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一一集) 2013/8/2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41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七百一十一頁,倒數第四行,科題,「決證極果」。品題:
【決證極果第二十二】
我們看到這個標題,就能體會到這部經在整個佛法裡面它佔的是什麼樣的地位,語氣非常肯定,沒有絲毫懷疑,『決證』,決定證得,『極果』是無上菩提,《華嚴經》上所說的妙覺如來。誰證得?每一個往生的人決定在一生證得。我們對這個問題怎麼個看法?無量劫來常常希求的、盼望的就是這樁事情。雖然長劫以來都希望有這麼一天,這個希望的欲望不是很強,往往被世間財色名利沖淡了。「決證極果」,它是在我們眼前,我們把它看作距離很遠;財色名利就在眼前,看得很近,那怎麼樣?近的先取,遠的慢慢來,這個觀念就把我們生生世世遇到淨宗的法緣疏忽了,一直到今天都沒能往生。這一生能不能往生?也是個未知數。如果這一生不能往生,就真錯了!
眼前的東西是假的不是真的,要記住佛的一句話,「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這個世間財色名利你帶不去,你壽命終了,它們全都散掉,不是你的。現前是不是你的?你細心去觀察,不是你的。為什麼?這個身我們都控制不住,這個身體剎那生滅。生死,絕對不是說這個人死了,氣斷了,這才叫死,這個看法,心未免太粗了。仔細觀察,像佛菩薩一樣,這個身體是剎那生滅,我們掌握不住。一秒鐘生死多少次?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秒鐘我們的身體生死是一千六百兆次。這是真相,誰知道?大乘經裡面告訴我們,八地以上,八地以上的菩薩他們知道。為什麼?他看見了,看見整個宇宙一切萬法它的生滅頻率統統是一千六百兆次,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我們能相信嗎?古人能相信,古人比我們厚道,比我們誠懇。今天的人心浮氣躁,佛說的、彌勒菩薩說的,他不敢不信;實際呢?實際打了很多問號,充滿疑慮,懷疑、顧慮,勉強相信。這個不行,這還是煩惱。真正相信,現在這個世界上有人相信,量子力學家相信了。為什麼?在這種高頻率之下的生滅,他在實驗室裡頭見到,所以他相信。跟佛經一對照,他感到非常驚訝,為什麼這個事情三千年前佛菩薩知道?這些科學家也不過是最近二、三十年才明白的。科學愈來愈接近佛學,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二、三十年之後,佛教不是宗教,佛教是什麼?高等科學。我跟方老師學哲學的時候,老師把佛學介紹給我,告訴我佛學是高等哲學,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我們也相信,佛教是全世界科學的最高峰,這都會被證明。
所以人從生到死這個生滅,這個現象太粗,真正人的生滅是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我們看到的現象是相續相,不是真正的相續相,是相似的相續相。為什麼?前一念生滅的那個我,跟後頭一念生滅的我不一樣。如果是一樣的,那人永遠不會老,那就是一樣的。不一樣,是相續沒錯,不是完全相續,是相似相續,每一個相都是獨立的,與前後沒有關係的。所以佛給你說真話,就是根本沒有生滅,生滅就是不生滅,不生滅就是生滅。這把我們就搞糊塗了,生滅怎麼是不生滅?生滅不可得,你沒有辦法成一個生滅的概念,你不可能,你才有這個概念,不知道多少生滅過去了,你一個也沒掌握到。從生到死,縱然你活一百歲,你也沒有掌握到一個生滅。這個道理要知道,這是極果。
