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五九集) 2013/2/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15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四百一十一頁第四行,科題「總結,勝諸佛國」。請看經文:
【我立是願。都勝無數諸佛國者。寧可得否。】
這句話我們聽了,是不是會感覺得阿彌陀佛有一點傲慢?佛佛道同,佛佛平等,怎麼可以都勝諸佛國?首先我們要曉得,阿羅漢貪瞋痴慢疑這些煩惱都斷掉了,雖然是斷盡了沒錯,他還有習氣在,有那個傲慢的樣子,傲慢的念頭真沒有了,他要有他證不了阿羅漢果。習氣要斷掉了,沒有了,才能證得向上一層辟支佛,所以辟支佛比阿羅漢高。我們在經典裡面看到,小乘不會永遠是小乘,會轉小向大的。但是一般時間講,阿羅漢要兩萬劫才能迴小向大,辟支佛一萬劫。這就能看到,法藏成佛,究竟圓滿的佛果,哪裡會有習氣!
那麼這句話我們要怎麼看待?首先要了解極樂世界是怎麼成就的,這就明白了。法藏比丘在佛前面發了大願,這個願是普度一切有情眾生,目標是幫助這些眾生快速成佛。這個願很特別,佛佛雖然道同,諸佛沒想到,這個道理我們要懂。諸佛何以沒想到?諸佛清心寡欲,一念不生,怎麼還會想問題!這個問題,法藏沒有成佛之前,當比丘的時候發的願,發這麼個大願,這個願確實是令人讚歎,諸佛也讚歎,太偉大了。他向世間自在王請教,怎樣才能滿足他的願望,求佛教他。佛很慈悲,將十方諸佛剎土,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展現在他面前,叫他自己去看。二百一十億不是數目字,如果是數目字,這個數目字不大,表法的。密宗表法,二十一代表圓滿,二百一十億代表大圓滿,究竟圓滿,取這個意思。換句話說,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剎土,都在世間自在王佛展現之中。他一個一個去細看,用了多少時間?五劫,用這麼長的時間。每尊佛國土他都細心去觀察、去考察,哪些地方好,他就汲取,哪些地方有缺陷的,他不要,他在這裡挑挑揀揀的,總結就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是他,我們今天講,訪問、考察、參觀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總結,四十八願是總結,他所要取得的。這樣建造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變成什麼?變成一切諸佛剎土裡頭美好的集大成,諸佛剎土好的他全有,有缺陷的他全沒有,是這麼來的。
所以,極樂世界不是阿彌陀佛憑空想像得來的,不是,也不是世間自在王教他的,實地上去參觀考察。這令人不能不佩服,這是符合現代人所說的邏輯概念,我每個願、每樁事情得來都有根據,不是憑空而來的。所以國土超過諸佛,教學的手段超過諸佛,它太簡單,就是信、願、持名。什麼人都能學,上上根人到等覺菩薩,下下根人到無間地獄,你真相信有極樂世界,真正相信有阿彌陀佛,真肯到極樂世界去,我真想去,我真念這句阿彌陀佛,這就統統具足,條件具足了。這樣方便的方法,一切諸佛剎土裡頭沒有,它確確實實勝諸佛國。勝諸佛國是考察得來的,不是憑空而來的,有根有據。現在在此地,他發願之後,這做總結,我發的這個願能不能成就?
尤其是平等度眾生,這個太難了,平等度眾生的道理,是彌陀的圓滿智慧、究竟的慈悲。他將他五劫修行的大願,這四十八願,無量劫修學的功德,用這個來加持每個往生極樂世界的人。得到阿彌陀佛的加持,就得到阿惟越致的果報,所以阿惟越致的果報等於說是阿彌陀佛加給你,不是你自己修的。我們自己要修成阿惟越致可不是容易事情,阿惟越致在大乘別教,是初地菩薩,圓教,像《華嚴》、《法華》是初住菩薩,那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圓證三不退。三不退第一個是位不退,阿羅漢證得的是位不退,決定不退到凡夫。實際上剛剛證得的時候是須陀洹,須陀洹雖然地位最低,叫小小聖,他證得位不退,他沒有出六道,他決定不墮三途。人間壽命到了他生天,天上壽命到了又到人間來,天上人間七次往返,證阿羅漢,他就不來了。三果叫不來,不來是不來到人間,三果在哪裡?在第四禪,他只有向上,他不會往下。初果的時候他就不墮三惡道,得到了保證,天上人間七次往返,不管世間有沒有佛,他都會證阿羅漢果。證阿羅漢超越六道輪迴,他住在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他住在聲聞法界,在那個地方慢慢再提升。
用《華嚴經》來看就很清楚,阿羅漢斷煩惱證果位跟第七信位的菩薩相同。那我們知道,七信是阿羅漢,八信是辟支佛,九信是菩薩,十信是佛,這個佛沒有明心見性。在經上講信滿成佛,十信修圓滿了成佛,成佛有四種成佛,這是最淺的。這個成佛是他學得很像,雖然用的是阿賴耶識,他完全用得正,我們用錯了,他純正,沒有錯誤。也就是說,佛怎麼教的他統學會了,但是他不是用真心,菩提心沒發,菩提心是真心,他用的是阿賴耶妄心,跟我們一樣。所以我們應該要用得正,用得正,智者大師六即佛裡頭判他叫相似即佛,雖然不是真的,很像。再向上提升,分證即佛,那是真的了,轉識成智,轉八識成四智,圓教初住,別教初地,這就超越十法界,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我們應當要學佛,做人何必要作假?佛是我們絕對的標準。今天佛不在世,經典在世間,我們依照經典修學。經典上佛教我們做的,我們不要懷疑,認真努力去做,從十善、五戒做起,真幹。五戒十善還有基礎,我們從淨業三福裡面得到信息,淨業三福是修淨土最高指導原則。不但是淨土宗最高的指導原則,佛家所有法門都不能離開這個原則,因為後頭佛說了一句話,這個三條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這個話說得重。三世是過去、現在、未來,所有一切菩薩成佛都要遵守這個指導原則,不能違背。這話說得重,不能輕易看過。
