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472集)jingkong老法师主讲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七二集)  2013/10/1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472

视频MP3点此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七百八十七頁第六行看起,從第二句看起:

「又曰:復有三種眾生,當得往生。何等為三」,就是哪三種,「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三者,修行六念。迴向發願,願生彼國。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這是《觀經》上所說的。六念,前面是念三寶,接著念戒、念施、念天。念天是三界二十八層天,必須要回過頭來以這些功德迴向發願,這才能往生;如果沒有迴向發願,願生彼國,他們就到天道去了。天道到哪一層天,就是平常他所念的,他念欲界天,五欲沒放下,生欲界天;五欲放下了,生色界天、生無色界天。像中國的老子,他肯定是生無色界天,為什麼?他著作裡頭所說的,「吾有大患,為吾有身」。他說他最大的憂患是因為有身,有這個色身,沒有色身多好。沒有色身是無色界,所以他天天想的是無色界天的境界。這都是屬於天道,無色界是天道最高的,沒有出離六道輪迴。沒出輪迴,換句話說,沒有離究竟苦,沒有得究竟樂,也就是說他的離苦得樂不究竟。

無色界天也有壽命,雖然他沒有身體,他的壽命是什麼?是他的定功,他的定功很長,時間很長。非想非非想處天,佛告訴我們他的定功是八萬大劫。還得了嗎!一個大劫是這個世界成住壞空一次,八萬個大劫,這個世界成住壞空八萬次,他還在無色界天。但是八萬大劫有到的時候,到了怎麼辦?到了,定功失掉了,煩惱起現行,墜下來。好不容易修到這個境界,依舊要搞六道輪迴。所以總不如迴向發願求生淨土,一了永了,永遠了了,六道輪迴不見了,十法界也不見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這麼樣的好處,這不能不知道。所以,具足這三種功德,一日到七日念佛,決定得生,即得往生。《觀經》這段話,「與本品內容」,就是「往生正因」這一品,「多相吻合」,很多地方都相同。

現在我們看經文,第一段裡頭「三類差別,分三」,第一類「盡持經戒二利得生」。分兩段,第一段「勝因」,勝是殊勝,殊勝的因。有六個小段,第一個小段「聞持本經」。這品經非常重要,我們修淨土,目的是想往生極樂世界,往生極樂世界你必須要具備的條件都在此地。第一個條件就是要讀誦這部經典。請看經文:

【復次阿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此經典。受持讀誦。書寫供養。】

念老的註解告訴我們,這段的經文是本品的首段,第一段。「明」,說明,「第一類正因,發心念佛」。『善男子,善女人』,實際上這個「善」字很重要,註解上沒有說,但是這是根本。淨業三福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十善業是學佛的根本大戒,沒有十善怎麼能成就?所以善男子,善女人,具足十善業的這個男子、女人,這是我們決定不能夠疏忽的。『聞此經典』,我們聽到這部經典,《無量壽經》,聽了怎麼樣?接受了,持是保持。『受持』落實在哪裡?落實在『讀誦』、『書寫』、『供養』。註解裡頭說,「發心念佛,兼受持經戒,自他二利」。書寫、供養是利他,古時候沒有印刷術,沒有印刷,所有經本都要靠手寫。所以經教裡頭對於書寫、供養我們看得很多,這是佛在這鼓勵我們要流通經典。現在印刷術方便,不必手寫。世界上人口比過去增加,我們要大量的流通,這就是靠印刷。現在有科學的工具,有錄音、有錄像,盡量利用這些工具去宣揚,這都是書寫供養的延伸。這段經文是宋譯本的原文,念老在這裡註明了。

正因,「第一類正因,共有六句:一受持本經」,意思很清楚,「二求生淨土,三發菩提心,四嚴持諸戒,五饒益有情,六憶佛念佛」。這些在這部經裡頭講得很多。「《觀經約論》云」,《觀經約論》是彭際清居士的著作,修淨土的人對他應該都很熟悉。他《無量壽經》註解叫《起信論》,《無量壽經起信論》是他的著作,《觀經》的註解叫《約論》。約論的意思,不是很詳細的說,是大概,像蕅益大師《彌陀經要解》,約論跟要解的意思相彷彿。這裡面說,「不讀大乘則不明佛心」。讀大乘重要,讀大乘的人多,沒開悟,沒有開悟還是不明佛心。要怎麼讀法?古大德教導我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才行。現在人不懂這個道理,看到這個經文「讀誦大乘」,大乘經典都讀,那就是讀《大藏經》。佛是不是這個意思?不是。

