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第74集)视频MP3文字/jingkong老法师主讲

admin 净土大经解演义评论阅读模式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七十四集)  2010/7/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074

视频MP3点此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八十面第一行。

「以下正釋本經題名」。「題中首字曰佛」,第一個字,第一個字是佛字。「佛者乃梵語佛陀之略稱」,在梵語還有一個尾音,叫佛陀耶,印度人說話都有尾音。佛法僧,法是達磨,我們常常說達磨耶、僧伽耶。中國人喜歡簡單,把尾音都省略掉,佛陀耶我們只留一個佛,尾音都刪掉,所以這是略稱。「義為覺者」,這個字的意思跟中國覺悟的覺相同,是覺的意思。雖然是覺的意思,它講的跟中國講的還是不一樣,它講三種覺。「覺者對迷而言,迷則眾生」,覺悟的就叫佛。我們中國這個覺沒有三覺的意思,它有三覺。「三覺俱圓,即名為佛」。下面說,哪三覺?「三覺者:自覺、覺他與覺滿。三覺圓滿,名為佛陀」。所以這在中國也找不到適當的字來翻,如果能找到適當的,就用覺就好了,可是覺的意思跟它講的不一樣,所以不得已,當時翻經就造了一個字。諸位要曉得,這個佛字是翻經時候造的,中國沒這個字,沒有人字邊這個「弗」字有,有這個弗字,這個弗字當否定詞講。因為佛陀是人,所以加了一個人字。所以這個字是翻譯佛經時候造的,翻佛經造了不少字。曉得這個字的來源。

什麼叫自覺?我們中國大乘裡面所講的,叫開悟了。開悟有小悟、有大悟、有大徹大悟,這是有標準的。嚴格的標準,是佛在經上說的,小悟是正覺,大悟是正等正覺,徹悟是無上正等正覺,這個標準就高了。我們一般在一生當中學佛,小悟都達不到,這是真的。為什麼?見思煩惱斷了這才是小悟,這就不是容易事情。《華嚴經》上講的妄想分別執著,見思煩惱是執著,你還有執著嗎?執著裡頭第一個我執,我執裡面肯定有貪瞋痴,法相裡面所講的,執著是末那識,四大煩惱常相隨,第一個是我,下面三個是貪瞋痴,我愛,你能沒有嗎?我慢、我痴肯定有的,與生俱來的,所以在佛法叫俱生煩惱。佛也把這個稱之為叫三毒煩惱,為什麼?所有一切不善的念頭、不善的行為都是這三個根生的。

佛教給我們,要用三個方法來對付它,這三個方法是什麼?戒定慧。用戒來對付貪,就是我愛,用戒律來對付這個煩惱;用定來對付我慢,慢是瞋恚;用智慧來對付我痴。你看看,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不離戒定慧,留下來這麼多經典,祖師大德給它分類,就是用戒定慧分的。但是佛每一次講經、講開示,不論時間長短,哪怕講一個小時,裡面都包括戒定慧。經典分類怎麼分法?就看這三條哪一條說得比較多,就歸哪一類。所以我們這個三藏叫經律論,經就是定學,定講得多,三昧講得多;戒就是律藏,大概是在規矩方面講得多;論藏是慧,講慧,叫三藏經典。經、論對付我們錯誤的思想見解,戒律對於我們的言論、行為,這是三學。煩惱重,你就沒有辦法開悟,不但大悟沒法子,小悟也沒有辦法。把這個悟,佛的標準降到最低,最低是須陀洹,小乘初果、大乘初信位的菩薩,我們做不到。

過去我初學佛的時候跟李炳南老師,老師曾經告訴我,中國歷代這些祖師大德很多都是證果的,沒有證到阿羅漢,證三果、二果的很多,三果是阿那含,二果是斯陀含,真叫有修有證。在大乘教裡面,像《華嚴經》,大概都是六信以下,從初信到六信,在家、出家修行人證得這個果位很多,很普遍。七信位等於小乘阿羅漢,出離六道了。到六信,諸位要知道,還沒有離開六道輪迴,但是只要證得初信位,他在六道裡面天上、人間,他絕對不會到三惡道,他的修行地方就是天上、人間。證到第七信就離開六道,那就生到十法界裡面的聲聞法界,往上是緣覺法界,這步步高升了。我們現在的業障比古人重,初信位得不到。在現代這個時代,黃老居士講得很清楚,修禪不但說不能開悟,連得定都得不到。民國初年有幾個修禪的,得禪定的,那真的不是假的,像虛雲老和尚他得禪定,沒開悟。現代,上一代過去了,到底下這一代,連禪定都得不到,這我們不能不知道。

夏蓮居老居士會集這個經本,這還得了嗎?諸位想想看,過去王龍舒、彭二林、魏默深,雖然都是在家居士,不是凡人,真正發大心利益眾生,弘揚淨土,會集《無量壽經》,還免不了瑕疵。哪一個不是希望會集一個本子盡善盡美,對淨宗做出真實的貢獻?最後到夏蓮居老居士的手上,才真正成了一個完善的本子,真正是五種原譯本的集大成。他最初的這個本子,這是第十次修訂的,我們現在用的這個,這是定本了。最初這個本子非常值得留著做紀念,我們已經請台灣那邊印一千本,不必印多,真正修學淨宗的人做個紀念。看看夏老居士最初的本子,你再看他十次修訂的,我們明瞭之後,對會集本的大德感恩,他對於佛法,對於末法時期這九千年,做出了最偉大的貢獻。

