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384集)jingkong老法师主讲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八四集)  2013/8/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384

视频MP3点此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我們每堂課都做一次三皈授受,不但這個意義很重大,而且功德尤不可思議,全在我們自己的心態,這就是佛在經上常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每堂課做一次,就是時時刻刻提醒我們自己,也提醒有緣的同學,在這個時段大家打開電腦、打開電視收看我們共修、分享,最重要的是要用真誠心、恭敬心,毫無懷疑,我們歸向三寶。皈是回頭,依是依靠,我們今天從早到晚,念念要依靠三寶,這個福報就大。大到什麼程度?無法想像,無法言說,不可思議的功德。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因為三寶是圓滿的性德。佛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意思,兩足中尊,這個兩是智慧與福報。你看,我們都是求這個,哪個人不求智慧、不求福報?這兩樁統統圓滿,滿足了,這個足是滿足,一絲毫欠缺都沒有。佛陀給我們做的榜樣,我們向他學習,希望我們在這一生當中也能夠修得福慧圓滿,是這個意思。真正的智慧、福德是在覺悟當中求。覺有福有慧,迷沒有,迷是煩惱、造業。我們常常想著佛,現在佛不在世了,但是佛所說的教法還流傳在世間,這就是經典。對佛,我們無上的尊敬;對法,要認真學習,所以法寶。修學佛法最重要的是離欲,欲是什麼?欲望。這個東西不是好東西。凡夫之所以不能成佛,就是沒有離開欲望,真正離開欲望,他就成佛。我們現在對佛的信心不夠,每天早晚學習之前都做三皈依,一天做好幾遍,無非是提醒自己,我們對法沒尊重,對於欲望很尊重。欲望第一個就是身體健康,健康長壽。我們疏忽了,佛陀一再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包不包括健康長壽?當然包括。

我們最近看到一個同學傳了個信息給我,不是今人的,古人的,是真的,不是假的。四十多歲的一個老居士,女居士,眼睛不好,看東西模糊,遇到一個出家人告訴她,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妳的眼睛會恢復正常,求生淨土佛一定會來接引妳。她一點懷疑都沒有,真念,念了三年,眼睛恢復正常了,又念了四年,預知時至往生了。總共前後七年時間,就靠一句佛號,這叫皈依佛陀。把自己的身體忘掉,不要去理會,不要天天想它,愈想愈麻煩。過去幾年,山西小院有四十多個人,都得的是嚴重的癌症末期。這些人把什麼都放下,身心世界都不要了,一心念佛求生淨土,念了二、三個月,身體愈念愈好,再去檢查病沒有了。這是許多同學都知道的。什麼原因?因為他們相信佛陀,他們沒有懷疑,把自己身體忘掉、病苦忘掉,一心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我們知道是宇宙之間、世出世間第一善法,第一個正念。我們知道是從經教裡得來的,是從許許多多的人修行功夫上知道的,但是我們的信心依然不足,為什麼?我們念佛念念就斷了。念念就斷了,總是連接不上,這是什麼原因?這就是信心不足的證據,信心不足的現象,沒有真信,真信就產生不可思議的效果。可是真信,難!李老師說一萬人當中只有三、五個,不是人人都能有的。誰具足誠信,這個人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他不是地球人,他決定往生。什麼時候往生他自己做主,自己做得了主,想什麼時候去,佛什麼時候就來接引他,真不可思議!這是真正事實真相。這個世間有什麼好留戀的,身體這個臭皮囊早晚都是要丟掉的,何必在它身上操這麼多心,把我們的念佛功夫疏忽掉?真正念佛人心地清淨平等覺,對一切眾生真誠慈悲,把念佛法門做出來,身行言教幫助一切苦難眾生離苦得樂。要幫助人,首先要幫助自己,自己功夫不成就,我們幫助人、勸人,人未必會相信,未必肯聽。我們自己做到,他相信,他看見了。所以這一點比什麼都重要。

