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428集)jingkong老法师主讲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二八集)  2013/9/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428

视频MP3点此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七百二十八頁,我們從第二段看起:

「三輩往生,乃我儕」,我儕是我們、我等,是這個意思,是我們凡夫往生,「凡夫得生淨土之類別」。這是念老特別為我們拈出,這個求往生的人,他的願、他的行、他的功德,經上所說的,是我們企求往生的軌範。這句話說得非常重要。說實實在在的,我們要是把世出世間法參透了,才知道非往生不可。不往生,普通的人沒有什麼大善大惡,一生過去了,來生可能還得人身,是個平民小百姓。為什麼?他沒有大惡大善。如果修積大善大惡,善的天堂去了,惡的到地獄去了,都是麻煩事情。為什麼?壽命太長,不聞佛法。不聞佛法就是迷,就是糊塗,迷惑顛倒的人很容易起心動念,很容易衝動。修的大福報,他有崇高的地位,有勢力,他能殺很多很多人,他能發動戰爭,那個罪業無間地獄去了,永遠不能翻身。要是往生到極樂世界,這些事情永遠沒有,這個重要!

世間,人間天上,絕不可以有絲毫貪戀。我跟大家說真話,我們在世間現在雖然是朋友,認識的人,意見不和,彼此又不服,我們的地位勢力相當,誰也不服誰,這一生這就埋伏了未來衝突、災難的種子。兩個人都修福,都在佛門修的大福,不想求往生,想做人王,想做天王。你做了王,他也做了王,這兩個王就發動戰爭,就鬥了,那就不曉得要死多少人。這個責任誰承當?你得要承當。

我們以愛因斯坦做個例子,他過去生中做過和尚,是講經的法師,修了大福報。遇到淨土法門,不是沒有遇到,他是遇到的,不求往生,只發了一個願,想為苦難眾生多做一點好事。什麼是好事,什麼事不是好事,很難辨別。二次大戰打得沒完沒了,他發明原子彈把戰爭結束了,好事。原子彈之發明,讓全世界這些大國,有能力的國家,拼命發展核武器。幹什麼?準備第三次大戰。第三次大戰,他知道是地球毀滅,這個責任誰負?他負,這是他沒想到的。如果爆發第三次大戰,愛因斯坦在無間地獄裡頭的核爆地獄,永遠沒有超生的日子,因為他發明這個武器殺多少人!現在的核彈,最保守的估計,一顆原子彈殺一百萬人。現在全世界所有擁有核武的國家,它們核子彈加起來有沒有超過五萬枚?一枚殺一百萬人,地球上人殺光了。愛因斯坦幹這麼樣的一個糊塗事,今天後悔莫及。我們看全世界誰可憐?最可憐的是他。無間地獄、核爆地獄從哪來的?從心想生。

所以人生在世要守住一個最高的原則,這就是真正有智慧,有高度智慧,絕不跟人結怨。佛祖、聖人教給我們,「冤家宜解不宜結」,有一點點怨恨,要知道把它化解,不要打個結在那裡。這是個小結,過個千萬年之後,那就變成大結,解不開的結,那就要造大罪業。我們知道這樁事情可怕,我們走一條路,化解,遇到這個緣要幹,不能不幹。但是往生極樂世界是主要目標,真正到極樂世界,所有的結統統化解。他要報的時候他找不到,你在極樂世界,找不到,六道裡頭他找得到,出離六道他找不到你了。找到你,你成佛、你成菩薩了,你肯定教化他,肯定幫助他回頭,這比什麼都重要。

所以這兩品經文裡面所說的願、行、功德這三樁事情,我們得留意,不能夠含糊籠統看過。理要搞清楚,方法要搞明白,真幹,落實在現前的生活環境當中,這叫彌陀弟子,這叫修淨宗法門。所以「真志求往生」,一定要遵循,要依照經裡面所說的來做。下面舉比喻說,「猶如明鑒,時時對照,思欲類及」。我們跟這一類的人,要契入他們的境界,跟他們這一類人平等、等齊。「當知淨宗稱為易行道者,是與餘八萬三千九百九十九法門相較而言也」。比較說的,八萬四千法門難行道,淨土跟它們比是易行道。為什麼?八萬四千法門都要斷煩惱,要斷見思煩惱,要斷塵沙煩惱,要斷無明煩惱。斷煩惱的等級在大乘裡面是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五十一個等級。五十一個等級圓滿了,就不叫菩薩,就稱佛了,這個佛是究竟佛、圓滿佛,不是一般所稱的佛。一般稱的佛,分證就是佛。分證在《華嚴經》上,華藏世界這四十一個等級,從十住,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這四十一個等級都可以稱為佛,他不叫究竟佛,他叫分證佛。究竟佛是最高的,第五十二個等級,超過了等覺。因為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無始無明習氣沒斷,叫生相無明,這一品習氣斷了,他就是妙覺,不叫等覺,他是究竟圓滿的佛果,是無上正等菩提,這個我們得搞清楚。所以統統要修戒定慧,特別是定功,一層一層的去深入、去提升。

