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326集)jingkong老法师主讲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二六集)  2013/6/13  斯里蘭卡彌陀精舍  檔名:02-040-0326

视频MP3点此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同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六百零九頁第一行:

「總指彼佛國土十七種莊嚴」。我們在參考資料裡頭是節錄《佛學大辭典》的。《往生論》上總共講了二十九種莊嚴,依報就是國土,生活環境、學習環境,講了十七種;正報,佛給我們介紹阿彌陀佛,講了八種;另外菩薩四種,是十方世界往生到極樂世界的這些人,在那邊居住,在那邊學習。這些我們過去學過,也常常提到,實在說提得愈多愈好,學習要重視長時薰修,不斷的一遍一遍薰修。古人有一句話說得非常有道理,說「溫故知新」,不斷溫習,知新是什麼?知新是開悟,不知道的也知道了。這個都是學習重要的方法,古人古老的經驗,古人累積下來的,教誨我們,我們要相信就有福報,能夠依照這些方法修學,決定有成就。

依報,國土功德莊嚴,第一個是清淨功德成就,我們學過了。現在看第二,「莊嚴量功德成就」,量,是這個世界大小,這是量。我們居住這個地球很小,在太空當中是個小星球,不大。現在居住的人口有七十億人,好像感覺到有人滿之患,許多人都在憂慮,這怎麼辦?一胎化的政策就從這個地方生起的,能解決問題嗎?要看將來的演變。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之後,看看一胎化會變成什麼樣的結果,大家能看得到,我看不到了。極樂世界的量不可思議,《往生論》上面都是偈頌,有兩句說到量,「偈言: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故」。括弧裡面是曇鸞大師的註解,說它多大?「究竟如虛空無邊際」,它太大了,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在它的量中。極樂世界有多大?遍法界虛空界。為什麼?它是自性現的。自性沒有大小,沒有過去現在未來;換句話說,沒有時間、沒有空間,廣大無邊際。佛在經上說,我們娑婆世界在極樂世界的東方,極樂世界在娑婆世界的西方,距離多遠?十萬億個佛國土。這十萬億個佛土並沒有出極樂世界的邊界,沒出,在它裡頭。

極樂世界是法性土、法性身,這是我們沒有辦法想像,有沒有相?有相,不是阿賴耶的色相。阿賴耶的色相我們很清楚,我們現在這個地球,阿賴耶的色相,我們這個身體是阿賴耶的色相,這個我們清楚,這個是有物質現象存在。法性身不是物質、不是精神,也不是自然現象。但是要記住,它雖然什麼都沒有,我們叫它空,這個空不是無,空不當作無講,它是有,空跟有是一不是二。經上常講隱顯不同,它要現就有,它要隱就是空,隱現非常自在、非常活潑;換句話說,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無,怎麼說都不像,都說不中,要體會到這個意思。

我們知道它現相不中斷,為什麼不中斷?感沒有中斷,應怎麼會中斷?感從哪裡來?十方世界的眾生。這個眾生,上面到等覺菩薩,下面到無間地獄,跟它統統起感應道交。為什麼會起?這些眾生在迷。菩薩雖然是覺,沒有圓滿,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那就是迷。破了才算是不迷,不迷就回常寂光了,就跟極樂世界融成一體,跟極樂世界的常寂光淨土融成一體。極樂世界我們就明白了,實報莊嚴土、方便有餘土、凡聖同居土都是從常寂光裡面現出來的,叫法性身、法性土。

經跟註裡面給我們透出來的信息,這是我們要注意到的,這個信息是什麼?這個信息就是自己自性的德能。佛在經論裡頭常常為我們說這樁事情,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跟我們是一體,我們沒有辦法體會到。佛這個話我們聽了很多遍,非常熟悉了,依舊不是我們自己的境界,這什麼原因?原因就是我們執著這個身是我。聽佛在經上講這身不是我,應該要放下,可是我們不能放下、不肯放下,佛所說的法我們沒有得到受用。之所以放不下,是我們對於這個真相真的沒搞清楚,這是早年章嘉大師教我的,就是你沒有真看破。如果真看破了,你自然會放下,不需要別人提醒,不需要別人勸你,你自然的、歡歡喜喜的放下,是你搞清楚了、搞明白了。

