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六九集) 2013/4/2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26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聽我念三皈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四十九頁,第七行第二句看起:
「又《教行信證》曰:無為法身即是實相,實相即是法性,法性即是真如,真如即是一如。然則彌陀從如來生,示現報應化種種身也。故知真實慧者,即真如、實相、自性、佛性、自性清淨心等所詮理體之照用。簡言之,明心見性是明本體也。於此徹透,安住如如,從體起用,即為住真實慧」。這些話把真實慧的意思說得更清楚、更明白,《教行信證》這裡頭說得很好,跟《大乘止觀》裡面、《大乘義章》裡頭所說的都相同。說明這樁事情,佛陀在世講經教學常常提到,提到的次數愈多,說明它愈重要。真正學佛,把這些名相搞清楚、搞明白,就在日常生活當中、工作當中,處事待人接物沒有一法不是佛法,沒有一法不是真實之際、真實智慧、真實利益。佛法在哪裡?日用平常真得受用,所以叫它做真實利益。
無為法身就是實相,實相就是真相,無為不是有為的,有為不叫法身,無為的是法身,無為不生不滅,有為是生滅法。《大乘百法明門論》裡面告訴我們,百法是天親菩薩將彌勒菩薩《瑜伽師地論》所說的六百六十法,六百六十法是一切法的歸納,天親菩薩看到六百六十法太多了,教初學有困難,所以再把它歸納,歸納成百法,做為法相宗入門第一本書。這一百法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有為法,第二類是無為法。有為法裡頭又分為四科,心法、心所法、色法、不相應行法這四種,無為法是獨立的。所以叫「五法三自性」,有為的四法加一個無為五法,「八識二無我」,二無我是人無我、法無我,把法相宗內容說盡了,法相宗的綱要。實相是真相,實相就是法性,法性就是真如,真如就是一如,名相說得多,處處能看見,在大乘經教裡頭。
然則彌陀從如來生,阿彌陀佛從哪裡來的?如來就是前面講的真如、法性,阿彌陀佛是從真如生的,示現報身、應身、化身。在極樂世界實報土裡面見的阿彌陀佛是報身佛,同居土裡頭、方便土裡面所見到的阿彌陀佛是應身佛。往生的人,臨終時候見到阿彌陀佛來接引他,那是化身佛。應身、化身無量無邊,每天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不計其數,從十方諸佛剎土裡面去往生的,阿彌陀佛接引每一個往生的人現一個化身。這個化身,你喜歡看的什麼身相(阿彌陀佛的身),他就現什麼身,化身來接引。到西方極樂世界花開見佛,你見的是應身。極樂世界不可思議,應身佛跟報身佛的身相是一樣的,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為什麼?因為到極樂世界你所受的身是法性身,不是法相。也就是十方諸佛剎土裡面十法界的眾生,身是阿賴耶的相分,念頭(講心)是阿賴耶的見分,阿賴耶變的,心現識變。
極樂世界那個裡頭沒有阿賴耶,前面跟諸位報告過,往生到極樂世界,往生的人自己知道,他把這個身體放下不要了,他的靈就上了蓮花去。上到蓮花去之後,蓮花就合起來,阿彌陀佛帶他到極樂世界,時間很快,剎那之間就到了。但是這剎那之間他在蓮花裡產生了蛻變,他的靈體原本是有阿賴耶的見分在裡頭,現在完全脫離阿賴耶,也就是相宗所說的轉識成智,不知不覺轉八識成四智。到極樂世界花開見佛,那個花開見佛的時候,他的身是法性身。花開見佛,見到的世界是法性土,完全不一樣,法性身不生不滅,法相有生滅,法性沒有生滅。惠能大師開悟之後他的那五句話是法性身,那不是法相身。為什麼?法相不清淨,法相有生滅,法相是波動的相似相續相,法相不能夠生萬法。它不能生萬法,它能夠變萬法,它可以讓萬法產生無量的變化,隨著念頭就發生變化,所以念頭太重要了。