淨宗法門不需要斷惑證真,不需要,所以叫帶業往生。帶業,我們能辦得到,斷煩惱我們做不到,或者是消業做不到。消業跟斷煩惱一個意思,誰能斷掉?淨宗法門最方便的就是一句名號,我什麼都不想,我只想這一句佛號,用這一句佛號把無量無邊的妄想雜念都給它打掉,用一念來代替一切的念頭。淨宗用這個法門。這個法門我們想想,我們可以做到。雖然說可以做到,可以做到的人畢竟不多。為什麼?他真下決心,真的把這個世間所有一切都放下,身心世界統統放下,這個帶業往生容易,非常有把握,沒放下的不行。放下是不是什麼事都不幹?也不是這樣的,那你也錯了,你把意思聽錯了。真正放下了,你就有智慧。智慧從哪來的?你沒有私心,你沒有個人的欲望,財色名利擺在面前不動心,若無其事。這樣的人也不多,但是這種方法我們可以做到。

我們只要把這個世界看透,這個世界太苦,這個世界染污太嚴重,這個世界只有苦沒有樂。欲界三苦、八苦;色界有壞苦,有行苦;無色界有行苦。出不了六道輪迴,總是在六道裡頭流轉,真正是苦不堪言。佛在經上所講的、所形容的一點都不假,你細心去觀察,有過之而無不及,有什麼值得留戀?可是菩薩有慈悲心,菩薩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眾生無論造什麼樣的罪業,只要他肯聽,菩薩沒有不教他的,慈悲到了極處。

什麼時候他功夫才能得力?萬緣放下,怨親平等,不再搞是非人我,他的功夫就得力。心裡頭還有名聞利養,還有貪瞋痴慢,還有是非人我,功夫怎麼會得力?念一輩子,只是在淨土功夫上加上幾分而已,下一次得人身,遇到淨土再幹,再接著幹。這個事情我們幹了很多次,生生世世。為什麼出不去?沒有徹底放下,總是留個根。徹底放下,個個往生;不能徹底放下,娑婆世界六道輪迴的根在。理不明白,就太難太難了。

極樂,我們看了世尊的介紹,世尊這裡頭沒有一字一句是騙人的,我們要完全相信,沒有絲毫懷疑,真正是理想居住的地方。極樂世界,人與人、人與一切萬物和睦相處,和睦是親愛。敦倫盡分,敦倫就是和愛相處,和睦相處;盡分,各人盡各人的本分,做到盡善盡美。給誰看的?給十方世界眾生看的。十方世界眾生在哪裡?在極樂世界,他不是極樂世界的人,他是到極樂世界去旅遊,去參觀的、觀光的,極樂世界這些旅遊觀光客很多。當然這些觀光客也不是普通人,普通人進不去。觀光的時候聽說極樂世界不錯,沒有意思往生,去看看,有,有大菩薩率領,像文殊普賢,他們是旅遊團的帶隊的,常常帶人到極樂世界參觀。有看到之後感動,想住下來,他就住下來了;不想住下來,觀光完了他就離開。最理想修行的道場。所以跟所有法門比較,它是易行道。

「若論其實,如本品所明」,這給你講真話,講真話,「則知往生,亦非易事」,你就曉得往生也不是你想像那麼容易。下面這幾句非常重要,我們要牢牢記住,「真為生死」,我真的不想在六道搞生死輪迴,不想幹這個。「發菩提心」,菩提心就是深信深願,「一向專念」,就是想往生。所以一定要真為生死,生死太苦了。你要不是真為生死發菩提心,那個菩提心不是真的,禁不起考驗的,外面境界一誘惑馬上就動搖,佛念得再好都不能往生,你還會起心動念。起心動念,特別是人事環境,決定往生的人,他跟普賢十願的標準決定是相同,禮敬諸佛。極樂世界是普賢菩薩的法界,極樂世界的人統統修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我們怎麼樣?十大願王它的精神是建立在同體大悲上,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跟我是同體,是一體,建立在這個基礎上。所以普賢十願是什麼人當機的?法身菩薩。沒有明心見性,同體大悲發不出來。同體大悲發出來,這個人肯定是明心見性的人。為什麼?他對於一切人事物不再有分別。把他們看作什麼?已經覺悟的,所有一切人事物統統是阿彌陀佛。為什麼?阿彌陀佛是性德,無量壽無量光是自性,無量光壽就是阿彌陀佛。哪個人不是無量光壽變現的?哪一個樹木花草不是無量光壽變現的?乃至於山河大地,大到整個宇宙,小到一粒微塵,全是自性性德(就是無量光壽)變現出來的。

