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第178集)视频MP3文字/jingkong老法师主讲

admin 净土大经解演义评论阅读模式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一七八集)  2010/10/2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178

视频MP3点此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二百零三面,倒數第二行看起。

【願當安住三摩地。恆放光明照一切。感得廣大清淨居。殊勝莊嚴無等倫。輪迴諸趣眾生類。速生我剎受安樂。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無邊苦眾生。】

這兩首是願求淨土,前面一首是感得淨剎,這裡面前兩句是因,後兩句是果。第二首是盡度眾生,也就是說,法藏比丘建立西方極樂世界真正的目的,不是為自己受用,而是為廣度眾生。特別著重在六道,所以『輪迴諸趣眾生類』,這指六道輪迴。你看經文上『速生我剎』,佛是恨不得我們趕快去,也就是說,他天天在那裡盼望著、等待著。末後這兩句,『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無邊苦眾生』,這個範圍就大,六道之外還有十法界,說明菩薩的願力永遠沒有止境。

我們現在看黃老居士的註解,「右之八句」,右面前面這兩首偈一共是八句經文,「是求成佛攝淨佛土願」,就是求淨土的願。「此八句實以上諸願之總歸」,前面所說的這一切願,最後的目的就在此地,亦是下面第六品裡四十八願的核心。「《普賢行願品》曰:若諸菩薩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菩提屬於眾生。為成就度生事業之究竟方便,故發大願攝淨國土。」我們看這一段,前面這幾句交代得很清楚,舉《普賢行願品》來作證。「若諸菩薩以大悲水饒益眾生」,這個大悲水是比喻,就是大慈悲心,念念念眾生。益是利益,饒是最大的利益,所謂豐饒,最豐富、最大的、最究竟、最徹底的利益給予眾生。我們這部經裡面講的三個真實,真實之際那就是自性,一切法裡面唯有自性真實,其他的都不真實。所以菩薩行是以真實之際為根本,就是根本依,這依靠的。以大慈悲心為業用,業就是事業,推動菩薩幫助苦難眾生的事業,這是依大悲心。有這兩種,有根有本,真實之際那是根,真實的慈悲這是本,必須以這個來推動,就能成就無上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無上正等正覺。所以「菩提屬於眾生」,菩提是正覺,正覺是屬於眾生,這是《行願品》的經文。下面是黃念老做一個總結,「為成就度生事業之究竟方便」,跟《行願品》講的意思一樣,無二無別,所以「發大願攝淨國土」。我們看法藏菩薩在世間自在王佛前發這個大願、大心,這個願心不是假的,為什麼?他要建立西方極樂世界,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建立極樂世界為什麼?為幫助眾生成佛,希望眾生在這個地方成佛。下面再細說。

我們讀了這一段的開示,想到我們修淨宗的學人,祖師大德常常提示我們,要以阿彌陀佛的心做為我們自己的心,阿彌陀佛的願做為自己的願,換句話說,心同佛、願同佛、行同佛、德同佛,哪有不生淨土的道理!這些話不是說了就算,說了要兌現,阿彌陀佛兌現了,真的把極樂世界建成。我們讀了這段經文,應該有什麼樣的行動?真正要學習阿彌陀佛,幫助一切苦難眾生。用什麼方法幫助?弘護淨宗法門,弘揚這個法門,護持這個法門,勸導叫有緣眾生,眾生怎麼樣?加個有緣。什麼叫有緣?他能相信,他能理解,肯發願求生,有緣眾生!沒有緣的眾生,給他種善根;有緣的眾生,要幫助他在這一生當中成就,這個重要。阿彌陀佛建立極樂世界,我們要發心建立淨宗道場,沒有道場不能度化眾生、不能接引。

在今天道場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普度一切眾生,這個道場是什麼?這個道場就是網際網路、衛星電視,這是道場。只有用這種道場,才能把淨宗發揚光大,普度眾生,咱們沒有這個道場不行。另外還要建小道場,為什麼?培養老師,這是緣熟的眾生,這個緣熟是什麼?真幹!一個弘法人才培養出來至少要十年,護法跟弘法沒有兩樣,這樣的道場在全世界一個都沒有。也就是說,現在的道場,宗教的佛教很多;新興的道場,觀光旅遊的佛教很多;教育的佛教沒有,缺這個。我們常說現在社會,在全世界有六種不同的佛教形式,缺少教育的佛教道場,這個很重要。也不要建立大規模,為什麼?沒老師。你說我們辦個佛學院好不好?我不贊成辦佛學院,為什麼?沒有老師。辦佛教大學、辦佛教學院,頭一樁事情就是師資,沒有,那現在我們就要培養師資。