修行修什麼?簡單說就是修正念頭,念頭修正,一切法相統統正。心正一切法正,心邪一切法都邪,我們的心不正,有偏有邪,把它修正過來,這叫修行。邪正的標準,就是經上給我們講的德目,自性本具的德能。譬如佛給我們講的十善業,這就是德目,五戒是德目,六波羅蜜是德目,六和敬是德目,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是德目。這個裡頭一科一科就是一組一組,隨便哪一組你抓到了,認真學習,統統能成就。法門無量無邊,成就是平等的,所以佛在《般若經》上才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總得要真幹,與德目不相應的、相違背的統統放下。此地所說的這些名相,何嘗不是德目!要能抓得住。
這個裡頭總的一句話,說得非常之好,就是自性清淨心,惠能大師開悟第一句話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一定要知道,清淨心是真心,清淨心是真正的自己。我們無量劫來,迷失了清淨心,心裡面完全是染污,我們回憶過去、嚮往未來統統是染污。真修行人不回憶過去,不嚮往未來,現前得清淨心,這就是經教裡常講的「當下即是」。如果你要想,愈想愈多,過去無始,未來無終,那就愈來愈麻煩。佛不找麻煩,為什麼?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假的,假的丟掉就好了。我們常說不要放在心上,你心裡頭沒有事,你的心很乾淨,清淨心;你心裡頭有那麼多東西,那是垃圾,就是染污。不能有絲毫東西,連佛法都不能有,《金剛經》上說得好,「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那個法是佛法。為什麼?自性清淨心裡頭沒有佛法。自性清淨心本身就是佛法,無上的佛法,無上佛法裡頭再加個佛法就錯了,那個佛法是個妄念,它根本就沒有名字。名字是釋迦牟尼佛講經教學所用的方便法,方便法你怎麼能夠把它蒐集起來?方便法用完就丟掉,如果不丟掉,它就變成病、就變成染污了。
所以念佛人念到最後是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念不念?真念。是真念嗎?一個印象都沒有,徹底放下了,妙就妙在此地。我們凡夫看起來,他功夫不間斷,一天到晚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你問他,他一句話沒念,他已經回歸自性,自性裡頭一法不立。一法不立,阿彌陀佛沒間斷,叫無念而念,念而無念。為什麼還要念?念給別人聽的,幫助別人念佛,這是化他,不是自己,自己無念。自利利他,無念自利,念佛利他,自他兩利,沒有障礙,這是佛法深妙到極處。故知真實慧者,就是真如、就是實相、就是自性、就是佛性、就是自性清淨心。這些名相裡面所詮的理體,是理體的照用,真實慧是理體的照用。簡單的說,明心見性是明本體。於此徹透,安住如如。這個安住如如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瞭瞭,不起心不動念,這叫安住。有安住,還有起心動念,這是假的,這不是安住;有安住,對外面一無所知,那是無明,也是錯的;清清楚楚、明明瞭瞭,如如不動,這才叫安住真如。佛門裡講的安住,安是平安,平是平等,我們經題上講的「清淨平等覺」,平等是自性本定,不是修來的。惠能大師第四句話說,「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那就是自性本定,自性本定是這裡講的如如,從體起用這叫住真實慧。
「又真實際者,法身德也」,這是講三德,法身、般若、解脫,真實之際是法身,法身德。法身是一切萬法的本體,哲學裡面講的本體,一切萬法依它而生,沒有它就沒有萬法,任何一法都離不開它。我們學習的時候,常常用電視屏幕來做比喻,電視屏幕就是真實之際。屏幕,頻道打開,屏幕上現的相,這個現的相就是從體起用,從體起用稱為真實智慧,清清楚楚、明明瞭瞭。但是這個裡頭任何一法都不能離開屏幕,離開屏幕它就沒有了,一定依靠屏幕現出來。屏幕好比是法性,屏幕裡所現的相,這就是法相,這就是諸法,所以能生諸法,能生萬法。「真實利者,解脫德也」,真實利,真實的利益;解脫,解是解除、化解了。化解什麼?化解煩惱,化解習氣,化解業障,統統都解除了。脫是什麼?脫離一切苦惱,六道脫離了,十法界脫離了,一真法界也脫離了。為什麼?回歸到常寂光,這真正是解脫德,真實之利益。這是大乘裡面講的利益,利益是解脫。