千經萬論到最後總歸於這一句佛號,這句佛號就是千經萬論,就是一切諸佛如來度眾生的無上法門。我們現在把其他經論都放下,專學這一樣,愈學愈清楚、愈學愈明白,常常有悟處。現在的關鍵就是我們要真幹,解悟沒有真幹,往生沒把握,總在最後這一念。最後一念你的緣殊勝,有人提醒你。人死了以後到哪裡去,就是最後一念,最後一念還想著這個世界,那就又去搞六道輪迴;最後一念真的把六道放下,十法界放下,一心嚮往的是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那就決定往生。這樁事情不難懂,也不難做,人人可以做得到,問題你肯不肯做,肯做就成功。如果你自己有願力,慈悲心重,不忍心離開苦難眾生,想幫助他們,行,不是做不到,你可以做得到。你真正幹,像前面講的這個老太太,七年功夫。我們看到許多三年就成就的,很多。他要慈悲心重,留在這個世間教化眾生,行;他隨時可以往生,佛隨時可以接引他,他也隨時可以留在此地。留在此地得阿彌陀佛威神加持,在這個世間不著世間相,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看得清楚、聽得清楚,他沒有染污,這個世間一切法不染污他的清淨心,不染污他的平等心,不染污他的覺心,覺心就是一切明瞭。菩薩住世表面上示現的跟一般人一樣,人看不出來,只有你自己心裡清楚明白,這真功夫,這是真正的成就。念佛念到這個境界,叫真正的彌陀弟子,這不是假的。希望我們大家努力,放下萬緣,勇猛精進,向這個目標方向邁進。住在這個世間決定不受世間法干擾,對這個世間法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善因善果,惡因惡報,你都清楚、都明白。你知道,對芸芸眾生做種種不同的示現,說種種不同的法門,普應群機,善巧方便,到最後都導歸極樂。

我們千萬不能忘記,我們要向老師學習、要向經典學習,最後皈依僧伽,僧伽是出家人。我們皈依的僧伽,真正三寶當中的僧寶,不是一般出家人。但是一般出家人他有三寶的形象,我們看到他的形象立刻就能回頭,他提醒我。真正三寶是什麼?是六和敬,六和敬就是僧伽。真正佛法僧團,無論是宗門教下、顯教密教、大乘小乘,沒有一個不是修六和敬的,捨棄六和敬不叫僧團。所以我們看到出家人就想到六和敬,人與人、人與天地萬物要和睦相處沒有爭論,什麼都好。為什麼?《金剛經》上有一句話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就平等了。十法界裡面四聖法界皆是虛妄,六道輪迴也是皆是虛妄,平等的,你真正通達明瞭,你一句話都不說了。這現象從哪裡來的?各個眾生自己所造的業,所感應出來的,感召的。實際上呢?實際上根本沒有,自性裡頭沒有,虛空法界也沒有。所以佛在《般若經》上常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個比喻得好。夢有沒有?作夢的時候好像真有,醒過來沒有了。我們什麼時候真正醒過來,六道輪迴就沒有了。小乘阿羅漢、大乘七信位的菩薩,他就醒過來,六道十法界沒了。阿羅漢、辟支佛,六道沒了,六道這個夢醒了,四聖法界的夢還沒醒,什麼時候醒?禪宗說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就醒過來了。念佛人往生極樂世界那一剎那,他醒過來了,他往生坐上蓮花,他就醒了。坐到蓮花裡面,六道不見了,十法界也不見了,花開見佛,那是什麼境界?實報莊嚴土。

極樂世界四土三輩九品,我前面給諸位報告過,有名無實。有這個名,這名從哪裡來的?是每一尊菩薩沒到極樂世界之前,他在哪一道生活、在哪一道修行,是這個意思。到極樂世界平等,「真實平等,如如一味」,這是黃念老老居士寫的這兩句話,不是假的。到極樂世界真實平等,如如一味,這是個好地方。平等如如上頭加個真實,顯示十方諸佛剎土裡面的平等如如比不上極樂世界。何以故?極樂世界得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加持,無量劫修學功德的加持讓我們得到。能加持得上嗎?能。為什麼?生佛是一體,生佛是共同一個自性,當然能加持得上。現在為什麼加持不上?現在我們自己有染污,嚴重的染污,無明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因為這個東西染污加持不上。往生到極樂世界,一坐上蓮花就產生巨大的變化,這個變化我們自己都不知道。不知不覺起了大變化,這個變化就是相宗所講的轉識成智,真正不可思議!轉識成智,這就是轉凡成聖,什麼聖?大聖。法身菩薩稱為大聖,真轉過來了,到極樂世界的身是法性身,居住的環境是法性土,跟阿賴耶不相干。十法界我們的身是阿賴耶的相分,我們居住的環境也是阿賴耶的相分,我們起心動念以為這是我的心,我的心能夠思惟想像是阿賴耶的見分。這十法界裡頭的事情。十法界是心現識變,由阿賴耶變成十法界。十法界是大分,細分每個法界裡頭無量無邊,說之不盡。靠我們自己修行,轉識成智,佛在經上告訴我們,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才能轉得過來。念佛往生,轉識成智在剎那之間。我們把這些理事搞清楚、搞明白,對阿彌陀佛才真正產生信心,感恩戴德。

