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271集)jingkong老法师主讲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七一集)  2013/4/2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271

视频MP3点此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聽我念三皈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五十頁,我們從倒數第四行第二句,「故曰」這個地方念起:

「此即彌陀大願之本,普賢大行之宗也。蓋明真實之體,方起真實之慧。住真實之慧,故能開化顯示真實之際,如珠發光,還照珠體。故極樂水鳥樹林一色一香,悉皆圓明具德,一一皆是圓圓果海,皆是真實之際也」。前面我們學到這個地方。這一段裡頭最重要的是告訴我們,只有明真實之體,才能夠起真實的智慧。真實之體,在禪宗裡面就是講明心見性,大乘裡面常常所講的諸法實相,對於整個宇宙一切諸法的真相明白了。真相明白了,這就是真實智慧生起來,你對於一切諸法不再迷惑了。為什麼不迷惑了?你真正明白、理解了,一切法,相是假的,體是真的。體是自性,自性是萬法的本體,也就是一切法從哪來的?是自性所生所變。自性本身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一不異,不常不斷,《中觀論》上講了八個不,形容我們的自性。自性就是真心,禪宗裡面所說的「父母未生之前本來面目」,這就是自性。對於這樁事情搞清楚、搞明白,真實智慧就生起來了。

我們對這樁事情是不是搞清楚、搞明白了?我們聽說,沒有真正看到,聽說,聽釋迦牟尼佛在經上講的,我們自己沒有證得。要證得了才管用,聽說,沒有證得,不管用。那要怎樣才能夠證得?實在說是我們要學多久才能證得?沒有一定。大經上佛常常告訴我們,上根利智他一念轉過來就得到了。上中下根都難,但是上根人時間短一點,可能三年五載他證得了,也有十年、二十年證得了,只要一生能證得,都算是上根人。中下根人不行,為什麼不行?中下根人習氣太重,放不下。上上根人立刻就放下了,聽佛所說的,馬上就放下。所以上根人不能當時放下,聽久了,聽個三年五載他放下了。有人聽了一輩子,到臨終的時候才放下,也行,也算是上根人,你沒有等到第二生,你這一生成就了。

放下什麼?放下妄想,放下分別,放下執著,這個東西統統都叫做煩惱。妄想叫無明煩惱,叫根本煩惱,這妄想。分別叫塵沙煩惱,塵沙是多,太多太多了,無量無邊,算不清,叫塵沙,比喻叫塵沙煩惱。執著是見思煩惱,見,你看錯了;思,你想錯了。什麼東西看錯了?頭一個身體,把身體當作我,六道眾生哪一個眾生不把身體當作我?佛說頭一個錯誤,看錯了,身體不是我。為什麼不是我?我不生不滅,身體有生滅。有生滅的不是我,那是什麼?是我所有的。就像衣服,衣服是我所有的,衣服不是我,髒了可以換一件。你就想到身體也不是我,用幾十年,不太好使用了,換一個。你能夠這樣看法的時候,生死就看破了,你就不會怕死,死,換一件衣服,快快樂樂的,換個身體一定比現在這個身體更好。如果恐懼害怕,那可能又換錯了,換成餓鬼,換成畜生,那都是驚慌失措,搞錯了。所以這樁事情只有佛知道,世間人都不知道。

佛第一個教我們就放下身,不要受身折磨,自己要做身的主宰,不能做身的奴隸。這個身有很多愛好,有很多欲望,你要去滿足它你就錯了。身體保持到什麼?健康就很好,它所需要的給它,不需要的,沒有必要為它操心。每天能吃得飽、穿得暖,睡得安穩,就很好了,不必有過分的要求。中國在古代,周朝時候的文王、武王,住的房子茅草房子,不是宮殿。這是聖賢帝王,跟平民生活一樣,平民吃什麼他吃什麼,平民穿什麼他穿什麼,他一點都不過分。所以老百姓服他,愛護他,都跟他學習,他成為一國之主。對於人民親切,沒有這種傲慢,現在所謂高貴的這種身分,沒有,跟平民一視同仁,跟後世這些帝王不一樣。雖然距離我們三千多年,周朝在三千二百年前,後人提到文武周公,沒有不嚮往的,沒有不尊敬的。這就是自己能做得了主宰,不會被欲望動搖了。

欲望愈少,心愈清淨;欲望是愈多,心染污就嚴重,嚴重染污,那煩惱就多,貪而無厭,貪婪沒有底蘊。真正明白人,生活能過得去,好,有多的幫助別人,助人為快樂之本,這懂得照顧別人,我有餘,別人還有不足,這叫積功累德。如果沒有機緣超越六道輪迴,在六道裡面生生世世還都不錯,不至於有苦報。如果說不知道幫助別人,只顧自己享福的,福享盡了怎麼辦?享得盡的!有福分給大家享,好,那就享不盡的福報,那就真正叫修福。吃的、穿的、住的,一切生活上多多幫助別人,有福跟大家同享,這個福報就永遠享不盡。