去年十一月二十一號,劉素青居士表演往生,快快樂樂的往生,滿面笑容的離開了,那是什麼?那就叫真正看破放下了。她學佛沒多久,劉素雲居士告訴我們,大概只有四年,三、四年的時間。我們有理由相信,兩個世界她都搞清楚了,極樂世界、娑婆世界。實際上她來去自由,來是示現的,去也是示現的,真正得大自在。來到這個世間,一生的行誼,我們認真去反省、去觀察,她那一生叫行菩薩道,叫行佛道。菩薩道怎麼行的?受盡了委屈,一生吃虧上當,是這樣過的一生。但是雖然是在逆境裡面生活,從來沒有怨恨,負責盡職。她是個家庭主婦,侍候老人,照顧兒女,把這個家治得整整齊齊、乾乾淨淨,她做出在這個時代齊家的榜樣。

臨走的時候發願表演這一招,說做樣子給我們看,證明,她說證明三樁事情。第一個,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是真的,因為她這個四年學佛是依照這個經本;黃念祖老居士這個註解是真的,這是她天天學習的;我們大家學習這個經跟註解,我每天跟大家在一起分享,她給我們作證,這是真的不是假的。證明三個真實,為我們作證轉,勸導大家深信不疑,依這部經修行決定能往生淨土,這個示現用意在此地。我們非常感激,我們要認真努力,不要辜負她。

第二,這給我們提示,量是心量,心量沒有邊際,無論是真心還是妄心,都是沒有邊際的,真心遍法界虛空界,妄心(阿賴耶)也是遍法界虛空界。我們在這個地方體會了什麼?中國古人常說「量大福大」,我們相信,一點懷疑都沒有,量大當然福大。所以佛告訴我們,我們自性裡面的智慧是無量無邊際的,無量無邊,我們的德能也是沒有邊際,統統是無量的,相好也是無量的;總而言之,一切統統是無量的。現在這個無量我們迷失了,為什麼會迷失的?愈迷量愈小,小到連一個人都不能包容。這個人我討厭他,我就想把他趕走;那個人我喜歡他,我希望天天在一起,這就是什麼?量小。量小造成今天的社會,造成今天的世間,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要想過幸福美滿快樂的生活,那要怎樣?要把心量拓開。

實際上,恢復本有的心量你就快樂無比,你跟阿彌陀佛一樣快樂,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為什麼?你的心量跟阿彌陀佛本來是一樣大,阿彌陀佛的心量不比你大,你的心量不比阿彌陀佛小,老實告訴你,是同一個心量。為什麼變得這麼小?這就是我執,愈執著就愈小。想到現前這個局面非常可憐,起心動念,像《地藏經》上說的,無不是業,無不是罪。心量小,起心動念都是造罪業;心量大,起心動念都是造的功德。什麼是功德?大心量做的是功德。小心量做的是罪業。所以這第二條這個量字我們要重視,要回歸自性,回歸自性是大圓滿,是真究竟。

第三,「莊嚴性功德成就者。偈言: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性是什麼?曇鸞大師的註解,「依正道之大慈悲無漏之善根,隨順法性而生起之淨土」,淨土從這變現出來的,法性變現出來的,這個性就是法性。依正道,正道是三寶之一。三寶,佛寶是覺,法寶是正,僧寶是淨。依覺正淨,大慈悲,慈悲就是愛,今天我們用方便的話大家容易體會。我們講這個愛字,這個愛是真愛、真心,真心就是正道。不但世間法所有的善根從這裡生的,出世間善根也從這生的,偏重在出世間,真正覺悟了。迷的時候隨順自私自利,現在世間人說(時髦的話),人是以自我為本位。自我為本位就是自私為本位,現在社會是這樣的。佛教給我們隨順法性,不能隨順自私,隨順自私那就生起無量的罪業,不是善根。確確實實,人生一世,我們要隨順什麼?開悟,隨順法性。我們沒開悟。我們在這一生遇到了善緣,遇到了佛法,遇到了善知識,從善知識那裡明白了,知道佛陀的教誨、菩薩的教誨,這是正道,因善知識我們認識了正道。

