叫欲界天。為什麼?財色名食睡這五欲沒斷,只是愈往上面愈淡化。再往上去就是色界天,欲望完全控制住,雖沒有斷根,它不起作用,他禪定起作用,所以得初禪,這是色界天。所以稱色界,就是欲全伏住,不起作用。我們從這個地方能夠體會,伏煩惱需要定功,沒有定功,煩惱伏不住。但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條件就是伏煩惱,煩惱伏不住不能往生,這個要知道。我們念佛這個功夫要能夠等於,就是跟初禪這個力量相等,初禪能伏煩惱,我們念佛的功夫也能伏煩惱,這叫功夫成片,決定往生。不但決定,而且你還能夠自在往生,你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想在這個世間再看看幾年不妨礙。往生真有把握就憑這個,這叫念佛三昧,功夫成片。他不是用禪定的方法,他用念佛的方法,他的這個力量,伏煩惱的力量等於初禪,這不能不知道。不要以為我念佛一天念個十萬聲,我就不錯了,不見得。古人說得好,十萬聲有什麼用?「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這祖師大德說的,這話真話,一天到晚念十萬聲佛號,可是還有妄念,還有妄想,那沒用處。天人有天眼,能夠看得很清楚,你這一生死了之後往生,你自己不知道,他看到了,天人對你都非常尊敬。為什麼?你雖然還沒去,知道你一定會去,看到你將來有一天一定會去,你是極樂世界的菩薩,他怎麼會不尊重你!
下面引用《智度論》,《智度論》第五卷,《智度論》有一百卷。第五,「天眼所見自地及下地」,括弧裡說「例如天人,則天道為自地;修羅、人、畜生、鬼、地獄,五道為下地」,在他之下,他統統看見,就是他以下的這裡面「六道眾生諸物,若近若遠,若粗若細諸色,莫不能照」,他全看見了。這講天人。「又天眼通者,《會疏》曰:能見六道眾生,死此生彼,苦樂等相,及見一切障內障外、世出世間種種形色,無有障礙也。」這個障礙下面會說,會講到。譬如我們這個房間裡面,房間裡面這是障內,房間外面這叫障外,內外他統統就見到,這個障他能透視。他能見六道眾生在六道裡輪迴的現象,他看得很清楚,這個地方死,那個地方他就投生,他又去找個身體。苦樂等相,苦樂是講果,從果我們就想到因,他造作不善,他受的是苦報;他造作的是善,他受的是樂報。苦樂等相,實在講六道裡頭統統都有。地獄裡頭有樂嗎?有,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提婆達多墮阿鼻地獄,他在阿鼻地獄裡所享受的跟忉利天沒有兩樣。他確實是在地獄,但是他在地獄沒有苦,他享樂。那是什麼原因?他造作的罪是阿鼻地獄的罪,但是他做的是好事,什麼好事?幫助釋迦牟尼佛成佛了,這是好事,所以在地獄裡頭他沒有苦受,他有樂受。但是苦還是有,像閻羅王一樣,閻羅王在地獄,每天還要有一次吞熱鐵丸,那是苦。就好像他身體有病,每天必須吃那個苦藥,他不吃苦藥不行,一天要吃一次,那是他的苦。這個我們細心去觀察思惟,非常合理。譬如這個人不孝父母,對父母沒有恭敬心,這是什麼罪?阿鼻地獄。可是他在社會上做了很多好事,幫助很多苦難的人,那他在地獄就不受什麼苦。
這種果報在佛法裡面講,報有兩種,因為業不一樣,業有引業、有滿業。引業是引導你到哪一道去投胎,這是引業,不孝父母這是引導你到地獄去投胎。可是滿業,滿業你是行善,你幫助很多苦難的人,你行善,那是什麼?那就是你得到這果報之後,以後苦樂不一樣。像我們人間,我們大家都是人身,人是什麼業得到人身的?都是過去生中修五戒十善,我們得人身,一樣,平等的。為什麼我們這一生苦樂不一樣,有人做大官發大財,有人貧窮下賤?這是滿業不一樣。那是過去生中,他發大財,他財布施多,他用財幫助一些苦難人,救濟窮苦,他這一生發大財;過去生中他雖然是孝養父母,但是他為人很刻薄、很小氣、很吝嗇,他這一生就貧窮果報,不一樣。這佛經上講得透徹,你細心想一想,它真有道理。如果拿不義之財,又做不義之事,那他就非常苦了,墮惡道受無量的苦;以不義之財做了好事,他一樣要墮惡趣,要墮,但是他沒有受什麼痛苦。譬如現在這些富貴人家,我們看到很多養寵物,養小貓、小狗、小寵物,那畜生道,牠造不善的因墮畜生道,可是牠很享福,很多人愛護牠,你看牠的起居生活照顧得無微不至,牠享福,滿業不一樣!所以這兩種你都搞清楚,你才了解這個世間為什麼會有這些狀況發生,因果絲毫都不差!我們要不是深入經藏,要不是真正得清淨心,得清淨心是好,那你證悟,你這些能力慢慢都恢復;沒有恢復,深入經藏,天天不離開佛陀的教誨,慢慢你聽清楚了,你明白了,也覺悟了,叫解悟。放下妄想分別執著,那是證悟。