所以這才能住真實慧,真實的智慧就是念念都為別人想,真實智慧,把自己忘掉了。忘掉好,忘掉身體才真正健康長壽;常常想自己,煩惱當中就帶來的疾病。病從哪裡來的?第一種,生理的疾病,起居飲食疏忽了,像傷風感冒,外來的疾病。自己稍微留意,吃東西有節度,分量不超過,穿著能保持溫暖,這身體就健康。第二類的,冤業病,冤親債主,現在這個社會上到處都看見。這是什麼?我們對人、對事、對物粗心大意,有意無意跟眾生結冤仇,自己表現是自私自利。受害的這些眾生,他不肯饒你,你殺牠,你吃牠,牠要問你討命,所謂是欠命的要還命,欠債要還錢。要知道一個道理,這個世間因果可畏,善有善果,惡有惡報,善惡果報分毫不差,真有。不知道積功累德,只知道自私自利的這個人,沒有好前途。縱然這一生享受的是富貴,來生就沒有了,來生大多數都是到三惡道去了,那苦不堪言,不能不知道。生死這樁事情它就在眼前,誰都逃不了。

人生最幸運的、最難得的是遇到淨土法門,淨土法門裡面遇到這部經典,《大乘無量壽經》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太難得了、太稀有了!又遇到黃念祖老居士的集註,這本書可以說是釋迦牟尼佛往後末法九千年當中,唯一能度人了生死出三界的,就這個本子。這個本子有很多人不相信,還有很多人毀謗,看到這個本子拿去燒掉,這都是造阿鼻地獄的業因,他自己不知道。我們要守護這部經典,要依教奉行,往生做個好樣子給大家看看,證明這個法門是真的。依照這個法門修行,決定得度,決定往生,往生極樂世界決定成佛,一生就了了,這是真實智慧。

真實智慧另一個說法,就是對這個經典、這個法門真正相信,真正發願,真正念佛,這個人有真實智慧。他所想的,他所說的、所做的,完全沒有錯誤,跟極樂世界完全相應。如果真正讀這部經,學習這部經,那就更好了,他會開智慧。開智慧,他這一生他就能用上,把經教裡面所說的變成生活,用在工作上,用在處事待人接物,甚至於能夠用在齊家治國平天下。出世法都能成就,何況世間法,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世間法,那怎麼會用不上?當然能用上。我們這一次學習講得比較細,多半都講在生活上,我們現前就用上了。

唯有住真實之慧,故能開化顯示真實之際。我們把這部書遍數念多了,古人教給我們,「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我們可以發個心,我們念經文。這部經的經文不長,如果有時間,一天念十遍,當作早晚課。早課讀五遍,晚課讀五遍,一天都不缺,一天十部,十天就百部,一百天就千部,三年就可以能念一萬部,用三年的時間。這一萬部念下來的時候,你的心清淨了,對這個世間一切世緣淡薄,不求名聞利養,不求財色名食睡,不求這個。三年這樣念下來,一定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得到了,往生就決定有把握。什麼樣的把握?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想在這個世界上再多住幾年也沒有關係,自由了,就生死自在了。那住在這個世間幹什麼?住在這個世間教別人,弘法利生,不是為自己,為自己,早到極樂世界去了。看到眾生苦,我有能力教他,多住幾天多帶一些人到極樂世界去,這個很有意思。住在這個世界不受苦,為什麼?這個世界雖然亂,惡緣雖然多,但它不能妨礙我,我不受它影響,這就自在,受它影響不自在,不受影響了。

一萬部這個經念下去之後,就可以不受影響了。這種修行的方法就是修定,早晨念五部,晚上念五部,這是修念佛三昧。目標不是把這個經背起來,不是的,目標完全是修念佛三昧。遍數多了,自然就會背,所以背,能背誦那是附帶的作用,不是主目標,主目標是修念佛三昧。得念佛三昧之後,如果真正不攀緣,名聞利養能放下,應該再三、五年會開悟。開悟之後,往生到極樂世界品位就高了。這是我們做得到的,這是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他能這樣做。

下面兩句有個比喻,「如珠發光,還照珠體」,你的真實智慧就照你自己的真實之際,照自性,回光返照。一照自性,你的境界就提升了,跟惠能大師一樣,確實證得自性清淨心。這個清淨心現前,再不會受染污了,他能做得了主。以清淨心待人接物,大慈大悲自然流露,眾生這些疑難雜症,你有能力幫助他解決。你居住的地方不會有災難,哪個地方有災難,你到那邊去,你的能量,現在人講你的磁場,就能化解一方的災難。真正幫助眾生,真正在修積功德。雖修積功德,不執著修積功德的相,為什麼?有執著,心不清淨。我做多少好事,我做多少功德,心不清淨。做再多的好事,心裡乾乾淨淨,一塵不染,那叫真實功德。