彌陀對我們的恩德太大了,把無量劫的修行縮短成三年五載,甚至於更少。這樣大恩大德的人到哪裡去找?找不到。彌陀的恩德,沒有人說明,沒有人講解,不知道。經典說明,釋迦牟尼佛說清楚、說明白了,祖師大德的註解也講清楚、講明白了,我們自己粗心大意,看了幾十遍、幾百遍,沒看出來;聽講,聽了幾十年,也沒有聽出來。怎麼知道沒聽出來?沒做到。我們要用章嘉大師的標準來做檢驗。章嘉大師告訴我,沒有真正做到,就是不懂,就是不會;不要以為自己懂了,自己會了,假的,你沒做到。老師早年教給我這個檢點的方法,對我幫助很大。許許多多的人都以為自己懂了,沒做到,到最後依舊搞六道輪迴,原因就是習氣太重放不下。財色名利徹底放下,五欲六塵,乃至於佛法八萬四千法門都要徹底放下,只走一條路,只走一個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個人是圓滿的智慧,這個人是一生成就,這個人諸佛讚歎,我們要記住。

我們再看《大經科註》六百六十五頁最後一行,這還是講「行道自在」,前面講「在平地」,這一段告訴我們「在虛空」。經文:

【有在虛空講誦受聽者。經行。思道。及坐禪者。】

跟前面不同的地方,前面是在地面上,這在空中。『講誦受聽』、『經行』、『思道』、『坐禪』跟前面是一個意思,只是他在空中,他居住的宮殿都能夠升到空中去。接著給我們講「得果自在」,這個太難了,在極樂世界是非常容易。

【或得須陀洹。或得斯陀含。或得阿那含。阿羅漢。未得阿惟越致者。則得阿惟越致。】

經文上說的在第六品,四十八願裡頭是第二十願說的,「得阿惟越致」。這句話非常重要,我們看註解。「右明」,右面這些經文說明極樂世界的人民,「隨所修習各得其果。須陀洹乃至阿羅漢,乃聲聞乘聖果之差別。」小乘的,極樂世界有嗎?有。這些往生的人,沒往生之前修學小乘時間很長,小乘的習氣非常重。到西方極樂世界,他修行沒有捨棄他的習氣,所以他證小乘果報,實際上他是大乘,小乘果報跟小乘斷煩惱這個位次是相等的,所以用小乘之名。須陀洹,五種見惑斷乾淨,這就是須陀洹。阿羅漢,不但五種見惑斷盡,思惑,貪瞋痴慢疑,這五種思惑也斷乾淨。總的來說,見思煩惱統統斷盡,這是阿羅漢。在這個世間修很慢,要很長時間,在極樂世界很快,根利的幾天就斷了,根鈍的二、三年也斷了,所以快,不斷向上提升。

下面,念老給我們介紹小乘的四果。「須陀洹果」,須陀洹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叫「入流」,入流也就是入門的意思。或者稱「預流」,預流跟入流的意思相同。或者說「逆流」,逆流是我們凡夫在這個世間是流轉生死,流落在六道裡頭,他現在反過來,他不在六道裡輪迴,脫離六道,這叫逆流。脫離六道,雖然實際上他還沒有脫離六道,他走的是脫離六道的路子。須陀洹在六道裡面,我們知道他決定不墮三惡道,人道壽命到了他生天,天的壽命到他又到人間,人間壽命到又生天,天上人間他就在這兩面走。走到第七次,他就真正離開六道輪迴,天上人間七次往返,七次他就證得阿羅漢。在這七次往返裡頭,每一次往返他提升一級。小乘四果四向,從證得須陀洹這天起,這是第一級,往生天上證第二級,二果向;二果,二果又回到人間來證得。人間證得二果之後再修行,三果向在天上;三果,又在人間。四果向在天上;四果又在人間。所以他證果都在人間,四果四向,他成阿羅漢。

如果用大乘十信菩薩來說就更清楚,大乘十信菩薩沒有出十法界,跟這個是完全相同。你看,證初信菩薩,二信菩薩在天上,三信菩薩又到人間來,四信菩薩在天上,五信到人間來,六信在天上,七信又在人間。七信跟阿羅漢完全相同,七信離開六道輪迴在十法界聲聞法界,八信緣覺法界,九信菩薩法界,十信佛法界。所以大乘教裡頭有說信滿成佛,十信修圓滿是十法界裡面的佛,還是用阿賴耶,沒有見性。在這個位次上他把無明煩惱斷掉,就是起心動念,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不起心不動念,他就出了十法界。出十法界是圓教初住菩薩,他到哪裡去?他到一真法界,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裡面稱為法身大士,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個時候完全轉識成智,真心用事,妄心沒有了。十法界裡面是妄心用事,就是阿賴耶做主,真心有,不起作用,妄心做主。

