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六十九集) 2010/6/2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06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今天我們接著學習「玄門無礙十因」:
第四條,「法性融通。謂法界之性,圓融通達無礙。然一切事法,依性建立,不異真性。性既融通,事亦如之。故一一微塵,各含法界」。這個給我們說出事實的真相,世出世間所有一切法相,這個法相就是我們講的現象,太多了,無量無邊、無盡無數,但是若把它分成三大類就全包了,都包含了。這三大類,第一個精神現象,這法相,第二個是物質現象,第三個是自然現象,這三大類都包括盡了。也包括不同維次空間,那是屬於自然現象。法性跟法相是一樁事情,法性是體,法相就是現象,現象從哪裡生的?是依體而生的。體既然是圓融通達無礙,這事相上還會有障礙嗎?在理論上講應該是沒有障礙。可是就我們眼前這些事相上來觀察,它真有障礙,障礙從哪裡來的?這障礙是真、是假的?佛告訴我們,沒有障礙。一切眾生所感覺的障礙不是真的,是從他的妄想分別執著而生的:換句話說,是你自己障礙自己。實際上所有的事物真沒有障礙,你要說沒有障礙,我們在這個房子裡面,隔壁房間為什麼我們看不見?這不就障礙了嗎?為什麼有一道牆擋住,我們就過不去?這不就是障礙嗎?沒錯,我們人有執著它造成障礙。我們看看幽冥界的眾生,天道的眾生,他對這個沒障礙,這個牆隔著他進出自如,我們人間這個障礙,障礙不了他,可是他在幽冥界他自己有障礙。由此可知,障礙是出於分別執著。
人要到不分別、不執著的時候,有沒有障礙?給諸位說,沒有障礙了,即使是暫時的,剎那之間你心裡沒有動念頭,你就發現有奇蹟出現,我們一般人講奇蹟出現,實際上很平常。我們讀圓瑛法師《圓覺經講義》的序文,圓瑛法師一生有兩樣東西很有價值,這兩樣東西是他老人家成熟之後的作品,不是年輕時候作品,七十歲以後。一部是《楞嚴經講義》,一部是《圓覺經講義》,最後的一部《圓覺經講義》。他在《講義》裡面給我們講一個故事,這是《圓覺經講義》序文裡說的,決定不是假的,老和尚不會造謠生事。有一天他在房間裡面,在方丈室突然有一樁事情想起來,立刻要去辦,他從座位起來之後就走出去。走出去之後,突然想起來:我房間門關的,我好像沒有開門,怎麼就出來了?回頭一看,門真的是關的,再推就進不去。這沒有障礙,門沒有障礙,在那一剎那之間他沒有想到門是關的,他沒想到門,他就走出來。第二個念頭,分別執著的念頭起來就不行,就進不去了。這就是我們人的意識當中,這是個房子,這是個門,這是個窗,你這樣的分別、這樣的執著,它就起作用。
所以幽冥界跟天界他對我們這個,沒有這個觀念,所以他來去自如。他們自己的房子,我們沒有這個概念,鬼住的房子我們走進走出,就跟他走我們人間一樣沒障礙,因為你沒有想到它有障礙。真的是人鬼雜居,房子重疊在一起,他的障礙他過不去,我們的障礙我們過不去;我們的障礙他能過去,他們的障礙我們無礙。這不就是說明障礙從哪裡來的嗎?分別執著而來的。沒有分別執著障礙就沒有,這種在佛法裡面叫神足通。佛在經典裡面告訴我們,什麼人證得?三果羅漢。我們知道羅漢有四果,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三果羅漢沒障礙,所以這個能力叫神足通。由此可知,三果聖人對於執著放下不少,還有一些,那個再放下他就證四果阿羅漢。三果叫阿那含,四果叫阿羅漢,他還差一點點,到這個境界的時候就沒有障礙。菩薩就更不必說了,菩薩所證的超過阿羅漢。天人沒有障礙我們能理解,所以確確實實無障礙。我們如果把分別執著淡化,當然叫你不執著這不可能的事情,你要看得淡,不要過分,先淡化,慢慢就能把它斷掉。煩惱減一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品位就增加一分,就這麼個道理;煩惱減兩分,到極樂世界品位就加兩分,有大利益。如果你真的把執著放下,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不是在同居土,是在方便土的上輩往生。如果能不分別,於一切法都不分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決定是生實報莊嚴土,不在方便有餘土,所以你就想到,放下對我們來說是多麼重要。
