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531集)jingkong老法师主讲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五三一集)  2013/12/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531

视频MP3点此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八百八十八頁,倒數第五行,從第二段看起:

「自然二字,亦貫全段。乃因適得其中而自然如是。自然無為者,不因造作,自然安住於無為法中,此真無為。若因造作,則是有為矣。」這是解釋前面經文,「咸為道慕,曠無他念,無有憂思,自然無為」,都是讚歎西方極樂世界這些菩薩們,日常生活以及修學無不是與自然無為相應。跟我們娑婆世界完全不相同,娑婆世界眾生無不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只要涉及到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就是有為,有為就有業。善念、善言、善行,這是善業,感得的果報是三善道,天、人、修羅;如果念頭不善,言語、行為不善,他感得的是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出不了六道輪迴,在這裡面無不是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這個事實真相,佛在經論裡頭給我們說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學佛的同學總要常常把它記在心上。回過頭再看看極樂世界,這兩個世界可以做一個比較,本經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對兩個世界的比較說得最多、說得最清楚,真的明白、清楚了,我們就會有智慧的選擇。一定是選擇極樂世界修行證果,我們選擇阿彌陀佛為老師,往生到極樂世界做阿彌陀佛的弟子。極樂世界一切都是自然無為,生活與自然無為相應,學習也跟自然無為相應,所以他的成就那麼快。沒有一點點念頭去造作、去攀緣,沒有這個念頭,因緣自然就成就,自然提升,自然放下,自然證果。如果有造作,這就是有為。有為,就像《金剛經》上所說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不是真的。

「虛空」,這是比喻,「指心如太空,開廣無際,離垢無染,不受一塵。」我們空中有微塵,空中有染污,為什麼?虛空也是自性變現的,十法界以內的沒有離開阿賴耶。佛說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把八識中的第六識、第七識誤認為是我們自己的真心,我們今天講的心全是這個東西,第六的分別,第七的染污。什麼時候心如太虛?這個虛空不是十法界的虛空,十法界的虛空有染污,這是現在科學家都知道。但是自性的虛空裡頭沒有染污,為什麼?它已經轉識成智,阿賴耶識轉成大圓鏡智,末那識轉成平等性智,末那再不染污了,第六意識轉變成妙觀察智,它不分別了,前五識眼耳鼻舌身自自然然轉變成成所作智,成就諸佛菩薩之所作。諸佛菩薩所做的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上求下化都非有為,那就是與這相應,上求下化自然無為,這個境界好。

「虛空者,指心如太空,開廣無際,離垢無染,不受一塵」,自性清淨心確實如是。惠能大師明心見性第一句話,「何期自性,本自清淨」,這是他見到了。第二句話說,「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用現在的話說,沒想到,自性本來不生不滅,本來清淨,從來沒有染污;「本自具足」。所以真的,佛講的是「心外無法,法外無心」、「一切法從心想生」。法身菩薩他們一切的想、念都斷掉了,真正放下起心動念、放下分別執著,這個時候自性本自具足全現前,所以妙在這個地方。現前的是什麼?第一個,無量的智慧,這個智慧能夠正確的明瞭,沒有錯誤,全宇宙萬事萬物。全知全能是一般宗教裡面對於上帝的讚歎,不是真的;在大乘佛教裡面,明心見性就是全知全能,是真的。全知全能不是佛菩薩專利的,而是什麼?一切眾生人人都有分。《華嚴經》上佛說得好,「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所以佛法是平等的。

天台大師講六種佛,就是六即佛,講得太好了。從理上講,理上就是從自性上說,從自性上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叫理即佛。從理上講,一點也沒說錯。從事上講就有差別,事上講,我們現在叫名字即佛,有名無實,有佛的名字,不是真佛。為什麼?我們被染污了,我們迷了自性。迷了自性,但是自性沒有迷,是我們自己迷了;換句話說,真正的你自己是佛,這身是假的,不是真的。現前身跟心都是假的,阿賴耶在做主,是這麼回事情,有名無實。我們依照佛菩薩的教誨,好好去修。修是什麼?修正。修行是修正錯誤的行為,稱之為修行。這兩個字得搞清楚,它不是迷信。我們對於整個宇宙萬事萬物想錯了,要把這個錯誤修正過來;看錯了,也得把它修正過來;還有說錯了、做錯了。肯定的,你看錯、想錯了,決定你就做錯。做錯了的果報現出來,它也有果,就是十法界、六道。嚴重的錯誤就是六道輪迴,十法界是錯誤,不太嚴重,六道輪迴是嚴重的錯誤,三途是錯誤到極處,就是三惡道。

