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六二0集) 2014/2/1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62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一千零七十四頁第五行,從第五行看起:
「欲證菩提,當求善友。求友之道應如《圓覺經》所云:末世眾生,將發大心,求善知識,欲修行者,當求一切正知見人。心不住相,不著聲聞緣覺境界。雖現塵勞,心恆清淨。示有諸過,讚歎梵行。不令眾生入不律儀。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一段是《圓覺經》的經文。佛在圓覺會上教導我們,我們如果真的有願心求無上菩提,也就是我們真正有心走成佛的這條道路,無上菩提就是成佛之道,那就應當要求善友,善友就是善知識。怎麼個求法?就應當像《圓覺經》上所說的。末世眾生,末世就是末法。釋迦牟尼佛的法運分三個階段,正法、像法、末法,用現在的話來說,釋迦牟尼佛一生教化的影響。影響的範圍有多大?我們凡夫所見的是整個地球,我們今天講的全世界,這是從面上講,廣;從時間上來講,一萬二千年,佛的教化有這麼大的影響力,會影響一萬二千年。
一萬二千年當中,第一個一千年叫正法,也就是說影響力特別強,跟佛在世的時候沒有多大差別,這叫正法,能如佛的教誨,依照戒律修行,人人都能證果。足以證實大乘教裡頭常說的,哪一法不是佛法?真的是頭頭是道,法法皆如。正法時候的人,人心純樸,沒有邪思,沒有疑惑,所以接觸到了他就能成就,即使是三皈、五戒、十善都能證果。這就是說,哪一法不是佛法?佛法是平等的,沒有差別的,不平等是眾生根性不平,不是法上有分別,法沒有。眾生根機有分別,善根不一樣、福德不一樣、因緣不一樣,法上沒有不一樣,所以《金剛經》上說「諸法平等,無有高下」。三皈五戒能成佛。
到像法時期,人的根性差了,也就是真誠心、清淨心、恭敬心比不上正法時代,依照佛的戒律修行不能證果了。為什麼?誠敬心不足,清淨心不足,恭敬心也不足。要修定來補足它,定是什麼?放下,放下起心動念、放下分別執著。用這個辦法,行,也能得三昧,三昧幫助你開智慧,可以達到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跟正法時期有同樣的成就,不過人少了,只有少數上上根人可以做到,大多數修行人只能得定不能開慧。得定,上上根人超越六道輪迴,中下根人多半在天道,在色界天、在欲界天,算是小成就。
到末法時期難了,末法時期人心比不上像法,妄想、雜念起來了,所以參禪不能入定,當然開慧是沒指望了,只能夠修善,連積功累德都很難做到。為什麼?斷惡修善不著相才是功德,著相是福德,誰不著相!福德,他的果是人天福報,末法時期不錯了。如果心行不善,自私自利,貪圖名聞利養,起心動念損人利己,在這個世間短短幾十年當中可能得一點福報,但是來生必定是三途苦報,這就大錯特錯了。我們看到做錯事情的人,不孝父母,不敬師長,不是小不孝、小不敬,鞭打父母,殺害師長,侮辱聖賢,造這種業,雖然他還活在世間,身心不安,晚年懺悔,後悔莫及。那個罪業能消除嗎?太難了!帶著這麼重的罪業,來生果報可想而知。所以人,人身真難得,得人身要聞聖賢教誨,最好是能從小接受聖賢教誨。