放下不是事上的放下,為什麼?做事沒有障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障礙是你錯誤的念頭,就是妄想分別執著這是錯誤的念頭,與做事不相干。真的是意念主宰一切,你看看你有這種分別執著,一天要吃三頓飯,一頓不吃就餓得慌,這執著。如果你一天吃一餐,你就沒有想到還有什麼早飯、晚飯,沒有了。餓不餓?不餓,沒這個念頭。佛經上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也看到,這是最近看到的新聞,好像是一個印度人,聽說有六、七十年沒吃東西、沒喝水,他也沒有大小便,人活得很正常,可不可能?可能。為什麼可能?法性融通,性相不妨礙。他為什麼能做到?他沒這個念頭。這個在我們現在講,他清淨心現前。佛也對我們六道凡夫了解得很清楚,叫你完全不吃東西你做不到。所以佛給我們示現的一餐,佛當年在世每天吃一餐,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一餐夠不夠?夠。我們現在夠不夠?不夠,你們決定不夠。什麼原因?你們消耗能量太多,必須要補充。消耗能量最多的是什麼?不是勞心也不是勞力,而是妄念,妄念消耗能量最多。
我早年,那時候二十幾歲,學了佛,我就練習晚餐這一頓斷掉。我的方法是減食,一天減一點、一天減一點,大概兩個多月晚上東西斷掉了,是慢慢減就變成習慣。省很多事,省很多時間。我是三十一歲跟李老師,跟李炳南老居士,知道李老師日中一食,好像在台中住了一段時期之後,我就跟他學習,我把早餐這一頓也斷掉,不難。我吃一餐吃到第八個月,我才告訴他,我說「老師,我已經一天吃一餐。」他說:多久了?「八個月了。」怎麼樣?「很正常。」桌子一拍,「永遠保持下去。」簡單的生活可以不求人,中國古人講「人到無求品自高」,我們生活簡單,需要量很少。可是我的一餐跟他一餐比,他吃得比我少,他是山東人喜歡吃麵食,告訴我印光大師也是如此。你看《文鈔》裡面講,麵食的營養比米飯營養高,持午、日中一食最好是用麵食,這印光大師講的有道理!所以李老師日常生活都是麵食,非常簡單。都是在意念,你有這念頭,問題就出現。
我出家之後受戒,受戒好像是一個月零三天在戒壇。很多同學要發心持午,受戒很累,課程很多,要操心勞力。我在受戒的時候完全開緣吃三餐,為什麼?需要體力來應付這個佛事,這三十三天的佛事,所以我不幹。我看他們初發心根本沒有基礎,吃了不到兩天就餓得不能動,要再吃東西,我說那又何必?我說我持了這麼久,我遇到這個事情我不幹,這是我的開緣。所以一切事情要看狀況,狀況許可,生活正常,我們過正常生活;生活不正常,那我們有變通的辦法,不要固執,固執就錯了。所以這世出世法都告訴我們,通權達變,在有變化的時候一定要懂得怎樣來處理。你身體、精神不好,你在這一個月當中密集的課程,你怎麼樣學習?學佛,老師常常告訴我們,學佛是學智慧,不是學迷惑。佛法講得很清楚,特別是大乘法,法無定法。我們讀這個真的是了解,你看第二段講的「法無定性」,心現識變,從緣而生,哪有定法?修行的目標這個不能不知道,目標是什麼?我們這個經題上說得清清楚楚,「清淨平等覺」,這是目標。
戒律持得很好,好像每一條都做到,都沒有犯,心不清淨,有沒有用?沒用。戒律清淨,我見過幾個持戒很嚴,可是貢高我慢,瞧不起別人。認為什麼?他戒律很清淨,你看別人都沒有持戒,都不如他,起貢高我慢的心,錯了,形式上的戒律。在事相上講,因戒得定,持戒的目的是什麼?持戒的目的是得定。你貢高我慢你得不到定,你心不清淨。修定是為什麼?修定是開智慧,定生慧。智慧沒有開,那個定就白修;戒持了得不到定,這個戒沒有效果。所以一定要知道,我修這門東西目的何在?持戒是得清淨心,清淨心就是定。清淨心在我們這個經題上,是為了得平等心,平等比清淨更難,平等心得到就能開智慧,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所以我們看這個經上,三個修行的標準,清淨心是阿羅漢、辟支佛,平等心是菩薩,覺是諸佛如來。總的原則、總的綱領就是放下,不放下不行。修行無論修哪個法門,修得再好,稍稍有一點傲慢就完了,為什麼?他修行所得的是煩惱,不是三昧,三昧是清淨心,他不是三昧,他不是智慧,他生煩惱。自以為很高,高人一等,別人都不如我,傲慢心生起來,這個錯了。這種修行方法,那就是今天所講的,他搞的是佛學,他不是學佛。學得不錯,也能講得天花亂墜,甚至於著作等身,煩惱習氣一點都沒改,這是佛學。學佛的人跟這個不一樣,學佛的人是要轉煩惱為菩提,你怎麼轉不過來?放下就轉過來。
