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145集)jingkong老法师主讲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四五集)  2013/1/2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145

视频MP3点此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三百九十頁第七行第三句:

「《智度論》曰:五根增長,不為煩惱所壞,故名為力」,五根五力我們學到第三,信力、精進力、念力。第四定力:「謂攝心正道及助道法,若定根增長,則能破諸亂想,發諸事理禪定,是為定力」。這是定根增長,定根產生力量,這個力量就是能夠破除亂想,亂想就是雜念。前面念力破的是邪想,邪想是妄想,貪瞋痴慢這一類的;這亂想範圍很大,是非人我這一類的都是屬於亂想。由此可知,妄念、雜念都障礙禪定,障礙一心。禪定就是一心不亂。這些念頭都不是真實的,全是屬於虛妄。大乘經教裡頭告訴我們,真心沒有念頭,真心離念,妄念、雜念、邪念、正念統統沒有,正念為什麼沒有?佛經上的定義正念無念,無念才是正念。所以講無念也錯了,無念就是無想,無想是世間的禪定,生無想天也在第四禪,他什麼念頭都沒有。什麼念頭都沒有為什麼他不是正念?他有無明。如果真正是正念,什麼念頭都沒有他樣樣明瞭、樣樣通達,那叫正念。那是諸佛如來、包括聲聞緣覺他們的禪定,他定裡頭有慧。這只有定沒有慧,所以這是屬於此地講的事定,發諸事理禪定,這屬於事,事定不能解決問題,出不了六道輪迴。括弧裡頭有個解釋,「事理禪定者,事即色界、無色界禪定」,這屬於事定,這六道裡面的。

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印度婆羅門教,也可以說印度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學派(這些研究哲學的學派)沒有不修禪定的。禪定在當時是很流行的,社會人都知道,不論信不信仰宗教,修的人很多,四禪八定,釋迦牟尼佛生在那個時代當然接受。四禪八定對六道裡面的狀況,真叫一清二楚,他沒有不知道的。譬如得初禪,初禪以下的全明白,初禪以上的不知道,初禪以下的欲界六層天,下面人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他統統清楚。因為這一部分空間維次他突破,他都看到、都聽到、都接觸到了。到二禪,二禪以下的他知道,三禪他不知道;第四禪的,上面四空天他不知道,下面都知道。最高的非想非非想處天,這四空天最高的四空定,他對於整個六道都清楚。修定的人多,他修到什麼程度不一定,不是每個人都能夠達到四空天。換句話說,初禪、二禪最多,這都是屬於事定,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

理定是佛傳的,佛傳的定是斷煩惱,這叫理。事是伏煩惱,有定功煩惱不起作用,沒斷,定失掉了煩惱就起現行,這世間禪定不究竟在這個地方。佛教給你的禪定你得到不會失去,小乘初果他修禪定,他是真正把五種見惑放下,他不是伏,他是斷,知道身不是自己,真放下,身不是我。身是什麼?身跟我的關係是我所有的,身是我所。像衣服一樣,衣服是我所有的,不是我,身也是我所有的。身有生死,要知道我沒有生死,我不生不滅。一般人把靈魂看作我,比把身當作我高明多了,雖然高明不是佛說的。佛說的我,佛家的名詞叫神識,就是阿賴耶識,它把阿賴耶識裡第七末那識認為是我,末那識有四分,見分、相分、自證分、證自證分。阿賴耶是妄心,範圍也非常大,遍法界虛空界,一念不覺這是迷,自性變成阿賴耶,阿賴耶是妄心。凡夫把阿賴耶的末那,阿賴耶的轉相這末那識,末那的相分認為是自己的身,這是末那的相分;末那的見分認為是自己的心,起心動念、受想行識把這東西當作自己的心。其實他全錯了,這一迷就回不了頭,愈迷愈深,迷到六道,到地獄裡面去,地獄那是迷到所以然處,迷得最深。遇不到佛法他沒有覺悟、沒有回頭的機會。真正會回頭覺悟,那一定要遇到佛法,遇到佛法慢慢修學,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究竟是回什麼事情,你統統搞清楚之後,你才會知道,要從這個迷幻的圈子跳出去。這就是發出世的心,我要超越六道輪迴,我要超越十法界,我要超越實報土,這才能真正回歸自性。回歸自性就是成佛,跳出六道就是阿羅漢,跳出十法界是菩薩。否則的話,完全迷惑不知道,這個心生不起來,不知道宇宙這麼複雜,這麼回事情在裡頭。

