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191集)jingkong老法师主讲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九一集)  2013/2/22  馬來西亞華嚴講堂  檔名:02-040-0191

视频MP3点此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我們先念三皈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請看《大經科註》第四百五十六頁最後一行,從當中看起:

《大論》,「一彈指頃有六十剎那,故知一念,指一彈指所占時間之六十分之一,故甚短暫」。前面我們學習到這個地方。「然於此短促剎那之際,可超過億那由他百千佛剎,周遍巡歷,深顯極樂國人神通妙用不可思議」。我們從《菩薩處胎經》看到世尊跟彌勒菩薩的對話,知道大乘經上常說的極微色,讓我們有了一個概念。看到近代科學家的報告,科學發現的微中子,實際上就是佛經上所說的極微色。極微色就是一念,一念的時間非常短暫,我們無法想像。經上說的一彈指有六十剎那,一剎那有九百生滅,這是《仁王經》上說的。這是世尊隨俗諦而言,不是真諦,真諦是他親自證得的,那是真的,隨俗是隨我們凡夫之見。我們凡夫一彈指的六十分之一,真的就不容易了。一彈指的六十分之一,一秒鐘如果能彈五次,五六三百個剎那,一秒鐘有三百剎那,一剎那有九百生滅,我們稍微還有個概念。如果像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彈指有三百二十兆,那一秒鐘有一千六百兆,這真是我們無法想像的,這個時間太短了。在這個一念當中,這是極其微細短暫,裡面還有成住壞空。成住壞空這四個現象就是在極短暫的時間,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當中完成。極樂世界的菩薩,神通妙用真正是不可思議。

下面我們把它念一下,「那由他,數也,古說不一。其小者,如《玄應音義》謂那由他,當中國十萬」。中國人說十萬,印度人那由他,那由他裡頭最小的。「其較大者」,則是隋,隋是隋朝,唐代之前是隋代。那個時候梵文的經典翻成中文的很多,隋唐時代是翻譯經典,中國佛教的黃金時代,最興旺的一段時期。那由他翻成千萬,「言數千萬」,現在我們稱為億,因為那由他翻中國是億的意思,現在我們稱億是一萬萬,萬萬為億。「故其數難於確定,但可定言億那由他百千」,這是代表一個難以數計的大數目字,我們今天講大數目字,說天文數字。

「於一剎那,能超過如是眾多佛剎」。眾多佛剎實在是法界虛空界裡面所有的佛剎,一個都不漏。「表所到之處至遠也」,這是形容極樂世界神通的能力。「周遍巡歷,表所遊之國至廣」。一切諸佛剎土,他統統都到了,到那裡去幹什麼?「供養諸佛,表所興之事至繁也」。諸佛無量無邊,在極短暫的時間,他統統到了。這個我們知道是分身去的,化身去的,分身跟化身它管用,不是不管用。修福修慧,真的增長自己的福德,增長自己的智慧,這是他們所辦的事。

「而悉於一念之頃,圓滿成就」,這是供佛聞法,修福修慧,這對自己講的。同時在一切諸佛剎土當中,遇到跟自己有緣的眾生。在這裡我們必須要知道,生命是永恆的,人沒有死亡。如果有死亡,這個事情就好辦了,問題是事實真相,人沒有死亡。這個沒有死亡那是怎麼回事情?人有轉世,轉世不是死亡。譬如我們現在在人間得的是人身,壽命到了,壽命是前世修來的,身體的形相也是前世修來的,這一生種種的享受都是前世修的,前世修的因,這一世得的果報。所以古德告訴我們,「欲知前世因」,我們要想知道我前世幹了些什麼,因,「今生受者是」,我這一生從生到老死,這一生享受的就是的,果報,過去修因,這一生享的果報。第二句話,「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我們想來生我們是什麼樣的果報?那這一生當中你幹的是些什麼,就是來生的果報。這兩句話很簡單,並不很深,可是真正把因果的奧祕說出來了。

所以我們一定要曉得,人沒有生死,就是轉世,無論在哪一道,死了之後他就會轉世。至於轉到哪一道?懂得因果的人他可以操縱,不懂因果的人隨業流轉,那個很苦,自己不能掌控。自己如何掌控?那就是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功德少的,不失人身,來生還到人道,來生會比這一生好,為什麼?你懂得修行。如果修的福報大,福報大是什麼?利益眾生人數多,利益的時間很長,這來生就到天道去了。天的福報大,壽命長。所以,業因果報,絲毫不爽,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上,與任何人都不相干。別人想害你害不了,害他自己;別人想幫你也幫不了,幫他自己,為什麼?他自己造的業,自己來生有果報。

