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五四集) 2013/9/2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45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我們在分享之前,做皈依三寶。在中國大乘教中,大座儀規訂得很嚴格,有禮拜、有讚歎、有誦經、唱開經偈,這才正式講經,時間大概要四十分鐘。講完之後,迴向、三皈至少要二十分鐘。所以兩個小時,一半的時間用在儀規上。古時候可以,古時候人沒有現在這麼忙碌,有耐心,得利益。為什麼?這些繁雜的儀式讓我們把妄念放下,把心定下來,那一個小時的聽經就很有受用。但是現在人不喜歡,我是來聽經的,我不是來跟你搞唱念的、搞儀規的,時間太長他就不耐煩了。所以我們要隨順世俗,把這個儀規統統省掉了。我們講經,因為用衛星電視、用網際網路,衛星的費用是論秒算的,所以把這些儀規連開經偈都省掉了。
今年我們在斯里蘭卡講《無量壽經》,講了一個月。那邊的法師跟我建議,講經之前他們的習慣是用三皈依。我說好,我們也採用,所以每次講經前我們一起做個三皈。三皈是提醒自己,皈是回頭,依是依靠。從什麼地方回頭?皈依佛,佛是覺悟的意思,從迷惑顛倒回頭,依靠佛陀。佛陀是什麼意思?是二足中尊,二是兩樁事情,足是滿足、是圓滿,這兩樁事情,一個是智慧,一個是福德。換句話說,我們學佛的終極目標是什麼?是希望我智慧圓滿,我的福報圓滿。人求福求慧,福慧當中是佛陀最尊,沒有比他更大的,智慧他圓滿了,福德他圓滿了。更要知道,佛陀是誰?佛陀是自己,不是別人。佛陀、菩薩、羅漢,在佛教裡面是學位的名稱,像現在學校裡頭博士、碩士、學士,三個學位的名稱。學佛,希望我們在佛陀教育裡面都能拿到最高的學位,這個學位叫佛陀,它的意思就是福慧圓滿。不要佛,就是不要智慧,也不要福報,這個我們必須要知道。
南傳國家沒有開經偈,開經偈是中國武則天作的,中國大乘教裡面都用開經偈。南傳的還是用三皈依,我覺得這個非常好,首先把我們學佛的目標顯現出來,學佛求什麼?求智慧、求福德。福是果,德是因,因為你積德,所以才有福報。你不是積功累德,福報從哪裡來?是自性裡面有的,但是不修福修善、不積德,自性裡雖有的它不能現前,它被障礙了。被惡念障礙,被惡的行為障礙,智慧福報都不能現前。所以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我們要皈依佛陀。這是佛,覺而不迷。
第二個皈依法,達摩是法寶,法是什麼?經典。經典裡面是佛陀當年在世教化眾生,他所說的道理、方法、經驗,都在這個書裡頭。現在佛不在世,我們依靠經典,如同佛陀在世。這個經什麼人能讀?它的條件不是富貴貧賤,於這個不相干,不是賢愚不肖,於這個也不相干,只要你有真誠心、你有恭敬心,你就能讀。你要常常去讀它,不懂沒有關係,念十年、念二十年自然就通了。什麼原因?你的真誠、恭敬達到了,自然就通了。這個道理現在人不懂,古人懂。所以古人教學,從童蒙,三、四歲小孩開始教他背經典。那是什麼意思?不是教他通達,他不懂,就教他念、教他背。念多少遍?念一千遍、念兩千遍、念三千遍。這什麼意思?這是培養他的善根福德,不是知識。因為小孩你要不用這個方法去訓練他,他也會胡思亂想,胡思亂想就壞了,距離本性愈來愈遠。一定要知道古人所講的「人之初,性本善」,本性本善,不用這個方法,他的本善天天下降,三年五載本善就沒有了。用這個方法保持本善,本善會不會下降?會,緩慢,不要太快,目的在此地。因為有本善這個基礎,他到十二、三歲,對於古聖先賢東西他自然就有領會、有體會,自然就能貫通,那是真正的智慧。
中國古時候這套教學的方法,世界第一,誰知道?英國羅素知道、英國湯恩比知道。他們知道,他們提倡,現在很多人不相信,為什麼?相信科學,說古典的東西,古人不懂科學。再過二、三十年,科學家要回頭了,要承認古人懂科學,比現在人還高明。有智慧一定有知識,有知識不一定有智慧。智慧是從清淨心裡面生出來的,不是思考。凡是思考的,生知識不生智慧,生煩惱,不能覺悟,這個我們要知道。知道,對老祖宗五體投地,佩服到極處,這樣高深的學問。
中國古聖先賢的言論,唐太宗做了一次集大成,一千多年前。《群書治要》是集大成,這部書一千多年前編的,裡面說話的人大概都是三、五千年以前的古人,他們說的這些東西現在管用,能救世界。現在我們把這個採之少分,《群書治要360》,大概全書的十分之一,翻成英文,外國人拿到手上感到驚訝,告訴我,幾千年前的真實智慧現在管用。今天這個世界救不了了,湯恩比說出這句話沒有人相信,他說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能救世界。不過我有理由相信,再過二、三十年,全世界人相信了。什麼時候相信,什麼時候得救,什麼時候不相信,還要受苦、還要受難;相信了就不再受苦難,不相信就得受苦受難。大乘佛法尤其是高明,尤其殊勝的是中文的翻譯本,這是不可思議。現在中國人失去自信心,古時候中國人自信心非常強,把梵文翻成中文之後,認為梵文的經典可以不要了,我們中國翻譯取而代之。不但意思沒有翻錯,文字比梵文還要華美。所以翻成之後,就肯定讀中文的佛經就可以了,不必去看梵文的原文。多麼豪壯,多麼有自信心,哪裡像現在中國人!