中國人二百年前,西方文化傳到中國來了,中國人看到西方的機械、科技文明,發生興趣、愛好,不幸迷於其中,迷在科學技術裡面,否定了中國傳統的智慧、倫理、道德的教學,西方人沒有,沒有這個東西,誤以為倫理道德、聖賢教育障礙科技文明,是對於科學技術的障礙,全盤否定,不要這些東西了,全盤西化,完全學外國的,二百年造成今天中國人的痛苦。科學技術發展到現在四百年,帶給全世界,就一般人來說,帶給我們是什麼?心浮氣躁,喪失信心。這是得不償失,科學技術再高明,我們信心失掉了,對自己沒有信心,對父母沒有信心,對兄弟沒有信心,踏進社會,對領導沒有信心,對同事沒有信心。中國古人有一句話說「人無信則不立」,人要把信心喪失了,在人道裡頭就沒有辦法立足,這話可說得嚴重。人道不能立足,你那到哪裡去?比人道高的當然更沒有指望,那就比人道低的畜生、餓鬼、地獄。是不是?是的。佛說過了,愚痴,愚痴是所有煩惱罪業的根源,三毒裡頭最甚的,貪瞋痴,貪瞋好斷,愚痴難斷。愚痴要靠什麼斷?要靠戒定慧。他不接受戒定,慧永遠沒有指望。
科學技術確實它疏忽了清淨心、疏忽了平等心、疏忽了三昧(禪定),所以它的東西華而不實。科學技術不斷在進步,它淘汰得很快,隔不多久新產品出來了,舊的淘汰了,我們在這一生當中看到了。二戰期間,我們是小孩子的時代,十一、二歲,看電影,這很稀奇,什麼樣的電影?黑白的,沒有彩色,而且怎麼?沒有聲音。這是我們記憶當中最初我們看的電影。大概十年、二十年之後有聲了,說話聲音出來了,以前說話口動沒有聲音。再過二、三十年彩色的出來了,這就不斷不斷的進步。現在這些網路、衛星更方便了,每個家庭擺上一個電視機,就好像是電影院一樣,把電影院搬到家庭裡面來了,而且有聲有色。可是你仔細去想想,它播放的內容是些什麼?早年黑白的,裡面還有一點倫理道德的觀念,變成彩色之後完全沒有了,它教人什麼?教人殺盜淫妄,教人不信宗教、不信道德、不相信因果報應,什麼都是假的,帶給現在的人心無有歸依,沒有依靠,人一生沒有方向、沒有目標。
科學的那些方向目標,那是虛幻的,那是天天在變的,不變就跟不上時代。變到最後是什麼?外國人告訴我們,幾萬年前古時代地球上有一個亞特蘭提斯,科學技術發展到相當的高峰,很不幸,它這個國家這塊土地被海水淹沒,沉到大西洋去了。什麼原因?諸位自己去想,我知道我也不告訴你。今天我們這個地球上的科學技術很快會追上亞特蘭提斯,會不會有亞特蘭提斯同樣的命運出現?很有可能。為什麼?世間人太能幹了,招嫉妒,嫉妒你的人有多少!科學技術發達到高峰的時候,不是人嫉妒,老天嫉妒,老天嫉妒的時候怎麼辦?人嫉妒可以迴避,老天嫉妒沒有法子迴避了。中國人所說的「天理難容」,不能做得太過分,過分的時候得罪天地鬼神。
今天量子力學家逐漸證實,天地鬼神真的存在,不是假的。人死了,靈魂沒死,它還在活動。如果這個人內心裡頭有嚴重的怨恨,這個怨恨化不了,靈魂不死,將來它有機會,會不會報復?佛法裡說的,六道輪迴是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這才真可怕。所以佛法、聖賢教誨,它主靜,它不贊成動,為什麼?靜跟法性相應、跟真心相應。所以大乘經裡頭佛說過「淨極光通達」,淨到極處回歸自性。自性是靜的,惠能大師明心見性告訴我們「何期自性,本無動搖」,自性不動不搖,搖是小動,動是大的搖,它根本就沒有動搖,那是自性本定。所以修定就接近真心,回歸自性。人回歸到自性就成佛了,對於全宇宙沒有不知道的,沒有不通達的,沒有不明瞭的。