對我們的傷害,我們不要放在心上,就沒有受到傷害;放在心上,就接受他的傷害。我們可以不接受,不接受好。原諒他的造作,不善的造作,原諒他,不要跟他計較,不要放在心上,也不可以放在口上。像別人罵你,罵不還口,他罵我聽,罵一、二個鐘點,他罵累他就不罵了,我沒有事;他生氣生得很嚴重,我若無其事,好像沒聽見一樣。別人打我,我不還手讓他打,打幾下之後,他就打不下去了。兩個人吵架對吵,愈吵愈有勁;對打也是的,愈打愈有勁。一方面不打、不還手,那個人怎麼打得下去?受任何的屈辱都若無其事,幫助我們自己消業障,好事!對於毀謗我們的人、侮辱我們的人、傷害我們的人要感恩,我們的業障就消掉了。如果你要是接受,懷恨在心,那就壞了。變成什麼?變成冤冤相報,生生世世,沒完沒了,雙方都痛苦。所以,有一方是個明白人,雙方都得利益。像這些,經典上教導我們;在中國古時候,你家裡老人教你、長輩教你、老師教你、善友教你,教你的人很多。我們要記住,遇到這些事情,懂得怎樣應付,怎樣把它應付得很圓滿,彼此雙方都得利益,不結冤仇。

極樂世界的菩薩,周遍巡歷諸佛剎土。我們能想像得到,一切諸佛剎土跟自己有緣的眾生很多!因為我們的生命是無量劫,過去無始,未來無終,沒有生死。生死是屬於業報,業報會帶到來世。我們這一生帶著過去生生世世的業到這個世間來,在這一生當中消掉一部分,但是又造了一部分新的,新的跟舊的累積起來又帶到下一世,真的叫沒完沒了。只有遇到佛法,佛法教我們消業障,除了淨土法門,都教消業障,沒有帶業障的。但是淨宗法門帶業障能成就,這就方便了,像我們這一類的人得受用了。如果是不許帶業,那個成就是上上根人(善根福德很大的人)才能做到,中下根性沒分。這是說遍供諸佛,還加上廣度有緣眾生,這兩樁事情是連在一起的。

都是在一念之頃,圓滿成就了,「備顯極樂國土之事事無礙」,這是華嚴境界。「一多相即,延促同時」。一多,一身能現無量身,能在無量佛剎修成福慧,能在無量佛剎普度眾生。延促同時,延是時間延長,長時變成短時,促是短時,延是長時,延促同時。也就是說,時間跟空間沒有了,時間不是真的,空間也不是真的,沒有時間就沒有先後,過去、現在、未來沒有了;沒有空間,距離沒有了,所以辦事方便,一念可以圓滿。「芥子須彌,十方不離當處」,芥子,芥菜子,須彌是須彌山,這是說空間,芥菜子裡面可以容納須彌山,小可以容大。十方不離當處,十方無量無邊的剎土都在現前。

「一念遍供,三世不隔當念」。三世,過去、現在、未來。菩薩興一個念頭供佛,這一念,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統統都供到了,一個都不漏,一念之間就完成了。「當下即是,圓攝無遺」,圓滿含攝,一個也沒有漏掉。「故云:華藏無異極樂」,這個境界是《華嚴經》上講的華藏世界,極樂世界有。《華嚴》講十玄,這個十玄在《無量壽經》上全都有,一樣都不缺。所以古人斷定這部經無異於《華嚴》,而稱《華嚴》為大本,《無量壽經》是中本,《阿彌陀經》是小本。說得最詳細的是《華嚴》,受持最方便的是《阿彌陀經》,每一天早晚做為課誦,取《阿彌陀經》。小本《彌陀經》經義跟《無量壽經》、跟《華嚴經》完全相同。所以華嚴無異極樂,跟極樂世界沒有兩樣。「淨土遍收玄妙」,這個玄妙就是十玄門。

下面第六章,我們的科判是「庚五、定成正覺」。下面「十二」是四十八願裡面第十二願,「定成正覺願」。我們看經文,這也是一章只有一願。

【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遠離分別。諸根寂靜。若不決定成等正覺。證大涅槃者。不取正覺。】