念老給我們說什麼叫逆流,「謂入聖位」,須陀洹就是聖人,初果就是聖人,「逆生死之瀑流」,把生死比成一個瀑布,水從高山上流下來速度非常快,它不會流回去,證果的聖人他不隨著這水流,他往上,他不往下。「與上文字雖異,實義相同」。前面講入流、預流,這個地方講逆流,文字不一樣,意思完全相同。「斷三界之見惑,即得此果」。三界總共有八十八品見惑,八十八太多了,初學感到困難,所以祖師大德把它歸納,歸納為五大類,叫五種見惑。見就是你看,惑是迷惑,你看錯了。頭一個看錯的就是身體,身不是我,無我這就對了,你跟佛菩薩看法是相同的,無我。度化眾生,這假我,要藉這個假我來辦事,沒有這個假我,就沒有辦法跟六道凡夫接觸,必須用這個假我跟他們接觸。但是凡夫執著這個東西是我,佛菩薩不執著,佛菩薩知道這個東西不是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叫借假修真。我們要用它,我們不要糟蹋它,我們要愛惜它。但是一定要認清楚,它不是主,它不是最主要的。主要的是什麼?主要是念頭。為什麼?相由心生、色由心生,這個話佛在經上講得很多,大小乘經裡頭佛都說。心重要,身次要,身體健康與心理有關係,心健康了,身自然健康。

好像我們學會裡頭應該有,金山活佛的傳奇這個小冊子應該有,煮雲法師、樂觀法師,他們兩個人寫的。樂觀法師跟金山活佛曾經在一起住過四個月,他的東西真實。煮雲法師是到處採訪、到處打聽,他把這些傳奇的故事寫成一本書。好像這兩樣東西印在一起,我記得我們曾經印過,可以多看看。金山活佛一生沒有生過病,身體健康。他對於現在人所說的衛生,他完全不講究,吃東西你要看他的話,你會嚇壞。他常常撿這些破銅爛鐵,上了銹的丟掉,他拿這個來吃,像吃糖一樣。別人供養他的鈔票,這鈔票人人摸得細菌多,他都丟到口裡吃掉,他沒事。一、二個星期不吃飯沒事情,一次吃幾十碗也沒事情。這我們凡人做不到,他統統能做到,表演給你看。為什麼?他的心能做得了主,肉身不做主。我們今天不行,肉身做主,吃太多消化不了,吃少了不夠,營養不夠。我們重視這個身,認為身是自己。他不重視,身是他度化眾生的工具,完全聽他的念頭在指揮。這個理,現在量子力學家發現了,說得很清楚,跟佛講的一樣。我們要把這個換過來,但是也不要像金山活佛一樣,他那個是已經證果的人,不是證果的人做不到。他有神通,我們凡夫起心動念他知道,這就是他有他心通。他有宿命通,知道自己過去未來,也知道一切眾生的過去未來。天眼、天耳、他心、宿命還有神足神通,你想他念他,他就走進來了,你不知道他來從哪裡來,去到哪裡去,走出去之後,你再去找他,找不到。現代人,距離我們不遠,我們抗戰勝利前一年,他在緬甸往生的,往生第二年抗戰勝利,給我們做出種種示現。他的一生行持,像宋朝《濟公傳》裡面所講的非常相似,這不是凡人。所以斷見惑就有這個能力,得天眼、天耳。天眼沒有障礙,我們住在房子裡面,房子外面的你都能看見。看一個人能夠看到他五臟六腑,這天眼,你哪個地方有毛病,他都能給你治好。

二果,「斯陀含果」。斯陀含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叫「一來」。一來什麼意思?他從天上到人間來一次,來一次之後他就不來了。不來什麼?在天上修行,所以他來一次,這叫二果。「一來者」,他為什麼會一來?「斷欲界九品思惑中之前六品」,思惑分配在三界九地,一共是九九八十一品,這八十一品思惑他斷前六品,前面六品斷了,後面還有三品沒斷,「因尚餘後三品,故仍須在人間與欲天受生一度」,他還要到人間來一次,所以叫一來。「即一度往來之義」,二果到人間來一次。