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個個都有,跟他沒有兩樣,所以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本來是佛,我們現在想證菩提,證菩提就是成佛,本來是佛,現在又想證菩提,哪有不能證得的道理!這因具足了,我們沒證得,緣不具足。緣裡頭最重要的一個緣就是善知識,老師。要有好老師來教我們,我們有好的學習的心態,沒有不成功的,所以《圓覺經》上這段話就是教我們親近善知識應有的心態。第一個要發大心,這個大心不是指別的,是指求佛道、度眾生,要發這個心。簡單的說就是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發這個心,希望我這四願都能夠圓滿。求善知識,要改毛病、改習氣,這在佛教的術語叫修行。修行是修正錯誤的想法、錯誤的看法、錯誤的言行,把它修正過來叫修行,行是行為,所有錯誤的行為都要把它修正過來。先要找行為的標準。行為的絕對標準,在中國是五常,在佛門裡面是十善,這是絕對標準,與這個標準相應稱之為善,與這個標準相違背稱之為惡,我們要斷惡修善。
大道一定是很簡單、很容易,大道決定沒有繁雜。五常五個字:仁、義、禮、智、信,這是中國千萬年前老祖宗發現的,我們也可以說是發明,發是發現,明是明瞭,他發現這是真理,永恆不變,所以自己遵守,勸別人遵守。我們這個族群世世代代千萬年來統統遵守,我們把它丟掉大概是兩百年,這兩百年前一百年有人講、沒有人做,最近這一百年講的人都沒有了,所以我們對於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很生疏。在台灣這些字還看到,我住在台北,台北有八德路、有忠孝路、有仁愛路、有信義路、有和平路。高雄有,比台北還多、還清楚。名詞在,意思沒有人講了,沒有看到人做。大概現在這個地球上,我所見到的,只有斯里蘭卡的人他們在做,他們真落實了。這個小國家人口不多,真學佛,他不是假的。我們學佛是口頭上的、是文字上的,他們學佛是生活上、工作上、處事待人接物,他把佛這些教誨全落實了。好!那是佛教的文化村,到那邊去真正看到佛教文化。文化這兩個字包括我們生活的全部,斯里蘭卡這一片國土是佛教文化的全部,到那邊都看到。我們中國兩百年前比斯里蘭卡殊勝,超過他們太多了,現在他還存在,我們把它丟光了。這是值得我們深深去思考,為什麼?找標準要找落實標準的人,就是正知見人,真正懂得佛陀教誨的深義,真正落實佛陀教誨在生活當中。
正知見人,「心不住相」,這句話什麼意思?他的心乾淨,沒有妄想、沒有雜念,他的心保持清淨,他的心平等,平等沒有高下,萬法一如,萬法平等,這叫不住相。在我們經題裡面就是清淨平等心現前,不住相就不迷惑,智慧起作用。不著聲聞緣覺境界,為什麼?我們凡夫著有相,聲聞緣覺著空相,有他不著了,他著空,還是著了相。著有相造業,造善惡業,善業感三善道的果報,惡業感三惡道的果報,就是六道輪迴,出不了六道輪迴。著空呢?著空出六道輪迴,出不了十法界。為什麼?他還有起心動念、還有分別。阿羅漢沒執著,執著的習氣還有;辟支佛比他高,執著的習氣沒有了,但是有分別;分別要是斷掉了,不分別他就升等了,升到菩薩那裡去了;菩薩要把分別習氣斷掉,他就提升了,升到佛的位次;在佛的位次上要把無明煩惱斷掉,因為四聖法界是無明煩惱變現出來的。無明煩惱要是斷了,無明就是起心動念,有起心動念就有四聖法界,就是他有十法界,起心動念沒有了,十法界沒有了,他超越了,無明煩惱的習氣沒斷,起心動念確實沒有了,十法界不見了,現在他面前的是實報莊嚴土,也叫做一真法界。為什麼稱它作一真?佛法裡面講的真假,標準是生滅,有生有滅假的,這不是真的;不生不滅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由此可知,十法界是生滅法,有生有滅。