淨業三福三條只有十一句,一句四個字,四十四個字。第一條,就是第一福,這是根本,第一句就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我們得真幹。怎麼幹法?小乘經裡頭說得很清楚,現在人不讀小乘經。這也是過去祖師大德提倡的,小乘在中國過去有兩個宗派,俱舍宗、成實宗。唐朝中葉以前都存在,唐朝中葉之後衰了,沒有人學了,到宋朝就沒有了。中國祖師有智慧,我們不學小乘,用儒跟道代替小乘。行不行?行。怎麼知道?從祖師這個提倡之後,你看一直到清朝初年,各個宗派出多少人才,這就說明可以,通過實驗了。儒跟道是本土的,跟我們有很親切的感情,學起來容易。可是現在麻煩來了,儒也不學、道也不學、小乘也不學,一開頭就大乘,架空了,變成空中樓閣,所以佛法衰了,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
這麼多年來,我們走過全世界好多地方,接觸到的同修,在家學佛,十善業做不到,出家學佛,《沙彌律儀》做不到。古人說,戒律沒有了,佛就沒有了,禮要是沒有了,儒就沒有了,這話真的,一點不假。所以,現在要是嚴格來審查,儒釋道都沒有了,有名無實。這怎麼辦?這個東西沒有了,中國傳統文化就絕滅了。中國傳統文化絕滅,不但是中國人不幸,全世界人不幸。我們生在這個時代,這個時代什麼?是存亡的邊界線,我們不幹就亡了,以後人想做也做不出來,我們生在這個地方。我們真幹,能存下來,能傳下去;我們不幹就沒了,這個問題大了,比什麼都嚴重。年輕的同學要發心,續佛慧命,這個功德無量無邊,等同釋迦牟尼佛降世來創教,這麼大功德。我們能夠繼往開來,往後世尊末法還有九千年,能傳得下去。尤其這部經典出現,黃念老的集註出現,這都不是人力能成就的,我們常說祖宗之德、三寶加持。這些東西出現讓我們對於未來有了信心,如果沒有這些典籍,我們的信心確實不能建立。
中國傳統文化還能夠維持下去,也是看到兩本書,唐太宗的《群書治要》,民國初年,當時的專家學者為後人編了一套書《國學治要》。中國的國學,乾隆在世的時候把它編成一套叢書,《四庫全書》,全都收在這裡頭,分量之大是世界之冠,全世界找不到這麼大的一套叢書。從哪裡讀起?這大問題,怎麼個讀法?我想這個問題想了十幾年,沒有辦法。我想到一個方法,方法跟編書的是同樣的想法,《四庫全書》裡頭的精華節錄下來,編成一本書,讓我們從這裡入門。《國學治要》就是這個理念編的,我看到這部書無量的歡喜,幾十年的夢想,沒想到古人已經做好了,不要我們操心。我在早年真的,在大陸請了幾位教授,教文史的,請他們做這個工作,做了二、三年。節錄下來這個書拿給我看,我看了不能滿意,這個底稿還放在澳洲,不能用。所以為這個事情常常生煩惱。看到《國學治要》,這祖宗的德,沒有想到人家已經做好了。所以這套書我一看到,送到世界書局,替我印一萬套,我送全世界大學圖書館,這個本子就不會失傳了,要入《四庫》之門,這是一把鑰匙。
你想讀這些書,這些書是文言文,是中國老祖宗最偉大的發明,全世界找不到。文言文是個工具,把古人的智慧、理念,這個理念包括我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理念、方法、經驗、效果統統都在這套書裡頭,用文言文寫的。文言文的好處,它永遠不變,語言是會變的,文言不變。用不變的東西記載下來,你只要懂文言文,就像現在通信一樣,你提問題他給你解答,你完全能了解。這個工具不得了,世界上再偉大的發明,發明太空船遨遊宇宙,也比不上這個發明,我們要繼承下去。我們要不繼承叫大不孝,三福裡頭頭一句「孝養父母」,這就大不孝。文言文難不難?不難,老祖宗絕對不會叫你搞麻煩事情的。我們看到民國初年小學生的作文,就知道它不難。民國十年前後,小學三、四年級的學生,大概八、九歲吧,三、四年級的學生寫的文章,現在大學文學院畢業出來的寫不出來。五、六年級的文章你就不必說,你去讀了,真可愛,五、六年級不過十歲、十一歲、十二歲,這樣的年齡。
《國學治要》文字的標準是當時高中學生的標準,高一、高二就能讀。這些年來我跟外國接觸得多,我訪問美國紐約大學,因為這個學校裡有個留學生在台灣留學,是個女孩子,大概三十歲的樣子,她是研究生。她研究什麼?研究《華嚴經》,跟台灣大學做交換學生。正好我在台北講《華嚴經》,所以學校就把這個學生送到我們圖書館,我住的景美圖書館,跟我學《華嚴》,在圖書館住了四個月。能夠讀《華嚴經》,能夠看清涼大師的《疏鈔》,我們很佩服。我就問她,妳學中國文言文學了多少年?她說三年。不多,三年就有這個能力。佛經的翻譯,在中國文學史上稱之為變文,是文言文,很淺顯的,不是很深的,跟中國古文比它淺很多,換句話就是當時的白話文。祖師大德便於佛法的流通,不能用很深的文字,佛經裡面比較深的文字就是《楞嚴》。因為《楞嚴》翻譯的時候,處理文字這方面是房融,房融是武則天的宰相,大概得罪了皇上,把他貶到廣州來,把他降級當地方官。所以他有時間參與翻譯,文字這方面由他負責。所以這文字就特別好,在佛經裡面,用文學的眼光來說《楞嚴》是第一,韻文,這個翻譯裡頭有韻文。所以不難!