師資,小型的場所就夠了,真是像印祖所說的,能有一個小道場,常住二十個人,這二十個人,十個是在裡面修學的學員,另外十個是義工,照顧他們的起居生活。這樣二十個人小道場,採取封閉式的,也就是像閉關、住山這種情形,住定了,十年不下山,好好在這個地方用功十年。一個人專攻一部經,十年之後就十個老師出來了;十個老師,一個老師再帶十個老師,二十年之後就有一百多個老師出來了,可以辦佛學院了;再十年之後,我們至少有三、四百個老師出來,可以辦佛教大學。這是一條走得通的路,這個路通向極樂世界。難!難在第一步。所以我是想了很多年,沒福報,只想找一個小地方,真正能夠有十個志同道合在一起學習,一個人專攻一部經。每天做報告,十個人就是一天聽經十小時,我聽大家報告,自己也做一個小時的報告,提升自己的,也能融會貫通其他的九部經。可是一個人一定是專攻一門。專,他心是定的,譬如我主修《無量壽經》,那個同學主修《金剛經》,我學我的,他學他的,我講給他們聽,他講給我聽,上課是這樣上法的。一遍學完學第二遍,二遍學完學第三遍,這一部經學習十年,這就成就了。十年之後,學《無量壽經》的就是無量壽佛,學《金剛經》的就變成金剛薩埵,學《地藏經》的就地藏菩薩。決定要一門深入,不能搞得太多,「教之道,貴以專」,學亦如是,要有耐心。十年心不動,這人就得定,定能生慧,就智慧開了,不能大徹大悟,我想大悟是可以做得到的。從前老師教我,縱不能通一切法,那是大徹大悟,至少也能通一宗,像淨土宗,你能夠通一宗,那就是大悟,這是正確的。所以我們看了阿彌陀佛給我們表法,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法。護法的功德不可思議,這些人在這裡求學,要是沒有人護持,他心不定。古大德常說,「身安則道隆」,護持的人叫你身心安穩。我們的生活絕不求奢侈,粗茶淡飯能過得去,不會缺乏,十年定在這一個地方,那就有成就。如果沒有護法,樣樣事情要自己去張羅,他心是散亂的,這就不能成就。所以必須有護持,有內護有外護,外護容易,內護不容易,內護就是我們今天講做義工,外護以財力來支持他,或者是以其他的方式來幫助道場,讓道場不受外面的干擾,學習的人都能夠安心,身心安穩,這道業就能成就,功德不可思議!

下面這一句一句給我們解釋,「願當安住三摩地,恆放光明照一切」。上句中,「三摩地」,就是三昧,就是正定,「願安住於正定之中」,這一句非常重要。怎樣才安住正定之中?上上根人六根在六塵境界裡不起心、不動念,這我們凡夫做不到,法身菩薩他能做到,往生到極樂世界就是這個境界,生到極樂世界都是不起心、不動念了,所以極樂世界殊勝。在我們這個地方,至少要能做到不分別、不執著,我們的心才能定得下來。我們有分別、有執著,你怎麼會定下來?心不能定下來,就是不專心,也就是「誠敬」兩個字沒有了,那什麼都學不到。縱然你很認真努力去念十年書,你十年得到什麼?得到知識,這個經教的知識,你能不能通一宗?不能,你智慧沒有開。智慧是從自性裡頭來的,一定從三昧裡頭,就是從正定當中出來。正定的功夫有淺有深,我們能做到不執著,妄想分別放不下,只能做到不執著,那也是正定,正定功夫淺的,不能說他不是正定,這種功夫就能通一個宗派;到能不分別的話,那就不只通一個宗派,與自己相應的宗派全都會通達;到不起心不動念,那就全通了,為什麼?見性了,明心見性,完全通達了。所以佛法修行的功夫,沒有別的,就是放下,你要不放下,你就吃虧了,佛菩薩來教你都沒用。

放下煩惱,放下習氣。凡是與自性相違背的全是煩惱,與自性相應裡頭有分別執著的也是煩惱。我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譬如十善業道,你都能做到,十惡斷了,不但言行裡面沒有惡念,這十惡念,起心動念裡頭都沒有,這十善修得很好!十惡斷了就是十善,可是執著沒放下,你看我十善修得不錯,你不如我!這就是執著沒放下、分別沒放下,能不能開智慧?不能,你沒有得正定,因為你有分別,因為你有執著。那這是什麼?這是修的世間十善,果報在三善道,不能出六道!如果不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沒法子。如果你具足這十善,還有分別執著,求生淨土行不行?行,生到哪裡?生到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不錯了。為什麼?凡聖同居土即使下下品往生,阿彌陀佛本願加持你,你也變成阿惟越致菩薩,這個要知道。換句話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基本的條件、最低的條件,你在這個世間來生有生人天的條件,你不會墮三惡道,這就是佛經上所說的「善男子善女人」,你得有這個條件。斷十惡修十善還有分別執著,就這個意思。如果斷十惡修十善沒有分別執著,那個功夫就高了,為什麼?你有可能在這一生超越六道輪迴,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不是凡聖同居土,升了一級,你是方便有餘土。由此可知,我們在這個世間,諸佛菩薩對我們唯一的一個期望,就是教我們放下。要斷一切惡,要修一切善,但是不能有分別執著,這是諸佛菩薩對我們的期望,特別是阿彌陀佛。你真這樣修,你就真往生,你自己有把握!什麼時候去,預知時至,功夫好一些的人,可以自在!想去就去,這裡需要留你,還有眾生希望你幫助,你也可以多住幾年不礙事,叫生死自在,他有這個功夫。住世幹什麼?不是弘法就是護法,沒有別的事情。