古時候,不要說太遠,一百年前,雖然有鉛字排版印經,成本很高,並不普遍,經本昂貴。我們看民國初年,一部《辭源》,商務印書館印的《辭源》,這屬於字典,上下兩本,這麼厚,上下兩本,定價大洋五元,五塊錢。五塊錢在那時候,它的價值是一個四口之家一個月的生活費用,你就知道書的價格之高,一般人買不起。買不起怎麼辦?抄,向別人借,借來抄。那時候印的量也不多。不像現在,現在書很便宜,你看書後面的定價,幾十塊錢、一百多塊錢,到館子裡面吃一餐飯就沒有了。以前到館子裡面吃一餐飯,如果是一個人去,只要幾分錢,一毛錢可以請客。這什麼時候?我們做童年那個時代,一毛錢可以請客。鄉下人生活清苦,四口之家一個月生活費用兩塊錢,所以一毛錢是很值錢。

在那個時候,抗戰時候,用銅板。我們念小學,上學的時候早晨媽媽給一個銅板,在學校門口就能夠吃早餐。這一個銅板,一碗豆漿、一根油條、一個燒餅,早餐就吃飽了,一個銅板。三個銅板是一分錢,一毛錢是三十個銅板,這是抗戰那個時代,抗戰初期。如果再往前推個十年,民國初年,還用那個銅板當中有個洞的,有個方方洞的,滿清時代的錢,那個錢叫一文,一個銅板叫一文。我們記事,開始用銅板了,當中沒有孔,那一個銅板當十文,就是換滿清那個時代的當中有個方洞的換十個。錢很值錢,跟現在完全不一樣。

我們生在這個時代,科學技術發達,對於這些書籍這個方便、價廉、物美,這種障礙在過去是很嚴重,現在這個障礙沒有了,大量翻印,廣為流通。人口增加了,中國在抗戰之後,結束的時候,所謂四萬萬人,四億人,現在大概到十四億了,人口增加。人需要文化、需要讀書,所以現在我們要印送經書,不必自己去抄寫,大量的去翻印。

讀大乘,還是要守住佛陀的教誨、祖宗的教法,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只讀一部。求什麼?求開悟、求智慧。智慧從哪裡來的?從定來的。定從哪裡來的?定從讀誦來的。所以讀誦經典是方法,這個方法就是說屬於叫戒律,這是戒律,你要守這個戒律。每天就讀這一本,遍數讀得愈多愈好。這部書讀熟了,三、四十分鐘從頭到尾就念了一遍。這一天讀一遍行不行?不行。讀誦的目的在哪裡?是幫助我們收心,就是大勢至菩薩所說的「都攝六根」,讀誦的目的是都攝六根。什麼叫都攝六根?我們再說個容易懂的話,就是不打妄想。不讀經會胡思亂想,有妄念、有雜念,讀經是把妄念打掉、把雜念打掉,是這個意思。不是叫你背書,也不是叫你研究經典裡面意思,不是的。根本不需要懂它的意思,只是一個字一個字念清楚,一句一句沒有念漏掉,對你只有這個要求。為什麼?攝心,對你要求這個事情。攝心就是修定,用讀書、讀經的方法來修定,它道理在這裡,定才能開慧。而且讀的時候還有音韻,你讀得很快樂,不會厭煩,像唱歌一樣,讀書快樂。這是不能不知道它目的何在。