二00五年、0六年我兩次訪問歐洲,我到倫敦,去訪問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倫敦大學,這是世界上排名在前面的,最前面的幾個大學。它們都有中文系,是歐洲漢學的中心,我跟這些學生交流,跟教授們座談。我向他們請教,這些學生全是外國人,沒有中國文化的底蘊,說的一口北京話,對於中國文言暢通無阻。我非常驚訝、非常佩服,我問他們,你們學多少年?三年。這不難!我們今天是被文言文嚇到了,不敢碰它。毫無底蘊的人三年都能學成,我們擺在面前不敢學,沒有信心,這是我們的病根。倫敦跟劍橋大學的學生,裡面還有一個用《無量壽經》寫博士論文,我就問他,中文《無量壽經》有九種版本,你用哪一種?他用我們現在學的這個,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還有一個用《孟子》,另外有個學生用王維,唐朝的文學家,你看,用中國典籍寫博士論文。這個事情不難!
我現在在國際上,到處都勸人學文言文,我把我遇到這個例子說給大家聽,文言文不難,真不難。中國字的音總共只有四百二十個,上面是注音符號,下面是漢語拼音,音完全相同,符號不相同,都相同。像這樣的音,這個單音八,這種單音,每一個音有平上去入四種念法,這四種念法。四百二十乘四,一千六百多個音,不難!真正的音只有四百二十個,比世界上任何一種語言、文字都好學,難怪外國人學得那麼好。我用這個做成卡片,卡片四百二十張,一個小盒子,一天學四個,三個月就學完了,難在哪裡?首先把字的音讀正確,然後再學文字學,《說文解字》,這個字為什麼要這樣寫法,知道它的形狀,知道它的含義,叫認識中國字,從這裡下手。認識中國字的時間不超過一年全會了,第二年、第三年要背書,重要從這裡下手。過去李老師教給我們,熟背五十篇古文,你就有能力讀文言文,你能夠背一百篇古文,你就有能力寫文言文。一個星期背一篇,兩年就一百篇,所以頭一年認字,三年,鑰匙就拿到了,要幹!
我把這個方法介紹給馬來西亞首相納吉,他非常歡喜。他的兒子讀中文,在中國北京讀書。我這個拼音告訴他,他拼拼得很正確,他看羅馬拼音,音發得很正確。他跟大家說,三個月就可以學會,信心十足。哪一國的語言你三個月能學會?中國這個東西可以。把這個字,形、音、義這三個搞清楚,在文字上就紮根了,然後背書,挑選一百篇古文。怎麼個挑法?《國學治要》出來了,在台灣,早年這一批教授,對中國傳統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們在台灣編了一套《古今文選》,國語日報。好像總共出版了這麼厚的冊子十四冊,他們過去是一個星期出版一次,累積幾十年。這個裡頭選的東西,古今都選,差不多是一半一半,它的註有注音,每個字有注音、有註解,又翻成白話文。
我的想法就是這兩種書合起來看,都選了的,《國學治要》有,《古今文選》有,我們就選它,選它來背誦。這樣選一百篇,大概有一百多篇,有一百好幾十篇兩種東西都有的,我們就不必操心,這個選就不會選錯了。真正去背誦,背要能夠講解,能背誦、能講解,中國國學的基礎就奠定了,要三年時間,這是非常堅實、穩固的基礎。不從這裡下手就很難,像蓋房子一樣,地基一定要鞏固、要結實,這房子才會堅固,不會出問題。如果基礎不紮穩,那是一生的遺憾,終身遺憾,向上提升非常困難。有這個基礎,不難!
