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247集)jingkong老法师主讲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四七集)  2013/4/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247

视频MP3点此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聽我念三皈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一十九頁,從第二行看起。科題第四十七,「聞名得忍願」。請看經文,前面是經文:

【清淨歡喜。得平等住。修菩薩行。具足德本。應時不獲一二三忍。】

經文這個六句,是四十八願裡面第四十七願「聞名得忍」,我們看念老的註解。「第四十七聞名得忍願。清淨者,無染無著之本然」。自性清淨心沒有染污、沒有執著、沒有分別、沒有動念,起心動念都沒有,本然就是本有自然的狀態。「歡喜者,適悅在心,寂滅為樂」,這兩句話的意思很深,一般人體會不到。現在的世人絕大多數是把煩惱認為是歡樂,真的將煩惱刺激以這個為樂。真正的樂他沒有感觸,也無法體會。適悅是孔子在《論語》裡頭第一句話所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那是適悅在心。夫子所說的是適悅淺顯的,佛在經上講寂滅為樂,這是深度的。淺顯的,世間聖人可以證得,甚深的,法身如來才能夠證得,寂滅為樂。這個樂不是像我們一般常常講的歡樂,沒有歡那個樂是真的,有歡,就是有歡喜,歡喜還是煩惱。喜怒哀樂愛惡欲這叫七情,這都是不正常的。第一個就是喜樂,喜就是喜歡,說歡喜是一樣的,歡喜、喜歡一個意思。這種樂都是從外頭來的,不是從自性裡頭生出來的,自性裡面所生的是寂滅,

什麼人能體會到寂滅是樂?只有一種人,修禪定的。修禪定嘗到寂滅之樂,他就生法喜,叫法喜充滿。法喜不是刺激,不是外來的,是從內裡面生出來,自性裡頭流出來的樂,這叫真樂,為什麼?沒有副作用。外面的歡樂,境界現前,歡樂;境界失去了,樂就沒有了,變成什麼?變成佛法裡面所講的壞苦,樂沒有了,樂失掉了,就感覺到有這個苦的感覺。苦樂是相對的,樂來了,苦就離開,樂去了,苦就現前,這不是真樂。極樂世界的樂是寂滅為樂,他有沒有適悅在心?沒有。如果有適悅在心,他的心動了,他的心受到外面境界影響了,這個不是樂,在佛法裡面講這是苦。所以,適悅在心是凡夫之樂,寂滅為樂是聖者之樂。

下面說平等,「淺言之,則為離諸高下、深淺、大小、親疏、智愚、迷悟種種差別,曰平等」。平等裡面沒有差別相,有差別相不平等,這個差別就是分別。我們在經題上,本經的經題,有「清淨平等覺」,清淨,遠離一切染污;平等,遠離一切分別。有眾生、有佛不平等,平等心不能現前;眾生跟佛是一不是二,平等了。有真假不平等,有迷悟不平等,有大小不平等,有善惡不平等,有凡有聖不平等。心遠離一切分別,平等就現前。清淨、平等都是定,定中的境界。清淨的定淺,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所證得的,清淨心;平等心是法身菩薩所證得的,也就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他們才得到平等心。清淨、平等都生智慧,都是真實智慧,清淨心所得到的智慧淺,不圓滿,平等心所得到的智慧深,是圓滿的,都是屬於真智慧。

下面說「進言之」,進一步來說,「則真如周遍,萬法一如」,這兩句話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真如就是真心、就是自性,在萬法上講叫法性,在我們自己來講叫自性,自性跟法性是一個性,是一不是二,所以萬法一如。「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什麼叫無差別?心就是佛,佛就是心,佛就是眾生,眾生就是佛,一而三,三而一,這三是一。所以說,「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就是阿彌陀佛」,為什麼?心佛平等,自他不二,這是如來果地上證得的。三無差別,平等就現前了。