你看這地方後頭這兩句,住在這世間「常放光明,遍照一切」,這是什麼?清淨心起作用,善心起作用,十善放光。不殺生這一條,它放光就遍照一切,你不但是不傷害眾生,你會愛護眾生,不但有情眾生你愛護,無情的花草樹木你也愛護,山河大地你也愛護,尊重自然生態,決定不破壞自然生態,你的心遍照一切。不偷盜的光遍照一切,不但沒有佔有的念頭,沒有控制的念頭,念念還幫助一切眾生,布施、供養!不但不佔人便宜,你反過來會修布施供養。然後你就曉得,這十善每一個善都放光,每一條善都遍照一切,這是性德。從中國古聖先賢的教誨來說,五倫放光,五常、四維、八德哪一條不放光?學了佛之後,倫理道德這些光明也像佛經上所說的遍照一切,我們真的學到東西了。

我們生在這個時代,明瞭,知道怎麼做法,福報不夠,往往緣有了,遇到了,都不能成熟,都產生障礙。在這個環境怎麼辦?我們只能把修學的方法告訴大家,每個人自己在家裡可以認真努力,能成就。不一定要有小道場,你一生要是遇不到,那就完了。遇不到,我一個人還是能成就。第一個是你要發真心,我真正發大菩提心,真正想在一生當中成菩薩道,你要發大心。這個大心是願心,它能夠推動你,你得真幹。真幹不能離開經教,經教是文言文,所以首先要學習文言文,不要完全依靠別人的註解,要一定在經典原文裡面體會它的真實義,「願解如來真實義」,那學文言文就非常重要。文言文好學,比白話文還容易,白話文寫一篇好文章不容易,很難;文言文寫一篇比較容易。有文言文的功底,白話文才寫得好,沒有文言文的功底,白話文寫不好。我想辦法來找,我過去我手上大概有十一、二本民國初年小學校的學生作文,他們寫的文章,現在大學文學院都看不懂。什麼樣的年齡?十一、二歲。現在人一聽到文言文就怕、害怕,這心理上有病,不是文言文有毛病,沒有。

文言文要怎麼個學法?要靠背誦。我們當年學佛經,學經教的時候,那要看佛的經典,老師講這把鑰匙得拿到,文字的鑰匙,要我們背五十篇古文。古文從哪裡選?從《古文觀止》裡面選,選五十篇。老師教我們熟讀,能背能講解,你有五十篇基礎,你就有能力看得懂中國的古文,這把鑰匙你拿到了,也就是《四庫全書》你就能看得懂;如果你能讀一百篇,你就有能力寫文言文。要背五十篇,像我們現在這種環境當中,一般人一年時間夠了,一個星期一篇,這時間足夠了。一個星期學一篇,一年五十個星期,學完五十篇,兩年就學一百篇,這個問題就解決了,你不肯學就沒法子。現在要學比從前方便多了,台灣的國語日報,每一個星期出一個小雜誌叫「古今文選」,都是以前那些老教授,真的有德行有學問,他們這些人做出來的。現在這些教授都不在了,他們的作品在,現在國語日報把它裝訂成冊,我前天看了一看,我都很久沒有看這個東西了,總共有十七冊,內容非常豐富。你在裡頭選一百篇,兩年功夫,什麼東西都放下,就專門搞這個,兩年文言文就學好了。我這個話說出去之後,蔡禮旭老師聽到了,他非常歡喜,他告訴我,他來教這個課程,所以他現在在馬來西亞開這門課程。好!首先我們把鑰匙拿到,這什麼?《大藏經》的鑰匙,《四庫全書》的鑰匙。《古今文選》有詳細的註,每一個字都有注音,你不要查字典,每一個字、每一個詞都有詳細的註解,你不用查辭典,省多少事!你先背,背了以後再看註解,你再懂它的意思。首先背會,花個三天、四天的時間去背,用一、二天的時間你求解,幹上兩年,你就不求人了。用不著聽別人講解,也用不著看別人註解,你把這個鑰匙拿到了。真的叫金鑰匙,那真的叫寶!中國五千年的典籍這個門你終於打開,你可以享受了;沒有這把鑰匙,《四庫全書》堆在你面前也沒用,你看不懂。

我說這些話,就是現在我們福報不夠,連搞一個小道場,二十個人住在一起,這個緣都不會成就,我們想了幾十年都想不到。現在年歲漸漸老了,晚年還有多少時間不知道,所以就沒有這個想法了。我把這些方法都說出來,諸位真正有心人,你照這個去幹,你會成就。兩年的時間把鑰匙拿到,然後再有八年的時間專攻一門,十年之後你學儒,你是聖賢;你學道,你是神仙;你學佛,你是佛菩薩,你才能夠像法藏菩薩一樣普度眾生。沒有學位沒有關係,不重要,你真正有實力,你把你修學的東西講給人聽,你能教給別人,你有真材實料,你有真實的德行、有真實的學問。那些學位什麼名稱,那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自己,古人講得好,「十載寒窗,一舉成名」,這話講的是真的,不是假話。專攻一部經,要在經的原文上下功夫,註解可以做參考,原文是主,要有能力契入原文。所以這個正定就非常重要了。

