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四六集) 2013/7/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346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六百一十三頁倒數第二行,末後兩句看起:
「又《淨土修證儀》云:十乘之理觀,能發九境之魔事。以五蘊生死迷暗之法為境故」。十乘,我們學到第六「道品調適」。三十七道品,我們學到(四)五根,學到信根、精進根,現在我們看念根。「三、念根,謂於正法記憶不忘」。五根,後面的五力,都是從戒定慧裡面開出來的,信、精進這是戒,念也可以屬於戒,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我們入門要從戒下手,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修行證果都是走這條路,沒有一個是例外的。我們如果能夠深信不疑,依教奉行,這就有大善根、大智慧、大福報,決定不能把這個路子走錯了。
念,念於正法,世尊當年在世,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都是正法。我們學習正法的人,只能在佛法大海當中取一滴,不能取太多,取太多了消化不了,叫貪多嚼不爛,消化不了,沒用,一門深入。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通無上道,都能成究竟圓滿的佛果。所以,任何一門只要堅持不斷,要堅持,不間斷、不夾雜,念是憶念不忘,念茲在茲,那你就成功了。特別是用在淨土信願持名這個法門,你決定得生。功夫用多久的時間?是因人根性,不一定,有人一天一夜就成功,有人兩天兩夜、三天三夜,《彌陀經》上說的若一日、若二日到若六日。六日還不能成就,那業障很重的人,七日能成就。前面一到六是數目字,第七不是數字,七代表圓滿,哪一天成就了,那天就叫做七,不是第七天。七是什麼意思?四方、上下、當中,這不就圓滿了嗎?七是表這個意思,哪一天念成功,那天就叫七天,就叫若七。七是個活動的,沒有一定長短,你要真正相信,真正下決心。我們看許許多多過去現在往生的人,真正下定決心,一心專念求生淨土,大概多少時間?絕大多數的三年。所以那個若七日,那七就代表三年,沒有一個不成功。換句話說,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七天就能成功。
信跟精進都是在菩提心裡頭,菩提心是真心,我們一定要學。不管外面是什麼樣的境緣,境是環境,順境逆境,緣是人事,善人惡人,這叫緣,我們是一味真誠,清淨平等覺來對待。覺是不迷,肯定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萬法跟我自己是一體,都在這一句名號當中,「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就是歸命的意思、皈依的意思,南無阿彌陀佛就是皈依阿彌陀佛。皈是回頭,依是依靠,我回頭了,我什麼都不依靠,專依靠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哪裡?阿彌陀佛在這部經上。這部經在哪裡?這經在我們自己的心上。所以,我心就是真心,真心就是阿彌陀佛,真誠、清淨、平等、覺,阿彌陀佛。這是釋迦牟尼佛說的,這不是我們胡造謠言,佛在這部經裡面告訴我們,清淨平等覺佛就是阿彌陀佛的別號。所以清淨平等覺心,那就是阿彌陀佛,我們真是阿彌陀佛,不是假的。我心就是真誠清淨平等慈悲心,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我心。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待人接物都用這個心,就對了,不能把心用錯了。真誠清淨平等覺是對自己,慈悲是對別人、對一切眾生。慈是與樂,悲是拔苦,看到別人有苦,我們幫助他離苦,幫助他得樂,用的是真誠清淨平等覺,幫助別人離苦得樂。這叫念阿彌陀佛,真念佛人,這個人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將來必定往生淨土。
