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八0集) 2013/10/1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48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七百九十七頁,倒數第三行,科題「深信因果」。因果不但要信,要深,深信它起的作用不可思議,能成就世出世間一切善法。請看經文:
【當信佛經語深。當信作善得福。奉持如是等法。不得虧失。】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經文一開端的兩句,我們要相信佛法,要信世間法,『作善得福』是世間法,『佛經語深』是出世間法。念老在註解裡說,「此中信字,指出世法」,當信佛經語深的信,「謂於諸法之實體,三寶之淨德,與世出世之善根,深為信樂,使心澄淨,是為信」。在現前這個時代,有善心的人不少,可是對於世出世間法深信的人不多。現在確實信科學的特別多,信自己的不多,這是自信心喪失。孝親尊師的心少了,對祖宗、對古聖先賢的信心更是缺乏,認為古人不懂科學,沒有現在人有智慧。這個錯誤的觀念,影響非常之大。歷史演變到今天,今天社會的動亂,人們的迷惑顛倒,無論在國內、在國外,歷史上從來沒有看到的,這是什麼原因?這個世間有多少人在關心這個社會,希望幫助社會回到像過去一樣的安定和諧,一直到今天,聯合國帶頭來尋求,召集全世界專家學者來會議,四十多年了,鬥爭、戰爭頻率一年比一年上升,災難一年比一年嚴重,這是大家所憂心的。關鍵就這兩個信字。這兩個信怎麼建立?信佛、信善,作善得福。佛法裡面說,於世間法、出世間法的善根,出世間法的善根是精進,前面學過;世法的信心,三善根,無貪、無瞋、無痴,這三善根。我們對這個確實有信心的問題。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不但要信,要深信。深信從什麼地方看出來?從歡喜信樂,不但相信,歡喜去做,斷惡修善當中還能保持心清淨平等,這才是佛法講信的標準。
「《唯識論》云:云何為信?於實德能深忍樂欲心淨為性。」這是《唯識論》,我們有個簡單的參考資料,「《百法明門論直解》,蕅益大師:謂於諸法實事理中,深信其為實有而隨順忍可」。這個忍就是信。在一切法實事理中,說一切法實事、實理,只有大乘法。而深信其為實有,不是假的;而隨順,隨緣妙用。忍可,可是同意,是肯定的語氣,不反對;這個忍有承認的意思。當然信你才會承認,不信你不會承認它的。「復於三寶真淨德中」,這個德是德能,「深信而生喜樂」,樂是愛好。於三寶真淨德中,三寶是佛法僧,佛的真淨德沒有問題,法是佛說的,也沒有問題,問題是真正,特別是出家學佛的人,有沒有真正去修戒定慧?戒定慧不具足,真淨德就有問題。因戒得定,因定開慧,對於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修行證果的通道,全是走這個路成就的,沒有一個例外的。佛法傳到中國將近兩千年,成佛之道就是戒定慧,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雖然各有各的戒律,各有各的功夫,佛的戒跟儒的禮不同,佛家講的定跟儒家講的也不同,開悟,悟處,悟入深度也不一樣,但是都能得其大用。在中國歷代帝王以儒治國,以佛教民,教化人民用佛,以道敬祖先、敬天地鬼神,儒釋道統統用上了,真正是治國平天下。儒家的戒在倫理道德,道家在因果報應,佛法於理、於事都講得非常透徹。佛法,大乘是以明心見性為終極的目標,所謂是見性成佛,教我們看破放下。三個都講看破放下,唯有佛法講得徹底、講得乾淨。
