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五二三集) 2013/11/30 馬來西亞華嚴講堂 檔名:02-040-052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受持三皈: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八百七十三頁最後一行,科題,「庚二,智導群生」。請看經文:
【引導群生。捨諸愛著。永離三垢。遊戲神通。因緣願力。出生善根。摧伏一切魔軍。尊重奉事諸佛。為世明燈。最勝福田。殊勝吉祥。堪受供養。】
這一段「廣明菩薩真實功德」,廣是增廣,再詳細一些說明,說明菩薩真實的功德。我們看註解,「故下續云」,這向下的經文繼續的來說,『引導群生,捨諸愛著』。「著者,執著、染著。愛者,貪愛、喜愛、恩愛」。古云「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淨土」,古人說的這兩句話。六道眾生最麻煩的事情就是愛著,愛著從哪裡來的?可以說是生生世世無量劫來養成堅固的習氣。這也是六道輪迴生起的根本原因,人要把這兩個字斷掉,六道輪迴就超越了。真正斷愛著,在小乘是阿羅漢果,在大乘是七信位的菩薩,永遠超越六道輪迴,真的超越了。他生到四聖法界,四聖法界有聲聞、緣覺、菩薩、佛,十法界裡面往上四法界。所以佛對於這樁事情非常重視,我們學佛不能不重視。
著,執著、染著,執是堅固的執著,不肯放下。這裡面,從事上來講,有起心動念,心理上的執著、言語上的執著,傲慢習氣重的,知道錯了也不肯承認,這就是堅固的執著;身體造作種種執著都包括在這裡面。執著就有染污,清淨心不能現前。必須要知道,清淨心是本有的,是我們的真心,只是我們現在的清淨心被執著染污了,不能現前;我們有平等心,平等心被分別障礙住,所以平等也不能現前。清淨平等是真心,真心不能現前,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所用的是妄心,妄心就是執著的心、貪愛的心。凡夫真的不知道,執著、貪愛是輪迴的真因,我們每天生活當中造作,造什麼?造輪迴因,受輪迴果,在受輪迴果的時候又造輪迴因,所以輪迴永遠不能脫離。這個事情誰知道?佛知道。佛教菩薩,菩薩覺悟了,佛教聲聞,聲聞明白了,真正覺悟、明瞭他就真幹,真的把執著跟貪愛放下。貪愛裡頭最嚴重的是恩愛,堅固的情執,古大德說的話不錯,「愛不重不墮娑婆」,常常也有用「不生娑婆」,墮這個字也好,墮落在娑婆世界,生在六道輪迴當中。
「眾生染執難捨,菩薩妙德能令永離,故云永離三垢」。垢是形容詞,形容貪瞋痴是染污,貪瞋痴是塵垢,必須得永遠捨棄,邊都不能夠沾它,要離它遠遠的。這叫三毒煩惱,十善業最後的,意業不貪、不瞋、不痴。我相信每個同學,乃至於每個世間人,都希望把貪瞋痴斷掉,可是就是斷不了。為什麼斷不了?認識不清楚。所以章嘉大師所說的看破、放下,為什麼不能放下?沒有真正看破。真正看破,知道它的毒害,你就不會再去碰它。我們被這三樁事情困在六道無量劫又無量劫,生生世世苦不堪言。這一生有幸遇到佛法,遇到大乘,遇到《無量壽經》的集註,這是無比的大福報!遇到之後就要認真學習,要像古人那樣,「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自見就是明白,明白就是看破,唯有真正看破才真放下。我們今天自己說看破了,但是沒有放下,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這是什麼?認識程度還不夠,還要加深。