佛教我們修正,依照什麼標準?絕對的標準是跟自性相應。佛說得好,我們自性的智慧、德能、相好是圓滿的。我們今天看法、想法、做法跟它相違背,造出一個錯誤的境界。這個錯誤根本都沒有的,所以佛常常用夢來做比喻,夢是假的,不是真的。六道是個夢,十法界也是個夢,六道跟十法界合起來,六道是夢中之夢,六道醒過來了還有十法界,十法界再醒過來叫真的醒過來,十法界不見了。永嘉大師說得很好,「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覺悟之後沒有了,夢醒了。醒了是什麼樣子?是一真法界。換句話說,我們讀的這個經裡面景觀就是醒過來的樣子,醒過來就是極樂世界、就是華藏世界,密宗裡面講的密嚴世界。名稱不一樣,實際是一樣,並沒有差別,只是方法不一樣、門道不一樣,方向相同,結果、目標相同。明白這個道理,現在的宗派當中門戶之見,彼此不能相容,毫無意義,全造了惡業。我們讀《華嚴》,細細去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五十三位善知識,每個人學的法門不一樣。五十三不代表數字,它是表法的意思,代表無量無邊。無量無邊的法門,方向是一致的,目的地是一個。所以不管哪個法門,都到了。「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是真話,不是假話,這是佛在《金剛經》上講的。

「無立」,就是「一法不立」。為什麼?法法現成的,法法都自然無為,不需要你再立一法,你立一法就是頭上安頭,錯了。「淡安」,這些我們都要學習。佛教我們隨緣,隨緣才能夠自然無為,才能夠不受一塵,才能夠一法不立,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什麼都好,你行善,很好;你作惡,也好。六道,實在講是怎麼回事情?消業障的,你造這些善業,這個地方講得好,一法不立,你怎麼要造善業?善業怎麼辦?要消掉,到三善道消你的善業;造的惡業?到三惡道消你的惡業。換句話說,就是善惡業都不能造,造了都是麻煩事。佛菩薩造不造?不造;但是他也造,他那個造跟不造是畫等號的。為什麼?不管造善與不善,他不放在心上,心裡安然無為,他就不造業。他造的是淨業,沒有善惡,所以他沒有地方報。我們今天念阿彌陀佛要專心念,這也是在造業。這個造業,三善道沒有阿彌陀佛,三惡道也沒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哪裡?在極樂世界。所以造這個業,他的果報在極樂世界,不一樣。我們要明瞭、要搞清楚,起心動念念念不離阿彌陀佛。這一本書,《大乘無量壽經科註》,就是我們往生極樂世界的護照,是我們往生極樂世界的保證書,前面我們讀得很多,逐漸逐漸我們現在明白了。

正法,什麼叫正法?一門深入叫正法。你看那個正,中國這個正字,上面是一,下面是止,止於一就是正法。我同時學二門、三門,不是正法,你已經有偏有邪,不容易成就。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只要你選一門,你一生不改變,叫正法。我選《古蘭經》,我一生不改變這個,我能不能成佛?告訴你,到最後的成就,果然成佛。到成佛,大家說怎麼你也來了,他也來了,不同宗教全來了,你說現在的宗教打架冤不冤枉!他為什麼打架?他沒懂,他如果真正懂了,佛法這裡沒有界限,一門,不管是哪一門,沒有說這個除外那個除外,沒有,門門都是第一。門門都是要一門,無論你修學哪一門,你都是一門,一門就得定,定就開智慧,一開智慧之後就平等了。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智慧是本有的,自性裡頭德能第一個是講般若智慧,不是從外頭來的。但是心清淨,智慧才生出來,就現出來,心不清淨生的是煩惱。所以煩惱是變質的智慧,煩惱的體就是智慧。煩惱要不要斷?不能斷,煩惱斷了智慧就斷掉了。斷煩惱,斷煩惱是比喻,不是真斷,轉煩惱為菩提,是這個意思,你要把它轉變。轉變從哪裡轉?從心上轉,心是浮動的,心是急躁的,心裡有妄想雜念,這個心生煩惱;心是清淨的,心是平等的,這個心就生智慧,全在此地。功夫,如何讓心定下來、讓心靜下來,這叫功夫。

佛教沒有迷信,佛教裡面講佛、講菩薩、講阿羅漢,多少年前我就講,跟大家說清楚,這是佛陀教育。我也要把它加兩個字進去,免得大家誤會,佛不是宗教,佛是教育,佛陀的教育。佛陀教育有三個學位,學位的名稱,我們現在大學裡頭,博士、碩士、學士三個學位,佛陀教育裡也有三個學位,第一個叫佛陀,第二個叫菩薩,第三個叫阿羅漢。釋迦牟尼佛不是專利,不是說佛只有他一個,沒有,人人都能成佛,好像博士學位,你只要好好去讀,每個人都可以拿到,平等的。你本來是佛,換句話說,你必須得要拿到,你應該拿到,拿到是正常的,拿不到是不正常。正常的人就是佛,中國人稱聖人。佛教裡面三個學位,跟中國人講聖、賢、君子,儒家也是三個學位,最高的學位是聖人,其次的賢人,第三個君子,聖、賢、君子。跟宗教不一樣,宗教,神至高無上,只有一個,宗教信徒不能成神,不能成上帝。佛門弟子個個都能成佛,個個都能成菩薩。總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