一真法界不生不滅,有沒有相?有相,雖有相,相不生不滅。如果我們生到那個地方,我們有相,不生不滅就是無量壽,壽命無量,永遠不老,他不變。實報土的人是化生的,他不是胎生,化生的。只要把無明煩惱斷掉,這個現象就出現,脫離了十法界,往生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所得的身跟我們這個身不一樣,我們這個身有生有滅,一真法界得的身不生不滅,所以是無量壽。不但無量壽而且是無量光,光代表智慧,一生到那個地方,自性清淨心裡面的智慧都透出來了,他沒有障礙。所以他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功德、無量相好,一切都是無量的。
我們能不能恢復?我們只有一個方法可以恢復。雖然恢復的方法很多,叫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道,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統統都可以證得,但是要把障礙除掉。障礙就是佛經上講的三大類的煩惱習氣,要斷乾淨。統統斷乾淨了叫成佛,成佛就是回歸自性,回歸常寂光,回歸無量壽。一真法界裡面的法身菩薩真成佛了,但是他無始無明的習氣沒有斷乾淨,所以他還有相。無始無明習氣斷乾淨了,實報土不見了,出現什麼?出現常寂光,實報土化作大光明藏。這個大光明藏在哪裡?大光明藏就是常寂光,常寂光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我們全都在常寂光中。常寂光好比大海,我們是大海裡頭一個水泡,沒有離開大海,什麼時候水泡破了,跟大海融成一片;沒有破,實際上是融成一片,但自己不知道,自己以為我是獨立的,不知道是跟大海融成一片。修行成佛了,最後一品無明習氣斷掉了,就好像這個水泡破了,破了之後跟海水融成一片,跟常寂光融成一片,這叫妙覺如來,《華嚴經》稱他為妙覺如來,法身果佛,這是大乘究竟圓滿,真的圓滿了。學佛人可不能忘記,這叫正道,這叫佛道。如果搞別的地方去,那是旁門左道。
最容易誘惑我們的就是科學,科學是旁門左道。這個邪正從哪裡分?從用心分。用真心,正道;用妄心,就是用阿賴耶,就是旁門左道。科學要用真心可了不得,為什麼?他證入的時間太快了,比我們一般人要高明、要殊勝。科學講究專,專一,一門深入,科學的精神,打破砂鍋問到底,這是科學的精神。其實佛法我們目標相同,方法不相同。問到底,是了解諸法實相,就是明心見性,科學、哲學、佛法終極的目標,佛學的名詞叫明心見性。他們這些人的目標,可以用佛教一個名詞來說,諸法實相,就是一切法的真相。真相就是見性,見到真相就是見到本性,所以是一不是二。佛法用內功,不向外,那就是禪定,就是放下。為什麼要放下?因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放下就妨礙你見性,它障礙你,放下障礙就沒有了。所以,放下見思煩惱證阿羅漢果,放下塵沙煩惱就證得菩薩,放下起心動念就成佛了,與認識字不認識字沒有關係,與學不學也沒關係,這是回歸自性。自性從來沒有離開我們,就在當下,為什麼見不到?有這三種障礙,三種障礙除掉就見到了。
所以心不住相,空有都不住,凡夫住有,聲聞緣覺住空,空有都不住。雖現塵勞,心恆清淨。菩薩度眾生,像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每天跟大家講經教學,很辛苦,佛七十九歲過世,三十歲開始教學,教了四十九年,沒有一天休息,這雖現塵勞,可是心是清淨的,跟我們不一樣。示有諸過,示現有過失,讚歎梵行。釋迦牟尼佛教化眾生有沒有過失?有,有時候要用這種方法啟發眾生,對眾生有利益,眾生聽到會覺悟。但是這些特殊的行為有特定對象,幫助這個人開悟,不是隨便做的。