我們自己修學有經驗,六十二年前老師教我看破、放下,我們這六十二年當中,天天在放,看破與放下力度加深了,一年比一年深。六十多年過去了,現在才明白連佛法也要放下,《金剛經》上這句話懂了,「法尚應捨,何況非法」。《華嚴》、《法華》、《楞嚴》、《圓覺》這些大經大論放下了,不是真正搞清楚、搞明白,怎麼肯放下?佛法放下了,世法更應當放下,世間法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要看破。人與人之間緣聚緣散,都是緣分,相聚是緣分,別離也是緣分,無常。絕不可以貪戀,貪戀就壞了,這個貪戀變成三途。
世間一切不善能放下,不墮三惡道。出世間一切法也看破、也放下了,信願持名,你必定生淨土,永遠脫離娑婆世界。這就是你真的看破了,你真懂了,真明白了。我說這個話的意思大家要知道,我還不能放下,就說明我還沒搞清楚、我還沒有搞明白,怎麼辦?深入經藏,這樁事情只有經藏能幫忙。經藏,要聽古人的話,就是一部,不能搞太多太雜。一部經,就是這一部《無量壽經》集註,黃念祖老居士的集註,就夠用了,我們這一生受用不盡。無量法門生到極樂世界再學,不要在此地浪費時間。許許多多人就在這個地方錯了,把娑婆世界寶貴的光陰,因為人的壽命不長,頂多不過一百歲。一百歲,通常八十到一百都不能工作了,身體好的,可以做到九十歲,九十以後不行了,還能一天講四個小時嗎?不可能。換句話說,就應當求往生,早一天往生早一天成佛。生到極樂世界,無量無邊的法門可以在同一個時間完成。
我們在阿彌陀佛的大會堂,接受他老人家的教誨,那時候跟我們現在不一樣,現在沒有開悟。戒定慧三無漏學我們分開階段的,幾年學戒,幾年修定,幾年開慧,分段的。極樂世界學習不分段的,戒定慧三學同時圓滿,聞思修三慧剎那間就達到究竟圓滿。那是什麼原因?你有能力分無量無邊身,朝見無量無邊的諸佛如來,一個身跟一尊佛學一個法門,同時無量身跟無量諸佛把無量法門同時學完。只有在極樂世界才有這個緣分,不在極樂世界不行,沒有這個能力。這個能力是阿彌陀佛加持的,阿彌陀佛特別加持,四十八願、無量功德,彌陀無量劫修積的功德加持給我們,讓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我們的智慧、神通、道力跟阿彌陀佛相等。佛現無量無邊身,接引十方世界往生到極樂世界的菩薩,他去接引。我們有能力跟阿彌陀佛一樣,分無量無邊身,到一切諸佛剎土裡面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所以無量法門同時完成。如果不生極樂,要想得到極樂世界菩薩這樣的神通道力,要用無量劫的時間修行。這個事實真相我們搞清楚、搞明白了,就會死心塌地念佛求生淨土,一心一意希望早一天親近阿彌陀佛。
我們看下面文,「復令眾生遊戲於神通之中,遊者如水之流行,戲者安逸閑在也」,安逸閑在就是自在。「蓋表任運於神通之中,自在無礙,故曰遊戲神通」。這是說明到極樂世界的狀況,在極樂世界每天都是『遊戲神通』。極樂世界是個非常奇妙的世界,它沒有晝夜。我們這個世界,地球繞著太陽轉,對著太陽的白天,背著太陽是夜晚,自轉二十四小時一周,這叫一天。極樂世界沒有日月,它不需要日月光明,每個人身上放光,全身放光,樹木花草、宮殿樓閣沒有一樣不放光,它是光明世界,它沒有夜晚。我們這邊有一日、二日,到極樂世界一日、二日毫無意義。極樂世界不但沒有日月、沒有黑暗,永遠光明,極樂世界沒有時間跟空間。時間是過去、現在、未來,極樂世界的人想回到過去,行,他能回到過去,他也能進入未來,沒有障礙;空間沒有障礙。空間沒有障礙,換句話說,十方世界在哪裡?就在當下,像我們看電視屏幕一樣,沒有距離。所以那個地方學習快,這種學習的場所,一切諸佛剎土裡頭沒有。極樂世界學習的設備好,稱心如意,同時可以親近無量無邊如來,又沒有離開阿彌陀佛。自己的報身在阿彌陀佛的講堂,分身,應身、化身到諸佛剎土去了,任運自在神通,所以叫遊戲神通。