清淨心現前了,妄念沒有了,雜念沒有了,就是我們經上修行所提的清淨、平等、覺。用什麼方法?用讀誦,讀誦方法來修清淨平等覺。讀久了,念佛三昧現前,這是《無量壽經》,三昧稱為念佛三昧。得三昧之後,讀誦不能間斷,那個時候可以不必對著經本去讀,為什麼?都能背了,念上一千遍就可以背了。我過去在美國,遇到一個居士,這個居士記憶力並不很好,妄念也很多,他念《無量壽經》。他告訴我,《無量壽經》完全會背,一字不漏,他念了多少遍?六千遍。也非常了不起,沒有恆心做不到。很可惜,他讀經的方向沒有掌握到,妄念雖然減少了,他還有惡念,還有嚴重的嫉妒、傲慢。起心動念還是損人利己,他還造業,別人比他優越的地方他嫉妒,所以清淨心沒得到。這就是沒有遵守經上所教的。你看,他讀經六千遍經,受持本經做到了,求生淨土沒做到。求生淨土要把煩惱念掉,這才能往生。菩提心沒發,嚴持戒律也沒做到,饒益有情沒做到,憶佛念佛或有或無,是這麼做,功夫不得力。由此可知,這六句正因裡頭他只有兩句,缺少四句,只有三分之一,缺了三分之二,往生沒把握。我們看到這個例子,心裡面要有警覺,我們自己要認真反省。真正想往生,這六句應該統統具足。

但是受持本經這是基礎,落實在受持就是讀誦,看著經本叫讀,不看經本叫誦,誦是背誦。修學這個法門,第一個願望就是求生淨土,也就是終究的目的。我為什麼要讀誦《無量壽經》?為什麼要修念佛法門?就是為求生淨土。發菩提心,菩提心是真心,待人接物要用真心,不能用妄心。菩提心,我們在早年,也這麼多年來,我們用十個字,「真誠」,真誠是菩提心的體。「清淨、平等、正覺」是菩提心的自受用,就是真誠心對待自己,是什麼?是清淨、平等、正覺,就是經題上的清淨平等覺。在經論裡頭,經是《觀無量壽佛經》,論是《大乘起信論》,經論裡面自受用都叫深心,深淺的深,叫深心,不太好懂。古德的註解意思也很難體會,多半註解是好善好德,這是深心。所以我早年講解菩提心的時候,我覺得我們這經題上五個字好,清淨平等覺,這就是深心,一個比一個深。清淨心,阿羅漢證得的;平等心,菩薩證得的;覺,這正覺,法身菩薩證得,法身菩薩就是佛,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深心,一層比一層深。他受用,「慈悲」,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怎麼救法?把這部經、把這個法門介紹給他,就是救了他。他要真搞明白、搞懂了,依教奉行,將來必定生淨土,生淨土就是作佛,這是圓滿究竟的度了眾生。這個心要發,發了要起作用,對自己、對別人要用菩提心,菩提心是覺而不迷。

第四嚴持諸戒,嚴是嚴格,對自己要嚴厲受持。諸戒裡頭最重要的是根本戒,根本戒是所有學佛弟子都要遵守,三皈、十善、五戒,再加上一個六和。六和是處眾,我們跟別人相處,六和是戒。做人不容易,稍稍不謹慎就會跟人結冤仇,有意無意。不要以為冤仇無所謂,它會惹來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真難!我們看佛陀、看孔子,這是大聖,他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決定不跟眾生結怨,他們做得很好。這裡頭最重要的,普賢菩薩所說的,「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不必要隨我,人家怎麼說,好,我隨順他。隨順我,叫人隨順我,我不隨順他,人家表面不得已,心裡不高興,這就結怨了。完全隨順他,在修行上得大利益,為什麼?佛法的入門要斷見思煩惱,小乘學的。入門,須陀洹、大乘初信位的菩薩,五種見惑斷掉了。

我們這五種見惑能不能斷?不能斷。見惑裡第一個身見。學佛學了一輩子,沒入門,什麼原因?不肯恆順眾生。要能恆順眾生,我們自己就淡忘了,不隨自己、順別人能破身見。破身見的人會恆順眾生,你說什麼都行。幹壞事呢?壞事我們不隨順,好事,不是壞事,都可以隨順。你有智慧,你有定力,你知道什麼狀況之下可以隨,什麼狀況之下不能隨,不能隨有變通的方法隨順,還是不會得罪人。跟人相處一定是皆大歡喜,皆大歡喜的時候,有時候別人有錯誤,你給他提建議他會聽,他會接受。如果我們的態度很傲慢、有嫉妒心,做不到。