每一章最後一句是『不取正覺』這四個字,看到這四個字,這一願就是一章。有一章兩願的、三願的、四願的,也有幾個是一願的,這個是一願,定成正覺願。請看念老的註解,「此第十二願名定成正覺願。往生者決定成佛」,這就是定成正覺,一個都不會漏的。「正顯彌陀之本心」,阿彌陀佛建立極樂世界,他存什麼心,用意何在?十方一切如來,本心本願都是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彌陀不但是跟一切諸佛一樣,本心本願也是幫助眾生離苦得樂。但是四十八願幫到底了,幫到究竟了。究竟的苦是煩惱習氣不能斷,菩薩苦,究竟之樂是成佛。將無始無明煩惱習氣斷盡,這就是離究竟苦,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圓滿成佛,究竟樂。

阿彌陀佛做到了,用的方法太巧妙了,能令一切眾生帶業往生極樂世界,到達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是阿彌陀佛以願力、神通、道力、功德,把我們無始的業障,讓我們不知不覺,他把我們解決了,用相宗的話來說,幫助我們轉八識成四智,作阿惟越致菩薩。我們真的不知道怎麼轉的,而且時間很快。是我們往生坐在蓮花裡面,坐蓮花的時候蓮花開的,坐到蓮花裡面,蓮花就合起來,佛把這個花帶到極樂世界,放在七寶池裡面,花再開,你就出來了,出來的身是什麼相?跟阿彌陀佛一樣,身有八萬四千相,每一個相有八萬四千好,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三十二相是印度的習俗,真正相好光明我們六道眾生無法想像,不要說人,二十八層天他們都不知道。他們如果知道了,一定念佛求往生,不會再搞六道輪迴。所以這佛的本心,「唯以一佛乘」,真的是《法華經》上所說的,無二亦無三,極樂世界沒有二乘、沒有三乘,唯以一佛乘。那個地方所有的課程,幫助你成佛,幫助你快速成佛。「廣度無邊眾生於究竟涅槃」,這是阿彌陀佛的本心,阿彌陀佛的心意。

「願文中遠離分別,諸根寂靜」,這兩句文是從《宋譯》本裡頭來的,「自《宋譯》」,《宋譯》說的。「若不決定成等正覺,證大涅槃者,不取正覺」,這個幾句話從《唐譯》裡頭來的。為我們清清楚楚的指出來,夏蓮老會集這部經,字字句句都有來歷,自己沒有編造經文,沒有改動經文。這個會集是被佛菩薩、祖師大德所肯定的,這是真經,不是偽造的。「至於《魏譯》」,這是一般的原譯本的流通本,魏康僧鎧翻譯的,曹魏時代,「則為不住定聚,必滅度者,不取正覺」。這個是《魏譯》的原文,不住定聚,必滅度者,不取正覺。

「善導大師釋《魏譯》時,多以《唐譯》助顯之。並於此願立四名」,這是善導大師講的。現在我們用的這個名是定成正覺願,善導大師說這一願,「必至滅度願」,滅度是大般涅槃,就是成佛;第二,「證大涅槃願」,第二個名字;第三個名字是「無上涅槃願」;第四,「亦可名住相證果願」。「《甄解》讚曰」。唐朝那個時代,善導大師講過這個經,他採取的是《魏譯》本,《唐譯》本他看過,所以也用《唐譯》本來解釋魏譯本。他說這個四句,就是願名,「《甄解》讚曰:高祖願名太盡願意」。講得好,對於這一段的意思,從這個名上就清清楚楚。高祖是指善導,日本這出家人值得我們尊敬,他們在唐朝時候是善導的學生,到中國來留學的,回去之後建立淨土宗,成為淨土宗的祖師。他不忘本,他把善導尊為高祖,然後再是初祖、二祖、三祖,一直下來,中國這一位大德稱為高祖。善導大師在中國淨土宗是第二代的祖師,第一代廬山慧遠,第二代唐朝的善導。我們對於祖師的尊重比不上日本,日本對祖師非常尊敬。「今會本」,這是說夏蓮居老居士會集本。「取《唐譯》之文,又以定成正覺為願名,正符善導大師之意」。跟善導大師所講的義趣完全相應。