「又上句,寂也,體也;下句,照也,用也。」恆放光明照一切,這個下句是照,照是用。「此二句正表定慧等持、寂照同時、體用不二之妙德」。也就是賢首國師,《妄盡還源觀》這一篇論文裡面所講的四種性德第一種,第一種是「隨緣妙用」,上句是隨緣,下句是妙用。定慧等持,定慧是平等的受持,能做到定慧平等,智慧就現前,你心是定的。心定是什麼?你不受外面環境干擾。如果定慧不平等,定多慧少,你容易昏沉;要是定少慧多,你的妄念就很多。所以這修定沒有別的,訣竅就是定慧怎樣保持平等,佛法的術語叫不昏沉、不掉舉。掉舉是心七上八下,就是妄念多。沒有妄念,也沒有昏沉,這是定的境界。我們看到有些修定的人,盤腿面壁,坐一會兒,你仔細去聽聽,他打呼了,他睡著了。那就是什麼?那就是他,我們講定多慧少,他睡著、睡覺了。還有一種現象,平常覺得還沒有什麼妄念,一坐下來之後想定,妄念好多好多,那叫掉舉。這是特別初學靜坐的時候兩種毛病,一般人都有,不要害怕,很正常,你必須把這個關口克服,克服之後你心就定下來了。

實際上講,他為什麼定不下來?真正的原因沒放下,這才是真正原因,果然放下了,就不會有這種事情出現。不但世間要放下,佛法也要放下,佛法不放下也障礙你修定,所以《金剛經》上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你入定的目的是想跟自性相應,自性清淨,世法佛法都沒有,你說帶著佛法去見性,沒這個道理!你見不到,那就變成所知障,你佛法學得很多,那是所知障,見不了性,成就不了正定,這是不能不知道的。心地真的要清淨,古大德常常教導我們,真正做到什麼?「於人無爭,於世無求」,心就定了。我還有求,心不會定。修出世間法,只有求往生這一個念頭,其他的什麼都不求,這是淨土宗一個特別法門。如果學其他法門,八萬四千法門,那真的連往生的念頭都沒有,真的一切無求,一切都不爭,這心才能定得下來;有絲毫有求有爭的念頭,你的心都定不下來。定生慧,正定跟自性相應了,智慧開了,正定就是自性,所以它能生智慧。

「寂照同時」,寂是定,照就是慧,定中有慧,慧中有定,定慧起用的時候是同時的,沒有先後,這是菩薩境界。「體用不二之妙德」,定是體,慧是用;慧是體,定是用,它可以互為體用,這是《還源觀》上講的「隨緣妙用」。所以四德把這個擺在第一條,沒有這一條後面三條都沒有,它這個四條是有層次的,不能夠錯亂,好像蓋房子一樣,一層、二層、三層、四層,不能夠躐等的,這是第一隨緣妙用。然後你才有「威儀有則」,你才有能力為人演說,這個威儀有則就是為人演說,演是表演,你做給別人看,我們一般講這是身教。中國古人講的身行言教,先要身真做到,然後才用言語教別人,這是諸佛菩薩,所以他們的教學成功。我們一般教學沒有人聽,為什麼?沒做到,自己沒做到,所以別人不相信。他們人家會聽是什麼?他做到了,這個不能不知道。要教人,先要教自己,自己沒有學好,怎麼能教人?所以你看法藏菩薩,先求成佛,然後再教化眾生。我們要想弘護正法,沒有十年的功夫怎麼行,拿什麼東西來教人?無論你是發心弘法還是護法都要十年,弘護是一體,不真正做的時候都在造業,弘法是造業,護法也在造業,所以佛教衰了。

我們要真幹,就要下定決心,弘護是一體,找一個小地方,能夠真正定下來。國內我們沒有緣分,我們屬於境外人士,在國內不能從事宗教教學的活動;國外有這個緣分,如果你不去住十年,你的身分拿不到,所以麻煩在這裡。如果方便法,我們在香港這個地方,那就是香港寸土寸金,需要財神菩薩來幫忙,能給我們有一塊小小的地方,我們能有二十個人聚集在一起,護持沒有問題,在這裡定居十年,可以有十幾個、二十個人會成就。所以是沒有大富長者、沒有真正菩薩的時候,為什麼?這是大福報!有錢的人很多,富貴也很多,他沒有這麼大的福報,這是世出世間第一等的福報,認識的人不多。有威儀有則,真能做出樣子,你表現在外面自自然然的「柔和質直」,就像彌勒菩薩一樣,你笑面迎人,人家看到你都生歡喜心。裡面是真誠,質直就是真誠,內裡面是真誠心,外面是滿面笑容,柔和。「代眾生苦」,完全能夠實現。頭一個德重要,頭一個德就是,第一個是根,隨緣妙用,就是此地講的寂照同時、定慧等持,就這個意思。