「普令眾生悉皆除惡生善,順於佛法,降伏非心,捨諸愛著,永斷三毒;開顯本性,安住神通,自在無礙。」從經文上看我們就知道,這是化他,前面是上求,這是化他。能幫助十方諸佛剎土裡面的六道眾生,極樂世界菩薩都有這個能力,生到極樂世界這個能力就得到。所以,他的慈悲心重,到極樂世界,這種愛著沒有了,自然斷掉,悲心很重,想到娑婆世界苦難眾生,他就到這個世間來示現,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能現什麼身。所以有人說,今天我們的地球災難很多,我們沒有求佛菩薩幫助,佛菩薩幫不幫助?幫助,佛菩薩知道。佛菩薩會不會來到這個世間?會,來到世間我們不認識。他跟我們化同樣身,這裡頭微妙到極處,來幫助我們消災免難。可是真正要產生消災免難的效果,我們要跟他合作,效果就出現,我們不跟他合作,效果不彰,或者說效果不大,能減輕一點,不能避免,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跟他合作那就是聽話,此地說的斷惡生善,我們得要幹。連美國量子力學家布萊登都說,要化解地球上的災難,只要地球上的居民大家都能夠棄惡揚善,跟這個地方除惡生善是一個意思,改邪歸正、端正心念,就行了,地球上災難就能化解。這是有科學根據的,不是隨便說的,我們能相信。
除了斷惡修善之外,順於佛法,這什麼意思?佛法是自性本具的智德,我們要隨順佛陀的教誨。佛陀教誨在哪裡?在經典,這一點希望同學特別注意。為什麼?現在是亂世,古德所謂的「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楞嚴經》上也說到。我們到底聽誰?每個人都說他說的是正法、別人說的是邪法,我們在這個環境之下,如何揀別誰是真的、誰是錯誤的?這樁事情,釋迦牟尼佛早就清楚明白了,在入般涅槃之前他就把這個話交代清楚了,叫四依法。
第一個教我們「依法不依人」。這個人說,他說他是什麼佛出現的、是什麼菩薩再來的,我們就相信了,這是迷信。有沒有佛菩薩來到我們人間的?有,決定不肯說,決定不會暴露身分。暴露身分馬上就走,這是對的,為什麼?絕不貪圖名聞利養。如果說了不走,有嫌疑,是希望別人對他恭敬、對他供養,有這個嫌疑。聽說這是真佛,趕快去求皈依,趕快向他求法,供養他,有這個弊病。所以,自古以來佛門裡有個規矩,身分一暴露,馬上就走路,就走了,不在了,這是真的。《神僧傳》裡頭這種人很多,歷代都有。暴露身分不走的,決定是假的,決定不是真的,我們要特別留意。依法不依人,法是什麼?法是經典。標準的經典是《大藏經》裡頭有收的,經過歷代大德們認定的,這就不假。《大藏經》裡頭沒有收,那就靠不住,有很多偽造的。所以我們要依法不依人。世尊在《觀無量壽佛經.上品上生章》裡面講得非常之好,把依法不依人講得透徹、講得清楚,我們應當學。
第二個「依義不依語」。佛陀當年在世,講經說法是用梵文,梵文在印度是印度的古文。它不像中國文字,梵文也是拼音的,所以幾千年之後的今天,一般人看不懂。佛曉得,將來傳遍全世界其他的地區要翻譯。我們中文的經典從梵文翻出來的,傳到西藏,用藏文翻譯出來的,傳到蒙古,用蒙古文翻譯出來的,南傳的,用巴利文翻譯的。不一樣,語言、文字不相同,同樣是一部經,多少人翻譯不同的語言,不一樣。哪個本子是標準?佛告訴我們,依義不依語,爭論就沒有了。言語、文字沒有關係,意思不錯就行了,最重要的是意思。像《無量壽經》,在中國從漢到宋朝八百年間,一共有十二次的翻譯。這十二種翻譯譯本,古大德把它對照起來看,發現這裡面差別很大。如果是同一個梵文本不應該有這麼大的出入,像《金剛經》,也是從梵文翻譯的,有六個版本,《大藏經》裡都保存了,這六個本子你們去看,大同小異。現在流通的本子是鳩摩羅什翻的,依義不依語。
我們修學還要注意一點,這佛特別提示的,「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什麼叫了義?什麼叫不了義?淺而言之,我能看得懂的我依靠它,我看不懂的,你依靠它沒用,要跟你的程度相適合,你能得好處。它太深了,太生澀了,看都看不懂,你怎麼依照它去修行?這是了義的淺說。了義的深說,就是能幫助我在這一生成就,了義;這一生不能成就,來生接著修,這對我是不了義。來生我有沒有把握得人身?有沒有把握遇佛法?都是問題,所以一定要這一生能成就。這一生能成就,淨土法門對我們來講就是了義經。