法性融通這一段,在今天量子力學裡面有講到,但是它不是講法性融通,意思完全一樣。量子力學他們觀察得到科學的證據,那就是物質現象是假的,不是真的。物質是什麼?物質就是量子,量子是小光子,叫量子群,就不是一個小光子,許許多多的小光子累積在一起,連續產生的一個幻相,這物質。所以這些科學家說,無論什麼樣的物質都可以把它回歸到光子,光子就是波動的現象。所以它不是真的,物質現象是個假的。波動現象他認為那是真的,波動現象是什麼?波動現象是無明,無明就是波動。他能發現到這個現象,真的不簡單,這種極其微細的波動,是佛法裡面講的「一念不覺而有無明」,這無明現象。這剛剛發現,沒有佛經上講得這麼透徹、講得這麼圓滿。
這裡舉個例子,「一一微塵,各含法界」,這個我們在前面學過很多,一微塵。賢首國師在《妄盡還源觀》,《妄盡還源觀》是他寫的,用現在的話說是一篇論文。這個論文不很長,裡面只有六大段,前面三段是給我們講宇宙的源起。他舉例子也是舉一塵,這個一塵很像現在量子力學科學家,我們講量子學家所說的一個小光子,這是現在所講物質裡面最小的,這個小光子,它生滅的速度非常快。我們佛經裡面,彌勒菩薩告訴我們,這個一微塵它存在的時間多久?現在我們計算時間的單位是用秒,一秒鐘這個小光子振動多少次?振動就是生滅,一個振動就是一個生滅。要依照經上所講的是一千六百兆個生滅。一千六百,單位是兆,我們無法想像。你就想那要多少個小光子累積起來,我們才能夠看到它,那多少?總得是看一個小東西,肉眼能看見,至少是上億兆累積在一點上,我們才發現,肉眼看到,看到是物質現象。頻率慢的就變成物質,頻率快的就變成精神現象,更快的是自然界的現象,像日月星辰它們所放的光芒,這是頻率很快的。所以這無量無邊的現象,都是波動頻率不相同所產生的。
「故一一微塵,各含法界」,這是講圓融無礙。法界是大宇宙,微塵是小宇宙,是宇宙裡頭最小的,我們講一個單位,這一粒微塵裡面有整個宇宙的現象在裡頭,不單是講信息,現象在裡頭。這個東西現在科學進步,在我們學習佛法幫了很多忙。這個大的能縮小在那一點嗎?現在我們看到了,你看現在用的數碼晶片,這個晶片大概像小指甲這麼大,可能還沒有,只有小指甲的四分之一的樣子,現在我們看到很多晶片,你看這裡面儲存了多少信息。我們用數碼的照相機,在外面照了多少,那個晶片就一點點大,沒有這指甲這麼大。如果我們把儲存的照片,把它放大打在銀幕上,不就跟外面境界一樣嗎?所以一微塵裡頭有世界,咱們科學要跟佛法比,差遠了。佛法一微塵那麼一點點,裡面有整個宇宙,這我們科技還沒做到。有人送我一套《四庫全書》光碟,一部《四庫全書》可不得了,這麼厚像《大藏經》那個本子,一千五百本。濃縮成多少光碟?十幾片光碟,十幾片光碟一手就拿走了。這一部《四庫全書》,要放在我們攝影棚裡面放不下,居然十幾張光碟就全部容納,包在裡面,我們覺得不可思議。但是佛法告訴我們,一微塵裡頭有虛空法界,比我們今天科學技術高明太多,科學技術發明比不上自性本來具足的這些現象。所以印度不搞科學技術,為什麼?他們認為禪定超過科學技術,禪定的受用超過現在科學不曉得多少倍!而且科學還有副作用,還有錯誤發生,禪定決定沒有這種現象,沒有副作用。從禪定裡面開悟,開悟之後不僅僅是無所不知,後頭還有一句話,無所不能,能夠突破空間維次,距離沒有了。同學當中有許多是從遠道而來的,你們需要交通工具,飛機、輪船、火車,需要這些交通工具,還得沿途奔波相當辛苦,才能到此地。如果你有神足通,空間沒有了,你念頭才一想,你已經在這裡現身了,那個速度多快!這個身相在那個地方滅了,這裡現前,幾乎同時就到。那個地方身體不見,這個地方已經出現了,沒有距離就在當下,沒有先後就在此時。你問什麼道理?法性融通就這個道理,它是圓融,它是通達無礙的。
「經云」,《華嚴經》上佛說的,「華藏世界所有塵,一一塵中見法界」。每一粒微塵裡面,你都見到圓滿的法界,所以真的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微塵就是遍法界虛空界,粒粒微塵都是遍法界虛空界。在《華嚴經》上我們讀到,誰能夠到微塵世界裡面去參訪佛菩薩的道場聽經聞法?經上說普賢菩薩。我們聽到這句話很興奮、很歡喜,為什麼?修淨土法門的人,一心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這個人就是普賢菩薩。所以我們修這個法門,不是修其他的,是修普賢行,你看《無量壽經》第二品「德遵普賢」。再看《華嚴經》末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普賢行,修淨土的是修普賢行。這個消息是明確的告訴我們,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人人都能入微塵法界。所以我們今天拜佛,最後一拜是拜十方剎土微塵法界,這個禮拜恭敬才真正叫圓滿。十方剎土,今天科學裡面講宏觀世界,大世界;微塵法界這是微觀世界,今天科學講量子力學就是微觀法界。每個微塵裡頭有圓滿的世界,法性融通。