正道裡頭的第一德就是大慈悲心,我們講愛心。這個愛心不是從阿賴耶出來的,是從真如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我們有,真有。祖師大德告訴我們,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第一念是真心,就是大慈悲。但是這個第一念它不能相續,到第二念就變了,隨順自私自利。經書上說,隨順煩惱,我們講得更具體、更明白一點,隨順自私自利,隨順自己的貪瞋痴慢的習氣,隨順這個。隨順這個就造作一切不善業,有利於自己的不擇手段要得到,不利於自己的要想盡方法遠離它,這就隨順煩惱,跟覺悟的人不一樣。覺悟的人永遠隨順他的真心,他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愛心,這個愛心在佛法裡叫大慈悲。慈,與樂之心,幫助一切眾生得到真正的快樂;悲是憐憫之心,全心全意幫助他離苦。都是愛心,離苦是從憐憫出來的,他有苦難,慈心是給他快樂。大慈悲心到極處是什麼情形?幫助他往生極樂世界,他就離究竟苦,得究竟樂。

我們現在能做到,用什麼方法做?用真誠心、用恭敬心,沒有懷疑,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就是。我們念阿彌陀佛,勸別人念阿彌陀佛,我們自己離苦得樂,同時幫助別人離苦得樂。幫助別人離苦得樂沒有傷害自己。自己離苦得樂,你看只有一個願心,有慈悲心,就能夠同時利益一切眾生。統統在眼前,人人都做得到。這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一個眾生明白了,念佛這麼好,他發心念佛了,這個人得度了。誰度他的?你度他的。兩個人覺悟了,兩個人得度。覺悟的樣子是什麼?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就是覺悟。學佛,不肯念佛,沒覺悟。無論學哪個法門,煩惱斷不掉。念佛呢?念佛就是斷煩惱,口裡面念的阿彌陀佛,煩惱出不來,一心不能二用,我心專在阿彌陀佛上,妄念就不能進來,雜念就不能進來。妄念、雜念進來了,是你的心隨順煩惱、隨順妄念,妄念才起來,你不隨順阿彌陀佛,妄念生起來了。

我們要求自己念念都是隨順阿彌陀佛,這是真正念佛人,真正是依照經上說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世尊在這個經上這樣教導我們的。我們要真幹,真幹,這是佛的真弟子。不但是真弟子,是佛的登堂入室的學生,不是普通學生。普通學生沒有登堂入室,在門外,那是什麼?這一生不能成就,依舊搞六道輪迴的。也聞了佛法,甚至於也講經教學,這一句佛號沒有念成功,念佛裡面夾雜著妄想、雜念,把他念佛的功夫破掉了。這就是真正所謂的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什麼原因?念佛裡頭有東西把它破壞,就是妄想跟雜念。真正念佛決定要把這些東西放下,妄想、雜念統統放下,一天到晚就這一句佛號,念到如痴如呆、如盲如聾。

念到什麼程度?念到什麼都不知道,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你問他,他也不曉得聽見沒聽見,但是他回你的一定是阿彌陀佛,笑咪咪的回你,阿彌陀佛。你給他說,說再多的東西,他回你還是一句阿彌陀佛。你問他剛才我講的你聽到沒有?他阿彌陀佛,他也不說他聽清楚了沒有,還是沒有聽清楚,他不會說,他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回答你。這種人,阿公、阿婆裡頭有,我們親眼看見的。這些人,真正念佛人,沒有人瞧得起,認為那是無知的人、是迷信的人,殊不知那是念佛法門的榜樣,真念佛的人。他們將來往生,決定往生,而且往生的品位高。你可別看輕他,他們往生大概都是凡聖同居土下三品往生,不然。他是真正在那地方把「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做出樣子來給我們看,他真放下了,萬緣放下,一心一意專念彌陀。這種人往生,我覺得統統是上三輩,上三輩是生實報莊嚴土。上上品往生,那就是大乘經上常說的八地以上,他在一生當中就能夠證得這麼高的品位,不是假的。

鍋漏匠的故事,我們親自聽聞的,倓虛法師親自告訴大家的,在香港,晚年住在香港,往生在香港。香港那邊的佛門同修都知道,都認識老和尚,老和尚不騙人,一生親身經歷,他看見的,一點都不假。我們要記住、要學習、要跟進、要隨順,我們也能成就,決定不能隨順貪瞋痴慢疑惡見,這是佛在大乘教上所講的六個根本煩惱。惡見是錯誤的見解,對於萬事萬物錯誤的看法。我們是凡夫,怎麼知道哪是正確的、哪是錯誤的?不知道。那我們相信佛,佛是真正覺悟的人,徹底覺悟的人。菩薩覺悟了,沒有達到究竟,他的話可以聽;聲聞、緣覺也是真正覺悟,他們的話也可以做參考,這些都是佛的弟子,正知正見。我們沒有開悟,沒有離開迷惑顛倒,我們用他們的,隨順佛,隨順菩薩,隨順聲聞、緣覺,那我們生起的就是正知正見,我們走的是正道。正道與法性相應,與自性性德相應,極樂世界的淨土由此而生。我們能如是修行,與極樂世界的淨土相應。