佛所制定的戒律,佛全做到了。其實佛哪裡有什麼戒律,佛的生活言行記下來就是戒律,他本來就是這樣的。完全沒有,意見都沒有,是自然的,沒有造作,自自然然與性德相應。所以,明心見性就成佛,成佛就是大圓滿,戒定慧的大圓滿,十善業的大圓滿,那是自然的。我們迷失了自性,在六道裡頭搞輪迴,時間太長了,真正是無量劫迷在這個裡頭,染上嚴重的習氣。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我們看了也很受感動,聽了也覺得不錯,但是落實在生活當中做不到,我們的毛病習氣全出來。佛知道,佛不是不知道,佛用的方法善巧微妙,就叫你念,天天念。念的遍數要多,半個小時念一遍,念熟了,一天念三十遍。為什麼要念這麼多遍?能攝心,能幫助你把清淨心找回來。

初果心就清淨了,剛剛得清淨心,為什麼?這五種煩惱沒有了,身見沒有了,邊見沒有了,沒有邊見不會跟人對立,跟人事物對立的念頭都沒有了,成見沒有了,自以為是的念頭沒有了,邪見沒有了,入門。所以,清淨心得到了,不圓滿。到四果阿羅漢,清淨心圓滿了,再提升就到平等心。清淨心裡頭有三輩九品,平等心裡頭也有三輩九品,覺裡面還是有三輩九品,慢慢提升達到究竟圓滿。讀誦是好辦法,這是佛佛相傳教導我們的。所以學習,年齡愈小愈好,根紮得牢,一輩子受用不盡。所以要嚴持諸戒,這都對自己。

底下一句對人,饒益有情。有情眾生,最重要的是我們同類,人,再推展出去包括一切動物。有情是動物,無情的,植物、礦物,動物都有情,在小乘說法。大乘究竟說,有情的範圍就太大了,為什麼?植物有,礦物也有。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是物質現象,「形皆有識」,識就是受想行識;換句話說,所有一切現象無不是五蘊皆空。這是法身菩薩見到的,六道凡夫對這個事情不知道,事實真相就在現前,迷得太深,迷的時間太久,完全沒有知覺。到什麼時候才知道?接受佛經的教誨,知道了,大乘經典上說的。小乘經典有情指動物,大乘經典有情就很難說了,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萬物都有情。為什麼?我們這個桌椅板凳,它會看、會聽,懂得人的意思。江本勝博士做水實驗,水是礦物,確實證明水能看、能聽,能懂得人的意思。不但水如是,所有一切物質現象沒有一個不如是。美國修.藍博士去年到香港來訪問,在我們這個攝影棚裡頭,告訴我們,桌椅板凳會看會聽,我們起心動念它知道,牆壁知道,天花板知道,地板知道,沒有一樣不知道。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們起心動念說沒有人知道,是自己不知道,別人統統知道,就是自己不知道。自己在欺騙自己,怎麼能欺騙眾生?這不可能。

我們要修成什麼樣的地位,對於事實真相才完全了解?大乘教上佛常講,八地以上就全知道了,真正契入佛知佛見。這樁事情被現在量子力學家發現了,量子力學家為我們做證明。物質從哪來的?從念頭變現的,念頭就是受想行識,物質裡頭有受想行識。再小的物質,現在物理學家叫它做微中子,微中子有多大?科學家告訴我們,一百億個微中子,不是一百萬,一百億,一百億個微中子聚集在一起,它的大小等於一個電子。原子,繞原子核旋轉的電子,我們肉眼看不見,也就是說微中子的體積是一個電子的一百億分之一。這麼小的東西,它具足五蘊色受想行識,色是物質現象,這個物質現象有受想行識,圓滿的,統統具足。