正法,既然佛說的全是正法,我們在一切正法裡面取《無量壽經》。《無量壽經》的版本眾多,我們取夏蓮老的會集本,我們現在用的這個本子。《無量壽經》的註解也很多,日本人的集註有十八種,現在出版了,這非常非常的難得。但是影印,字縮小了,看起來很吃力,我們希望能在台灣重新做版。把中國的註解,中國註解有好幾種,古註有兩種,近代的註解有好幾種,包括黃念祖老居士的集註,把它會集成一套,《無量壽經》古今的註釋,提供淨宗同學做參考。我們要想到極樂世界,在沒有去之先,先要了解極樂世界,認識極樂世界,這就是佛陀、祖師大德為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我們把它搞清楚、搞明白,疑惑就斷掉了。斷疑才能生信,我們的信就有根,《無量壽經》古今的註解幫助我們建立信根。有了信根,再進一步就有精進根,有精進根就有念根。
念根裡頭,抓住《無量壽經》上的兩句教誨,「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專念就是一句佛號,發菩提心就是從早到晚穿衣吃飯、待人接物,務必要學習用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用這個心,這就是發菩提心,念茲在茲。希望心裡面乾乾淨淨,心是什麼心?是清淨平等覺,心裡面只有一尊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代表覺,佛就是覺的意思,清淨平等是覺的本體,只要清淨平等現前,佛就現前,覺就現前了,那就是阿彌陀佛。
從念根生「定根」,定是「攝心不散」,一切時、一切處保持真誠清淨平等覺。要知道,這一句就是阿彌陀佛,這一句就是自己的真心,真心跟阿彌陀佛融成了一片,分不開了,你當然往生極樂世界。將來在極樂世界成佛,成什麼佛?成阿彌陀佛。為什麼?你跟阿彌陀佛融成一片、融成一體,自他是一不是二。這是大成就,究竟圓滿的成就。
最後,從定開慧,開慧是什麼?開慧是普度眾生。「謂於諸法觀照明了」,智慧開了。這句話是一般宗教裡面讚美上帝、讚美神的,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全知全能。全知全能是真話,現在沒人相信。宗教裡頭有這個說法,一般社會知識分子,他們聽到怎麼?這是人對神的讚美,不是真的。就好比從前帝王時代,人民稱讚皇帝萬歲萬歲萬萬歲,實在他不是萬歲,讚歎的話。可是我們要知道,佛法裡頭是真的,用佛法來讚歎皇帝萬歲萬萬歲也是真的,為什麼?因為他沒死。他死,他身死了,身有生死,靈性沒有生死,從靈性上來說,那不就是萬歲萬萬歲嗎?真的不是假的。不從軀體上來講,從靈性上來說。無量光、無量壽都是從靈性上說的,我們要明心見性。這是五根的意思。
從五根就生五力,力是什麼?它起作用,它起作用它能夠「破惡成善」。第一個「信力」,「信根增長,能破諸疑惑」。你對於聖賢教誨不再疑惑了,你的信起了作用,就是斷疑生信,起作用了。你相信你自己,自己的靈性本來是佛。以前不相信,以前都承認我是生死凡夫,所以怎麼修也修不出個成績出來。現在我相信了,我的靈性跟佛的靈性是一不是二,他能成佛,我也能成佛。他為什麼能成佛?他放得下。我為什麼不能成佛?我放不下。我要能放下,跟他一樣,我為什麼不放下?想通了就真肯放下了,問題就解決了。中國老祖宗教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教我們不要依靠外力,要依靠自己。淨宗法門完全依靠外力,這個外力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自己的心,還是自己,依然是反求諸己,自己幫助自己圓滿成就佛道。有些時候看上去、聽來好像是有矛盾、有差別,細心往深處去觀察,原來是一體。一棵樹長了兩個幹,長了兩個枝,往下一看,一體,是一不是二。