眾生迷了自性,不知道事實真相,所以分自分他,在起分別、起執著。合自己意思的貪戀,不合自己意思的就怨恨,這是什麼?這造業。貪戀造善業,怨恨造惡業,有了怨恨那就有輪迴的報應,這個報應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你這一生活在人間時間不長,壽命不長,你遇到的冤親債主很有限,還有許許多多數不清的冤親債主還沒有遇到。早晚都會遇到的,這個帳算不清,真正是名實相符的,沒完沒了。如果我們想到這個事情,把這個事情想清楚、想明白,你能不害怕嗎?你能不恐怖嗎?

宋朝瑩珂法師就是因為造惡業,知道自己一定要墮地獄,把他嚇到了。他知道地獄太苦,求助於同參道友。有個道友送他一本書,《往生傳》,他從頭到尾看了,非常受感動,把寮房門關起來,不吃、不休息,一句佛號念到底,念了三天三夜,真的把阿彌陀佛念來了。什麼原因?他真為生死,真求往生。阿彌陀佛來了,告訴他,你還有十年陽壽,等你命終的時候佛來接引。瑩珂智慧現前,跟阿彌陀佛要求,我十年壽命不要了,我現在跟你去。阿彌陀佛答應他,好,三天之後來接引你。為什麼不當時帶走,叫他留三天?三天,叫他把這個信息告訴大家,他就度很多人。他是個不守清規破戒的比丘,造的罪業很重,決定墮無間地獄的。阿彌陀佛叫他留三天,叫他現身說法,他這樣的人念佛都能往生,誰不能往生?個個能往生,做個示範。三天之後佛真的接引他,他真的沒有生病,歡歡喜喜的走了。這個表演不但影響當時,我們在《淨土聖賢錄》、《往生傳》上看到這個,現在我們都受感動。瑩珂距離我們七、八百年,宋朝時候。所以深信深願,一向專念,萬緣放下。

後面黃念老說,「敬祈當世行人」,這兩個字慈悲到極處,敬是恭恭敬敬,祈是祈求大家。這個大家是誰?念佛求生淨土的同學,叫行人。你們要真幹,「慎莫」,要謹慎,千萬不可以,「初聞淨宗易行」,聽說這個是易行道,「便生輕慢」。你對它看輕、怠慢了,就是你不認真,你對它很隨便。所以「信心虛浮」,這個信心很容易動搖,很容易受外面感染。外面說參禪好,你又想參禪;外面說念咒好,你又想念咒,你的心不定。真正的行人心定,一切法門都放下,對佛所說的一切法門恭敬禮拜讚歎,不學,我學就一門,這叫真信真願。身體不要了,有病,很好,為什麼?我早一點往生。要不要治療?不治了。你的壽命還沒終了,你這麼一做,你的病好了,沒事了,這是一種;另外一種是佛菩薩有使命讓你去做,你的工作沒做完,你現在不能走,還要留在世間,兩個理由。不是這兩個理由,我還有壽命不要了,隨時也可以走。劉素青居士給我們表演往生,我們聽說她也是還有十年壽命,不要了。我們聽到西北也有個念佛人,他還有二十年的壽命,他不要,提前走了。很多,古往今來這個例子很多。

我是念念常常想走,走不掉是什麼?我還有點使命。這個使命是什麼?就是講這部經,跟大家介紹這個法門。要把這個經本講透,講清楚、講明白,大家相信了才肯放下萬緣。我要不是為這樁事情,早就走了。你們拿到我的八字去找個算命先生算算看,真有高明的,他一看他就說,這人還在嗎?我真遇到過。早年韓館長拿著我的八字,在台灣關西,好像是北部,我不太清楚,是小鎮,有一個很高明的摸骨的、算卦的。她把我這個八字報給他、告訴他,他皺著眉頭問韓館長,這人還在嗎?韓館長說在。他說他幹什麼的,她說他出家,和尚。那另當別論,要不然壽命只有四十五歲。我那個時候差不多是四十九歲還是五十歲的時候。