我們今天的利益是要有所得到,自己擁有,這個叫利益。那個擁有的就是煩惱,那是六道輪迴的業因,你擁有的愈多,你的麻煩就愈大、就愈嚴重。沒有一樣東西你能得到,包括身體,壽命終了,神魂離開這個身體,這身體沒有了,身體是生滅法。靈性是不生不滅,但是這個性不靈,為什麼不靈?它有執著,它有分別,它有起心動念。說明身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身沒有;心有,有這個東西都叫迷。起心動念是無明煩惱、根本無明,分別是塵沙煩惱,執著是見思煩惱,佛把煩惱分為三大類。見思煩惱變現六道輪迴,見思煩惱放下了、斷掉了,六道輪迴就不見了,沒有了,好像作夢醒過來。塵沙煩惱、無明煩惱斷了,四聖法界就沒有了,四聖聲聞、緣覺、菩薩、佛,它從哪來?它是無明加上分別變現出來。這個東西放下,不起心不動念,十法界沒有了,所以十法界是假的,不是真的。阿羅漢證得的以為是真的,阿羅漢以為六道是假的,四聖法界是真的。到他無明破了之後,才知道十法界是假的,一真法界現前,就是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也叫一真法界,它真的嗎?跟下面比它是真的。為什麼?下面法是生滅法,十法界是生滅法,它是不生不滅。它從哪裡來的?無始無明習氣變現出來的。習氣要是斷掉了?習氣斷掉就沒有了,實報土沒有了。所以《金剛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包括實報莊嚴土,為什麼?它有相。這個相雖然沒有生滅,但是它是因無始無明煩惱習氣而有的,無始無明習氣斷掉它就沒有了,什麼現前?常寂光現前,常寂光是真的。
那常寂光裡頭沒有物質,也沒有精神,也沒有自然現象,三種現象都沒有。但是它能生三種現象,無論是在實報土的眾生,在方便土的眾生,在六道輪迴裡面的眾生,有求於他,他就現相。沒有人求他的時候,他沒有現相。那個現相是應,眾生有感他有應,應的時候現相說法,幫助眾生,幫助完了,相就沒有了。他現的相,前面講得很好,現報身應實報土的眾生,現應身是應十法界的眾生,現化身那是應十法界感應比較淺一點的眾生,時間短,辦的事情不大,事情辦了,就沒有了。像過去虛雲老和尚朝五台山,路上生病了,遇到文吉這個乞丐照顧他。乞丐到處去討飯,討來給他吃,他生病了,到山上找一些草藥給他治病,病好了人就不見,這是化身,化身也能住十幾天。兩次生病都遇到這個人,這個人是誰?文殊菩薩的化身。真正發心,有佛菩薩跟著你,真有困難的時候他真現身來幫助。現身幫助,你不知道他是菩薩,你還認為他是普通人,運好,遇到個好人來幫助我,其實菩薩在照顧。學佛的人對這樁事情要有信心,為什麼?沒有信心就沒有感應,有信心決定有感應,遇到真正苦難確確實實佛菩薩就來了。
『住真實慧』,「真實慧者,般若德也。今三真實,亦即涅槃三德」。本經裡面講三個真實,真實之際是講一切法的本體,真實智慧是講一切法的現象,真實利益是講一切法的作用,體相用。在《華嚴經》用大方廣來代表,大代表本體,方代表現象,廣代表作用。這個地方講三真實就是涅槃三德,涅槃三德就是法身、般若、解脫。「如伊字(∴)三點」,伊字就是圖上講的三個圓點,這三個圓點是梵文的字母,念伊,發音念伊。「非並非列,不縱不橫」,它是個三角形,「即一即三,即三即一」,一即是三,三即是一。
「今經於妙行之先,首曰住真實慧,此誠畫龍點睛之語。住真實慧,即入一法句。一法句者,真實智慧無為法身」。妙行是信願持名,往生極樂世界,在這個之先,先告訴你住真實慧,真實慧是什麼?你真正能相信,這是真實慧。信什麼?信佛所說的西方極樂世界,真正相信有極樂世界,真正相信西方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這真實智慧。不是真實智慧,你不相信,雖然相信它,裡頭有疑問,有問號。一絲毫懷疑都不能有,有這一點點疑惑就把你這一生往生的緣斷掉。真正要相信,「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這比什麼都重要,這是真實慧。肯發願往生是真實慧,肯念這一句佛號,有時間就念,不要把時間空過了,不要去想別的東西,想別的東西就是你不相信。也就是什麼都不想,只想阿彌陀佛;什麼都不念了,只念阿彌陀佛,這個人決定往生。