所以我的想法,這個基礎奠定好了,中國典籍選一部,專攻。選一部《易經》、選一部《尚書》、選一部《左傳》都可以,一門,不要搞兩門,十年,十年專攻一門,會得三昧。我們佛法裡面,學淨宗的得念佛三昧,學《華嚴》的得華嚴三昧,學《法華》的得法華三昧。同樣一個道理,要學四書的得四書三昧,學《易經》的得易經三昧,學《禮記》的得禮記三昧。得三昧之後就很可能開悟,悟了之後,沒有學過的都會,他觸類旁通,他通的。佛經,不但佛的所有經教通,世間法通,世間所有宗教的經典全通,這個不可思議,這是什麼?這叫智慧。這個方法就是佛經上講的戒定慧,現在教你打這個基礎,這統統是持戒。不依規矩,不成方圓,戒就是規矩,一定從規矩上紮根,心就定了。叫你背書,背書主要的目的是修定,修定的目的是叫你開智慧,智慧開了,再教你學東西,無論學什麼,很快就學會。
惠能大師沒有學過《法華經》,法達禪師專攻《法華》,《法華》從頭到尾曾經念過三千遍,三千遍大概要十年。《法華經》很長,雖然只有七卷,長卷,一天誦一部,三千多遍就是十年。專攻一部《法華經》,有一點法華三昧。我們在《壇經》上看到這個故事記載的,他到曹溪去參惠能大師,見老師禮拜,頭沒著地,三拜頭都沒著地。起來,六祖就問他,你禮拜時候頭沒有著地,是不是有值得驕傲的地方?他也很老實,就說出來,誦《法華》三千多部。六祖問他,《法華》講的是什麼?他說不出來。法達禪師反過來向祖師請教,六祖說我沒聽過這個經,六祖不會看經,不認識字,你念給我聽。那當然,背得滾瓜爛熟,念到第二品,《法華經》二十八品,第二品「方便品」,惠能大師說行了,不必念,我全知道了。這是什麼?這開悟了,你看,人家學《法華經》學了十年,他就幾分鐘。把《法華經》講給他聽,他開悟了。他為什麼會開悟?他有十年的功夫,換句話說,將悟未悟那個時候,經過人家一點,他就開悟了。六祖會下開悟的四十三個人,有法達。
所以,「法門無量誓願學」,四弘誓願排在第三,不是排在第一。第一個是教你發願,把如來家業承擔過來,發這個大心,續佛慧命,弘法利生,發這個大願。發願之後自己真幹,先成就自己,自己不能成就,就不能幫助別人。成就自己從戒律下手,「煩惱無盡誓願斷」,煩惱沒有斷,你學什麼都學不成功,只學了些皮毛。這是我在倫敦給這些學校同學們交流,我告訴他們。因為我難得到倫敦,當面向他們請教一個問題,英國湯恩比博士說的,一九七0年代說的,大概四十年前,他現在不在了,他說「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就是現在,「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因為他們都是學漢學的,都是用儒釋道經典去寫博士論文的,我說,這個話我不問別人,別人外行,你們是內行,湯恩比說的話,對嗎?你們能承認嗎?這些人對著我傻笑,不回答我。我等了好半天,沒辦法,我反問一句,難道湯恩比的話說錯了嗎?他們回答我的也是笑,不說話。我說你們倒很聰明,既不承認,也不反對。不承認,是你有懷疑,不反對,是湯恩比博士的名氣太大,不敢反對他。是不是這樣的?真的是這樣的。
最後我告訴他,我說湯恩比博士的話是正確的,我贊成,我不反對。我說很多人把他的話解讀錯誤,所以不敢承認,也不敢反對。怎麼解讀錯誤?提到孔孟,你們馬上想到四書五經、十三經,對不對?大家都點頭。講到大乘,你們一定想到《華嚴》、《法華》、《般若》,是不是這樣?是的。這個東西能救得了現前世界嗎?你們天天在寫文章,天天在研究。不行!怎麼樣?太高了。你們有沒有想到這個花果從哪裡來的?植物,花果從樹梢上生的,開花結果。樹梢從哪裡來的?是枝條來的。枝條從哪裡來的?從幹來的。幹從哪裡來的?從本來的。本從哪裡來?從根生的。你們有沒有看到根?忘了,全疏忽了。
孔孟的根是什麼?大乘的根是什麼?你能發現,它就起作用。孔孟的根,「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仁、義代表孔孟的根,我們用仁義來幫助現在社會,能不能解決問題?能。仁是愛人,現在人不愛人,他自己都不愛,他怎麼會愛人?自己作踐自己、糟蹋自己,不懂得愛人。義是循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合情、合理、合法,這叫義。中國古代講仁義、講道德。立法要嚴,執法要寬,法律定得很嚴,執法的人要有情有義,要面面顧到,所以執法要寬。非常有道理。《論語》,孔子學生對老師的評價,「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忠恕能不能解決問題?能。忠是什麼?大公無私。你看忠這個寫法,會意,心不偏不邪,無論對人、對事、對一切萬物用這個心,沒有偏心,沒有邪念,管用!