所以,達摩是法寶,內容講的什麼?離欲,佛經典裡面最重要的是教我們看破、放下。看破,了解宇宙萬法的真相,你都明白了。放下是不能執著,不用分別,不必起心動念。果然眼見色、耳聞聲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叫佛知佛見,你看到真相了。起心動念,你看到的是假相,不是真相,真相你看不到。修行修什麼?無非是放下而已,真修。在哪裡修?在日常生活,從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覺,你眼所看的、耳所聽的、鼻所嗅的、舌所嘗的、身所接觸的、心裡一些妄想雜念,這叫行,行為。行為錯了,為什麼?全是假的。真的在哪裡?假的放下真的就現前,就這麼簡單。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放下,真相大白,真如本性你就見到了,這是佛陀的教育。你放下執著,證第一個果位阿羅漢。阿羅漢雖然最低,證阿羅漢之後,六道輪迴不見了,告訴你六道輪迴是一場夢,不是真的。再放下分別,你提升一級,你是菩薩,比阿羅漢高。菩薩再提升一級就是佛陀,最高的學位,不起心不動念了,不起心不動念就是佛。你本來是佛,所以你能成佛,道理在此地。你本來不是佛你成不了佛,你本來是佛,你本來是菩薩,你本來是羅漢。
第三句皈依僧,這個僧是廣義的,不是窄義的,不是狹義,狹義的是出家人,廣義的包括在家學佛,統統稱為僧。僧是什麼意思?身心清淨一塵不染。身心,最重要是心,為什麼?心清淨了,身決定清淨;心被染污了,身體要清淨也清淨不了。所以佛法稱為心宗,心宗也就是禪宗。禪宗不講究經教,不講究文字,專門著重我們六根在六塵境界當中修心,這是真正的禪宗。也就是眼見色、耳聞聲學什麼?學不執著、不分別,不起心、不動念。惠能修成功了,五祖衣缽傳給他,不傳給神秀。神秀跟五祖二、三十年,五祖所講的他全知道,衣缽為什麼沒傳給他?神秀見色、聞聲還起心動念。惠能不認識字,沒念過書,黃梅講堂他沒去過,禪堂他也沒去過,五祖衣缽為什麼傳他?他見色聞聲不起心不動念。道理在此地,這是真修,這不是假修,不需要文字。文字學了之後,還得把文字放下,不放下它是障礙,所知障。佛把障礙分兩大類,煩惱障、所知障。佛所要求的是你的清淨心、平等心、大徹大悟的心,我們的經題上全了,「清淨平等覺」,覺就是大徹大悟、就是明心見性,學佛不能不懂這個道理。
我們知道,惠能那樣的人,惠能以前沒看到,惠能以後也沒看到,我們跟他比行嗎?決定不可以好高騖遠。我學佛學了六十年,《壇經》我講過,禪宗的經典講過幾部,能不能學?不能學,學不到。老師勸我專修淨土,求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這個法門我行,有把握可以能夠學到。所以現在萬緣放下,專修專弘,就是一部經。肯定這部經是一切經裡頭的第一經,為什麼?它能度我,它對我有作用。其他的經很好,我也講過幾十部,我講還有不少人讚歎,但是我自己心裡有數,我學那個法門決定得不到利益,就是不能開悟。不能開悟就沒有辦法,來生還要搞六道輪迴。
六道輪迴我認識清楚了,我決定不再搞,我的六道輪迴這一次是最後一次,以後不再來了。我到極樂世界去,這個地方我有把握去,我有信心去,我真能去得成,它要的條件我具足了。你們每一個人都具足,就看你自己願不願意。第一個真信,真有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第二個發願,我願意到極樂世界去,絕對不是假的;第三個條件,我念阿彌陀佛。你看,就這麼三個條件:真信、真願、老實念佛,你就決定往生。明白這個道理,我念佛要分秒必爭,多說一句閒話就少念一句佛,錯了;我多念一聲佛,少說一句廢話,對了。什麼重要?念佛重要。往生極樂世界你就成佛了,你成佛你能夠普度眾生,這個功德不可思議,哪個功德都比不了這個。