《華嚴經》列菩薩五十一個階位,從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這五十個位次,上面有個等覺,五十一個位次。我們這一生要學佛,至少也要提升到初信位,第一個階層,剛剛入門,初信菩薩。初信菩薩就不是凡夫,就是聖人。為什麼?他就能夠斷惡修善,雖然沒有出六道,他決定不墮三惡道,他只是在人間天上,他不迷,他不退轉。他具足兩種神通,天眼、天耳,天眼能看到六道輪迴,天耳能聽聞到佛說法的音聲。那要什麼樣的條件才能修成初信位的菩薩?佛經上說得很清楚,見思煩惱裡頭見煩惱斷掉,你就證得。見思煩惱是什麼?是我們對人、對事、對萬物,看錯了、想錯了,看錯叫見煩惱,想錯叫思煩惱。你思想錯誤的,你對於宇宙人生真相一無所知,完全迷了,這叫六道凡夫。真正明白了,明白你就會放下,早年章嘉大師教我的這個標準。你說你覺悟、你明白,覺悟明白是什麼樣子,得要有個標準。我對於所有一切物,包括自己的身體,我都不執著,這叫真明白。
見惑繁多,佛陀教學把它歸納為五大類,五種見惑。第一個身見,身不是自己,人都把身當作自己,頭一個錯誤。身不是我,是什麼?是我所有的,不是我。好像衣服,衣服不是我,是我所有的。我所有的,這是假的。佛門有一句話,大家都知道,「借假修真」。這個假的現在有用,你也不能糟蹋它,用這個假的身來修什麼?修無上菩提。沒有這個東西你沒法子修,有這個玩意才能修,所以這個東西也不是壞東西。你可別把它認錯,你要認錯這就是我,那個麻煩大了,那是什麼?這個錯誤的觀念是六道輪迴的根。你能夠轉過來,把六道輪迴的根拔掉,你就有機會超越六道輪迴。所以不可以執著身是我。身,為什麼?有生死。我呢?我沒有生死。如果身體是我,死了,那人就死了,以後就沒有了,還有誰去投胎?誰去轉世?誰修行證果?不是全沒有了嗎?所以一定要曉得身不是我。
什麼是我?一般人認為靈魂是我。這個比把身當作我是進了一大步,他知道身有生滅,身滅掉了靈魂不滅,靈魂去投胎去了。投胎,誰做主宰?你自己做不了主,什麼東西做主?煩惱習氣做主,完全憑你的喜愛,你喜愛什麼就到哪裡去投胎。六道裡頭,佛經上有一句話說,說得好,說「愛不重不生娑婆」,你不會到這個世界來;「念不一不生淨土」,你念佛的念頭沒有專一,你不會往生淨土。愛是愛欲,男女之愛、財富之愛、名利之愛,這個東西非常堅固。財色名利擺在面前,你不愛嗎?這一愛,你就注定了,你是六道眾生,你的生生世世業力牽著你在六道輪迴,你行善在三善道受生,作惡就三惡道受生,就這麼回事情。六道裡頭芸芸眾生誰都不能夠避免,這個事情佛把它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我們為什麼要學經教?沒有別的,了解宇宙人生事實真相,是為這個來學經教的。為什麼要了解?不了解就不肯放下,就脫離不了六道輪迴。佛陀教育的宗旨、佛陀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苦是什麼?六道是苦。什麼叫得樂?脫離六道才是樂,還不是究竟樂,究竟樂要脫離十法界,不能脫離十法界,你得一個小樂,輪迴苦沒有了,還有十法界沒出離。六道上面聲聞、緣覺、菩薩、佛,十法界裡面的佛,沒有明心見性,這就是苦,你還有無明煩惱沒斷。無明煩惱斷了,真正得樂,離究竟苦,究竟苦是十法界,脫離了,得究竟樂,那個究竟樂是無為涅槃。我們再說個好聽的話,回歸自性,證得妙覺如來的果位,沒有比這個更高,這到頂了,這無上,無上菩提。佛幫助我們幹這個事情,佛對我們的恩德無與倫比。
佛一分錢不要,我們跟他學,沒有繳學費,他不收。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講經教學四十九年,沒有收過人一文錢的學費,完全是義務教學,教得非常認真,這樁事情就叫做佛事。你查查《佛學辭典》,佛事怎麼講法,頭一條就告訴你,釋迦牟尼佛教化眾生的事業就叫佛事。釋迦牟尼佛用什麼方法來教?用教育,教學。他的身分是老師,受教的人稱為弟子。我們跟佛的關係,師生關係,稱釋迦為本師,根本的老師,第一個老師,創教的。跟釋迦出家,專學這一門學問的,就是佛的弟子,跟佛完全一樣,也是一文不收。從出家的沙彌開始,真正出家,受沙彌十戒,就不可以擁有財富。嚴格到什麼程度?手上不能摸到錢,摸到錢就犯戒。現在還有,不過很少了,真正持戒的比丘。為什麼不要錢?目的是讓你身心清淨,財色名利統統放下,從此以後再不沾染,目的在此地,你的清淨心就恢復。清淨心現前就證阿羅漢果,阿羅漢斷見思煩惱,清淨心現前。