所以極樂世界,這是說阿彌陀佛所修的,阿彌陀佛給我們做的榜樣,那邊的水、鳥、樹林,一色一香,全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真的嗎?真的,一點都不假。阿彌陀佛是自性,一切法都是自性生、自性現的,阿彌陀佛是自性,當然是圓明具德,圓滿光明,這是讚歎自性的,具足無量德能、無量相好。一一皆是圓圓果海,圓滿,圓滿當中的圓滿。諸佛圓滿了,阿彌陀佛的圓滿超過諸佛如來,稱為圓圓果海。皆是真實之際,那就是自性天真的流露。

「復因一一是彌陀大覺真心,果覺妙德」。在極樂世界你所見的、你所聽的、你所接觸的,六根所緣的境界,無一不是彌陀大覺真心變化出來的。真心能生能現,妄心能變所變,極樂世界沒有妄心,這是諸佛之所讚歎的。十方諸佛裡面有真有妄,唯獨極樂世界只有真沒有妄。雖然極樂世界有四土,有凡聖同居土,有方便有餘土,這兩個合起來,一般叫十法界。凡聖同居土是十法界裡面的六道,下面六個法界,上面還有四個法界,佛、菩薩、緣覺、聲聞,叫四聖法界。四聖法界是釋迦牟尼佛的淨土,娑婆世界的淨土;六道是娑婆世界的穢土,這個裡面有嚴重的染污。

我們住在穢土,是住在一個有嚴重染污的穢土。這種嚴重染污是自己造成的,說實在話是科學技術造成的。沒有科學技術,這個世界雖然是染,不是這麼嚴重。這種嚴重的染污,像我們這樣的年齡體會得非常深刻。中日戰爭的時候我們才十幾歲,戰爭爆發那年我十一歲,戰爭結束的時候我十九歲,八年抗戰。就在抗戰那個時期,沒有這麼染污。我們常常逃難,日本人打著追,我們在前面跑。農村裡面,稻田裡頭都有水,有小水溝,灌溉的,那個小水溝裡頭水都可以喝,乾淨。你看它很清、很澈,裡面還有些小魚,都在裡頭游。沒有說聽說水不能喝的,河水能喝、江水能喝,挑起來就能夠喝。現在不行了,現在水裡都有毒,水被染污了,土壤被染污了。

土壤的染污最明顯的,種的青菜有,味道沒有了。我們現在說這個蔬菜,青菜的味道,說出來沒人懂,為什麼?你們沒有見過,你們沒吃過。抗戰時期那個時候的青菜,鮮味,現在沒有了。抗戰時期那時候的草菇,在野外,我們小孩出去玩,到野外去玩,看到了都會把它採回來。煮起來,隔壁鄰居都聞到你們家蘑菇的香味。現在沒有了,那個吃起來真的是鮮美,現在吃的不是味道。包括現在的稻米,都變質了。現在的水果看起來又大又好看,吃起來沒味道。這是什麼?這就是嚴重的染污,人沒有福報。現在人的福報是什麼?是紙多,鈔票是紙的,家裡堆的紙多。古代人富有的是他家黃金多、白銀多,金銀財寶多,現在在家堆的紙多。

什麼味道都變了,你說肉食,現在人還貪戀,我聽到這個肉食都感到恐怖,從前那個肉食是有味道,現在味道變了。我們學了佛之後就吃素,六十多年沒吃肉了。我曾經問方師母,方東美先生的夫人,老師走了之後,師母沒有人照顧,我們常常去看她。我有一天就問她,我說師母,妳好好去想想,妳們現在吃的肉食,吃的雞、吃的鴨、吃的魚,跟從前三十年前的味道一樣不一樣?她大概想了有五、六分鐘,告訴我不一樣。我說我在想像當中肯定不一樣。為什麼?那個時候的這些動物,雞鴨,農民養的,都養在野外,牠都是天然的飼料。現在都養在籠子裡頭,化學飼料,你說這個動物牠的心情不好,被人關在監獄裡頭一樣,牠有什麼好心情?餵的那些東西,不吃還不行,逼著牠,用種種催著牠、逼著牠,牠非吃不可。長大了,那能好吃嗎?就是連一個雞蛋,味道跟從前都不相同。所以蛋能不能吃?不能吃。

齊素萍居士帶我到慶雲去參觀,她在那裡蓋個金山寺,我去的時候還沒有蓋完,還有工程,帶我去參觀一個養鴨的基地。我去看,這裡面管理人員提了個小鴨擺在我手上,跟我手掌一樣大,一樣大一個小鴨子。管理人員問我,法師,你看這個鴨子出生幾天了?我估計大概一個星期到十天,才能長這麼大。他告訴我,昨天出生的。我馬上就呆掉了,昨天出生的,今天長這麼大,昨天是個蛋!我說你這個鴨子賣到市場上,多長時間?兩個星期。從前我們在鄉下有個概念,鴨子大概養半年到十個月,怎麼現在半個月就長大了?他說這個鴨子提供北京燒鴨,北京的烤鴨,他們提供的數量是三分之一。這還能吃?我告訴大家,鴨蛋都不能吃。雞也是這樣養出來的,統統不能吃,這個吃了要命!牠們吃的是化學飼料,不正常,我們吃了牠的肉會得病。所以現在的病這麼多,病從口入。這不都是科學技術害人嗎?害畜生,畜生轉過來害人。所以中國古人有智慧,不搞科技,有道理。隨順大自然是最健康的,違背大自然決定有害,怎麼可以這樣做法!

