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519集)jingkong老法师主讲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五一九集)  2013/11/28  馬來西亞華嚴講堂  檔名:02-040-0519

视频MP3点此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八百六十九頁,第五行:

「又《圓覺經集註》曰:心行理外,故名外道。」黃念老對外道註解引用了很多的經論,非常難得。內外主要是指心性,與心性相近的是內,與心性相違背的這就是外。為什麼?佛法無論是從理論、方法、解行全依內證,向內不向外,所以佛經稱為內典,佛學稱為內學,學佛的同學不能不知道。觀世音菩薩怎麼修成正覺的?楞嚴會上佛告訴我們,菩薩「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這是向內不向外。我們的六根向外緣,眼緣色、耳緣聲、鼻緣香、舌緣味,全是緣外面的境界。觀音菩薩他不緣外,他緣內。緣內就不一樣,緣內是心性,心性是清淨的,心性是平等的。因此一切修道人,修佛道如是,修其他的道門亦如是,只有向內求才能成無上道,才能成真正的大道。換句話說,不被外面境界所轉,這個轉的意思是轉變,用現在的話,不受外面環境的影響,這叫功夫,不受外面環境的干擾,在一切境界當中如如不動。

前面我們學過如如,明瞭事實真相,事實真相是萬法皆空,包括自性。自性確實它不空,不空為什麼說它是空?自性沒有形相,不是物質現象,我們眼耳鼻舌身緣不到;不是心理現象,我們的思惟想像緣不到,心緣不到;它也不是自然現象。換句話說,阿賴耶的見分緣不到,它能生萬法,什麼都不是,可是它能生萬法。不是這三種現象,但是它能生三種現象,它能生物質現象、能生心理現象、能生自然現象。所以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無。這個境界《華嚴經》上稱為「不思議解脫境界」。不思議,我們無法想像,也無法把它說清楚、說明白,它存在。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誰能證明?佛法確實是科學,科學精神第一樁事情就是拿證據來,佛法是教你拿證據。什麼人能證得?大乘經教裡佛都說八地以上。我們努力修行,修到八地菩薩就見到、就證到。八地以上,八地上面是九地,九地上面是十地,十地上面是等覺,等覺上面是妙覺。妙覺是無上,沒有上面了,所以稱為無上菩提。無上菩提是妙覺,妙覺才稱為佛,真正的佛,究竟圓滿的佛果他證得了。怎麼證得的?他將煩惱跟煩惱的習氣全放下了。

八地菩薩煩惱放下,確實沒有了,習氣還有一點,不多,那一點點習氣就是障礙,不障礙他成佛,也不障礙他度眾生,障礙他回歸自性。他知道,自性他清楚,他確實證得,但是他入不進去。入,大乘教裡面講入有兩種,前面我們說過,一個是理入,一個是行入。行入、理入要回歸自性,或圓滿契入自性,也有兩種,一種是入,八地以上就入了,並沒有圓滿的入,好像開悟,八地以上是解悟,他一點疑惑都沒有,解悟;而妙覺果位是證入、證悟,這才到究竟圓滿。無始無明習氣完全斷乾淨,這個人不住實報土,實報土是最高的境界,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從哪裡來的?我們現在搞清楚了,無始無明習氣變現出來的。無始無明習氣斷乾淨,實報莊嚴土沒有了,還是一場夢,它是無為法。法相講無為,講六種無為,最後一種是究竟的無為,叫真如無為。妙覺證的是真如無為,入常寂光,這才叫真正的大圓滿,究竟圓滿。