這是宇宙萬物怎麼形成的,《金剛經》上說得很清楚,叫一合相。一,就是根本就是一個,微中子,這現在發現的,沒有比這個更小了。全部是這個東西組合的,整個宇宙是這個東西組合的。我們一個人的身體,細胞組合的。細胞從哪裡來的?細胞是微中子組合的。一個人的身體,科學家告訴我們,大概有六十兆個細胞,六十兆。每天我們身體細胞有死亡的、有新生的,每天有多少?有七千億。每天七千億個細胞死亡,也有七千億個細胞新生代替它,新陳代謝,每天。所以,分段生死每天有這麼多,這身體不是我。

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要愛惜是我們的真心,不生不滅的那個心,也就是真心。真心不生不滅,真心饒益有情,用真心待人,真心裡面充滿了愛。我們老祖宗教導我們「父子有親」,五倫第一倫,第一倫那個核心就是親愛,這個親愛是性德,沒有任何條件。這個性德從哪裡來的?沒有來處,也沒有去處,是自性裡本具。性德無量無邊,這個愛是性德裡頭的第一德。在嬰兒身上能看見,這個嬰兒出生一百天,一百天的時候他還沒有起心動念,他沒有分別、他沒有執著。他還不認識誰是他的爸爸、誰是他媽媽,不認識,他對於每個人平等對待、和睦相處,他做到了。無論哪個人逗他,你看他都開心、他都歡喜,他不拒絕,沒有分別,完全天真。到他認識爸爸媽媽,他就被染污,天真就失掉了,為什麼?他有分別、他有執著。要知道,永遠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就是菩薩,沒有起心、沒有動念那就是佛陀,這經上給我們講得很清楚。佛菩薩跟我們有什麼差別?差別在哪裡?六道眾生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有這個東西,佛陀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就是佛陀。

成佛要不要讀那麼多經?不需要,要不要學那麼多法門?不需要,放下就是。所以,許多大徹大悟不認識字的,一堂課也沒聽過的。釋迦牟尼佛就是個好榜樣,他是從禪定裡面開悟的。一生講那麼多經,那經誰教他的?沒人教。你有問題向他請教,他給你講,記錄下來就是經典。問題不論大小、不論淺深,他沒有一樣不知道。《華嚴經》內容是講整個宇宙萬事萬法,沒人教他,他開悟的時候說出來的,《法華》沒人教他,那麼多的經論全是從自性裡面自然流露出來的。流露要緣,就是要有感,佛就有應。眾生有疑難,佛以自性本有的智慧幫他解決。這個智慧一切眾生個個皆有,所以佛才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真的,不是假的,他本來是佛。為什麼現在不是佛?那就是你在自性上起心動念,有分別、有執著,這個東西把自性障礙了,自性裡面的德用起不來。起來的是什麼?煩惱;煩惱,自私自利、損人利己、貪瞋痴慢。完全隨順自己,隨順這個色身、妄心,妄心就是貪瞋痴慢疑,所以生煩惱,不生智慧。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他自然生智慧,智慧離苦得樂,那個樂裡頭是真樂,凡夫無法想像,境界不一樣。

學佛就是我們回歸自性,回歸到自性就是成佛,證得究竟圓滿,我們才有能力饒益有情,饒益有情是普度眾生。這樣的境界我們在一生當中是決定不可能得到的,什麼原因?我們的煩惱習氣太重,知道也斷不了。佛說得很清楚、很明白,成佛就這麼簡單,六根在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就成佛了,做不到。做不到,分階段,把它分三段。先學不執著,真正不執著,就證阿羅漢果,真正不執著,六道輪迴不見了。所以六道輪迴從哪裡來的?執著來的。執著就是見思煩惱,我們對宇宙萬物想錯了、看錯了,這才產生六道輪迴如夢如幻的境界,不是真的。第一個階段不執著,再提升,不分別,不執著是阿羅漢,不分別是菩薩,這就升級了;不執著是清淨心,不分別是平等心。到最高的境界,不但沒有分別執著,起心動念沒有了,不起心、不動念了,這就成佛了,這就證得圓滿。所以佛法,一句話說絕了,放下就是。