這是見到一切障內障外、世出世間種種形色,無有障礙。「凡夫肉眼只見障內」,這是六道裡頭凡夫。「例如圍牆是障,凡夫但見牆內,不知牆外之一切。天眼能見障外,故通達無礙」,這要真正得天眼。鬼神也有五通,但是他也有他的障內障外,我們人間的牆他沒有障礙,他自己那個牆就是他的障礙,他也沒辦法,這就是什麼?空間維次不一樣。障礙從哪裡來?是自己執著造成的,執著放下,障礙就沒有了。只要有執著就有障礙,有分別就有大小、就有遠近,就有時間跟空間。
下面說,「又彼國」,這是極樂世界,彌陀佛國,「天人之天眼」,這講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裡面的天人,他們的天眼,「遠勝二乘及諸天之天眼」,那超過太多了。這個我們知道,這是阿彌陀佛本願裡面天眼通願、天耳通願的加持,那怎麼能比!「龍樹大士曰:二乘中小聲聞不作意,一千界為通境,若作意者,見二千國土。大聲聞不作意者二千,作意者三千」,不作意就是他隨時都能夠看到。譬如他的天眼能看到,小乘人看到一千界,就是一千個單位世界,他有這麼大的能力。如果作意,就是注意看,注意看的時候,他能看到二千國土,能看到這麼多。大聲聞,不作意的時候他能看二千;作意,就是注意看的時候他能看到三千,三千大千世界。「緣覺小者,不作意二千,作意三千;其大者,作意不作意,皆見三千大千世界事。」這是講二乘,阿羅漢跟辟支佛,他們最大的現量是三千大千世界,一尊佛的教化區,他統統能看見、統統能聽見,他能見這麼大的範圍。「諸佛菩薩見無量世界事」,這些菩薩是法身菩薩,他們天眼、天耳跟諸佛沒有兩樣。我們只能夠在想像當中知道一些,法身菩薩地位愈高的,我想清晰度不一樣,在下位的,譬如十住、十行,他看到了,沒有十地菩薩那麼清楚。為什麼?他無明習氣很濃,他不是沒有看到,看到了,粗的相看得很清楚,細相沒看到,不清楚。像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三十二相大相很清楚,八十種好就比較模糊一點,這是舉這麼一個例子。實際上西方世界的人,這些眾生,他們的形相、膚色、相貌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沒有一絲毫差別,真的是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誰能看見?證得法身的人都能看見,就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統統能看見,決定不是聲聞、緣覺(這是凡夫、小乘)能夠見得到的。
「至於彼國天人」,這個彼國是極樂世界,「不問作意不作意,所見世界與眾生生死流轉,及其因緣業行,遠超二乘」。「如《宋譯》第五願曰」,原譯本裡的《宋譯》有這麼一段經文,「一切皆得清淨天眼,能見百千俱胝(百萬)那由他(億)世界粗細色相。」這個地方的俱胝,此地講的是百萬,我們在前面看到是講千萬,到底是千萬是百萬,經典裡面都有這個說法。那由他翻作億,能見百千俱胝那由他世界。總的來說,我們從《華嚴經》裡面所說的這些境界,特別是賢首國師的《妄盡還源觀》,天眼洞視、天耳徹聽,應該這個能見量跟諸佛如來相等,那是遍法界虛空界,我們通常用的形容,無量無邊無數無盡來形容它。是不是這個境界?應當講得通。為什麼?他明心見性了,見性哪裡會有障礙!沒有見性的,十法界裡面的佛有障礙,沒見性,見性不可能再有障礙了,這是肯定的。