「又於一切世出世善,深信其有力,能得樂果,能成聖道,而起希望之欲」。深忍樂欲,這個欲是希望,希望我能夠修得,希望我能夠修成真實淨德能力與實德能。實德能三個字都是稱性,自性裡頭本來有的,不在外面。真實智慧,實,真實之際也是講實,真實的利益是講德能。因為自性有,所以你能夠得到,自性要沒有那就得不到。真有,惠能大師給我們作證,他開悟的時候說的五句話,「本自清淨」,清淨是從來沒有染污過。經論裡面常常講的染污不是自性,自性不受染污,染污是意,是阿賴耶;能染污的,同時又接受染污的是末那,末那是意根,本身就是染污。我見是根本的染污,跟著我見同時生起的,我愛是染污(貪),我慢是染污(瞋恚),我痴是染污,貪瞋痴三毒煩惱跟著我見同時產生的,所以它就是不淨的根源。它是不是真的?不是真的。末那以阿賴耶為體,阿賴耶以末那為體,它們互為體用,所以轉識成智一定要從因上轉。佛告訴我們,因上只有兩個,第六的分別,第七的染污,要從這下手;五、八是果上轉,因上轉不了的。也就是說,六、七轉了,五、八自然就轉了,這個是我們一定要能夠知道,這是很重要的修行概念,也是下手的方法。
我們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盡量不要有執著,我執與法執。遠離我執就是轉第七識,不執著,不分別就是轉第六識;真正轉過來,第六變成妙觀察智,第七轉變成平等性智。我們經題上講清淨平等,末那轉過來就平等,就現前,清淨平等就是末那,後面那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於是我們就明白,佛法無論是宗門教下、顯教密教,修行的關鍵在哪裡?就在放下。放下什麼?放下我執,放下法執。放下必須看破,看破我空,我不可得;看破法空,一切法如夢幻泡影。《金剛經》從五祖以後,中國禪宗用《金剛經》印信,之前是用《楞伽》。五祖以後改成《金剛經》,非常有道理,《金剛經》的分量少,只有五千字,簡單扼要,便於記誦,便於觀想。最重要的經文,「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一點都不假。八識五十一心所,唯識裡面講的「八識二無我,五法三自性」,《楞伽》上說的「不可得」。佛為初學的人說這些法,所說的法沒有一樣不是方便法,目的讓我們明瞭事實真相,放下萬緣,可不能執著,執著就錯了。所以《金剛經》上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佛所說的一切法,都不能執著,要懂得佛說法的真實義。「願解如來真實義」,這句話說得好!對於一切世出世間的善法,這些善法也是佛方便說的,它有作用,現在的科學講它有能量。這個能量能幫助我們得樂,成就世法,這快樂;能幫助我們證果,能成聖道。所以初學的人,在實德能生起希望,這個希望也是欲望。
「由斯對治不信實德能之惡心」,不相信自性有實、有德、有能。這三個字實際上就是《華嚴經》上佛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智慧是實,我們經上講的真實智慧,講三個真實,頭一個講真實智慧,真實之際,真實之利,利是利益。真實之慧,智慧是德;真實之際是體,就是實;真實智慧是德,真實的利益是能,來配實德能說,怎麼配都可以。我們一定要相信自性有真實,真實智慧,真實之際,真實利益,一切眾生個個都有。從這個上面來說,佛就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所以淨宗造作極重的罪業,只要懺悔,只要認錯,只要回頭,信願持名,一聲佛號、十聲佛號都能往生。給我們帶來真正的希望,給我們帶來圓滿的信心,我們努力,要真努力,對於這樁事情要分秒必爭。覺明妙行菩薩說,「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這個意思就是分秒必爭,我們決定要往生極樂世界。想修無量法門,到極樂世界再修;沒到極樂世界之前,這個東西統統放下,一心稱名。這個經上教給我們,「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句話牢牢的記住。對於實德能深深的相信,「愛樂證修世出世善」,世間出世間的這些善法,要真正產生歡喜心。歡喜心不容易產生的,但是能生,真正能生。我們自己有這個經驗,從同學當中我們也看到這個現象,我們不懷疑。