做官,釋迦牟尼佛為什麼不做官?他是王子出身,他要不出家他是國王,為什麼國王不要了?國王救不了眾生,把政治辦得再好,你度你一國人,你度不了天下人。他不做國王,那是人家想爭,他到手了不要。宮廷富貴的生活他放棄了,十九歲他離開家庭,去過苦行僧的生活,日中一食,樹下一宿。這個生活過一輩子,過了四十九年,一直到七十九歲,他走了。他如果當時做國王,現在誰知道他?放棄國王,從事佛陀教學的工作,二千五百多年過去了,全世界人還紀念他,他的生日還在聯合國舉行慶祝。所以,他教我們把財、色、名、利統統放下,超越六道輪迴,你教化眾生可以隨意,應以什麼身出現,你就能現什麼身,你得大自在。我們活在這個世間,這個世間怎麼回事情把它搞清楚,極樂世界怎麼回事情,諸佛剎土怎麼回事情,只要把這三樁事情搞清楚、搞明白,這心就定了。我應該怎麼做法,我要走哪條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一生沒空來。要跟佛感應道交,這叫佛事,佛事是什麼?作佛的這樁事情,我要幹的是作佛的這樁事情。
《鈔》裡面,也是蓮池大師自己說的,「假使騁馳狂慧」,狂是虛妄、是不實際的,不是真的,像前面所說的世智辯聰,不是真實智慧。這真實不真實從什麼地方說?從果報上說,能得無上菩提,這是正確的,不能得無上菩提就是屬於狂慧。「耽著頑虛」,頑虛是講空。佛法裡有兩樁大事情,一個是空,一個是有,這兩樁大事。你沒有把它搞清楚、沒有把它搞明白,你認為那個空就是頑虛空,你根本不了解這個虛空。虛空不空,佛家講真空不空,幻有非有。為什麼真空不空?真空能現萬有,它怎麼是空的?空就不能現了,它能現。像我們看電視屏幕一樣,電視屏幕是空,什麼都沒有,但是你按上頻道它現相,它能現相。所以佛家給你講真話,真空不空,妙有非有,這才真正搞清楚了。
空跟有是一不是二,空即是有,有即是空,這怎麼看?我們現在看電視的畫面,屏幕是空,畫面是有,現在畫面跟屏幕是融合在一起,分不開的。你要是把有拿掉,空也沒有了,你要把空拿掉,有也沒有了,空有一體,空有不二。所以,會看電視的人他也會大徹大悟,他把空有真搞清楚了。那是什麼?那就是佛境界,那就成佛了。世間人的概念,空不是有,有不是空,有就是有,不是空,不知道有就是空,空就是有,就在電視屏幕上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禪宗常說,會麼?你要是會,頭頭是道,左右逢源,沒有一樣不是,不是什麼?真如自性。那就成佛,佛距離我們不遠,就在面前。不但在面前,我們整個身體、整個細胞都泡在裡頭。你就想我講的電視這個比喻,古時候沒有電視,很難講清楚,現在這個東西擺在面前,讓你看看什麼叫空、什麼叫有,就在電視畫面上顯示出真空妙有。
真空妙有是法身菩薩的境界,古人沒有這些科學技術,他怎麼會懂?他真懂了,我們佩服得五體投地。我們對經書上這些東西看不懂,到科學儀器發明之後,一看電視,恍然大悟,這不就是經上所講的嗎?科學家把它做成模型了,空有不二的模型,這個模型就是電視畫面、電視的屏幕。所以,大乘教裡面有所謂哪一法不是佛法?電視是佛法,電腦是佛法,樣樣都是。大乘經上講空有不二,電視在面前,擺在面前,告訴我們空有不二,電腦屏幕擺在我們面前,告訴我們空有不二。能告訴我們空有不二的這是什麼?這是如來,如來就在我們眼前,跟我們面對面,他認識我,我不認識他,你說冤不冤枉?