佛是教我們放下的,不是教我們去擁有。為什麼?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真的呢?真的也不可得。真的是自性,自性不是物質現象、不是精神現象,也不是自然現象,它什麼都沒有。所以用個空來形容它,性空。到證得佛果的時候,經上有句話說「歸無所得」,究竟圓滿,歸無所得。到那個時候,所得來的是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沒有一樣東西不是自性生、自性現的。得到自性就圓滿了,得大圓滿,能生萬法。萬法是虛幻的,不是真實的,萬法是什麼?生滅法,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哪裡是真的!所以真空妙有,真空、妙有是一樁事情不是兩樁事情,真空就是妙有,妙有就是真空,這是事實真相。

我們今天無比的幸運,學佛的人說你的運氣太好了,你怎麼會遇到念佛法門?這就是最後一個,憶佛念佛。為什麼?遇到這個法門,不管你是什麼樣的根性,一生可以成就。這一生沒有白來,決定得生淨土,生淨土決定一生成佛。我們遇到任何一個法門,這一生當中沒有成就的希望,遇到淨土就有成就的希望,你能不能把握住?能把握住,沒有一個不成就。憶佛念佛,要把它放在第一位。憶是心裡面想,不想別的,專想阿彌陀佛,專想極樂世界。念佛,你看這個念字,不是口念,念是今心,現在的心,現在的心上有佛叫念佛,真念佛。口裡頭念佛,是念給別人聽的,是勸別人念佛,是利他的,心裡面念佛是自利,自利利他。沒有人的時候我們也出聲念佛,為什麼?有我們肉眼看不見的眾生在我們的周圍,我們念佛他聽到,他得受用。

我們如果遇到恐怖的境界,不要忘記念阿彌陀佛,就能夠離開恐怖。我在前面跟諸位說過,真人真事。我在美國舊金山遇到一個同學,這個同學我很早就認識她。她在念高中的時候,十幾歲,高中三年級,參加我們台中慈光大專講座。她的母親是虔誠的佛教徒,是李老師的學生,所以有這個方便。大專佛學講座是收大專學生的,她是高中,還沒有畢業,她也來參加,我們就認識了。以後在美國讀書,拿到博士學位,在美國工作。我到美國的時候,每天來聽我講經。告訴我,她在美國公司是個小的主管,一個單位的主管,她管十幾個人。在公司附近租了一棟房子,這個房子是個鬼屋。晚上十二點準時,鬼就出現,這個鬼跟她有冤仇,是來問她討命的,很凶、很惡,樣子非常難看,身上氣味奇臭難聞。他出現之前幾分鐘那個味道就出現了,味道出現沒多久鬼就出現,要她命。她這個時候就一句阿彌陀佛,拼命的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鬼就站那裡不敢動。她不念就走近來,一步一步走近來,逼著她,念到天亮鬼走了。天天都是這樣的。她真有膽子,是個女孩子,膽子真大。我說妳為什麼不另外租個房子,何必要住這裡?她說我不要走,他天天督促我念佛,逼著我念,我非念不行,他是我的增上緣、是我的善知識。不簡單!以後我聽說她出家了,在台灣出家的。所以,念佛這個方法,遇到這種恐怖現象的時候,這一句佛號非常管用,希望大家不要忘記。佛菩薩確確實實會加持你,會幫助你消災免難。

下面,「《觀經》曰:讀誦大乘。《觀經約論》云:不讀大乘則不明佛心。不明佛心,則不契佛智」。讀大乘的好處說出來了。「不契佛智,縱生彼國,不得見佛」,這句話很重要。生到阿彌陀佛佛國,在蓮花裡面,花不開,花不開就是你見不到佛。這時候怎麼辦?在花裡面要補習。花裡面誰教?還是阿彌陀佛來教你,在花裡頭見阿彌陀佛的化身,阿彌陀佛的報身見不到,見化身,在那裡補習功課。佛智從哪裡來的?佛智是自性本具的智慧。由此可知,花開見佛是什麼時候?就是我們中國大乘所講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花才開。花沒有開的時候,你很安全,你在這個境界裡頭認真學習,與你有緣的人都會幫助你。