不信佛的,他不相信自己,這就難了。佛在哪裡?自己本來是佛。你看他不相信,所以他就成不了佛。成佛有什麼好處?只要說三樁事情,第一個智慧現前,你沒有錯誤的看法、沒有錯誤的思想,這個誰都想要,真實智慧。第二個好處,你真正明白、覺悟,你不生不滅,這就是無量壽,你天天想求,求不到,不知道本來無量壽。第三個就想到相好莊嚴,我們的生活富裕、自在、快樂,在極樂世界全都得到了,三種都得到。我們這個世界富貴有,但是富貴不樂,很苦。為什麼?這個富貴是有為而得來的,不是無為得來的,無為是自性,性德變現的,有為是你求得的。所以世間富貴可以求,佛在經典上告訴我們,你要想發財,生財有大道,這個道是什麼?財布施。財布施是因,得財富是果報,愈施愈多,愈多要愈施。有為不管怎麼樣比,比不上無為,無為完全是性德。聰明智慧是果,它的因是法布施。好的法,利益一切眾生的方法,你知道,要多多教人,愈教愈聰明,你愈有智慧,聰明就從這來的。吝法呢?吝法就愚痴,你這一生很聰明,但是吝法不肯教別人,教別人也要留一手,怕別人超過自己,這種人死了之後來生愚痴,可能愚痴很多世。錯了!如果肯教人,愈肯教人就愈聰明、愈有智慧,真正想智慧超人,你就不斷去教人,毫無吝嗇。第三個,健康長壽是果報,因是無畏布施。三種布施三種果報,你看世間人要求的,希望有財富、有聰明智慧、有健康長壽,佛門真正告訴你這三種果報從哪裡來的。

命中沒有,袁了凡先生命中沒有,遇到雲谷禪師,雲谷禪師把這當中道理一說明,他明白了。他十五歲孔先生給他算命,算他終身流年,非常準確。二十年,每一年,他是個讀書人,參加考試名次、國家給他的待遇,絲毫都不差。所以他什麼都不想,真正相信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想也是枉然,空想、白想了,不如不想,什麼念頭都沒有。三十五歲遇到雲谷禪師,在南京棲霞寺跟老和尚在禪堂坐了三天三夜,沒動一個念頭。雲谷禪師很驚訝,這人定功不錯,普通人三天三夜不知道多少念頭,他怎麼一個念頭都沒有?佩服。就向他請教,你是怎麼修的,怎麼修得這麼好?了凡很誠實,說我沒功夫。為什麼三天三夜不起一個念頭?我命給孔先生算定了,二十年一點錯誤都沒有,我起心動念有什麼用,不如不起心動念。雲谷聽到哈哈大笑。他說你笑什麼?我原來以為你是聖人,結果你還是個凡夫,標準凡夫。他就奇怪了,難道命還能改?當然能改。為什麼?你作善就加分,你作惡就減分,天天都有加減乘除,你善惡都不做,這不是標準的嗎?一絲毫都沒有改變。教他斷惡修善,你的命就改變。

袁了凡很聰明,聽了這個話有道理,回家就真幹,就發願要行三千樁善事,發這個大心。三千樁善事還沒做完,第二年參加考試,孔先生算他第三名,他考第一名,就變了,不一樣,愈來愈相信。全家斷惡修善,一生命運全轉了,他命中只有秀才,沒有舉人、沒有進士,他求考中舉人、考中進士,這命裡沒有的都得到了。命裡沒有兒子,求兒子,果然生了一個兒子。這個兒子不錯,好像生了六個孫子,家就旺起來了。做官只能做到一個四川很小縣分的知縣,結果他進士及第之後,做了寶坻的知縣,在北京。寶坻縣是直轄縣,不歸省管的,歸皇上直接管的,這麼大的一個縣。壽命只有五十三歲,他活到七十四歲,延壽二十一年。他沒有求長壽,壽命自然延長,因為福報累積多了,壽命是到了,福報沒享完,要等他福報享完他才會走,多活了二十一年。這就是有為法裡頭是可以求得的,不是求不得。無為法,那是自然具足的,不需要求。只要真正做到無為,無為是什麼?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性德就現前。

「淡安者,淡者,淡泊。安者,寧靜」。諸葛亮一生,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心地清淨,看東西看得清楚。「又淡安為水流平滿之貌」。池塘水是滿的,沒有風浪,沒有染污,這個水在池子裡頭清淨平等,這也是淡安的相。《文選宋玉賦》裡頭有一句話說,「潰淡淡而並入」。這就是形容「水波相繼,相似相續,此喻心離斷常。平滿喻平等圓滿」。相似相續比喻心離斷常,斷常是二邊,是錯誤的知見。有一些人誤會,認為人死了來生還是人,狗死了來生還是狗,生生世世都不變,這叫常見,這個看法是錯誤的。另一種錯誤是斷見,現在很多人錯在這裡,認為人只有一世,人死了什麼都沒有,所以他什麼都敢做,認為沒有來世。他一旦要知道人真有來世,他就害怕。人確實有來世,一點都不假,這一世時間短,來世時間長,三惡道決定不能幹。為什麼?時間長,太苦了。畜生道,譬如說現在他死了以後,他投胎他變成一隻雞,雞的壽命不長,現在養的雞壽命大概只有三個月,牠就被人殺了。殺了以後怎麼辦?牠還是雞,又投胎做雞,總要做幾十次、幾百次,牠才能出來,畜生道都是這樣的。