最後一句,很重要,「依智不依識」。智是什麼?要依智慧去揀別,不要感情用事。這個法師跟我很好,我看到他很歡喜,情執,那就錯了。不可以有情執,要有智慧,要很冷靜的觀察,認真學習。四依法,遵守這四種方法,你這一生會遇到的是正法,不是邪法。所以,佛早就給我們說明白、說清楚了,對我們愛護備至。
教我們隨順,順於佛法。降伏非心,非心是妄心。於出世法不相應的,跟世間法相應的,就是下面所說的愛著、三毒,三毒是貪瞋痴,不能隨順這個心,要順於佛法。佛法教我們修十善業道,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不貪、不瞋、不痴,這是正法,應當隨順。所以,捨諸愛著,永斷三毒,貪瞋痴要離得遠遠的。開顯本性,怎麼開顯?本性是什麼?在哲學裡面講,本性是宇宙萬有的本體,宇宙萬有是從它而生。惠能大師在《壇經》上說破了,「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本性能生萬法。大乘佛法是以明心見性為目標,方法八萬四千,叫法門,再推廣,無量法門,都是明心見性的方法,問題就是你會不會。
初學的人學一種,一種容易達到目的,見性之後一切通達。所以,廣學多聞不是現前,明心見性之後才廣學多聞,你真能辦得到。沒見性不行,沒有見性就老老實實一門。我們用這部《無量壽經》,一門,不能見性能往生,那就不錯了。其他的法門不能見性也不能往生,換句話說,在四依法裡叫不了義。我們修淨土,不能見性能往生也是了義,生到極樂世界決定明心見性。所以淨土對末法時期眾生來說,它是了義。明白就知道我們取捨是合理的,不是隨便取的。
得定就有神通,得定是什麼?得清淨心。心地沒有染污,就發神通,神通是自性本具的,人人都有,愈清淨神通愈大,六種神通統統能恢復。恢復的次第,肯定是首先得天眼、天耳,別人看不見的你能看見,一般常人聽不到的你能聽到。我見過這樣的人,也見過有天耳,小通,還不能算是天耳通,他能聽到音聲。這個音聲從天道來的、從鬼道來的,或者是從現在所說不同維次空間傳來的,確實有這個事情。聽到一些信息,這信息是真是假,不能確定。他們把這些信息傳給我,我告訴他們,可以做參考,不能完全相信。如果真的是天耳通,那沒有問題;有時候有,有時候沒有,這不是天耳通,所以不能夠相信。人會傳謠言,鬼也會傳謠言,我們不能被鬼神欺騙。被人欺騙,我們有時候防範不夠,但是不能被鬼神欺騙,這很重要。所以安住神通,自在無礙,自己得到了,也能幫助別人得到,自行化他,自利利他。
下面,『因緣願力』。先說「因緣」,魏譯本作因力,緣力,這個地方把它合起來,因緣。「《淨影疏》曰:因力緣力,為第一門,起修所依。過去所修一切善行,能生今善,名為因力。近善知識聽聞正法,名為緣力」。《淨影疏》裡頭解釋得很清楚。學佛因緣很重要,每個人學佛緣分不相同,但是因可以說是相同的。過去生中沒有學過佛,這一生學佛就很困難,為什麼?阿賴耶裡頭沒有佛的種子。過去生中學過佛,這一生學佛容易,他遇到佛的緣,就能把他的種子引發出來,他能生歡喜心。所以從這個地方能觀察到,過去生中學習的這個因的深度。在這一生當中學習,我們進展的快慢與這個有關係。過去學的功夫深,這一生學習得精進,快,成就快;過去生中學習的不多,這一生當中學習比較吃力,也比較緩慢。所以這是因,過去所修一切善行能生今善,過去所修一切菩薩行也能生今善,這是因力。
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這是緣分。緣分很重要,緣分引發阿賴耶的親因,沒有緣引發不出來,要把它引發出來,一定要緣。緣不定,但是總跟自己有關係。你遇到一個老師、遇到一個善友,他學佛,他勸你你能夠相信,緣分,有一定的緣分。別人勸我我不相信,為什麼?我對他不相信。這個善友我相信他,他有智慧、他有學問,他還真幹,那他所教的、所學的就不是假的;假的他不肯真幹,真幹一定是真的。這個緣的力量就殊勝。