三果,三果「阿那含」,「舊譯」古譯的翻作「不來」,新譯叫「不還」,不還就是不來。「乃斷盡欲界思惑殘餘之後三品,不再還欲界」,就是他不到欲界。他以後在哪裡住?在色界跟無色界,在這裡頭往返。色界天壽命到了他到無色界,無色界天壽命到了他到色界,他不到欲界來。這個說得細,說得詳細。

第四,「阿羅漢」。阿羅漢是梵語,通常翻有三個意思,第一個叫「殺賊」,第二個「應供」,第三個「不生」,有這三個意思。「乃斷盡上至非想處一切思惑之聲聞乘極果」。他把三界六道裡面的思惑統統斷乾淨,沒有了,見思煩惱統統斷盡了。見思煩惱在《華嚴經》裡稱之為執著,分別、執著。《華嚴經》裡面講的妄想,一般大乘經裡面稱它作無明煩惱;《華嚴經》上說的分別,是一般大乘教裡面稱之為塵沙煩惱;《華嚴》講的執著,就是一般經上講的見思煩惱。所以《華嚴》講的妄想、分別、執著,對一般知識分子講比較好講,雖然他不能很了解,他有個模糊概念。如果對初學的知識分子,講無明、塵沙、見思會把他講迷惑了,他不知道是什麼。見思煩惱斷盡,證阿羅漢果。

「以斷盡一切見思惑,故名殺賊」。賊是什麼?見思惑是賊,把它比喻作賊。為什麼比喻作賊?它能夠障礙你證果,障礙你修行,把你自性裡面的功德法財全部障礙了,你不能現前。好比這些賊把你的功德法財偷去,奪取去了。這是比喻,不是真的。用殺賊,煩惱賊,是這個意思。「既得小乘極果」,小乘最高的果位,「應受人天供養」,就是六道輪迴裡頭人天想修福,阿羅漢是福田,供養他真正能得福報,所以它有供養的意思,「應供」,應該接受供養。「於一生中」,阿羅漢的一生中,「盡諸果報」,六道輪迴果報就這一次,以後沒有了,他再不會到六道來,就是「不再來三界」,三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不會再搞六道輪迴,所以叫「不生」。他不會生到六道,這叫阿羅漢。

「上云得四種聲聞果者,皆指斷惑而言」,指見思煩惱他斷了多少,指這個,「實則諸往生者」,這裡給你講實話、講真話,每一個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悉發菩提心,均是一佛乘」。所以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有聲聞之名沒有聲聞之實。實在的呢?實在都是一佛乘的大菩薩,法身大士。「所謂聲聞者,只是顯示其斷惑程度而作順俗之談而已。」這一句話很重要。他在極樂世界斷煩惱,也不是一下就斷完的,也是慢慢在斷,他斷到什麼程度,相當於我們世界六道裡頭四果四向是哪一個階層,是這麼說法的,不是真的。真的,它那邊沒有聲聞,也沒有緣覺,也沒有菩薩,全是一乘,一佛乘。這是極樂世界所以受一切諸佛如來尊重讚歎的理由。為什麼要讚歎它?這個世界是一佛乘,到這個世界是作佛去的,決定成佛,而且快速成佛。所以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都不能跟它相比,遇到的人真正有福,這不是假的。遇到的人要真正相信,他這一生就作佛去了。

如果還有懷疑就讀這部經,讀《無量壽經》,讀上一千遍,讀上一萬遍,你就明白,你就開悟,你信心就具足,「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或者是聽講,聽講要多聽。劉素雲居士,是現代人學習的好榜樣。她聽講,聽多久?聽十年。諸位要記住,十年專聽《無量壽經》,她沒有聽第二種,就聽這一部經聽了十年。她聽的方法,她告訴我,初聽經的時候聽懂了兩句話,往後就依教奉行。這兩句話,第一句,「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第二句,「讀書千遍,其義自見」。她就懂這兩句話,就依照這個法門幹了十年。聽經,每天聽我講經一個小時,但這一個小時她聽十遍,換句話說,她每天聽十個小時經。十個小時經就是這一個小時重複聽十遍,這是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每天換一片,這一片都聽十遍,就是聽十個小時,聽經之外就念阿彌陀佛,十年不間斷。她得什麼?念佛三昧。開不開智慧?開了。怎麼知道開了?她沒有聽過的經、沒有讀過的經,請她來講,她講得頭頭是道,一點障礙沒有,講得讓聽眾生歡喜心,生起信心。這是什麼?開智慧了。十年,她這個方法就是戒律,因戒得定,清淨平等心現前,這就是念佛三昧,清淨平等心起作用就是智慧,就是開悟。因戒得定,因定開慧,她做到了,十年工夫她成就了。你不問她,她什麼都不知道;你問她,她什麼都知道。做出榜樣來給大家看,真學佛,真功夫,信解行證這四個字她做到了。