釋迦牟尼佛在經上給我們講個故事,當年祇樹給孤獨園,佛在那裡住了幾年。那個地方有建築、有工程,看到一窩螞蟻,佛的學生裡面有不少都是證阿羅漢的,阿羅漢用天眼看,用宿命通來觀察,不知道這個螞蟻在這個窩裡頭投胎多少次,沒辦法知道。佛告訴大家,這一窩的螞蟻,從投胎墮成螞蟻到現在,已經經過七尊佛,現在還是螞蟻。阿羅漢沒有這麼大的神通,阿羅漢只能看五百世,七尊佛出世,一尊佛就算三個阿僧祇劫,三七二十一個阿僧祇劫,阿羅漢沒這個神通。為什麼?愚痴,牠就認為那是牠自己的身體,牠就不想改變一個身體。佛指出這個,說明三惡道進去容易,出來很難,什麼時候你覺悟,討厭這個身,不要這個身,想換個身,就行,牠就出來了。

人決定不能沒有善因,能夠到人道來投胎的,前世一定有五戒十善,修得不錯,沒有五戒十善決定來不了人道。天道一定要上品十善,人道是中品,修羅是下品。佛跟我們講真話,他不會騙人,騙人的人必有企圖,佛對我們有什麼企圖?沒有。所有的企圖總是想從別人那裡得些利益,我們不管做多少好事,跟佛比差遠了,他不需要我們的。另外一個,騙人沒有企圖,他神經不正常。神經不正常,講這麼多經典講得很有道理,不像不正常。所以能不相信嗎?不相信是自己真的沒有福報,自己沒有遇到緣,緣實在是太重要。小孩小時候跟著父母,父母是鄉下人,不認識字,但是心地很善良,初一十五、逢年過節都要到廟裡去燒香祈福,要上城隍廟燒香,孩子跟著去,對於佛教、道教有一點印象。但是稍微大了,上學校去念書,聽老師的教訓,宗教是迷信。我們就信以為真,宗教是迷信,一生對宗教冷漠,絕對沒有興趣碰它。學佛,這些宗教的人也沒有辦法把宗教講出來,講個道理讓我們聽聽,沒有,從來沒有聽到。這個緣,好像是嚴重的危機,這麼好的東西當面錯過。

我這個緣,到台灣一心一意想學哲學,遇到一個老師,方東美先生。我跟他認識,只曉得他是同鄉,試試看,寫一封信給他,寄了一篇文章給他看,目的是想到學校去聽他的課。上學,我那時候就沒有能力,一個人在台灣,舉目無親,要靠自己工作養活自己,所以生活很清苦,在政府機關當一個小職員,希望能到學校旁聽他的課,我們就很滿意了。老師,一個星期我收到他一封回信,約我到他家見面。見面之後,問了我很多話,過去家庭、學校。抗戰期間那個艱苦他知道,抗戰期間失學四年,問我的學歷,我初中畢業。他說你有沒有騙我?我說沒有,不敢騙老師。他說你寫的信、寫的文章,我們台大學生寫不出來,他從這懷疑。我說雖然失學多年,沒有離開書本,喜歡讀書。談到最後,老師就告訴我,他說現在的學校,六十二年前,現在的學校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他說你要到學校去聽課,你會大失所望。我聽了這個話,這老師完全拒絕了,感到非常失望,當然表情就很沮喪。大概過了六、七分鐘,老師告訴我,這樣好了,你每個星期天到我家裡來,我給你上兩個小時課。我們就這麼約定,星期天上午九點半到十一點半,兩個小時。給我講了一部《哲學概論》,不是在學校學的。最後一個單元「佛經哲學」,我非常訝異,我說佛教是宗教,多神教,多神教就意味著是低級宗教,高級宗教只有一個真神,佛教什麼都拜,多神教,它怎麼會有哲學?老師告訴我,他說你年輕,你不知道,「釋迦牟尼是全世界最偉大的哲學家」,他這樣介紹給我,「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在這個單元裡頭重新認識了佛教。

老師告訴我,佛經哲學不在寺廟。我說在哪裡?他說在經典。這個話非常重要,他要不說清楚,我到寺廟找這些法師去聊天,我會感到老師騙我。他說兩百年前,這寺院裡的出家人都是有德行、有學問的人;他說現在不一樣,現在他們不學了,你直接要從經典裡面契入。所以我就開始逛寺廟,逛寺廟幹什麼?找經典,去讀經典,老師介紹的,必須要讀的,得去抄。那個時候台灣書店裡面買不到佛經,沒有流通的,全台灣印佛經的只有兩家,台南有個慶芳書局,台中有個瑞成書局,印的量很少,種類也很少,大概不超過二十種。你說佛經量那麼大,我們想學習的都找不到,都是一般寺廟裡的經懺佛事用的,這個可以找到。所以必須要找時間到寺廟去抄經,學得很辛苦,但是愈學愈有興趣。學了七年,我出家了,出家就教學,就教佛學院,就在外面講經。去看方老師,方老師一看到我,你真幹了?我說真幹了,人生最高的享受,怎麼能不幹?他第一個贊成,你完全做對了。那個時候我一些同學、朋友、長官,都說我迷了,迷信,怎麼會年輕人迷信到這種程度?好像不可救藥,只有方老師一個人贊成。到了晚年,我那些老朋友們,他們退休了,退休以後看到我,佩服了,你的路走對了。