下面引用《往生論註》上一句話,「平等,是諸法體相」,諸法的體是平等的,諸法的相是平等。體不可得,相不是物質,不是精神,也不是自然現象,在淨宗稱之為常寂光。常是永恆不變,不生不滅;寂是如如不動,不垢不淨;光是光明遍照。遍法界虛空界都在它的光中,它是法界虛空界的本體,它是一切眾生的本心、本性。一切眾生與我是什麼關係不就清楚了嗎?一體。一體裡面起分別,錯了,一體裡面起執著,更錯了。誰知道是一體?法身菩薩知道是一體。三乘人知道,是解悟,沒有證得,他修行功夫不到,這不到位;修行功夫到位了,他就證得,完全明白了。明白之後,這個心再沒有分別,平等心現前,再不再有染污,所以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就是常寂光,常寂光就是清淨平等覺,名相雖然不一樣,境界是一不是二。所以這句話說得好,『得平等住』。

下面,「又曰」,這也是《往生論註》裡頭曇鸞法師說的,「眾生見阿彌陀如來相好光明身者,如上種種身業繫縛,皆得解脫。入如來家,畢竟得平等身業」。我們參考資料裡頭有「如來家」,有「三無差別」,我們先看三無差別,再看如來家。三無差別是講心、佛、眾生,第一個,「心無差別,謂一念之心體,凡聖不二」。現在我們對於經教裡面所說的一念,有了個粗淺的概念,這個一念是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個細念。一個細念就是一個極微色,是一個五蘊聚體的現象,它存在的時間是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這一彈指之間,有三百二十兆個微細的念頭,當中的一念。

如果用我們現代科學家所說的,時間以秒做單位,一秒鐘我們能彈幾次?彈得快看能彈幾次?大概可以彈五次,五乘三百二十兆,那就是一千六百兆,一秒鐘。一秒鐘它有一千六百兆個生滅,而且要記住,每一個生滅的現象不相同,絕對不可能有兩個念頭完全相同的。我們的想法,大同小異,實際上呢?實際上是小同大異,實際上。我們凡夫看起來大同小異,實際上是大異小同,我們只看到小同,沒有看到大異。為什麼?我們侷限在我們六根的界限,只能看到我們這個小範圍。大到什麼程度?大而無外,大的變化我們怎麼會看見?沒看見。大的變化不在我們這個地區,在地球的遠方,甚至於在外太空,別的星球上,不在此地。

為什麼?這一念有多大的範圍?下面說,「具十界十如是之法」,這就是遍法界虛空界就在一念當中出現的。這一出現立刻就消失了,就不存在了,所以佛說「萬法皆空」,這話是真的,一點都不假。一切法畢竟空,不可得,為什麼?它念念不住,前念滅了,永遠滅了,後念生了是暫時生的,生了立刻就滅了,真的是「當處出生,隨處滅盡」,絲毫都不留。所以,我們所看到的現象是一個相似相續相,不是完全相續,完全相續應該前面跟後面是相同的;前後不相同,它相續,這相似相續。即使是一個人的思想,前念跟後念都不一樣,儘管是想一樁事情,想一個人、想一樁事,前念後念不是一樣的。這個我們能體驗得出來,是真的不是假的。前一個念頭不是後一個念頭,每個念頭都是獨立的。所以,遍法界虛空界是假的,不是真的,都是這些念頭相似相續讓我們產生錯覺,以為真有。

十法界決定是假的,為什麼?它的根是假的,根是阿賴耶。阿賴耶就是無常,它是個波動現象。波動現象所產生的一切現象,都是生立刻就消滅了,我們可以說生滅同時。因為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我們沒有辦法掌握,沒有辦法控制,我們的六根能力達不到,這個速度我們看不見。我們能夠看見、覺察的,覺察的相非常模糊,我們用電影幻燈片來做實驗。電影的幻燈片,電影是幻燈片組成的動畫,它在銀幕上停留的時間是二十四分之一秒,就是一秒鐘它的生跟滅二十四次,我們能看到它的現象。如果說以同樣的速度,就是二十四分之一秒,我們看其中一張的幻燈片,一張。它在銀幕上打出來,速度是二十四分之一秒,我們看見沒有?看見了。看見什麼?銀幕上有光亮了一下就不見了,光裡面有什麼東西沒看清楚。這就說明,我們眼睛對於二十四分之一秒,就看不準了、看不清楚了,只看到一道光,光裡頭什麼都不知道。