「放光表修德,其體為性德」。放光是把你自己的內德發揚光大,這是屬於修德。修德裡面第一個是修敬,這要知道。儒家《禮記》第一句,「曲禮曰,毋不敬」;十大願王第一句「禮敬諸佛」,世出世間法都從這一個字出發,要學敬,要學謙虛。你自己不謙虛,你怎麼能修恭敬?一切要恭敬。胡小林這兩天晚上在這邊講的,講一個「敬」字,如何達到平等的恭敬,真誠的恭敬,這很重要,入德之門。所以現在難,難在哪裡?佛法好,中國傳統東西好,為什麼這麼困難?現在人沒有恭敬心,對佛沒有恭敬心,對傳統文化也沒有恭敬心,那就難了。沒有恭敬心入不進去,再好的老師都沒辦法,不是老師不願意教,你不能吸收。「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你看看,你能學多少,關鍵在自己的恭敬心,這個話印光大師常說,常常提醒我們,太重要了。老師盼望這個學生能傳承他的道學,盼望什麼樣的人?真誠有恭敬心的人。這人到哪裡去找?可遇不可求。學生想找個好老師不容易,老師找個學生更難,這從前李老師跟我說的,太難!到哪裡去找?真遇到一個,那老師小心翼翼的,好好的來教導,唯恐他跑掉,用心真苦!面面都要照顧到。

我自己親身經歷我清楚,我常常跟同學們說,我對於道、對於佛這個恭敬心,只有七成沒有十分,如果有十分的話就證果了。有這個七成,老師就看重了,特別的加持;如果沒有這一點誠敬心,老師不理你,怎麼樣教你吸收不進去,白教了,道理在此地。所以不是別人不教你,你自己能不能接受?這個接受是什麼?接受要做到才是接受,沒做到,沒接受。所以不能止於解,佛法講止於證,信、解、行、證。老師是開示,你對老師的開示,示是做樣子給你看,就是表演給你看,開是給你說清楚、說明白,你真能信,你真能夠理解,然後你自己模仿,跟老師真的學他,至少要有這樣的一個心態去求學,這老師才會教你。止於信解,後頭沒有真幹,那老師會對你很失望,為什麼?前面兩個條件有,後面沒有了,你依舊不能成就,後續跟不上。所以能不能成就在誰?在自己,不在佛菩薩,不在老師,不在別人,完全在自己。你愈學,你就愈明白,你就真的把這個事情搞清楚了。真正搞清楚了,要發心去真幹。

發心真幹,那首先你得放下,名聞利養都放下,否則的話名利會誘惑你,你這個關把不住的話,你就被名利誘惑去了,那就很可惜,前功盡棄。你說我有名有利,我在社會上多做好事,行不行?不行。什麼原因?根壞掉了。根是什麼?淨業三福裡「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是根。你不孝父母,背師叛道,做再多的好事,你都沒辦法,為什麼?你不是社會大眾的好樣子。寧願我沒有任何事業,我把孝親尊師做到,是好樣子。你細心想想古人的教誨,裡面意思太深了,真的是著重在影響!你的表現,你影響到現前、影響到後代,這是真實功德。絕對不是一時,我這一時做得好,對後代不會好,這是古人所不取的;你現前做得不好,對後代好,古人讚歎你。所以這是深一層的意思、深兩層的意思,你必須要能夠體會,你才能夠真正有把握把名聞利養放棄,你的心就在正定當中。還有自私自利,還有名聞利養,你心就不正、心就不定。心不正、心不定,能做出什麼好事?那些好事不過是提升你的名聞利養而已,不是實德;真實的德行,做再多的好事與名利不相干,根本就沒有這個念頭,這是真的。所以聖賢、佛菩薩,他的動力是什麼?大菩提心,慈悲心推動的。世間人幹這些事情,無論是幹善事惡事,推動的力量是什麼?就是名利,沒有名利他就不幹了。這是世法跟佛法,就是世間法跟出世間法不一樣的地方。

放光是修德,體是性德,體就是正定。「寂而常照,照而恆寂。土即常寂光,身即無量壽」,這說西方極樂世界,身土是一不是二,從體上講是性德,從相上講是修德。身,實報土,說佛的身跟眾生的身完全平等,極樂世界沒有兩個樣子,實報土裡面的佛,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身莊嚴,他圓滿了。居住的環境,極樂世界這是土,也是性德所現的,叫法性土。法性身跟法性土,這是圓滿修德所現的,體是性德。由此可知,修德不圓,性德就不現,道理在此地;修德圓滿,性德就圓滿的現前,就這麼個道理。

「無量光如來。故安住寂定,恆放光明,遍於一切」。無量光如來就是無量壽佛、就是阿彌陀佛,他在西方極樂世界安住寂定,寂定就是性德、就是自性,他的智慧、德能、相好遍於一切。阿彌陀佛在哪裡?就在現前。在現前我們為什麼看不到?我們自己有業障,不能怪他,我們有業障,我們有妄想分別執著見不到。執著沒有了,你見到了,見到阿彌陀佛什麼樣子?阿羅漢的樣子,是阿彌陀佛示現的,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佛沒有起心動念,完全是眾生你的煩惱輕,現輕的樣子,煩惱重,現重的樣子。所以如果你再把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煩惱也斷了,《華嚴經》上講的分別執著統統都斷了,你見到阿彌陀佛的相是菩薩相,他現菩薩相給你看。等你起心動念放下,無明煩惱斷了,你看到是佛相,什麼樣的佛?報身佛,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阿彌陀佛沒有相,我們眾生是什麼程度現什麼相,跟他感應見什麼相,這是真理,一點都沒有錯誤。所以佛確實遍一切處,與一切眾生感應道交,因為在這個境界裡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間,沒有時間,沒有前後;沒有空間,沒有距離,佛在哪裡?就在我們面前,當下即是。時間、空間現在科學家也證明了,它不是真的。佛的經典裡面講得很多很多,時分、方分,方分是空間,時分是時間,都是不相應行法,不相應行法用現在的名詞說叫抽象概念,它不是真的。從什麼地方出來的?從妄想分別執著裡頭出來的,妄想執著分別沒有了,這個就沒有了,時空就沒有了。