我們看下面第五段,「如幻夢。幻者,猶如幻師,能以一物為種種物,幻種種物而為一物」。這個幻就是我們現在講的魔術,幻師就是魔術師,魔術師所變的這些把戲,我想很多同學都見過。尤其媒體發達之後,在電視上我們常常看到這種鏡頭,他能夠以不一樣的東西變的,我們都知道那是假的,他的手法很快,我們看不出他的破綻。也有少數魔術師,變幻之後,他就把怎麼變的告訴我們,我們才恍然大悟,才曉得全是假的。「夢者,如一夢中所見廣大事業,自謂歷時久遠」。這是講作夢,夢是我們每個人都有這個經驗,其實作夢的時間很短暫,但是在夢中感覺得時間很長。中國古人有一篇文章「黃粱夢」,這篇文章,過去曾經在初中國文課本裡面有,我們以前讀書讀過這篇文章。這篇文章內容大致是寫一個秀才,妄想很多,旅行在路上,大概走得累了,在一個小廟裡面休息,這是個道教有個道士,道士在打坐,旁邊他煮東西,吃的東西就是高粱米,黃粱(高梁米、小米),煮小米很快,他就在那旁邊打瞌睡。作夢當中很得意,他去趕考考取了舉人,過了幾年又考取進士中了狀元,以後做了官,地方官,節節高升,幾十年之後做了宰相,很得意,與他有恩的人都報了恩,與他有過的人他也報了仇,到一輩子告老還鄉的時候幾十年!這一覺醒來的時候,那個老道眼睛睜開問他,你還得意嗎?老道全看到了。全看到了,高粱米還沒煮熟,他在夢中已經過了五、六十年,這是黃粱一夢。確實人生亦如是,人生幾十年實在講非常短暫,一瞬之間就過去了。確確實實這個現實環境的真相,不能不認識。
「經云:如人睡夢中,造作種種事,雖經億千歲,一夜未終盡」。人在睡夢當中,夢中的造作,夢中的狀況,造再大的事業,像黃粱夢所舉出來的做到了宰相,最後大致是一生一帆風順,告老還鄉,時間是極其短暫。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金剛經》讀的人多,《金剛經》末後有一首偈子,佛告訴我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能這樣的看法,就是佛菩薩的看法,叫什麼?正知正見。我們在人世間,上了年歲的人感觸不一樣,年輕的時候,十年十年好像很長,十年是很長的時間;到晚年之後,想想十年太快了,怎麼一下就過去了。所以時間的長短是不是一定的?不一定。隨著每個人的感觸不相同,小孩感覺時間最長,過個年要等好久好久。現在的社會,由於科學技術的發達,一般人都富裕,這個感觸不像從前。從前農業的社會,好像速度非常之慢,那跟現在不能比,感觸當中什麼都慢。出外旅行是走路,一天能走多少里?早晨清早起來,四、五點鐘上路,大概到晚上十點鐘到達,一百二十里是華里,一百二十里現在六十公里,走得很辛苦。抗戰期間這我們都走過的,抗戰八年,我記得我走了十個省,大江南北走了十個省,每天最少走六十里,那比較輕鬆。有時候要走一百二十里,那就相當辛苦,完全靠徒步,我們知道這種辛苦。你看現在,一百二十里這是六十公里,汽車半個小時就到達,步調太快,人情味沒有了。以前人情味好濃,陌生人根本不認識,我們在抗戰期間是流亡學生,走了幾天,無論遇到人家,想在人家那裡住一晚上,熱烈的招待你,我們感恩、感謝。那個時候沒有旅館、沒有飯店,你自己得找住的地方、找吃的地方。只有城市裡面才有客棧、旅館、飯店,農村裡頭沒有,小鎮裡頭都沒有。
現在回憶過去,幾十年真的是一彈指,確實如夢如幻。佛告訴我們這些事,用意是告訴我們要覺悟,事實真的就像夢幻泡影一樣,明白了你就放下!明白了之後要找什麼?要追求永恆。有為法都是生滅法,全是夢幻泡影。永恆是什麼?永恆是自性,法性是永恆的,法相是無常的,這個要知道。現在我們總算是找到一個具體的,那就是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不是真正永恆的?不是的,因為它也是現象,「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佛在經典上沒有說極樂世界例外,沒說這句話。也沒有講華藏世界例外,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都是夢幻泡影。但是在極樂世界可以證得永恆,真的,阿彌陀佛保證你能證得,這就無比的殊勝。永恆是常寂光,到極樂世界,人人都能證得常寂光,真的叫我們回歸自性,回歸自性就是成就圓滿的佛果。