牛羊肉,我們在新西蘭、在澳洲看到的,還都養在野外的,大概還可以。那個地方地廣人稀,完全是野生的,在野外長大的。其他地方都關在籠子裡頭養的,我們看到都很難過,所以不敢吃,不能吃。今天種蔬菜,蔬菜味道也變了,證明什麼?土壤被染污,水被染污了,所以青菜味道不一樣了。這個要不能夠回頭,不能夠轉變,我們相信人的壽命會縮短。這是違背自然,人吃這種飲食,居住這種環境,壽命自然縮短了。

所以,佛教我們要用真心對人,對人、對事、對一切萬物都要用真誠心,要用清淨心,要用平等心,不能有自私自利的心,不能有損人利己的心。現在人只顧賺錢,不顧生死,是真的不是假的。這都是迷惑顛倒,只知道這一生,不知道來生。人死了之後有來生,到那個時候後悔莫及,苦不堪言。災難裡面最嚴重的是戰爭,戰爭死亡的人不容易投胎,不容易轉世,他還是在戰爭。這是佛法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他打仗死的,死了他還在打仗。幾百年之後,他還在打仗,他沒有想到戰爭沒有了,停止了,沒想到別的。

我們在高居士的一本報告,高處長,永昌的,他寫羅馬二千一百年前,羅馬凱撒大帝派了一支軍隊想來征服中國。統帥這支軍隊的是他的兒子,第三個兒子,三王子。這個軍隊在中國全軍覆沒,這也是兵法所說的「驕兵必敗」。羅馬在歐洲是最強盛的,他瞧不起中國人,中國人個子比他小。來了十萬大軍,那個時候統統是徒步,走路走過來的,一半是騎兵,一半是步兵。這麼遠的路程,當中水土不服,所以到中國的時候他軍隊已經死了不少了。到中國新疆跟中國軍隊碰到了,輕敵,第一場戰爭他就死了九千多人。這一仗打了之後,他們就醒悟了,認為征服中國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也沒有辦法回去,繼續往中國走,走到永昌這邊好像只剩了兩千多人,十萬人只剩兩千多人。最後一部分,大概是有幾百人,自殺了。這些鬼魂一直到現在還在,附體告訴我們,他們沒得吃、沒得穿,苦不堪言。這報告很詳細。

高處長是共產黨員,處級幹部,是無神論者。他因為好奇,出這麼個事情,去訪問了六、七次,覺得這不是人能夠編得出來的故事。而且附體附在鄉村婦女身上,這婦女不認識字,沒有文化,說的是羅馬文,那個時代的語言。他去求證,找到外語學校的老師,到那邊去,這些老師們給他做證明,是真的古羅馬語。這鬼裡頭還有翻譯官,附身來翻譯,別人沒法子翻。讓他寫出這麼一本故事,真的,不是假的。

他告訴我,現在第二個又出來了,第二個是中日戰爭的時候,日本的一個中將,率領十五萬軍隊在中國東北,也是死在松花江這一帶。這些軍隊死的時候到現在差不多有七十多年了,死了以後,他們遇到太乙真人,道家的。太乙真人告訴他,五十年後甘肅永昌有個齊素萍菩薩,齊老居士,齊菩薩,她們會救你。他們就往甘肅這邊走,是前年遇到了,遇上了,一算時間果然五十年。日本這個軍隊現在跟羅馬這個鬼兵合在一起,被羅馬三王子收編了,很難得,都發心做護法神。真的,不是假的。所以現在這個高處長,從無神論變成有神論了,他真相信,幾次考察,他說一點都不假。日本這樁事情年代比較近,很多地點、人名都能夠找得到,都有記載,這不是隨便說的。

所以,我們在經文上這個地方要特別重視,「彌陀大覺真心,果覺妙德」,我們要學阿彌陀佛用真心,不用妄心。不要怕吃虧,不要怕上當,別人騙我,我不騙他;別人以虛偽的心對我,我以真誠心對他。吃虧那就是消業障,要歡喜接受,我們業障、煩惱消掉,我們往生的障礙就沒有了。所以中國古人有所謂「吃虧是福」,「難得糊塗」,人不要太聰明,糊塗一點好。大聰明人你看那個樣子就是糊裡糊塗的,大智若愚,這種人真有福報,天天消業障,增福慧。