見思煩惱染污了清淨心,要知道清淨心、平等心是我們的真心。惠能大師明心見性,心性是什麼樣子?他說了五句話,我們要記住。第一句就是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這一句話用現在話來講,沒有想到我們的自性本來是清淨的,這話就這麼說法。本來清淨的,有沒有被染污?沒有。不但我們沒有染污,墮到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也沒有染污。佛經常常講染污,那什麼?染污是識,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決定沒有染污。我們今天在六道裡頭完全用的是妄心,如果用真心,不但六道沒有了,十法界也沒有了。換句話說,什麼人用真心?佛用真心。換句話說,你用真心,你就是佛;你用妄心,你就是凡夫。佛跟眾生的差別就在此地,佛用真心,眾生用妄心。妄心是什麼?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妄心。那我們想想,我們是不是用這個?真的。
我們要學不用妄心,把妄心捨掉,怎麼學?斯里蘭卡有不少住在山洞裡頭,在曠野,人跡不到,山上挖個洞,他白天晚上都在洞裡打坐,修定。這樣的修行人在那個地方很多,普遍得到社會大眾的尊重。他住在那個山洞,附近的居民都會照顧他們。照顧他們很簡單,他們一天只有吃一餐飯,日中一食,日中之前一定把他需要吃的、喝的送給他。他只接受這些,其他都不要。這是戒律上講的,比丘接受在家人的供養,四種。第一個飲食,這個接受。第二個衣服,衣服是什麼?他沒有衣服的時候你供養他。他的衣服只有三件,叫三衣一缽,這是生活必需品。三衣有一件破了,人家供養一件可以,不能有第四件。只准許你擁有三件衣服:五條衣、七條衣、九條衣,戒律上明文規定。生病的時候可以接受醫藥。晚上休息,白天打坐,地下鋪個墊子,這個叫尼師壇,是梵語,釋迦牟尼佛在世那個時候多半是獸皮。現在真正要常用,還是獸皮比較耐用,小乘還有,大乘沒有了。大乘是用一塊布,墊著拜佛,沒有其他的用處。它就是因為古時候出家人居在野外,不是在房子裡面,樹下,樹下把它鋪在地面上睡覺的,我們現在講的是墊被,它不是被,它是一塊布。這個樣子,你的心清淨,清淨心能夠現前。不捨乾淨,就有牽掛。有牽掛,心怎麼可以清淨?要捨得乾乾淨淨,真的是一塵不染。
清淨心再向上提升就是平等。心清淨了未必平等,清淨心是阿羅漢、辟支佛,平等心是菩薩、是佛。我們的經題後半段有「清淨平等覺」,這就是告訴我們,我們修學淨土的人,標準是什麼?標準是清淨心。得清淨心,生凡聖同居土;得平等心,生方便有餘土;後面是覺,覺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生實報莊嚴土,往生淨土的三個條件。淨土無比殊勝,是可以帶業往生。這是八萬四千法門裡面沒有的,沒有帶業的,一定要消業,業障統統消掉你才會有成就。淨宗法門不需要,業障在沒有關係,只要你把念頭集中,所謂「念不一不生淨土」,一是什麼?就是阿彌陀佛。我心裡沒有雜念,只想阿彌陀佛,只念阿彌陀佛,就行了,除阿彌陀佛之外,心裡沒有第二樁東西,這個人決定生淨土。生到淨土之後,決證極果。這些道理、事實真相一定得搞清楚。我們這一生當中,這是我們主要要辦的一樁大事,其他是附帶的。附帶的,可以做,可以不做,不失慈悲心。我現在不做,專心念佛,行不行?行。為什麼不做?沒有緣。佛教我們隨緣而不攀緣,我們去找,那就錯了。這個緣現成擺在面前,緣成熟了,也就是他來找我,我會幫助他;他不找我,我不找他。別找事,找事就是找煩惱,隨緣沒有煩惱。要掌握這個原則,我們這一生極樂世界才去得成。好事很多,天天去找這些好事,忙得不亦樂乎,將來往生到哪裡?人天福報。為什麼?你一生所修的,與清淨平等覺不相干。往生極樂世界要清淨平等覺,起碼的,要有清淨心才真能往生。攀緣,清淨心沒有,修來生的人天福報而已。
人天福報好不好?不好。為什麼?福報享盡怎麼辦?連唐太宗都在地獄,這歷史上有名的好皇帝。他現在在哪裡?有人告訴我,他已經往生極樂世界,我相信。三年前我們印《群書治要》,印了一萬冊,流通全世界。我們這個一萬冊的分配,台灣國民黨我送一千套,民進黨也送一千套,中國大陸共產黨我送三千套,五千套在國內,另外五千套送國外。目的,這是一本好書,可以救國家,可以救世界,這個好書希望不要再遺失,在中國已中斷一千年,就是失傳了。這以前是什麼?唐朝時候,唐朝亡國,這個書流到日本去了。諸位要知道,唐朝時候的書,手寫的,沒有印刷術,印刷術宋朝時候發明的,所以唐書分量少。五十萬字,不簡單,寫一遍不容易,所以書的分量很少。日本在中國的留學生,他們識貨,把這個帶回去了。