「今經首云」,今經是《無量壽經》,一開頭就說「聞此經典,受持讀誦。此經即此《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此經乃淨土第一經,亦中本之《華嚴》也」。說這個經是中本的《華嚴》,彭際清居士講的。這位大居士在中國佛教史裡頭他有崇高的地位,他是前清乾隆時候的人。他的父親是乾隆皇帝時代的兵部尚書,相當現在國防部長,所以彭際清是高幹子弟,家庭環境好。他很聰明,很年輕,應該是不到二十歲,十八、九歲他就考取進士,國家考試最高考試他及格了,一生沒做官。跟儒釋道特別有緣分,而且對於這三家真正深入。佛法上用的功夫深,他往生極樂世界,給社會知識分子做出最好的榜樣。他說,《無量壽經》就是中本《華嚴》,《華嚴經》就是大本《無量壽經》,《彌陀經》是小本《華嚴》。他把《彌陀經》、《無量壽經》、《華嚴經》看成一部,《華嚴》說得詳細,《無量壽經》說得簡單,最簡單扼要的是《彌陀經》。佛為了便利於修淨土的人課誦方便,說出最精簡的《華嚴經》,最精簡的,就是《阿彌陀經》。內容,三部經不增不減,完全相同,只是有詳略不同,有的說得詳細,有的說得簡單。

「又此經乃世尊獨留於將來經道滅盡之際,住世百歲,為末後眾生留作津濟者也」。這幾句話非常重要,說明釋迦牟尼佛一生所說的一切經普度眾生,哪一部經典、哪個法門於眾生最得利益的?就是這部經。所以,佛的末法還有九千年;佛有正法、像法、末法,正法一千年過去了,像法一千年也過去了,現在是末法,末法一萬年,第一個一千年也過去了。依照中國古人的記載,中國古大德都用這個紀年,釋迦牟尼佛出生是周昭王二十四年,佛滅度是周穆王五十三年,中國記載。根據這個記載,佛滅度到現在大概三千零四十年的樣子,這個諸位查的時候能查得出來。所以,我們是末法一萬年第二個一千年剛剛開始,才三、四十年,第二個一千年,後面可以說還有九千年。這九千年當中,學佛真正能成就的只有靠這部經,只有這個法門,禪、密、教、戒律都不行。

黃念祖老居士這是了不起的善知識,通宗通教,顯密圓融。他告訴我,禪在這個時代沒有了,就是連虛雲老和尚,他得禪定,沒開悟。密宗,他說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年,那是我跟他見面那個時候,學密成就的只有六個人。六十年,中國十幾億人口,學密的人多少,成就的六個。他說往後不可能了。只有靠這部經,只有靠這個法門,往生淨土是這個法門的成就。雖然不是真正成就,等於真正成就,因為往生到淨土決定一生證得究竟圓滿。所以這部經比什麼都重要!

我是因為海內外許許多多的佛門同修對這部經有懷疑,不願意接受,我才發了個願,將一切經論統統放下,專講這部經,專修這個法門,給大家做個榜樣,目的是帶動大家對這部經產生信心。所以這部經我印得很多,印了幾十萬冊。我非常感激念老當年做這個註解,註解做成功之後,第一部就是給我的。第一部那個時候還不是定本,現在我們用這個本子他修改了好幾次。第一次的本子,當時我給他印了一萬本,做為紀念。跟現在的本子比較,他補充了不少,特別是關於科學部分的,補充一些,非常有價值。到末法的最後,九千年以後,佛的經道滅盡,在這個世間沒有了,但是還有《無量壽經》,就是這部經住世百歲。最後的一百年,佛教只剩下一部經,就是《無量壽經》,也就是這個本子。留到最後一百年,遇到這個本子,依教修行,他能往生,他能得度。