「一一又是我等當人自心本具之如來智慧德相」,如來智慧德相是《華嚴經》上佛說的,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念老在此地給我們說,極樂世界一一都是我們自己自心本具的如來智慧德相。每個往生的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分自己的功德,我們仰仗阿彌陀佛的功德、弘願,自己的願跟德跟阿彌陀佛相應,自他不二。「彌陀所顯,乃我本心」,這句話很重要。彌陀所顯的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我本心所現出來的,包括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也是我本心所現的,這個一定要知道。我們自己的本性、真心,跟阿彌陀佛是一不是二。

「是我家珍,非從外得」。家珍,我們參考資料裡頭從《佛光大辭典》節錄下來,「自家中之珍寶」,我們自性裡頭本有的。「禪林中」,這是講禪宗,「轉指人人本具之佛性」,所以這個家珍是佛性。我自己的佛性變現出極樂世界,變現出阿彌陀佛,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無門關》,這是禪宗的書,序文裡頭說,「豈不見道」,你沒有聽到人說過嗎?「從門入者,不是家珍」,你說從哪個佛門入進去的,不是家珍;從緣得到的,「始終成壞」。要怎樣才能夠得到?本來就是,不從他得,這是真的。極樂世界亦如是,華藏世界亦如是,我們現前沒有一樣不是如是。凡聖的差別是在迷悟,悟了,就成佛了;迷了,這才有六道,六道是我們自性迷現出來的虛幻的境界,都不是真的。真的是自性,自性無量的德能。

前幾年我們學過《妄盡還源觀》,《還源觀》要用現在的話說,它是賢首國師的修習《華嚴經》的論文。像現在寫博士論文,用《華嚴經》寫博士論文,賢首國師寫的,寫得真好!《華嚴》那麼大的一部經,他用很簡潔的文字,把《華嚴經》全部精彩的地方他統統寫出來了。一共六段,前面三段是講宇宙的源起,宇宙、萬物,包括我們自己,從哪裡來的,講得很清楚,後面是講《華嚴經》教人修學的方法。

宇宙從哪裡來的?從「自性清淨圓明體」變現出來的,那個自性清淨圓明體就是自己,就是自己的真心,自己的本性。諸佛如來,像極樂世界、華藏世界,是覺的狀況變現出來的。我們今天什麼六道輪迴、現在這個世界搞成這個樣子,是從迷的狀況變現出來的。迷悟不二,同一個真心,同一個自性。第一段就把哲學裡面所講的宇宙萬有的本體說出來了,自性清淨圓明體,圓是圓滿,沒有欠缺;明是光明、是智慧;體能現能生,萬物的本體。

第二段是「起二用」,從一體起二用,起二用就出生兩樣東西,一個是宇宙,一個是自己。宇宙是依報,我們生活環境;我們自己,正報。這是依報、正報從哪裡來的。宇宙不是大爆炸的,什麼時候起來的?就在當下,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當下一念生,當下一念滅。這當下一念,我們現在有個清晰的概念,就是彌勒菩薩說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一念。就是一秒鐘裡頭一共起多少念頭?起一千六百兆個念頭。一千六百兆個念頭裡頭的一個念頭,叫一念。這個一念生,立刻就滅了,第二個念頭又生,立刻就滅了,要知道,前一個念頭跟後一個念頭是兩個念頭,不是一個,不一樣。念念不相同,根本就沒有兩個念頭是相同的。所以,我們看的一切現象,是這些念頭,這個念頭裡頭有物質現象、有精神現象、有自然現象,混在這裡頭,在一念當中統統現前,變現出整個宇宙的樣子。我們實實在在就是像在看電影一樣,銀幕上看得清清楚楚,你摸不到,你不能控制,你不能掌握,你得不到。你可以看,可以欣賞,得不到,這是宇宙的真相。

速度之快,這講第三個,第三個是「三種周遍」,這是自性性德本來就是這樣的。宇宙無窮大,不管怎麼大,是自性變的,自性比宇宙還大。頭一個周遍,周遍法界。法界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宇宙,佛法稱為法界,周遍了,念頭才動就周遍。我們像現在光的速度最快,科學家承認光,太陽光到地球上要八分多鐘。夜晚我們看看空中很多星星,這星星距離我們非常遠,它有比太陽還大的。太遠了,它的光到我們地球要幾十年、幾百年,光才能到我們這個地方,你就知道距離多遠。天文學裡面講速度,講量距離是用光,光的速度一秒鐘三十萬公里,要走一年叫一個光年,用這個做單位。距離我們最近的星,大概是三年到四年,光要走三、四年才能到地球,這最近的。自性本能,我念頭才動它就周遍十方,說明沒有比這個速度更快。光要走多少年、多少萬年,我們念頭才動,已經超過它了。