自覺這個標準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像釋迦牟尼佛三十歲給我們示現的成道,夜睹明星,豁然徹悟;在中國,惠能大師在五祖言下大徹大悟,這叫自覺。三覺俱圓,這自覺就圓了。阿羅漢自覺了,沒有圓滿;菩薩自覺了,也沒有圓滿,一定要明心見性,這個自覺才圓滿。自覺圓滿之後還得覺他,這個覺他是什麼?幫助別人覺悟。別人很多還沒有覺悟,他怎麼成了佛?菩薩幫助別人覺悟,就是幫助自己,我們中國人講教學相長,就這個意思。你不肯教別人,你很難覺悟。在教學當中,往往豁然覺悟,有些學生一問,覺悟了,沒有人問的時候,你不知道,一問的時候覺悟了。所以在教學當中成就你的自覺,圓滿的自覺,這叫覺他。俱圓,像菩薩也有自覺、覺他,沒有達到圓滿,沒有達到大徹大悟,一定是達到大徹大悟,自覺、覺他就圓滿了。所以三覺圓滿,這才稱之為佛陀。所以我們用大乘經裡面一句話,這是佛法修學真實的目標,就是我們所要求的,學佛求什麼?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句話可以翻成中文,為什麼不翻?叫尊重不翻。它是學佛人共同的目標,翻成中國的意思是無上正等正覺。在我們經題裡面,正覺就是清淨心,正等正覺是平等心,無上正等正覺就是後頭那個覺字,你看「清淨平等覺」。我們把它用在菩提心上,我上面加了一個正字,正覺,因為都是兩個字,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佛陀是這個意思。

「是知佛者即三覺俱圓之眾生,眾生即未覺之佛」。所以在佛法裡,一定要知道,佛法不是宗教,為什麼?眾生跟佛是平等的。在宗教裡,上帝跟人不能平等,真神跟一般人絕對不能平等。可是你要曉得,在佛教裡,佛、菩薩跟我們芸芸眾生是平等的,差別在哪裡?一個是覺悟,一個還沒覺悟,所以眾生是沒覺悟的佛。學佛的人一定要懂得、要清楚,人家問你,處處要跟人家講清楚、講明白。為什麼?現在社會對佛教誤會太深,把佛教看成迷信,把佛教看成宗教,我們為佛弟子有使命、有責任要把佛教正名。我們老祖宗常說,「名不正則言不順」,我一出家就想做佛教正名的工作,向中國佛教會建議,把佛教裡頭加兩個字,佛陀教育。他們聽了也很歡喜,但是沒有認真去推廣。我們自己幹了,我在台灣有一個小小的機構,「佛陀教育基金會」,我就用佛陀教育;我們這個道場,也是「佛陀教育協會」,加兩個字進去。我們修學的是佛陀教育,佛陀教育教什麼?這個要知道,佛陀教育教什麼?教我們認識諸法實相,用現在白話講,它教我們認識一切法的真相,這哪裡是迷信!佛教的終極目標是什麼?終極目標是要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不迷信,覺而不迷。每一個學佛的弟子,至少把這個佛字要能夠講清楚、講明白,我們才對得起佛陀;要是講不清楚、講不明白,真的對不起佛陀。

接著看下面,「又佛者乃十號之一」,這是大乘經裡面常常說的,佛有十個名號。為什麼有這麼多?代表它的智慧德相,《華嚴經》上佛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所以如來智慧德相一個名號講不清楚,用十個名號。十也是代表圓滿。這十個名號你要統統把它講清楚、講明白了,就把佛真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介紹給別人。這十個名號在此地念一念,第一個如來,第二個應供,第三個正遍知,第四個明行足,第五個善逝,第六個世間解,第七個無上士,第八個調御丈夫,第九個天人師,第十個佛。「十號具足為世所宗」,這個世是世間,世間所宗,「故名世尊」。這個宗是尊崇的意思,崇高、尊重。具足這十號,就是具足這十種大德,所以稱世尊,這是最為世人所尊重的,稱之為世尊。「世尊梵音薄伽梵」,諸位只要在經典上看到薄伽梵,薄伽梵是梵語,意思就是世尊。

下面黃念祖老居士引用經論來加深我們對佛的認識。「《佛地經》云:是薄伽梵最清淨覺,極於法界,盡於虛空,窮未來際」。這是說他德用的範圍無限的廣大。不是我們平常講,我們身心清淨、我們居住的環境清淨、這個道場清淨,那太小了,他的清淨覺是遍法界虛空界。有沒有不清淨的地方?那我們想到,餓鬼、地獄,這不清淨,佛的最清淨覺能把地獄、餓鬼也清淨了嗎?清淨了,一點都不錯。為什麼?我初學佛的時候,幫助我很多的一位老居士,姓朱,朱鏡宙老先生,他跟我們李炳南老居士同年,也同一個老師修淨土,他們修淨土是跟印光大師學的。告訴我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是真的不是假的。民國初年,他是章太炎先生的女婿,就是他的太太是章太炎的女兒,章太炎是民初中國的國學大師,名氣很高的。他說,他的老岳丈曾經在東嶽大帝,山東泰山,東嶽大帝,給東嶽大帝做過一個多月的判官。可能是判官臨時有事不能上班,請他去代替,代了一個多月。判官的地位很高,相當於現在所講的祕書長,實際上處理東嶽大帝的公務都是判官做的。