「又《大乘義章》云:於三寶等,淨心不疑,名信。」這真信。世出世間一切法懷疑,我們損害都不算大,唯獨對於三寶要是懷疑,我們損失就大,為什麼?這一生不能成就。對於念佛懷疑,那就是大錯當中的大錯,一生脫離六道、脫離十法界的機會,一生成就阿惟越致的機會,你把它喪失掉,這叫真可惜。這個確確實實如古大德所說的,無量劫來稀有難逢,你遇到了,你能把它掌握到,你就證得阿惟越致。阿惟越致是法身菩薩,他們住在實報莊嚴土。極樂世界是平等世界,平等世界怎麼可能有四土三輩九品?這個意思要搞清楚,為什麼?不搞清楚你有懷疑,懷疑障礙你信心,障礙你往生。四土三輩九品之名,有。為什麼?每一個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是從不同地方去的,最高的有等覺菩薩,最低的有無間地獄眾生,品類不齊,所以有四土三輩九品。但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平等,都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功德的加持,作阿惟越致菩薩,平等了。不是憑自力,完全是憑佛力加持的。於是我們才知道,阿彌陀佛對我們恩德之大,無法形容,無與倫比。我們怎樣報佛恩?只有一個方法,信願持名,求生淨土,真報佛恩。阿彌陀佛對我們的希望,就是希望我們回頭,快快往生淨土。所以我們信佛的心要清淨,不能有絲毫懷疑,這叫信。
「又《俱舍論》」,這是小乘論,它給信下了個定義,什麼叫信?「令心澄淨」。這就是信,像水一樣澄淨,水乾淨,水不動。「今聞佛經,並信經語甚深」。我們聽佛講經說法,讀誦經典,相信佛的經語很深,不能輕易看過,要有真誠心、有恭敬心,我們才能夠體會經文裡面的意思。義理沒有邊際,深廣無量無邊,這個我們這麼多年心裡頭有體會,這一部經學了幾十年學不厭。為什麼?每一遍有每一遍的味道,一遍比一遍深,一遍比一遍廣,它的深廣沒有邊,我們讀一輩子都達不到它的邊際。來生呢?來生再一輩子,還是達不到邊際,生生世世。這是佛經語深。什麼時候到邊際?證得究竟圓滿就達到了。究竟圓滿還不是阿惟越致,阿惟越致到了預備圓滿,沒有達到。阿惟越致裡頭有四十一個階級,《華嚴經》從初住到等覺,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四十個位次,上面等覺,四十一個位次都叫做阿惟越致。等級是有,但是沒有名稱,那就是平等世界。實際上有程度淺深不一樣,但是在智慧、神通、道力、生活、學習當中完全平等,沒有絲毫差別。就是說你看不出有等級,你所看出的是平等,等覺菩薩所具足的,初住菩薩也具足,這個妙!這是什麼原因?這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如果沒有阿彌陀佛加持你,等級就很明顯;佛力一加持,那個等級不見了,個個享受的都是最高的等級,像阿彌陀佛一樣。
阿彌陀佛有能力化無量無邊身,接引遍法界虛空界念佛功夫成熟的眾生到極樂世界去。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剎土,這裡頭從等覺到無間地獄往生的人,每一個往生的人要現一個身(阿彌陀佛的身)去接引他,現無量無邊身。我們到極樂世界也有他的本事,跟他一樣,現無量無邊身。他現身去接引眾生,我們現無量無邊身幹什麼?去拜佛。無量無邊諸佛如來,我們每一個身去拜一尊佛,去供養佛,去聽佛說法。這個他方世界沒有,別的經典上沒看到過,你真搞清楚、真搞明白,極樂世界你能不去嗎?不可能的事情,你肯定把往生淨土當作自己這一生當中唯一的一樁大事來辦,其他的是小事,這是我一生當中最大的事情。還有餘力,可以兼辦一點小事;沒有餘力,專辦這一樁大事。所以,「今聞佛經,並信經語甚深」。