真正發心往生時間會很快,劉素雲的姐姐劉素青發願表一個快樂往生的相,從發心到往生大概不到一個月,她就圓滿,預知時至。往生之前,她是十一月二十一號往生的,好像是十五號劉素雲得到一個信息,她聽到一個聲音,這個聲音很清楚,她把它記下來了,二0一二一一二一一二就這個數目字。記下來之後一看,她說可能是她姐姐往生的日期,二0一二是年,十一是月,二十一是二十一號,一二是十二點鐘。她把這個數字寫在一張紙上給她姐姐,她姐姐看了一看,疊起來放在口袋裡,果然是這一天一分一秒都不差。往生真不難,難在你不肯放下,難在你不能真信,這真信不能搞假信,所以這比什麼都重要,一定要曉得。真實慧就是一法句,一法句就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實際上就是這一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真實智慧,是無為法身,無為而無所不為,他叫你證得圓滿的成就,真正不可思議。
「繼云」,接著又說,這經上說的:『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淨宗弟子就是彌陀弟子,我們要修彌陀之行,我們要求自己心如佛心、德同佛德、願同佛願、行同佛行,你還能不往生嗎?你決定得生淨土。不能把世間事放在心上,身在這個世間,心在極樂世界,這是真正念佛人。我們在一生當中見到真正念佛往生的,包括聽說的,聽是決定真實的,有十多個人,這十多個人給我做見證,證明這樁事情不是假的。所以要「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怎麼個莊嚴法?就是全心全意,用你的真誠恭敬去念這句佛號,做個好樣子給別人看。這表法,讓別人看見之後生起正信,你的功德就無量了。有一個正信的人,極樂世界就多了一尊佛,你就度他成佛了。表演得好,讓人一絲毫懷疑都沒有,不但現前眾生看了受感動,將來在《往生傳》裡記你的事蹟,人家看到這個傳記受影響,你度多少眾生。
瑩珂法師的故事,宋朝人,到現在差不多八、九百年前的事情,這個往生的案例影響多少人。一個破戒犯齋,違犯齋戒,這麼一個出家人,自己造的這些罪業,他自己很清楚必定墮阿鼻地獄。他念佛的心,就是因為害怕墮地獄,知道地獄太苦。但是已經造了這麼多罪,劣根性很重,很容易受外界的誘惑,所以常常做錯事。他自己也知道,自己控制不了自己,求助於同學,向同學請教有沒有方法讓他不墮地獄。有一個同學給他一本《往生傳》,他讀了《往生傳》之後,他覺悟過來了,真正發心求生極樂世界。他把寮房門關起來念佛,那是真誠恭敬到極處,三天三夜不睡不眠、不吃飯,三天三夜真的把阿彌陀佛念來了,那感應,真誠心感應。佛來告訴他,你的壽命還有十年,等你臨命終時我來接引你往生。這個等於說給他授記,佛沒有妄語的。他聽了佛的話,自己想了一想不行,跟佛說我十年壽命不要了,現在跟你去。他說因為我劣根性很重,遇到外面這些引誘,我沒有辦法把握,十年不知道要做多少壞事,壽命不要。佛答應他了:行,三天以後我來接你。三天之後他真往生了。
他向大眾宣布,向廟裡的同參道友宣布,告訴大家這樁事情,阿彌陀佛來了,約好了三天之後往生。寺廟裡頭沒一個人相信,哪有這麼容易、哪有這麼簡單?你造的一身罪業大家都知道,三天往生,好在三天很短,看三天你往不往生?到第三天真往生。到第三天要求大家念佛送他,等於說開往生大會,大家念,念不到一刻鐘(一刻鐘大概是我們現在半個小時),告訴大家,阿彌陀佛來了,跟大家告辭,他走了,沒有生病,沒有絲毫痛苦,說走就走了。我們就知道瑩珂法師度了多少人,包括我們現在都被他度了,我相信不止一萬人。一個好的榜樣、好的影響無量功德,你影響的人愈多、影響的時間愈長,功德愈大。瑩珂當年在世沒有一個人瞧得起他,他的緣實實在在講就是一個怕墮地獄,這個畏懼的心讓他勇猛精進。為什麼?他知道不能往生決定墮地獄,這不是開玩笑的事情。他選擇得正確,那是真實智慧,選擇念佛往生。見了阿彌陀佛,還有十年不要了,馬上要跟著阿彌陀佛到極樂世界,這是真實智慧。他真放下了,對於娑婆世界沒有絲毫留戀。他對極樂世界並不是了解得很多,我們能想像到的,但是他念佛往生極樂世界心情,我們知道,我們沒有懷疑,完全是真心,真信、真願、真行,也是三個真實。