那一個多月很辛苦,這是朱老他們都看到的,這不是假的。白天有工作,晚上人家睡覺,躺在床上睡著了,他躺在床上之後就到東嶽大帝衙門去辦公去了。每天兩個小鬼,那時候抬著轎子請他上轎,他就去上班去了,所以日夜都沒休息,很辛苦。他說他曾經向東嶽大帝建議,地獄裡有一種刑罰叫炮烙,他說這個刑罰不人道,太殘酷了。是把這個柱子,銅柱,燒紅了,火燒燒紅了,罪人去抱這個柱子,這一抱的時候整個身上都燒焦,人都燒焦了。他說這個刑罰太殘酷,能不能請東嶽大帝廢除?東嶽大帝笑一笑就告訴他,「你先去看看」,就派兩個小鬼帶著他去看。走了一段不近的路,走到那個地方,這兩個小鬼就告訴他,他說:判官,到了,就在此地。他看不見,他是個佛教徒,這馬上就想到了,與東嶽大帝與閻王不相關,業力變現的,他沒有這個業力他就看不到地獄。我們在《地藏經》上看到,誰到地獄?一個是菩薩,到地獄去度眾生的,另外一種是你有這個罪,這個地獄就現前;你沒有這個罪,你也不是菩薩,你見不到。

我們從這個公案就能體會到,佛是最清淨覺,這些不善的境界,佛能不能看到?看不到。為什麼看不到?佛沒有這個業。佛心清淨,他看地獄也是清淨的。除非地獄眾生有求,求佛菩薩救他,佛菩薩就有應。雖然有應,到地獄裡面去度化眾生,老實講,佛住實報莊嚴土,我們凡夫看不見的。釋迦牟尼佛當年出現在這個世間,他住哪裡?他住實報莊嚴土,我們見不到,叫不同維次空間。我們見到釋迦牟尼佛好像跟我們一樣,真的,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我們看到是這個相,他表演的相,他實際生活的相沒見到。好像經上有這麼一段經文,不長,釋迦牟尼佛也示現,有人向他老人家請教,佛是盤腿坐著,他把一個腿放下,腳尖碰到地上,山河大地完全變成金色世界,讓大家看一下。那是什麼?那個看到的是什麼?實報莊嚴土,凡夫看不到。所以佛境界當中,確確實實,阿鼻地獄在佛境界當中最極清淨,理上講是平等法界。

平等法界裡面決定沒有對立,染淨是對立,凡聖是對立,善惡是對立,天堂地獄是對立,在一真法界裡沒有對立。這些東西存不存在?存在,沒有對立;雖存在,各個不相妨礙,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華嚴經》講不思議境界。這是事實真相,為什麼?所有一切現象全是幻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現象不是真的。而且現象之存在是一念間,什麼一念?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彈指三百二十兆的念頭。一彈指三百二十兆,你能找到生滅嗎?這是說什麼?十法界的現象,一真法界也不例外。純真無妄只有一個境界,叫常寂光,我們淨土宗講的四種淨土,最高的常寂光。常寂光是自性,這裡面沒有物質現象,也沒有精神現象,甚至於今天科學裡面所講的能量,在常寂光裡頭也沒有。阿賴耶裡面有三細相,常寂光是自性,自性裡頭沒有,沒有這些現象。但是不能說它沒有,惠能大師見性的時候說過,「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雖具足,它不現形,連能量這種現象都不現形,它具足,所以它能生萬法,只要極其細微的念頭一動,自性就變現出阿賴耶,阿賴耶現一切法,依正莊嚴。我們自己這是正報,我以外的,包括一真法界,都是我的依報。依報裡有人事依報、有物質依報、有環境的依報。依正是同時起來的。第七識就是我,八識五十一心所這一展開就是整個宇宙,我們今天講的十法界依正莊嚴,一念俱現,具足的展現出來,一念!這一念的時間太快,所以大乘教裡面常講不生不滅。真的不生不滅,說這個話就毫無意義,那變成戲論了。確實有生滅,但是生滅的時間太短,你根本沒有辦法體會到。所以今天量子科學家告訴我們,物質是什麼?物質是意念累積連續的現象,不是真的。由此可知,天堂、地獄都不是真的,欲界天、色界天哪裡是真的?六道、十法界都不能超越這個原理。我們明白這些事實真相,也看到這裡,薄伽梵最清淨覺,極於法界,盡於虛空,窮未來際,我們就明白了,是真的不是假的。