無論是精神、是物質,精神是我們的思想,我們心裡起個念頭,周遍法界。物質是我們的肉體,肉體是物質,物質它有波動,它也是在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這個波動的狀況,這個波動也周遍法界。所以我們的身體狀況、我們起心動念,所有的諸佛菩薩沒有一個不知道,你說我要瞞人,那你是自欺欺人。自欺是真的,欺人是假的,人全曉得,沒有絲毫隱瞞的。這些事情曉得有好處,為什麼?讓我們知道用真心是正確的,不要用妄心。你用真心,怕人不知道,諸佛菩薩全知道。你要是用真心,純一真心,諸佛菩薩讚歎你。你用妄心,諸佛菩薩都搖頭,為什麼?自己造業,造業出不了六道輪迴。一個人出不了六道輪迴,肯定他在三惡道的時間長,在三善道的時間短,這是一定的道理。為什麼?我們自己冷靜去觀察就明白了,我們從早到晚,這一天,實際上十幾個小時,這十幾個小時當中,冷靜去反省,我念頭是惡念多,還是善念多?馬上就知道了,惡念多過善念。那我們在六道裡頭輪迴的機會,就是惡道機會多,善道機會少,就這個道理。惡道這個力量強,善道的力量弱。

所以經典裡面,佛把六道比喻作苦海,苦海無邊,你得回頭。怎麼回頭?搞清楚、搞明白了,它真的是苦海,你就不留戀它,不留戀就回頭了。兩個世界的比較,這鮮明的對比,一個是地獄變相圖,一個是極樂世界,這兩個一對比,你想到哪裡去?我有個同學,畫家,江逸子,我們後面這個是極樂世界圖,他畫的。在這個之前,我請他畫地獄變相圖,他用了一年的時間畫成功了,五十多米長,長卷,二十六公分高,五十米長。這樣大張的畫,一筆敗筆都沒有。所以我告訴他,我說你畫這張畫,畫不是你畫的,誰畫的?城隍拿著你的手畫的。他相信,這有道理。

這個事情城隍來找我,也是附體,我家鄉的城隍。那個時候我住在新加坡,家鄉人來看我,城隍附在他身上,要求我恢復城隍廟。我說我做不到,這是國家政策。國家政策聽說如果是佛廟,過去有的,能查得出來的,可以恢復,過去沒有的,不能建新廟,神廟不能恢復。他也知道,他說城隍廟裡頭最主要的就是閻王殿,就是十殿閻王,這是什麼?因果教育。他說這個對世道人心有很大的幫助,讓人看明白之後不敢做壞事,功德就很大。提出這樁事情。正好新加坡居士林外面做圍牆,它圍牆的當中用浮雕,在福建惠安做浮雕,鑲在牆上。我說把地獄變相圖用這個方法來做好不好?城隍聽了這個,他說那倒不如畫畫。我說畫畫更簡單了,我有個朋友會畫畫。他說畫畫好,畫畫然後叫我多印出來,全世界每個淨宗學會放一張,一年做二、三次的展覽,讓大家來看看。我說這個行,這個我可以答應你。所以我就找江逸子談這個事情,他說過去老師也說過,老師勸過他,就是李炳南老居士,勸他畫一張地獄變相圖,畫一張極樂世界的圖,讓這兩個圖對比,他一直都沒有動筆。我去找他,我說城隍來找我。他相信了,好,我趕快畫。這兩張畫都畫成了,地獄變相圖著色,極樂世界不敢著色,這是佛的世界,沒有人能畫得出來,所以用白描,不著色。

所以這個常常看看有好處,常常看佛的畫,看羅漢的畫,自己會心嚮往之,走這個路好。六道裡頭人天富貴不究竟,何況富貴人一不小心造的業比一般人重。一般人想造業沒有機會,他有機會,他有勢力,他有財力,一個錯誤決定就害很多人。人間如是,天上亦然。欲界天,天王會不會犯錯誤?會,他煩惱習氣沒斷。中國人朝拜的玉皇大帝,就是忉利天主,煩惱習氣沒斷,比我們輕,不是沒有;換句話說,他還是會做錯事情。不再做錯事情,但是出不了六道,那是什麼?色界天、無色界天,他們完全在禪定之中,享受禪定之樂,禪悅。可是他還是有壽命,壽命到了,不能往上升,就會往下墮落,這是天人之苦。這種事情一發生,他自己知道要墮落了,上不去,只有往下去了,往下去這樁事情對他來講非常痛苦。

聰明人他就想著要超出六道,阿羅漢、辟支佛超出了,超出六道,不能超出十法界,還是不究竟。大乘能幫助我們超越十法界,有理論,有方法。理太深,不容易懂;方法,煩惱不容易斷,不但斷煩惱,還得斷習氣。所以,修行就不是一生一世的事情,生生世世。生生世世多半在哪裡?在人天。也就是他有修行的功夫,有禪定的功德,人間修行壽命到了,他生天上,天上壽命到了他來人間,他不會墮三惡道。人間天上多少次的往返,不止百次、千萬次,慢慢向上提升,時間很長。功夫不夠深,還會退轉,別教要到初地就真正不退轉了,真不容易!淨土法門難信之法,為什麼?淨土法門,煩惱沒斷,習氣還很深,可以帶業往生。就是說這個法門不需要斷煩惱,要伏煩惱,把煩惱控制住,有煩惱但是不起作用,這就行,這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得到的。用什麼方法來把煩惱壓住?用一句名號。譬如想發脾氣,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脾氣就化解了;貪心起來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把貪心壓住了。貪瞋痴慢疑都用一句阿彌陀佛壓住,真管用!