「望西云:宿世善根謂之因力,親近知識謂之緣力。」上面兩說相同。但是,《會疏》裡頭說法稍異。「疏曰:因力者,菩提心正是佛道本因,能貫十方三世,令眾魔大慴怖故」。慴怖就是恐怖,讓眾魔生起恐怖,這是說因力。「緣力者,廣求知識,大聚諸善,此緣有轉凡入聖大威力故。」「兩說文異而實無違」,兩種說法不一樣,仔細去看,意思沒有違背。《淨影疏》以過去的善為今世的因,《會疏》裡頭則以今天發菩提心是成佛之因。實實在在說,「若無過去多生善行,則不能發起今日之菩提心」。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菩提心確實不是一般人能發得起來的,那要有很深厚的善根。《彌陀經》上告訴我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換句話說,每個往生的人,無論在什麼方式之下往生,長時念佛往生,短暫,臨終之前才聞到佛法,念佛往生,無論什麼樣的形式,跟過去世的善根有密切關係,就是《彌陀經》上說的善根、福德、因緣。這三個條件具足,這個人一定往生。
菩提心是真正覺悟的心,也就是說他真看破了、真放下了。看破、放下,這個世間事情還做不做?他自己能夠做主,不障礙他的道心,就是菩提心,菩提業,業是事業,他做的事,不障礙,可以做;如果有障礙,就不能做。為什麼?往生極樂世界的事大,沒有比這個事情更大。不妨礙我往生,行,這事可以做,妨礙往生不行。這個事情要自己決定,不要去問別人。所以念老說得也很好,老實說,沒有過去多生的善行,菩提心發不起來。過去生中沒有,今生認真幹、拼命幹,老老實實幹幾十年,菩提心生出來了。菩提心,用章嘉大師的解釋很好懂得,看破、放下。真正看破,看清楚、看明白了,放下什麼?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就對了。
「故兩說可互補」,可以互相相輔相成。「此兩說中,《會疏》於本經較親」,因為本經提倡的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一句是本經之宗,宗就是修行最高的指導原則,最重要的教誨。「願力者,淨影云:起行之願,名為願力」。我要真幹,為什麼幹?這裡頭就有願,沒有願力你做不下去。我為了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發願求生。極樂世界的好處我明白了,明白就是看破,我搞清楚了;這個世界修行的艱難,障礙多,不容易成就,我也搞清楚了。這兩個在我面前,我這一比較我就知道,我應當捨娑婆取極樂,這個求生淨土的願就懇切了,堅固不再動搖。念念都向這個方向,不離開這個方向,就有成就的可能。愈修有感應,感應證明我們修學沒有走錯路,所以愈修信心愈堅固,願心愈懇切。對於這個世間愈來愈淡薄,真正是一無所求。我們把人生真正的方向、目標找到了,無量的法喜。
淨影法師說,起行之願這叫願力。「望西云:求菩提心,謂之願力。又《會疏》曰:願力者,四弘誓願能淨佛國土,成就眾生故。」「綜上三說,以四弘誓願莊嚴國土,成就眾生,志求本有之菩提心;並隨願起行,是名願力」。這個說法說得好。這裡提到四弘誓願,我們參考資料第二十二頁,「四弘誓願,梵語僧那」,翻成中國的意思就是誓願。「諸佛有總願別願」,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四弘誓願為總願,一切菩薩初發心時,必發此願。以所願廣普故曰弘」,弘是弘大,「自制其心故曰誓,志求滿足故曰願,緣四真諦而發此四願也」。《止觀大意》裡頭說。我們先把這幾句做個簡單的說明。