阿羅漢覺悟了,覺悟,換句話說,他的生活空間比我們大。你看我們現在,我們的生活空間還沒有辦法離開地球。比古人強一點,古人那個時候交通不方便,資訊不發達,很多人是老死不相往來,住在這個城裡住一輩子,隔壁那個城市都沒去過,古人。我們現在空間大了,有了交通工具,有了資訊,所以現在生活空間是整個地球。那我們要考量一樁事情,也要替整個地球上居民來考量,這是對的,為什麼?他跟我們是一體。所以現在人講地球村,這話講得很有道理,我們同一個村,那怎麼能不關心?怎麼能不照顧?可是阿羅漢成正覺了,超越六道輪迴,他的生活空間比我們大,在佛經上講,他的生活空間是一個小千世界。一個單位世界,黃念祖老居士告訴我,是一個銀河系。一個小千世界是一千個銀河系,你看阿羅漢的生活空間就那麼大,一千個銀河系!這對我們來講,這不可思議。可是在佛法裡面講,太小了。菩薩生活的空間比阿羅漢就高、大!三千大千世界,沒見性的菩薩。見性的菩薩那就跟此地一樣,跟佛差不多了,極於法界,盡於虛空,窮未來際。後頭窮未來際是時間,前面是空間,也就是說,時空突破了,那都是他生活的空間,哪個地方眾生有感,他立刻信息就收到。

收到信息,那就看緣分,所謂是「佛不度無緣之人」,這個眾生跟這位菩薩有緣分,菩薩就會示現,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阿羅漢也有這個能力,只是侷限在一個小千世界,也是應以什麼身得度,他也能現什麼身。他有神足通,神足通就是飛行變化。其實飛行是個比喻,不是真的,真的不是飛行,因為什麼?他六道的空間維次突破了,阿羅漢突破了。突破之後,在空間講沒有距離,時間講沒有先後,這才是真的。就是念頭(念力),佛經上講念力,五力裡講的念力,不可思議。現在的科學逐漸逐漸也發現了,意念不可思議。所以意念要好,不管我們這個意念是善是惡,是有意還是無意,現在科學家告訴我們,我們的念頭不能不謹慎,為什麼?任何一個念頭它影響整個地球,這是科學家講的。但是佛法講的不只地球,你們在《還源觀》上看到的,無論什麼念頭,粗念細念、善念惡念、染念淨念,念頭才一動,遍法界虛空界。「周遍法界,出生無盡,含容空有」,這是《還源觀》上講的,是真的不是假的。現在科學家沒敢說是影響其他的星球,但是他講到影響我們全世界,這個發現不容易。

再看《成實論》上一段話,「《成實論》等合無上士與調御丈夫為一號,則從如來至世尊為十號。十號之詳釋」,就是詳細的解釋,「在下之第四品中」,就是「法藏因地」。所以這個地方我們就不一條一條的說了,將來講到第四品的時候會詳細解釋。「上明佛字為極聖之通號」,通號兩個字要特別注意到,它不是哪一個人專用的,你的修學達到這個境界就稱之為佛陀。所以我們學了這麼多年,佛教真的它是教育。佛、菩薩、阿羅漢,恰恰像現在學校裡面講的學位名稱,最高的學位是佛陀,好像現在學校裡的博士學位;第二個學位是菩薩,像是碩士學位;第三個學位是阿羅漢,好像學士學位,佛陀教育裡面三個學位的名稱。所以它是通號,你達到這個境界,你就得到這個名號。佛法的標準,第一個學位是斷見思煩惱,只要見思煩惱斷了,這個人就稱阿羅漢,阿羅漢的智慧、德行、神通他全具足,這自性裡本有的,他全顯出來了。第二個學位是菩薩,菩薩不但要放下執著,還得放下分別,也就是說,這個分別就是一般大乘經上講的塵沙煩惱,他要破見思煩惱,還要破塵沙煩惱,這是菩薩,成正等正覺。最高的學位,無上正等正覺,那就是最後把無明煩惱斷掉。

無明煩惱在《華嚴經》叫妄想,我常常用不起心、不動念這句話來講,大家好懂,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沒起心動念。沒起心動念能明瞭嗎?能明瞭,真明瞭。諸位要曉得,起心動念,你用的是識心,就是阿賴耶,用的是識心,妄心;不起心、不動念,用的是真心。由此可知,我們前面講的這三個學位,阿羅漢跟菩薩,這個菩薩是叫權教菩薩,也就是十法界裡面的菩薩,佛經上講的菩薩不是摩訶薩。所以佛經上常講菩薩摩訶薩,摩訶薩是法身菩薩,那是什麼?那是無上正等正覺,實際上他們都成佛了,在《華嚴經》上稱他為法身菩薩,實際上他們是真佛不是假佛,天台大師講的分證即佛。十法界裡面的菩薩是相似即佛,十法界裡面的佛也是相似即佛,這我們不能不搞清楚。我們自己到什麼樣的境界,自己就知道了,知道,有好處;不知道,造罪業。為什麼?不知道,貢高我慢,自以為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了,曉得自己不行,比佛比不上,比祖師大德比不上,比最低的須陀洹、初信位的菩薩都比不上,我們那個傲慢習氣才能化解。