「六、如影像。謂一切法從心所現,而能含明了性,猶如明鏡,各各互現諸法影像也」。這裡舉的例子很好,像鏡子一樣,舉的比喻像鏡子,為什麼?從心所現。心有見聞覺知,這是自性本來有的,自性,所以見聞覺知沒有生滅,這是真正的性德。迷了之後就不叫見聞覺知,叫受想行識,它變成阿賴耶。你看阿賴耶,前五識是眼耳鼻舌身,受,它有感受;想是第六識,第六識是想;行,行是第七識,行是執著。阿賴耶是識,識是什麼?含藏種子就像倉庫一樣,無量劫來你所造的業習都在阿賴耶裡頭。阿賴耶是資料庫,是倉庫,無論你起心動念是善是惡,你言語造作,全部記錄在那裡頭,那是檔案。雖然年代久了,過去又過去世幹的事情,現在也記不起來,為什麼催眠能說出過去世?阿賴耶裡頭有種子,在催眠的時候讓你起現行,它還在,就這麼個道理。我們看到美國魏斯博士的報告,他出了四本書,曾經有一個人催眠回憶到八十幾世之前,時間差不多四千多年,那個時候還住在山洞洞穴裡頭,問他那個時候生活狀況,他都能說出來。這是什麼?識的作用,就是你不會忘記,它都在那裡,這些檔案資料都可以能調出來,催眠能調出來。
你就想一想,禪定的力量更殊勝,禪定能夠突破時空的維次。在這個地方現在科學裡面講遙視,就是遙遠,有禪定的功夫,在這個地方可以看到美國,可以看到歐洲,那邊的人在幹什麼事情,看得清清楚楚,他們在講些什麼,聽得清清楚楚,這天眼、天耳,這個時空突破。你要想到達那個地方不需要交通工具,念頭才起人已經到達,這講事事無礙。所以,為什麼能見?為什麼能聽?為什麼能明瞭?是自性裡面見聞覺知它在起作用。六道凡夫迷,迷了的時候,見聞覺知變成受想行識。所以心,這心裡面自自然然有精神這一部分,而且自性裡頭有圓滿的智慧,佛給我們講了三類,智慧、德(見聞覺知是德)、相好。相好它能夠現出物質的世界,所以物質世界的體是自性,自性變成了物質現象。怎麼會變成物質現象?今天科學家給我們解釋,這個波動的現象我們能理解。早年學佛老師也講到一念不覺,一念不覺是微細的波動,我們能理解,但是微細到什麼程度不知道。實在講那個時候的理解很模糊,不清楚:看到科學家這些報告,我們懂得。逐漸逐漸明白了、清楚了,才知道波動頻率不一樣,由於它的累積連續的這種現象,裡面出現了物質現象。物質現象實際上是意識的累積,就是念頭,不能說念頭裡頭沒有物質,念頭裡頭有,雖有我們肉眼看不見,顯微鏡也看不見。一直到最近科學家才發現,才把這個現象說出來,跟佛經上講的非常接近,用它來解釋佛經,我們就清楚了。
所以有見聞覺知,見聞覺知就像明鏡一樣,「各各互現諸法影像」,各各互現,我們用法相宗的解釋就清楚,我們人的眼能看到外面境界,這個眼睛就像照相機一樣,只管照見它不知道,誰知道?第六意識知道,第六是分別。要是沒有眼睛,第六意識也不知道,第六意識怎麼知道的?第六意識是從眼識,眼識有相分,它照的時候有相分,就像我們照相機一樣有底片,第六意識是看這底片知道的。第六意識能不能接觸外緣?不能。它必須要通過眼它才能見,通過耳它才能聽,沒有前面這個前五識它不起作用。就像我們看電視一樣的,播出電視這個畫面是攝影投射出來的,我們的眼睛就好像是第六識,我們看這個畫面,我們沒有看到現場,現場永遠看不到的。現場是什麼?現場是阿賴耶識的現場。到什麼時候能見現場?轉識成智就看到現場。我們要執著,我們看到之後,分別之後起個念頭我想控制它,我想佔有它,這不是第六意識,這第七識。第七識怎麼知道的?第七識看第六意識傳過來的境界相,好像傳播的又隔了一層。它從第六識的相分,見到第六識相分動了這個念頭要控制,然後它把這個意念傳給前五識,傳給前五識,前五識執行,聽它的命令,想什麼方法來去控制、去佔有,一個層次、一個層次。八識五十一個心所,五十一個心所就等於是它們的幹部,聽它們命令行事的,這八個識是領導人。信息是從眼耳鼻舌身收集,這些在外面收集,收集它裡頭有相分,一層一層,「各各互現諸法影像」。