諦閑老和尚那個鍋漏匠的徒弟就是最好的榜樣,不認識字,沒念過書,什麼都不會,學什麼也學不成,人笨。諦閑老法師教他念南無阿彌陀佛,行不行?行,這一句他記得。老和尚就教他這一句話,告訴他,你老實去念,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就接著念,不分晝夜。這個對他來講一點壓力都沒有,什麼時候念累了什麼時候休息,什麼時候醒過來,什麼時候接著念。他念了三年,你看,站著往生,預知時至。他沒有把他的事情詳細說給別人聽,因為他就一個人住在破廟裡,沒人說。怎麼知道他預知時至?往生的前一天他去看看他的朋友,還有幾個老朋友,去辭行的,看看他們,沒告訴他們。只是好久沒有見面了,看看大家,問問好。晚上回到破廟,有一個照顧他的老太婆,是附近的在家居士。替他燒午飯、晚飯,替他洗衣服,照顧他,早餐他自理,這個生活過了三年。他告訴老太太,明天不要給我燒飯了。老太太也沒有問,心裡想著,大概今天出去一天,看了朋友,是不是明天有朋友請他吃飯?我就不要燒飯了。

到第二天快到中午了,回來看看,師父是不是出去看朋友了。到廟裡看不到人,叫了沒有人答應。結果看到他在窗口,面對著窗口,不是對著佛像,手上拿著念珠,站在那裡。叫他不答應,仔細一看,他死了,站著死的。老太太從來沒有聽說過人是站著死的,非常驚訝,告訴這個村裡頭念佛的同修,派人趕快給諦閑法師送信,向他報告,來處理後事。那個時候沒有車輛,沒有交通,要走路去,走路回來三天,他站了三天。就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個事情在抗戰時期發生的,並不遠,那個時候諦閑老和尚大概也是四、五十歲的樣子。倓虛法師是他的學生,倓老的晚年住在香港,解放戰爭之後他一直都住在香港,也是九十多歲往生的。告訴我們這些事情都是真的,真人真事,念佛人的好榜樣。

「發心念佛,正似珠光,還照珠體」。念佛是念自己的心,阿彌陀佛是無量覺,自性無量覺。所以中峰禪師,元朝時候人,三時繫念法本是他編的,他在繫念佛事裡頭說,「我心即是彌陀,彌陀即是我心;此方即是淨土,淨土即是此方」,說明我跟彌陀是一體,這個開示非常重要。換句話說,極樂世界才真正是我們的老家,是我們自性清淨心變出來的,也是阿彌陀佛自性清淨心變的。我們同一個自性清淨心,變現出極樂世界,變現出阿彌陀佛,在那個地方修行成佛,快速成就。成就的道理,就是淨土宗的道理,就是《觀經》上佛說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是淨土宗理論的依據。是心,你的心就是佛,你本來是佛,你現在想作佛,我本來是佛,我想作佛,哪有作不成的道理?真的是講絕了!在這個世間要抱著什麼樣心態?遊戲神通。遊戲神通幹什麼事情?幫助別人破迷開悟。破迷開悟他自然就離苦得樂,苦從迷來的,樂從覺來的,迷一破就樂了,苦就離開,樂就得到了。離苦得樂是果,破迷開悟是因,一定要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這就對了。末法時期,無論修什麼法門,最後一定是導歸極樂,不歸這個法門,煩惱斷不掉,煩惱斷不掉,六道就出不去。六道是煩惱造成的,煩惱斷了,六道就沒有了;你斷不了,你就離不開六道輪迴。

所以「親切自然,不勞功力」,鍋漏匠就是的,就一句佛號,什麼都不懂。往生到極樂世界,他就徹底覺悟了,生到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還得了嗎?阿惟越致是法身大士,是實報土的菩薩。極樂世界,經跟註,註裡頭引用許多經論都說得很清楚,往生到極樂世界,你得的身不是這個身。我們這個身是阿賴耶的相分,我們的念頭,起心動念,我們的心是阿賴耶的見分;換句話說,阿賴耶的見相二分。到極樂世界,我們跟阿賴耶完全脫離了,就是相宗所說的轉識成智,不一樣了。轉識成智,轉八識成四智就成佛了。所以,極樂世界我們得的身是法性身,我們這是法相,相宗的法相,法性身。法性身不生不滅,法性身不是生滅身,法性身不需要飲食,不需要睡眠,所以到極樂世界用功時間不間斷。進入阿彌陀佛的講堂,在那裡聽經、修行,畢業就離開了,沒有畢業,一定坐在那裡,他不需要飲食,不需要睡眠。所以修學時間大幅度的縮短,不要很長的時間,你就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尤其你遇到這個好老師,阿彌陀佛親自教你,不思議的境界。