「又此經,亦兼指《無量壽經》漢、吳、魏、唐、宋諸譯本,及王氏」,王龍舒居士,「彭氏」,彭際清居士,「魏氏」,魏默深居士,他們有會本、節本;王龍舒有會本,魏源有會本,彭際清有節本,包括這麼多不同的版本,這都是屬於《無量壽經》。所以《無量壽經》在現前,一共有九種不同的版本。「但能受持,均是正因」,無論是哪一種本子,你要真正能受持,都是正因。「但此會本」,這特別指出來夏蓮居老居士的會本,「獨稱善本」,在九種本子裡面是最好的本子。為什麼?最完整,所有本子裡面所說的,這個本子上全有,其他本子裡面都有缺陷,這個本子完美,所以稱為善本。「故持經功德彌勝」。我們也是為了這個緣故,把九種本子印在一起,早年我印過好像是二、三千本,供養大家做為參考。九種本子你都看,最後你喜歡哪個本子,選擇那個本子,一生讀誦受持,依教奉行,這就好。

下面這一段,「一心求生」。

【晝夜相續。求生彼剎。】

念老這裡註得不多。說明「勇猛精進,無有間斷」,這一點重要。我們生在這個時代,遇到佛法真難得,為什麼?這個時代是亂世,亂世,我們的生活過得很苦,唯有苦才想求出離。如果生在太平盛世,樣樣都如人意,往生淨土的念頭沒有了。極樂世界好,我這裡也不錯,不想去。生在這個亂世,一生過得非常辛苦,看到極樂世界這樣的完美,嚮往之心油然而生,真想去,巴不得趕快去。這是時節因緣。

我們這一生生得實實在在辛苦,弘揚佛法不簡單,受多少冤枉,受多少委屈。還好我們天天讀誦,天天在一起分享,天天勸大家,實在講是勸自己,沒有退心。禁不起考驗的都退了,當初在一起學的不是我一個,好幾個,都退轉了。也有幾位往生了,不在了。為什麼能忍?真的把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愈是挫折我愈要忍受,不忍受,這個經雖然在世,沒有人相信,沒有人學習,你說多可惜。所以什麼都要忍,歡歡喜喜的忍。毀謗要忍,冤枉也要忍,羞辱要忍,障難、陷害都要忍。我們到這個世間什麼都不求,只求往生,名聞利養都不要。

晚年有緣,這個緣分我相信是佛菩薩安排的,祖宗之德,能夠在馬來西亞建立一個漢學院,能夠在斯里蘭卡建兩個大學,過去作夢都不敢想。這是中國文化跟大乘佛法能夠繼續延續下去,不至於在這個世界上消失了,這是好事情。我們只有這麼一個願望,決定沒有自己絲毫名利夾雜在裡頭。這三個地方我樂觀其成,我不要這裡頭名利,他們要聘請我做校長、做名譽校長,都不要,不搞這個。我是很樂意在馬來西亞講一部《無量壽經》,在那裡住一年,一天四個小時,三百天講圓滿,在斯里蘭卡講一年,三寶威神加持他們,是這個意思。我還是念我的阿彌陀佛,還是求生淨土,這是我的事情。

所以『求生彼剎』,「以受持、讀誦、書寫」,今天我們的印刷,「供養種種功德,迴向淨土」。下面:

【發菩提心。】

『發菩提心』,「因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乃本經之宗,三輩往生之正軌,故重見於本品」。這個發菩提心,在這裡我們又讀到了。這是說明,為什麼在此地重出,它是本經的宗旨,本經修行最高的指導原則,不能沒有菩提心。菩提心之體是至誠心,《起信論》上講的直心,直心就是真誠到極處,沒有絲毫委曲,我們用真誠兩個字來表示。深心是清淨、平等、正覺,這是自受用。也就是菩提心對自己是清淨平等覺,真誠心對他,對一切眾生是大慈大悲。這個心要發出來,在日常生活當中要去做,要落實,這真發心。如果還有自私自利,你的菩提心沒有了,你的妄心又起來;妄心障礙你往生,菩提心幫助你往生,不一樣。自私自利要捨得乾乾淨淨,一絲一毫都不能有。在哪裡練?就是在生活當中對人、對事、對物,你用什麼心?用清淨平等覺對自己,用大慈大悲對人。決定不要用貪瞋痴慢疑,決定不要用自私自利,自私自利對你決定有害處沒有好處。功夫完全落實在生活,離開生活到哪裡去修行?真正修行就是在每天從早到晚你所接觸的人事物的境界之中,菩薩學處,要曉得。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9年4月15日09:18:0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5854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