所以斷見、常見都是錯誤的。平滿是比喻平等圓滿。「無欲,欲者」,欲是欲望,《大乘義章》裡面說,「染愛塵境,名之為欲」。染是染污,你想得到它,你想控制它,你想支配它,這都叫染。愛,這個愛是情愛。塵,五欲六塵,這個塵是指色聲香味觸法,這叫六塵。六根對的,眼對色,耳對音聲,鼻對香,舌對味,身對觸,意對法,都會讓你產生欲望,你想擁有,這就是欲望生了。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表演,他是王子,他要不出家,繼承王位,他是國王。十九歲離開家庭,捨棄了王位,也捨棄了榮華富貴的生活,出去學道,佛家講參學,過苦行僧的生活,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堅持到最後,他七十九歲圓寂的,一生不改變。真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七情五欲放下,他教我們放下,他先做到,他要不做到,沒人相信。他老人家在世的時候,經上我們看到的,常隨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個人,這些人都是跟他學習的,跟佛過同樣的生活。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這是常隨眾,佛到哪裡,跟著佛不離開的。一生過游牧生活,居無定所,真正得大自在。給學生們定的規矩,樹下一宿。這個樹也許長得很好,樹蔭很大,想多在這住幾天;不可以,一晚上,明天不可以在這裡再住,一定要換地方。這是什麼?沒有留戀,真正叫萬緣放下,得大自在,真正恢復到心地的清淨平等覺,他住在這個地方。

下面引《俱舍論》說的,「欲,謂希求所作事業」。希望我能做好,把事業做好,這都屬於妄。「據此,則經中捨諸愛著」,著是執著,「與亦無希求、不希求想等,均無欲也」。這都是說離開一切的愛欲,捨諸愛著,你所喜歡的,你所執著的。亦無希求,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希求這個念頭,也沒有不希求。希求是錯誤,不希求也是錯誤,不希求還是在希求,希求、不希求都錯了,必須希求、不希求統統放下,這才叫無欲。「此上三句,顯實際理地不受一塵」。上面講的這三句,經文裡頭所說實際理地,實際理地是真心、是真理、是自性,自性、真心裡頭一塵不染,一念不生。「但萬行門中,不捨一法,故續云作得善願,盡心求索」。這些經文,「正顯事理無礙、圓融自在之妙義」。心地清淨,一塵不染,遇到眾生有困難,我要不要去幫助他?要。眾生有苦難幫助他解決,不但幫助他離開苦難,而且幫助他得到幸福、回歸自性,這就是有為。有為是不是有造作、有因果?沒有。為什麼?一切作為他沒有放在心上,事做,做完之後心地乾淨,就像沒做一樣。如果做的好事,把好事放在心上,就好報,果報就有。所以無論行善、行惡,統統不著相,這叫無為而無所不為,無所不為而無為,這妙!真正覺悟的人是這樣,他做一樁事情,利益眾生的,沒有成功、失敗這個念頭,事情做成了,眾生有福,他們有福,於我不相干;沒做成功,他們沒福,於我也不相干。總是全心全力在做,不是看到不聞不問,不理會,那個不可以,那與性德不相應,那慈悲何在?

自性第一德就是愛,這個愛不是我們凡夫的愛,凡夫愛裡頭有情、有妄念、有欲望,自性裡面的愛決定不摻雜這些東西。所以佛教不叫愛,叫慈悲。慈悲就是愛,慈悲裡面是充滿了智慧,世間人愛裡頭充滿了情欲。所以佛家的慈悲,跟宗教裡頭講神之愛、上帝之愛、聖人之愛,是相同的,是真愛。《弟子規》裡頭說,「凡是人,皆須愛」,要用真心的愛,不能用妄心。妄心的愛裡面就有很多糾纏在裡頭,有許多問題在裡面,那就不善,那就造業,愛會變成怨恨、會變成仇敵、會變成災難,這是佛不許可的。所以菩薩他用中道,用真心,用正法,這個愛叫慈悲。悲是拔苦,慈是與樂。佛教教學的總方向、總目標,就是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這是佛教教育的終極目標。要幫助他離苦,苦的根源是六道輪迴,他要能脫離六道輪迴,叫離究竟苦,真離苦了。得樂呢?要幫助他至少要證得菩薩的果位,才是真樂。阿羅漢離苦得樂不究竟,沒有圓滿,要幫助他成菩薩、成佛,得究竟樂,離究竟苦。自己心裡有沒有念頭?沒有,自己心地清淨平等,一塵不染。為什麼?幫助你成佛,你本來是佛,我幫助你不居功,本來是佛!不是我給你的,是你自己成就的,你自己放下就成佛。