第四,「莊嚴形相功德成就者。偈言:淨光明滿足,如鏡日月輪」。這十七條統統講的環境,生活的環境、學習的環境,環境的形相,形是形狀,相是相好。偈子裡面說淨光明滿足,淨是清淨,如鏡子,如日月,用這個來做比喻。曇鸞法師的解釋,「淨土清淨」,一塵不染。跟我們這個世界比較,節省大量的工作量,那就是我們的環境要清潔環境,這個工作量很大,極樂世界環境就是清淨的,一塵不染,地不需要人掃,這個地毯無需要吸塵。用了幾天,實在講,大概只用個幾次,這個舊的鋪在地上的花毯就沒有了,空中落下來的花,落在地面上自然就變成地毯,自然就形成圖案,美不勝收。不但清淨,而且放光,滿足,滿足你的心願。「如明鏡日月輪也」,像鏡子那麼乾淨,照得清清楚楚,像太陽、月亮在空中遍照大地。極樂世界的光,物質,所有物質環境都放光,樹木花草放光,居住的宮殿樓閣放光。

極樂世界的這些形相沒有一樣不是隨心所欲,心裡想什麼它就現什麼,一切是自然的變現,沒有設計畫圖,沒有施工。這個地方建一個大樓,還要多少工作日;極樂世界,心裡想什麼樣子,它已經在面前了。所以極樂世界的人沒有競爭,極樂世界的人沒有貪心,你生活所需樣樣滿足。你要居住的這個宮殿是黃金的,真的它就是黃金;你喜歡是碧玉的,它就現碧玉的。隨你的心願,願意在地面上建築,落在地面上;願意在空中,它飄浮起來在空中,樣樣滿你的願。應化身到他方世界去拜佛聞法、教化眾生,極樂世界的宮殿可以帶著走,像交通工具一樣,它能夠飛行,速度之快你無法想像,十萬億佛國土,念頭才動,已經到了。為什麼我們看不見?是,你當然看不見,什麼原因?它是法性土。如果是阿賴耶的相分你會看見,它不是阿賴耶的相分,有相當定功的人他能看見。

第五,「莊嚴種種事功德成就者。偈言:備諸珍寶性,具足妙莊嚴」。備是具備、具足,無量的珍寶,當然就具足無量微妙莊嚴。自然發生,不需要去經營。我們地球上也有些珍寶,要去開礦,寶石挖出來之後還要冶煉,把一些渣滓淘汰掉,讓這個珍寶顯現,才能得受用。極樂世界沒有這些手續,無量珍寶應念現前,想什麼就現什麼,所以對於一切物質的貪戀這個念頭斷掉了。這個世間為什麼貪戀?珍寶太少了,物以稀為貴。其實對我們人存活在這個世間,大家都沒有意識到,我們活在這個世間,什麼東西對我們是最重要的,第一重要?今天的人回答一定是錢,錢第一重要。錯了,沒錢能活得下去,空氣最重要,十分鐘沒有,就要你命了,所以錢不重要。什麼人貪空氣?沒有人貪戀空氣,為什麼?它太多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最重要的東西。

西方極樂世界看無量珍寶就像空氣一樣,那是什麼?從自性裡變現出來的,不是阿賴耶識,阿賴耶識變出來的珍寶是物質,不是性德。自性裡面流出來的是性德,性德確確實實隨心所欲,隨著你的念頭在變。所以見性之後得大自在,他有這個能力,我們世間人稱為神通。得禪定的人就有神通,小乘須陀洹果,兩種神通現前,天眼、天耳,我們凡夫看不見的他能看見,我們聽不到的他能聽到,小乘須陀洹,大乘初信位的菩薩。二信到三信,宿命通現前,他心通現前,六種神通四種現前。四信、五信位的菩薩,神足通現前,神足是飛行變化,他有能力分身,他不需要交通工具,實際上他並不是飛行,他想到哪裡,身體就到達了,就能現身,能現分身。