從這個例子上我們就能想到,把這個頻率增加,增加到一倍,二十四變成四十八,四十八再加一倍,變成九十六,一倍比一倍快。大概九十六分之一秒,我們在銀幕上只看到亮一下,什麼都不知道。現在把這個頻率加到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所以宇宙的變化,源起就在眼前,是真的不是假的,大乘經上說「當處即是」,看到什麼時候科學家證明,佛經講的是正確的。宇宙有沒有源起?沒有,真的沒有。自性是不生不滅的,只是一念不覺,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出現什麼?出現宇宙,出現十法界,出現六道,出現一切諸佛剎土。這是一念之間完成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完成的,沒有先後,沒有遠近。沒有遠近,沒有空間;沒有先後,沒有時間。時間、空間都是抽象的概念,沒有這個事實,假的。

心、佛、眾生,心是心法,佛是覺悟的眾生,眾生是迷惑顛倒的佛,是自性的起用。這個起用,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佛境界,實報莊嚴土;有起心動念了,是十法界。起心動念裡頭有善、有惡,善的是六道裡頭的三善道,惡的是六道裡頭的三惡道。這麼變現出來的,全都在一念,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所以,諸佛與眾生的本性是一,沒有差別。稱佛,這個本性現的相無有差別,這佛知佛見;如果說有差別,這是凡夫知見,迷了。迷了就有差別,覺了就無差別。覺,了解事實真相,真相等於零。這心無差別,從體上講的,體無差別。

從相上講,有覺有迷,覺是佛,「佛無差別,謂十方諸佛了悟十界十如是之法而成正覺。即是悟本心之所具,悟眾生之所迷。迷悟因果雖殊,而其體無有差別」。迷悟的時候,相有差別,作用有差別,體沒有差別,體是一。惠能大師開悟那五句話說得好,把開悟的樣子說得很清楚,說得很圓滿,最簡單的五句話,二十個字。這是起用,從體起用,覺的用沒差別。

再看第三個,眾生,「眾生無差別,謂九界眾生各具十界十如是之法,諸佛之所悟與本心之所具,其體無有差別也。華嚴經曰: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九法界眾生,這個裡頭是六道再加上三乘,聲聞、緣覺、菩薩這三乘。這三乘人,各個都具足十法界十如是之法,圓滿具足,沒有一樣他缺。阿賴耶裡面的種子,確實圓滿具足十界依正莊嚴,就是此地講的十如是之法,十法界依正莊嚴。至於現相,現前現什麼相?可以現佛相,現佛相,記住這裡有十界,十法界裡面的佛相;或是現菩薩相,十法界裡面的菩薩;或現聲聞、或現緣覺。依正莊嚴那是隨緣現相,體,體是一個,遍法界虛空界無量無邊諸佛剎土皆如是,沒有絲毫差別。只是眾生迷悟有差別,佛菩薩覺悟了,見到真相;眾生沒有覺悟,迷在幻相裡頭,對於真相一無所知。如果要知道了,眾生決定不再作惡,為什麼?作惡是錯誤,作惡是在那裡製造輪迴、製造十法界,在幹這個。

十法界、輪迴是假的,十法界是個夢,六道輪迴夢中之夢。永嘉大師在《證道歌》上給我們說得好,「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夢裡真有六道輪迴,一覺醒來之後沒有了,輪迴不見了。覺醒之後,夢就沒有了。現在我們知道,夢從哪裡來的,就是六道從哪來的?六道是從妄想分別執著而來的,這三種煩惱都具足。妄想是無明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執著是見思煩惱,全錯了。全錯了,你的言論就錯了,思想錯了,行為就錯了。善的行為,三善道的果報;惡的行為,三惡道的果報,出不了了。

佛陀的教育教什麼?教你認識宇宙人生的真相,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超越輪迴,超越十法界,回歸到自性本覺。這是佛陀教育。佛陀教育不分十法界,不分六道,在人間,不分族群、不分國籍、不分信仰,你所信仰的宗教,不分,佛教裡頭沒有執著、沒有分別。佛知道所有一切眾生共同一體,一法身,一心一德。佛教你看人、看自己一體,「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這就是一體。這是佛陀教育,不能不學,不能不知道。念老這幾句話說得好,「真如周遍,萬法一如,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一心念佛,破煩惱,消業障,這個理論就在這幾句話。