居然在中國一套都找不到,在中國斷了一千年,一直到嘉慶皇帝,清朝乾隆的兒子,乾隆做了六十年皇帝,把皇位讓給他的兒子,他做太上皇。這個表現也是孝道,乾隆的祖父康熙做了六十一年,他想他自己不能超過祖父,祖父六十一年,我做六十年就好了,所以六十年就傳位。孝道,盡孝。嘉慶登基,日本給嘉慶皇帝送了個禮物,中國人叫朝貢,這個禮物裡頭有一套《群書治要》。這從日本回來了,中國人才曉得。曉得,那個時候的人沒有一個重視它,什麼原因?那個時候是清朝的盛世。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到嘉慶的前面一半,國力是世界上最強的,最富有的,人民是最幸福、最圓滿的,他的治績,這政治上的成就超過唐太宗,所以唐太宗這個書大家不重視,他們做得比唐太宗還好。這都是事實。
一直等到滿清亡國,這個書從宮廷裡流落出來,當時有一些真正愛國家、愛民族的專家學者看到了。商務印書館印過兩次,第一次是照日本的書原本影印的,那是銅版影印的;另外一套是重新排版,鉛字排版。在《國學叢書》裡面收的有,這兩種本子我都看到,我看到這個東西無量的歡喜,因為我知道有這書,我沒有見過。常常想這個東西,心想事成。在講經的時候提出來,我想這部書,沒有想到有同學他們遇到,把這個書寄給我,兩種本子,每個版本寄了一套給我。很不容易找,找不到。我一看,這個書很完整,雖然很舊,八、九十年以前的,紙很脆了,但是字沒有脫落,完整,非常好。我交給世界書局,給我印一萬冊,把它放大,放大字就更清楚,印二十四開的本子。
我們也沒想到唐太宗,我們只想這套書。沒有想到這套書印成功,書店把樣版送給我看,完全裝訂好的,外面有盒套、套子,寄給我看。那時候我在澳洲,我們有七、八個人,書擺在桌上,大家欣賞。當中悟忍法師的妹妹,從台灣到澳洲來看她姐姐,大家在一起,突然她跪下說,「我是李世民」。我們馬上曉得,唐太宗附體,請他坐,他不敢坐,他說我有罪,我從地獄出來。怎麼出來的?就是這部書流通了,這個功德讓他離開地獄,來感恩的。告訴我,這部書可以救中國,可以救全世界,透了這個信息給我。大概五分鐘,他就走了。這個事情我相信是真的,不是假的。他提醒了我,我當時沒有想到流通世界,沒有,只是流通台灣跟大陸的地區,沒想到別的,他提醒我這個書可以救全世界,我馬上就想到這個書要翻成外國文。那怎麼樣?先翻成白話文,然後從白話文翻成外國文,讓全世界人都能夠讀到,我想到這個問題。唐太宗這個功德離開地獄。
他在我那裡告訴我這個信息,有通靈的人告訴我,他說他沒有走,就在我淨宗學院,在念佛堂裡面聽經念佛,應該差不多有一個月的時間,他才離開。他真正知道西方極樂世界好,發心念佛求生淨土。果然要是真正發心,他決定會成就。我們遇到這麼一樁事情。也可以給我們同學來做證明,我們要認真努力修學。他雖然做皇帝,做那麼多好事情,他殺人太多。隋朝亡國,群雄起義,他是其中之一。隋滅亡,這些起義的人都被他打敗,他統一全國。就靠這部書,《群書治要》,做為治國、平天下的理論方法的依據,讓他的大臣們個個都要讀誦,要讀這部書,所以才有貞觀之治,才有大唐盛世出現。這本書我們細細去看它,非常有價值。我們在馬來西亞的時候,這本書印出來,送了不少到這邊,開始做翻譯工作,做註解、做翻譯。喜歡讀的人非常多,尤其是一般外國人,知道有這麼一部好書,希望趕緊翻譯英文本。所以我們臨時想到,節錄其中的精華三百六十小段,一天看一段,叫《群書治要360》。這大家喜歡,印成小冊子,非常受歡迎。這個小冊子流通全世界,希望大量翻印,將來再從英文翻譯其他國家文字,滿唐太宗的願望,他說能救全世界。他說的話不是隨便說的,他是憑這部書治國,齊家治國,他做成功了,所以他有信心。
我們看念老這一品有個簡單的提要,「本品總結極樂世界」,決證極果做總結,太好了,「清淨莊嚴,境智冥合」,境是環境,智是智慧,智慧能夠見到環境的真相,冥合,自自然然契合,「因果如如」。「如如」,我們參考資料裡頭有,《三藏法數》裡面節錄出來的。「如如者」,什麼叫如如?「不變不異,真如之理也。謂由前正智」,自性裡面般若智慧現前。這個要交代清楚,每個人都有自性,自性就是真心,就是真正的自己。真正的自己不生不滅,那是我。要記住,這是我。惠能大師開悟,第一個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清淨心是我,它從來沒有改變過;平等心是我,也沒有改變過。第二句他說「本不生滅」,就是真心不生不滅。