阿羅漢為了救人破戒,經典上這些故事很多,在《經律異相》裡頭、《法苑珠林》裡頭。古人又把這些東西節錄出來編成一本書,提供給我們做參考。所以戒律是活的,有開遮持犯。阿羅漢開殺戒殺人,阿羅漢有神通,知道這個人起心動念,他動了一個不善的念頭,經上所舉的這個例子,阿羅漢跟著一條商船,這個商船是在海外蒐集很多珍寶,五百個商主,商主好像我們現在講的企業家。那個時候航海是用船,載的這些貨物,其中有一個商主起了個惡念,想把四百九十九個商主都害死,他獨吞這些財物。阿羅漢有神通知道,怎麼辦?這個人造的罪業嚴重,無間地獄,只有一個方法,把他殺掉;把他殺掉,兩面都救了。這個起惡念的人本來要墮無間地獄,因為殺人未遂,他被人殺了,就沒有那麼重的罪,等於說從無間地獄把他救出來,他不墮無間地獄了;另外這四百九十九個人,救了他們,保住他們的財產,兩方面都救了。他開殺戒,把這個人殺死,這不叫破戒,這叫開戒。這就是,做出這個事情,人家看到了,阿羅漢殺人,他也沒有犯什麼罪;他起心動念別人不知道,只有阿羅漢知道,別人沒有神通,說阿羅漢殺人。
示有諸過,讚歎梵行,讚歎持戒的人、修清淨心的人。梵行,我們參考資料裡頭,從《佛學大辭典》節錄出來的術語,「梵者」,梵這個字的意思是清淨,「清淨之義,斷婬欲之法為梵行,即梵天之行法」,大梵天的行法。大梵天是初禪天,淫欲斷了才能生初禪天,淫欲不斷到不了這個境界。「又涅槃名梵,證涅槃之萬行,云梵行」。證涅槃的方法無量無邊,只要這個方法證得涅槃,涅槃是不生不滅,都叫梵行。哪一法不是梵行?法法皆是。
「又涅槃五行之一」,這五種行都叫梵行。《涅槃經》所說的五種行,第一個「聖行」,聖是指佛,佛所行之叫聖行。釋迦牟尼佛在世,所行的那就是戒律,把他日常生活行為、處事待人接物記下來,那就是戒律。第二個「梵行」,大梵天之所行,梵行裡頭最重要的就是沒有淫欲。第三個「天行」,欲界天,欲界天人所行的上品十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瞋、不痴。上品十善生欲界天,這叫天行。第四個「嬰兒行」。我跟諸位同學講過,「人生百日,體露真常」,那是嬰兒行。像嬰兒一樣沒有念頭,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一百天之內他還不認生,還不知道誰是爸爸、誰是媽媽,任何一個人去逗他,他都開心,他都跟你在一起玩,你看他的眼神、看他的動態非常可愛,真誠的愛心在這裡顯露出來。如果能夠保持,這就是佛菩薩。中國古聖先賢的教育,實在講就是從這個地方興起來的。教育的目的,希望這個心態能夠在一生當中永遠保持,那這個人就是菩薩,用真心生活、真心過日子、真心工作、真心待人接物,沒有絲毫虛偽。
最後一個是「病行」。人在生病的時候痛苦,感受的是痛苦,這個時候要是覺悟了,身體是假的,身體不是我,身有生滅,我沒有生滅,能夠恢復到心平氣和,他還有壽命,他就很快恢復健康;他壽命到了,他生善道,不墮惡道。所以大乘教裡頭,祖師大德遵循佛陀的教誨,要求比丘常帶三分病,世尊出家的弟子常帶三分病,對這個世界不留戀,對這個身體不留戀,容易放下,容易成就。「梵者清淨之義,菩薩利他之行,能為一切不善之對治,離過清淨,故名梵行」。比丘這個病行怎麼落實?吃不要吃飽,睡不要睡得很好。所以佛家的規定,睡眠是中夜,中夜是晚上十點鐘到兩點鐘,每天睡眠就四小時,吃飯日中一食。過中,太陽正中,不是過午。午是兩個小時,上午從十一點到下午一點,這叫午時。不是過午不食,是過中不食。中是正午,正午天天不一樣,要用天文日曆,天文台發行的日曆,每天日中幾分幾秒,記錄得很清楚。你要能守住。所有一切都不能過分,這叫病行,幫助他看破,幫助他放下,看破放下是真修行。這讚歎梵行。