入常寂光沒有現象,一片光明。常是不生不滅,永恆不斷,這叫常;寂是清淨寂滅。也就是惠能大師開悟時候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清淨」,就是我們經題上講的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就是不動的,不動就是平等的,會動就不平等;末後一句「能生萬法」。能生萬法是從體起用,為什麼它要起作用?眾生有感,佛有應。妙覺是佛,他不是菩薩,等覺還是菩薩,妙覺不是,圓滿成佛了,佛教修行終極的目標就在此地。不成佛,證到等覺還要放下,把最後一品生相無明,最微細的無明放下,常寂光現前,實報土不見了。所以實報土也包括在《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實報土有相,常寂光沒有相。實報土對十法界來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六道是有為法,十法界是有為法,實報莊嚴土是無為法,是真如變現的。實報土裡面的菩薩,《華嚴經》上所說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有感,如來有應,常寂光土裡頭的諸佛有應,所以他會現相。菩薩修行真正功德圓滿,功德圓滿就是徹底放下,連最後一品生相無明那個習氣也放下,這個時候實報土不見了,常寂光現前,這叫證得究竟圓滿。究竟圓滿,精神現象沒有了,物質現象沒有了,現在所說的自然現象也沒有了,三種現象都不存在。可是常寂光裡面的諸佛,就是一片光明,眾生有感,他統統現相。六道眾生有感,他現六道眾生相,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應以什麼法幫助他開悟他就用什麼法,他用得恰到好處,不會用錯,妙極了!學佛要到這個境界真正叫畢業了。

《圓覺經》上說心行,心是起心動念,行是行為,指的是言語造作,言語是口,造作是身,身體造作屬於行。「心行理外」,這個理就是自性、就是真心,跟真心不相應,他是在真心之外,向外求,就叫外道。於是我們就明白,嚴格的來講,明心見性才是真正菩薩。我們現在用的是妄心,妄心就是心外求法。可是我們今天心外求法是求佛法,在心外求佛法,能不能開悟?不能,所求的就是今天所說的佛學,佛法的知識。真正的佛法就是戒定慧,這是真正佛法。我們學戒、修定,這個人走的是菩薩道、是佛道,成佛之道,這不叫外道。目的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方法是修戒、修定,開慧。這是成佛之道,成佛的道路,偏離這個道路就叫外道。這樣說法更容易懂,更清楚,更明瞭。像現在我們旅行,車走上高速公路,這是大道;沒有上高速公路,走上別的道去,這叫外道。世間外道,不是這條路,還能繞路,多走幾個圈子還能走到;佛法不行,怎麼樣繞你決定繞不到,你要真正成就一定要依照戒定慧。不是佛教,別的宗教用戒定慧能不能入佛道?能,只要用這個方法就對了。戒定慧叫內學,確確實實不一定是佛經,不一定是佛的教誨,原理原則完全相同,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到最後成就是相同的,都能成佛道。所以大乘教裡頭有一句話叫無量法門。無量法門包不包括基督教?包不包括伊斯蘭教?包括,沒有一法除外的,佛法真妙!

不能求生天堂,求生天堂錯誤了,沒有出六道,在天道裡頭。可以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那也是個天堂,那個天堂通無上道。所以釋迦牟尼佛勸我們,不但釋迦牟尼佛勸我們,十方諸佛都勸我們,《彌陀經》上六方佛讚,《無量壽經》十方佛讚歎,沒有一尊佛不希望眾生快快成佛,不要等待。可是眾生根性不相同,對於自性迷的深淺不一樣,特別是在六道,跟一切眾生結的怨緣不相同。這些怨緣他會干擾你,他不希望你離開六道,為什麼?離開六道,這緣就斷了,他沒辦法報復。報恩、報怨、討債、還債,你到極樂世界去,他沒辦法了。他來障礙你、來找麻煩,就是欠的這些恩怨債務,是欠的這個東西;這個東西說老實話還不清,生生世世還了又結,永遠還不清。事實真相我們要了解,我們要清楚,於是對於親情要放下。慈悲不能放下,慈悲是愛。愛要放下,慈悲不能放下。慈悲是從理性裡面流出來的愛,這個愛裡頭沒有情執,這個愛是清淨的愛,這個愛是平等的愛、是真愛,永恆不變的愛叫慈悲,這是自性。從自性裡流出來的愛心,佛稱它作慈悲,不用愛字,這裡頭有道理。