我們在《高僧傳》、在《神僧傳》裡面看到,古大德確實有這個能力。印度來的出家人,在中國弘法十幾二十年,想回去了。很多同修知道法師要回國了,明天我們供齋請法師吃飯,表示感恩的意思。法師很慈悲,答應了。另外一個人也請他,他也答應了。第二天他啟程,大家到十里長亭送行,每個人都很歡喜,法師很給我面子,昨天在我家吃飯。那個人說,不對,昨天在我家吃飯,怎麼會跑到你家了?這一串一問,昨天他到五百家去吃飯,才曉得法師有分身術,他能分五百身,每一家都去應供。知道法師是有神通,他走了。印度去中國很遠的距離,玄奘大師去,要走一年的時間才走到,這個法師回去大概是一念之間他就到了。這什麼人?根據經論上所說的,至少是三果阿那含,有這個能力。

我們年輕,對佛經有很嚴重的懷疑,懷疑什麼?懷疑翻譯怎麼能把原意思完全翻出來,不太可能的事情。我們隨便舉個例子,《古文觀止》裡頭選一篇文章,讓十個學生翻,翻成白話文,不一樣,原味翻不出來。我們從這個例子推想,這佛經從印度梵文翻過來的,怎麼能翻得準確?這個疑問是大事,不是小事。我向李老師請教,向方東美先生請教。方老師是完全用學術的眼光來看,中國人有智慧,有這個能力,講梵文,因為古人好學,專心,學梵文的人很多,確實翻得不錯。因為懂梵文的人多,大家來看意思有沒有錯,要經許許多多人審查,最後才定本,不是隨隨便便翻的。現在人沒這個能力。我向李老師請教,老師告訴我,這些譯場裡面的大德,確確實實有佛菩薩再來的,那就沒話說了。老師又告訴我,最低限度三果以上,參加譯經的工作。換句話說,修行證果的人來從事翻譯,才能翻得這麼好,不是我們現在心目當中人。這中國人有福報,祖宗積德,積功累德的感召,感動佛菩薩、阿羅漢現身參與譯場,這就沒話說了。

我們就是真正要深信不疑,你能夠得到真實利益。真實利益是什麼?是大徹大悟。悟了以後,你在經上就看到什麼?無量義。講經教學,看看學生根性,跟他講多少,這是無量義裡頭取幾分來跟他講,教他,他滿意了。淺深無量,廣狹無量,見性就看到了。見性的人古時候多,宗門,你看看《五燈會元》,一千七百多人,《傳燈錄》裡邊還有不少《五燈會元》沒收進去的,所以我們最保守的估計,佛法傳到中國兩千年,依照大乘修行明心見性的,我們最保守的估計應該超過三千人,這最保守的估計。禪宗大概就佔三分之二。教下大開圓解的,跟明心見性同一個境界。不算淨土宗,要算淨土宗的話,人可多了。在這一千七百年當中,廬山遠公提倡念佛法門,到現在,淨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我們最保守的估計,我想不會少過十萬人。這些都是成佛的,往生極樂世界就是成佛,作佛去了,這個我們要知道。中國人沒有這麼大的福報怎麼能感動這些佛菩薩應化到這裡來?連最近的,這大家曉得,印光法師,大勢至菩薩再來的,這個大家沒有懷疑,西方極樂世界應化來的,傳淨土宗。印光大師一生的行誼,跟經上講的大勢至菩薩很相應,很像。就跟一般宗教的人士所說的話,信的人有福,不信的人當面錯過,沒辦法,信的人有福。

李老師在當年勸我,我真的是非常感激他,我沒有被他動搖。同學們知道,我入佛門是跟方老師學哲學入門的,不是信仰宗教入門的,方先生跟我講哲學概論,最後一個單元是佛經哲學,我從這裡入門的。所以把佛教經典看成哲學,哲學的教科書。接觸佛法的前三年是這麼一種心態,不是信仰。跟章嘉大師三年,慢慢的轉過來了,對佛法生起信心,這很難得,正信。對於大經大論有很濃的興趣,時間、精力全都用在這上面。淨土知道,沒放在眼睛裡頭,誤會,以為它是小道,大概是釋迦牟尼佛為方便起見安慰一些知識水平很低的人,安慰他們用的,起這種念頭。自己傲慢,認為自己很了不起,是大經大論的材料,不是這種低級宗教。李老師勸我,勸到什麼程度?他說這個法門,自古以來,你在歷史上看,有一些大學問家,身分地位有不少做到宰相的,他們都念佛求生淨土。真的,《往生傳》的、《淨土聖賢錄》的,有宰官,像現在講的專家學者,歷史上知名的人物,他們都念佛求生。我們看到這個榜樣,那試試看,看能不能成就,能成就很幸運,不能成就就算了。我都沒有接受。