世出世間法,你在學術上或者在科學技術上有成就,愈有成就,愈覺得自己了不起,值得驕傲你就完了。孔子說,這個人「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則不足觀也」。這些聖賢,真正有德行、有學問的人,不理你了,為什麼?你是假的,你不是真的。真的,古人也有一句話說,「學問深時意氣平」,愈是有學問、愈是有德行的人愈謙虛,愈是卑下,愈知道尊敬別人。你看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他做到了,別人未必做到,他是圓圓滿滿百分之百的做到了。禮敬諸佛,普賢菩薩不但對貧窮下賤的人有禮貌、恭敬,對一切眾生,包括什麼?包括花草樹木、山河大地,一切恭敬。今天科學家也提出一個說法,我看了很讚歎,他說對所有物質的基本物質,就是基本粒子,對每一個基本粒子都要尊重。為什麼?它再小,它裡面含著有圓滿的精神現象,就是圓滿的信息,不能輕視。所有一切物質現象都是它形成的,它是物質的基礎。在佛法講,佛法講微塵,極微之微,它有受想行識。彌勒菩薩講,「念念成形」,是物質現象,「形皆有識」,那就是受想行識,所以再微小的物質都有受想行識。這就告訴我們,遍法界虛空界是個有機體,活的,它不是死的,山河大地是活的。我們看到天主教的教宗(教皇),你看每去訪問一個國家,下了飛機,頭一樁事情是什麼?就是吻大地。有道理!不是沒有道理,他懂,他不是不懂,做出這個樣子來給我們看。你看,他到你這個地方,他連大地都那樣的熱愛,這個地方居住的人民,哪能不愛!

所以佛、菩薩、阿羅漢,咱們一定要搞清楚,他不是神,他也不是仙,它是佛門裡面修學的學位,有這三個等級,學位。都是通號,不是專指哪一個人。菩薩有很多菩薩,那就是科系不一樣。觀音菩薩不是一個人,太多了,你找哪個觀音菩薩?就好像你去找一個碩士,碩士太多了,它分科。觀音專門是示現教導慈悲的,地藏是教你孝親尊師的,科目不一樣。文殊是教你智慧的,普賢是教你實踐的,教你如何把你所學的東西落實在生活上、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菩薩名號是學科不一樣,都是通號,普賢菩薩不是一個人,觀音菩薩也不是一個人,很多很多!學這個法門的都稱觀音,學那個法門的全稱普賢。所以學位裡頭一定要加上名字才曉得這是指哪一個人,要不加上名字不行,就分不出了。所以這通號知道了。

「今就本經」,我們現在這部經裡面,「題中佛字」,這是誰?佛是通號,佛太多了,是哪個人?「即娑婆教主」,娑婆是指我們這個世界的名稱,梵語稱為娑婆世界,娑婆教主。「本師釋迦牟尼如來」,所以是釋迦牟尼佛。如來後面有解釋,意思很深、很廣,最普通的一個意思,《金剛經》上所說的,「如來者,今佛如古佛之再來」,這個意思就好懂,佛佛道同,佛佛平等,今佛跟古佛沒有兩樣,這是如來裡頭一個比較淺的意思。你看我們稱本師,根本的老師。中國人習慣稱先師,你看我們稱孔子,稱他大成至聖先師。大成是他老人家集大成,中國古聖先賢老祖宗留下來的教誨很多,但是那時候都是口傳,沒有寫成文字,他把古聖先賢傳下來的這些教訓整理出來,寫成文字留給後人。所以《論語》裡面許許多多的話不是孔子說的,都是古聖先賢的,他把它整理寫成文字留下來。所以他老人家說得很明白,他是一生「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孔子不欺騙別人,不欺騙後人。這就是說,他自己沒有東西,他一生所學的、所修的、所教的、所傳的,全是古聖先賢的教誨。只是以前是散開,散在民間,中國族群很多,分散了,他能把它蒐集起來,用文字寫下來,流傳到現在,這是集大成。至聖,這就像我們稱佛一樣。聖,聖人也有等級,這達到最高的,好像佛法裡面講的無上正等正覺,對他用這種尊稱,大成至聖先師,他是老師。佛是老師,印度人稱為本師,就是根本的老師,跟中國人稱先師是一個意思。

後世學佛的人,依照佛當年所講的這些經典,經典就是教材,那時候的教材,這個教材也不是釋迦牟尼佛自己寫的。孔老夫子其實還有一篇著作,《易經》裡面的《繫辭傳》是他寫的,我們看到孔子的著作,這是代表作;《春秋》,魯國的歷史是他寫的,其他很少了。你看傳,春秋有三傳,流傳最廣的是《左傳》,左丘明的。傳是什麼?傳是註解。它有經、有傳,經,孔子寫的;傳是詳細記載這樁事情,是左丘明,叫《春秋左傳》,有《公羊傳》、《穀梁傳》。這是當時魯國的歷史,這是他的著作。所以他一生信而好古,述而不作。釋迦牟尼佛跟孔子求學的心態完全相同,我們在清涼大師《四十華嚴》經題看到,清涼說的,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他所說的每一個字、每一句都是古佛所說的,他自己沒有在古佛經典上加一個字。比夫子所講的更要嚴謹,沒有在古佛經典上多加一個字。我們能相信嗎?能相信。憑什麼相信?憑如來,今佛如古佛之再來,這不就說清楚了嗎?你證得這個境界,境界相等的!你說跟他說是一樣的,那哪會說錯?完全相等。菩薩所說的就不一樣,為什麼?菩薩沒有證得究竟圓滿;諸佛如來所說的是完全一樣,決定不會有兩樣。所以說我們跟佛的關係,你看這是師生關係。嚴格的來說,佛是我們老師,菩薩是我們學長,阿羅漢也是學長,都是佛的學生。他們是前期,我們是後期,前後同學。他們已經有成就了,我們現在成就不如他,所以這些老學長也可以教我們,也有能力教導我們。關係要搞清楚、搞明白,然後才曉得佛教不是宗教,宗教裡頭絕對沒有這種講法。