曇鸞法師又說,「眾生見阿彌陀佛相好光明身」。你見到阿彌陀佛的報身,世尊在《觀經》上所講的,身有八萬四千相,每一個相有八萬四千好,每一個好放八萬四千光,每一道光明裡面都有佛菩薩在那裡講經教學。你要是看到了,看到怎麼樣?得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威神的加持,你的身跟阿彌陀佛身一樣的。阿彌陀佛有這個功德、願力,把我們凡夫業報身轉變成清淨法身,法性身。所以,種種身業繫縛,煩惱、習氣、業障,見佛全都解脫了,都化解了。「入如來家,畢竟得平等身業」,這個如來家就是極樂世界,你往生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如來家。極樂世界是一切眾生的老家,往生極樂世界就是我們回到老家了,老家殊勝,老家無比,回到老家親近彌陀。

「如來家」,這個地方是術語,也是《佛學大辭典》裡面節錄下來。「真如法界為如來之所住,故稱如來家」。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就是安住在真如法界,這個法界是真的,十法界是假的。《唯識論》第九卷說,「菩薩得此二見道」,兩種,一種「真見道」,一種「相見道」。這兩種見道,菩薩要是得到了,這叫「生如來家」。生到哪裡去?生到實報土。兩種道你得到了,真見道、相見道,這兩種你都見到了。真是見性了,相是覺悟了,覺悟什麼?覺悟到相就是性,性就是相,性相一如,性相不二。譬如人見到金器,知道這是真金,也知道器皿之相,它是鐲子、是戒指、是項鍊。他知道那是相,知道相就是金,金就是相,這叫入如來家,如來家是講他得道了。有體有用,性是體,相是作用,真是講真性,這個時候就叫生如來家。

下面括弧裡頭有個解釋,「真見道:於見道位起無漏根本之無分別智,悟唯識真如之理」,這就是明心見性。「相見道」,真見道的對面,「真見道之後,起後得有分別之智慧」,對前面無分別智所證的真理,「再分別變真如之相分」,分別變真如的相分,「擬於真見道而觀念之之位」。這是見性之後,可以說它是同時,是有先後,先後不能夠辨別,速度太快了。見到真性就知道所有的現象,這是覺悟,覺悟所有的現象不離真如。好比認識黃金之後,這個認識黃金就是見到真的,見到一切金器他就得其用了,知道所有這些金器統統是真金變現的。相是什麼?萬相,整個宇宙的現象,哪一相不是真如?

所以這個人見性了,請老和尚給他做證明。老和尚問他,性是什麼樣子?性在哪裡?或者說「道一句來」,你說來我聽聽。真正見性的人,回答的方式不一樣,有人用一個動作來比,有人用一句話,有人拈一物,隨便拈一個什麼東西表示一下。老和尚點頭,就是替他做證明,他真見性了。沒有一法不是,你在一切法裡頭得自在,你再也不迷了。不迷就是什麼?再也不執著了,再也不分別了。不分別不執著是自分,對別人?對別人,你說什麼我就跟你說什麼,隨著你的分別而分別,隨著你的執著而執著。這才能跟人打交道,要不然不能打交道了。這叫什麼?恆順眾生,隨喜功德,自己確實沒有分別執著。到這個境界,才真正體會到什麼叫恆順眾生。

我們沒有,我們是隨順煩惱,隨順自己的煩惱,不是眾生。唯有不隨順自己煩惱的人,才可以隨順眾生,就是把自己的煩惱習氣放下,那個時候才是恆順眾生。恆順眾生是修行,為什麼?順著眾生,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個四句,要跟眾生和光同塵你才能修成功,你離開眾生怎麼修?不能離開。這個眾生脾氣很不好,很難相處,你跟他相處修什麼?修忍辱波羅蜜,看你能不能忍受。到什麼都能忍受了,這個人很好相處。為什麼不好相處?是因為你隨順你的習氣,你的習氣跟他不一樣,到你沒有習氣的時候,你可以隨順;有習氣的時候,你的習氣跟他對抗,所以你不能隨順。你喜歡別人隨順你,你不能隨順別人。

那個能隨順的人成就了,功夫成就,功德成就了。我不能隨順他的,我幫他成就了,沒有功德,有福德,你幫助這個人成佛了,有福。你這種行為對別人是跟人家結怨,那是造罪業,你跟菩薩,菩薩不結怨。所以你天天發你的脾氣,成就菩薩忍辱波羅蜜,你將來得福報。這個得福報,在我們想,到哪裡去享福?大概都是阿修羅、羅剎,他造的是這個業,福報很大。但是福報享完,麻煩就大了,福報享完之後就是三惡道,往深處看、往遠處看,不善。如果看到那個人能忍辱,自己豁然覺悟了,這是無上功德,幫助別人成就,自己也成就了。這是好事,自他都得利益。