我們再看下面一段,「至於所感得者,乃廣大清淨之佛國也。句中居字,即指國土」。為什麼?它有色相,常寂光裡沒有色相,實報土裡頭有色相。為什麼有色相?無始無明斷了,無始無明的習氣沒有斷盡,所以它有現象。無始無明的習氣要是斷盡,實報土也沒有了,阿彌陀佛的身跟土都不見、都沒有了,為什麼?回歸到常寂光,一片光明,佛經上形容它叫大光明藏。大光明藏就是常寂光,它不是物質,它也不是精神,它能現物質、能現精神,它能現。它怎麼現?眾生有感它就會現,眾生沒有感它就不現。那我們知道,它什麼時候不現?可以說它無時不現、無處不現,因為眾生都有感,它怎麼會不現?什麼時候眾生無感?眾生個個都成佛了,而且成的是究竟佛,不是四十一位法身菩薩,四十一位法身菩薩還是有相,統統都證得妙覺的果位,相就沒有了。所以這些理我們搞清楚、搞明白,事就不會懷疑,知道這些現象是怎麼回事情。所以西方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有色身、有色相。

「廣大者,即經中寬廣平正,不可限極」,這極樂世界。為什麼會現這個境界?你就想到,那個極樂世界的人他沒有妄念,所以寬廣平正就現前;心量也沒有極限,「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你要把這句「寬廣平正,不可限極」,你要是真正明瞭,極樂世界在哪裡?遍法界虛空界就是極樂世界,就在此地,我們見不到。好比什麼?我們現在看電視屏幕,我們按的這個頻道,這現象出來了,我們看到了,極樂世界也在這個屏幕,你換一個頻道,極樂世界也出現了,還在這個屏幕上,不即不離。為什麼我們現在看這個頻道?我們現在有妄想分別執著,極樂世界的頻道呢?它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極樂世界遍法界虛空界,我們這個六道是不是遍法界虛空界?是!一點也沒錯,都不是真的。我們這個世界六道是假的,不是真的,極樂世界也不是真的,這個要知道。所以極樂世界是怎麼現前的?清淨、平等、覺心現前的,就現極樂。我們染污的心、高下的心(貢高我慢)、迷而不覺的心,就變六道輪迴,就這麼回事情。

所以中峰禪師說得好,「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為什麼?清淨平等覺就是阿彌陀佛,貪瞋痴慢疑就是六道輪迴,就是那一念,你念頭看怎麼轉,這個念頭就好像頻道一樣。我們搞貪瞋痴慢疑,這個頻道就是六道輪迴;我們這個念頭要是清淨平等覺,這個境界就是極樂世界,境隨心轉。沒有境界,境界是心變現的,心善就變善境界,心不善就變不善境界,心清淨就變佛境界,就這麼回事情。所以你不要分,極樂世界距離我們這裡十萬億佛國土,那是什麼?釋迦牟尼佛方便說的,跟你講真實的,那就不是這個講法了。方便說也沒說錯,十萬億佛國土非常遙遠,怎麼遙遠,為什麼會那麼遙遠?你煩惱不容易放下就遙遠,你要把煩惱一下放下就很近,哪有距離!所以佛的話,話中有話,你要會體會;你要不會體會,把話都坐實了,那佛就喊冤枉了。這就是佛句句話,字字句句活的,不是死的。所以佛的話沒有意思,佛的經典這些文字也沒有意思,你要說有意思,都是你自己的意思。因為沒有意思,它就無量義,要有意思,不就是一個意思嗎?那哪有無量義?你現在看報紙、雜誌,現在的文章,就是一個意思,不是第二義,佛經無量義。你看自古以來,每一個朝代人註解的都不一樣,那不就無量義嗎?漢朝人註解漢朝人的意思,反應出來的,佛反應出來對他說的;唐人註解的,唐朝人的意思;現在人註解的,現代人的意思,反應我們現前所迫切需要的。黃念老不容易!現代人,他把歷朝歷代這些大德對於這個經文的解釋,他都會集在一起。這個好,讓我們能看到每個朝代對它的解釋,每個朝代它是怎麼講解的、怎麼樣去做的,它如何需要的。也就是一句話說,經超越空間、超越時間,無論在什麼地方講,他都講得很圓滿、講得一點障礙都沒有,活的,它不是個死板板的東西。這是廣大。