我們今天的問題,我們的信有問題,依舊有懷疑。我們的願也有問題,對這個世間還有留戀,這就是願不懇切。我們的行也有問題,雖然念佛,有妄想、有雜念摻雜在其中。不能說信願行沒有,真的是若有若無,不純、不淨、不真。這是我們念佛念了多少年沒感應,絕對不是說阿彌陀佛厚此薄彼,不是的。我們起心動念,佛知道,你是真心、妄心,裡頭雜一個妄念他都知道,我們自己不知道,他知道。換句話說,沒有能徹底放下,問題就出在這裡,要徹底放下。
「勇猛精進者,無間無雜」。像瑩珂那三天勇猛精進,間是間斷,他沒有間斷,一句佛號沒有間斷念三天三夜,一句佛號裡頭沒有夾雜,這叫勇猛精進。「一向專志,心志專一」,志就是願,心願專一,一心一意求生淨土親近彌陀。「妙土者,精美絕倫」,不可思議的極樂世界。這是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的,我們勇猛精進這真正對得起釋迦牟尼佛。他把極樂世界介紹給我們,目的是什麼?希望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一生保證成佛,而且時間很短。因為極樂世界學習沒有中斷,真正叫勇猛精進。因為法性身是金剛不壞身,不需要飲食,不需要睡眠,體力充足。聽阿彌陀佛說法,法喜充滿,法味無窮,法喜充滿,聽經不中斷,一直到開悟,也就是說,開悟就成佛了。進入講堂我們是凡夫,離開講堂成佛了。
在講堂待的時間長短,那是各人根性不一樣,有人長一點,有人很短。在這方面我們能不能得一點消息?能。什麼消息?把這個世緣放得乾乾淨淨的人,時間就短,他很快就成就;對這個世間還有一些情執,還有一些留戀的,他的時間就長,學習時間就長。不在聰明智慧,在你的心乾不乾淨。真正是清淨平等覺的心,很快,到極樂世界幾天就成佛;清淨平等覺上有問題,時間自然就延長。成佛就是清淨平等覺圓滿現前,就成佛了。他還是有次第,一到極樂世界,第一個是得清淨心,那身分等於阿羅漢,再提升為平等心,那是菩薩,最後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就成佛了,那是覺,清淨平等覺。所以這邊的世緣愈少愈好,隨緣都不放在心上,當然不會攀緣,一心一意專念極樂世界,專想阿彌陀佛,這就對了。
「莊者」,講莊嚴,莊是什麼意思?「恭也」,恭敬,「正也」,正直,不偏不邪,這是莊的意思。莊是「盛飾」,盛飾表什麼意思?表尊重。我們今天有貴客來的時候,一定要服裝整齊,這是什麼?這對他的尊敬。「肅也」,肅是嚴肅,「裝也」,裝是打扮。「可見莊嚴二字,可以俗語解為以尊重、恭敬、正肅等等善美,而裝飾之」。這有貴客臨門,或者是長輩,你去見長輩,先莊嚴自己的身心,這恭敬。「今大士妙德是能莊嚴,妙土是所莊嚴」,這個大士是法藏菩薩,法藏菩薩的妙德,這個妙德是四十八願,是能莊嚴,妙土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所莊嚴。「以萬德融成妙土」,萬德有兩個意思,一個意思是法藏比丘四十八願、五劫修行,成就了極樂世界;第二個意思,合十方世界所有真信、真願念佛往生這些人的功德之所成就,法藏比丘帶頭,十方世界這些有緣人跟進,成就西方極樂世界。往生極樂世界就這三個條件真信、真願、真行,這三個條件跟三個真實相應,真實之際、真實智慧、真實利益。「以萬德融成妙土,是謂莊嚴妙土」,每個往生的人都是莊嚴妙土,為什麼?你在那裡成佛的。