下面,又《俱舍玄義》裡頭說,「學乖諦理」,諦理是真理,就是自性、性德。「隨自妄情」,妄情是阿賴耶,阿賴耶裡面種子習氣、末那執著、第六意識分別,這三個都叫妄情。「不返內覺」,他沒有回光返照,沒有反聞聞自性,所以稱之為外道。《俱舍論》裡說的。「又《大莊嚴法門經》曰:文殊師利問金色女,誰是外道。女言:於他邪說隨順忍受,是名外道。」可見這個世間外道很多,缺少什麼?缺少智慧,所以隨他邪說。別人所說的,你沒有辦法辨別它是真還是妄,沒有能力辨別它是善還是惡,你隨順,你接受,這些都是外道。真理、諸法實相,難,這是大乘佛法。但是善惡果報這個淺,這人道就知道,行善得福報,造惡有禍殃。這個淺近的事理過去東方人都知道,西方人接受宗教教育,宗教教育裡頭講因果。大乘經教裡頭佛常說,心行不善,想求善果無有是處,無有是處就是沒這個道理。善因決定結善果,惡因決定感惡道。

所以古時候有這些教育,在中國特別顯著,中國古代教化人民,三個硬體設備。第一個是祠堂,家家都有祠堂,祠堂紀念祖先的,是宣揚孝道,過去世的這些祖先你還懷念他,眼前的父母你能不孝順嗎?不可能的。中國人祭祖,推到始祖伏羲氏,距離我們現在五千年,這麼遠的老祖宗還念念不忘,祠堂當中供的第一個牌位伏羲氏,神農、黃帝都是祖宗。孝是世出世間一切善法的根,要把這個根培植好,從小就要教。有孝,從孝當中衍出來的是敬,也就是落實在事相上,自自然然誠敬心就現前,真誠的恭敬,對什麼人?對老師。孝對父母,敬對老師。然後把它發揚光大對一切眾生,年齡跟我父母差不多的,以孝來對待他;年齡跟我老師差不多的,用敬來對待他,對待長輩、對待老人孝敬。人人都懂得孝敬,這個社會多美好,多麼祥和!

小孩,母親懷孕的時候就教,胎教。小孩一出生,父母就把孝敬在他面前表演,做給他看,讓這個小孩從出生,睜開眼睛他會看,豎起耳朵他會聽,會看、會聽,他已經在學習了。這樣看三年,一千天,每天看緊,一切負面的東西不能讓他看見,不能讓他聽到,不能讓他接觸到,是要母親把關。這小孩看好,他所看到的、聽到的、接觸到的,全是正面的。正面的標準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他看到是這個、聽到的是這個、接觸到的也是這些,與這十二個字相違背的,他沒聽說過、沒看見過。道德的教育是從這紮根的,從小就學會了。到六、七歲上學,老師也做給他看。老師不是言教,身教,所以老師的恩德同父母。老師一面做給他看,一面講給他聽,為什麼要這樣做法,慢慢薰習,他事完全做到,理也明白,那個信心、願心一生不會改變,這樣教成的。這個與內學相應,內學是佛法,外學是世間法,世出世間法的大根大本栽下去了。這個人要好好讓他努力,好好去幫助他,他很可能成為聖人、成為賢人;在佛門裡講,他很可能成佛作祖,他會得三昧,會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在佛法是大成就。得到三昧,不能大徹大悟,他一定有大悟,那個智慧也是世間一般人不能相比的,沒有徹悟,他有大悟。徹悟是見性,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所以佛法是內學。佛法傳到中國,這種教學的理論跟方法,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於是因戒得定,因定開慧,三家都講。在這兩千年當中,真正有成就的人太多了,我們在《四庫》裡頭看到,我們在《大藏經》裡面看到,真實不虛,絕對不是騙人的,相信的人有福了。