「清淨者,即清淨莊嚴,超踰十方。故云廣大清淨居也。」如果我們從因果上來說這一句,廣大是果,清淨是因,心地清淨的時候自然就廣大,因為清淨心沒有界限。我們中國人講思想,你看「思想」這兩個字,中國文字在世界上找不到第二家,智慧的符號!思是什麼?你看看心上畫了好多格子,一格一格的,那就是什麼?分別,分別叫做思;想呢?想著了相。你心裡有相就叫想,你心裡有分別就叫思。那個想就是執著,某人的思想,某人的分別執著。佛沒有思想,佛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所以你看看,那怎麼樣成佛?你把心上那格子拿掉,把那個相拿掉,真心就出來了。你看那文字,中國文字有這麼深的智慧,這外國找不到。所以中國文字,不管你能不能念出它的聲音,你能夠懂得它的符號,你就曉得它的含義,我們從這個地方不能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所以中國的傳統,聖賢的傳統;中國的教育,聖賢的教育;中國的制度,聖賢的制度;中國的社會,聖賢的社會;中國的政治,聖賢的政治。這個要懂!懂得之後我們對古聖先賢才會尊重,敬愛之心油然而生。我們有敬愛之心,才能真正懂得古人的教誨,才能把古人留下來的典籍,我們體會到了;沒有真誠恭敬心,你體會不到。你今天看到這是這個講法,那是那個講法,全是自己的意思,不是如來真實義,這個不能不知道。所以佛經、大乘經教,難就難在這個地方,為什麼?意在言外,你在經文裡面去找它的意思找不到,它沒有。釋迦牟尼佛講經教學,你從言語找他的意思找不到,必須離開分別執著你才會懂;你有分別執著的話,你聽不懂他的東西。真誠心是真心的一分,用真誠。誠是什麼?曾國藩先生對誠下了一個定義,在他讀書筆記裡,什麼叫誠?「一念不生是謂誠」,他這個解釋,跟佛法解釋一樣!心地清淨一個念頭都沒有,這叫誠。誠就是真,真就是誠。

我們用什麼樣的心態來接受佛法?真誠心。馬鳴菩薩教給我們讀經聽講,古時候那個聽講它叫聽教,教是教誨。讀誦聽教那個心態,第一離言說相,這是聽經不要執著言語,離言說相;讀經呢?不要執著文字相,因為文字是言語的符號。第二個不要執著名字相,這裡頭的名詞術語,像輪迴、眾生、無量壽、無量光,這都是名字相,不要執著名字相。第三個不要執著心緣相,心緣相是什麼?我想什麼意思,不要執著這個。這就叫真誠心,這就叫清淨心,清淨心聽經,清淨心讀誦會開悟。為什麼?清淨心就是正定。聽經兩個小時,這兩個小時你入定了,聽講這些經文,這是慧,智慧。你在這兩個鐘點入定,兩個鐘點開智慧,那個效果不可思議。我們今天比不上古人,就是什麼?我們用心意識在聽,這不會!特別是宗門大德,「你會麼?」我們不會。我們要真的會的話,這兩個鐘點是見性,在這裡幹什麼?幹明心見性,雖然沒有入這個境界,我們一天一天接近,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長期這樣下去,總有一天大徹大悟。可是一有分別執著就不行,完全不相應。這是真正做功夫。

可是諸位要記住,我讓諸位兩年學好文言文,那個要用心意識,不用心意識你學不會的。兩年之後真的把文言文搞通了,你或者是學儒、或者學道、或者學佛,因為儒釋道現在都沒有第一流的人才,第一流的人才,儒家是聖人,道家是神仙,佛法是菩薩、是佛,沒有這樣的人。我們能不能發心來作聖人、作神仙、作佛菩薩?你只要發心、只要真幹,你懂得這方法、懂得這道理,真幹,肯定能成就。時間不超過十年,十年還包括兩年學文言文,你肯定能成功,這在理上講得通,事上沒有問題。東北劉素雲居士五十五歲開始幹,十年成就了,有例可援,向她看齊,向她學習,哪有不成就的?個個成就。特別是你們現在還沒有到五十五歲年齡的人,這些同學,愈年輕愈好!三十歲十年成就,你才四十歲;四十歲幹了,成就也不晚,五十歲成就。你真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大德,傳統文化的繼承人,所以希望大家要發心、要真幹。不要怕難,實在講沒有難事,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一條路光明大道,超出世間。世間太苦了。走這條路子確實像方東美先生所說的,「人生最高的享受」,你不走你不知道,你走這個路子真的是最高享受,法喜充滿,快樂無窮!像現在的人在社會上生活多苦,無論幹哪一行。學佛是最快樂的,你得真幹。儒釋道裡頭都有快樂,你看孔子所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怎麼講?你把你所學的全落實了,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你就有無量的歡喜。沒有真正的歡喜,沒有真正的快樂,幹這個事情不叫傻事嗎?誰願意幹這個?真快樂,愈幹愈快樂,愈幹愈有精神,樂此不疲!這裡頭真樂。