相見道,在萬相當中,知道萬相之體是一,全是自性變現的。日常生活當中對一切眾生,能夠恆順眾生的知見,恆順眾生的煩惱習氣,成就自己的忍辱波羅蜜,也幫助眾生破迷開悟,讓眾生在不知不覺當中,接受到潛移默化。看這個眾生的根性,根性利的,很短的時間他覺悟了;根性鈍的,煩惱習氣很重的,要長時間的潛移默化,確實有人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才轉變過來。根性利的,幾個月、一年,二、三年轉過來了,根性利的。菩薩有耐心,菩薩有定功,不會被境界所轉,菩薩對於一切萬法,體、相、作用他清清楚楚,一絲毫都不模糊。所以他的所作所為凡夫不知道,有些凡夫看起來認為錯誤的行為,與戒定慧相違背,凡夫知見。不知道他那個作用是度另一類的眾生,幫助眾生回頭,幫助眾生覺悟,這就是所謂菩薩的密義密行。到幾時恍然大悟,你對他才五體投地,恭敬讚歎;沒有契入這個境界,往往批評、毀謗。古今常有,不足以為奇。

一般學佛同學,上上根人很少,黃念老告訴我,往後上上根人可能沒有了。下下根人也少了,下下根人老實、聽話、真幹,他也很容易成就。麻煩是當中這個階段,不上不下,我們稱為上中根性,不是上上,上中根性。這個階段的人多,這個階段的人很難教化,為什麼?他不定性,疑心很重,心浮氣躁。菩薩度化這些眾生,顯示無盡的慈悲,正是佛門所謂的「佛氏門中,不捨一人」,生生世世,佛菩薩都在眾生的周邊,只要有緣,機會決定不會錯失。眾生緣成熟了,也就是他一時歡喜了,菩薩給他講經說法,過幾天他又不高興了,不想再聽,菩薩只好離開。下一次再有機會,菩薩就現另外一個身。什麼時候才能讓他回頭?要很多世,不是一生一世。佛菩薩境界裡頭沒有時間、空間的觀念,六道裡頭眾生有這個執著,佛菩薩沒有。所以佛菩薩沒有妄想,時間、空間觀念是妄想。真相大白,真相裡頭有體、有相、有作用。

經上所說的如來家,淨宗就直接把它指作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是如來家。我們念佛的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生如來家。「若遇阿彌陀如來平等光照」,這是遇,「若聞阿彌陀平等意業,是等眾生,如上種種意業繫縛,皆得解脫。入如來家,畢竟得平等意業」。前面得的是平等身業,這更深一層,得平等意業。後面念老把它總結,「蓋謂十方大士」,大士是菩薩,因為這些願都是對十方世界諸菩薩而發的,幫助這些菩薩一生成就。「若於阿彌陀如來」,「睹相」是見相,見到阿彌陀佛的相;「聞名」是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見光」是見到阿彌陀佛的光明;「知意」,心知意明,「皆入如來之室」。這些有在此方,有在極樂世界,剛剛生到極樂世界,見到佛了。念佛的名號,在西方極樂世界到處都是,都能夠聽到,見光、知意,這入如來之家。

「以聞名故,得畢竟平等之業」,身口意三業平等。「與此願之聞我名者,證離生法,獲陀羅尼,清淨歡喜,得平等住,全然一味」,說的是一個道理,說的是一樁事情。「以聞名故,得住平等法中」。聞名是真正懂得了,他住平等法中,平等法是什麼?是阿彌陀佛。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無有一法不是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全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我們看到小本《彌陀經》上所說的眾鳥,白鶴、孔雀、迦陵頻伽、共命之鳥,不是畜生,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變作鳥身,講經說法,供養大眾。那你要問,為什麼現鳥身不現佛身?現佛身,聽的人太拘束了,在佛的面前一定得規規矩矩,在鳥的面前可以隨便,可以放逸。你想佛多慈悲,順著你的意思,你喜歡怎樣聞法真正聽懂去學到東西,他能隨你的意思。不可思議!那我們現在用網路教學,用電視教學,用光碟教學,這就是化身。老師在面前,真的要恭恭敬敬,放逸一點不好意思,但是在光碟面前就無所謂了,知道我看得到他,他看不到我,可以隨便一點。