下面,不令眾生入不律儀。「不律儀」,也有這一條,《佛學大辭典》的,「(術語)三種律儀之一。惡戒也,戒律有善惡二種」,佛法「要誓而作善止惡,是善戒,稱為律儀」;如果「誓而作惡止善,是惡戒,稱為不律儀。外道諸種之邪戒是也」。這個不是佛法的。「惡戒雖為戒律之部類,然此為顛倒之戒律,故云不律儀。律儀發善之無表色,不律儀發惡之無表色」。什麼叫無表色?「受戒時,以強盛之身口表業為緣,滿身四大製造之一種色體也。此色體有防非止惡之功能,恆防止身口之過非,故以之為戒體,其物體外相不顯,故名無表」。無表,比較上難懂,就是它沒有顯著的表現。它是人的一種意志的力量,一種強大的願力,誓願力,我發誓在這一生當中遵守佛陀戒律,斷惡修善。這個惡看不見,內心有真正這個願力,這叫無表色。惡,有沒有惡戒?有,特別在戰爭裡頭,軍官帶著士兵,要求士兵要發誓,要殲滅敵人,殺人要不可以手軟,要把他斬草除根,徹底消滅,這都屬於惡律儀。造了這個罪業,果報在地獄。唐太宗附身說他在地獄,無間地獄。為什麼墮無間地獄?造無間地獄的業就要墮無間地獄,好皇帝也不行。什麼是無間地獄的業?殺人,殺人太多了,中國人、外國人殺得太多了,以這個罪業墮無間地獄。
好像在二、三個月前,我看到一個信息,好像是國內傳過來的,愛因斯坦附體,這個資料在網路上也可以找到。他說他過去曾經在中國住過,中國人,出過家,而且是講經的法師,所以他很聰明。遇到過淨土法門,沒有認真學習,他說認真學習就好了,後悔莫及。這一生投生到國外,變成個科學家,發明原子彈。現在在哪裡?在無間地獄。無間地獄很多種,他是無間地獄裡面的核爆地獄,這個核爆地獄是他發明的,他現在受這個罪。他說太苦了,每天原子彈不斷在爆炸,他就在原子彈之下,他說身上每一個細胞都受到幾千度這個核子爆炸的能量在燒烤。所有地獄裡面苦,它是擺在第一。他說核爆的時候,空中所有細菌統統都消滅乾淨,這個太殘酷了,看得到的是人,要包括細菌那有多少!透出信息。他說地藏王菩薩,因為過去學佛的這個善根,地藏王菩薩帶他出來透這個信息,希望這個世界上永遠不能用核子做武器發動戰爭,製造的人、下達命令的人、從事於核子戰爭人將來果報都跟他一樣,都在無間地獄核爆地獄裡頭。他在提出警告、在呼籲,希望這個世間永遠沒有核武,他才能離開地獄,如果這個地球上還有一件核武器,他就離不開地獄。他來透了信息之後還得回去,不像唐太宗那麼幸運,他能出來,真出來了,愛因斯坦出不來。都叫自作自受,他非常後悔,這個事情是第一樁大錯事。
中國人有沒有這個技術?我們相信有,為什麼不發明?知道因果報應,不敢做。連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他在死之前全部毀掉,不留給後世。這是東方人,有倫理、道德、因果的概念,這些技術、技巧如果傳到後世,被一些不善之人拿去做為侵略別人,用做戰爭的武器,他要背因果。造戰車的、發明槍炮的,這些人在哪裡?統統在地獄,無法避免。心浮躁很難覺察,古聖先賢的文字有記載,看不懂,有善知識講給你聽,聽不懂,這真的不是假的。一定要到心浮氣躁化解了,真誠心現出來了,恭敬心現出來了,才能接受,才能理解。真誠沒有懷疑。
說到這個地方,附帶介紹一下「三種律儀」。第一種,律儀戒,「持善戒而發善之無表色者,即上品之善」。這個誓願雖然沒有痕跡,沒有物質現象,它是精神現象在支持的,確實產生作用。他受了這個戒,比如五戒,受戒之後一生沒有一次違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裡頭有兩種最普遍的,就是妄語、飲酒。持戒一定要懂開、遮、持、犯,如果不懂這個,他沒辦法持戒。你看阿羅漢為了救人,在特殊情況之下他要開戒,他要殺人,這是他的緣他遇到了,他不能不開,不開他就犯戒了,見死不救,見到這個惡人要墮無間地獄,你是阿羅漢,你沒救他,殺他是救他;看到四百九十九個商主大禍臨頭了,你殺這一個人救那麼多人,而且那個被你殺的人還是你救他,他不墮地獄。不懂這個道理,這戒怎麼持法?持戒犯戒,該開的時候不開。