「《大論》」,《大智度論》上說,「信為能入」。你相信你能入佛境界,能入佛的實德能。「故能從人乘」,我們現在是人乘,「而直趨大乘圓門」,直趨大乘圓門就是「念佛求生」。直趨大乘,不是圓門,那是八萬四千法門,圓門就是淨土法門。「復信因果不虛」。一定要相信行善決定得善果,造惡決定有惡報。怎麼造作?起心動念就是造作,意在造作;言語,口在造作;身體動作,身在造作。造業無量無邊,不出身口意三業,三業要謹慎。我們自己知道,自己的業障習氣很重,我們也有心想懺悔、想回頭,可是習氣讓我們回不了頭來,懺不盡的罪業。現在我們終於搞明白、搞清楚,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造作罪業的時候,妄心造的。什麼妄心?貪瞋痴,我造的,我不是真的,是妄的,這我們從來沒想到。我們以為有個我,有個我身,能夠思想那是我的心,這個肉身是我的身。沒想到佛告訴我們,那是假的,不是真的。我的身,阿賴耶的相分;我起心動念那個心,阿賴耶的見分。阿賴耶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全是妄心、妄念、妄身迷惑顛倒所造無量無邊的罪業。今天我們遇到這個法門,一念轉過來,覺悟了,我的真身是什麼?真身是自性、是法性、是本性。本性就是實德能,本性就是本經所說的三個真實,真實之際是理體,自性的性體,真實智慧是看破,真實之利是放下。原來這一真實,用真心,邪不勝正。虛妄是邪,我們今天用正,無量劫來都用邪,現在一念歸正,邪不勝正。所以,邪所幹的罪業統統消掉了,一筆勾消,回歸到自性清淨平等覺,是這麼個道理,這個道理不是假的,真的。
佛還給我們舉個例子,譬如千年暗室,這就好比我們造罪業,點一盞燈就亮了,黑暗就沒有了。不能說這盞燈點燃,黑暗去不掉,一盞燈就照明了。真,是明亮的,是明;暗,是無明。所以迷,我們稱作無明煩惱。覺,覺就明了,暗就去了。覺是本覺,自性本有的覺悟。所以明是自己具足的,暗是從來沒有的,迷惑顛倒以為有個暗。這個道理很深,必須把它參破,我們的信心從這裡建立的。建立之後,我們知道我們還有很深很重的習氣,這種習氣怎樣把它拔除?這不是容易事情,但是不難,我們只需要用這一句佛號,念念不離這一句佛號,久而久之這個習氣就拔掉,就不存在。真正回頭,我們就跟阿彌陀佛連線了,我這起心動念他知道,真知道,我們是搞真的、是搞假的,他全曉得,我們能欺騙自己,欺騙不了阿彌陀佛。一切皆從真實心中作,我們的前途一片光明。
所以相信因果不虛,世出世間因果都是真的,都不是假的,行善決定累積功德,斷惡也是累積功德。不求世間果報,如果求世間果報就變成福德,從出世善法落下來變成世間善法。世間善法不究竟,人天福報,出不了六道輪迴。像四空天,非想非非想處天,壽命八萬大劫,真長。一個大劫是這個世界成住壞空一次,你的壽命多長?世界成住壞空八萬次,你有這麼長的壽命,在天道,最高的天道。可是八萬大劫還是會到,八萬大劫的時間到了怎麼辦?再不能上去,不能上去就往下墜落,又墮下來了,這在六道裡頭又搞輪迴,不知道搞多少劫。不能再搞了,不可以再搞了,這一生就要了斷。我們有這個決心,有這個認知,阿彌陀佛肯定幫忙,這個人慈悲到極處,我們縱然犯了大錯,造了極重罪業,他不會計較的,他沒有怨恨,他只有慈悲,所以只要真正肯回頭,他就來接引。
我們看底下文,「復信因果不虛,故信作善得福而精進向善」。「奉持如是等法」,如是等法是指上面所說的一切善法,「無得虧失」,虧失是減損。「以上數句經文,從當信至虧失,表從世間人乘趨向極樂一乘。」我們今天得人身,在十法界裡頭我們是人法界,人法界裡頭遇到了佛法界,淨宗阿彌陀佛能幫助我們從人法界直接提升到佛法界,最重要的是信,能信就成就。下面一段經文,「忙中念佛」。請看經文:
【思惟熟計。欲得度脫。晝夜常念。願欲往生阿彌陀佛清淨佛國。十日十夜。乃至一日一夜。不斷絕者。】