我們再看下面,老居士引用《往生論》上幾句話,「如《往生論》所謂三種莊嚴入一法句,一法句者,清淨句。清淨句者,真實智慧無為法身。」《往生論》上所說的三種莊嚴,前面讀過,還有沒有同學記住?這是說極樂世界三種莊嚴,無比殊勝。第一個佛莊嚴,阿彌陀佛;第二個菩薩,菩薩是什麼?十方世界往生到極樂世界這些人,佛是老師,這些人往生的是同學,莊嚴;第三個國土莊嚴,你居住學習環境莊嚴。三種莊嚴入一法句,這一法句是什麼?「一法句者,清淨句」。「清淨句者」,是什麼?「真實智慧無為法身」。實在講這一句就是「南無阿彌陀佛」,這一法句!這一句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功德不可稱量,這在前面都詳細說過,就不再講了。這一句是一切法的總名號,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教化眾生所講無量無邊的佛法都不出這一句。這一句是什麼?這一句是自性的德號。

阿彌陀佛這個名號可以翻成中國意思,為什麼不翻?尊重不翻。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中國意思你就曉得,無量覺,沒有一樣你不覺。覺就是不迷,就是明瞭的意思,換句話說,像其他宗教裡面所講的,讚歎上帝的,全知全能,無量覺就這個意思,全知全能,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就這個意思。所以它包含一切法,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說的法,出不了它的範圍。你念這一句,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全都念到了,一字也不漏。再擴大跟你講,十方三世過去現在未來,所有一切諸佛菩薩說的一切法,也在這一句,真不可思議!一點都不假。「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用這句名號你就很容易了解。我們把一切法歸納到一法,容易受持,對於修學帶來無比的方便,這還得了嗎?

這一句這裡解釋得很好,「真實智慧無為法身」,這就阿彌陀佛。無為法身是體,就是自性,自性無為而無所不為,自性是體,起用呢?起用是無所不為,它能現一切法。賢首國師《妄盡還源觀》前面三條就說這個,說這個道理,說這個事實真相。用現在科學家的話說,宇宙從哪來的?萬物從哪裡來的?從大的來說,宇宙之間無量無數的這些星球,星球還很奇怪,在太空當中運行沿著一定的軌道,它也不會碰也不會撞,這怎麼回事情?這星球裡頭還有林林總總的一些生物,到底從哪裡來的?我們不說外面星球,說地球,這很近。地球上這些生物從哪來的?山河大地從哪來的?我從哪裡來的?給你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科學、是哲學。科學跟哲學都還沒講清楚,釋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大乘經裡面講得很清楚、很明白,比現在科學家講得還好。

所以我聽到最近量子力學家的研究報告,我看了很歡喜,我有理由相信,二十年到三十年之後,佛教會興旺起來,它不叫佛教,它不是宗教了,它是什麼?高等科學,高等哲學,它會被世界上人普遍的接受。為什麼?量子證明了。精神是怎麼回事情,物質是怎麼回事情,量子力學家把它解釋開了,跟佛法講的完全相同。釋迦牟尼佛二千五百年前講的,你們現在才研究到。你們研究到物質的起源,精神現象的起源,只說到什麼?說到最源頭是無中生有,只說了這麼一句話。無怎麼會生有?佛不是這個說法,佛說從自性來的。自性不是物質、不是精神,但是它能生物質也能生精神,這就說科學家還沒有見到性。科學家能不能見性?不能,為什麼不能?因為他有思想。思想是妄心,不是真心,妄心緣不到真心,自性是真心,妄心能緣到妄心,佛法講妄心是阿賴耶,今天科學是緣到阿賴耶,看到阿賴耶了,阿賴耶的三細相。所以科學家講這個宇宙裡面什麼東西都沒有,只有三樣東西,第一個是能量,第二個是物質,第三個是信息,信息是精神現象。這阿賴耶三細相,佛講的名詞不一樣,實際是一回事情。佛講的阿賴耶第一個是業相,業相是能量;第二個是轉相,轉相就是信息;第三個境界相,就是物質。不容易!科學家居然把這三樣東西找出來,能把它講清楚,我們非常佩服。他如果再學大乘佛法,他就完全明白了,依照大乘方法修學,就是把他這些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一放下,他就成佛,他就明心見性了,我相信他比我們都來得快,只要放下就成就了。

我當年學佛進入佛門,我是跟老師學哲學,我是從哲學入佛門,老師告訴我:釋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佛教的經典是全世界最高的哲學,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是被這個引入佛門的,學了五十九年,老師沒有騙我,我非常感激他,讓我在這一生當中有這麼快樂幸福的人生。他要不指我這條路,我這一生就非常辛苦。通過五十九年的學習,現在知道了,它不但是高等哲學,它是高等科學。哲學、科學裡面,哲學的本體論到現在沒有定論,科學裡面講這些物質的起源,沒講得清楚,都在佛法裡頭,釋迦牟尼佛講清楚了、講明白了,也告訴你怎麼樣證得。佛當時沒有用這些儀器,他怎麼知道的?禪定。禪定就是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入的定愈深,你見到的東西就愈多、就愈廣。甚深禪定裡面看到整個宇宙的源起,他不需要用儀器,比你用儀器還真實,儀器藉用外面的工具,他不需要。所以佛法不僅是方先生所說的,世界上哲學最高峰,它是科學最高峰。愛因斯坦有預言,將來在宗教裡頭,佛教會永遠傳下去,不會被科學淘汰掉。這個話說得很好,為什麼不能淘汰?因為它是科學,你淘汰它,科學就沒有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9年4月20日14:51:1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59189.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