底下接著講,「於自本心,曾未開悟」,不知道本心,本心就是真心,《三字經》上講的本善,「人之初,性本善」。此地這個本心就是本善,沒開悟,迷惑顛倒。「輕談淨土」,給你談論西方極樂世界,他怎麼想法?這是釋迦牟尼佛騙人的把戲,不是真的,哪裡有西方?說一切法唯心所現,他相信,他不相信有西方極樂世界,他認為這是釋迦牟尼佛安慰那些老太婆,阿公阿婆,沒有知識的人,做為一種方便。「為害非細」,這大錯特錯,造的罪業可重了。為什麼?這個法門能普度眾生成佛,眾生沒有這個智慧,聽你講得頭頭是道,他就不相信了。他這一生本來可以往生極樂世界作佛,你這一個緣把他打斷,你害得他又搞生死輪迴,這個因果你要背,不是沒事。這因果在哪裡?在無間地獄。
「所謂豁達空,撥因果,莽莽蕩蕩招殃禍者也」,這句話是禪宗講的,禪宗最忌諱的這樁事情,給你講空,你因果都不相信了。現在社會這種人多,什麼壞事敢幹,他認為沒有因果報應,人生就這一世,沒有前世也沒有後世。到他死後,他知道了,後悔莫及。佛對這個道理講得清楚,講生滅,大乘教裡面講得很透徹,生滅有兩種,一種是身,一種是心。身有生滅,滅了以後就沒有了;心有生滅,滅了以後還有,它有活動。身滅了之後沒有活動了,心滅了之後還有活動,有活動,沒有身體了,我們俗話叫靈魂。靈魂有的時候有特殊的緣分,它會現身。如果說心也滅掉了,那佛就可以不必學了,它心滅不掉,那個心是不生不滅,在六道裡面念念相續。還是個妄心,不是真心,證得真心,問題解決了。
我們把證得真心這樁事情放在極樂世界再辦,在這個世間我們辦不了。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依靠阿彌陀佛,依阿彌陀佛做老師,我們做阿彌陀佛的學生,接受他的教誨。他有能力、有智慧、有方法幫助我們達到明心見性,而且很快就成功了。這就是我們為什麼選擇阿彌陀佛淨土的原因,他的方法容易、穩當、靠得住,而且快速,圓滿究竟,真的是沒話說。阿彌陀佛是太偉大了,一切諸佛都尊稱他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我們有運氣,有好運遇到了。遇到要有大智慧、大福報,大智慧、大福報在哪個地方看見?在真正放下看見了。一切萬緣統放下,一心念佛,這就是大福報。還有牽掛,還有放不下的,如果這個放不下是真的,你這一生往生淨土超越輪迴就沒指望,沒你的分了,你說多可惜!佛慈悲,佛平等,佛沒有分別執著,只要你具備這三個條件,真正相信,真正想去,一天到晚歡喜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成功了,為什麼不幹?
我在年輕的時候,我學佛、學講經是在沒出家之前。我出家那天起,第二天就接受佛學院的聘請,聘請我做老師,我在佛學院教學。外面居士、法師,那個法師是朋友,我們的同戒兄弟,他們有道場,請我去講經,我三十三歲開始講經。年輕、無知,我這個無知還有老師看著我,我遇到困難就求老師。緣不一樣,我的緣不在國內在國外,不是一個地方,許許多多地方。這麼多年來,想在一個地方落腳,不想走了,太累、太辛苦了,緣不成熟,逼著你非走不可。我在台灣學的,第一次離開台灣,算是在國外講經,就是香港,那個時候是英國人統治的,一九七七年,這是我出來第一個地方。沒有想到,幾十年,地球繞了幾圈,又回到香港,而且在香港定居,我不想再走了。是不是真的能定居?我不敢講,一切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可是我一個原則,我念佛不間斷,我講《無量壽經》不間斷,不管到哪個地方都相續不斷,這是真的。
「豁達空,撥因果」,我們參考資料裡頭有。實實在在講,宗門對於空有這兩個字很重視,誤會的人多,真正通達的人不多。黃念老末後這幾句話很重要,希望讀者「三復斯言」,這幾句至少要念三遍,加深你的記憶,千萬不可以「執理廢事,諱言他佛」,認為那是極樂世界的佛。我早年在香港講經,還有些法師,他們也念佛,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他不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外面的佛,釋迦牟尼佛是我們本土的佛。我念南無阿彌陀佛,他來問我,你為什麼不念本師,念別的佛?我說是本師釋迦牟尼佛教我念阿彌陀佛,他聽了沒話說。不是我要念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教我念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教我求生極樂世界,我聽話。你為什麼不聽話?你情執很深,本師捨不得離開。本師教我到極樂世界去求學,我聽話。好像你父母好,要你到國外去留學,你不肯去,我離不開父母,我要跟父母,父母也無可奈何,不聽話。一定要把這個理跟事搞明白,決定不能夠輕視淨土,淨土不知道要度多少眾生!