所以這唯識講的是非常之細,唯識是佛經裡面的心理學,你要是看唯識的經論,這大學裡面心理學系講的那些東西你就不屑一看,你決定看不下去。佛經講心理講得微細,講得太好了。你明瞭之後全是幻相,佛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影像是泡影,這相非常微細。知道之後才曉得,原來我們見色聞聲是有這樣複雜的一個程式,絕對不是簡單的。眼能見不能分別、不能執著,所以見色聞聲誰分別?第六意識。誰執著?末那識,這是第七識。誰負責記憶把東西記住?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是資料室,統儲藏在裡頭。你要把它調出來,它的速度很快,譬如我們見到這個人,第二次見到,為什麼還是他?裡頭有檔案。阿賴耶識有檔案,這邊見到,那邊檔案調出來對照一下,是他沒錯。很複雜,程序很複雜,但是速度太快,速度快得驚人。這講到佛教心理學,法相是講心理學。
「經云:遠物近物,雖皆影現,影不隨物,而有遠近」。確實我們對於所有物相有遠距離的,有近在眼前的,就像照相機一樣,鏡頭一打開遠近統統照進去。影不隨物,物是外面的物相,影是你照下來的,有沒有隨物?不隨物,跟它不相關。可是你在你畫面裡面也能看到遠近,你有這個感觸,這個感觸是妄念,也都不是真實的。佛給我們說這些現象,只有一個目的,你了解之後,你自然會放下。真正覺悟的不用妄心,妄心是什麼?分別執著是妄心,起心動念也是妄心,那個太難。不起心、不動念非常非常之難,那是法身菩薩才證得。在十法界裡面都是用的意識心,四聖法界用得正,這是我們要學習的。為什麼用得正?就是老實、聽話,聽佛菩薩的話完全依教修行,這就是用得正。經典裡面給我們所講的理論是正知正見,戒律裡面給我們定的那些條律那是正行,正語、正行。教我們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這是正語;正行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行、不貪、不瞋、不痴,正行。這十條都能做到,做到圓滿,給諸位說,就成佛了。
綱領只有十句,十句裡頭,每一句裡面都含攝其他的九句,就變成一百句。一百句裡面,每一句又包含其他的九十九句,就跟前面講的,一微塵裡頭有法界,重重無盡。所以菩薩的細行就八萬四千,八萬四千從哪裡來的?十善業,十善業一展開八萬四千細行,那就圓滿。我們現在開始修就學十條,十條修好的時候就發展成一百條,每一條裡頭都有十條,重重無盡。只有八萬四千嗎?不止,佛講到八萬四千後頭不講,你自己就知道,重重無盡!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你就曉得,《弟子規》一百一十三樁事情,是不是只有一百一十三樁?不止,每一樁事情裡面都有一百一十三樁。你明白這個道理,在這上下功夫,你才能成為聖人。如果你只知道這一百一十三樁,不能在這一樁事情裡面,把它展開活活潑潑應用在生活當中,你沒智慧。你在這個社會勉勉強強說,你是個好人,不是君子。君子舉一反三,聞一知十,給你說一樁,一樁裡面就懂得十樁,那是君子。賢人更了不起,到聖人才圓滿。
這是我們看古聖先賢、看佛說法,看祖師大德講經,你看人家那些註解很簡單,點到為止。可是在現在人不行,古人那種點到為止,我們看不懂,不知道他在說什麼,一定要囉嗦,一定要細說。佛陀在世的時候,有沒有需要去講經?不需要講,經上記的就是佛講的,還用得著解釋嗎?所以聽眾一聽全明白。可見得這根性也是一代不如一代,什麼原因?社會是一代比一代複雜。這是現在人講進步,一代比一代進步,進步太快人頭腦都糊塗了。從前不進步的時候頭腦清醒,為什麼?他沒那麼多拉雜東西。現在你說頭腦裝多少?每天看電視、看網路、看報紙、看雜誌,你看那個頭腦多複雜。在過去社會裡頭全沒有,我們是鄉下人,生長在鄉村,鄉下人只知道什麼?真的,古人講的日出而作、日沒而息,問他什麼都不知道,他頭腦很單純,所以人很老實。讀書人講的話都相信,對讀書人非常尊重,學過聖賢之道,士農工商無形當中形成了階級。讀書人雖然物質環境很貧乏,你看窮秀才,但是很有地位,在社會上大家都對他非常尊重,聽他的。所有爭論,在以前沒有警察也沒有這些法官,農村裡面有爭執發生問題,怎麼樣?找個念書人評評理,他說了算,沒有人不服的,社會才能安定,天下太平。現在知識爆炸,天下大亂,我們細心去回顧,冷靜的觀察你全看到了。