大乘佛法,大乘用的是菩提心,菩提心是真心,真誠,真誠能感動人。從真誠心裡頭生出來的慈悲,慈悲是愛心,愛護一切眾生,愛護你的仇敵,愛護毀謗我的人、侮辱我的人、障礙我的人、陷害我的人,我都愛他們。為什麼?大乘的倫理,倫理是講關係,大乘倫理是講到真正圓滿,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跟我是一體,我能不愛嗎?中國人講倫理關係沒講到一體,父子還是兩個身體。佛講到整個宇宙跟我是一體,不是兩個身體,叫法身。所以這個愛多親切。他有過失,你怎麼能責備他?幫助他改過自新,用愛心來處理。就是懲罰,都是用真誠的愛心,人家接受懲罰都感恩,不是恨他,不是怨他,是愛他。所以,大乘是從愛做出發點,這個慈悲叫同體大悲、無緣大慈,無緣是沒有條件的,像愛自己一樣的愛護一切眾生。湯恩比怎麼會說錯?我們要用心把它解讀開,不要辜負了他。
今天我們看整個地球是一家人,資訊發達,交通方便,環繞地球一周,二十四小時足夠了。我二00五年環繞一周,三天,在英國住了一晚上,第二天在紐約住了一晚上,第三天就飛回來了,從北京出發的,再回到北京,一周三天。所以地球村,一家人,一家人一定要親愛,我們要提倡六和敬,見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同住、口無諍、意同悅、利同均。地球能夠成為六和敬的地球,一切眾生都有福了。我們希望教育,裡面決定要把競爭這個念頭斷掉,決定不能教競爭,決定不允許鬥爭,更不可以戰爭。中國儒釋道確實能做得到,儒釋道的學說沒能發揚光大,沒有真正在學它。真正學,學了就落實,學以致用,一定落實在自己生活,落實在自己工作待人接物。用真誠心去感化敵人,敵人是迷惑顛倒,他不了解事實真相,了解事實真相他不會有那些惡念,不會有那些行為。一定要肯定,我們都是一家人,我們都是地球村的村民。這一個村,怎麼可以打仗?怎麼可以有是非?所謂家和萬事興。現在我們講世和,世界和平,世和萬世興。我們只有一個目標,向著世界和平,希望每個國家、每個族群、每個政黨、每種信仰都能夠和睦相處,平等對待,天下就太平了。
法藏比丘就發的這個願,佛教給他,認真學習。所以我們今天提倡,宗教回歸教育,每個宗教都回歸教育。我建議聯合國辦一所世界宗教大學,校址就可以選擇在斯里蘭卡,總統很歡喜。這個學校的使命,團結宗教,把宗教落實到教育,互相學習,帶動整個世界的安定和平。這是聯合國他們應該做的事情。心量一定要拓開,一定要學忍讓、學包容,這是性德,忍讓、包容帶給你自己幸福美滿,帶給你這一生快樂。佛法裡面講,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沒有絲毫怨恨。過去的一切都過去了,不要再去想它,我們要創造幸福美滿的未來。想過去也引起了怨恨,那是一場夢,過去了,不要再提。從今往後學習老祖宗的智慧,學習老祖宗的方法,幫助自己,幫助家庭,幫助國家,幫助這個世界,好!
下面這段經文,「佛為證成」,人有善行、有善願一定會成就。經文分兩小段,第一段「佛令自攝」。這個意思很深,這個方法巧妙,世出世間法所有的成就,最重要的是自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是最重要的要自己。你看蕅益大師給我們講《彌陀經要解》,他的講法,這個經三分,序、正、流通,完全落實在信願行,序分講信願行,正宗也是的,流通也是的。而且講信講六個信,第一個信自己,跟此地「佛令自攝」一個意思。自己對自己失了信心,佛菩薩幫不上忙,為什麼?你信根壞了,主要的這個根壞了,那一點辦法都沒有。我們今天中國搞成這個樣,胡秋原先生說得好,那個時代我們二十幾歲,很年輕,有緣能夠親近到他,在他家裡聽他的教訓。他說我們中國今天遭這麼大的災難,主要的原因是喪失民族自信心。他說得很有道理。那我們得研究,為什麼會喪失掉?由於疏忽,迷信外國,外國什麼都好,中國什麼都比不上外國,這就完了。拋棄自己的國家,移民到外國去,這什麼個心理?對自己國家失去信心,認為外國有保障。
我們也到外國去參觀,在美國也住了十幾年。從出家那天起我就開始講經,五十五年當中走了許許多多國家,很多國家對待我都很不錯,都非常禮遇,我還是選擇定居在香港。我愛我們傳統文化,我愛大乘,傳統文化的根在中國,大乘的根也在中國。但是今天到了存亡的臨界點,我們如何幫助它度過這個難關?這是我們的使命。如何去挽救文言文?經典保存下來了,大概沒有什麼大問題,全世界著名的圖書館我們都贈送它收藏。不管怎麼樣災難,不可能全世界都毀滅,總會留下一些,這種方法保存是最可靠的、最安全的。石頭刻的藏諸名山,古人想的方法也不可靠,一個大地震全毀了。我看過房山的石經,八百年多少人力、財力、物力竭盡在那裡,真好,真難得。可是怎麼樣?真的一個地震不就完了,就毀滅了。所以今天的方法,多印,到處都有,這最安全,決定不會丟掉。再鼓勵大家學文言文,傳統文化決定能復興,這個復興就是整個世界走向了和諧,和睦相處、平等對待。我們看經文:
【世間自在王佛。即為法藏而說經言。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經歷劫數。尚可窮底。】
佛先舉個比喻。念老的解釋很簡單,這個比喻不難懂,告訴我們,只要有恆心、有毅力,沒有不成就的,什麼樣的大願都能成就。
下面,「正說」。
【人有至心求道。精進不止。會當剋果。何願不得。】