佛家,佛跟凡夫的差別,凡夫有起心動念、有分別、有執著;佛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叫佛。所以放下便是。我們跟佛是一不是二,有這三樣東西,有起心動念、有分別、有執著就叫凡夫,三樣沒有就叫佛。三樣有一樣,二樣沒有,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人是菩薩;三樣有二樣,有一樣沒有,有起心動念、有分別,沒有執著,阿羅漢;三樣統統都有,凡夫,六道凡夫。六道凡夫對於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有輕重,有染淨,有善惡,這就很複雜,這就變成六道,六道就這麼來的。所以一個人對一切人事物,對一切萬法,執著沒有,六道輪迴就沒有。你生活在什麼境界?在四聖法界。你看到的,你接觸到的,是聲聞、緣覺、菩薩、佛,這個佛是十法界的佛。你把它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它跟宗教、跟迷信掛不了鉤,完全不相干。於是我們才真正了解,佛法產生一個大誤會。我出家剃頭大概不到一個星期,我就向中國佛教會提了一篇建議,正名。夫子說「名不正,則言不順」,中國古人喜歡簡單,不喜歡麻煩,稱為佛教;現在佛教被人誤會,加兩個字進去,佛陀教育,名正言順,佛陀教育。好像這個建議他們是討論了,到以後不了了之,就算了。

我在台灣,有個居士,建築師,那個時候他蓋了一棟大樓,八層,他送一層給我,我選了第三層。我以為是說著玩笑的,結果竟然蓋好之後,那時候我在美國,回來的時候他在飛機場接我,把所有權狀真的送給了我。我說你是真的,不是開玩笑的?真的,真供養法師。我說你是不是存心害我?他說不是,絕對沒有。我說絕對沒有,這大樓要不要開銷?他說要,當然要。一個月要多少錢?他說一個月要六萬。我說我到哪裡去找六萬塊錢,你不是害我嗎?他說那怎麼辦?我說除非你每個月拿六萬來,我就答應;你要叫我去跟人化緣要錢,我說我寧願餓死我也不幹這個事情。以後他就答應了,每個月送六萬,送了三年。三年,我這個道場有收入,可以夠開銷,我說你不要再送了。所以,隨緣要自在,隨緣裡頭有苦不能幹,那是人害你。我這一生就這一個道場,沒有第二個道場。為什麼?找不到第二個這樣的人,送我道場還得管開銷,要不然我不上當。

最近,也許同學曉得,我在斯里蘭卡建議,諸位要曉得,不是我建的。我要建道場,年輕的時候該幹,八十七歲還幹這個事情,哪有這個道理?去年十一月我訪問斯里蘭卡,跟總統談得很有緣分,我向他建議,我們應該建一個佛教大學,培養全世界佛教的弘護人才。他聽了非常歡喜,他說就在我斯里蘭卡做。我說這第一個,第二個,還需要建一個宗教大學,我希望全世界的宗教能團結起來。宗教要回歸教育,因為它本來是教育,每一個宗教創始人都是最偉大的社會教育家,摩西是的,耶穌也是的,穆罕默德也是的。所以一定要回歸教育,不回歸教育對社會沒有正面的貢獻。希望宗教互相學習,不會再發生宗教與宗教之間的誤會、矛盾,甚至於衝突,不能發生這些事情;宗教要團結,要好好的帶動信徒化解所有衝突,帶動世界永久的安定和平。總統聽了非常歡喜,所以我們就想在這個地方建兩個大學。我哪有能力,我只是說說,有許多熱心想做好事的人,你們出錢出力把這個學校蓋好。蓋好之後,有很多人要請我做校長。我說我不找事情,我怕事情,我說校長我已經想好了。他說誰?總統來擔任。我說我答應一樁事情,學校蓋好之後,我做教授,開一門課,《無量壽經》,我來教《無量壽經》,就這一門課,其他的我邊都不沾。我們是為正法,為全世界,不是為我個人。為我個人,我現在日子過得很好、很快樂,學佛之後,方先生說的話,我把它證明了,「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這一生過的是最高享受。到處流浪,因為老師到處流浪,釋迦牟尼佛,我完全跟他學,一生沒有道場。

台北這個道場建成之後,到現在三十多年,那個董事長還掛我的名,辭了十幾次,我根本都不去了。問他為什麼要掛我的名,掛名有人捐錢。我跟他們約定,佛陀教育基金會人捐錢的這個數字、銀行存款,我們做的一樁事情,就是印經,學印光法師印經布施,對全世界,這是我們支出。收入、支出現金,我什麼時候要問,什麼時候你們要說得很清楚,一點都不含糊。所以台灣會計師稱讚我們基金會財務台灣第一,清白之家,一點錯誤都沒有。我說這要把它做好,這是你們的功德,有一點差錯,就不是釋迦牟尼佛的學生。大公中正,印經的錢就是印經,生活沒有錢,另外再想辦法。有一年過年我在台灣,過年的時候真遇到困難,當時總幹事來找我,我們有員工,員工有工資的,沒有工資他不能長久,他心不能安定,得有工資、有福利,他說印經的錢很多,能不能在印經的錢撥一部分出來做為道場經費?我說不可以,這是犯戒的。最後我就說,我私人銀行有個帳戶,人家供養我的,我都放在那邊,那存摺我交給他,那時候景美還有個圖書館,是我講經的地方,兩個道場,我說你們把它提出來兩邊分,這年關過去了。一定要做得如法,你才會身心安穩,才會快樂自在。