修行人,由此可知見性之可貴,見性是恢復你自性的本能。恢復之道無他,放下妄想分別執著而已,這個東西害我們害得太苦了。無始劫到今天,我們六根的能量變得這麼小,如果還有執著、還有分別,有堅固的執著分別,來生會更小。為什麼說來生更小?畜生的見量就不如人,餓鬼的見量不如畜生,地獄的見量就更小,它是隨著你心量的大小。原本的心量是什麼?《還源觀》上講的,「含容空有」,含容空有就是佛家常講的一句話,「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心包太虛是含空,量周沙界是容有,遍法界虛空界都在你心量裡頭。可是今天心量變得這麼小,一個人都不能包容,一個物都不能,我喜歡他、我討厭他,這心量就小了。不知道萬法跟自己是一體,所以起了分別執著,把心量變得這麼小。愈小愈可憐,愈小業障愈重、煩惱愈多,智慧就沒有了。
我們看末後這一行,「今經云洞視」,特別注意這兩個字,洞視,「十方去來現在之事,即能見無量世界之事,可見極樂國人之通」。這就是講極樂世界的人,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這些人,包括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他們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加持,這個本願就是此地講的這一願。他們這個通,「實是佛菩薩神通也」。這句話,言辭非常肯定,實實在在是諸佛與法身菩薩的神通。阿彌陀佛的加持是真的,不是假的,你說這還得了!我們要是離開阿彌陀佛,憑著自己想修到這個境界,真不容易!擺在我們眼前的,真的是最簡單、最穩當、最快速、最究竟、最圓滿的這樣一個法門,我們能當面錯過嗎?這就恢復我們的本能、自性本有的能力來說,我們也要把這一生這個緣分、機緣抓住,不能輕易放過,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功。決定成功沒有別的,專念阿彌陀佛,其他的?其他都放下。記住《金剛經》上一句話,「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那個法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那個都要捨掉,何況世間這些東西,你還留戀它嗎?留戀它就變成往生淨土的障礙。
所以在這個世間,我們專修這個法門,一定要成功,我們也幫助有緣的眾生。幫助有緣眾生要懂得隨緣而不攀緣,這一點非常重要。攀緣是有心想去做,錯了!無心,別人找來,看看對我們自己沒妨礙,對別人也有好處,自他兩利,這個事情可以做。如果這個事情對他有利益,對我沒有利益,要考慮。為什麼?你真的是菩薩就沒有問題,你要不是真菩薩,這妨礙你往生,這個機會你不就失掉了?那太可惜了。這不是吝嗇,這不是感情用事,為什麼?往生到極樂世界,你再幫助那些苦難眾生你就容易了。自己保證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你是法身菩薩。到極樂世界,雖然不是法身菩薩,但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加持你,你跟法身菩薩沒兩樣,你可以回到這個地球上來普度眾生,你絲毫沒有障礙。這就好像幫助人,掉在河裡快要淹死,趕緊下去救他,但是你不會游泳,你白送一條命;先把游泳的本事學會,回頭再看到人掉到水裡,你就可以下去救他。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學成本事了。所以這個一定要有智慧去選擇,不能有絲毫的感情作用。
下面,「又此願意有二說:一者」,第一個說法,「如望西曰:或土眾生,以不見於諸苦果,故不恐苦因;亦以不見諸樂果,故不修樂因。法藏愍念此等眾生,選擇此願攝眾生也。」這是說明法藏為什麼發這個願,用這個願力來加持被攝受的這些眾生,特別是凡聖同居土,這個說得好!或者有這樣的一個國土,這裡面的眾生,就像我們現在地球一樣,因為這裡面眾生沒有看到地獄苦、餓鬼苦,畜生苦,雖然知道,不清楚,很模糊,所以他對於造作這個苦因,殺盜淫妄,他沒有感覺到可怕。這個恐是恐懼,沒有感覺到可怕,還是天天在幹,幹得不亦樂乎,他要真正知道苦果他不敢幹了。亦以不見諸樂果,極樂世界諸天的福報沒見到,所以他不修善因;樂因就是善因。用我們這個世界現實環境來解釋,大家都很清楚,你說今天為什麼人造作惡業他不怕,善因他不修?為什麼古人修?古人,那個時候的社會他講這些道理。實在講,苦樂果報就在現前,不是他沒有看見,是他疏忽了。