再看底下一段第七,「因無限。謂往昔因中,稱法界性,修無量殊勝之因,故今得果,妙用無邊」。這個因不是別的因,是講你修行的因。我們今天遇到佛法,遇到之後能生歡喜心,能發心學習,鍥而不捨,過去的因厚!不是一生一世,叫往昔因中。你所修學的都稱法界性,聖賢的教誨,佛菩薩的開示都是從性德裡面流出來的,佛菩薩講經完全是從自性當中流出來。這個意思一般人很難懂,我們現在人跟人談話,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不是從自性,法界性是自性,不是從自性,從哪裡?從意識。意識是什麼?我們去思考這該怎麼講、該怎麼做,都通過思考。思考是第六意識、第七識,第七識執著,與我有沒有利益,這是第七識,所以它不稱性。稱性的人,起心動念沒有自己就稱性,有自己就不稱性,為什麼?末那識在裡頭,它在裡面做障礙。沒有末那的時候,那起心動念是大公無私,他為一切眾生去想,為一切眾生去做,絕對沒有自己絲毫利益在裡頭。有自己絲毫利益在裡面,夾雜著末那識,這就是從情識裡面生出來的。我們從情識就是阿賴耶識裡頭生出來妄心,不是真心,真心是自性。
所以修無量殊勝之因,生生世世,任何一個成佛的不是一生成就的。惠能大師一生怎麼那麼輕而易舉,幾句話之下就能大徹大悟,就明心見性。什麼原因?過去生生世世修得多,這一世他成熟了。就像花果,我們在果園裡面看到果實熟了,長熟了你才去採它;沒熟的,沒熟再過幾天,等它熟了你才採它,都要通過時間,無量因緣。我們看到惠能,他成熟了不稀奇;我們還要通過多生多世,也會像惠能大師一樣出現。但是我們不要走那個彎路,那個真是彎路不是直路,到西方極樂世界成就是直路,絕不走彎路。無論過去生中我們修的因是淺還是深,都不要去管它,碰到淨土抓住這個法門,就是抓住阿彌陀佛,最要緊。知道這些世間一切法如夢幻泡影,不是真的,你就不要再想它,不要再執著它,有很好,沒有也很好,你就得大自在。丟掉了,別人用,好,東西總得有人用,他用我用不是一樣的嗎?何必一定要我執著?你的心量就拓開了。如果這些理事你不搞清楚、不搞明白,很不容易放下;清楚、明白了,放下太簡單!
現在我們曉得,最要緊的沒有別的,救地球重要,往生比救地球還重要。應該是什麼?把往生擺在第一,救地球擺在第二,對了。救度一切苦難眾生,我們自己救不了自己,還能救人嗎?自己怎麼救自己?只要心裡有阿彌陀佛,口裡有阿彌陀佛,口不重要,心最重要,真有阿彌陀佛就救了,你這一生當中決定得生。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放下,「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然後我們才真正能做到隨緣妙用。隨緣妙用是什麼?隨緣不變,能隨一切眾生緣。不變的是什麼?阿彌陀佛,如如不動,心裡只有阿彌陀佛,其他東西裝不進去,這叫隨緣妙用。威儀有則,那就是我們今天學六和敬,威儀有則做給別人看的,希望大家回頭是岸。從哪裡回頭?從迷惑顛倒回頭,從錯誤回頭,轉惡為善,轉迷為悟,我們做給他看。做的方法沒有別的,只要把《弟子規》做出來,《感應篇》做出來,就是好榜樣。就能夠救這個社會、救這些苦難眾生,就能夠拯救地球。六和敬裡面,身同住、口無諍、意同悅,那是要做出樣子出來的,這三條就是四德裡所講的威儀有則。我們身體怎麼做?隨時隨地養成這個習慣,真正的、真誠的熱愛一切眾生,關懷一切眾生,照顧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我們起心動念、所作所為都是在幫助一切眾生,沒有為自己。
為自己,這一念真誠心隨時可以往生,因為你對世間沒有留戀,就隨時能往生。念佛功夫念到這裡是純熟了,在淨宗裡面講你是根熟眾生,這決定往生的。我們還有緣分,我們遲幾天走沒有關係,希望大家看到這個好樣子能回頭,這樣就好。為什麼?眾生跟我們是一體,不辜負阿彌陀佛普度眾生的大願,這個我們要想到。我們在這個世界多住幾天,是幫助阿彌陀佛接引大眾,這個工作做圓滿,什麼叫圓滿?你住在這個地方沒用處,大家不相信,不聽你這一套就緣沒有了,這個時候可以走。還有一個人能相信、能發願,佛氏門中不捨一人,為這一個人我也多住幾天;一個都沒有了可以走了,沒有多住的必要。因無限要懂得。我們今天發這個願,真誠的願、懇切的願,非去不可!我告訴你,你今天修這殊勝的因是圓滿的因,過去生中修得少,你這一念就補足了。所以法無定法,可增可減,如果對這個世間一念貪著,還不想去的話,你這個因馬上又少了,又減少了,念頭懇切的話立刻就增加,加減乘除,不是定法。不要懷疑,大概我過去修的殊勝因少,沒有人那麼多,你要是常常想這個,愈想愈少,為什麼?念頭,一切法從心想生。聽明白這個道理,不要有負面的思想,有負面的思想你就墮落在負面,有正面的思想你就提升成正面。記住一切法從心想生,沒有先後,沒有多少,一念堅定圓滿具足,要明白這個道理。誰搞清楚了、誰明白了,信願成就他就具足。