很多年,我想到,沒有緣分。晚年,可以幫助幾個年輕人,人數不能多,場地很小,人數不超過十個人。我前面曾經說過,也不必叫佛學院、佛學班,都不必,志同道合,大家在一起學習。一個人專攻一部經,就在我以前所講過的這些經論的光碟,現在全部都做成光碟了,專攻一部。每個星期講兩個小時,要寫講稿。每個星期大概講兩個小時,至少需要寫一萬五千字,一萬五千到一萬六千的樣子。一個星期要寫這麼多字,練習寫作。做報告的時候,把它錄成光碟,這就是他學習的成績。每個星期兩個小時,有文字、有光碟。十個學生,十個同學,我們每天講四個小時。就是兩個人,一天兩個人,五天十個人,星期一到星期五。還有兩天,我也可以講四個小時,講一天,還有一天的時間,我們可以做充分的交流,互相學習。

每個同學學的不一樣,十部經論,十個人是十部不相同的,在一起切磋琢磨。自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聽大家的報告,廣學多聞,在聽報告當中,取人之長,捨人之短,來提升自己。這個方法很好,中國在古時候,人才是用這種方法培養出來的。人多了,超過十個人以上,老師照顧不到,精神、體力、時間都不行。十個人以內,各個都照顧到,是一種很好的方法。李老師當年教學,實際上就是教兩個人,兩個人專攻一部經,其他同學旁聽。我們現在不用教學,沒有旁聽,都是自己專攻,但是同學做報告都要來聽,不能缺課。十個人等於十部經同時學習,但是專攻自己的一部。可以把不同經論裡面的思想,融會到自己這部經裡頭,可以這樣做法,一門深入,同時也廣學多聞。但是聽那些東西只聽,也可以做一點筆記,不在那上面浪費時間,時間、精力要用在自己一部經上。

用這種方式培養專才,今天講專家學者,他只專一門,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他每天讀經,讀他自己學的這部經典,遍數愈多愈好。參考資料要以一家為主,學多了會學亂了,每一個註經的大德,看法、想法有不同。所以學,學東西還是要順從古人,跟一個老師。這個老師可以選古人,我們想學《楞嚴》,跟誰學?我給你建議,跟圓瑛法師學。你學《圓覺》,也可以跟他學,他這兩部經真下了功夫,真講得好。把他這個東西學通了,做為基礎,再學古註就很容易,古註深,它淺。他學《楞嚴》、學《圓覺》,把自古以來這些註疏、參考資料他統統讀過,這給我們初學人帶來很大的方便。這個方法是好方法。真正要學教,參考資料裡頭最豐富的是日本《卍續藏經》,這個裡面《楞嚴經》註解大概就有三、四十種,蒐集得很廣。可是如果我們學這部經,真正用作主修的課本,還是圓瑛法師的,圓瑛法師是近代人,我們看起來好懂。古註都有一定的深度,由淺而深,慢慢向上提升,不要著急。一生專攻這一部,你將來就超過圓瑛法師,也能夠超過古大德。

學《彌陀經要解》,《要解》是蕅益大師的,註得非常好。蓮池大師有《彌陀經疏鈔》,講得非常詳細。《要解》是精華的節要,文字很少,妙極了。印光大師讚歎,稱為《彌陀經》註解當中第一部,「即使古佛再來,為《彌陀經》做個註解,也不能超過其上」,這是印光大師讚歎,讚歎到極處了。淨宗要發揚光大,三經要有人講,三經都需要,三經都好,如人食蜜,中邊皆甜。可是學,最好一生專攻一樣,《無量壽經》、《彌陀經》、《觀無量壽經》,還有《往生論》,三經一論。現在講五經一論,《大勢至菩薩圓通章》只有一種註解,乾隆時代慈雲灌頂法師,他有《大勢至菩薩圓通章疏鈔》,疏、鈔都是自己作的,註得好,我過去好像講過一、二遍,都是用這個本子。還有一本《普賢菩薩行願品》,《四十華嚴》最後一卷,這是屬於淨土五經裡面的。那個有清涼大師的《疏鈔》,內容非常豐富,也可以說是《華嚴經》的心經,《華嚴經》的精華錄。淨土宗的經典不多,最重要的五經一論。能夠有幾個同學在一起,一個人學一樣,這淨土專宗。地方不要很大,有一個小小的攝影棚,有網路,利益無量無邊。大家在一起長時間的學習,肯定有成就。真正老老實實、死心塌地來學習,放下萬緣,自利利他,功德無量。