「善導大師於四十八願中」,這四十八願,他說這裡頭有五願是最重要的。這個五願按照這個順序,第一個「定成正覺」,就是此地的第十二願,「光明無量」是第十三願,「壽命無量」是第十五願,「諸佛稱歎」是第十七願,「與十念必生」是第十八願。這個五願,「為真實願,視為四十八願之心要」。四十八願的核心,最重要的是這五願,這善導講的。日本人完全接受了。日本古大德對於《無量壽經》下的功夫很深,非常認真,他們註解的本子有三十多種,我們現在正在蒐集,想把它統統印出來,做為一套重要的《無量壽經》參考資料,今年應該可以順利出版。「可見此願,實是彌陀宏誓之心髓。彼佛本懷」,彼佛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本心本懷,「只是為一切眾生決定成佛」,就是為這樁事情。我們要是知道、明白了,對阿彌陀佛生什麼樣的心?生報恩心,阿彌陀佛對我們太好了,好到極處,無以復加,他要幫助我們快快成佛,他發的是這個願。定成正覺,每個往生的人沒有一個不成正覺的。

我在這十幾年當中學習《無量壽經》,講了十幾遍,這一遍是第十三遍,深深有所體會。我體會到每個往生的人花開見佛,在七寶池裡頭蓮花開了,你見到阿彌陀佛,你就進入阿彌陀佛的講堂,你什麼時候出來,就成佛了。進入的時候,我們是凡夫,帶業往生的凡夫,出來就成佛了。進去多少時間出來,各人不定,有人很快,有人很晚。在彌陀講堂那是無上的享受!外國人說磁場,中國人講氛圍,練氣功的人說氣場,那個場就叫你感覺到身心舒暢、喜樂無比。我經歷過,不是阿彌陀佛的磁場,是章嘉大師的磁場。進入章嘉大師居住的那個房子,跟他接近就感受到這個地方安詳,這個地方沒有恐怖。你進入這個磁場,身心安穩,非常快樂。跟大師坐在一起,縱然一句話不說,也捨不得離開,那是一種享受。修行有成就的人,就有這麼好的氛圍加持我們,何況光中極尊佛中之王的阿彌陀佛,可想而知。進入極樂世界,真的你不會想離開。

這個世界起的作用是無量無邊、無有限極。你看看,生到那裡去,每一個人無論你前生今世造什麼業,只要你往生了,那些業,惡業、善業,不知不覺自然就化了,融化了,怎麼融化的你自己不知道。這時就感恩,知恩報恩,怎麼報答?成佛之後效法阿彌陀佛,以這個法門,以持名念佛的方法,教化十方世界一切眾生念佛求生淨土,這真正報佛恩。我們想到,彌陀成佛十劫了,這十劫裡頭,他接引多少眾生在極樂世界成佛?真正是無量無邊無數無盡,沒法子計算,這些人在極樂世界全成佛了。這些諸佛如來,有些離開極樂世界,有些住在極樂世界,為感彌陀之恩不忍離開,有,不但有,很多。這些人在十方世界等於是阿彌陀佛的化身,阿彌陀佛的智慧、道力、神通,他們統統都具足。跟阿彌陀佛相比,我們凡夫看不出有什麼差別,這話全是真的。淨宗法門的殊勝、淨宗法門的功德,超勝諸佛剎土,這個超勝是天天在增長。要用經上的話,念念在增長,不可思議。我們怎麼能不去?不去,真的是我們愚痴,頭腦不清楚,對於真假、善惡、利益、功德都沒有能力辨別。稍稍有能力辨別,一定是放下萬緣,一心念佛,求生淨土,這就對了。

四十八願記不得,善導教我們這個五願要記住。這不得了!到極樂世界,定成正覺、光明無量、壽命無量、諸佛稱歎、十念必生。就憑這四五二十個字,你想不想去?這二十個字就把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全部都包括了。善導大師說,這是真實願,一點不假,說這二十個字是四十八願的心要,四十八願的核心,四十八願的宗要。可見此願實是彌陀宏誓之心髓,彼佛本懷,只是為一切眾生決定成佛。「為實現此願,乃有十念必生之殊勝大願」,這個五願裡頭,又以十念必生是第一大願。往生真的太容易了!說明人人有分。你要是工作繁忙,沒有時間念佛,你就用十念法。古大德教人朝暮十念,他的十念是一口氣為一念,這一念是不拘多少聲,像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盡一口氣叫一念。這是最忙的人,早晨起來洗臉漱口之後,家裡有佛堂,面向佛像,沒有佛堂,面向西方,念十念,晚上亦如是。