我這個壽命延長了,最早的是甘珠活佛告訴我的,他也是章嘉大師的學生,他大我十幾歲,十幾歲他就學佛,活佛轉世,告訴我。我那個時候講經教學十二年,我三十三歲出來講經,十二年就是四十五歲,好像我跟他見面是四十六歲,剛剛這個關口過了。他告訴我,他說你的壽命很長。命裡沒有福報,他說你的福報很大,壽命很長。第二年他就往生了,我們沒想到,在台灣是個密宗很好的上師。他不騙人,章嘉大師走了之後,在密教裡頭最受人尊敬的就是他。

所以我們對自己身體什麼都不要顧,一切隨緣,跟眾生結歡喜緣,不要違背大家。我們身體怎麼糟蹋都沒有關係,佛菩薩照顧,毒藥在我們身上也會化解,操這個心幹什麼?所以能隨一切緣,念念求往生。我並不要求自己在這個世間多住一段時期,沒有這個念頭,這個世間太苦,弘法利生不容易。做違背佛法的事情,有人支持你;真正做弘法利生的事業,障礙特別多。所以何必要求多住幾天?實在沒有這個必要。一切讓佛菩薩安排,我們自己心裡頭沒事了,這才能向道,這才能如法,這樣經裡頭的一些幽玄奧義才會被你發現。清淨心能生智慧,平等心生大智慧。千經萬論,多少年來,時時刻刻提起清淨平等覺,修什麼?就修這個。生活裡頭得清淨平等覺,工作裡面得清淨平等覺,處事待人接物,對待整個宇宙一切人事物,統統用清淨平等覺,這叫真修行,這叫真修淨土。為什麼?心淨則佛土淨。

如果是信心虛浮,「志願馳緩」,對於求往生不著急,慢慢來,不積極,這就弛緩。「口談淨業,心戀塵緣。如是求生,當待驢年」。驢年是什麼意思?十二生肖裡頭有沒有驢?有沒有人屬驢的?那就是沒指望了,驢年代表就沒指望。我們這個參考資料裡頭有,這是比喻,「謂其無期也」。「十二支」就是十二生肖,「(地支)中無驢名之年,故遂以譬無會期也。雲門錄曰:驢年會麼」,這就是沒期望,錯了。「傳燈錄九古靈章曰:鑽他古紙,驢年出得」。鑽他古紙是什麼?經典。經典二千五百年前傳下來的,叫古,古時候的古紙,你在這個經教裡頭,你要不懂方法去研究它,你會開悟嗎?不可能。開悟的方法多,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是開悟的方法,你要會。你不會,不會開悟。

經教怎樣才開悟?祖師大德教我們的祕訣,「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你就開悟。一門,一部經,不論長短,不論什麼經,只要是一部經,你天天讀它,時時刻刻讀它。讀它的意思在哪裡?把妄想打掉。因為你不讀經你就會打妄想,讀經就不打妄想,用讀經的方法來修定,是這個意思。讀熟了之後會背,會背的時候不要經本,一有妄想趕快背經。要背到什麼?只有經義,沒有其他一個妄念,這就叫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得到之後不要放棄,還用這個方法繼續去讀,不定什麼時候豁然大悟,就明心見性。教下不叫明心見性,明心見性是禪宗叫的,教下叫大開圓解,就是明心見性。大開圓解就是一切經你全都透了,沒有一部經你覺得有困難,沒有,部部經通了。一經通一切經通,一切經通是大徹大悟。

我們再問,這一句阿彌陀佛能不能大徹大悟?能,黃念祖老居士給我們表演的,一天十四萬聲佛號,他老人家是計數的。現在計數有小的計數器,不要用念珠,念珠記不住,這個小的計數器在手指上,一聲佛號捏一下,一天十四萬聲。這是什麼?雜念沒有了,只有一個佛念,這叫一心專念。有信有願,一心專念,沒有一個不往生的。這個參考資料裡頭,「碧巖三則評唱曰:有什麼交涉」,這個字是三點水一個步字,不是挑手邊的,疑為三點水的涉,對,這對了,這正確了。「驢年未夢見在」,對,這括弧裡頭說了,這是個錯字。

我們再看下面一段,「又本經三輩與《觀經》九品,是否相配,古說不一」,古來這些大德各人看法不同。「論為同者」,有認為《無量壽經》上三輩跟《觀經》上九品是一個意思,《觀經》九品把三輩再開了,上輩有上中下,中輩也有上中下,下輩也有上中下,就變成九品。「曇鸞諸師」,曇鸞師在《略論》裡頭說:「生安樂土者,《無量壽經》中唯有三輩上、中、下。《無量壽觀經》中,一品分為上中下」,三品,「三三而九,合為九品」。「又《淨影疏》曰」,這是隋朝慧遠大師在《無量壽經》註解上他說的,「十方世界,諸天人民,願生彼國,凡有三輩。總以標舉,如《觀經》中,粗分為三,細分為九」。這些大德都認為三輩跟九品是一樁事情。