我接受淨土是講《華嚴經》,講了一半,突然有這麼一天心血來潮,文殊、普賢是我們學佛人最佩服的兩位大菩薩,我想到了,這華嚴三聖,當中是毘盧遮那佛,真正擔任教學的是文殊、普賢,他們兩個人學什麼成就的?《華嚴經》上有,粗心大意,沒有體會到。這有這麼個問題來了,把《華嚴經》仔細再翻一遍,《四十華嚴》第三十九卷,文殊、普賢,他自己說的,都是求生淨土念佛成就的。我們看到這個經文不敢相信,再仔細看,沒錯,看了多少遍,文殊、普賢是念佛成佛的。想到蕅益大師《要解》裡面告訴我們,釋迦牟尼佛成佛是念阿彌陀佛成佛的。

這些統統來對一對,然後再仔細觀察《華嚴經》的善財童子,善財是文殊得意門生,肯定是傳文殊菩薩的法,那這個法是哪個法門?《華嚴經》五十三參我講過,講過,沒發現。再仔細一看,原來第一位善知識吉祥雲比丘,他修般舟三昧,般舟三昧是專念阿彌陀佛。因為第一個,諺語所謂先入為主,善財修什麼法門?這先入為主,那不就是念佛法嗎?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再仔細看一看,吉祥雲比丘給善財開示,講些什麼?講了二十一種念佛法門,二十一種展開就是一切諸佛所說的無量法門,把它歸成二十一類,門門都是念佛法門。

我看到這些,這才認真去考慮淨土法門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這是無比殊勝的法門,是真的不是假的。這個樣子才留意淨土,看淨土的這些經論、《印光大師文鈔》也就真正留意了,認真學習,終於全盤接受,把以前大經大論都放下了。為什麼?斷煩惱、改習氣真做不到,事上可以做到,習氣斷不掉,心上還有。譬如講忍辱波羅蜜,身跟口能忍,念頭還有,這個就不及格,三分之二行,口可以忍、身可以忍,念頭不能忍,還會動這個念頭。譬如最嚴重的,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身口能忍,意裡面是講習氣,習氣還常現行。現行,自己有這個功夫,雖現行,不發作。這個境界,修其他的法門沒辦法,不能成就,但是修淨土法門行,凡聖同居土往生的條件我們可以具足,這有把握。

年歲慢慢大了,要幹有把握的事情,沒把握,趕緊放下,不能浪費時間。浪費時間,這一生就錯過了。所以到晚年什麼都放下,《華嚴》也放下了。《華嚴》是真歡喜,過去生中有緣。跟方東美先生的時候,就喜歡《華嚴》,他把《華嚴》介紹給我,教我從《華嚴經》清涼大師《疏鈔》上下手,特別喜歡《華嚴》。到以後發現,淨土原來是通向《華嚴》的捷徑,極樂世界是《華嚴》最精彩的一部分,原來是一不是二。那我走這個路子好,這個路子有把握走得通,《華嚴經》那個路沒把握,那真不容易。所以我一轉回來,我是真信,我信的程度跟別人不一樣。

對於《往生論》二十九種莊嚴我就特別歡喜,它講得簡單明瞭,論文全是偈頌。曇鸞大師的註解註得好,我們過去講過,是一遍、是二遍?用的就是曇鸞法師的註解。種種事功德,這個事真正是心想事成,極樂世界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這一邊,心想事不能成。但是,你心想的,依照這個方向去努力,可能達到。不像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心想確實事就成就。