我們接著往下看,「外道種類多少,諸經不一」。佛常講,像《大日經》上說的有三十種,「《涅槃經》等」,像《涅槃經》一樣的說法,九十五種。「《華嚴經》與《大智度論》則為九十六種,蓋因以大斥小」,用大乘法來斥責小乘的學人,希望他迴小向大,「所謂九十六種」,裡面有一種聲聞。「《百論》云:順聲聞道者,皆悉是邪」。這話怎麼說法?念老下頭有解釋,「聲聞雖屬如來正教,但是權法,故亦與餘九十五種外道並列,而稱九十六種」。九十六種把阿羅漢放在裡頭,阿羅漢是佛教的,是佛教的小乘,好像釋迦牟尼佛辦學,用現在的話說,小乘是小學,但是很重要,學習一定要從小乘學起。起步是世間善法,世間善法沒有,怎麼能修出世間善法?出世間法一定以世間法做基礎,這是不能不知道的。聲聞在世間法裡頭是最純,他能超越六道輪迴,他能把見思煩惱統統放下。世間許許多多的道門,見思煩惱沒放下,所以他出不了六道。阿羅漢比他們聰明,比他們有智慧,放下見思,對於一切法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雖然他們沒有證得萬法皆空,諸法實相他們沒有證得,但是對於這些分別、執著他能放得下,見思煩惱斷了,斷了就出六道輪迴。經上給我們講得很清楚,雖然出六道輪迴,六道裡頭見思煩惱的習氣還在,他確實沒這些煩惱,有習氣。習氣在哪裡斷?在四聖法界聲聞法界裡面斷習氣。習氣斷了,他升等了,他不是聲聞,他升到緣覺,緣覺再往上提升就是菩薩。這些事相我們搞清楚、搞明白,知道自己現在在佛教這些等級上我們是屬於哪一個等級,自己很清楚,要不斷的提升,不能夠墮落。墮落就錯了,往下降就錯了,要向上提升,這叫精進。末後念老說,聲聞雖然是如來正教,它是權法,是成佛之道的第一個階段,對於中下根性說的。上上根人不需要經歷這個,他一直向上提升,像惠能大師沒有經過阿羅漢,中國的大乘祖師大德所證的,許許多多沒有經歷阿羅漢,他就成菩薩道。這是以金剛山比喻「菩薩智慧堅固,一切魔外不能動搖。」魔王外道不能夠干擾他,不能夠障礙他。

下面這一段,「明德行圓備」,圓滿具備。經文分三段,第一段「調伏自他」,這一段也非常重要,我們應當要學習。請看經文:

【其心正直。善巧決定。論法無厭。求法不倦。戒若琉璃。內外明潔。其所言說。令眾悅服。擊法鼓。建法幢。曜慧日。破痴闇。淳淨溫和。寂定明察。為大導師。調伏自他。】

我們看註解,「上以喻明」,前面一段完全是用比喻來形容菩薩的金剛智慧,從下面這段經文,「正說彼土菩薩真實功德」。「右文」,剛才念的,「顯菩薩自覺覺他,宏法利生之德」。末後一句,『調伏自他』,提升自己,教化眾生。我們要學,學了就真幹,馬上就用上。

首先,『其心正直』。菩薩存什麼心?我們存什麼心?我們也能跟菩薩一樣正直,現在就成菩薩。「正者不邪,直者不曲。《淨名經》曰:直心是道場。」正直,真心,正就是不邪,心裡沒有邪思、沒有邪念。什麼叫邪思?什麼叫邪念?淨土宗除外,淨土以外起心動念就是邪、就是惡。為什麼?真心不動。惠能大師說的,「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所以起心動念就不正,分別執著就邪了,不是真心。真心是什麼樣子?見色聞聲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叫正直。我們做不到,誰做到?法身菩薩,實報土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做到了。惠能大師他證得的境界就是法身大士,能大師證得,五祖忍和尚給他印證,替他做證明,他是真證得,不是假證得,達摩祖師傳的衣缽五祖就傳給他,他就成為禪宗第六代祖。禪宗到他盛極一時,空前絕後,在他這一生傳承上開悟的有四十多個人。達摩祖師傳下來,一代只傳一個,他傳了四十多個人,能大師以後沒有過,之前也沒有,空前絕後。傳衣缽到能大師為止,不再傳衣缽,傳法。傳法是給合格的證書,像現在所說的發文憑,不再用衣缽。