「作得善願,盡心求索」,好事,我們希望它能夠成功。這兩個學校,馬來西亞的漢學院跟斯里蘭卡的大學,大學那個地方現在有一百六十多個教授,很多教授都喜歡到這裡來教,好事情。在我想像當中,教學的理念跟方法,大概還是遵守西方的,佛門跟中國傳統文化,這舊的概念跟方法沒有人想到。舊概念、舊方法會出聖賢,為什麼?目標是求智慧,不是求知識,這個我們要把它帶動起來。所以學校建好之後,我只答應教一年書,教《無量壽經》。我帶五個學生,多了我照顧不過來,頂多只能照顧五個人。我們是用老方法、老的理念來試試看,如果實驗成功,可以讓其他的教授做參考。老的方法確實比西方的方法好,學習會很快樂、會很輕鬆,沒有壓力,但是要真精進。很單純,一門深入。你看佛經,專門研究《無量壽經》,《無量壽經》研究通、明白了,淨土的五經一論全通,本宗的通了;本宗通了之後,沒有學過其他宗派經典也會通達,也沒有問題。一點一滴的來做,慢慢擴大影響。

在漢學院做,因為漢學院都是自己同胞,好商量。我們十年不招生,所以沒有教授,也沒有學生,我們招研究員。我們的名額是兩百個,希望有兩百個研究員在這做研究工作,就是一門深入。《治要》它原來的典籍六十五種,這就是六十五門功課,每個人專攻一門。基本的,佛家是戒律,跟文字學,漢字。所以我們會開《說文解字》,開這些文字學,開這個課,開戒律的課程。戒律是學佛必須要學習的,儒家的禮,佛法的戒,要設立一個律學院。世界上傳佛法的三個語系,北傳的漢語系,包括日本、韓國、蒙古,漢語系的;其次的,西藏的是藏語系;第三個,南傳的巴利語系,以巴利文為主。所以文字三種都要學,要學這三種文字,這樣將來對於全世界的佛教都有幫助,歡迎佛門弟子都能到這個地方去學習。

斯里蘭卡是以佛教治國,從總統到人民幾乎都落實三皈、五戒、十善、八關齋戒,基本佛經的這些道理,一般人都懂得。全國人口不多,只有兩千萬人;土地面積大概福建省一半大,兩個台灣;寺廟有一萬多所。每個寺廟,我沒有去調查,我概略的估計,平均每個寺廟算六、七個人,它也有將近八萬人的樣子,出家人有這麼多,這裡面一大半都能講經教學。所以斯里蘭卡的人民普遍受到佛陀教育,講經的人太多了。而且國家規定的,星期天,星期假日,上午八點到十二點,是全國佛教教學的時間,所有的人只要有空閒,都應該到附近寺廟接受佛陀教育,全國的。所以星期天到寺廟,你去看寺廟滿滿的,到處都是人,都在那裡聽經,都在那裡講學,一個小圈圈、一個小圈圈,席地而坐,走廊上、殿堂上,在院子裡面,統統都是的,非常難得。學了之後,你走出教室你能看到,好處在這裡。我們希望佛教有成就,也能帶動其他宗教,我們也幫助他們,在那邊建立一個宗教大學。

我們在經教裡頭學了,學以致用,雖然非常熱心,放得下。我們學校建成,贈送給政府,送給斯里蘭卡政府。他們政府對宗教有兩個部,一個是宗教部,宗教部屬於總理管的;另外還有一個佛教部,因為全國人民百分之七十五以上佛教徒,所以它有個佛教部,佛教部歸總統管,是總統府下面的一個部,部長是總統兼的。所以我們學校建好就是贈送給國家,就是屬於國家的,不屬於任何人,裡面一定完全聽國家去安排。這個國家是宗教治國,全民都在學佛,他一定有慈悲心、有智慧把它安排得很妥善,對於全世界佛教做出最大的貢獻。還有兩個活動中心,都送給國家。活動中心是用酒店的方式建造的,就辦活動用,全世界的宗教活動、宗教團結都在這個地方。酒店有住的地方、有會堂、有教室,建築在風景非常優美的環境裡。到那個地方去參加一次論壇、講座,短的時間七天,長的時間半個月、一個月。一個活動、一個活動排的,一年到頭沒有空閒,讓全世界信仰宗教的人有一個活動中心。這兩個中心也是建好之後送給政府,由政府來管理。我們同學們對於這樁事情出錢出力,我們全心全力來支持它,這是一樁好事。我們行好事的人要三輪體空,不要把這個事情放在心上,心上只放阿彌陀佛。我們也把這個事情請阿彌陀佛來護持,一定會讓我們滿意,會建得很成功。