第六,「莊嚴妙色功德成就者。偈言:無垢光焰熾,明淨曜世間」。色,是我們眼根的對象,你眼看得見的這叫色。妙色,妙色不是物質現象,物質現象不妙,這是從自性裡面變現的,法性所現的。妙到什麼程度我們沒有能力說出來。見性的人見到了,他在哪裡見到的?在我們這個世間見到的。所以我們這個世間,你見到的色相不要以為是真的,因為菩薩所見跟我們不一樣,天神見到的跟我們也不一樣,色相因人而異,不一樣,哪裡是真的?千變萬化,就在我們眼前變化,我們沒有覺察到,毫無感覺。如果你認真修行,隨著你的功夫,你證到初果是初果境界,你證到二果是二果境界,跟初果不一樣。眼見色不一樣,耳聞聲也不一樣,鼻嗅香不一樣,舌嘗味也不一樣,隨著你的心念在變化,心念是功夫,你修行的功夫,所以它不是真的。不是真的,就不能在這上面去作意,不是真的要放下。般若會上佛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我們舉一個很現實的例子,香港聖一法師,跟我是老朋友,我第一次到香港講經,好像是四十九歲,我們認識的,非常投緣。他學禪,每一天修定,他的道場在那個時候有四十多個人,每一天按照時間坐禪,禪宗道場。我們看到一個真幹的,好像還看到有兩個外國人,也住在他道場,修禪的。他在大陸沒有開放之前,也是跟香港一位法師,兩個人發心到普陀去朝拜觀世音菩薩,大陸上還有一個法師陪他,三個人。普陀山有一個世界知名的梵音洞,人到那個地方,在洞門口拜觀音菩薩,觀音菩薩會現身給他看。他們三個人到那裡,拜了半個小時,看到了,菩薩現身,我看到了,那個也說我也看到了,三個人都看到,看得很清楚、很逼真。離開的時候,在路上,他們三個就問,你看觀音菩薩什麼樣子?三個人同時看到,不一樣,這妙色!聖一法師看到的是戴毘盧帽,就像地藏菩薩戴那個帽子一樣,全身金色。當然梵音洞裡頭不會現地藏菩薩,全是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有這種形相,戴毘盧帽的。另一位從香港去的,看到的是白衣觀音,是個女相,造這個白衣觀音的像也很多,他見到是這個相。大陸上那位法師看到是比丘相,現的相是個出家人。

你看三個人同時拜,同時看到,就不一樣。相隨心轉,隨著你的誠敬心、真誠心、恭敬心,菩薩現相給你看。我們相信,梵音洞裡頭觀音菩薩現相,每一個人去看,有很多人看不見,拜二、三個鐘點沒看見,有真誠心的人一定會看見。看見,每一個人真誠恭敬不相同,所以感應的相也不一樣。觀音菩薩沒有相,法身沒有相,隨著眾生心現相。不是菩薩現這個、現那個,全錯了,是你自己的感,他自然的反應。所以說一切法從心想生,是從自己的心想生,不是從外面的,不是菩薩起心動念了,要跟你現什麼、跟他現什麼,不是的,菩薩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所現的相完全是你自己,你自己的心現出來的,這是真的。

你要不相信,想一想日本江本博士做的水實驗,不就是這個道理嗎?水是平等的,沒有起心動念。我們是對著水,水會看、會聽、懂得人的意思。我們把善意給它,我愛你,我喜歡你,我們三個人都是這樣的心,三個人做出的實驗,反應的圖案都很美,不一樣。不一樣是什麼?我們的心念雖然都是愛,愛的程度不一樣,千差萬別,所以它反應出來的圖案不相同。江本博士告訴我,他實驗多少萬次,從來沒有兩個圖案是完全相同的。他問我這為什麼?我跟他說,念頭不一樣。我們同一個人放這個信息,我前一秒鐘那個愛心跟後一秒鐘那個愛心不一樣,所以它那個圖案出來的時候不相同。那個愛的成分不相同,差一點都不行,自己沒有覺察到,水覺察到了。現在這個方法,台灣高雄給我治牙齒的劉大夫,他在做實驗,做出的成就超過江本博士。他把他那個圖案拿來給我看。我那個念阿彌陀佛的音聲他把我錄下去,在實驗室裡做水實驗,結果這個水的結晶現出來是兩重的圖案。我都感到很訝異,非常好看,現在流通得很多。這個東西不能騙人,這是科學實驗的,全世界科學家承認的,它屬於科學。

所以色叫妙,妙就不是一定的,非常微妙,隨著你的念頭在變化。無垢是清淨,光明焰熾,焰熾是形容這個光很大。明淨曜世間,明淨就是無垢,光耀照世間。這是妙色,色是眼見的。

第七,說身,身是接觸,「莊嚴觸功德成就」。眼是見色,身是接觸外面境界。「偈言:寶性功德草,柔軟左右旋,觸者生勝樂,過迦旃隣陀」。這是五種受裡頭的觸受,身的觸受。括弧裡頭是註解,曇鸞法師的註解,「莊嚴淨土之種種珍寶柔軟」,跟我們這個世間不一樣,我們這個世間的珍寶都是堅硬,金銀、琉璃、瑪瑙、翡翠,都是很堅硬的。極樂世界這個七寶,七寶是代表無量珍寶,它是柔軟的。所以黃金可以做衣服,軟的,它不是硬的。翡翠就是琉璃,綠色的玉,極樂世界的大地是翡翠,它也是柔軟的,它不是堅硬的,跟我們這個世間不一樣。「莊嚴淨土之種種珍寶柔軟,觸之者生勝樂」,你去摸摸,你會有很快樂的感觸,寶是柔軟的。用途非常廣泛。