四弘誓願是「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數誓願斷,法門無盡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我們通常在課誦本裡頭念的,第二跟第三,煩惱、法門無數、無盡,是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意思都一樣的,這個地方用的文字不相同,習慣上,煩惱無盡,法門無量,都發這個願。如果是真心發這個願,力量大,為什麼?很容易把你引到正道,你會真正精進,不會懈怠。四弘誓願最重要就是第一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看到無量無邊眾生都在六道輪迴受苦、造業,造業受報,受報的時候不知道醒過來,繼續造業。在六道的時間長,長劫輪迴,出不來,真出不來,遇到佛法也出不來。我們看到遇到佛法的人多,四弘誓願大家都念、都發了,甚至於天天都發,有沒有用?不管用,沒有做到。
第一願,拓開心量、包容萬有,這一願才起作用,小心量不能起作用。真正想到眾生苦,我要幫助大家離苦得樂,這是學佛第一個目的。為什麼要學佛?為這個。未度眾生,先度自己,自己沒有度,怎麼能度別人?先度自己,頭一個要斷煩惱。斷煩惱成就德行,德行在先,智慧在後。萬德萬能,萬德是德行,先成就德行,煩惱斷盡了,德行圓滿。見思煩惱斷了證阿羅漢果,無明煩惱斷了證法身,無始無明習氣斷乾淨了,圓滿成佛,這是大德。學法門是成就智慧,煩惱斷盡,根本智現前,學法門,後得智圓滿;根本智是般若無知,後得智是無所不知,自性般若智慧現前。最後,佛道無上誓願成,為什麼要成佛?成佛度生才能夠圓滿。你要不成佛,法身菩薩度不了,你不如他,你怎麼度他?一定要成佛,才能度盡一切眾生,連等覺菩薩都要度他。
四弘誓願真正不可思議,常常念,明白這個意思。如果常常念,常常拓開自己心量,心量一年比一年大,這就有進步,一年比一年更能包容,這就對了。對待一切眾生平等對待,不能用小心眼。我只幫助我們自己國家的人、自己民族的人,這心量太小了,與四弘誓願相違背。四弘誓願是眾生無邊誓願度,哪裡的眾生?遍法界虛空界的眾生,此界他方,十方世界一個都不漏。教學要平等,傳法要平等,沒有厚薄。為什麼?大乘教知道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中國古人講倫理,這個一體是把倫理講盡了。中國人倫理重視家族,一家人,佛的倫理,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跟我是一體,比一家人還要近、還要親。怎麼可以有分別心?有分別、有執著就錯了,是凡夫。
自己有專長,不肯傳給人。我早年在北京遇到一個劉大夫,他過世了。有人告訴我,跟劉大夫常常接近,知道劉大夫確實有一些祕方,治病的祕方,不肯傳人,七十多歲就過世了。他的心量如果大,他的福報就大。遇到能傳的統統傳,沒有親怨,為什麼?這個藥方是能救人的,為什麼不傳?為什麼要吝嗇?怕別人超過自己,這心量小,有嫉妒心,傲慢、嫉妒是德行最大的障礙。那個人是好人,依舊不能避免。我們明白,我們要拿他當作自己一面鏡子,發廣大心。不但「凡是人,皆須愛」,《弟子規》上說的,《弟子規》跟佛法比就很小,佛不但愛人,佛愛一切眾生。一切眾生包括花草樹木、包括蜎飛蠕動,所有一切生物都要愛,平等的愛,不只是人。連蚊蟲螞蟻都愛,怎麼會不愛人?愛人,有些不愛惜動物。
我父親當年在世,我們從小跟著他,知道他,他愛人,他不愛動物。打獵、殺生,他常幹的事情,所以我們很小的時候也學了一套打獵的本事,造了殺業。學佛之後才知道,知道了,我立刻就吃長素,我學佛大概不到半年我就素食,為什麼?懺悔。以前無知,殺了很多眾生,對人知道愛,對動物不知道愛。讀到大乘經典,愛一切眾生,眾生,什麼叫眾生?眾緣和合而生起的都叫眾生。人四大五蘊眾緣和合而成的,所以叫眾生,蚊蟲螞蟻也是眾緣和合,樹木花草還是眾緣和合。所以眾生包括動物、植物、礦物,沒有不愛護的。佛法講這個愛,用的文字是慈悲,不用愛這個字,避免一般人看到愛,裡頭有情。佛為了避免這個,不用愛字,用慈悲,慈悲是理智的愛,是智慧,不是感情。世間人愛是情執,情執是六道生死的根本。所以說,「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淨土」,愛重,這就是娑婆世界的因,六道輪迴的根本。