「又嘉祥《觀經疏》云:《無量壽經》但明三輩」。此三輩者這個此,括弧裡給我們解釋,「指《觀經》」。《觀經》中,說此中就是《觀經》中,「開三輩為九輩。三輩者,謂上中下。九輩者,於上品有三,中下亦三,故成九輩」。「又憬興曰:今即合彼」,今是《無量壽經》,我們現在用的這個經,彼是《觀無量壽經》。本經中是三輩,《觀經》中是九品。《觀經》中的九品,「為此三輩,故其義無異」,這是說明三輩跟九品是一個意思。「又蓮池曰:三輩九品,正相配合,又何疑焉」,這用不著懷疑的。「又天台《觀經疏》」,天台是智者大師,《觀無量壽經》的《妙宗鈔》,我們過去學過,「謂此經」,就是《觀經》的九品,「為令識位高下,即大本三輩也」,智者大師也是這樣說的。這些祖師大德們說是同,不是異。

也有說不一樣的,這個地方都給我們節出來了。「至於主張兩經相異者,則靈芝、孤山等諸師。靈芝師謂三輩止對《觀經》之上品;不攝餘六品」。這是《無量壽經》上的三輩,跟《觀經》比只是上三品,上上、上中、上下,不包括下面的六品。什麼原因?「因《觀經》之中品及下品,皆未發菩提心」,沒有說發菩提心。這個地方的三品,上中下三輩都是發菩提心,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孤山稍廣,謂此之三輩只攝彼之上品與中品,不攝下三品,因本經中三輩往生者,皆是善人,而彼《觀經》中之下三品,皆是惡人,臨終懺悔,念佛得生。是故諸師皆謂兩經不能相配」。這個裡頭就是說發菩提心,不發菩提心,一個說純是善人,一個是惡人懺悔往生,都有證據,都在經裡頭找出證據出來,都有道理。

我們遇了怎麼辦?「蓮池大師於《疏鈔》中,會通上之異說」。蓮池大師著的《阿彌陀經疏鈔》,他把古大德兩種方法會通,「《疏鈔》曰:草庵」,此地有,草庵法師,宋道因法師,「字草庵」,明州人,十七歲受具足戒,從學於明智立法師。明州,是明州。這也是很有成就的佛門大德,十七歲出家受具足戒,從沙彌提升為比丘。他學天台的,他說,「天台以九品同三輩者」,是前面所說的天台《觀經疏》,天台九品同三輩是智者大師《觀經疏》裡頭所說的,「乃約位次相同,不約行因而言。則孤山、靈芝,皆不違天台。所以然者,以天台但約位次,則輩品正同」。他是講往生的品位。這兩位靈芝、孤山,他們兩位專門就行因,所以三輩跟九品就不一樣,從行因上講不一樣,從果位上講相同。「各有所據」,都有經典做根據,「取義不同,故不違也」。從角度上不相同,並不相違背。

「剋實而論」,是諸法實相,從諸法實相上來說,「則煩惱不異菩提」。煩惱跟菩提是一體,兩種不同的相,煩惱就是菩提,菩提就是煩惱,它是一不是二。迷的時候,菩提變成煩惱;悟的時候,煩惱變成菩提。不是煩惱之外有菩提,也不是菩提之外有煩惱,這要搞清楚,迷悟。煩惱之體是自性,菩提之體也是自性,菩提是覺悟,煩惱是迷惑,一體兩面,是一不是二,這個不能不搞清楚。「始惡何妨終善」。我們就事論事,這個人他是個壞人,但是他聞了佛法,他棄惡從善,那他就是個好人,不能說他永遠是壞人。只要壞人真正懺悔,真正回頭,後不再造,他就是善人。「豈不賢聖同科」。這個地方把聖比喻善,賢比喻惡,這個惡人回心改善,他就是賢人,聖賢同科,考試的時候都及格,都通過了。

教育教什麼?就是幫助人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轉凡成聖,這就是教育的宗旨。教育重不重要?太重要了!世出世間一切法離不開教育,所以佛法它用的手段就是教育。釋迦牟尼佛在世,一生所幹的,每天所幹的事,事是什麼?教學,業也是教學,四十九年一天沒有休息。這是我們不能不看清楚,不能不深入去觀察,粗心大意不行,為什麼?這是個祕訣,什麼祕訣?解決一切疑難雜症的祕訣。