下面這段,念老為我們介紹『阿惟越致』,「又作阿鞞跋致」,這是翻譯的音不一樣,小本《阿彌陀經》裡頭叫阿鞞跋致,《無量壽經》翻阿惟越致,是一個意思,是一樁事情、一個意思,這都是梵文,譯經的法師口音不一樣。下面說它的意思,「乃不退轉於成佛道路之義」,翻成中國的意思是不退轉。什麼不退轉?成佛之道不退轉,他走的是成佛的道路。成佛之道,我們這個經上指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瞭,絲毫不含糊,只有八個字「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往生淨土就是成佛之道,比任何一個法門都快速、簡單、容易,一切眾生個個有分,只要你肯相信。蕅益大師把它歸納成四個字,信、願、持名,而且講得非常好。印光大師看到,五體投地,佩服到極處,古人沒說出來,他老人家說出來了。信願持名,信願就是無上菩提心,持名就是一向專念。你看,八個字濃縮成四個字。真願往生,真正相信不懷疑,這就是無上菩提心。不必去那麼麻煩解釋直心、深心、大悲心,麻煩!《觀經》上講的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都把人講糊塗了。蕅益大師真簡單,簡要詳明,真信,沒有絲毫懷疑;真願,決定求生淨土,這就是發無上菩提,一心專念,決定得生淨土。

「小本《慈恩疏》」,小本是《阿彌陀經》,《慈恩疏》是窺基大師的註解,這裡頭給我們解釋,「阿鞞跋致者,阿之言無」,就是阿翻譯成中國字是無的意思,「鞞跋致」翻成中國意思是退轉的意思。阿鞞跋致就是無退轉,不退轉,簡單講就是不退。「故《大品經》云」,大品是《般若》,《大品般若經》裡面說,「不退轉故,名阿鞞跋致」。下面這一句是黃念老給我們註的,要經過「一大阿僧祇劫修行之菩薩,方至此位」。八萬四千法門,無論修哪個法門,一定是要經過一個阿僧祇劫才能修到這個地位,不容易。三大阿僧祇劫這修行才圓滿,才能證得妙覺如來,就是無上正等正覺,經歷三個阿僧祇劫。

「今曰:未得阿惟越致者,則得阿惟越致。兩本正同」。這個兩本就是《無量壽經》跟《阿彌陀經》,這兩部經上講的完全相同,這個境界不可思議。三大阿僧祇劫修行成佛,我們參考資料裡頭有,很詳細,我們這裡就不說了,諸位要知道,自己去看。這叫通途法門,一般菩薩走這個路的人很多,為什麼?沒有遇到淨土,他走這個路。所以遇到淨土的人不容易。但是那些菩薩遇到淨土,他不相信,天下哪有這樣便宜的事情?他不相信。一生就能證得阿鞞跋致,人家你看要經過一個阿僧祇劫修行才能證得,你說一生三年、五年,就能往生、就能證得,他怎麼會相信?真正是難信之法。難信為什麼相信?大乘經裡佛說得好,難信他能相信,不管他是什麼方式,最後他終歸相信了,這種人都是過去生中無量劫來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修的福慧太大了。如果是福慧雙修,他一聽就接受,馬上他就相信。福慧差一點,慧少一點,福多一點,很多!你看,這修福的人多少,到寺廟拜佛都是修福,沒有修慧的。他供養無量諸佛如來,這一生遇到淨土,無量諸佛如來加持他,他相信了。沒有無量諸佛的加持,他怎麼可能相信?不可能的。