下面註解,「迦旃隣陀」,這是梵語,「意譯實可愛鳥。水鳥之一種」,應該是印度常常看見的,這個鳥可能中國沒有。「其羽毛可製成柔軟之衣。據慧琳音義卷十九載,迦旃鄰提乃瑞鳥之名」,瑞是祥瑞、吉祥的意思,這個鳥你看見了,聽牠的叫聲,帶給你吉祥,帶給你祥瑞。「其毛細軟,輕好如綿」,可以做衣服的材料,這鳥獸的,鳥的羽毛,能夠做衣服。下面這一句,「轉輪王方御此服」,轉輪聖王穿的衣服是這個鳥的羽毛製的,製成的,可以想像到牠的名貴。

說到觸受,這個六塵在極樂世界是六種享受,在我們這邊是六種染污。為什麼會變成染污?是我們這個地方眾生有貪瞋痴慢疑,六根接觸六塵,他起貪瞋痴慢,這就變成染污了。極樂世界的人知道,所有這些現象都不是真的,是假的,當體即空,了不可得,所以他們這六種受是清淨的。這一點我們要知道。顯密的修行,不同的處所就在此地。顯教是離一切染污得清淨,密教跟此地所說的一樣,他不離,他就在境界裡面得清淨心。那就是說,事一切可以隨緣,隨緣用的什麼心?用清淨平等心。換句話說,決定不起貪瞋痴慢疑,決定不會引起七情五欲。這真功夫,這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所以密的淨是真淨,淨土的淨比不上密,密是真正清淨,真實的莊嚴。淨土是離開一切染污,盡量的迴避,得清淨心。淨土往生,一般人大概都是凡聖同居土。

蕅益大師給我們做榜樣,這個是歷史上有名的大德,印光大師對他的尊敬達到極處。他註解的《彌陀經要解》,後面有個跋,他自己寫的,九天寫成的,裡面確實有獨到的見解,古大德沒說過的。印光大師對這個註解,稱讚到「即使古佛再來,替《阿彌陀經》做個註解,也不能超過其上」。這個讚歎是讚歎到究竟了,再沒有辦法更高了。連演培法師都用這句話來問我,演培法師懷疑,問我,印光大師這個讚歎是不是過分了一點?我們也是老朋友,他大我十歲,八十歲走的。我當時回答他說,我說印光大師的讚歎恰到其分,一點不過分,讚歎到真正恰到好處,字字真實,我們應當要相信,要接受。

一切法,佛說得真好,從心想生。修,不管怎麼修法,一定要曉得,統統是修的心,因為心是主宰,一切法從心想生。今天科學家發現了,物質的世界從哪來的?從念頭變現出來的。物質環境的好壞不能怪外面,什麼造成的?是自己念頭造成的,不是別人。佛在經上如是說,現在的科學家亦如是說,我們沒有懷疑了。以前經上說,我們總是有疑惑,不敢完全相信。佛說的是真實話,真語者、實語者,但是我們沒有那個程度,我們還有疑惑,總有幾分疑惑在裡頭,百分之九十相信,有百分之十的疑惑,這真的。看到最近科學的報告,我們這個疑惑才斷掉了,才真正佩服佛的智慧、道力、神通不可思議。

科學家看到佛經上這樣說非常驚訝,科學費了四百多年的時間才發現,為什麼佛在幾千年前他就知道了,說得比他還清楚?阿賴耶的三細相,我相信,再有二、三十年,全部揭祕了,這宇宙的奧祕。這三細相是宇宙的緣起,宇宙從哪來的?萬物從哪來的?生命從哪裡來的?我從哪裡來的?答案漸漸都要現出來了。但是科學家知道,他做不到;佛法知道,他能做到。這是什麼原因?佛是用的內功,用的禪定,不藉外面科學儀器,也不必用高等的數學,他不用這些東西。科學家用的這個東西,用的是外面東西,不是自己的定功,所以他雖然發現到,他得不到受用。佛能得到受用,這個不一樣。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9年4月11日15:17:5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58369.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