今天社會問題多,怎麼解決?教育就解決了。教育解決於無形之中,它讓人聽懂、聽明白,覺悟、回頭,問題就解決了,所以我們提出十個教學為先。十是表法,每一條裡頭又有十條,就一百條,每一條裡頭又有一百條,重重無盡。無盡的障難(障礙、災難),教育統統化解掉。極樂世界為什麼那麼好,原因在哪裡?沒有別的,教學為先。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極樂世界,說娑婆世界西方有極樂世界,「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這句話重要,阿彌陀佛那個極樂國土為什麼治理得那麼好?教學。它裡頭沒有政治,沒有法律,沒有警察,沒有軍隊,它什麼都沒有,就是教學。

我在二00八年年底,在廬江住了一個月,講一個月經,我們的縣委書記范書記,范洛森,當著大眾說,淨空法師什麼都沒有,就是一張嘴。我們相處一年多,他真看懂了,但是他沒有覺悟。這張嘴說的是正法,整個社會產生變化;說的是歪邪,社會就變成動亂,地球就變成災難。我們在這裡頭還不能體會到嗎?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不斷說法造成的,現實我們有例子、有真正事實擺在這個地方。我以前不知道,去年我接受斯里蘭卡總統的邀請,做了九天的訪問,我看到了。斯里蘭卡人民那麼可愛,國家治理得那麼好,憑什麼?「今現在說法」。這個國家是佛教國家,每個出家的法師都會說法,而且天天都在說法,隨時隨地都在教化人民,人民被教好了。

我們二00五年冬天十一月啟動了湯池小鎮廬江文化教育中心,用《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教化小鎮的居民。小鎮居民一共是四萬八千人,三個多月的時間,成效卓著。我們感到非常驚訝,得出兩個結論,從實驗當中看到的,第一個,人性本善,我們肯定人性本善;第二個,這實驗成功的,人民是非常好教的。我們只用一百多天的時間,就把人教到改惡向善,這一句做到了。人民感覺得作惡是羞恥,不願意再作惡,不願意欺騙人,不願意佔別人便宜,認為這是羞恥,所以良心發現。如果天天教,那還得了嗎?中心可惜是被關閉了,要是不關閉的話,它是全世界斷惡修善、破迷開悟一個中心教學的實驗點。真幹!最初三十七位老師,真正了不起!

我們這個實驗,動機是為聯合國做的,緣起是我從二00三年開始代表澳洲大學參加聯合國的世界和平會議,我們在會議當中做了很多次的主題報告,把中國傳統文化介紹給大家,中國傳統文化的智慧、理念、方法、經驗、效果提出來跟大家分享,大家聽到歡喜!但是會後,這些與會的會友們,都是各國的專家學者,告訴我,法師你講得很好,但這是理想,這做不到。我被這句話,像涼水澆頭,於是我才真正認識今天世界危機,什麼是危機的核心。我發現了信心危機,他不相信,不相信這個世界上有好人。換句話,他不相信自己,這才是問題的核心。所以我就想找一個小區,找一個小村來做實驗。花了兩年時間到處找,找不到,沒有人肯幫助。我在美國找過,在南洋那一帶找過,在澳洲找過,緣統統不成熟。二00五年我回到老家去看看,七十年沒回去,老家還有一些堂兄弟、族兄弟,還有三十多家,大家在歡迎會上請我吃飯,我把這些年學佛以及在國際上這個因緣給大家做報告,想做實驗,找不到地方。家鄉父老包括我們的書記,歡迎你回來做,我們支持你。湯池小鎮就是這麼搞成功的,做給聯合國看的。

所以我覺得那個活動是老祖宗的德行、三寶加持,不是人能做得出來的。我們傳統文化丟掉兩百多年,怎麼可能在三、四個月拿出成績給人看?做不到的。所以成績出來了,我告訴老師,不要歡喜,不要驕傲,不是我們做出來的。誰做出來的?祖宗之德,三寶加持。人民願意跟我們合作,我們教他怎麼做他就怎麼做。人民不配合,你怎麼做得出來?所以自己一定要謙虛,一定要認真去反省,我們要繼續不斷努力,不敢有絲毫懈怠。我們做出的成績就是告訴全世界的人,中國傳統文化在現在這個時代管用,就這麼一個目的。讓全世界的各個階層的領導人,你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在中國文化裡頭找智慧、找答案。一直到前年,《群書治要》出現,這是我們真誠心在求,得到了,還得到一部《國學治要》,那是我們夢寐所想的,認為是不可能的事情,也得到了。這兩樣東西就能夠拯救中國傳統文化,把中國傳統文化發揚到全世界,帶給世界永續的安定和諧。我這無量的歡喜!所以在這個時代,不做實驗,沒有人相信你的。