我想一想,我這一生相信淨土法門,當然是無量諸佛那個地方得這個加持,這是肯定的。但是自己也做了增上緣,老師勸我,懺雲法師勸過我,李老師勸過我十幾次,我對淨土不排斥、不反對,也恭敬讚歎,自己不肯學。為什麼?大經大論很能誘惑人,對於一個知識分子來說的確很受誘惑,《華嚴》大經,《大智度論》、《瑜伽師地論》、《大般若經》,這個東西非常令人嚮往。它們都屬於通途法門,也就是說一定要斷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才能證果。我們用了很長的時間學習,學習是很歡喜,法喜充滿,但是斷不了煩惱,分別執著還是老樣子。換句話說,這就需要三大阿僧祇劫,一世一世的去修。我接受這個法門,跟諸位報告,我是在講《華嚴》,第二次講《華嚴》講到一半,也講了十幾年,有一天突然想到文殊、普賢,他們修什麼法門成佛的?善財童子是文殊的得意門生,是文殊菩薩入室弟子,他們修什麼法門?在《華嚴》細心耐心去尋找,這個經文在《四十華嚴》第三十九卷查到,都是發願求生淨土,見阿彌陀佛成就的。這在當時給我很大的震撼,我們知識青年心目當中的偶像就是文殊、普賢。文殊、普賢是念佛往生淨土成就的,我們讀到這個經文大吃一驚,認真回頭去思惟、去觀察,從此接受淨土。對於淨土的經典不敢大意,非常尊重、尊敬不再懷疑,看出裡頭一些道理,回過頭來專修。對自己學習利益來說有了增長,這個增長就是煩惱輕智慧長。學諸佛菩薩的放下,把大經大論統統放下,五經一論,對這個就重視了。

五經一論裡頭選一種就行了,何況一經通,一切經通,這個是真的,是事實。所以我選擇的《無量壽經》,特別選擇夏蓮居的會集本,參考資料也選擇一種,黃念祖老居士的集註,這個太好了。註解的內容包括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註疏,內容太豐富,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顯教密教、宗門教下、大乘小乘,全部都包括了。看這個註解等於是把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都包括在其中,這太難得了。可以真正放下萬緣,放下世出世間一切法,把心收起來,止於這一個法門、這一句佛號、這一尊阿彌陀佛,專修專弘。專修是自利,專弘是利他,自他是一不是二,利他就是自利,自利就是利他。這說明真難信。

《彌陀要解》蕅益大師作的,「阿鞞跋致,此云不退」。不退有三種,第一個,「位不退。入聖流,不墮凡地」。他證得須陀洹果,不會再退轉做凡夫。大乘,他證得初信位的菩薩,證得這個果位,不會再退轉做凡夫,這叫位不退。所以他真正是聖人,他只有往上提升,他不會退轉。退轉他的底限,小乘是須陀洹,大乘是初信位,不會退出這個界限,所以稱聖人。第二種,「行不退。恆度生,不墮二乘地」。他發真正慈悲心,他不會退回去作阿羅漢、作辟支佛,他不會。他的提升、退轉都在菩薩,不會到聲聞,這叫行不退。第三,「念不退。心心流入薩婆若海。薩婆若海,此云一切種智海,即如來果海」。念念心裡想的是什麼?是無上菩提,他沒有雜念、沒有偏見、沒有邪思,一門直入。

梵語稱薩婆若,就是大乘教裡面所說的一切種智。阿羅漢在三種智慧裡頭只證得一種,一切智,阿羅漢證得的。一切智是什麼?證諸法總相,就是萬法皆空。《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是阿羅漢證得的,阿羅漢知道一切現象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他放下,不執著。菩薩比他高,菩薩除了證得一切智,還證道種智。道是道理,種是種類,宇宙之間萬事萬法,這是種,種種。這些萬事萬法是怎麼生的,怎麼有的,阿羅漢不知道,阿羅漢只知道一切法,性是空寂的,他知道這個,怎麼成就這個,他不知道。菩薩知道,所以菩薩有一切智、有道種智。但是一切智跟道種智合起來,菩薩做不到,這佛才能做到。佛的智慧叫一切種智,一切智跟道種智是一不是二,完全了解沒有障礙。這從智慧上講,三種差別。阿羅漢超絕世間人,六道裡頭的眾生縱然到色界天、無色界天,智慧比不上阿羅漢。阿羅漢的智慧比不上菩薩,菩薩比不上佛陀,佛陀所證的是一切種智,叫薩婆若海。菩薩念念是成佛,念念是佛道。我們今天念念不捨阿彌陀佛,就是薩婆若海,就是念不退。

所以一定要真正明瞭,人生在世遇到這個法門,太難太難了!遇到這個法門,換句話說,你就有緣分成佛,這個法門多稀有!成佛是成就一切種智,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過去、現在、未來,此界他方,你沒有一樣不知道。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你就知道過去無量劫來生生世世你幹的些什麼,做了些什麼全都明白,現前一些眾生跟你是什麼關係,你也全明白。明瞭之後,曉得是怎麼回事情,才能夠斷惑證真,回歸自性。回歸常寂光是我們真正的目標,親情、傲慢、疑惑才真正放得乾乾淨淨,這就是佛道無上誓願成。自己成就才能幫助有緣眾生。有緣眾生很多,生生世世數不盡。這些有緣眾生你自自然然會幫助他,你知道幫助他應該現什麼樣的身分,應該給他說些什麼法門,不必思考全知道,應機說法,真有能力能度得了。不是再來人不行。