念力能量極大不可思議,物質環境是從念力變現出來的,這是宇宙的奧祕。佛在三千年前雖然說了,說了很多次,佛說「相由心生」,相就是物質現象,它是從心生出來的。「色由心生」,佛常常用色代表物質,色跟相都是講的物質,從心生。「一切法從心想生」,這些話佛在大乘經上常說,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相怎麼來的?相是色變現出來的,不是真的。這樁事情最近三十年,量子力學家研究的成果令人讚歎。專門有一幫研究物質的,我們知道德國普朗克,愛因斯坦的老師,這是量子物理學家,一生專門研究物質到底是什麼,他這一生把這個問題揭穿,這揭祕,宇宙的奧祕他把它揭破了。

八十年前中日抗戰的時候,科學發現原子,在當時科學家認為原子是物質裡頭最小的單位。以後隨著科技的進步,儀器愈來愈精密,對他們研究幫助很大,把原子打破了,原子還可以分裂,打破之後,發現有原子核、有中子、有電子這樣構成的。再把原子核打破,電子打破,中子打破,都是物質現象,看到粒子叫基本粒子,基本粒子有幾十種不同的現象。再把這些東西打破,還有辦法把它打破,看到夸克,夸克也有幾十種、上百種之多。繼續不斷的把這些小的物質打破,看看到底物質基本單位是什麼,繼續不斷的找,真正找到最小的,科學家才叫它做微中子。微中子的體積多大?科學家告訴我們,一百億個微中子,單位是億,一百億個微中子聚集在一起,它的體積等於一個電子。換句話說,原子裡頭的一個電子,這最小的,把它分成一百億個,其中的一個叫微中子,這是物質現象最小的。再把它打破,打破物質沒有了,物質不見了,發現是什麼?是念頭波動的現象。這就肯定了一樁事情,物質是假的,物質是念頭波動產生的幻相。這就是物質是從念頭生出來的,證明了佛經上所說的,「相由心生」、「色由心生」、「一切法從心想生」,證明佛經上這句話。科學家感到非常驚訝,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說的,那個時候沒有這些科技,他怎麼會知道?這不可能知道的,但是經上說得這麼多,現在被證明。

佛不但說物質是假的,念頭也是假的。科學家現在發現了念頭,念頭從哪裡來的?念頭沒有理由,沒有原因,突然發生的,立刻它就消失,這個現象他看到。這個現象《楞嚴經》上說過,「當處出生,隨處滅盡」,你看佛都說在先,被他看見。這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我們學經教的人始終都有疑惑,有這麼個概念,事實真相是完全不曉得。我們只可以說,佛不妄語,不敢說佛說得不對,但是我們雖然認為,佛所說的都是真的,總有懷疑,為什麼?沒見到。佛告訴我們誰能見到?這大乘經上說得很多,八地以上。《華嚴》講菩薩的階位五十二個等級,最高的是佛,從最初到五十一都稱菩薩,總共五十二個階級。八地以上,最上面的五個階級,八地、九地、十地、等覺、妙覺,妙覺是佛,最高的五個階位都看到,都知道這個事情,你要問物質是什麼他知道,念頭是什麼他知道,能量是什麼他知道。

科學家看到這些現象,認為人有一種本能,現在的人把本能失去了,對於宇宙奧祕,人本來都知道。這個說法跟佛經上講的一樣,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那佛怎麼會不知道!哪有不知道的道理?本來是佛,但是現在迷了,迷失了自性,變成眾生,這不叫佛。怎麼迷了?有起心動念、有分別、有執著。起心動念叫無明煩惱,這是最初極其微細的波動,這一動就壞了。真心離念,真心沒有念頭,真心不動;它這動了,動了叫妄心,從真心就變成一個妄心,妄心叫阿賴耶。中國古時候道家解釋宇宙,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從八卦上說,「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萬物」,道家說的。雖然說得不具體、不清楚,但確實是這個意思,跟佛講的接近。說這些話的人他要不是佛,他也是高等的菩薩。