釋迦牟尼這個名號,「華(指中華)云:能仁寂默」,釋迦牟尼是印度話,什麼意思?這裡給它翻出來,釋迦翻作能仁,牟尼翻作寂默。這下面有解釋,「能仁是其用,寂默是其體。究竟極果,乘大願船,生五濁世,示現成佛。為度我等,演說本經」。仁是仁慈。名號裡面都是表法的、都是教學,佛教的什麼?佛教的東西就在名號裡頭。能仁,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能夠以仁慈待人接物,教我們對人、對事、對物要用仁愛,仁者愛人。牟尼是對自己。用什麼樣的心對人,用什麼樣的心對自己。寂默就是清淨平等覺,對自己要清淨、要平等,只要用清淨平等心,自然就覺悟。清淨心生智慧,平等比清淨還要高一層,就開悟了。那你就曉得,我們為什麼不開悟?不平等,我覺得我比人高一點,他還不如我,這就開不了悟,就沒法子了。光是清淨還不行,清淨只能生智慧,不是大徹大悟,平等才大徹大悟。阿羅漢所得到的是清淨,菩薩得到的是平等,菩薩一開悟就成佛了,大徹大悟就圓滿、就成佛了。

我們現在知道,放下一切執著,心才會清淨;放下一切分別,心就平等,不分別就平等,一分別就不平等。到什麼時候覺悟?不起心、不動念就大徹大悟,不起心、不動念是破無明煩惱,你成佛了。所以寂默是體,是自受用,仁慈是他受用,佛到這個世間來示現是為度眾生的,所以把仁慈放在前面。我們假設,釋迦牟尼佛如果到極樂世界去作佛,他還用這個名字嗎?不用了,為什麼?極樂世界的人個個都仁慈、個個都清淨,這名號沒用處。那怎麼辦?換個名詞,換什麼名詞?換阿彌陀。在極樂世界作佛一定是阿彌陀,在我們這個世界作佛一定是釋迦牟尼。為什麼?我們的人,這個地球上住的人,娑婆世界的人,範圍更大了,對人沒有仁慈,都是自私自利,所以用這個來教你,對自己的心不清淨。所以他的名號就是他教育教學的宗旨,就在名號裡面。所以你懂得名號,你就曉得釋迦牟尼佛這一生講的是什麼、教的是什麼,就知道了。

「究竟極果」,這一句是說他證得究竟圓滿。這個果是果德,也就是好像我們在學校讀書畢業了,圓滿畢業了,所學的東西全學完了,功課都學完了,拿到博士學位,這個佛是最高的果位。「乘大願船」,這是因地上曾經發了大願,過去這些菩薩都發過。我們現在這些人也發了,發了要真發,要從心上發才管用,口上發不管用。口上都發了,發了什麼願?跟佛一樣的,「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四弘誓願。諸佛菩薩再多的大願都出不了這四願,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你詳細給它歸納,還在這四願裡頭。這個四願是總願,包含一切願。所以佛成佛之後,這四種願要兌現,要不兌現,變成他打妄語了,變成他自欺欺人,那哪裡能成佛?不但阿羅漢沒有自欺欺人,給諸位說,小乘初果須陀洹、大乘初信位的菩薩,這是基本的戒律,他都做到,做得很圓滿,絕對沒有自欺欺人,說話得算話。

所以在法界虛空界,無量無邊剎土裡面,有許許多多佛剎裡頭有六道、有十法界。我們在《華嚴經》「華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裡面讀到的,這些諸佛剎土裡面的眾生,特別是六道眾生,迷而不覺,他迷得太重了。迷了他就造罪業,迷了的時候,把自性裡面的般若智慧變成煩惱。這一迷就變了,智慧變成煩惱,德能就變成造業,相好就變成六道三途,就變成這個東西。一覺悟,一覺悟馬上就回頭了,煩惱就變成智慧,造業就變成德能,六道就變成相好,就變成實報莊嚴土。所以它都不是真的,隨著念頭在變。最好的念頭,跟諸位說,就是「阿彌陀佛」。你要在這裡學會了,最好的念頭,世出世法沒有第二個念頭能夠勝過這個念頭,所有十方諸佛剎土都比不上極樂世界。為什麼?念頭不一樣。阿彌陀佛這個念頭真的是究竟極果、純淨純善,為什麼不抓到這個?我們看古往今來,真有大福德人、大智慧人,這個大智慧、大福德可能是貧窮下賤不認識字的,他就抓住這一句阿彌陀佛,你看臨走的時候,站著往生、坐著往生,走得那麼瀟灑,他成就了。我們一般人、富貴人跟他不能比。所以這個道理要懂、要明白,我們要認真向他們學習,要把這一句佛號抓住,念茲在茲,無論幹什麼,這一句佛號是我們的依靠,真靠得住。依靠誰都靠不住,為什麼?全是假的,佛號是真的,佛號是性德,這是最可靠的。