真心裡面有圓滿的智慧、有圓滿的德能、有圓滿的相好,統統是清淨的,統統是不生不滅的,這叫如如。「觀察名相」,名字、現相,這叫名相。用真正智慧觀察名相。名相是什麼?「皆悉如幻」。《金剛經》上說得很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真相大白了。所以一切現象「非有非無」,不能說它有,不能說它無。你說它無,它有相;你說它有,這個相根本不存在,幻相,它不是真的,它是剎那生滅。總要記住,一秒鐘它生滅一千六百兆次,所以它不是真的。「名相本空,即真如理」,這是事實真相。「理因智明」,這個事實真相是理,是因為你有智慧你明白了;「智因理發」,如果要沒有事實真相,你怎麼會知道你有智慧?所以它們互為因果。「以智如理,以理如智」,叫如如。理是真的,智也是真的,如如理見如如智,如如智顯如如理,所以稱它作如如。下面括弧說,「按:同理可推,《大經科註》中,因果如如,因如其果,果如其因。」如如好比是個數學公式,你怎麼樣用它都行,它能夠涵蓋一切法,法法皆如。
由此可知,這個如如智比什麼都重要。如如智人人皆有,只是現在有煩惱、有妄念,就是妄想、分別、執著這三大類的煩惱,障礙我們如如智不能現前。要怎麼現前?把心定在一處就現前。為什麼?一心是真心,二心就是妄心。我們的心太亂,妄念太多、太雜、太亂了。所以我們用,完全用妄心,真心有,不知道,真不知道。佛給我們講了,我們還是不知道。會用真心的就是佛菩薩。所以我們盡量的要把煩惱減少,千萬不要增加。煩惱少,智慧就長;煩惱多,智慧就不見了。念佛的人,用念佛的方法恢復我們的清淨平等覺,我們把念頭集中在阿彌陀佛,從早到晚念念不離阿彌陀佛。做事情不妨礙,如果是用勞力的事情,對你念佛可以不中斷;如果是用思考的,你在思考的時候把阿彌陀佛放下,不用思考的時候阿彌陀佛就提起來,這叫真正念佛人,真正得佛力加持。
人不要為自己,為自己是凡夫,為自己就是搞六道輪迴,出不去,希望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把念頭轉過來,起心動念為別人。特別是為苦難眾生,為造作罪業的眾生,為什麼?他們可憐,他們的果報不好。念頭不善,言語行為不善,有因果報應,不是沒有,這種因果報應都在三途。所以對他們要特別憐憫,要特別慈悲,幫助他們。沒有緣,幫不上,我們每天拜佛、誦經、懺悔,在佛像面前給他立個長生牌位,把我們的功德迴向給他,這個可以做到。如果有緣,我們要有行動去幫助他;沒有緣,我們迴向給他就可以,對他有好處。我們用的是真心,他用的是妄心。真心,有加持的力量;妄心,力量就弱,妄念太多,念佛的功德微薄。這一點不能不知道。
「因果如如」,特別要重視。今天社會混亂,這些嚴重問題擺在面前不能解決,什麼原因?如果你懂得因果如如,這些問題馬上就解決了。不要從果上,從果上解決不了問題,為什麼?果又生因,因又變成果,解決不了問題,從因上。不善的果從哪來的?不善的因來的。唐太宗所說《群書治要》能救全世界,憑什麼?憑因果如如。他能夠在因上下手,因上下手就是教學,教人斷惡修善,問題就解決了。現在的社會沒有倫理。倫理要不要?要,沒有倫理,社會亂了,家庭亂了;沒有道德,沒有因果,作亂的人無所畏懼,他認為倫理道德這個東西是假的不是真的,這是從前這些帝王自私自利,用這個東西來騙人的。這是一個絕大錯誤的觀念。騙人,能夠騙幾百年、騙幾十代而沒有被人拆穿,這人也是佛菩薩不是凡人,凡人哪有那麼大的福報?我們不可以侮蔑古聖先賢。
國家領導人,在因果上講,過去生中沒有十世善因,他到不了這個地位,他沒有這麼大的福報。古往今來,中國外國,能夠做到國家領導人,能夠享受大富大貴,都是他修來的,要修十世以上,不是那麼簡單。這個地位不是隨便哪個人可以取得的,你沒有福報不行,因果報應就在面前。沒有這個福報,這個地位加來了,我那個時候出家了,見到一個,也見過幾次面,是個軍官,少將,升中將。命令還沒發布,總統批准了,大概旁邊的人傳出來告訴他,你升了,總統批准了,應該這幾天命令就可以接到。升中將,高興,請一些朋友在家裡吃飯,沒有想到就在吃飯的時候死在桌上,那一杯酒下去就死掉了。所以人家說,他只有一顆星的命,沒有兩顆星,那一顆星來把他壓死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他是歡喜死了。我們那個時候聽到這個信息,大家都對他惋惜,他算還是個好人。