我是第一次,這很多年前了,丹斯李邀請我到此地來做一次講演,弘法大會,我記得第一次聽眾有一萬二千人。到這邊來了,聽到穆斯林早晨祈禱,第一次來住在小湖的湖邊,聽到外面聲音,他們聲音很大。我就想到,穆斯林這個宗教好,值得人尊敬,什麼原因?每一天五次祈禱,他們做到了,嚴格的遵守,時間不長。我就想到我們念佛,一樣規定時間,到時候就念,不要太長,一、二分鐘就夠了,這就很容易做到。所以我就定了一個十念法,一天九次,一次大概兩分鐘就可以了,就念十聲佛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十聲。什麼時候?早晨起來,晚上睡覺之前,兩次;三餐飯,我們不要念供養咒,吃飯之前合掌,念十聲阿彌陀佛,就三次;工作,要上班、下班,上班之前先合掌念十聲佛號,再辦你的事情;下班的時候,一切收拾好了,再念十聲佛號,下班。上班、下班四次,三餐飯七次,加上早晚,九次。我們比他次數還多,他只有五次,我們九次,養成習慣。

我把這個方法帶到美國、帶到加拿大,很多同學打電話給我,很有效,養成習慣了,到時候就念。這個習慣要如果真養成了,這個十念必生你就有把握了,到臨命終時最後十念決定往生。平常要養成,一天九次這個方法養成我們十句佛號,很簡單,四個字,一點都不麻煩。你看,一聲四個字,阿彌陀佛,十聲四十個字。最重要的就是養成習慣,到時候他自然就念了,這樣什麼?你心裡頭真有佛。你會忘掉是心上沒有佛,念熟心裡真有佛,心不離佛,佛不離心。這樣簡單的方法,這樣容易的方法,決定成就的方法,到哪裡去找?找不到。我這個每天九次念佛,是從穆斯林每天五次禱告那裡學來的。

「眾生依此最簡最易」,雖然是簡單容易,「極圓極頓」,這個十念極圓極頓,因為十句佛號裡頭,不會夾雜妄想,那就是淨念相繼,一句接一句,裡頭沒有妄念、沒有雜念、沒有妄想,這叫功夫。時間長,會有妄念夾在裡頭,這個時間短,絕不夾雜妄念。「徑路」,走捷徑。「念佛往生,則皆可成佛」。沒有一個不成佛,往生就決定成佛。

願文中講到分別,遠離分別。「思量識別諸事與理」,這叫分別。我們平常想一樁事,想一個道理,這是第六意識的作用,第六意識就是分別,第七是執著,轉識成智要從這個地方開始。換句話說,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我不分別,遠離分別,不要去想它,不去執著它,這叫真修行,這叫真功夫。可是一般人做不到,我很想不執著,偏偏又執著;我很想不分別,一天到晚都在分別。為什麼?習氣斷不掉!佛教我們這個方法,用一句佛號代替,念念就是這一句佛號。佛號忘掉了,你的分別執著就起來了,所以用這一句佛號代替一切分別,代替一切執著。執著就執著這一句佛號,分別就分別這一句佛號,就在這一句佛號上下功夫。佛號之外統統放下,不要去想了,想來想去全是輪迴業。為什麼不能離開輪迴?就是分別執著放不下。一切法上不執著,這個人就證阿羅漢,就出離六道輪迴了;一切法上不分別,你就證得菩薩果位,就節節上升了。分別、執著害我們害得太殘酷了,一定要有高度的警覺。願文上教我們遠離,遠離分別執著。

「以虛妄之分別為體性,即妄於無分別法之上,而分別我與法,故稱之為分別之惑」。分別是迷惑,這個一定要知道,它是虛妄的,虛妄在無分別法上,無分別是自性、真心。真心沒有分別,大乘經上常常讀到真心離念,真心裡頭沒有念頭,所以有念都是妄念。念阿彌陀佛是不是妄念?是妄念,但是這個妄念可以到極樂世界,別的妄念是搞六道輪迴,只有這一個妄念到極樂世界。所以,這一個妄念跟正念是同等的,我們可以用平等心來對待。換句話說,一切念裡頭,只有念阿彌陀佛是正念,其他的都叫妄念。為什麼?念阿彌陀佛可以往生極樂世界,往生極樂世界可以成佛,所以它是正念。其他所有一切念法到不了極樂世界,最高生天,生天最高的色界天、無色界天,出不了六道輪迴。這些事理都要搞清楚、搞明白。我們要真正知道輪迴苦,真正知道做人苦。天上雖好,不究竟,壽命到了還要往下墮落,是因為我們阿賴耶識裡頭有無量惡業種子,這個種子除不掉。現在善的力量大,在三善道享福,福享完了,怎麼辦?福總有享完的那一天,自己心理上要有準備,福享完了就往下墮落了,這是必然的。