淨土例外,為什麼?淨土不是明心見性,所以這別樹一格。淨土是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不同於八萬四千法門,不同於無量法門。無量法門、八萬四千法門,都要斷煩惱、證菩提。惠能大師開悟,證明他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他做到了。這話說得簡單,做起來很難。不執著,執著放下就證阿羅漢果,分別放下就證菩薩,不起心、不動念就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西方極樂世界有四土三輩九品,最上常寂光是果地,因地有三個。念佛把見思煩惱念斷了,往生極樂世界生方便有餘土;念到明心見性,生實報莊嚴土;我們去往生,一品煩惱都沒斷,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這個要知道。可是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極樂世界,將四土都說得很清楚、很明白,有沒有四土?有,真有。但是它有特殊的情況,跟十方世界諸佛的四土不一樣,它那個地方的四土是平等的,換句話說,一生一切生,生到凡聖同居土等於生到實報土。這個我們相信,沒有懷疑,四十八願第二十願,往生到極樂世界作阿惟越致菩薩,這就是證明,這就是保證。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統統是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是法身菩薩。也就是說,極樂世界有四土之名,這個名有,但是它平等,他跟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智慧、神通、德能是平等的,法身菩薩能幹的事他們都能幹。

法身菩薩幹的什麼事?這說得很清楚,時時刻刻,可以說沒有間斷的,自自然然分無量無邊身。說分身可以,說化身也可以,用無量無邊的應化身,有這麼大的能量、這麼大的神通,一般菩薩做不到,別教三賢做不到,圓教菩薩才行,上供諸佛,下化眾生,本身在極樂世界沒動,分身出去了。我們在這個世間,你想多苦,見一尊佛都見不到。到極樂世界你隨時隨處能見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你去供養他們修福,聽經聞法修慧。所以無量法門,無量諸佛(一尊佛教你一個法門),無量諸佛教你,無量法門同時圓滿、同時成就。所以我在分享當中很多次的告訴大家,到極樂世界的狀況,花開見佛。坐著蓮花去的,花開見佛,一見佛就進入阿彌陀佛的大講堂,聽阿彌陀佛講經說法,離開阿彌陀佛的講堂就成佛。為什麼?不成佛你不會離開,離開就成佛。在講堂報身,報身跟佛的身完全相同,跟阿彌陀佛的身,聽阿彌陀佛講經說法,分身、化身出去了,聽一切諸佛講經說法,所以無量法門同時修,一時圓滿成就。所以他離開講堂就畢業,到哪裡去?回歸常寂光去了。還有哪一個法門果報有這樣殊勝?找不到了。所以我們時時刻刻念念要感謝阿彌陀佛的德,我們沾了他的光,要不是他老人家慈悲加持,提供我們這樣殊勝修學的道場、生活環境,我們怎麼可能在一生成就?決定做不到。夏蓮居老居士、黃念祖老居士大慈大悲應化在中國,把《無量壽經》重新整理,真正整理出一部究竟圓滿的經本。五種原譯本裡面所說到的統統收在這本子裡頭,讀這一本等於五種原譯本統統讀到,一條不漏。念老的集註註得太妙,讓我們這些眾生,心浮氣躁,戒定慧修不成功的,遇到這個法門,這一生決定得生、決定成佛,這個恩德多大。我們遇到一心嚮往,決定在這一生往生,除這樁事情之外,一無所求,萬緣放下,怨親平等。