所以信,信一定要起作用,要相信自己,要相信父母,要相信老師,要相信佛菩薩,要相信祖宗,要相信聖賢。這是我們起步不能缺少的,對這個產生懷疑,我們就壞了。老師有沒有真修行不要緊,我們做學生的對老師有信心,老師是佛菩薩再來的,我們真的成佛菩薩了,老師未必,我們成就了。這是什麼原因?我們的信心超過了老師。中國諺語有句話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就是說,老師是藍,學生是青,學生成就之後超過老師。太多了,這個例子不勝枚舉,是真的不是假的。他為什麼能超過?因為他的信心,因為他的誠敬心,真誠恭敬心、信心,這個超過了。學生成就了,終身感謝老師,老師縱然沒有成就也感恩老師,不是老師他怎麼會有成就?成就再高,也不能把老師的恩忘掉,不能忘父母之恩,不能忘老師之恩。老師何以沒有成就?沒真幹。學生為什麼能成就?學生老實、聽話、真幹,超過老師。老師看到學生超過自己,高興,自己責任盡到了,真正把學生教成功,這是莫大的功德。
精進有力,「精進根增長,能破身心懈怠,成辦出世之事」。這個精進就是勤奮,也就是講的真幹,不勤不行。為什麼?六道裡的凡夫無量劫到現在,生生世世染的壞習氣。這個習氣就是經上所舉的六個例子,六大類:慳貪、惡作、傲慢(瞋恚)、懈怠、散亂、愚痴,佛給我們歸納這個六大類。這六大類的煩惱習氣,這裡頭有懈怠,精進能破懈怠。人只要肯精進,精,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進是絕不往後退轉。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讀書不求理解,就是一直讀下去。不求理解求什麼?求定,求把心定在一處,定久了他就開智慧。如果是求智慧的話,他不是求得智慧,他得到的是知識。智慧不能求的,求的這個念頭是智慧的障礙,我們前面講識通塞,求的這個念頭是塞,它不通,不求它就通了。
我們初學佛的時候,老師教我們,經上遇到困難,講不通了,看古人註子也看不懂,這時候怎麼辦?萬緣放下,一心拜佛,或者拜經。拜上個三、四百拜,通了,這個意思像潮水湧上來一樣,有的時候記都來不及。所以準備一個什麼?準備個錄音機,你把這個意思,湧上來這些意思,這不是自己想的,自己出來的,趕緊說出來,錄音機錄下去,然後再整理。這個例子是真的,每個學講經的人都遇到過,愈是虔誠、愈是恭敬,那個意思愈深愈廣。如果這個經裡頭不是常常有新意思出來,這個東西念得枯燥無味,就念不下去了。為什麼一部經念幾十年都念不厭?遍遍有新意思,這就是般若無知,無所不知。你要想無所不知,你必須要到無知,無所不知才會現前。有知那是塞,堵塞了,有知就有所不知,你不知道的東西太多了。所以,學般若不是學有知,是學無知。無知是什麼?無知是禪定,把心定在一處,不動,不搖晃,常常守住這個一心,這就是住在定中。精進是禪定的前方便,沒有精進就不會有定。要有定,你一定要修忍辱。你修定的時候你得放下,你不放下你定不下來,一定是萬緣放下,心定了。他能夠成就,能夠辦理出世間的事、世間的事,世出世間事他都能辦。
第三個「念力」,「念根增長,能破諸邪念,成就出世正念功德也」。念根增長,邪念、雜念、妄想全沒有了,為什麼?正念現前。淨宗用的正念就是一句佛號。我們看到古往今來,許多人一生就一句佛號,成功了,你問他其他的他不知道。這個不知道有兩層意思,一個是真不知道,他沒有學過;一個是什麼都知道,他給你說不知道。為什麼?勸你專一,不要學太多,不要學雜了,不要學亂了。這是慈悲心,這是善巧方便。唯有專一,這一生決定成就,學太多、學太雜,不能成就,對自己造成障礙。智者大師給我們做了表演,佛法叫表法,這是天台宗裡頭最著名的一位祖師大德,傳說是釋迦牟尼佛再來的,那完全是示現。他給我們示現的是知識分子,知識分子的毛病是廣學多聞,智者大師也是廣學多聞。涉獵的經論非常豐富,講經教學,統理大眾,在這個大道場,那是叢林,方丈住持是校長,什麼事都得管。他往生的時候是念佛往生,他不是用持名,他是用《觀無量壽經》。
《觀無量壽經》一共有十六種方法,前面十三種都是觀想,就是止觀,有止有觀,那個有止有觀跟禪定沒有兩樣,所以止觀也是禪定的別名,後面三種是修善積德。我們沒有辦法修禪,沒有辦法得定,用後面三種方法可以。特別是最後一種,最後一種就是持名念佛,也能達到前面所講的境界。絕不是持名念佛的境界低,達不到上層,不是的,持名功夫好的跟他們境界平等,這才顯示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持名這個法門很容易修,只要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在八萬四千法門裡頭是不能成就的,就是功夫太淺了。但是念到一心不亂,這功夫就高了,事一心不亂等於阿羅漢,理一心不亂等於法身菩薩,這就高了。法身菩薩,圓教初住到等覺,有四十一個位次,完全看你功夫的高下。我們有沒有能力達到最高的等級?答案是肯定的,只要你能放下,整個關鍵都叫放下,你能放下都可以達到。也就是實報土上品上生,那是什麼地位?法雲地的菩薩,十地,八地、九地、十地,可以達到這個境界,不是做不到,就是肯不肯放下。所以早年,章嘉大師傳給我看得破、放得下,這是成佛的妙訣,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就用這個方法。看破幫助你放下,放下幫助你看破,這兩個方法相輔相成。看破是觀,放下是止,止觀雙運,一直到如來地。這裡面三十七道品圓滿具足。