人要相信命運!你命裡有多少財富,有多高的地位,一定的,否則的話你享受不了。人要懂得因果,就會規規矩矩做人,一生快快樂樂、圓圓滿滿。果報,最好是老年時候享,年輕時候不要把福享盡,享盡了,年老怎麼辦?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財富不可靠,佛在經上常常提起,財為五家共有,這是告訴人對於財富真相要認識。五家共有,在古時候你犯罪了,你有重大的過失,皇上免你的職、治你的罪,還抄家,沒收你的財產,這叫官,五家裡頭,官,官府會沒收的。你做事沒做錯,那你的兒孫做錯事情怎麼辦?這中國歷史上有,兒孫做了壞事,連帶處分。那個兒孫就是敗家子,在因果上講是你的冤親債主,到你家裡來做你兒孫,到最後他幹了壞事,你受了牽連,家破人亡,他是來報仇的、來報復的。來報仇的,往往這種兒孫是你最歡喜的,他逗你歡喜、逗你疼愛,最後做錯事情讓你家破人亡。因果可畏,不能不知道。所以人,真正讀書人,有德行、有學問的人,平安就是福,平平常常,安安穩穩,這就叫享福。不是財富,不是很高的地位,不是。
我這一生學了佛,懂得這個道理,一生享福。我沒有財富,沒有財產,沒有地位,出家了,到八十七歲,快到九十歲了,連一個寺廟都沒有,可是日子過得很自在,不操心。要有個寺廟就有很多徒眾,我常講的,要管人、要管事、要管錢,這個東西可麻煩,操心。我這一生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錢,你說多自在,沒有操心的地方,每天都有機會跟大家分享佛法。我的日常工作,念佛、拜佛、讀經、跟大眾分享,這是我一生的事業。我們最近二十年,用網路、用衛星,聽眾不在眼前,他認識我,我不認識他,好!省心省事,這就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五十多年不看報紙、不看電視,所有一切媒體統統斷絕,最近這兩年電話都不要了。電話是找麻煩的,是煩惱的,你沒有這個東西心多清淨。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何必?一心念佛求生淨土,這是我們這一生當中唯一的大事。
我們再看下面註解,「諸往生者」,十方諸佛剎土一切有緣眾生念佛往生淨土,「內無取捨分別」,這個我們放下了,我們對於一切法不取不捨,沒有分別。取捨是講有心,沒有心,完全隨緣,有很好,沒有也好,不是有了就歡喜、沒有就憂慮,沒有這個事情,有沒有統統好,沒有分別。「故外感遠離分別之境」,這樣的心,他一定有感應,感應什麼?外面沒有遠離分別的境界,你看什麼境界都是一如。「無分別故,清淨平等」。下面,「唯受最上快樂」。這個話一般人不懂,為什麼不懂?你沒有這個經驗。你真正放下了,才知道放下的快樂,才知道放下的幸福。你沒有放下,你沒有看破,怎麼給你講,你都不能體會。真正體會到了,你再不會要了,再寶貴的東西都能夠送一切人,沒有懷念。送掉之後,人也忘掉了,事也忘掉了,清淨心現前,人生最高的享受。「住正定聚,決證極果」。這個話說得多懇切,多堅定。
「極果」,參考資料裡頭節錄《佛學大辭典》的一段,「術語,至極之證果」,到證果的最高峰,再沒有比這個更高的。至極之證果,「謂佛之正覺也。是為因位修行之結果。」學佛達到這個地方,這是畢業了,真正得到究竟圓滿。「《光明文句》七曰:菩提極果積行方剋。」著重積行,積功累德,你才能得到。要多久的積行?要無量劫,絕對不是一生一世。在這一生一世成就的,是他無量劫修行果德現前,決定不是一生一世,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今天我們遇到大乘,遇到淨土,凡是真正能念佛往生的人,就是大乘經上所說的,這個人過去生中無量劫來曾經供養過無量諸佛如來,這一生當中又遇到這個緣,遇到這個緣得無量諸佛的加持,他勇猛精進,他往生了,往生就是證果,而是證得極果。
佛這個話有道理,我們自己聽了之後,對自己要珍惜,我這個機緣不是偶然得到的。那當然我過去有這樣深厚的基礎,還是不足,為什麼不足?我現在念佛不能夠一心,還有妄想,還有雜念,這就說明我們過去所修的,是修得很多,但是還不夠,還沒有真正達到往生的標準。這怎麼辦?補,趕快補足。用什麼方法?一心專念,很快就補足了。我們在《往生傳》上看到,在《淨土聖賢錄》上看到,許許多多念佛往生的人都是勇猛精進,大概都不出三年,他就往生,他真往生,他預知時至,自己清清楚楚,不需要別人助念,走的時候瑞相稀有。很多,不止一個。我們聽到了、看到了,要增長自己的信心,要認真努力向他看齊、向他學習,他能成就,我當然也能成就。