所以佛要履行他的本願,發了這個願,那就一定要做到,這個世界眾生跟他有緣,有緣就有感。所以我們曉得,受想行識,所有物質現象裡統統都有,這個受想行識是剎那剎那它在放光。這個放光就是波動的現象,每一個波動都周遍法界,所以諸佛如來他都收到。收到之後得看有沒有緣,有緣他就來了,沒有緣他不來,有緣就來了。所以佛不度無緣之人,你跟他沒有緣,他來了,你不理會他,你不相信他,不肯接受他的教誨,那他這樣來你就造罪業了。佛菩薩應化在世間,絕對不會讓世間人造負面的罪業,所以你能接受,他來教你;你不能接受,他迴避你,這個是應該要做的。到五濁世,就是我們的世界,現在可以說是濁惡到極點,災難這麼多!「示現成佛」,這個示現就是表演,他早就成佛了,他這是做榜樣給我們看的。就是《還源觀》上的四淨德,他做出來,隨緣妙用;威儀有則,給我們做的榜樣;柔和質直,沒有傲慢,態度柔和,內心真誠。「為度我等,演說本經」,你看這個演,演是做出來,是表演,身教!世出世間聖賢教人都是用身教來表演,做給你看,讓你慢慢的感受,讓你慢慢覺悟,你慢慢回頭。不是說,說,他不聽。到他真正有感受的時候,他回頭了,他才向你請教,你才給他說。所以說法要啟請,就是這個道理,你不請教他,他不會跟你說,但是什麼?他做給你看。做到然後再說到,這是聖人;說到能做到,賢人;說到做不到,就變成騙人,騙人怎麼會有成就?

「是即一切眾生大恩大德之慈父」,這是對佛感恩。這個老師跟自己父親一樣,對於子女愛護備至,全心全力來教導他。「無法不知、無法不見之導師」,在在處處,我們在經典上看到的。諸位要知道,導師對佛尊稱的,大師也是稱佛的,對佛的尊稱。你看一般人,我們在經典裡面看到的,翻譯經典這些法師,博通三藏,叫三藏法師,他不稱大師,這都屬於禮節,不能不懂。我們稱大師,那太過分了。現在社會上有人對你很尊敬,見了面稱你大師,你就得告訴他,這個名稱不能用,只有對佛才能用。否則的話,我們擔當不起,名實不符。譬如說你不是總統,人家見你面的時候,「總統先生」,你聽了,怎麼樣的感受?你不是佛,現在稱你作佛,情形就跟這個一樣。導師不能稱,大師不能稱,這個一定要懂,不懂,會讓人家笑話你。所以常常讀經、學經教的人就懂得。我們對一般人稱呼稱長老,這就很尊敬了,可不能稱大師。「大覺圓滿之釋尊也」,這就是本經這個佛,就是稱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

題目裡頭講了一個字,現在講第二個字「說」,「說者,悅也」。古時候,中國古時候,說跟悅同一個字,但是字不同,念都是念悅。你看《論語》裡面,頭一句你就看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但那個字是說,是言字邊的說,後來再有這個豎心邊,意思相同,不亦悅乎,這是古音。「悅所懷也」,就是他心裡念念不忘的,念念不忘是什麼?是教學,教化眾生。現在眾生的緣成熟,能接受了,他多歡喜!這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這一願可以落實了,緣成熟了,可以落實。所以悅所懷,這個心願、緣分到了。「佛說二字,顯此經是世尊金口所宣,非餘人之說也」。佛經很多,但是有許多經經題上沒有佛說,冠上佛說的經典數量並不多。為什麼有的經可以冠上,有的經沒有?這個在翻譯的時候有個體例(有個例子),凡是正宗分第一句話是佛說的,這個經典就冠上佛說;如果第一句話是菩薩,或者是別人啟請的,那就不加佛說。我們這部經,正宗分第一句確實是佛說的,「佛告阿難」,第一句話是佛告阿難,不是阿難問佛,是佛告訴阿難,第一句話。第一句話好像是第四品,沒錯,第四品,「法藏因地品」,第四品才是正宗分,在一百七十九面,第二卷,正宗分。正宗分,你看看經文,「法藏因地第四」,第一句,「佛告阿難,過去無量不可思議無央數劫,有佛出世,名世間自在王如來」,你看頭一個是佛說的,正宗分裡頭第一句是佛說的。所以以後諸位看到經題上有佛說就曉得。