我們再繼續看下面一段,「住真實慧…莊嚴妙土是極樂淨土之大本,普賢妙行之綱宗。本經《禮供聽法品》阿彌陀如來開示十方來臨之正士」,這就是十方到極樂世界往生的人。「通達諸法性,一切空無我。專求淨佛土,必成如是剎」。這四句話,這一首偈,「道破淨土真因」,為什麼極樂世界成為一切諸佛無與倫比的殊勝莊嚴,憑什麼?憑這三個真實。極樂世界是修普賢行門的,這本經裡頭第二品「德遵普賢」,普賢菩薩跟一般菩薩有什麼不一樣,這一點不能不知道。菩薩都是修六度萬行而成就的,普賢菩薩也不例外,普賢菩薩的殊勝就在十大願王,十大願王與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完全相應,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既然極樂世界修的全是普賢十願,那普賢十願我們現在就要常常去讀誦,去了解,最好修行。如果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能跟十願相應,那往生淨土更殊勝,你跟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同願同行,可以說你有十分的把握、圓滿的把握往生,這是不能不知道的。
十願它的特點是什麼?沒有別的,就是心量大。普賢菩薩可以代表大乘教裡常說的兩句話,「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所以大乘教裡常說,「菩薩不修普賢行,不能圓成佛道」,你要想成佛,你一定要修普賢行。中國古諺語有所謂「量大福大」,換句話,就是量小福就小,心量不大的人沒有大成就。普賢菩薩的禮敬,心量大!禮敬諸佛,諸佛是指十方三世,十方是講空間,三世是講時間,過去十方佛、現在十方佛、未來十方佛。一定要知道未來,未來十方佛在哪裡?一切眾生都是未來的十方佛。我得罪一個人,就是得罪了一尊佛;我輕慢一個人,我輕慢了一尊佛。你能成就嗎?難!為什麼念佛的人那麼多,往生的人那麼少,心量太小,有意無意抬高了自己,輕慢了別人,與普賢行願不相應。這種人修淨土跟阿彌陀佛結個緣,阿賴耶識裡頭有淨宗的種子,這一生不一定能往生。這也就是李老師過去常說,一萬念佛人當中往生的只有三、五個,六十年前的話。
今天六十年了,一萬人當中只有一、二個真往生,什麼原因?心量太小了,不能容忍。跟阿彌陀佛不相應,跟念佛的眾生、往生的眾生不相應。每一個往生的人心量都大,要修!要了解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萬事萬法也跟自己是一體。我們執著一個是自己,別的都不承認是自己,好比我們一個人,眼睛,他執著眼睛是自己,其他的都不是,都是敵人,應該把耳朵、鼻子都除掉,他不喜歡,它不能見;把五臟六腑也去掉,他自己也死了。他不知道眼耳鼻舌身、五臟六腑是一體,縱然有一、二個出了毛病,得趕快治它;不能殺它,不能說那個不要了,不可以。現在人迷就迷成這個樣子,不知道是一體,分得太清楚了。
這個禮敬,禮敬是第一條,對於一切萬事萬物的恭敬,要跟對阿彌陀佛平等,這就對了,為什麼?阿彌陀佛修普賢行,這個一定要知道。普賢行叫菩薩的大行,一切恭敬,不但對一切人恭敬,對一切畜生恭敬,對樹木花草恭敬,對山河大地恭敬,對一切萬法恭敬,毋不敬;佛門裡面的經懺儀規,第一句話,「一切恭敬」。世間法裡面,我們看儒家的《禮記》,你翻開來第一句話,「曲禮曰,毋不敬」,沒有一樣不恭敬,世出世間聖人都是這個態度,哪有不敬的道理!為什麼要敬?因為它跟我是一體,一個自性流露出來。不敬它就是不敬自,不敬眾生就是不敬佛,要學聖賢教誨、要學佛法,頭一個就是學敬。我們上一次在斯里蘭卡講經,那邊是小乘法師,建議我在開講之前念三皈依,我接受了。在中國習慣講經之前不念三皈依,念開經偈,開經偈是武則天作的。小乘講經先念三皈依,三皈依是釋迦牟尼佛傳的,這個建議好,我就接納了。
三皈依是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皈是回頭,依是依靠,我們要依靠佛陀,要依靠經典,要依靠真正修行人。僧是修行人,他是我們的榜樣,是我們的模範,修行人持戒、修定、有智慧。大乘的戒定慧跟小乘不一樣,大乘的戒是論心不論事,在日常生活當中,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執著是定,阿羅漢的定,不分別是菩薩的定,不起心不動念是自性本定。它的定不是盤腿面壁,《華嚴經》上鬻香長者修禪定在哪裡修?在超級市場裡修,現在叫超級市場,在逛市場。逛市場樣樣看清楚、樣樣看明白是智慧,看了怎麼樣?如如不動,決定沒有把一樣東西放在心上,心地清淨平等,一絲毫不染,那叫大定。不是遠離這些事相,不是,即事而真,這是真定、真功夫。避開外面境界,找個清淨地方去修定行,那是小乘初學,必須從這學起。漸漸有了功夫,不執著、不分別、能放下了,試試看,財色名食睡擺在面前,是不是真的不動心。真不動心,成功了,智慧才會開,動心就生煩惱不生智慧。所以大小乘都非常重視戒律。