像佛經上說的,有八地那個定功,他在禪定裡頭見到、看到這個事情,比科學用儀器來觀察更清楚。不用外力,完全用自己的定功、念力,你就能看到,八地見的要跟妙覺如來來比,當然有差距,見是見到,不是很清楚,九地就清楚一點,十地就更清楚,到十一地應該可以看到真相,到妙覺究竟圓滿,七地以下的菩薩都沒有見到真相。這是大乘教裡所說的諸法實相,一切法的真相。看到這一法的體相,就是性相、理事、因果,這六方面統統看得清楚、統統看明白,這明瞭了,這叫大徹大悟,圓滿成佛。佛告訴我們,這定怎麼修?定,功夫由淺而深,開始修就是放下執著,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執著。因為執著是染污,清淨心沒有了,真心是清淨一塵不染,是不動。所以惠能大師開悟,他明心見性,性是什麼樣子,他用五句話去形容,第一句他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自性就是真心、就是本性,本性是清淨的,覺悟的時候不染,迷的時候也不染。我們今天講染污,染污不是真心,是第七識末那識,叫染污意,八識五十一心所有染污,自性沒有染污,這要知道。這是第一個清淨。

第二個它不生不滅,一切法有生有滅,整個宇宙,一切法是無常的,無常就是它不是長久住世的,它有生滅,而且生滅速度非常快,我們沒有辦法覺察,它就在我們面前。我們的心染污了,我們的心動了,這種微細的狀況我們完全不能覺察。這個我們能夠體會得到,我們能夠承認。譬如我們玩過以前用幻燈片的這種電影,我玩過這個東西,這個電影是幻燈片,今天我們講動畫。這就是從前電影底片,一張一張的幻燈片,照相說這叫正片,現在能沖洗的叫負片。這個幻燈片在放映機裡面,它的速度是一秒鐘二十四張,也就是說,它的速度是二十四分之一秒。我們在銀幕上看到這個色相,就好像是真的一樣,其實它是一張一張在移動。我們只讓它有一張,其他的都把它抹掉,就是一張放在放映機裡面,它在銀幕上出現,它的時間是二十四分之一秒。我們想一想,二十四分之一秒我們有沒有看到?有,看到什麼不知道,只看到光一閃就沒有了,光裡頭的內容不知道,這個可以實驗出來。

現在我們看到這個宇宙,它是多高頻率在播放這個幻燈片?一個念頭就等於一張幻燈片,一個念頭。沒有兩個念頭是相同的,跟這個底片一樣,張張不一樣,沒有相同的。所以這個東西在放映機裡面是相續相,實際上叫相似相續相,相續相是張張相同,叫相續相,它不同,每張都不同。這頻率多快?我們看到經典裡面,彌勒菩薩跟釋迦牟尼佛的對話,講到這個事情,佛問彌勒菩薩,「心有所念,幾念幾相識耶」,這是經文。我們把它用現在的話講清楚,釋迦牟尼佛問彌勒菩薩,我們凡夫起個念頭,這一個念頭裡頭有幾念,有幾多念?我們一般人聽不懂,這一個念頭裡頭還有幾念,是的,多少念頭產生的?有幾相?相就是物質現象。有幾識?識就是心理現象。彌勒菩薩回答說一彈指,這一彈指時間很短,「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單位是百千,一百個千是十萬,就是說三十二億乘十萬,三百二十兆,一彈指有三百二十兆個細念念頭。我們怎麼能知道?這些在哪裡?就在現前,就在眼前,一點都不知道,睜大眼睛看不到。

我們睜大眼睛看銀幕上二十四分之一秒,只看到一個光閃過去,一閃就沒有了,這個光裡頭的內容完全不知道。要能看出內容的時候,這一個不行,要連續大概半秒鐘,二分之一秒,也就是說,十二個畫面重疊疊在銀幕上,我們眼睛還來得及看它還沒滅,一張一張的大概差不多看到十二張,看到有個東西立刻就不見,半秒看見了,沒有了,但是那是十二張。現在這一彈指不到半秒,我們一秒鐘能彈幾次?我相信彈得快的,年輕有力氣的至少彈五次,那就再乘五,三百二十兆再乘五,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就是一秒鐘它這個鏡頭開關多少次?就像我們看電影,開關多少次?一秒鐘開關一千六百兆次。我們現在的電影是一秒鐘二十四次,把這頻率加到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就在面前看不見,真看不見。為什麼?二十四分之一秒,我們只看到一個閃光就沒有了。它再大的聲音在面前聽不見,太快了,這個耳朵還沒起作用它沒有了。這叫事實真相,這就是宇宙的奧祕,佛知道,彌勒是等覺菩薩他知道,他們是八地以上的。科學家今天才發現,不能不佩服釋迦牟尼佛。