這段經文好!念老註解裡說,「此下明忙裡偷閑,精進念佛」。這也是一種念佛的方法。『思惟熟計,欲得度脫』,「即深思熟計,欲脫生死」。這個心是真的,這個念頭是真的,這個不是假的。但是我們現前工作繁忙,沒有時間念佛,怎麼辦?找假期,一年總有幾個假期,好好的利用這個假期不要讓它空過,這就是忙裡偷閒。一個星期有一天假期,星期天,也許這一天你有很多的瑣碎事情要辦,你還是不得空,那我們就用十念法。十念法確實對忙中念佛的人來說最有效果,我們提倡,也做過實驗,實驗很成功。一天九次,不能少,一次都不能少,養成習慣。一次只要兩分鐘的時間,這兩分鐘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念的時候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個標準達到了。雖然只有兩分鐘,我這兩分鐘十句佛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句一句接著,十句連著的,這就是相續不斷。這十句裡頭確確實實沒有懷疑,沒有妄想,沒有雜念。叫你念一個鐘點,裡頭有妄想、有雜念;這十句可以控制住,不准它有妄想、有雜念。你看,符合大勢至的標準「淨念相繼」。那個淨字就是不懷疑、不夾雜,相繼就是十句不間斷,兩分鐘完成。這個九次分配在早晨起床,洗臉漱口之後,如果家裡供的有佛像,在佛像面前合掌念這十句,長跪都可以;晚上睡覺之前,這是早晚課,兩分鐘;三餐飯吃飯的時候,不念供養咒,合掌念十聲佛號吃飯,三次,三餐飯三次;上午工作,上班、下班,工作之前合掌念十聲佛號再工作,工作完畢之後收拾乾淨,念十聲佛號再離開,上午、下午四次,一共九次,不要多也不要少,把它養成習慣。最重要就是養成習慣,非常管用。一天,你看不長的時間又想到阿彌陀佛了,到時候就想到了,念念不忘。
一年當中有長假,長假可以好好利用,找一個清淨的地方,十日十夜,念十天十夜佛。十天十夜怎麼念法?昨天有人提倡般舟三昧,般舟三昧真的做不到。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表演般舟三昧的是初地菩薩,別教初地,圓教初住,那是明心見性的人,不是凡人,所以他們有本事。九十天,般舟三昧是九十天一期,九十天不能躺下來休息,就是不能睡覺,不能坐著,只可以站著,只可以走動;如果坐下來,般舟就破掉了。年歲大的人決定做不到,要年輕,體力強壯,能夠熬得過九十天不躺下來,不容易!這十日十夜也不必像一般精進佛七,精進佛七是七天,七天七夜不睡不眠,不是九十天,般舟是九十天。但是精進佛七許可你躺下來睡覺,許可你坐下來,般舟不可以。
我們可以採取諦閑老和尚教鍋漏匠的方法,這個方法最好,一點壓力都沒有。念佛是以繞佛為主,跟般舟三昧一樣,繞佛為主。繞累了可以坐下來,坐下來不出聲,出聲傷氣,不出聲,心裡默念。休息好了,站起來再繞佛,就開口出聲。睡眠的時候,太累了休息,睡一下,養養精神。睡眠心裡可以念佛,不出聲,起來的時候出聲。不分晝夜,什麼時候累了什麼時候休息,休息好了馬上接著就念。這是諦老和尚教給鍋漏匠的,鍋漏匠這樣子念了三年,站著往生,預知時至。往生前一天,他在鄉下住小廟,到城裡去看看親戚朋友,那是他最後見一次面,他也不告訴人,歡歡喜喜看看大家,他走了,第二天往生,站著走的。這個方法好,一點壓力都沒有,真正講,大自在念佛法。沒有時間,不管白天晚上,它沒有時間,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念,接著念,方法好,真好!這樣子十天十夜,或者是一天一夜,不斷絕者,用這個方法。有志同道合的,約幾個人,一天一夜叫佛一,念一天一夜佛,七天七夜,十天十夜。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深思熟計,欲脫生死」。『願欲往生』,這就是發願求生,「捨穢求淨,以一切功德迴向往生」。日常在生活當中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什麼果報都不求,只求往生,把所做的功德統統迴向求生淨土,世間什麼都不要,邊都不沾,迴向往生。