念根增長能破邪念,心裡頭一句佛號,念茲在茲,再沒有第二個念頭。別人問你,你都能夠解答,解答完了之後,乾乾淨淨一塵不染,心裡頭就還是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沒有別的東西。這叫念力成就,成就出世正念功德。這一句阿彌陀佛是出世法,能幫助我們超越六道輪迴、超越十法界,甚至於在實報土超越三賢的境界,實報土裡頭十住、十行、十迴向是三賢,就一句佛號。
念力深了,定就現前,「定根增長,能破諸亂想,發諸禪定」。這個亂想就是妄想跟雜念,妄想、雜念沒有了,你定根起作用了。定根是能夠攝受,攝心不散亂,把念頭統統集中在佛號上。大勢至菩薩教導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是定根。都攝六根怎麼個攝法?大勢至這句話跟孟夫子講的話非常接近,孟子說過,「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夫子講,學問之道沒別的,就是把心收回來。心從六根往六塵境界上跑,眼見色起心動念,耳聽音聲起心動念,舌嘗味、鼻嗅香都會起心動念。攝是什麼意思?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叫攝心。眼見色就在眼見色上攝心,耳聞聲就在耳聞聲上攝心,我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清不清楚?清清楚楚、了了分明。看得清楚、聽得明白,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個人就叫做佛,他用的是真心。真心叫照見,像鏡子一樣,照得清清楚楚,有沒有染?沒有染,鏡子沒染污。正在照的時候也沒有染污,要明白這個道理,不照的時候沒染污,正在照的時候也沒染污。
所以真正修行人用心如鏡。不能像照相機,照相機照一下就染污了,這個影子錄在裡頭,這就錯了。我們凡夫用心就像照相機一樣,每天從早到晚,阿賴耶識裡頭,阿賴耶像底片,你想想這個底片落多少印象?數不清!要知道這個照相機的速度是一秒鐘拍攝多少照片?一千六百兆張的照片,一秒鐘。這麼高的速度,一秒鐘要拍攝一千六百兆張的底片,落在阿賴耶裡頭。所以佛經上說,如果這些影像要是有體積的話,體積小到像極微色、極微之微,小到這樣的程度,遍滿虛空都容納不下,這真的。好在阿賴耶沒有物質現象,但是沒有物質現象,你要曉得它有受想行識,受想行識不是物質現象。受想行識從哪裡來的?從自性來的,自性裡頭不叫受想行識,叫見聞覺知。記住,迷了的時候就叫受想行識,悟了的時候是見聞覺知。這是自性裡頭本有的,不生不滅。受想行識有生有滅,是生滅法,那是什麼?精神的現象,或者說心理現象。物質現象、心理現象、自然現象都是有生有滅的,自性的性德沒有生滅,見聞覺知不生不滅。見聞覺知六根互用,每個根都有,沒有生滅,見性的人證得,破迷開悟了。
惠能大師告訴我們,「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麼?就是具足這些,具足智慧、具足德能,這個德能就是見聞覺知,性德;具足相好,相好是什麼?相好就是整個宇宙,整個宇宙是我們自性變現出來的。自性是能生能現,迷了自性它就能變,變什麼?變十法界依正莊嚴。所以十法界依正莊嚴決定是假的,這個一定要認識清楚。認識清楚之後,你才會把它放下,再不把假東西放在心上了,這就是菩薩,這就是羅漢。羅漢決定不再執著,菩薩不再分別,不執著,清淨心現前,執著是染污;不分別,平等心現前。平等清淨是自性本定,清淨心,小乘的定;平等心,菩薩的定,大定、深定。兩種定都能開智慧,小乘開小智慧,大乘開大智慧,大智慧知道整個法界虛空界,小智慧能知道十法界,就是一尊佛的教化區,三千大千世界。所以定根增長有力了,禪定就現前,在世間法,四禪八定,這世間禪定。得四禪八定,大概十法界依正莊嚴他都明白了。他不斷的要增長他的定力,因為阿羅漢上面還有緣覺、還有菩薩、還有佛,他要不斷向上提升。