我在分享裡頭曾經告訴過諸位,佛教傳到中國來,中國有多少人作佛了。明心見性就是成佛,像惠能這樣的人,佛教從漢朝到中國到現在兩千年,兩千年當中至少,最保守的估計有三千人。禪宗裡面,我們看《五燈會元》,《五燈會元》裡面記載的就一千七百多人,《景德傳燈錄》,再有其他的七個宗派,祖師大德當中,最保守的也應該有三千,三千尊佛在中國出世,中國這個地方是寶土。今天世界上災難多,國外的同胞我遇到了,都問我到哪裡好?我就告訴他中國好,他們不相信。我說真的中國好,中國不會滅亡,為什麼?祖宗之德深厚!你看全世界的歷史,哪個地方地區像中國人,祖宗講倫理、講道德、信因果,世世代代斷惡修善、積功累德,這中國人。中國人把祖宗丟掉了,頂多兩百年。外國沒有。我們從歷史上看,諸位都知道,孔老夫子的外公把他的女兒,他的女兒就是孔子的媽媽,嫁給孔家,為什麼?他外公看到孔家五代積德,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五代,就肯定這個人家一定出人才。把他女兒嫁過去,生了孔子,外公有智慧。孔子的爸爸那時候年歲很大了,有太太,過世了,沒有生兒子,他的媽媽很年輕嫁過去。就知道這家人會出聖人。我們根據這個故事,來想想全世界每個國家歷史、文化,你就知道中國根深蒂固,我們要愛惜。
今天第一大功德是什麼?把傳統文化再復興起來,這個功德大。國家政權喪失沒關係,我們有例子,元朝時候蒙古人入主中國,清朝時候滿清人入主中國,文化在。文化要滅亡了,這個國家民族就滅亡了。文化在,政權不在沒關係,依然可以復興。元之後你看,明復興了,清朝之後,民國復興了,要明白這個道理。如果文化斷絕了,問題就嚴重了。今天我們傳統文化不被世人重視,我們拼命努力在宣揚,在告訴大家。古人,這古聖先賢,不遠,一百年前,把在中國失傳一千年的《群書治要》印出來了,又給我們編了一套《國學治要》。我認為這些人不是凡人,這些人要不是諸佛菩薩再來,就是古聖先賢再來的,他們來挽救這個劫運,出現於世,把這些東西傳下來,讓我看到了。我們是全心全力把它翻印流通,流通到全世界,這就不會再失掉了。
典籍保存下來了,繼承傳統文化的要人才,沒有人去讀它,沒有人去實踐它,把它做出來,它不起作用。所以我們今天做第二步的工作,培養人才。我們在馬來西亞建一個漢學院,在斯里蘭卡辦一個宗教大學、一個佛教大學,是為培養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的承傳人才。我們得到外國國家領導人的支持,那個國家領導人,我肯定那是菩薩再來的,不是凡人,凡人沒有這個智慧,他不認識;他有這個智慧,他明白、他認識了,全心全力支持。緣成熟了,讓我們信心倍增,在絕望的時候,這個緣現前了。所以,我們要珍重機緣,要認真努力,先度自己,這最重要的一個條件,不能先度自己,你就度不了別人。我們先度自己,就是四個字:信願持名,讓自己對於念佛往生真有信心,我們才有條件幫助別人。對於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沒有信心,那你要努力先自度,修養自己的道德,放下身心世界,讓自己的真心,就是清淨平等覺現前,這比什麼都重要。上輩我們學到此地。
再看下面一段,「中輩」。中輩「分二,中輩因行」,這第一,分兩段,第一個小段「發心專念」。
【其中輩者。雖不能行作沙門。大修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
《略論》裡面說,「中輩生者,有七因緣」,中輩往生的,前面是上輩,與《觀經》相配合,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這是中輩往生三品。古德跟我們說七種因緣,第一個是「發無上菩提心」,發無上菩提心就是真正相信,真正發願求生,這就是無上菩提心。為什麼?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就成佛,成佛,不是無上菩提心,怎麼能成得了佛?後面下輩,三輩都是這八個字擺在前面,發無上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三輩完全相同。不同的,是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上有一點不同。所以,發心是第一。第二就是「一向專念」,第二也同,完全相同。