這個話說得好。我們看念老的註解。「人能以至心」,至極之心,真誠到極處。聖學跟一般學術不一樣,用一般學術這個概念來學聖學,聖學變質了,變成世間一般的學術,變成玄學。玄在哪裡?只是空談,沒有實際的作用,這個就有流弊。我告訴倫敦幾個學校的同學,他們的中文系,儒學、道學、佛學,我把這幾個字寫在黑板上。外國人的讀法是從左面到右面,我寫了儒釋道,儒學、佛學、道學,我說你們是學的這些東西,大家點頭。我說我跟你們學的不一樣,怎麼不一樣?我是從這邊念到這邊,這是中國人念法,從這邊念的是學道、學佛、學儒。
這一顛倒,味道就變了,儒學、佛學、道學是變成學術,變成哲學,在課堂裡面談談,聊聊天,談談空話。如果學佛、學儒、學道,那是生活,學儒要學得跟孔孟一樣,真學會了,不是書本,書本不重要。學佛要學得跟釋迦牟尼佛一樣,真學會了,學道要學得跟老莊一樣,那就不是搞儒學、佛學,真學會了。思想是孔孟的思想,言語是孔孟的言語,行為是孔孟的行為,你就成聖人、成賢人,這你學會了。學佛,你真的成了釋迦牟尼佛、成了菩薩,就是你證得了果位。你要搞儒學、佛學、道學,你一樣都拿不到。可以在學校裡拿個博士、碩士,這個可以拿到,在生活上你沒有變化,孔孟之樂你沒有,佛的法喜充滿你沒有,這就不一樣!所以要搞真的,不能搞假的。
佛說得好,你看「人能以至心求道,精進不已,必皆得果」。必定,皆是大家都得到,沒有例外,什麼人都可以學,問題就是你肯不肯幹。不認識字,什麼都不懂,說其笨無比,什麼都不會,教他念一句阿彌陀佛,他會。這一句阿彌陀佛他真正念到底,什麼念頭都沒有了,將來往生上上品往生。你能相信嗎?它是事實,朝朝代代很多地方我們親自看到。這些念佛人叫真念佛人,他們是真正彌陀弟子,不是假的。你問他什麼都不知道,確實做到了心裡頭除阿彌陀佛之外他沒有雜念,他沒有妄想,他就一句佛號。對待人就是笑咪咪的,你罵他,他都對你笑,你怎麼去侮辱他,他對你都是那笑面孔。他也不會反抗,也不會批評,完全接受,用一句阿彌陀佛回答你,一副滿心歡喜的面孔對待你。那是什麼?那就是活佛出世,真得受用,他沒有煩惱、沒有憂慮、沒有牽掛,他每天的生活快樂無比。
所以下下根跟上上根,在淨宗裡劃平等的等號,上上根往生能達到的實報莊嚴土上輩往生,下下根往生也是實報莊嚴土上輩往生。我們要學,我們不學就錯了!那他們真正的是什麼根性?真正是下根,給我們表演的是上上法。他不能講經,他不能教學,他表這種法,讓我們看到之後增長信心,幫助我們堅固信心,功德無量無邊。這就是古人講的愚不可及,比不上他,我們的修行要向他看齊,念念不忘。
『會』這個字,義寂大師說「皆也」。「憬興云:亦必也」。『剋果』,剋這個意思,是以自己的力量取勝,「簡體作克,義為殺也,必也,遂也,得也」。這就是以武力致勝,有這個意思,此地是以比喻。「又有何願,不能求得」,我們努力,精進不止,就能夠得到,「會當剋果」,剋是當作得到講。
「彭紹升居士」,就是彭際清,清朝乾隆年間人,黃念祖老居士說,用現在的話說,他是高幹子弟。他的父親是乾隆皇帝的兵部尚書,兵部尚書就是現在的國防部長,他父親是國防部長,所以這是個貴族出身的。人非常聰明,應該是不滿二十歲考中進士。進士在那個時代是最高的學位,好像現在的博士學位,第二個學位是舉人,第三個學位是秀才。他考中進士,一生沒做官,家裡環境好,他學佛,成為佛門的一個大善知識,通宗通教、顯密圓融。《無量壽經起信論》他作的,下面這個話就是他說的話。「法藏云:我發無上正覺之心。當知無上正覺,一切願王從此出生,一切淨土從此建立。才發此心,極樂莊嚴一時具足,故曰:至心求道,精進不止,會當剋果,何願不得」。彭際清說得很好。無上正覺就是無上菩提,一切願王是指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就從這個地方出生的。四十八願的根本是從智慧、慈悲裡頭生的,真實智慧、無量的慈悲、圓滿的性德,是從這個裡頭流出來的。阿彌陀佛是我們最好的榜樣,方方面面都值得我們向他學習,發心、修行、證果、弘法利生都是我們最好的榜樣。願從這生的,淨土也從這兒生的。你看才發此心,極樂莊嚴一時具足,這句話意思很深,確確實實是一時具足,因為一切法從心想生。
我們再往下看,「所以者何」?為什麼?「一切法不離自心故」。全宇宙,用佛法的名詞說,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都沒有離開自心。自心是萬法的本體,哲學裡面講的本體論,宇宙從哪裡來的,一切法從哪裡來的。六祖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他那個報告雖然很簡單,但是很完整,末後一句,「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整個宇宙是自心所生、所現,而且是什麼?一時具足。這個一時,我們一般人不懂,這個一時是一念。一念的時間多長?我們看到彌勒跟釋迦牟尼佛的對話,換算到現在,現在我們用秒為單位,那是幾多秒?是一秒鐘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也就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那叫一時,那叫一念,我們沒辦法想像。也就是一秒鐘裡頭有多少個念頭?有一千六百兆個念頭,其中的一念。一念具足,念念具足,雖然念念具足,每一個念頭的具足都不一樣,決定不可能有兩個念頭具足是相同的,我們講大同小異,千變萬化。