「慧根增長,能遮止三界見、思之惑,發真無漏也」。真無漏,底下有解釋,「阿羅漢斷見、思惑盡,不漏落三界生死,異於初果等」,初果、二果、三果都沒有離開六道輪迴,阿羅漢離開了,跟他們不一樣。阿羅漢在十法界是聲聞法界,他提升,緣覺法界、菩薩法界、佛法界,他向上提升,不會再向下墮落。小乘初果就是聖人,雖然沒有出六道輪迴,他在六道裡頭,修學的場所就人天兩道,他不會墮三途,他不會變成阿修羅、羅剎,他不會。他得到佛菩薩的照顧,得到阿羅漢、辟支佛的幫助,他只有上升,不會退轉。這是五力。
從五力就生出七覺支,也叫七覺分,「覺即覺了,分即支分。謂此七法,各有支派分齊」,齊是平等的意思,它跟哪些法門是平等的。這裡頭有七法,第一個是「擇覺分(擇法覺分)」,也稱作擇法覺分,他有能力揀擇諸法的真假,哪是真的、哪是假的他識貨。什麼是真的?幫助他證菩提的、證涅槃的,這是真的;幫助他退到六道輪迴,這是假的,他有能力辨別。我們要知道,我們現在沒有能力辨別,守住一法,阿彌陀佛這一法能幫助我們了生死出三界,往生極樂世界,我們就抓住這一法。這一法是正法,其他的法我們都把它放下,我們選擇這一法,在無量法門、八萬四千法門,我們只選擇信願持名這一法,你就沒錯了。
選擇之後,要用「精進覺分」,「修諸道法,無有間雜」。我們修念佛法門,不能間斷,不能夾雜,這比什麼都重要。而間斷、夾雜,功夫不得力的時候天天有,念念怎麼?就忘掉了,這就間斷了。間斷在淨宗裡術語叫失念,把念佛失掉了,不知不覺的忘掉了,這是煩惱習氣。有這種情形不要害怕,為什麼?每個念佛人都有這個情形,這是正常現象。一覺悟的時候趕快接著念,念上個二、三年大概就不會失念了,你一天二十四小時,口裡頭不念心裡頭念,真的把外面事情放下了,看得清楚、聽得清楚,不管它了。不是我該管的不管,不是我該說的不說,念念都是阿彌陀佛,功夫要純,功夫要熟透。
功夫從哪裡看?雜念不生了,妄念少了,這就功夫進步了。印光大師在《文鈔》裡告訴我們,一個小時,不是一個小時,他說一支香,我們燒香有長香、短香,長香是一個半小時,短香是一個小時。古時候寺廟裡頭沒有時鐘,時間都是用香算的,一支香、兩支香,用這個算的。說一支香就算一個半鐘點,還有三、五個妄念,會起三、五個妄念,這個功夫就很不錯了;換句話說,往生靠得住。如果一支香裡頭有幾十個妄念,這說明往生靠不住。怕的是什麼?最後一念是個妄念,不是阿彌陀佛,這個妄念就牽著你又回到六道,又去搞輪迴去了。這個事可是麻煩事。
要捨,從哪裡捨起?從你最喜歡的東西捨起。為什麼?最喜歡的,你對它的念最深。一般人絕大多數是情執。現在我看不是情執,你看兒女不要父母,情執就沒有了。不是情執,現在是什麼?現在是財執,沒有不想錢的,這個東西麻煩了。你什麼念頭最強?貪財的念頭最強,比情執還強,父母妻子兒女可以不要,不能不要錢。古時候是情擺在第一,現在改了。這個東西不能不丟掉。釋迦牟尼佛一生持金錢戒,一生不去摸錢,不去接觸錢,人家供養錢他不要的。他要的供養就是一缽飯,一缽飯還不是一家的,好多人家湊齊一缽飯,一家給他一瓢羹。這是把世間財斷掉。第二個是色,財、色兩關最難斷。修行要從最難斷的先下手,那個就容易斷了,最難斷的斷掉了,其他的容易了。如果從最容易斷的先斷,這是斷不乾淨,這一生不可能有成就。一定從最難的,最喜歡的、最心愛的、最捨不得的,從這裡先放下。要真放下,真放下是心上沒有,心上乾乾淨淨。事上隨緣,心裡頭清淨,這是真修行,這就是佛家常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如果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那就特別從事上先下手,遠離事相,對自己有幫助。
煩惱習氣,說起來容易,斷起來是真難,大家都有這個經驗,諸佛菩薩也在所不免。用什麼方法?佛為我們說出來了,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就用這方法,不用這個方法做不到。因為這個方法怎麼落實?落實在「今現在說法」,就是說法不間斷,聽法、修法不間斷,佛用這個方法來達到徹底放下,這個方法。為什麼放不下?你沒有徹底了解。真正徹底了解事相,不要勸你,你自然放下。為什麼?假的,不是真的,你就不再執著了。你果然真正明白了解了,人生在世一場空,你空手而來,你也是空手而去,這個世間上一絲一毫你也帶不走,包括身體也帶不走,這要搞清楚,這是事實真相。真搞清楚、搞明白了,自然放下,我不再受這些東西牽累,無需要牽掛這些東西,這些東西統統是生死輪迴的根,這個根要把它斷掉。怎麼辦?就用一句佛號,這一句佛號要變成我們真正的根,我們往生極樂世界。