第三「多少修善,奉持齋戒」,不是全心全力去修善,多多少少修一點善,隨分隨力修一點善,這就不一樣了。奉持齋戒,齋跟戒是兩回事情。齋不是素食,現在人家都把素食叫齋,搞錯了。齋是日中一食,叫齋,過了日中就不能再吃,再吃就破齋了。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早晨出去托缽,中午回來吃飯。托缽托回來,不是一面走一面吃,那個就不好看,讓別人譏嫌。所以,缽有蓋子,裝滿蓋好了,回來吃。回來大家在一起,這就講共產主義了。每個人托的飯菜不一樣,有人遇到供養好的,有人差的,有托得多的、有托得少的,怎麼辦?回來之後,把這些飯菜混合在一起,你能吃多少就拿多少。你看,所以說「一缽千家飯」,是真的不是假的。佛的出家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統統去托缽,這一缽飯裡頭就是幾千人家的供養,有的時候一缽是二、三家的供養。托回來之後混在一起、合在一起,吃的時候,你就在裡頭你吃多少拿多少,這一缽真的是千家飯。這叫真正公平,佛法念念是考慮大家一起,沒有特殊的,沒有等級的。連釋迦牟尼佛都不例外,佛的這一缽飯回來,還是跟大家攪在一起。真正共產,釋迦牟尼佛二千五百年前就實行了,斯里蘭卡一直到現在還是這樣的。
民主,團體在一起,誰說話算話?要聽大家的意見,絕對沒有一個人做主的。方丈住持不能做主,他要徵求大家意思,就是大小事情都要做羯磨,羯磨就是大家同意、通過才能做。有一個人不同意,都要認真思考怎麼樣改進,再提出來,看有沒有人反對?完全沒有人反對,這通過。
這兩條的規矩好,人人都服,所以能夠傳,斯里蘭卡是傳二千三百年,沒有改變。這個地方是佛國,以佛教治國,以佛教教化人民。這個地方的人沒有貪心,這個地方的人沒有嫉妒,這個地方的人沒有貢高我慢、沒有瞋恚。為什麼這麼好?教出來的。我們在湯池做的實驗,結論兩句話,第一句,證明了人性本善,第二句,證明了人是很好教的,就是沒教。社會變成這個樣子,怎麼變的?沒教,你要教,全教好了。世上沒有教不好的人,你要用真心來教他,真心愛他,真心為他好,沒有不感動的,再惡的人都會回頭。所以佛法裡頭沒有惡人,佛法裡頭全是菩薩。這也就是大乘教上所說的「佛氏門中,不捨一人」,罪惡再重也不捨棄他,也要好好的幫助他回頭,幫助他覺悟。
這就是多少要修善,要持戒,奉持齋戒。不能每天持齋,佛給我們定的一個月有六齋日。在現代這個時代,過去中國都是用農曆,曆法跟現在不一樣,現在最方便的用星期天,七天,七天當中有一天受八關齋戒,一個星期一天,好。一個月有四個齋日或者是五個齋日,這個大家好記,用星期六或者用星期天。持齋是什麼?日中一食,早飯、晚飯斷掉,這叫齋。葷素沒有說在裡頭,葷素是屬於戒,不屬於齋。素食對於身心的健康確實有好處,特別是現在的社會,化學飼料太多了,所養的這些畜生都帶著有病毒,吃這些肉,容易得一些奇奇怪怪的病,感染疾病,不如素食健康。我明白這些事情比較早,學佛的第一年就搞清楚了,我就吃長素,我的素食到今年六十二年,不再跟眾生結冤仇。
我下決心吃素,是讀《地藏菩薩本願經》,看到經上講的打獵的果報,不敢吃葷了。抗戰期間,我父親是軍人,管軍械的,所以家裡面的長長短短的槍支,我記得家裡槍藏得最多的八支,管武器的。所以我從小的時候練習,練習打靶,三年,我練了三年,每天至少十發子彈。那個時候我不需要瞄準,幾乎百發百中。練出來的,你有這個機會,有這麼多子彈給你打,一般人沒這種機會。學佛之後,再也不碰這些東西。打獵,殺生很多,短命報。我命已經不長,還打了三年獵,真可怕。所以讀了《地藏經》之後就懺悔,回頭,不再幹這個事情。