而且往生品位,善導大師說得好,「四土九品總在遇緣不同」,你看這句話說得多好,與過去修因有沒有關係?沒關係。總在你這一生遇緣不一樣,你要遇到的緣好,有善知識把這個事情講清楚、講明白,你一下就提升。我們今天遇的緣可不得了,佛法在中國幾千年,人家都沒遇到,什麼緣?夏蓮居給我們會集的這部經,民國年間才搞成的,這個緣多殊勝。五種原譯本的集大成,肯定度化末法九千年的眾生,就靠這個本子。第二個,遇到黃念祖老居士,你看作這個註解作得多好,這本註解作完沒多久他就走了,這個緣是稀有難逢。我手上還有一本夏老居士最初會集的原本,他這個本子修改了十次成為定本。第一次那個本子我手上有一部,我已經請台灣同修給我們印一千本,做什麼?做紀念。你看看老居士最初,最初那個分的是三十七品,我想大概他是用三十七道品,用這個數字三十七品;最後的定本分為四十八品,合阿彌陀佛四十八願。
早年慈舟法師,這是跟夏老同時代的人,曾經在濟南用夏蓮居最初的會集本講過一遍,還有科判。這份科判黃念祖老居士送給我,現在我印一千本,把這個科判印在前面。科判是慈舟法師的,會集是夏蓮居,保存它原來的面貌,做個紀念。很難得了,我們遇的這個緣,連印光大師都沒遇到,不容易,要珍惜!讀到這個經,看到這個註解,才完全明白了,現在再加上科學家這些報告,這麼一對照,真的不是假的。具足堅定的信心,懇切的願望,人家無始劫以來修的善根,我們可以在一念當中全部補足,一念就補足了。不要羨慕別人,我們可能還超過他,這都是真的,不是假的。現在人講心態,佛法講心念,這個力量真的是不可思議。科學家說了這麼一句話,人的意念可以能夠動搖山嶽(大山),有這麼大的力量。這個話我們相信,所以念頭要純,念頭要正。「經云:往修勝行無有邊,今獲神通亦無量」。我們的神通就通到極樂世界去了,不要小看自己。
再看底下第八段,「佛證窮。佛證窮者,謂佛證果窮極」。就是你成佛了,你所證得的,就是你所明瞭的達到究竟圓滿。「故三覺圓明,六通自在,稱法界性,說圓滿經」。這個圓滿經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也就是《大乘無量壽經》,《無量壽經》跟《華嚴經》是完全相等的,《華嚴經》細說,《無量壽經》是略說,內容完全相同。這個經是佛說的。三覺圓滿,三覺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阿羅漢證得的是自覺,菩薩證得的是自覺、覺他,但是沒圓滿,到佛是真正圓滿,三覺圓明。六通自在,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漏盡,得大自在。所以「稱法界性,說圓滿經」,將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理事、因果、性相,跟我們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經云:佛住甚深真法性,所流圓滿修多羅。是也」。十玄門在一切經裡面只有《華嚴經》有,其他經沒有十玄的意思,可是淨土經有,《無量壽經》有,《彌陀經》也有,這真了不起。我們看蓮池大師《彌陀經疏鈔》,就是《彌陀經》的註解,蓮池大師用華嚴十門開啟來講解《彌陀經》。所以這三部經古大德稱為大本、中本、小本,大本《華嚴》,中本《無量壽》,小本《阿彌陀》,這三個是一部經。
怎麼是一部經?一個方向、一個目標,都是西方極樂世界。《華嚴經》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看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第一個參訪的德雲比丘他修什麼?他修淨土法門,這很重要不能不知道。我們中國講先入為主,善財第一個老師,出來參學第一個老師淨宗法門,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最後一個,你看一頭一尾,最後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善財學什麼?善財肯定是專修淨土法門。那五十三參呢?五十三參是為了隨喜功德,廣度有情。所以什麼法門他都涉獵,他都明瞭、都通達,一點障礙都沒有,想學什麼就教你什麼,最後指歸淨土,顯示這個意思在裡頭。你那個法門修了有障礙不能成就,你趕快回頭,你走這條路子沒有一個不成就。這是善財童子給我們所做的榜樣,給我們所做的證明。今天時間到了,後面還有兩段,明天我們接著再一起學習。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