我們再看下面他引用的這段,「《大乘義章》八曰:無漏極果,所謂盡智及無生智。」這兩個名相,什麼叫盡智,什麼叫無生智,底下括弧有解釋,「小乘十智之第九與第十。盡智:既斷盡一切煩惱,則知我既知苦、斷集、證滅、修道,即斷盡煩惱時所生之自信智也。」這個盡智,阿羅漢所證得的,清淨心現前,斷盡一切煩惱,這個一切煩惱是指見思煩惱。經上佛常說的,三界九地八十八品見惑斷盡,證小乘初果,再斷三界九地八十一品思惑,就是錯誤的想法,前面是錯誤的看法,統統斷盡,清淨心現前,智慧現前,這個智慧叫盡智。盡是煩惱盡了,見思煩惱盡了,智慧現前,這個智慧也是真智慧。但是阿羅漢三大類的煩惱只斷一類,見思煩惱,塵沙沒斷,無明沒斷,所以他只能夠脫離六道輪迴,不能脫離十法界。脫離十法界,還要加功用行,把塵沙煩惱斷掉;塵沙煩惱斷掉,平等心就現前,就是無分別智。再進一步,把起心動念斷掉,起心動念是無明煩惱,他就成佛,下面講的無生智就現前。
我們再看,「無生智:是限於利根羅漢所有之智也。既知斷證修之事畢,更無知斷證修之事,故云無生。」斷而無斷,無斷而斷,為什麼?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凡所有相包括佛法。佛法是真的、是假的?佛法是因緣而生的。佛是覺,覺怎麼生的?因為眾生不覺,所以跟眾生對面有個覺。眾生不覺是假的,佛這個覺也不是真的。不要認為覺悟就歡喜了,錯了。什麼是正常的享受,佛的享受?如如不動。這是正常的,什麼念頭都沒有。這是自己的真心,清淨平等,如同大海一樣。它起的作用,遍照法界,遍法界虛空界它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瞭瞭,他自己如如不動。像一面鏡子一樣,用心如鏡,照得很清楚,一絲毫都不染著。鏡子,妙極了,清淨不染著。染就錯了,染是什麼?動念就錯了,動念就染了,清淨心裡頭沒有一個念頭,有念就錯。有阿彌陀佛呢?有阿彌陀佛可以到極樂世界,不能證無上菩提。怎麼辦?到極樂世界去,再把阿彌陀佛放下,一塵不染,就證無上菩提。在我們這個世界,你沒有本事證無上菩提,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威神加持你,你必須一塵不染,就證得極果。
理要清楚、要明瞭,對於一切法就沒有貪愛,叫貪染。在日常生活中一切隨緣,隨緣就是沒有貪染,飲食沒有貪染,穿著沒有貪染,隨緣,什麼都好,沒有一樣不好,才真正快樂,真正自在!一定要講究什麼,那個不行,你著相了。世間人要著相,為什麼?不著相,他亂了。統治世間這些帝王、領導人,他們要立法,讓大家遵守,法也是相。佛不要這個東西;但是佛教學生,沒有成就的,也要立法。你看,他有戒律,他有教學的理論、方法,這些理論與方法全都叫方便法。到時候呢?到時候全部要捨掉。《金剛經》上有明文:「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那個法是佛法,八萬四千法門,淨土也在內。淨土是到極樂世界之後,見到阿彌陀佛再放下。我們現在把一切法統統放下,世出世間法都要放下,只留一個阿彌陀佛,保證我們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連這個也放下,你就證得極果。
這個地方節錄的,就小乘羅漢而言,羅漢證得盡智,再提升就能提升到無生智。到無生智,他就契入大乘。大乘法知道,一切法不生不滅。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得好,「何期自性,本不生滅」,這是真的,回歸自性。自性沒有生滅,自性變現的一切萬法哪裡會真的有生滅?變現的幻相可別當真,當真就錯了,我們自己起了妄念。自己不起妄念,那叫佛知佛見,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六根在境界上起作用,起作用怎麼樣?作用清清楚楚,心裡面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個人我們稱他什麼?稱他極果,稱他妙覺如來。