老師教我布施,我的布施,一個是印經,一個是放生。放生,真正懺悔,贖罪。我到新加坡、澳洲,我就布施醫藥,供養多了,拿一部分錢來布施醫藥,貧苦的人沒有醫藥費,我替他付。我固定給醫院一筆錢,現在還是一樣,在澳洲圖文巴醫院,我一年給它十二萬澳幣,專門做布施醫藥用的,無畏布施。另外還有一個,基督教辦的臨終關懷中心,我也是給它十二萬。一年二十四萬,這是屬於無畏布施。果報從布施來的,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講經是屬於法布施,印經屬於法布施,這個做得最多,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要真幹。十方的供養是要我替他們做好事的,我把它分配這幾個項目,這三個大項目:印經、布施醫藥、放生,我就幹這三樣事情。有災難的時候,我們從這些錢裡面撥一部分出來救災,這個事情過去做得很多。也有被人騙了,出家人也不例外,有人敢來騙,我們不知道。各人因果各人承當,他現在不怕因果,死了以後,麻煩就來了,他半信半疑,我們非常清楚。
這第三,齋戒。齋,最好一個星期有一天,讓自己身心清淨。戒,三皈、五戒、十善一定要遵守,對你決定有好處。佛在經上說,真正受三皈,真把三皈搞明白、懂得了,真正發心受三皈。能夠把這三條,覺、正、淨,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這三個原則掌握住,佛經上說,有三十六位護法神日夜保護你。五戒,每一條戒真正做到了,就有五位護戒神,五戒全做到,有二十五位護戒神保護你。善神常常跟著你,你不會遇到災難。如果作惡,作惡也有神跟他,惡神、惡鬼、羅剎跟著這些人,他的福報盡了災難就現前。他還能活得不錯,說明宿福深厚,過去生當中修的福報修得大,他還沒有享完,他要把福報享完了再受這個苦報,它有次第的。
第四「起立塔像」,這就是造塔、造佛像、造寺廟,這是好事情。可是要明白,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你起的這個道場是不是有真正人在裡頭修行?真正有修行的人,這有功德;如果不是真正有修行的人,這個廟可能起副作用,起副作用就造罪業,那就不是福報,那是罪報。這一點要特別注意,尤其在末法時期。我一生沒有建廟,只有在晚年,我七十五歲移民到澳洲,買了一個教堂,建一個淨宗學院,一生就建立這一個道場。給誰建的?給悟字輩的這些出家人。過去他們跟韓館長,韓館長往生之後,沒有地方去,我們在澳洲有這個緣分,建立這個道場,把他們安定下來,勉勵他們好好的依教修行。再就起塔造像,像香港大嶼山的大佛像,這造像,讓人看到這個佛像,阿賴耶識裡頭落一個佛的種子,這個功德是這麼種的。他能夠憶佛念佛,那功德就更大。
第五「飯食沙門」,出家人來托缽,遇到之後要供養,這個有福。第六「懸繒燃燈,散華燒香」,這是對道場。繒,絲織品的總稱,就是幡幢寶蓋這一類的工具,莊嚴道場的。散花燒香,這都是對佛菩薩、修行人表示恭敬。「以此迴向,願生安樂」。用這七樁事情,認真用真誠心、恭敬心去做,功德迴向西方極樂世界,求願親近阿彌陀佛,願生安養。「《會疏》同之」,《會疏》裡面所說的跟這個相同,「第一發菩提心,第二一向專念」,跟前面的解釋相同,就不再說了。總之,一定要發心,一定要念佛。
第二段「修善願生」,特別在強調願生。
【隨己修行。諸善功德。奉持齋戒。起立塔像。飯食沙門。懸繒然燈。散華燒香。以此迴向。願生彼國。】
這個裡頭很多都跟《略論》裡面講的七種因緣,這七種因緣好,黃念祖老居士給我們講得很詳細,我們看註解。『隨己修行,諸善功德』,「謂諸善功德中,隨己堪能,勉力以赴」。這是說善法、善行無量無邊,只要是真正利益眾生的都是好事,有緣應該要做,不要推諉,力量大小沒有關係。像早年章嘉大師教我,有一毛錢我們就貢獻一毛錢,有一塊錢就貢獻一塊錢,不算少。為什麼?你只有這麼多,你全部都拿出來了,全部拿出來是圓滿功德,這錢比誰的錢都大。要用真誠,要用恭敬,不誠不敬沒有功德。