所以方東美先生當年把佛教介紹給我,高等哲學。方老師沒有看到現在的科學報告,他要看到現代科學報告,一定會告訴我,不但是高等哲學,還是高等科學,是真的不是假的。現在大家批評佛教,我有理由相信二十年到三十年之後,佛教變成全世界高等科學。到那個時候你才後悔:我是看錯了、說錯了。所以我們看這些報告,別人問我,佛經講什麼東西?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什麼?這五個科目倫理、道德、因果、哲學、科學,五樣東西都講到登峰造極,講到究竟圓滿,真正是了不起的大學問!我們這一生也差一點錯過,我感激老師,不是老師教導,怎麼知道世界上這麼好的東西!

當年我向老師請教,向方東美先生請教,我說佛經哲學,你從哪裡學來的?學校裡沒有這個課程,從哪裡學來的?他告訴我,他是二十幾歲就是大學教授(很有名的教授)。抗戰期間他在中央大學教書,有一次生病,朋友們給他介紹到峨嵋山去養病。成都離峨嵋山不遠,峨嵋山環境非常幽雅,他就到峨嵋山去住了幾個月。他告訴我,山上沒有報紙、沒有雜誌,那個時候山上沒有電燈,點油燈、點蠟燭,過的原始生活,沒有自來水。現代化東西統統沒有,交通要走路,頂多是騎馬、騎驢,那時候交通工具。山上什麼都沒有,只有佛經,所以拿佛經當消遣,沒有東西看,看到佛經。他有智慧,愈看愈有興趣,真的下功夫去研究。從這之後,病好了下山之後,他沒有一天不讀佛經。我要找證明,因為他教我,學生就我一個,每個星期天兩個小時課,我的課是在他家裡學的,小客廳一個小圓桌,我們這一個學生、一個老師。哲學概論沒書,他說我聽,我有問題隨時提問,他就給我解答,課是這麼上的。他沒離開經本,我就看看他的書房,他書房裡有寫字台,真的每一次去看的時候都有經本,所以我相信他的話真的。

台灣第一次翻印《大藏經》,日本的《大正藏》,第二次翻印日本的《卍續藏》,他都買了。告訴我,真正發心講經,《卍續藏》是最好的資料庫,歷代祖師的註解都收在這套書裡頭。所以我就知道有這麼一份東西。我學佛之後我也買了一套,現在這套書在澳洲,就放在那裡。因為台灣現在又印,福峰又印了,過年之後,我們這個地方住定了,這些參考資料把它買齊。他真幹、真讀,比出家法師高明,他跟我講佛經重要的地方,他那個經文一段一段他都能背,他能背得下來。他教我的時候,那個時候的年齡大概五十多歲,不到六十歲,我二十六歲,他那個時候總有五十歲的樣子,七十九歲過世的,晚年我親近他二十多年。一九七七年走的,走的時候我正在香港講經,我這邊講經圓滿,回台灣正好趕到他的告別式。他入大殮火化,他留下的遺囑,他的骨灰撒在台灣海峽。空軍派了一架飛機,把骨灰撒在台灣海峽,這痕跡都不留。所有的圖書一萬多冊捐贈給圖書館。

老師真用功,沒有人指導,他是以哲學的基礎、以哲學的觀點來看佛經,到最後完全接受。他看得很廣、很博,各宗各派的典籍他都看。如果他要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我相信方老師會得定,會得三昧,會大徹大悟。我們今天講五根五力他都具有,他心地清淨,真的是勇猛精進,沒有一天不讀書。雖然他讀的那些東西自受用,在學校裡面講,學生聽不懂,所以他就不講!我想到學校旁聽,他告訴我,你到學校去聽課你會大失所望,現在的學校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學校我去過一次,台大他上課我去看過一次,輔仁大學上課我也去看過一次。