妄語亦如是。經上有例子,獵人追一隻小兔子,獵人是要捕捉牠殺牠,你看到了這個兔子從哪裡跑掉了。獵人碰你時候問到:有沒有看到兔子?有看到。從哪裡跑掉了?指反方向,從那邊跑掉了。這是妄語,但是救了兔子,也救了獵人。獵人殺生是罪過,讓他殺生的機會失掉了,救了兔子,兩面都救了,這個妄語是對的,這叫開戒,這不叫犯戒。你要是老老實實告訴兔子從那邊走掉了,獵人把牠殺掉了,獵人也犯了罪過,兔子死掉了。所以要明理,要活用,應該持要持,不持就犯;應該開的要開,不開也犯戒,開遮持犯,每一條戒律都是活活潑潑的,沒有一條是死呆板的,這個要智慧,沒有智慧持戒不圓滿。
不律儀戒,違犯戒律的,幹殺盜淫妄,這持惡戒,而發惡願也是無表色。這一群人,這是特別在什麼?我們一般講黑社會,他們也有很堅強的組織,進去要發誓,還有一些宗教也有發惡誓的,這是上品惡。第三種,「非律儀非不律儀」,這個裡頭有「中善中惡」,不是嚴重的,但是裡頭還是有善惡,「若行中品之善而發善之無表色,非如律儀之極善,故謂之非律儀。若行中品之惡而發惡之無表色,非如不律儀之極惡,故謂之非不律儀。蓋上二者,別開極善極惡,第三者,合聚」,三聚淨戒裡頭「中善中惡。下善下惡不發無表色,則不攝於此中」。你發願的時候,不是真心真意想幹,那就不屬於律儀、非律儀,都不屬於。發願真想做,這就屬於律儀。我們今天發願,要堅持五戒十善、倫常道德,要堅持,要發願求生淨土。這是說一個真正修行人,像阿羅漢在不得已行這個事,他決定讚歎不殺生、不偷盜,因為奪取別人財物是偷盜;一定是讚歎。開,這個開戒是屬於不得已,在這個情況之下不能不開,不開他也是犯戒,應開不開是犯戒,應遮不遮是犯戒。
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真善知識。「彼經示曰」,這一段話是黃念祖老居士說的,「欲求善知識,首須求具正知見之人」。這個很重要,他的知見正,他有智慧,他能把經典的義趣講清楚、講明白。這下面說,為我們問一句,「何謂正知見」,什麼叫正知見?念老自己不說話,舉《圓覺大疏》,宗密法師的。宗密是華嚴宗第五代的祖師,第四代是清涼,清涼的學生。《圓覺大疏》是《圓覺經》的註解,宗密法師他的著作,這個裡面他說,「善達覺性」,達是通達,關鍵是善字,「不因修生。抉擇無疑,名正知見」。善是善巧,善達覺性就是明心見性、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不因修生,這句話意思很深,不是因為修行而生的,為什麼?覺性是自己本有的,修行是去其障礙而已,不是因為去障礙而生的,是本有的,這個道理要懂。我們自性,惠能大師說得很好,自性「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這個具足,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功德、無量德能、無量相好,具足一切萬法,它本來具足的,不是修生的。我們修正錯誤的思想、見解、行為,這個錯誤的思想、見解、行為是障礙,障礙我們的覺性,我們把這些障礙清除掉,覺性裡面的智慧德相統統現出來了。所以它不是因修而生的,是因為修而恢復了,是這個意思。抉擇無疑,我們的選擇沒有絲毫疑惑,這叫正知見。