我們今天有無比殊勝的因緣,遇到佛法、遇到淨宗、遇到《無量壽經》的會集本、遇到黃念老居士的集註,讓我們對西方極樂世界清晰的認知。唯有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認識了,我們才會生起信心,堅定的信心;生起願心,堅固的願心永遠不改變,我這一生就是要到極樂世界。這一生來到世間不為別的,就是為取得西方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就是去作佛去的。你為什麼到極樂世界?是為作佛去的,決定成佛。

所以分別執著是迷惑,是煩惱。「斷此分別之惑」,就叫「無分別智」。「《唯識述記七》曰:言分別者,有漏三界心、心所法。以妄分別為自體故」。有漏,漏代表煩惱。三界是六道輪迴,分為欲界、色界、無色界,叫三界,三界就是六道,六道就是三界。三界的心就是輪迴心。凡夫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是有漏的三界心法、心所法,它是以妄想、分別為自體,它沒有自體,它的體就是妄想、分別、執著。「願文中遠離分別,即捨除分別之妄惑,了達真如即萬法,萬法即真如」。這兩句話對我們放下煩惱有大作用,讓我們知道一切法是同一個本體、同一個法性。一切法統統是自性當中流出的,到最後還回歸自性。到什麼時候回歸?我們證得大般涅槃,一切法就回歸了。這就是《華嚴經》上所說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如果不是一體,就沒有辦法同圓種智。所以了達真如跟萬法是一不是二,真如從體上說的,萬法從相上說的,體相是一不是二。

底下一句,諸根寂靜,諸根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眼耳鼻舌身是前五根,它們起的作用很單純,只是照見。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身觸、意知,各有各所緣的境界。要知道這都不是真的,都是假的。六根要離分別執著,它就寂靜了。「離煩惱曰寂,絕苦患曰靜,即涅槃之理」。涅槃能不能證得?從理上講,你決定可以證得,為什麼?你本來是涅槃的,涅槃不是從外頭來的。也就是說,你的六根根性是寂靜的,本來寂靜,現在因為有煩惱,它不靜了。

《資持記》裡頭說,「寂靜即涅槃理也」,涅槃的道理在此。又《往生要集》上卷有這麼三句話,「一切諸法,本來寂靜,非有非無」。這一切諸法裡頭,包括六根、六識。「諸根」,下面給我們寫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今此六根,同歸寂靜」。就是前面所說的,一切諸法本來寂靜,非有非無。你不能說它有,為什麼?它是生滅法,它是無常的,不能說它有。你也不能說它無,為什麼?它幻相存在,就好像人作夢,夢中境界非有非無,你不能說它沒有,你真發夢了,清清楚楚。醒過來那夢在哪裡?找不到了。

佛告訴我們,我們現前的環境就如同夢境一樣,「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我們眼前一切法,就像作夢一樣。真的在作夢,這一秒鐘過去了,不再回來了。人老是一秒鐘一秒鐘的老,不是十年十年,這個一定要知道,不是一年一年,是一秒一秒在老,在起變化。前一秒沒有了,不見了,這一秒現前,說這一秒,這一秒又過去了。你能常常作如是觀,你就會開智慧,你就曉得什麼都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包括自己身體,包括自己念頭,全是假的。佛說出真相,真相是什麼?非有非無,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無,萬法皆空。

世尊講了一部《大般若經》,六百卷,是佛經裡頭部頭最大的,六百卷。六百卷經講什麼?我們簡簡單單的把它歸納一下,它只講了十二個字,「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六百卷《大般若》就講這十二個字。這十二個字我們聽不懂,我們不接受、不承認,明明在面前,怎麼能說無所有?真的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連這個身體得不到,連能思惟想像的心也得不到。為什麼?它們在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的頻率之下消失掉了,你怎麼能掌握?