極樂世界是真的,不是假的,為什麼?沒有生滅。極樂世界何以沒有生滅?極樂世界裡頭沒有阿賴耶,也就是沒有根本無明,根本無明就是阿賴耶的別名。那個地方的人念念是覺而不迷,為什麼?阿彌陀佛在講經教學。佛的教學沒中斷,在那邊學習的這些菩薩也沒有中斷,他們聽經聞法不中斷,他們修行不中斷,所以他很容易成就。這個世界很特殊,特殊的是沒有阿賴耶,十方諸佛剎土都有十法界、都有六道,極樂世界沒有。雖然名字上有,你剛剛到極樂世界,你對那個地方還不太習慣,還有這些觀念,所以給你講有凡聖同居土,有方便有餘土,有實報莊嚴土,還有常寂光土。到了極樂世界之後才發現,四土有,實際上四土融合在一起,分不開,一就是四,四就是一,一生一切生。換句話說,生到凡聖同居土等於同時生到方便土、生到實報土、生到寂光土,這同時的,這個不可思議,太妙了。
所以到那邊的身,阿賴耶識斷掉了,轉識成智了,不是阿賴耶的相分。我們今天身是生滅身,阿賴耶是生滅,所以從阿賴耶變現出來的全是生滅,這個要知道。到達極樂世界全都轉八識成四智,所以到極樂世界,你的身體是法性身,不是阿賴耶的境界相,這轉了。阿賴耶的境界相有生有滅,法性不生不滅,所以無量壽,真無量壽,不是假的。居住的環境是法性土,也沒有生滅,極樂世界的花草樹木沒有生滅相,四季常春,沒有春夏秋冬。極樂世界沒有年月日,人沒有時間的觀念,也沒有空間的觀念;換句話說,時間跟空間在極樂世界是不存在的。時間沒有了,過去、現在、未來沒有了;換句話說,你在那邊可以看到過去,也可以看到未來。距離沒有了,無量無邊的剎土在哪裡?就在眼前,就在面前,即在當下。這個境界是什麼境界?法身菩薩的境界。我們輕而易舉,往生到極樂世界跟法身菩薩平等,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還得了嗎?多久成就?在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
我還希望同學們跟我一樣真正發心,多久?三年,我不希望太久,我希望三年就成就。一般人講,那三年就死了,這個想法完全錯了。三年就不死了,這是真的,往生極樂世界就不死了,就無量壽。想在這個世界多住幾年,沒關係,愛住多少年就住多少年,三年能夠往生自在,什麼時候想去就去,想留就留,來去自在,沒有障礙。這要真幹。怎麼幹法?信、願、老實念佛。印光大師教給我們「信願持名,求生淨土」,《無量壽經》教給我們「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其他統放下。要搞真的,不能搞假的,我們要深深相信,機會就這一次,這次機會失掉了,下一次再碰到,不知道是哪一劫,時間可長了,絕不是生生世世你會遇到的。
經上講得不錯,「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們看這個世界七十億人,幾個人遇到佛法?遇到佛法的人,幾個人遇到真的佛法?現在市面上的東西都是假的,佛法也是假的,你得遇到真的。真的佛法當中,真中之真,保證你一生成就的,只有這一個法門,淨宗,持名念佛,只有這一法保證你決定成功,遇到的人太少了。他說念佛人很多!他不真幹,他對這個世間還有留戀,他還不肯放下,所以我們知道他這一生不能成功。像李老師所說的,一萬個念佛人,真正能往生的只有三個五個,不是很多。這個話六十年前講的,一萬人有三、五個,現在呢?現在大概一萬人有一個就不錯了。六十年前人還老實,放得下的人還有,現在放得下的人沒看到。貪而無厭,貢高我慢,迷惑顛倒,這是現在人的樣子。我們遇到了要覺悟,要深入經藏,要多聽經。聽了之後要喜歡跟人分享,一個人跟他講,兩個人也跟他講,不要雜心閒話,聊天沒有意思,精神、時間都浪費了。把淨宗傳給他,把念佛的好處告訴他,念佛的重要性告訴他,不念佛決定不行。這就是行菩薩道,這就是普度眾生,其他的廢話一概不談。