我們就曉得,什麼叫真修行?真修行就是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修什麼?我在剛剛初學的時候,我記得我接觸佛法不到三個月,二個多月不到三個月,我見章嘉大師,我向他老人家請教。我說方老師把佛經哲學介紹給我,我知道佛教是大學問,是最高的哲學,我說有沒有方法讓我們很快就契入境界?章嘉大師聽到我這個提問,看著我,我也看著他,我們兩個人對著看,看了半個多鐘點,一句話沒說。在他小客廳裡頭,小客廳裡好像只有五個人,大家都沒有話說,非常安靜,真的什麼妄念都沒有,我在等老師的教誨。老師在看著我,把心浮氣躁的這種心念完全放下,專心一致,他開口了,說有。我們聽到這個有,感到很振奮,這心就動了,他就不說了,他必須要在你不動的時候他跟你講。這個教學法非常有受用。可是這個教學法現在不能用,現在要聽的時候,問一個問題等半個鐘點,他早跑掉了,不聽你的了。換句話說,現在人沒有這個定力,沒有這個耐心,他要很快就答覆。答覆什麼?這邊進去,那邊出去了,不管用。縱然聽清楚了,不能落實,他做不到。所以章嘉大師教學法不一樣。
這又等了差不多六、七分鐘,我們心定下來,跟我講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就是這個方法,看破幫助放下,放下幫助看破,看破再幫助放下,放下再幫助看破,像爬樓梯一樣,一級一級上去,達到最高峰。以後我們學佛明白了,大乘教下所講的止觀,觀就是看破,止就是放下。在哪裡?在日常生活當中。吃飯的時候,有沒有懂得看破放下?穿衣的時候,有沒有知道看破放下?工作的時候,有沒有知道看破放下?都用在日常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身覺觸、意知法,六根在六塵境界,只要你懂得看破放下,真修行。釋迦佛千經萬論不離這個原則,離開這個原則就不叫佛法。那個時候我們初學,對於佛學常識一無所知,章嘉大師用這種通俗的語言,「看得破,放得下」,來教我。
我聽了之後,我沒有他那樣的定功,我聽完馬上就有問題出來,我向他老人家請教,從哪裡下手?他給我說三種布施,從布施下手。布施有三種: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告訴我永遠有布施的心,遇到緣隨分隨力,那就叫菩薩道。沒有這個能力,有心,有這個念頭,就是有這個意思,都是無量功德。給我說得很清楚,財布施得財富,布施是因,財富是果報,有因必定有果,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又再進一步告訴我,果報現前要施捨。譬如得財富了,這個財富要施掉、要捨掉,叫捨得。捨是布施,把你所得到的東西施掉,施掉之後又會得到,得到東西再施,愈施愈多,愈多愈施。永遠不要保留,保留就是煩惱,保留就是造業,那就是業障。要施,歡歡喜喜的施,得到要懂得施。這個教誨非常重要。
「彌陀本願,究竟圓滿。」阿彌陀佛從初發心到建立西方極樂世界,接引一切眾生,幫助他究竟圓滿,他到極樂世界,個個人都證得究竟圓滿。究竟圓滿是什麼樣子,在這一品經文裡頭,二十二品,要為我們細說。第一個,「清淨平等」。你看,經題上的「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是定,自性本定。我們自性本定迷失了,不是真的失掉,我們迷了,自性本定是什麼不知道。佛幫助我們,先幫助我們認識,看破,然後再幫助我們恢復,恢復就是放下,把所有障礙放下。障礙是什麼?染污放下,分別放下,分別就不平等,不分別就平等了。清淨平等,智慧就現前;不清淨、不平等,煩惱現前,智慧不會現前,這個我們要知道。真正知道了,你會非常快樂,為什麼?修無上菩提是在日常生活當中,離開日常生活到哪裡去修?《楞嚴》是開智慧的一部經典,大乘,古來的祖師大德都說,開智慧的《楞嚴》,成佛的《法華》。智慧怎麼開?放下這一切染污智慧就開了。智慧本來有,就是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的圓滿,就是阿彌陀佛本願的圓滿。今天時間到了,我們下一堂課再學習清淨平等裡頭的「境平等」,我們看到極不平等,為什麼佛說平等?好,我們下回分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