「佛以度生為願。今眾生機熟,堪受淨土大法,究竟解脫。故今樂說,以暢本懷」。這個緣分是非常非常難得稀有,為什麼?眾生很多,根性不相同,愛好不一樣,這些與過去生中所學習的有關係。過去生中學小乘的,他遇到小乘他就歡喜,大乘他就不能接受;學禪的,遇到了就喜歡,喜歡禪;學教,教有很多,有人喜歡天台,有人喜歡賢首,有人喜歡法相。這不是這一生的,是過去生中習氣,生生世世學得很雜、學得很多。在諸多學習當中,你對哪一種真正心裡歡喜,以後再遇到了,阿賴耶識這個種子就又被它引發出來,是這麼樣一個原因。我們今天接受淨土法門不容易,我接受淨土很難,差不多學佛二十年之後才真正接受。真接受之後非常歡喜,也就是說,從前有修,那個根埋得很深,慢慢挖,挖二十年才把它挖出來。不是像有些人一接觸他就歡喜。我們看到很歡喜,自嘆不如,我要搞二十年才相信,他怎麼一接觸就相信、就歡喜?可是這裡頭有很歡喜接觸,學了之後不久他就退心,他又去搞別的去了。這個事情很多,也很平常,我們都見怪不怪。無論你修學什麼,我們都讚歎,我們都歡喜,不要有分別心。我們要學佛,佛對眾生一律平等,佛對一切眾生,眾生起心動念,佛沒有起心動念,我們要學不起心不動念,不受外面境界的影響,我們才算真有功夫,有定力!這在佛法一般講,三昧,不受外面環境影響。我們知道他為什麼會這樣,知道他過去學得很雜、學得很多。一見歡喜,肯定過去學過,學到中途他會改變,這是他對那個法門過去學得也有相當深度,這一生遇到緣了,他會把這個捨棄去搞別的。能不能有成就?這樁事情他並不知道,如果他要是知道,肯定又回來搞淨土。為什麼?淨土可以一生成就,其他的不見得。雖然過去有很深的根,這一生要成就,成就沒有別的,你煩惱能不能斷?這個很現實,我能不能放下?

我這幾十年當中,至少有三、四十年,我講的十六個字,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放下貪瞋痴慢。這十六個字放下,你能成就嗎?沒有。我說真話,不說假話,只帶你到門口,沒進門。十六個字放下了,你在門口,在須陀洹的門口,在初信菩薩的門口。踏進去,那要用佛的標準,那比我這個高,那就是說,要放下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這五種見惑統統放下,你才能進門。五種見惑沒有放下,沒進門,在門外,這個不能不知道。可是雖不進門,要遇到淨土的話,決定往生,這十六個字能做到是決定得生淨土。生到淨土,即使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就一生圓滿成就。到極樂世界幹什麼?到極樂世界去求學,阿彌陀佛是老師,文殊、普賢是同學、學長,天天見面,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你能夠參與這種學習的環境,你能不成就嗎?淨土的殊勝,十方諸佛如來讚歎,不是假的,真的是像善導大師所說「萬修萬人去」。

為什麼現在學淨土的人多,真正往生的人少?那是什麼?那是他修學得不如法。古人修學先明瞭經典,經典是什麼?介紹的,經典的作用是介紹,把西方極樂世界介紹給你。有理論、有境界、有方法,這方方面面你都搞清楚、搞明白了,依照道理方法去修學,沒有一個不成就的。凡是念佛不能往生的,不是在理論上出了問題,就是在方法上出問題,所以不學還是不行。佛法講的「信、解、行、證」這四個階段,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證果,證什麼果?無上菩提之果。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這是四十八願裡阿彌陀佛自己說的,只要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就是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是什麼樣的人?古大德跟我們講圓證三不退。我們曉得,證三不退是《華嚴經》上初住菩薩,出離十法界,生到如來實報莊嚴土,這還得了!圓教的初住,別教的初地,這證三不退。為什麼?圓證,圓是圓滿,圓滿證得三不退,那就不是初住,古人講是七地以上,這個品位太高了。怎麼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的?那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你。也就是說,實際上你是凡聖同居土,一品煩惱還沒斷,但是在西方極樂世界的待遇,阿彌陀佛給你的待遇,是七地菩薩的待遇,你的智慧、神通、道力好像跟七地菩薩差不多的樣子。這到哪裡去找!除了極樂世界之外,你去看《大藏經》,釋迦牟尼佛從來沒有說,哪一個佛世界像極樂世界一樣,沒講過,只有極樂世界有。真的把這樁事情認清楚、肯定了,你還會動心嗎?什麼法門你都會不動心。

尤其在今天,這個社會動亂,世界災難這麼多,要抓緊時間,搞什麼?念佛!我們也因為環境關係把《華嚴經》停下來,再把這部經提起來供養大家。這部經的進度,好像兩個小時平均只能講一面,看這個樣子大概也要一千多個小時。講完之後,一千多個小時大概兩年的樣子,講完之後,我們再繼續講《華嚴經》。諸位要知道,抓到這個法門,你就抓到這一生圓滿作佛的機會,比什麼都難得。先把西方極樂世界,現在講辦簽證,手續都辦好,我再學其他經論,沒關係,我隨時可以走,我真能去得了,學不學都沒關係。這個簽證沒拿到,不行!你往生極樂世界有沒有把握?搖搖頭,沒把握,那怎麼行?所以這一會,就是在這個地方辦簽證的,到西方極樂世界,希望每個人都能拿到,你就放心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9年4月20日09:38:0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5906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