決定不貪戀世間的榮華富貴,決定不能貪戀,人間天上的都得放下,為什麼?比不上極樂世界。在極樂世界生活多自在,可以說完全隨心所欲,沒有絲毫障礙。在這個世間,天上還有障礙,欲界天有三苦八苦;色界天沒有八苦,他有壞苦、行苦;無色界天連身體都不要了,不要身體他就沒有色,五蘊裡頭他有受想行識,他是精神的境界,他有行苦。行苦什麼意思?他不能永遠保持,他的壽命很長,壽命到的時候他還會墮落。所以,佛告訴我們,三界無常,意思就是告訴我們,我們選擇法門要選擇能夠超越三界,你就選對了。小乘超越三界,是選對了,不圓滿,為什麼?從聲聞到緣覺、到菩薩、到佛,這個路都是滿長的,得很辛苦,勇猛精進,不知道到哪一劫才能修成。淨土這個法門橫超,不是靠自力,完全靠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這個法門全靠佛力,能靠的就是真信,我真正相信佛說的話是真的,就是確實有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確實有阿彌陀佛,沒有絲毫懷疑。我下定決心,我求生極樂世界,現在講移民,我們從地球上移民到極樂世界去,去親近阿彌陀佛,跟他學習。
到達極樂世界,等於說那個地方是一生成佛的保證班。我常說,到達極樂世界,花開見佛,你會進入阿彌陀佛的大講堂。你什麼時候離開?你離開的時候你成佛了,你沒有成佛你不會離開。換句話說,你真正證得妙覺果位,你就離開了。離開之後你到哪裡去?你到常寂光去了。常寂光是大般涅槃,是究竟涅槃,是圓滿的涅槃,那個境界是《華嚴經》上妙覺如來的境界。這要常常記住,遇到人就給他講,管他信不信。信很好,我度了他;不信,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他聽進去了,阿賴耶識裡有種子,也度他了。現在不信,將來會相信,為什麼?他有根。這就是沒有根的給他下根、下種子,有根的幫他增長,已經增長的幫他成就。我們來在世間幹這樁大事業,這樁事好,自行化他,快樂無比。
念力成就,定力就現前,定根增長,能破諸亂想,發諸禪定,禪定現前。這個禪定在淨宗叫一心不亂,一心不亂裡面有事一心、有理一心,事一心是小乘境界。我們這個經本上有三輩往生,《觀經》裡面講九品,三輩跟九品合起來,這祖師大德常說的三輩九品,說明禪定功夫的淺深不同。禪定功夫為什麼淺深功夫不同?過去章嘉大師告訴過我,放下多少不一樣,放下就往上升了。所以得不斷的放下,到最後連放下也放下,你才到了頂點,放下也放下,那就圓滿了。從《華嚴經》上說,菩薩的定功五十二個階級,一個比一個深,一個比一個大,深廣都沒有邊際,十地菩薩深廣就沒有邊際了,一直向上提升。
提升到一定的程度,智慧現前,從定開慧。前面,慧根增長,能遮止三界見、思之惑,發真無漏也。遮止就是放下,把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見思煩惱統統放下,這個時候發真無漏。這個後面,括弧裡有小註,「見、思惑」,什麼叫見思惑?分別叫做見惑,貪愛叫做思惑,就是把分別執著放下了。「真無漏,謂阿羅漢斷見、思惑盡,不漏落三界生死,異於初果」,跟初果、二果、三果不一樣。三果阿那含,他們在第四禪五不還天修行,沒有離開三界。修成功了,他離開了,他就往生到四聖法界裡面的聲聞法界,脫離六道輪迴。在《華嚴經》,阿羅漢的地位,就是他得的禪定地位,是第七個地位,從下往上數第七個。第八是辟支佛,第九是菩薩,第十是十法界裡面的佛,第十一是實報土裡面初住菩薩,第十二是二住菩薩,那是已經到報土,實報莊嚴土,不在十法界,那叫一真法界。那個法界裡頭,剛才講過了,法性身、法性土,沒有生滅的現象,不生不滅。
下面第六,七覺分,就是七覺支。第一個是擇法,我們選擇法門。真正不容易,搞了這麼多年,才搞清楚、搞明白。選擇法門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根性,自己的能力能夠接受,沒有妨礙,這才得力。如果我們選擇的法門,自己的智慧、能力都做不到,這不會成就。所以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我很感激他。我跟他學習的時候我三十一歲,他勸我修淨土法門應該說有十幾次,我都沒有接受。年輕,好高騖遠,喜歡廣學多聞,對於大乘經論喜歡、偏好,在這個裡頭下了也有幾十年的功夫。有沒有收穫?說實在話沒有。為什麼?沒有戒定慧,那我們的收穫是知識,不是智慧,現在知道錯了。到晚年才回頭,我學佛六十多年,三十年以後才回頭,才肯定淨土法門。