賢首國師《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那是賢首大師的一篇論文,或讀《華嚴經》的論文,或者是修《華嚴經》的論文。這篇論文非常有價值,那麼大的一部經,他用那麼簡單的東西,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前半段講宇宙之間一切法怎麼來的,後面三段,用什麼方法去證得。宇宙從哪裡來的?佛法裡頭不是說有個神造的,佛沒有這個說法,佛的說法是自己心,不離自心,一念變現出來的。這一念沒有理由,沒有原因,為什麼?如果有理由、有原因,它是真的;沒有理由、沒有原因,告訴你是假的,不是真的,它真沒有原因,真沒有理由。科學家觀測到這個境界,也說念頭的緣起是沒有理由的,突然起來的,立刻就沒有了。他們說這個話,佛在《楞嚴經》上說,「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這個被科學家證明了。但是要知道,那個當處、隨處就是一念,就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我們無法想像。
這種變化就在眼前,我們的六根都緣不到,眼看不見。為什麼看不見?我舉了個例子,這是電影片,這是從前動畫的這種電影,都是幻燈片。放在放映機裡面,一秒鐘鏡頭開關二十四次,也就是說,每一張它在銀幕上停留的時間是二十四分之一秒,這個好懂。我們看到是連續的相,很多是重疊的,我們看見是這個。如果我們把二十四張,只留一張,二十三張全抹黑,我們看銀幕,一秒鐘二十四張這個速度在放,你在銀幕上看到什麼?只有一張,沒有第二個相續的,是看到了,看到什麼?有一道光閃了一下,就沒有了,就看到這個現象。光裡頭什麼?沒看清楚它就沒有了,才二十四分之一秒。如果把它加到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就在我面前,確實沒看見。把它速度減緩,減到二十四分之一秒,看到一道光,光裡頭有宇宙,沒看見。所以,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就在我們眼前,從來沒停過,這佛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句話我們才有了個概念。《金剛經》上這句話幾十年不懂,什麼叫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到量子力學家證明這個事情,我們的概念才清楚,才知道這是真相,在《般若經》上講諸法實相,一切法的真實相是這樣的。
所以,確確實實佛說般若不容易,在那個時候沒有科學工具給大家證明,怎麼能接受?《般若》講了二十二年,《大般若經》最長,六百卷,講什麼?實際就講一句話,「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是事實真相,你要真正了解事實真相,你還不放下嗎?放下就成佛了。無論是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統統不可得,全都是在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這種頻率所產生的幻相。離開這個頻率,三種現象不可得,就沒有了,物質沒有了,念頭沒有了,自然現象也沒有了。現出來的是什麼?現出來就是自性,不生不滅,那叫自性,那叫真心,在佛法也叫法身,什麼都沒有。佛法叫真空,真空不是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有,它不現出來。這是佛家講的隱現,有緣它就現出來,沒有緣它不現,不現叫隱,現叫有。所以說空叫真空,有叫妙有,真空不空,它能現相;妙有非有,雖現相,了不可得。
他講實相,真相。佛知道真相,所以佛給我們表演的,完全放下,圓滿的放下,究竟的放下,這叫什麼?隨順自性,隨順實相,這也就是隨緣的真義。隨緣而不攀緣,不攀緣是什麼?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能成就度眾生圓滿的事業。無論顯現什麼相,《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所說的三十二應,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應說什麼法自自然然就流出來,確確實實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所以佛說佛無有法可說,誰要說佛說法叫謗佛。孔子在《論語》裡頭說過兩句話,說他求學的態度、學習的態度,「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換句話說,孔子一生沒有創作、沒有發明,他所學的、他所作的、他所教的、他所傳的全是古聖先賢的,信而好古。學聖賢要有孔子這種心態,要有釋迦牟尼佛的心態。釋迦牟尼佛也是的,我是在《四十華嚴》經題裡面看到,清涼大師說的,我們相信大師有根據,根據我沒看到,我只聽他說的。他說世尊曾經說過,他沒有說過經典一字一句,他所說的全是古佛所說的,他沒有在古佛經上多加一個字,比孔老夫子說的那個還謹嚴。孔老夫子只說述而不作,佛是述而不作,沒有在古人上多加一個字,這麼嚴格,信而好古。