佛法終極的目標,門裡說不對外說,回歸自性,圓滿菩提。對外面人來說,外面人欲望沒放下,給他說福慧圓滿,或者說三樣,智慧、福報、壽命,壽命無量壽。這個大家喜歡聽,佛教是教這個東西的,教你有智慧,教你有福報,教你長壽,健康長壽,這大家都來了。佛沒有妄語,佛說話是真話,確確實實教你這三樁事情,這三樁事情你都能夠證得究竟圓滿,不騙人,於世間一切法不發生衝突,信仰宗教不發生衝突。無論信什麼樣的教,你要想得圓滿智慧、圓滿福報、無量壽命,你來到佛門都可以教給你。佛不會叫你改變宗教信仰,佛沒有這個道理,你信什麼宗教與學佛沒關係。你跟宗教的關係是父子關係,是主僕的關係,跟佛是師生關係。佛是老師,我們是他的學生,像個學校一樣,這個學校設許許多多的科目,不分國籍、不分族群、不分信仰,只要你肯到這裡來學,你都可以報名參加學習。佛法是學校,極樂世界是大學,阿彌陀佛是校長,諸佛如來是極樂世界的教授,全都是一流的。自己修行是比較困難,阿彌陀佛來指導,就把你修學的時間大幅度的縮短了。你看三大阿僧祇劫,讓你在三年的時間就可以完成。只要你真正相信,你就能做到。所以這是不可思議的法門。

「別教須登初地」,才能夠稱阿惟越致,就是得到三種不退,圓教要到初住菩薩,「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方能雙捨二邊,全歸中道,念念流入薩婆若海」。這給你說明菩薩是什麼階位,藏教通教沒分,別教圓教,別教要證得初地菩薩,圓教要證得初住菩薩,才真正是阿惟越致。淨土宗特別。「足見念不退之難證,但淨土妙法」,這個法子太妙,妙到連許許多多菩薩不敢相信,當面錯過的人太多太多了。這經上說的,「五逆十惡」,這不是善人,惡人,惡到極處。五逆,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破和合僧就是破佛教,這五種罪是無間地獄。他在命終的時候沒有中陰,直接就到無間地獄去了,沒有中陰的。這樣的惡人,他對於淨宗法門,他不懷疑,他能相信,他真正發願求生極樂世界,念佛號只念十聲佛號,他就死了,他就往生。

人死了之後,來生到哪裡去,關鍵是最後一念。一生念佛,最後一念不是佛號去不了,我見過這樣的人。我三十三歲出家,在台北圓山臨濟寺,臨濟寺有個念佛團,居士們組成的。團長是林道棨老居士,一生念佛,念佛功夫不錯,能講開示,領眾念佛他當維那。他們的念佛會是每個星期天,居士都到臨濟寺來,大殿,他們用一天念佛。林道棨老居士往生,他怕死,臨終的時候大家念阿彌陀佛,他叫大家不要念阿彌陀佛,念觀音菩薩,希望觀音菩薩保佑他的病會趕快好,這個念頭,不念佛。這我們親眼看到的,所以他沒有往生,怕死。這個觀念要糾正過來,以為念阿彌陀佛是死了,這對教理不通。念阿彌陀佛是生路,沒有死,你往生是活著去往生的,不是死了以後才往生,是你坐上蓮花上,你離開這個身體,把身體丟掉,所以他是活著去的。不念阿彌陀佛是死了,是死路,真的是死了,搞六道輪迴。這個法門是不死的法門,當生成就的法門,我們活著到極樂世界去的,到極樂世界活著成佛,不是死了成佛,這個概念要搞清楚、搞明白。我們想不死,念阿彌陀佛不死,不念阿彌陀佛是死路一條,這得搞清楚、搞明白,不能誤了大事。

「帶業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得三不退就是阿惟越致菩薩。蕅益大師這一句話重要,居下下品,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阿惟越致菩薩。這還得了嗎?這不得了!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這個意思還沒講完,我們下一堂課繼續來學習,非常非常重要。我們決定不能把這一生錯過,這一生錯過那叫真錯了,搞清楚、搞明白,歡歡喜喜,放下萬緣。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9年4月12日15:16:2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58438.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