過去那些電影是幻燈片組成的,在放映機裡面的速度是二十四分之一秒。就是說,一秒鐘它換的幻燈片是二十四張,一秒鐘二十四張。我們就用這個事相,這是事實真相,這一秒鐘當中,我們只看一張幻燈片,而不是看二十四張。看二十四張一秒鐘,你能看到這裡頭演什麼,你看清楚了。讓你看一張,你會看到什麼現象?好像有一道光閃了一下,就沒有了,光裡頭有些什麼沒看見,非常快,一閃就過去了,就沒有了。這是什麼?二十四分之一秒。現在把這個頻率調升到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就在你眼前,眼睛張得大大的,沒看見。太空當中星球爆炸,那聲音多大!沒聽見,為什麼?它太快了,耳還沒有來得及聽,沒有了。我們這個六根不管用,高頻率之下不起作用。這是一點小小科學的道理,我們要懂,懂之後你再看佛經上所說的,不生不滅是真相,非有非無是真相,它說得真好,它說的是老實話。

我們再往下看,今此六根,同歸寂靜。「如《華嚴經》曰:觀寂靜法,離諸痴闇」。這個痴闇就是愚痴,就是無明。你能常常觀寂靜法,貪瞋痴那個痴的煩惱慢慢就斷掉了,智慧就生起來了。智慧生了,什麼都知道了。這個道理原理,就是因戒得定、因定開慧,寂靜是定。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恭喜你,你成佛了,你在佛教修學裡頭畢業了,學位就拿到了,這個學位叫佛陀,你成佛了。成佛確實,《無量壽經》上所說的,你雖不能圓滿得到,你確確實實得到了幾分,這個幾分在你一生當中有大受用。得到這是少分,這個少分保證你往生極樂世界,為什麼?這少分跟阿彌陀佛那邊就通了,現在講熱線電話,就接通了。

對於七情五欲看淡了,分別執著逐漸淡化了,是還有,很淡薄,愈淡薄跟極樂世界就愈接近,可以跟阿彌陀佛訂約,請他早一天來接我走,我想什麼時候都行。你說你多自在!一絲毫痛苦都沒有。往生極樂世界是一生成佛,沒有經過第二世,就在這一生。你看到佛來接引你,你看到佛手上拿的蓮花,看到自己上了蓮花,坐在蓮蓬當中,花合起來。你整個身心起變化了,阿賴耶的性相兩分不見了,換成法性身、法性土,跟阿彌陀佛體質相同,不是肉身,血肉之身沒有了,念頭沒有了,在花裡面就產生極大的變化。這個變化,用俗話來講,超凡入聖。把我們阿賴耶的身心轉變為法性身,所以到極樂世界,花開見佛,就成了阿惟越致菩薩,不可思議!這個成就要感恩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第二十願加持的。第二十願裡頭說,「皆作阿惟越致菩薩」,把我們一個凡夫變成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境界。

《華嚴經》上這兩句話說得好。三毒煩惱裡頭,最難斷的是愚痴,轉愚痴成智慧,「不生分別,自然遠離痴闇,而諸根寂靜矣」。這不是理論,這是事實,只要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不要分別,不要執著,在這個裡頭修清淨心、平等心,不分別、不執著,萬法平等,萬法一如,智慧生起來了。智慧能照了一切萬法的真相,你就見到諸法實相,見諸法實相就叫做見性,明心見性就是見諸法真相。真相是什麼?非有非無。你見到了,你對於一切法裡頭不會起貪瞋痴慢疑,這煩惱就斷了。會起貪瞋痴慢疑,對於諸法不知道,你見到是假相,不是真相。見到真相,決定不會有。

這些我們讀了,在日常生活當中統統用得上。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見到了會起心動念,會有受想行識,受想行識叫生煩惱,受是什麼?接受,接受了馬上就有妄想,心就不清淨。這個時候記住,把佛號提出來,把你的感受,受想行識,取而代之,一句佛號提起來,受想行識遠離了。不要叫受想行識相續,要讓佛號相續,把受想行識趕走,這叫真功夫,念佛功夫得力了。古大德所謂,不怕念起,就怕覺遲。念起,為什麼?是你的習性,無始劫以來你已經養成習慣了,所以念頭起來是正常的。要沒有念頭,那你是佛菩薩再來的,你不是凡人。凡人哪有沒有念頭的道理?所以不怕念頭起來,就怕佛號忘掉了,隨著你煩惱,一個接一個,這麻煩大了,就造業了。念頭才起來,第一個念頭,第二個念頭就是阿彌陀佛,換過來了。不起念頭不要緊,起念頭馬上換成佛號。功夫進一步,知道起念頭是煩惱,不起念頭是無明,也不是好事。不起念頭,我們也要把佛號提起來,破無明,這句佛號既破無明,又破煩惱。佛號要念念相續,這大成就,這是真正彌陀弟子,真信切願,老實念佛,沒有一個不成就的。