古人對這個事情非常謹慎、非常小心,從小就教;而且古人他不但教,他自己真正做到!所以小孩從小他就養成習慣,養成什麼?善心、善言、善行,從小養成,這叫紮根教育。中國古時候的教育,清朝末年雖然不好了,可是那種斷惡修善的跡象還有,你還能看見;抗戰之後真的沒有了,我們再也看不到了;現在不但看不到,沒有人講了,聽都沒聽說過,這個問題才真正叫嚴重。古人這因果教育,國家提倡城隍廟,國家尊崇宗教教學。城隍廟裡面最重要的就是展示因果報應,特別是惡因惡果,走進城隍廟,哪一個不受感動!齊素萍居士在山東慶雲縣造了一個地宮,就是將江逸子畫的「地獄變相圖」,她把它做成模型,做出來我去看過一次,許許多多人參觀之後就受感動,很好的教育!中國古代歷代的帝王沒有不提倡的,確實幫助不少人回頭是岸。再加上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這些都是屬於紮根的教育,屬於普世的教育,人人都必須要學的。誰教?父母教,你家裡面的老人教。從前是大家庭,你的父母、你的伯伯叔叔全都是你長輩。大家庭通常一家上下至少有三百人左右,過的是團體生活,是個社會組織。所以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大家庭,中國人的家。
古時候講家就是那種家,現在沒有了,抗戰勝利之後中國人確實家破人亡,自己一家人不認識了。中國傳統的家庭一般都是五代同堂,像我自己身體,往上去我有父母,父母再上去有祖父母、曾祖父母,到高祖父母;往下去,自己有兒子、有孫子、有曾孫、有重孫、有玄孫。從上到下九代,是那樣的家庭,所以叫九族,九代同堂,天倫之樂。這個只有從古籍裡面看到,不可能再有這種社會了,可惜!這麼大的一個家庭,對於倫理、道德、因果教育要沒有,這家庭怎麼維持?所以非常重視,認真教學,大人要做底下一代的榜樣。所以這個國家、這個族群幾千年來長治久安,它不是沒有道理,他真幹,人人都學會了自律,自律之人就是給別人做好樣子,所以社會祥和。這個族群、這個國家就像一家人一樣,五倫就是一家,「四海之內皆兄弟」,這是一家人,一家人才能相親相愛,才能互相關懷、互相照顧、互助合作,這社會多麼祥和!現在我們讀古人的書只是嚮往而已。可是真有,在哪裡?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是這樣的社會,極樂世界確實是一家人,大家長是阿彌陀佛,其他的都是兄弟姐妹,無不是自性性德的圓滿流露。我們中國古時候大同也好、小康也好,怎麼樣比都比不上極樂世界,這真做到了究竟圓滿。所以法藏確實他在考察、學習諸佛剎土裡面,苦樂、因果這些事,精心在選擇。望西講得很有道理,法藏愍念此等眾生,選擇此願攝受眾生。我們看到這個就非常嚮往,就很想早一天去。
「又《會疏》曰:肉眼昧劣,不見一紙之外,但緣目前,思從於此,不見地獄重苦,勤修無勇,不見淨土勝樂,欣求念淡」,這個話裡頭都非常有意思。這個地方,六道凡夫確實肉眼昏昧,隔一張紙就看不見,就看不到外面,只看眼前,眼光很短。思從於此,這是分別執著,就在他見聞這個圈子裡頭。所以他不見地獄重苦,怎麼樣勤修,無勇就是不精進,沒有辦法精進,想精進他精進不起來。不見極樂世界的殊勝之妙樂,雖然欣求,他欣求的念很淡,不濃。什麼原因?沒見到。這個話說得很有道理。我們修淨土的有沒有勇猛精進的?有,但到真正往生的時候還貪戀這地方,情執放不下,煩惱習氣依舊干擾。這是什麼?障礙往生!往生要依靠助念,助念要如法,如果不如法,效果還是有問題。今天時間到了,我們明天再繼續談往生如何能不受障礙,這是大問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