『奉持齋戒』,《大乘義章》第十二卷說:「防禁故名為戒。」防止你作惡,禁止你作惡,這屬於戒。戒裡頭有防止的、有禁止的,譬如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這是屬於戒,禁止你不可以做的;不飲酒是防止的,飲酒沒有過失,怕你喝醉了犯前面的戒,道理在此地。所以,佛制定這些戒律合情、合理、合法。因此,酒這條戒開緣特別多,譬如說你生病,中藥裡頭需要用酒做引子,或者用酒做藥來用,可以用,沒有問題。七十歲以上,身體衰弱,血液循環不好,佛開戒,可以,允許你吃飯的時候喝一杯酒。這杯酒是幫助你血液循環,這開緣,所以它不是死呆板的。宴會當中,現在這個很多,尤其是在國際上,這一桌都是許多國家不同的人在一起,有酒。出家人能不能喝?可以,開緣,陪同大家,讓大家都歡喜,喝一杯。不可以喝醉,喝醉這是佛的禁戒,一杯你不會醉的。開緣多,要懂得開遮持犯,應該開的要開,不應該開的開了叫犯戒,應該開的不開也叫犯戒。佛的智慧、佛的慈悲,在日常教學當中完全顯露出來。
「潔清故名為齋」,齋的意思是清潔,我們現在講清潔,潔清比清潔的意思還要深一層,身心清淨。飲食是能量的補充。我早年跟李炳南老師十年,這是個在家修行的人,他沒有出家,比出家人做得還好,我們不能不佩服他。我跟他的時候沒出家,剛剛跟他的時候,出家之後還跟他,滿十年。我跟他一年三個月出家的,一年三個月,十五個月,一年三個月。出家之後我再回到台中跟他學經教。一年三個月,十五個月我一共學了十幾部經,都能講。年輕的時候記憶力好,聽一遍大概一個星期複講能夠講到九成,有這樣的能力,理解的能力好,記憶力好。所以回到台中,想學一部大經,老師就叫我學《楞嚴》,他那個時候正在講《楞嚴》。一個星期一次,一次兩個小時,有閩南話的翻譯,實際上一個小時,三年才講圓滿。我學這部經,他星期三講,我星期四晚上講。他講經,聽眾大概有四百人;我講經,聽眾六個人。我這六個同學,連我七個,是我組成的,好好學《楞嚴》,我擔任複講。星期三老師講,星期四我對我們這個小組六個同學講一遍,所以老師這部經講圓滿了,我這一部也講圓滿。聽眾是內行人,不是外行人,都是學講經的,經過他們肯定了,所以這部經我在外面講,有膽量去講。出家才三、四年,講這個大經,我先後講了七遍。
一九七七年,香港同修兩個人,一個出家,一個在家,出家是聖懷法師,前年往生的,在台北聽我講《普賢行願品》,聽了非常歡喜,邀請我到香港。我第一次離開台灣出國講經,這一次到這邊來了四個月,每天講,四個月沒有中斷。前面兩個月在九龍中華佛教圖書館,後面兩個月在香港藍塘道光明講堂。那個時候交通不便,沒有隧道,香港到九龍要坐渡船,三十多年前。這個經我很熟,不需要準備,所以同學們每個星期帶我去玩一個地方,觀光旅遊。一個星期一處,所以很輕鬆,香港拐拐角角我都去玩過。
在香港遇到一個首楞嚴王,海仁老和尚,那時候他九十多歲,我跟他見了面,一生專攻《楞嚴》的,《楞嚴》專家。他只有六個學生,做他的學生不簡單,為什麼?要背《楞嚴經》,不但要背經,還要背註解。他選的註解,蕅益大師的《文句》,這也是我們沒想到的。六個學生,背經還要背《文句》他才收,沒有這個能力他不收。這六個學生大概現在都不在了,裡面有兩個跟我往來很密切,大光法師。但是,他們非常可惜,都沒有回歸到講經這樁事情上,不是不能講,能講沒講,道場還是以經懺佛事為主,很可惜。
下面,「戒」這個字,《四分律音義》介紹這個字,「戒亦律之別義」。中國人把它合起來,稱為戒律,也能講得通。「梵言三婆羅」,這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禁,禁止的意思,所以戒亦禁義,有法律的意思,有禁止的意思。「齋者,謂不過中食。正午以為正時,以後為非時。時者宜食」,應該是吃飯的時候,「非時則不宜食」,不應該吃東西。所以,「不過中食(即常言之過午不食)」,這叫持齋。過午,中國的午時是十一點到下午一點鐘,這個時候都是午時。但是佛制的這個中,是午的正中,不能過中。所以不是過午不食,是過中不食。要過午,那過了一點鐘之後就不應該吃,一點鐘以前都可以吃,這個不對的,這不是戒經上的意思。戒經上這個午是中午,正中,就是十二點鐘。十二點鐘還不行,為什麼?每天太陽日中的時間不一樣。那怎麼辦?一定要用天文日曆,天文台有,每年都有出版,買天文日曆,知道每天日中相差四分鐘,所以天天不一樣。天文日曆就非常可靠,每天香港這個地方幾點幾分幾秒正中。換句話,吃飯多半在正中之前一個小時,那是決定不會過午的。也就是說,中午飯什麼時候吃?十一點鐘,絕對不會過午。這是一般持戒的寺院還能守住這個規矩。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