「更有進者」,再進一步。「世尊釋迦牟尼,牟尼即寂默與寂靜義」。釋迦牟尼佛的名號什麼意思?釋迦是什麼意思?牟尼是什麼意思?這都是梵語,釋迦翻作中國意思是仁慈,教我們對待別人要仁慈;牟尼翻成寂默,對待自己,對待自己要寂默,或者是寂靜,要清淨。對別人要大慈大悲,對自己要清淨寂滅,這就是釋迦牟尼佛。這些是普通常識,我們都要牢牢記在心上。有人問,你學佛的,釋迦牟尼佛,這釋迦牟尼什麼意思,你能講得出來?釋迦牟尼不是別人,是自己,釋迦是慈悲心,牟尼就是清淨心、平等心。佛的名號是表法的,依教修行,依這個名號自己好好修,自己變成釋迦牟尼,你就成佛了。

阿彌陀的名號這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阿翻成無,彌陀翻成量,無量,佛翻成覺悟,無量覺。無量覺是一切諸佛的通號,哪一尊佛不是無量覺?於是我們就明白了,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把所有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統統念到了,一個都不漏,還包括未來佛,這些眾生將來成佛統統是無量覺。在極樂世界,當年的法藏比丘,他成佛就選用這個做佛號,一切諸佛的通號。所以念這一句佛號,一切佛全都念到了,一切佛全都有緣了。佛度有緣人,我們念這一句佛號,跟一切諸佛統統有緣。所以,這你才能夠分身,到一切諸佛剎土去拜訪、去訪問,有緣,念阿彌陀佛就有緣。

《仁王經合疏》上卷有解釋,「牟尼者,名也」。釋迦是佛的姓,牟尼是佛的名,名也。「此云寂默。三業俱寂默也」。身、口、意,意裡頭沒有妄念。淨宗學人身禮佛,口念佛,意裡面想佛,其他的妄念都沒有,所以三業都達到寂默。

拜佛是個很好修行的方法,尤其中年以上的人,每天能拜三百拜,對身體好,這是最好的運動。你看,心裡頭想著阿彌陀佛,口裡念著阿彌陀佛,身在禮拜阿彌陀佛。如果有空閒,愈多拜愈好。我見到有出家人、念佛人一天拜三千拜,他不修別的,就專拜佛。我自己早年初學佛的時候,跟懺雲法師住茅蓬,法師教我一天八百拜,因為我在那裡做義工,拜佛的時間不多。三百拜一個多小時,大概一個半小時。早晨起來拜三百拜,中午午飯之後繞佛,散步,繞完之後,拜兩百拜休息。晚上睡覺之前,拜三百拜,晚課。我跟他住茅蓬,主要的修行就是一天八百拜,大概有兩個小時讀經的時間,其他的時間都是工作了。小茅蓬連我一共住五個人,三位法師,一位老居士,朱鏡宙老居士,那個時候他七十歲,我那一年三十歲,所以這一切工作我一個人做,照顧一個老人、三位法師。所以深深體會到拜佛好,福慧莊嚴,修福修慧,一拜裡頭就圓滿了。

《理趣釋》,波羅蜜經,這裡頭說,「牟尼者,寂靜義。身口意寂靜,故稱牟尼。身口意寂靜,正是今經中諸根寂靜。而寂靜正是涅槃之理體」。所以,涅槃是自性本具的,跟《華嚴經》上所說的義趣完全相同,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本來涅槃。涅槃不是從外來的,只要放下,放下起心動念,放下分別執著,涅槃就現前,你就成佛了。自性本自具足,一定要認清楚,認清楚之後才曉得自己不是凡人。這一生當中可以作佛,為什麼不去作佛?求往生決定得生,決定能見阿彌陀佛,都不是難事。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9年4月10日08:16:4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5822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