參考資料裡面,誓願兩個字解釋得很好,「自制其心故曰誓」。自己把自己的起心動念管好,這個叫誓。願,志求滿足,希望自己能做到圓滿。緣四真諦而發四願,這個四真諦就是底下說的,「眾生無邊誓願度,是緣苦諦而度無邊眾生之願」。為什麼會有這一願?看到眾生太苦了,不忍心。如何讓眾生離究竟苦,究竟苦是什麼?六道輪迴,幫助他脫離六道輪迴,這叫離究竟苦。不是小苦,沒得吃的送糧食,沒得穿的送衣服,這是小事,他吃完了,沒有了怎麼辦?不能離開六道輪迴,無論在六道哪一道,行苦、壞苦、苦苦你沒有辦法不受。八苦裡頭,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五陰熾盛,沒有一個人能夠避免。佛知道,講得清楚,發心幫助眾生脫離六道輪迴,這才叫真正離苦得樂。淨宗做得圓滿,脫離六道輪迴是離究竟苦,往生極樂世界是得究竟樂,離苦得樂都圓滿了。
第二,「煩惱無數誓願斷,是緣集諦,而斷無盡煩惱之願」。眾生為什麼有苦?苦之因是煩惱,集是因,集聚種種的煩惱惡習,叫集。一定要發斷盡煩惱的大願,自己的德行圓滿成就了,也就是心恢復真正的清淨平等。《無量壽經》的經題「清淨平等覺」是真心,是自己的真心。不要以為那是佛的真心、菩薩的真心,我們做不到,錯了,是我們的真心。我們的真心跟阿彌陀佛、跟釋迦如來完全相同,同一個心;妄心不相同,真心相同。真心為什麼會變成妄心?就是裡面起了煩惱、妄想、習氣,能把妄想、煩惱、習氣統統放下,真心就現前。先從粗重開始,粗重的煩惱就是貪瞋痴,從這裡開始,不貪、不瞋恨、不愚痴了;不愚痴,智慧就現前,不貪不瞋,德行就現前,德行是本有的,不是外頭來的。像諸佛菩薩大德大能,能救世間苦,他是我們的榜樣,我們要向他學習。
第三,「法門無盡誓願學,是緣道諦,而學無盡法門之願」。道是道路、是方法,成佛之道也就是離究竟苦之道,得究竟樂之道。離究竟苦得究竟樂,在大乘佛教的名稱叫大般涅槃,大般涅槃就是離苦得樂,這是經教裡頭通常講的學佛的真正目的。修道證果,果就是「佛道無上誓願成」,要證得無上的佛道,《華嚴經》說的妙覺如來,真成佛了。妙覺如來回歸自性了,在淨土裡面說契入常寂光,就是妙覺。常寂光在哪裡?遍一切處,遍一切時,無所不在,無時不在。我們都在常寂光裡頭,我們自己不知道。從自性生一切法,常寂光就是自性、就是真如、就是本性,常寂光非空非有,是真正不思議的境界。不思議意思就是無法想像,它真正存在,一點都不假,它是真的,能生萬法。萬法是假的,萬法都是生滅法,都是相似相續法。它如如不動,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常不斷,《中觀論》上講的八個不都是形容它。它是我們的自性、是我們的本性,中國老祖宗讚歎本性本善,也就是說在自性裡頭找不出絲毫的缺陷,它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從哪裡證明?極樂世界證明,極樂世界也從它現的,離開它沒有極樂世界,離開它沒有阿彌陀佛,離開它也沒有我們。
《往生要集》上卷末後有這四句,四弘誓願,「一眾生無邊誓願度,二煩惱無數誓願斷,三法門無盡誓願知,四無上菩提誓願證」。《心地觀經》第七卷裡面也有,「一切菩薩復有四願,成就有情住持三寶,大海劫終不退轉」,菩薩的願力。下面這一句,大海劫終,劫是時間,比喻這個時間之長,長到無法想像,菩薩依然不退轉。「云何為四:一者誓度一切眾生,二者誓斷一切煩惱,三者誓學一切法門,四者誓證一切佛果」。這四願是大乘佛法必修的科目,我們學習要注意,特別是注意學法門。法門無量誓願學,怎麼學法?如果把《大藏經》搬來照著學,那個麻煩就大了,裡面幾千部經典,你從哪裡下手,從哪裡入門?