「晝夜常念,阿彌陀佛清淨佛國,乃憶佛念佛往生之正行。相續十日十夜,一般行人所需之功行」,功是功夫,行是修行。「一日一夜,乃多善根者所需之功行。但隨其善根,於十日夜乃至一日夜能不斷絕,命終皆得往生。」所以我們就能夠一個月抽一天時間,一日一夜去念佛。平常時候,一個月有一次一日一夜。最好在道場,有幾個同修在一起共修。小道場都行,五六個人、十幾個人,很好,很如法。這裡頭要有護法,照顧大家生活起居。用功要少吃多餐,吃太多了昏沉,精神提不起來。所以半飢半飽最好,餓了吃一點點心,饅頭、包子吃一個,喝一點水。也不一定有一定的時間,不需要,像禪堂一樣,供養有熱的點心放在那裡,想吃自己去拿。心是清淨的,心是定的。功夫下去,決定有果。下面是「妙果」。
【壽終皆得往生其國。】
這是果,「故云壽終皆得往生其國」。「此第三類正因之行人」,他們的功德比前面兩類要差一等,這是上中下三品。
下面要說明,「種種往生之人,因行各異,但生彼國已,悉是大乘,咸同一類。」這個要知道,我們讀了這個經文放心,只要生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平等的,沒有高下。
下面這一段,「住大乘者往生妙果」。前面是三輩往生,這個並不是專修淨土的,修其他法門,臨命終時信願持名,將所修的功德迴向往生極樂世界,統統都能得生,法門廣大!有人問,信仰基督教的、信仰別的宗教的行不行?行。無論信仰什麼宗教,認真修行,心都是清淨的,都是真誠的,真誠恭敬,把所修行的功德迴向西方極樂世界,求願往生,個個都能生,不一定信佛。這才顯出佛門廣大,佛菩薩無盡的慈悲。請看經文:
【行菩薩道。諸往生者。皆得阿惟越致。皆具金色三十二相。皆當作佛。欲於何方佛國作佛。從心所願。隨其精進早晚。求道不休。會當得之。不失其所願也。】
經文說得多好!第一句說,『行菩薩道』,「表諸往生者皆是大乘也」。說明無論修學哪個宗派,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無論修學哪一種宗教,心量要大。為什麼?極樂世界是大乘,心量小,只顧自己不顧別人不行,對待這個世界,也就是我們日用平常生活待人接物心量要大。心量大的人不為自己,常常想著別人,別人的成就就是自己成就,所以他樂於幫助別人,真的是全心全力幫助別人,這個很難得。所以往生,他不是佛教,但是他也是大乘,心量大,量大福大。下面說,「明上述因行之果」,上面這些修大乘者,臨命終時一念十念,把自己的功德迴向西方。「因雖千差」,這些修學大乘的人,乃至於修學其他宗教的人,修因千差萬別,最後希求的是西方極樂世界,把我一生所修的功德統統迴向,「其果一味」,果報完全相同。「大乘行人壽終生彼」,壽命終了統統生到極樂世界。底下這一句好,「悉皆得」,悉是完全,沒有一個漏掉的,個個都得到「阿惟越致」,法身菩薩。法身菩薩是什麼樣子?「悉皆紫金色身」,跟阿彌陀佛的身完全相同,這一句是講體質,紫磨真金色身,紫金色身。「具足三十二種大丈夫相」,跟阿彌陀佛的相完全相同。
大乘經上告訴我們,「相由心生」。我在年輕時候完全沒有宗教信仰,我遇到一樁事情。抗戰期間我在貴州念書,同班同學有個姓張的,年歲比我小,同班。名字當中一個字忘掉了,後面是個德,道德的德,叫張什麼德忘掉了,他是貴州人。抗戰勝利之後,我們的學校結束,學生都復員回老家,就是學校解散了,交給貴州省接著去辦。我們是臨時中學,是屬於教育部管的國立中學,專門收養這些流亡的學生、無家可歸的學生,是抗戰期間國家辦的。勝利之後學校解散,我回到南京,在南京第一中學繼續讀書。班上有個同學,跟那個張同學面貌長得一樣,個子也一樣,舉止、走路的樣子也一樣。我就把他找來,我就說他,你有哪些毛病、有哪些特長,說得他心服口服。你會看相,你看得很準。我說我不會看相,我說過去這個一年,去年我在貴州,班上有個同學長得跟你一樣,所以我猜想你們的脾氣、愛好大概都差不多,果然相同。所以說相隨心轉,相貌一樣,他們那個心裡想法都差不多,很像。這是沒有學佛之前,學佛之後證明了,我親自遇到這樁事情。