淨土宗的淨是遠離一切染污,這就是淨。但是密宗裡面的清淨它不離,不離得清淨,比我們淨土宗的清淨高。實際上來說,不離開五欲六塵得清淨心,別教是地上菩薩,不是普通人;普通人沒有不墮落的,沒有不受環境染污的。初地以上的菩薩不會,他真看破了,知道一切是幻相、假相,就在境界裡頭一絲毫不染污。《華嚴》是大乘,《華嚴》真的都是地上菩薩,五十三參,五十三參修什麼?從早到晚,你六根所接觸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在這個地方練習不起心、不動念,就是五十三參修行。斷惡修善一切事都照幹,心裡頭痕跡都不落,真修行!這種人往生極樂世界,決定生實報莊嚴土,三輩往生裡頭上品上生。
你要懂得教義你才不會被人欺騙,這個人往生了,上品上生、上品中生,喜歡得不得了。你要細心想想,他有沒有往生的意念、行為,你才能真正判斷他是不是真的往生。如果煩惱習氣沒放下,很難,哪有那麼容易!靈媒的話不可靠,你要問他,他是上品上生,讓你歡喜一場,他沒有往生,甚至於還在三途受苦。所以那些人是不是真往生,我們有沒有知道的必要?沒有必要。真往生,我們到極樂世界不就遇到了嗎?那才曉得他真往生。我們沒有到極樂世界去,人家來給我們講都靠不住。而且我們不應該把這些事情放在心上,要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這些環境都足以破壞我們的清淨心,讓我們念佛裡頭摻著雜念,摻雜著妄想,實際上障礙自己的往生。
「禮供聽法品」裡頭,這是世尊歡迎十方來臨的這些菩薩們,這些菩薩不是求往生極樂世界,是到極樂世界去旅遊參觀、訪問的,阿彌陀佛接見對他們說的話。十方世界確實有不少菩薩聽說彌陀淨土殊勝,來參觀。所以彌陀的開示說,「通達諸法性,一切空無我」,既然空無我,一切統統要放下,就這個意思。通達諸法性,諸法是宇宙之間一切萬法,一切萬法的性是空的,這個空就是真如、就是法性、就是實相。法性裡面什麼都沒有,但是它能生萬法,雖生萬法還是一切空無我,萬法是假的,不是真的,萬法都是生滅法,念念不住。現在我們有個明確的概念,就是所有一切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都是在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波動之下產生的。這個現象生出來立刻就滅了,真的是經上所說「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它不可能存在,就是一切空無我。我們今天看這個幻相,是許許多多念頭聚集在一起產生的幻相,單獨一念見不到,六道凡夫根本無法覺察它的存在。不要說我們,色界天人、無色界天人那都是有相當定功,四禪八定,他們見不到。
這諸法實相,實相就是彌勒菩薩說的「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這相看不到,在哪裡?就在面前。而且怎麼樣?從來沒有消失過,依然是不斷的在相續,相似相續,沒有兩個念是同樣的。你說在哪裡?就在眼前,它就是看不見,用顯微鏡也看不見。這個通達諸法性,一切空無我,地上菩薩,凡是到極樂世界去訪問的也是地上菩薩,沒有登地他沒有資格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訪問的時候,佛這個開示他們知道,他們有沒有證得?八地以上的證得;七地以下沒證得,聽佛說過,沒有親證。「專求淨佛土,必成如是剎」,這是告訴來參觀的人,如是剎是極樂世界,你們今天到極樂世界來觀光旅遊、來考察,你們看見,怎麼來的?專求淨佛剎。世出世間法祕訣是相同的,就是專心,「制心一處,無事不辦」,釋迦牟尼佛這一句話也講得很多,不止講一次。心裡頭只有一樣東西他決定成就,不能搞太多,不能搞太雜,一心一意專求淨佛土,清淨莊嚴的極樂世界。