《維摩經》上說,「直心是道場」。道場是如來說法之處,諸佛講經教學的場所,稱之為道場。直心就能契入道場,不是直心,釋迦牟尼佛在那裡講經教學,你坐在第一排也沒用處。為什麼?你聽不懂,入不進去,直心才能入進去,直心看到經本就入進去了,見聞覺知。「《往生論註》」,曇鸞法師說的,「正直曰方,依正直故,生憐愍一切眾生心」。憐愍一切眾生的心從哪裡來的?真心流出來的,不是妄心。凡夫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全是妄心流出來的,不是真心。所以邪不勝正。一生幹五逆十惡,臨終時候一念回頭,信願持名,皆得往生。這個法門真殊勝,真正圓滿,讓造作重罪的人都能夠得度。問題,這些造作重業的人能不能回心,關鍵在此地,能回心的就有成就。根性利的人,真正有一點智慧的人,不必等到臨終,真正聽到這個法門,聽懂、聽明白了,他就改邪歸正,他就回頭,回頭就成就。《法華經.方便品》裡面說,「於諸菩薩中,正直捨方便,但說無上道」。這句話什麼意思?諸菩薩眾,不是小乘根性,不是六道凡夫,佛菩薩用真心,不用方便。但說無上道,這個無上道就是念佛求生成佛,成佛之道。這是一條決定走得通的道,決定有把握成就的道,什麼原因?它不要斷煩惱,帶業往生,保證我們個個成就。

「又《法華文句》釋曰」,《法華經文句》是智者大師造的,就是《法華經》的註解,這裡頭解釋有,「五乘是曲而非直,通別偏傍而非正」。五乘,人乘、天乘、聲聞、緣覺、菩薩,這是彎曲,不是一條直路。通教跟別教走的是偏道、旁道,不是正道。「今皆捨彼偏曲,但說正直一道」。《法華經》上,佛唯說一乘法,無二亦無三。《法華經》,祖師們常說的「成佛的《法華》,開慧的《楞嚴》」,這兩部經學習的人最多,但是這兩部經最後都回歸到淨土,《楞嚴》、《法華》得到圓滿,如果不回歸淨土那就很難很難。《華嚴》末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

我自己這一生當中學佛,因為是從哲學入門,所以有分別、有執著,對於淨土念佛成佛不能接受。懺雲法師勸我,我沒有動心;李老師勸過很多遍,我也沒接受。最後怎麼接受的?講《楞嚴經》、講《法華經》、講《華嚴經》,這才真正明瞭。《華嚴》、《法華》、《楞嚴》最後真正成就統統是歸淨土,文殊普賢發願求生極樂世界,成就無上菩提。在楞嚴會上我看到二十五圓通,殿後的兩個是觀音、勢至,以前粗心大意,讀《楞嚴》沒看出來。我是被日本一位法師,這個人是台灣大學客座教授,那個時候台北道安法師辦了一個大專佛學講座,我在這個講座裡頭擔任主講,所以學生很多都是大專在校。這些同學帶著這個日本法師,就是他們的教授,來看我。那時候我剛出家,還沒受戒,住在臨濟寺。我在寺廟住過一年,就是那一年。這個教授很傲慢,要來考我,問我學的是哪些經論?那時候正是在學《楞嚴》。問我修的?我修念佛法門。他就哈哈大笑,笑完之後問我,《楞嚴》跟淨土有什麼關係?一般人都知道,《楞嚴》跟禪有關係,跟密有關係,《楞嚴》跟淨土有什麼關係?他這一問,我馬上就想起來,二十五圓通。我說楞嚴會上二十五位菩薩修行證果的,這裡頭有觀世音、有大勢至,我說觀音、勢至跟淨土有什麼關係?他聽了之後一句話不說。文殊菩薩揀選圓通,選的是觀世音,「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這他懂得。我說不止他一個,文殊菩薩選了兩個人,除觀世音菩薩還有大勢至菩薩,怎麼知道?他們排列的順序不一樣。通途排列是按照順序來排,按照順序來排,觀世音菩薩排在第二,他是依六根,觀音菩薩是耳根,第一個是眼根,第二個是耳根,要排在第二。他從第二位擺到最後一位,這是大家很明顯看到的,排應該排在第二位,現在排到最後,最後是第一法門。我說你再看,大勢至菩薩也不是在他的本位,大勢至菩薩他是見大,地水火風空見識。它的排列順序是用六根、六塵、六識、七大,二十五個,按照這個排序的。後面七大,地水火風空見識,他應該排在第二十三,大勢至菩薩。但是他,大勢至在二十四,跟彌勒菩薩兩個對調了,彌勒是二十四,結果彌勒擺在第二十三,大勢至菩薩擺在第二十四。兩個特別法門,不是一個,這個他沒看到,要不細心的話你看不出來。觀世音菩薩很明顯,人人都能看得出來的,大勢至只是跟彌勒菩薩換了個位子,彌勒菩薩原本是最後的,空見識,是最後的,兩個特別法門。