講堂之大無法想像,學生之多,也沒有數量,每個人聽彌陀說法,都是針對自己說的。我想學《無量壽經》,彌陀就替我講《無量壽經》;隔壁他想聽《華嚴經》,他聽到的,彌陀就是給他講《華嚴經》。佛以一音而說法,眾生各各隨類解,都叫你聽的得三昧。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才畢業了,明心見性就畢業了,你就會離開講堂。有很多我們知道,明心見性還不肯離開講堂,他什麼時候離開講堂?回歸常寂光他才離開,不回歸常寂光,他不離開。在彌陀講堂,距離常寂光就很近,如果不是這個道理,文殊、普賢為什麼要把華藏世界,毘盧遮那佛的實報土裡面的法身大士,統統帶到極樂世界去向阿彌陀佛學習?沒有理由。唯一的理由,就是阿彌陀佛那個地方參學,可以把回歸常寂光的時間縮短。在華藏世界修行時間長,到極樂世界修行短。只有這個理由他們才能去,要不然為什麼去?

雖然自己在彌陀身邊,沒離開他,同時你又能分無量無邊身,到十方諸佛剎土裡面去參訪,去供佛、去聞法,供佛修福,聞法修慧。你時時刻刻都可以到十方世界,無量無邊一切諸佛都給你說法,都接受你供養,福慧很快圓滿。同時又可以以這個分身,教化十方世界十法界裡頭的有緣眾生,這自行化他,真身在彌陀大殿沒離開,有這麼大的本事。你要是聽清楚、聽明白了,極樂世界能不去嗎?你還留戀在這個地方嗎?我相信真搞清楚、搞明白,恨不得現在就去,真的,不是假的。

「是故能廣施真實之利」,只有到極樂世界,才真正做到廣施真實之利。廣施這是教化眾生,把這個法門介紹給大家,讓一切眾生能信、能願、能行,能行就是肯念佛。能信、能願、能行的決定得生。「本品」,這第八品,「表法藏大士修如是之妙因,故證得淨土法門如是之妙果」。淨土之妙,妙不可言,因果都妙極了!「以上三句是總綱」。我們再看下面的「嚴淨佛土」。總綱就是三句,真實之際、真實智慧、真實利益,說三種真實,這三種真實,極樂世界顯現出來了。我們看經文:

【所修佛國。開廓廣大。超勝獨妙。建立常然。無衰無變。】

這是給我們介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什麼樣子,說了四句。我們看念老的註解,『所修佛國』下面四句是所嚴淨的佛國。四句第一句,『開廓廣大』。「開者,張也。廓者,空也,大也,虛也」,故開廓這兩個字當作空闊來講,太大了,像虛空一樣。「《往生論》曰: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這就是第一句的意思。究竟,美好到極處,殊勝到極處,沒有言語能夠形容,也是無法想像得出。也就是你到極樂世界去了,你六根接觸到的皆是不可思議的境界,你從來也未曾想到過。這是說極樂世界的大,跟我們這個世界完全不一樣。

「《淨影疏》曰」,這是隋朝慧遠法師的註解,「開廓廣大,明土廣也」,是說極樂世界的面積太大了,它是法性土。《嘉祥疏》裡頭也說得很好,「廓以安眾為義,明淨土廣安往生之眾,蕩然無限極也」。我們這個地球面積小,而且海洋佔的比例太大,面積小,容納的眾生就有數。西方極樂世界面積大,大到你無法計算,所以它能夠包容十方世界所有一切眾生,真正發心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發願去接引他。因為它是法性土,它不是法相土,法相土你能找得到它,法性土找不到。法性土要誰找到?明心見性的人能找到,沒有明心見性你找不到它,所以一定要阿彌陀佛帶你去。

念佛往生的沒有明心見性,到那裡怎麼去的,自己也不知道。只知道看到佛來接引,這是佛的化身,彌陀化身就這個作用,帶著蓮花來接引。這個蓮花是你自己成就的,你發心求生極樂世界,七寶池裡頭就有一朵花,蓮花花苞。你念佛念得很勤,這個花苞愈來愈大,光色愈來愈好。所以念佛這個管用,搞別的不管用,要真念佛,那個花苞愈大,光彩愈好。臨終的時候,佛拿著這個花來接引你,花上有你的名字,不會搞錯的。你坐上這個蓮花,花就合起來,到西方極樂世界,放在七寶池裡頭,花就開了,「花開見佛悟無生」。只要花一開,你完全產生了不思議的變化,這個變化是什麼?你已經是明心見性的菩薩。轉識成智,明心見性,在花苞裡面,佛力加持就把你轉變了。

所以,極樂世界有四土之名,實際上它是平等的,完全是實報土的待遇。這個待遇高了,不是普通待遇,諸佛如來的待遇,法身菩薩的待遇。這一點我們不能不感恩阿彌陀佛,如果沒有阿彌陀佛,我們怎麼可能有這個成就?這是無量的恩德,無邊的恩德,這是真實的恩德,我們得真實的受用。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9年4月11日14:56:2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5831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