「道破淨土真因,與今所云一味無差,互為表裡。蓋一切空無我,仍求淨土者」,這是求淨土的人真實智慧。「專求淨佛土,安住一切空者,是真莊嚴國土也」,用什麼求?真實智慧。用什麼莊嚴?安住一切空。一切空是什麼?是清淨平等覺,這是真正莊嚴。「無生可度,終日度生」,諸佛菩薩每天講經教學從來沒有中斷,這是終日度生,為什麼說無生可度?沒有著相,沒有把度眾生這個事情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有,不放在心上是無,無為,終日度生無所不為,無所不為就是無為,無為就是無所不為,它是一不是二。這是什麼?這是明心見性的菩薩他做到了。天天做好事,像了凡先生一樣,把它都記錄下來,斷惡修善,斷惡要記下來,修善要記下來,功過格天天做,這是什麼?修人天福報。福報大的可以生天,生欲界天,不能生色界天,色界天要清淨心,欲界天沒有問題。
這兩句話好,這是大乘菩薩非常積極。不像小乘,小乘消極,小乘無生可度不度眾生,他知道萬法皆空,所以他住在空寂裡頭,這叫入偏真涅槃。不像菩薩,菩薩無生可度就是入偏真涅槃,他又終日度生,並不影響他無生可度,他一點影響都沒有。這是菩薩比阿羅漢高,阿羅漢只有一半,菩薩二邊全了。度眾生沒有起心動念,就是無度而度,沒有分別執著、沒有起心動念,天天現身說法而無現無說。真的是無現無說,為什麼?他沒有自己,沒有起心動念;自己起心動念,那是有現有說,那是凡夫。所以我常說,釋迦牟尼佛在世,為我們示現八相成道,住世八十年,講經教學四十九年,他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如果起心動念,他就不是佛,他是菩薩;如果他有分別,沒有執著,他是阿羅漢;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都有,那他跟我們一樣是凡夫。這個道理、這個事實真相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佛為我們現身、為我們說法,這到底怎麼回事?這是感應自然的法則。眾生有感,自性什麼都沒有,但是自性它活活潑潑,它不是死東西,無比的靈敏,整個宇宙極小、極微細的動盪,它全知道,它沒有起心動念。所以它就有應,有感就有應,感應是因果的源頭,因果從哪來?從感應來的。善與善相感,惡與惡相感,不管善惡跟佛統統有感。自性裡頭沒有善惡,沒有染淨,這是屬於自然的法則,所以叫道。
「莊嚴佛國,佛國離相」,極樂世界人沒有一個著相的。為什麼?《金剛經》前半部離四種相,「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極樂世界同居土的菩薩都已經圓滿了。不但這個沒有了,四相破了,四相破了是聲聞、緣覺的境界,從初果到四果,往上去到辟支佛都屬於這個境界。後面,《金剛經》後面破四見,「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這個見是什麼?念頭都沒有。不但是相,念頭都沒有,也就是不起心不動念,那是法身菩薩的境界,也是我們一般所說地上菩薩的境界。這些菩薩莊不莊嚴佛土?莊嚴,沒有起心動念自然的莊嚴。「建立水月道場,大作夢中佛事」,這是不思議的境界,建立道場,不著建立道場的相,也沒有建立道場的念頭。佛事是講經說法,八相成道的表演,身在演、口在說,這叫佛事。都是幫助眾生覺悟的,所有一切幫助眾生覺悟的事情,就叫佛事。這個佛事也不是真的,為什麼?生滅法。
釋迦牟尼佛示現這個應身,在地球上住了八十年,有生有滅,生滅法,這是夢中佛事,不是真的。我們這一生要回想過去,一場夢,過去了不可得!世間人還要做個紀念館,讓你常常回憶,回憶夢中佛事,對於教初學也有起一些作用,讓眾生慢慢省悟過來。幫助眾生破迷開悟的事情,統統叫佛事。如果幫助眾生搞迷信,那就不是佛事,那是什麼?魔事,那是妖魔鬼怪幹的事情,不是佛菩薩的事情。佛菩薩決定是幫助人破迷開悟。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