這兩個特別法門正是我們地球上的居民這些人能用得上的。我們用大勢至持名念佛的方法,用觀世音菩薩反聞聞自性,這兩個菩薩的方法合起來,妙極了。反聞聞自性,簡單的說,就是六根決定不受外境的干擾,眼見色,見得清清楚楚是慧,如如不動是定。用大勢至念佛的方法,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方法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用觀音的反聞,不受外面境界的干擾,念佛三昧就成就。觀音菩薩念念教我們回頭,回頭是岸。反聞就是不要緣外面,不要受外面干擾,眼不被色干擾,耳不被音聲干擾,鼻不被香干擾,舌不被味(滋味)干擾,如如不動。這個念佛能念到一心不亂,那就是楞嚴大定,楞嚴大定跟華嚴的大定沒有兩樣。

我是通過講解三部大經才相信淨土的。我們心目當中最羨慕的是文殊、普賢兩大菩薩,這兩大菩薩都是念佛求生淨土,我們這才動心。回過頭來看五十三參,心就定了。善財童子是文殊菩薩的得意門生,他在文殊菩薩會下證得明心見性,圓教初住,跟惠能大師一樣。文殊菩薩教他去參訪、參學,第一個善知識吉祥雲比丘,吉祥雲比丘代表圓教初住菩薩。他修什麼法門?他修般舟三昧,般舟三昧是專念阿彌陀佛,一心求生極樂世界,第一個。吉祥雲比丘跟他講念佛法門,講二十一種念佛法門。二十一不是數字,密宗表法,密宗二十一表大圓滿,就是一切法。一切法皆是念佛法門,沒有一法是例外,這不可思議。第一個善友表什麼?先入為主,他頭一個教你。再看最後的一個,最後一個,第五十三位善知識普賢菩薩,更明顯了,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我們恍然大悟,問善財學什麼?學念佛法門,徹始徹終是念佛法門。當中這五十一代表無量法門,代表八萬四千法門,他參訪沒有一樣不知道。但是他不修,每一個善知識到最後,戀德禮辭,戀德是感謝你的教誨,我都明白了;禮辭,禮拜告辭,就是不修這個法門。他所修的就是念佛,把我們對於淨土法門的這個心定下來了,不再動搖。老師當年勸我,沒有把這些話告訴我,把這個告訴我,我大概提早十幾年就真正學這個法門。我們算是一個聽話的學生,真正講清楚、講明白,如果把這個話講給我聽,我就相信了,年輕人羨慕文殊、普賢,文殊、普賢修淨土的。