初學的人有請老師、善知識給我們介紹一些經典,我過去在台中跟李老師學經教,老師教導我們,自己選,從《大藏經》裡面去選,選出來給他看。教我們選幾種,不要超過十種,適合自己程度的,就是能夠看得懂的,分量不要太大,初學。我們自己在《藏經》裡面選十種,老師然後在十種裡面選擇二、三種叫我們學,這是教初學,從這裡入門。由淺而深,由簡而繁,你修學會有興趣、會有歡喜心,愈學愈歡喜,不會退轉。如果學得太深、分量太大,不到一半,興趣就沒有了,感到很多困難,就不想學了。這初學,就是介紹,到真正想成就,老師就會教你只可以學一門,兩門不行。他比喻什麼?你到一個地方去,你走一條路可以走到,你走兩條路走不到。這個道理我們懂,一個房間裡有好多個門戶,從一個門能進去,從兩個門進不去。這門裡頭有道,只能夠一門深入,決定不能同時學兩門。
我在李老師會下,我是旁聽生,老師開班,開學已經一個月了我才進去。好在一個月上課不多,這個班一個星期上一次課,三個小時,星期四,三個小時,一個星期一次課。所以我進去的時候前面只差了四堂課,我第五堂課進去的,班上有二十多個同學。複講,學經教最重要的方法是複講,複講是按跟老師報名先後排名的,我是最後去的,我的名字排在最後。他講經只教兩個人,兩個學生跟他面對面坐一張桌子,選定經本之後,老師把這本經簡單講解,叫他聽,聽完之後叫他上台複講。複講不能加自己的意思,完全照老師的講法,記不住,漏掉可以,不能增加,規矩,叫科班規矩,這麼訓練出來的。方法是很笨拙,但是非常有效果。這兩個人是一個人上台講一次經,上台講的,下面,下面還沒學,真叫現炒現賣。不是一部經學完再去講,不是的,學這一段就講這一段。
我是旁聽生,我都坐在最後,可是我比他們強,強在哪裡?我的記憶力好。聽老師講,我能夠保持一個星期,我複講跟他講的一樣,他講一個小時,我至少可以講五十五分鐘,我有這個能力。所以我在旁邊全學會了,那兩個還不如我,我的進度就快。我在台中住十五個月,一年三個月,我學了十三部經,十三部經我都能講,而且講得比他們都好。我出家了,出家之後,十三部經管用,教佛學院,很輕鬆。教佛學院一個學期教一部,一年兩個學期,三年畢業,我才用上六部,還有七部沒有派上用場。我經歷這樁事情,我深深感觸到,佛學院的方法不行,出不了人才,浪費時間。我學的這個方法有效,很短的時間就能把學生教會一部經,上台講得頭頭是道。教學方法不一樣,真有效果。我們從這個地方佩服古人,古人有真智慧,有最好的教學理念跟教學的方法,真能成就人才。現在人不行,學得很多、學得很雜、學得很亂,根本記不住。不經過這個學習,不知道古人的智慧,不知道古人的好處。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