下面給我們解釋,「覺性者,性覺妙明也」。性覺妙明,自性本來是覺、本來是妙、本來是明,它有三個意思,覺是覺了,沒有一樣不通達,沒有一樣不明瞭,妙是微妙,明是光明遍照。「善能通達本有性覺,故云善達覺性。本有覺性,不從外來,非因修得,故云不因修生。因此正是行不到處」。「行不到處」是禪宗裡面的話,參考資料裡頭有,「《大覺禪師語錄》:諸佛行不到處。只在衲子腳頭邊。列祖說不得時。弗離諸人口角畔」。底下括弧有個解釋,「此或禪師闡釋本有覺性不因修得之義」。歷代祖師說不得,為什麼?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你開口就錯了,不許你開口;不能夠思想,你一想,錯了,所謂「開口便錯,動念即乖」,這就是行不到處的意思。它是本有的,不是外來的。
我們今天把這個認知、這個理念都放棄掉,全部都向外學,認為心外有法,科學技術是心外的,心外有法。大乘教裡頭佛說心外無法,沒有說科學技術在外,這個意思就是說科學技術也可以從內求。對的,從內求,得受用;從外求,不得受用。從內求得什麼受用?六種神通現前了。從外求不能得神通,神通是本有的,不是從外來的。所以從內求,智慧得到了,科學技術也得到了。你看我們現在看遠處,要用望遠鏡,這對外。向內求的時候,天眼通了,不要戴望遠鏡,能看到很遠,而且能看透,牆壁那邊能看到。不但能看透,天耳,不需要用收音機,無需要這麼多工具,能看大千世界,能看到極微之微。智慧裡面有科學,科學裡頭沒有智慧,這兩種得失我們要知道,智慧比起科學殊勝太多了。求智慧要依善知識,求科學不必,科學有經驗,一代一代承傳的經驗,推陳出新,不斷的將這個技術提升,一代比一代提升,一代比一代新奇,這大家能看得見的。佛法裡面大家看不見,得受用。
抗戰時期,江蘇鎮江金山寺有一位法師叫妙善,當時人叫他做活佛,叫金山活佛,就是妙善法師。這個人是真的有神通,不是假的,有他心通,別人心裡起念頭他知道,這個話樂觀法師告訴我的。在台灣有兩個人,樂觀法師曾經跟活佛在一起住過四個月,對他很清楚;另外一個人,煮雲法師,到處打聽,聽別人講他的故事,把它記錄下來寫成一本書,他是完全聽說的,樂觀法師是自己看見的。跟他在一起,起心動念他真知道,你沒說出來,他說出來了。信徒很多,給人治病,什麼樣疑難雜症遇到他都能治好。他一生的形象,非常像小說裡頭寫的濟公。一生就穿一件衣服,裡面一套小褂褲,外面一件長衫,一年到頭就穿那個,冬天他也不冷,夏天他也不熱。從來不洗澡,衣領上都是很濃厚的垢污,可是你聞聞它,它很香,而且聞聞它都可以治病。《金山活佛神異錄》,樂觀跟煮雲法師兩個人寫的,合在一冊上。我們這個地方有流通,諸位可以看看。向內求的,不是向外,比科學更科學。可惜的就是人家把他這個當作神話來看待,當作一種特異功能,而不知道每個人都有,是人的本能,只要把煩惱習氣這些障礙放下,它就現前。現在這個時代正是需要這些本能的時候,本能一定從清淨心平等心裡面起作用。
覺性,性覺妙明。善能通達本有性覺,這叫善達覺性。本有覺性,不從外來,非因修得,所以說不因修生。因此正是禪宗所說行不到處也。「抉擇」,善能分別諸法實相。「離凡夫煩惱境界,若有少法當情,皆名住相」。什麼叫當情?起心動念了,還有外頭境界會引起你起心動念,這都是住相。「乃至菩提涅槃,尚不取著,何況世間夢幻境界。故不應住色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得無住心,那就是契入圓覺了。這段話的意思很深。今天時間到了,這一段話,就是《大疏》裡頭說這段話,我們底下一堂課再深入的學習。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