我們看到《法華經》智者大師的這一段,五乘是曲非直,通別偏傍非正。現在,今皆捨彼偏曲,但說正直一道。「按五乘之分有多種,至於《文句》所指之五乘,為人、天、聲聞、緣覺及菩薩乘。通教別教是偏,人天等五乘為曲。故正直之一道,唯是圓教之一乘。」淨宗是圓教一乘,一生保證你證得。《法華》、《華嚴》、《楞嚴》不保證你一生成就,完全靠自己的功夫,淨土是靠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這個不一樣。淨宗是他力法門,我們仰仗他力,《法華》、《華嚴》靠自力。釋迦佛對我們的幫助,只是把道理講明白、方法講明白,全靠自己去修證。我們自己很清楚,依照那個法門修,這一生不能成就。煩惱斷不掉,自私自利放不下,名聞利養放不下,貪瞋痴慢放不下,七情五欲放不下,怎麼個修法都離不開六道輪迴。在六道輪迴裡面,依照這些大經大論修行,來生能得人天果報就算不錯,超越六道是決定不可能,證得個小小果也不可能。小小果,小乘的初果,大乘十信位的初信位菩薩。怎麼知道不可能?三界九地八十八品見惑我們斷不掉。

八十八品見惑,佛祖為教學方便起見,把它歸納為五大類,好講。五大類第一個身見,我們執著身是我,這放不下,身見破不了。邊見,邊見是對立,真妄、邪正、是非、善惡,都是二邊對立的,我們跟人對立、跟事對立、跟物對立,放不下,第二個邊見。第三個見取見,第四個戒取見,這兩個合起來,中國人所說的成見,這個很難斷。成見我們今天講主觀觀念,我怎麼看法的,我怎麼想法的,我是正確的,你是錯誤的,放不下。最後一個,所有一切錯誤的看法,不能放下。這些東西統統看破放下了,才能證小小果。小小果雖然沒有出六道,但是他是聖人,他人間壽命到了是到天上,天上壽命到了到人間來,他不墮三惡道,人間天上七次往返證阿羅漢果,就超越六道。他在六道有定期的,有期限的,到第七次,不管能不能遇到佛法,他統統超越。有佛出世,他是聲聞、阿羅漢;沒有佛出世,他是獨覺,就是辟支佛,無師智、自然智就現前,無師自通,這是他多生多世修行的善力、功德所成就的,不是偶然的。

我們看下面文,「故其心正直者表菩薩之心,遠離偏曲之教,唯是一乘圓法,方廣平正」,這是形容一乘,方是方便、是方法,廣是廣大,平等、中正,「其疾如風之大白牛車也」,它的速度快,這在古代大白牛車就是我們現在講的馬車,古代車裡頭速度最快的馬車,把它比喻作大白牛車。

『善巧決定』。「《佛地論》曰:稱順機宜,故名善巧。」我們在普賢十願常說的恆順眾生,要怎樣去順?要有智慧,要有方法,方法就是善巧。善是好,這方法太好了;巧是妙。非常巧妙的方法,順著眾生,能把眾生度過來,這叫善巧。善巧的方法隨順,度不了眾生,那不叫善巧。潮州謝總辦的這個論壇,七天能把一個心行惡作的人轉變為善人,這是善巧。七天時間不長,能讓一個人斷惡修善、改邪歸正,這善巧。《佛地論》上,稱順,稱是相應的意思,機宜是這個人他應該學什麼方法,他能接受、他能理解、他能回頭,這個很重要。方法不能用錯,用錯收不到效果,方法用得很恰當,效果卓著。

「又《文句》曰」,《文句》就是《法華文句》,「顯善權曲巧,明觀行精微。」顯是明顯,權就是方便,曲就是隨順,必須隨順對方,讓對方歡喜接受,巧是方法巧妙。觀行精微,觀是觀察,精確微細,你看得很準,你用的方法很巧妙,就能讓他回頭。「上句明覺他」。「下句明自覺」,觀行精微是自覺,自覺才有能力覺他,才能行方便,自己沒有自覺,你怎麼能幫助別人?「善能觀機逗教,行權方便」。下面說,「明自覺,於觀行善入精微。如是自覺乃能方便覺他,隨機應緣,故曰善巧。」下面引用《華嚴經》上十種善巧智,成就菩薩自行化他的功德。善入精微的智慧從清淨平等覺而生的,所以清淨平等覺是我們修行的中心、我們修行的目標,清淨平等覺現前,證明我們功夫得力,我們契入境界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9年4月15日09:43:0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58593.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