這些往生的,不管修什麼法門,不管信仰什麼宗教,他一定有個相同的地方,心量很大,能夠捨己為人,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他幹這種事情。聽說西方極樂世界,他生了嚮往的心,只要一心想極樂世界,相信真有西方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不懷疑。一心想往生極樂世界,想親近阿彌陀佛,把自己一生所修的功德迴向往生極樂世界,統統得生。生到極樂世界跟三輩往生的人沒有差別,完全是平等待遇,所以往生的身相是紫金色身,而且具足三十二種大丈夫相,這是四十八願裡面所說。我們知道,三十二相是古印度認為人道當中具足這三十二種相,這是貴相,大富大貴,這三十二相肯定是做國王。佛經上講,不是普通國王,轉輪聖王,最小的轉輪聖王是統一全世界,全世界的諸國都聽他的話,他有這麼大的德,有這麼大的福報,有這麼大的智慧。實際上,我們在《觀經》上讀到,阿彌陀佛的身相,報身,身有八萬四千相,不是三十二種大丈夫相,八萬四千種相;每一個相有八萬四千種好(隨形好),每一種好放八萬四千光明,每一道光明裡面都有佛菩薩在講經教學,這個相不可思議。每一個往生的人到極樂世界,他的相跟阿彌陀佛的相完全相同,沒有絲毫差別。極樂世界是平等世界,身相跟佛相一樣,所以智慧德能跟佛也一樣,所以說「皆得阿惟越致」。後面還有一句,「不但身色如佛,且皆當作佛」。經文的語氣肯定,沒有絲毫疑惑。
這些往生的人,「願於何方作佛,莫不隨其心願而得成就,故云從心所願」。作佛也是緣分,你跟這個地區、這個世界,我們現在講星球,這裡面的居民、眾生有緣,眾生有感,你自然有應。眾生在迷,受苦難的時候都想求神、求佛來幫助他,化解他的災難,所謂是有求必應。你跟這些人有緣,無論距離多遠,在哪一方,他們動念頭你就有感,因感你就有應。應怎麼樣?你就會到那邊去了解狀況,應以佛身得度,你就會現佛身。所以現什麼身不是自己的意思,自己沒有意思,自己有意思是凡夫,不是佛菩薩。到西方極樂世界,阿惟越致菩薩沒有自己意思,為什麼?他已經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真正得圓滿的解脫,得大自在。至於眾生感,現什麼身,眾生的意思。眾生希望佛來幫他忙,你就現佛身;眾生希望神來幫他忙,你就現神身。他想要什麼,你統統能現,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妙!所以自己現身說法幫助苦難眾生,自己沒有起心動念,妙不妙!起心動念是對方,他們起心動念。於是乎我們就明白了,釋迦牟尼佛、諸佛如來、諸大菩薩、聲聞緣覺,在我們這個地球上示現,他們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他要有分別執著、起心動念,他是凡夫,他沒有這個能力。最低限度阿羅漢,阿羅漢已經做到不執著,不執著就能夠示現。為什麼?阿羅漢得清淨心,心裡沒有染污,但是他還是有分別,沒有染污。他具足六種神通,裡面的神足通就是變化,分身,能同時分很多身,這個分身能辦事。
我們在《高僧傳》裡頭看到一個例子,這都是六十年前初學佛的時候,喜歡把它當故事書來看。看到有一條,是印度的高僧在中國弘法,大概在中國住了十幾二十年,他要回去了。在中國信徒很多,大家都喜歡他,聽說他要回去,跟他約好明天供齋,請他到我家裡來,我供養,請他吃飯,他答應了。很多人請他,請他的人都不知道,只是告訴他明天供齋,他答應,點頭去,所以大家歡喜回家。到第二天供齋,他真去了。第三天,他離開這個地方要回去了,大家到城外十里長亭送行。每個人都歡喜,師父對我不錯,昨天我供養他,他來應供。那個人講,不對,明明在我家,怎麼會在你家?這大家一說穿,五百個人,他分身五百個身同時到五百家去應供,知道這個人有分身。分身至少是三果阿那含,他才有這個能力,二果、初果沒有這個能力,阿羅漢、阿那含有這個能力,不是普通人。他回到印度,印度距離這麼遠,玄奘大師沒有神通,從中國到印度走了一年,回來也走了一年,阿羅漢不需要,一個念頭就到了。他能飛行,他飛行的時候看不到身體,像什麼?一道光一樣,把身體變成光,光的速度到那邊很快,那個光下來之後,就人身出現,這是真的。所以他來去自如,很方便,三果以上就有這個能力。