和平、和諧、化解衝突,與宗教有密切的關係。宗教確實要發揮它的力量,可以幫助化解一切衝突。宗教是教育,宗教不是迷信。所有宗教的創始人都是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他們當年在世所表現的是社會教育家,他們的行為是真正社會教育的義務工作者,他不收學費,沒有任何限制,來者不拒,去者不留。釋迦牟尼佛教了四十九年,穆罕默德教了二、三十年。耶穌教了三年,是被人害死,他要不被人害死,我相信他一生從事於教學。所以你細細去觀察,他們留下來的這些講演、著述,就是經典,你看看經典,無非都是勸人為善,勸人要做一個有道德的好人,沒有教人作惡的。所以宗教有團結的必要,宗教團結是一股力量,這股力量能拯救世界的危機,能讓人覺悟,能讓大家回頭,斷惡修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美國科學家說的。宗教確實有這個力量。

儒釋道三家,在中國古代,特別是元、明、清三代,我在蒙古《大藏經》序文裡頭看到的,這些的帝王,元明清歷代的帝王都是以儒治國,以佛化民,教化人民用什麼?用佛法,用道祭祖先、祭天地鬼神。把儒釋道全都用上了,儒釋道變成傳統文化的主流,這三個根。這三個根拔掉一個、二個,那一個也會滅亡。儒釋道如鼎之三足,缺一個就站不起來,表面上有儒釋道的形式,實際上早就融成一體。我們在少林寺看到一塊石碑,上面刻的是三教九流混元圖。石碑什麼時候刻的?唐肅宗的時代。唐肅宗是唐明皇的兒子,距離我們現在大概一千三百年。一千三百年前,我們看到這個碑文,在那個時代,三教九流融成一體。三教是一家,三教九流是一家,九流是流派、學派,這個融合起來就是中國文化的載體。沒有這些東西,中國文化就殘缺,就不完美,一個都不能少,三教是主幹,九流是枝條,枝葉花果。它的根是孝,是敬。孝、敬這兩個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大根大本。孝、敬沒有了,根沒有了。孝是用父母做代表,孝養父母;敬是以老師做代表,孝親,敬師。如果這兩個丟掉,根沒有了。根沒有,用什麼方法來復興都興不起來,為什麼?它沒有根。

孝是根,敬是本,從孝裡面生出的敬,從孝生出敬,敬人,敬事,敬萬物。人性本善,從這個地方發揚光大。《禮記》第一句話,「曲禮曰,毋不敬」,沒有一樣不用恭敬心。佛法裡面,普賢十大願王第一個,「禮敬諸佛」。諸佛是指誰?指一切眾生。它這個諸佛是講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未來佛就是現在所有的眾生將來都會成佛。同樣的恭敬,對過去佛的敬,對現在佛的敬,對未來就是對所有一切眾生的敬,是平等的,哪有不敬的道理!現在這個敬沒有了。敬為什麼沒有了?孝沒有了。敬這個字的意義淡薄了,沒人能體會。怎麼培養?從孝培養。父母要做出榜樣給孩子看,讓他學會敬、孝親。

我小時候,十歲到十五、六歲住在福建。福建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你看人民家裡的住屋都有個堂屋,你一進他家大門看到是堂屋,有個小天井叫堂屋。中國四合院的這種建築,兩邊有廂房,多半都是這種建築形式。堂屋當中供的祖先牌位,牌位上寫的五個大字,天地君親師。家家都是如此。這教什麼?教孝,教敬。敬天,敬地,敬君,君是國家領導人,敬親,父母,下面老師,天地君親師。沒有一家是例外的。這個風俗好!君代表國家,我們對國家要尊敬,國家的文化要尊敬,國家的傳統要尊敬,國家的制度要尊敬,國家的法律要尊敬,國家各級領導人要尊敬,最高領導人國家主席,最下面村長,我們要平等的尊敬。

一個國家就像一家人一樣,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相關懷,互助合作,現在我們在斯里蘭卡看到了。斯里蘭卡以佛教治國,多久?二千三百年沒改變。每個人從小就學到了,從一出生就看到,他的父母是這麼做的,兄弟姐妹也是這麼做的,從小就學會了,一生不會更改。非常值得人尊敬。所以今天辦佛教大學、辦宗教大學,那是最理想的處所。為什麼?學了之後走出校門你看到了。其他地方辦學,出了學校看不到,真的認為這是空中樓閣,這是人的妄想。斯里蘭卡叫你看到實實在在的和諧社會、禮義之邦,它讓你看到。