這些話我們搞了六十年才真正相信,不懷疑了,真難信。為什麼?明心見性了,古佛明心見性,他也明心見性,明心見性所說的都是一樣的,看到的是一樣,接觸到都是一樣。所以講完全是一樣的,一點都不假,他說的是真話。換句話說,只有佛才講真話,菩薩說話都靠不住。為什麼?到佛的時候是圓滿大覺,統統都是在自性裡流出來的,純真無妄,這個道理我們要懂。真正是人身難得,佛法難聞,遇到佛聽不懂,我們也幸虧佛菩薩保佑,壽命延長了。我很多同修都知道,我的壽命四十五歲,延長了四十年。如果四十五歲死了,真的是迷惑顛倒,雖然念佛往生,佛的這些真正這些話,所體會到似是而非。我今天講出來給你們聽,你們聽到也是似是而非,為什麼?沒入境界。為什麼沒入境界?你沒有放下,你放下才能入境界,不放下是永遠不能入進去。我這個放下是章嘉大師教的,我感恩他。我問他,怎樣才能讓我們快速入佛境界?他給我講看破、放下。看破是明白了,我們搞了六十年才明白,才明白什麼叫一時、什麼叫一念。不那麼簡單,佛的語太深,真的不是假的。
真正明白了就得要放下,不放下還是不明白,這是章嘉大師給我的標準。你說你明白了,做到沒有?沒做到,假的,不是真明白。章嘉大師給我這個標準,所以我常常用這個標準來衡量,這認識自己。認識自己不夠,那要好好再勇猛精進,不能自以為足。多少人自以為足,聽經聽個一遍、二遍,這我聽過、我學過了,他就不肯再學。那你真聰明,古人跟你比,給你提草鞋也不夠格,古人要讀書千遍,還未必自見,你怎麼一遍、二遍就行了?這是今人比不上古人之處,古人謙虛,古人知道自己不足,要勇猛精進。現在人得少為足,得一點點就滿足了,所以他不能再向上提升。對世間一切法要知足,對出世經教要不知足,你才能精進。真的,不斷放下,放得乾乾淨淨,這心胸好自在、好舒暢,不入這個境界,人家講聽不懂,真的是自在,真的是舒暢。身沒有苦樂,苦不好,樂也未必好,都不要才好,心沒有憂喜,統統捨乾淨,統統歸一句阿彌陀佛。我們終極目標就是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一切法不離自心。
「彭氏之說,道出世尊此答之本意」,世尊這個答的話意思很深,彭際清說得不錯。「蓋發起至心,必含聖果」,為什麼?因果同時的,我們凡夫看不到,聖人看到,佛菩薩看到。為什麼我們看不到?我們還有些煩惱、業障障礙住,如果煩惱、業障沒有的話你立刻看到。所以佛用蓮花表法,蓮花就是表因果同時,你看,花開了,子就在裡頭,同時有的,不像一般植物,先開花、後結果,蓮花是因果同時。用這個來表法,這個理很深。「因徹果海,華果同時,但當精進,何願不得」,你發了願,你只要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不改變,你決定成就。這些道理都貫穿在古人修學經教,他們統統做到了。
所以根要紮穩,沒有根,像蓋房子沒有地基。這個根是戒律,沒有戒律,看你蓋蓋得再高,將來倒掉那是意料之中事情,沒基礎,怎麼會不倒,只在早晚。學人到中年、甚至於到晚年變節了,他為什麼會變節?沒根。他根紮得牢,中國古人講三歲看八十,三歲的時候根紮牢了,八十歲不會變;也就是他禁得起考驗,財色名食睡,色他不動心,七情五欲不會干擾他,根深蒂固。今天人遇到了財色名利就動心了,就被人引誘去了,修行多少年,碰到這個全毀掉了。很多,古今都有,根紮得不牢。現在不能認為我自己已經不錯了,你沒有經過考試,你碰到這個境界試試看,動不動心?一動心就完了。所以,隋唐之後,祖師們提倡依眾靠眾,道理在此地,一個人修非常困難。依眾靠眾,大家在一起,縱然起心動念,不敢做出來。所以不能疏忽戒律。佛法今天衰,中國傳統文化沒有了,就是因為儒把禮丟掉了,能說不能行;佛把戒丟掉了,也是能說不能行,全落空了。全落空那就變成圖畫,紙上談兵,實際上沒有了。
傳統文化怎麼復興?大乘佛法如何能久住世間?全靠真正覺悟的人,真正有使命感的人,把戒定慧做出來,這才有救。儒家,道德仁義禮,禮是底限。禮,有禮,上面才有道德仁義,禮沒有了,全沒有了。這在中國歷史上表演出來的,三皇以道治國,五帝以德治國,三王夏商周三代以仁治國,五霸,春秋戰國的五霸以義治國,漢以後以禮,最低的,到滿清,現在禮沒有了,天下大亂。我們再能恢復,恢復首先恢復禮,從一層一層上去,先把禮做出來。有禮然後再講義,人一定要懂得盡義務,各人有各人的義務。我們出家修行,教學這是義務,釋迦牟尼佛教學四十九年,沒有一天休息,走的時候在樹林,不是在房間裡頭,都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有義才有仁,有仁才有德,有德才有道,恢復要走這個路子。現在一下講道,空的,空談,講道德仁義都是空談,沒有禮就是空的。講大乘、講小乘、講什麼,沒有戒全是假的,口頭說說而已。
所以我們到斯里蘭卡看到小乘,他小乘落實了,我們感到非常驚訝,地球上居然還有這種事情。全國人做到了,每個法師對小乘經都能講、都能教,把全國老百姓全教好了。真難得,我們不能不佩服,真是五體投地。全世界的佛學,口頭上的,他落實了,這還得了嗎?我跟總統建議,希望他建兩個學校,一個佛教大學,一個宗教大學。佛教大學培養佛門大乘小乘、宗門教下各個宗派的繼承人,把整個佛教興起來,統統釋迦牟尼佛說的。宗教大學團結宗教,讓宗教互相學習,化解衝突,把世界帶向永久安定和平。他總統真想幹。做的技術方面要慎重研究,不要搞學術,要真正辦道,搞學術沒用。真正幹就是從戒律紮根,從三昧建樹,希望無論哪個宗哪個派都能夠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那佛法就完全復興了。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