經上這些話,「作得善願,盡心求索,正顯事理無礙」,理是清淨無為,事是有為,有為跟無為同時,沒有障礙,「圓融自在之妙義」。如德遵普賢品裡面說,「會中諸大菩薩入空、無相、無願法門」。這叫「三三昧」,在我們參考資料第三頁當中有「空、無相、無願」。三三昧這一條,「即空三昧、無相三昧、無願三昧」。三昧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叫正定。「空三昧是觀察世間的一切法都是緣生的」,因緣生法,「也都是虛妄不實」,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緣聚的時候有,緣散了,相就不存在。我們建造的房子是眾緣和合,裡面有鋼筋、有水泥、有磚頭,有這許許多多建築材料,還得要人工按照圖紙把它建立起來,眾緣和合;緣散掉了,房子就不存在。所以這都不是永恆的,我們要認清楚這一點。

我們自己身體也是眾緣和合,科學家告訴我們,人體是細胞組成的。多少細胞?科學家告訴我們,一個人的身體大概有六十兆的細胞。六十兆,而且細胞的形狀不一樣,有圓形的、有菱形的、有三角形的,組成我們身體裡面的五臟六腑是不相同的細胞,都是細胞。細胞的新陳代謝,就是細胞有壽命,最長壽命的是腦神經細胞。一個人身體裡面的細胞,腦神經細胞它的壽命大概是一百三十年到一百五十年,最長的。也有細胞壽命只有幾天的,多半大概都是幾個月到二、三年。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我們人身體裡的細胞,佛是講週期,七年是一個週期,他說七年所有細胞舊的都死亡了,都是新細胞來代替。科學家講得更清楚,每一天新陳代謝,每一天有多少細胞,老的細胞死亡,多少新的細胞來補充?科學家告訴我們,有七千億,單位是億。整個身體是六十兆,每一天新陳代謝有七千億的細胞,你說這身體怎麼是我?生滅,一天就有七千億個細胞生滅,不是真的,是假的。所以萬法皆空,這叫空三昧。對於一切法都不要執著,它是假相。

第二個,「無相三昧是觀察世間的一切形相都是虛妄假有」。前面是從體上觀,空的,緣生,看到它空的,根本就沒有,遇到緣它就現行,沒有緣它不存在,找不到它。相是現象,也就是說物質現象,也包括精神現象。觀察世間所有一切現象,科學家分為三大類: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這三大類統統都包括了。這些現象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其中物質現象,佛經上講得很多,「相由心生,境隨心轉」,這一類的話說得多,「一切法從心想生」,都是念頭。所以教育,教育的宗旨沒有別的,幫助一切眾生端正念頭而已,什麼問題都解決了。疾病是念頭不正,地球上這些災變也是念頭不正,如果念頭端正,不會有這些事情。極樂世界為什麼那麼好?每個人念頭都正。他為什麼那麼正?阿彌陀佛教的,阿彌陀佛教學沒有中斷,除了阿彌陀佛之外,十方一切諸佛都願意教他們。修學的環境,極樂世界是達到圓滿殊勝。阿彌陀佛好比是校長,十方一切諸佛都是教授,都擔任課程的,所以你想學什麼都有佛來教你,最好的老師,哪有不成就的道理!物質現象今天科學家把它搞清楚了,這是宇宙的奧祕揭穿了,念頭生的,跟佛經上講的一樣。

「無願三昧又名無作三昧,即觀一切法幻有,而無所願求。」無願三昧是真正消滅我們所有的妄念,為什麼?一切法是幻有,是假有,不是真有。像我們看電視,電視上所有一切畫面,我們看了也很歡喜,沒有一個人想佔有它。為什麼?佔有不到,頻道一關全沒有了。我們用什麼心態面對著現實環境?要用看電視的心態,你可以欣賞它,你不能佔有它,你不能控制它,你也不必想著我怎樣去支配它,不需要,一切隨順自然。他歡喜,我們也歡喜;他悲傷,我們也很同情,這就是所謂的真正客觀來處理萬事萬法。決定不要有主觀觀念,我想怎樣怎樣,那就錯了,因緣非常複雜,不是單純的。

我們再往下面看,「但諸菩薩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具足無量行願。正與此處無為、無立、無欲,而作得善願,盡心求索,圓融一味。」這一句說得非常好,本經第二品,「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佛法在中國,中國是大乘,大乘以四大菩薩代表,叫表法。第一個是地藏,地是代表大地,大地能生萬法,地裡面含藏無盡的寶藏,用它來代表心,我們的真心、我們的自性就好像大地一樣,它能生能現整個宇宙的萬有,好像大地能生一樣。大地又表修學的根本,我們現在迷了,要回歸自性,要從哪裡學起?從什麼地方開始?從心地。心地裡面,一個是孝,一個是敬,孝親尊師,世出世間一切善法都從這個根本出生的。所以,《地藏經》是佛門的孝經,地藏教孝,教孝親、教尊師。有孝親尊師這種德行,再向上提升,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大慈大悲需要智慧,文殊代表圓滿的智慧,有智慧就不會有過失、不會有錯誤。普賢代表實踐,要落實,要把孝親尊師、慈悲智慧,落實到日常生活當中,落實到一切眾生之中,這是大乘。普賢代表落實,不落實全就落空了,要變成我們生活、變成工作、變成處事待人接物的標準。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9年4月17日17:25:1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5863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