所以教育確確實實能幫助始惡終善,惡人變成善人,這是教育的宗旨、教育的目標。中國古老的教育確實是循著這個理念走的,《三字經》上教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育的理念從這生出來。你不教,不教他就變了,他就被染污了。「教之道,貴以專」。唯有專,他能得三昧,能開智慧,能大徹大悟。所以中國傳統教育是聖賢的教育,現在全世界各地方教育是知識的教育,它讓你有知識,不是讓你作聖賢。中國教育聖賢教育,聖賢教育是有智慧。智慧包含知識,知識不能包含智慧,不一樣。

我今年五月份參加聯合國巴黎教科文組織的和平會議,會後我訪問了法蘭西的漢學院,見到裡面的老教授羅貝爾先生,才知道這個漢學院才是真正的歐洲漢學中心。我們用了整整一個下午的時間做交流,發現他們的漢學教授,跟英國劍橋、倫敦大學、牛津是同一個方向,是學知識,古代的知識,而不是中國古老傳統的戒定慧三學。

戒定慧三學是佛教傳到中國來的,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這個方法儒家接受了,道家也接受了。所以古時候念書的人,他不是求知識,他求智慧,講求三昧。我讀《四書》,選擇這部書,「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其義自見就是大徹大悟。一遍一遍的讀,一千遍、二千遍、三千遍、四千遍,不是求知識,求智慧。是用讀書的方法修禪定。那個讀書就是持戒,每天讀多少遍不可以缺少,那就是持戒。持戒久了,心就定了,目的就達到了,則三昧現前,清淨心現前,平等心現前。再繼續努力,不要放鬆,不定什麼時候豁然開悟,智慧現前。目的在此地。這一開悟就是聖賢,大徹大悟,聖人;大悟不是徹悟,賢人。大徹大悟是什麼都通了,儒釋道三教全通了。大悟通本宗的,佛教,佛我通了,儒跟道還不通;讀儒家的書典到大悟的時候,儒家東西通了,佛跟道未必通。徹悟是全通。

所以智慧裡頭有知識,知識裡頭沒智慧。我跟他講,儒釋道的東西現在管用,落實在實際生活。他們感到非常驚訝,這古老的東西現在管用?管用,真管用。那一天吳念博居士跟我們一道去,這是個企業家,他在那裡做了一個多小時詳細報告,把儒釋道這種東西用在他企業上,不需要用西方管理的方法,員工自動自發,業績年年上升。他們感到很驚訝。我跟他說,如果不管用,我學它幹什麼?沒有意思。它能改善我們現實生活,能改善我們動亂的社會,能改善我們多災多難的地球,管用。他聽說我們在馬來西亞建個漢學院,他希望跟我們合作,我說非常歡迎他。他們以知識來補足我們,我們是以智慧來幫助他,我們來互補。希望這個東西真正起作用,幫助現前的社會化解所有衝突,帶給這個世界永續的安定和諧。這漢學才有意思,才值得學習,值得推廣。要不然學它幹什麼?

念老底下的話說,「上之會通,甚契法要」。蓮池大師這個會通,非常契合佛法的精要。「蓋天台等主張兩經相配者,乃著眼於往生後之階位」,著重在這個地方,「而未論及其因地之行持」。沒有往生之前,他的行業另當別論,我們只論他是不是真往生。真往生,到極樂世界地位平等,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是有四十八願做根據的。沒有到往生之前,每個人的行業不相同。有人真正通達明理,深入五經一論,持戒念佛。有些人對經典不懂,沒有學過,甚至於不認識字,他只知道斷惡行善、累積功德,其他的不知道,你問他戒律,他不懂。這些人很多,鄉下裡頭不認識字的阿公阿婆,一天到晚一串念珠,阿彌陀佛他不間斷。你跟他講什麼話,好像他都痴痴呆呆的,他回你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好像除一句阿彌陀佛之外,他不會說話。這種人真的什麼都不懂,他的往生品位可不得了,為什麼?他真的一心不亂了。我估計這些人都是上輩往生。他沒有雜念,他沒有妄想,他沒有是非人我,他沒有名聞利養,甚至於念到沒有彼我之分,真正達到忘我,看一切萬法,萬法一如。「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他到這個地位。所以真正不相同。像這些地方,我們要細心觀察,搞清楚、搞明白。學阿公阿婆了不起,李老師跟我說過好多遍,他很想學,學不像,但是對這些人,他非常尊敬,非常佩服,自認為不如他們。真的不是假的。今天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9年4月12日15:38:4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5848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