至於什麼時候成佛,「則隨行人之精進早晚而異」。勇猛精進的很快,隨順修行,不那麼著急的人,他就可以晚一點。「早日精進則早日成佛,是則平等中之差別。平等有差別,成佛有早晚。差別中之平等」,差別裡頭有平等,那就是個個都會成佛。「故云:求道不休」,不停止,「會當得之,不失其所願也」,你的願望一定會圓滿,我們對於佛要有信心。信心要不足怎麼辦?有很多人問我,學經教為什麼?經教主要的目的是幫助我們斷疑生信,這是它主要的目的。佛為什麼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就是幫助我們斷疑生信,這是對一般人。其次是對修行人,對真正修行人,經教幫助他們認識級別,他現在修行到什麼程度,用經教來對比,知道自己在哪一個層次。菩薩一共五十一個階級,自己要知道你在哪一個階級裡頭,這經典上講得很清楚。在菩提道上,這是正道還是非道,要靠經典做標準。與經典講的相應,正道;與經典不相應是邪道,不能證果。我們在這個經上看到,世尊為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將來修行功夫成就,阿彌陀佛來接引,到西方極樂世界所看到的,跟經上所講的完全一樣,真的,不是假的;跟經上講的不一樣,那是假的,不是真的。這個不能不知道。所以經典對於修行成就的人,是幫助他勘驗真假的標準,有這個標準就不會有差誤。
末後,這是念老的一句話,「蓋謂求道之心,精進不休,皆當成佛。決無違失其成佛之本願者也。」我們的本願是希望成佛,希望像阿彌陀佛一樣,幫助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有緣眾生。什麼叫有緣?他能信,他能願,他肯念佛,這叫有緣。沒有緣的眾生,你去示現跟他說法,他不聽,他不接受。所以佛經裡頭常說,「佛不度無緣之人」,佛再慈悲,沒有辦法度無緣眾生。一定要等緣成熟,佛才能度他;緣不成熟,佛跟他講他不聽,他不接受,他不能相信。現在這個世間人很多,不但是佛,甚至於很多宗教他都不相信,他相信科學。科學發展到今天,外國人常說,上帝已經宣告死亡,沒有了。誰宣告的?科學家宣告的,沒有上帝,沒有天堂。這樣人就難度了,希望科學再進步、突破,能夠見到不同維次的空間,大概他們就相信。像電視一樣,諸佛剎土、眾神剎土跟我們不是一個頻道,所以高頻道的能見得到我們,我們見不到他,見不到他就不相信,見到了這才相信。有沒有辦法能夠突破頻道?有,修禪定。心愈清淨,慢慢自然空間維次破了,你就看到,看到我們看不到的境界。最容易看到的是鬼道,鬼道跟我們的頻道距離很近,稍稍有一點小定就突破,鬼道裡面的生活環境,你全見到了,你也不會害怕。人鬼雜居住在一起,人見不到鬼,鬼也見不到人。鬼要見到人的,他也突破這個空間維次;人要見到鬼亦如是,就能突破。
能突破的人真有,還不在少數,中國人稱為特異功能,你不能不承認他,他真有。這些人我們遇到很多,我們就測驗他,他真有這個能量,看身體健康狀況。早年我在美國遇到一個,年齡二十幾歲,他看一個同學,那個同學問她,他有天眼能夠看透身體,好像X光一樣,他看到她早年得的肺病,已經鈣化了,沒事,疤還在,告訴她在哪個部位。她就嚇到了,她這個祕密沒人知道,跟她先生結婚多年,小孩都長那麼大了,都不知道,先生不曉得。被這個人指破,她承認,真的,一點不假。他看人,每一個人身上都有光,光的顏色不同,健康狀況不一樣。人身上有病,光是灰暗的;人身體健康,光是光明的,白色的光、黃色的光,這都是非常健康的。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