雖然回頭了,還是有習氣,習氣是什麼?不專,還是什麼東西都想多看看,這就是毛病習氣,這習氣很重。現在不敢了,年歲太大了,八十七歲了,明年就八十八,這還有幾年?這不知道,時間愈來愈少,愈來愈不夠用了,專心念佛吧!老實念佛吧!其他統放下。真正開始想到要真放下,不能搞假的了,八十以後的事情。要沒有這麼長的壽命,就沒有辦法了,往生靠不住,怕一生空過。所以晚年把什麼經教全放下了,專講《無量壽經》,專念阿彌陀佛,這是擇法。精進,修諸道法,無有間雜,逐漸世出世間法都放下了。
多少人告訴我,這個世間社會這麼亂,不能不救,不能不關懷。說得很有道理。怎麼個救法?現在我完全懂了,完全明白了,「今現在說法」就是救這個世界。我們每天講經四個小時,為什麼?勸導有緣的同修。什麼是有緣的同修?他肯打開他的電視頻道,他肯收我們的網路的網址,這就是有緣眾生。這些有緣眾生我們天天在一起分享,天天在一起勸導大家,這就是拯救世界。希望我們有緣同修要回頭,我們不再搞自私自利,不再搞名聞利養,不再搞七情五欲,不再搞貪瞋痴慢,統統放下。社會上能放下的人愈多,這個社會的染污就輕了,社會這些烏煙瘴氣就淡了,災難就少了,這是我們真正在幹。
國際和平會議都不是真的,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為什麼不搞國際和平會議,他天天講經幹什麼?和平會議收不到效果,講經真能收到效果。所以我們看釋迦牟尼佛,再聽釋迦牟尼佛跟我們說的,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沒有一個不是用「今現在說法」解決問題,我們完全搞清楚、搞明白了。所以我認識的一些國家領導人,我都勸他,他們都是非常難得,真正慈悲,誠心善意想為人民造福,幫助人民離苦得樂。有什麼方法?有,只要能找幾個能講經的、能真幹的。講,不幹,他不會開悟,他領悟不到經裡面的微妙之處。講、學,還要去做,你做得愈多你就悟入得愈深,你有悟處,這個教學它才能攝心。像中國儒釋道三家,能夠找兩個講儒的,找兩個講道的,找兩個講佛的,找六個人。每天在國家電視台裡,國家電視台可以闢一個專門頻道,全國能收看,全世界能收看。我覺得講上一年,中國社會就太平了,什麼問題都解決了。你只要有這個頻道,它就有人聽,愈聽愈歡喜,他會聽上癮來。這就是法喜充滿。
精進覺分,修諸道法,無有間雜。聖賢東西不講不行,愈講愈清楚,愈講愈明白。我們根性不行,跟老師的時間又不長,全靠自己一面學一面跟大家分享。跟大家分享,自己不能懈怠,為什麼?得準備功課,每天要讀經,要深入經藏,用這個方法來勉勵自己。因為懈怠懶散是很重的病,精進,說得很好聽,他精進不起來,天天講經就精進了。講四個小時,至少也要有四個小時的準備,就八個小時。天天不間斷,不一樣,原來信心不深,現在信心深了,原來很難放下,現在很容易把一切放下,我專講一門,一生專講《無量壽經》。
能夠有這麼大的影響,就是我們早年運用了這些工具,我們在台灣設一個視聽圖書館,我們用網路將近二十年,我們用衛星十一年,產生的效果大。衛星跟網路都覆蓋全世界,只要你打開,隨時都能收聽。馬來西亞李金友跟我結的緣,緣從哪裡來的?他到美國去玩,在賭城拉斯維加斯,賭場,晚上看電視,在電視裡看到我講經。他說無意當中轉到的,十分鐘就沒有了,他就記住那個頻道,第二天一早就打開,那個頻道裡頭是一小時,在美國電視台廣播的。他是這麼曉得的,聽了很歡喜。回到馬來西亞,問他太太,他太太學佛,說妳認不認識淨空法師?她說認識,我們家裡還有好多光碟。他都不知道。這樣就到處找我,那時候我在新加坡,很近,很容易就找到了。馬來西亞的緣是這麼結的。他給我辦了兩場講座,第一場好像是一萬二千人,第二場一萬六千人,所以結緣。
真正能把這個三十七道品應用在日常生活、應用在修學上,這第三「喜覺分,契悟真法,得歡喜」。我們別的沒有得到,法喜得到了,真正生歡喜心,愈學愈歡喜,愈講愈歡喜。常常聽的,沒有不生歡喜心。這是我們學佛這麼多年的經驗,為什麼不退轉?歡喜,真正體會到方老師教給我,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感恩老師,不是老師指點,我這一生會過得很辛苦,哪有這麼快樂!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學習到此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