「得住平等法中,即住於諸法實相」,經題「清淨平等覺」就是諸法實相。「又《漢譯》稱阿彌陀佛為無量清淨平等覺。故知十方大士,聞佛名號,至心信樂,以平等心,念平等覺,如是安住,亦是得平等住之義也」。《漢譯》經文裡頭,稱阿彌陀佛為無量清淨平等覺,無量清淨平等覺是阿彌陀佛的名號。萬法皆如,萬法皆是,無量清淨平等覺是一切眾生的真性,是一切眾生的真心。阿彌陀佛這個名號,就把遍法界虛空界含攝圓滿了,真正是一法不漏。以無量清淨平等覺的心,念無量清淨平等覺佛,心安住在阿彌陀佛,就是安住在無量清淨平等覺,這是真正得平等住之義。我們有沒有得到?心清不清淨,平不平等,覺不覺悟?這是真念阿彌陀佛。口念阿彌陀佛,心裡頭不清淨、不平等,還是迷惑,那就是古人說的,「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這一句彌陀白念了,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所以,夏老會集這個經題會得太好了,不是自己的意思,是《宋譯》的經題跟《唐譯》的經題,兩個題合在一起。《宋譯》的是「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漢譯》的有一個本子經題是「清淨平等覺經」。他把重複這個字「經」去掉,這兩個題合起來,「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妙極了。把這部的經義從這個題裡頭完全顯示無餘,不但這一種本子,五種本子意思都在這個題目當中,會集得太好了、太妙了!可以說這個題目就是釋迦牟尼佛自己定的,在經題當中被夏蓮老看出來了,把它選出來做經題。

這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就是諸法實相,就是法界全體,就是諸法平等體性。「但能念念相繼」,念到「念而無念,無念而念,故曰得平等住」。為什麼?你心裡頭所住的就是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都沒有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叫心有所住,不放在心上,這心就無所住。今天我們世間人,心裡住的是什麼?是自私自利,是名聞利養,是七情五欲的享受,是貪瞋痴慢疑,這是六道眾生心之所住,他心裡有這些東西。而且這些習氣非常嚴重,真的是牢不可拔,這個情執太深了。這就說明為什麼修行這麼難?為什麼經學了幾十年都不得受用?原因就是這些東西塞滿了我們的心性,阿彌陀佛裝不進去,你這心裡裝滿了。所以要把已經裝在心裡面這些東西,把它清除掉,要把它看作是垃圾,清除掉,清除得乾乾淨淨。善念、惡念統統清除,為什麼?惡念感三惡道,善念感三善道,統統都是輪迴業,你要不把它清除掉,出不了六道輪迴。出不了六道輪迴,不管做什麼,統統叫輪迴業,為什麼?你是輪迴心。輪迴心念佛也是輪迴業,出不了六道輪迴,輪迴業裡面的善業。你所念的、所思的、所行的,將來果報在人天,人天在輪迴當中,沒出輪迴,就這麼回事情。

我們今天既然發心想求淨土,就認真把這個心放在極樂世界上,不放在輪迴上。心裡面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沒有別的念頭,這是個真正念佛人。一心只想求生極樂世界,其他的念頭全沒有了。對這個世界不存任何指望,只要有指望就有麻煩,你就出不去。對這個世間一無所求,只求往生極樂世界,就這一念了,你決定得生,阿彌陀佛決定不辜負你。現在人喜歡懷疑,我們對阿彌陀佛不懷疑,任何人講的話都靠不住,阿彌陀佛講的話可靠,我們要相信。如是安住這就叫得平等住。阿彌陀佛把所有一切的念頭都擺平了,一切念歸一念,這一念就是南無阿彌陀佛。這叫真正念佛人,真正是彌陀弟子。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9年4月10日09:17:5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58281.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