所以這個定力關係太重要,佛法自始至終就是修禪定。章嘉大師告訴我的「看破、放下」,看破是觀,放下是止,佛學名稱叫止觀。那個時候我們初學,老師講止觀,我聽不懂;他講看破放下,我好像懂,其實不懂,那裡頭內涵太深,好像聽懂。告訴我,從初發心到如來地,看破幫助放下,放下幫助看破,就這兩樣東西相輔相成到如來地。像上樓梯一樣,五十二層的高樓,你從第一層樓往上爬,知道上面還有一層,上去了,把下面這層放下,提升一層;上面還有一層,再上一層,這一層又放下了,不斷向上爬。不要爬到一個地方,可以了,你就達不到目的,要一直爬到最高峰。

總的來說,煩惱無量無邊,就是這個東西障礙。佛將這些煩惱分為三大類,第一類叫見思煩惱,最粗的。我們對於許許多多的事情,看錯了叫見煩惱,想錯了叫思煩惱,我們的看法、想法全是錯誤的。沒有接觸佛教育不知道,不承認,我錯在什麼地方?深入之後,所以這個佛法麻煩,近代四百年的科學影響了我們,科學的學習第一個教你懷疑,懷疑才能發現問題,然後去找答案解決問題,這是科學上一套方法。可是用在物理上行,中國傳統文化,跟大乘佛學、宗教這些東西,它不是科學,它是心理學。心理學不能懷疑,懷疑就要生病,只要有絲毫懷疑,你就沒有辦法進去,門都進不去。所以它的入門要真誠、要恭敬,真誠心、恭敬心、信心才能入門,沒有這三個條件你入不了門。我們跟老師學習,老師特別給我開這個門,讓我到他家學習,憑什麼?就是那點真正尊師重道的心,對老師真正的信心,他給你講;你不具足這個條件,給你講了沒用。學校為什麼不講?學校學生對老師沒有恭敬心,沒有信心,大學裡面去混文憑而已。老師要生活費用,學生要文憑,這兩個很好,分數打寬一點讓你都及格,老師靠這個生活,沒有辦法,真東西沒有了。六十年前,現在恐怕愈往下降!

中國的學校我沒有去上過課,早年我教過五年在台灣,以後在外國,我也偶爾到學校去上幾堂課,因為學校聘請我當教授。我們的同行朋友告訴我,淨空法師,你跟同學上課不要超過十五分鐘。我一聽一堂十五分鐘講什麼?他說十五分鐘之後學生心不在焉了。我到上了課,果然如此,大概十分鐘之後交頭接耳,眼睛都看窗子外面,心不在焉了。我說那你們怎麼講?講故事、講笑話,大家歡歡喜喜就了了!反正他不想學東西。老師敷衍學生,學生敷衍老師,考試的時候把大概的題目都告訴學生,所以個個分數都很好。現在聽說學生給老師打分數,顛倒了,學生認為這老師不好,下個學期就不聘請你,你的飯碗就丟了。這還能出得了人才嗎?學生批評老師,這個教育就全盤失敗了。尊師重道,現在要讓老師掉過頭來尊重學生,道哪裡去了?向上一著沒有了。整個世界的動亂其來有自,不是沒有原因,今天把教育疏忽,教育失敗,是全世界的事情,不是哪個國家、哪個地區,全盤失敗。世界這麼混亂,大家對於和平喪失信心,每天活在恐懼之中,動盪不安,這不是人過的日子。

可是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我們讀這部《無量壽經》集註,看到夏蓮居有兩句話,這是一副對聯,「濁世無如念佛好」,濁是染污,今天的世界染污,環境染污非常嚴重,心理染污更嚴重。這五濁惡世染污到極處,生在這個世界裡頭,所以沒有比念佛更好,把一切放下老實念佛。下聯說,「此生端為大經來」,這夏蓮居老居士自己的兩句,他的一生來到這世間幹什麼?就會集這部《無量壽經》,就為這個來的。我們有幸加入這個小班,黃念祖老居士專門為這個經做註解來的,我們是專門來學習這部經跟註解來的,沒有別的事情,這是我們到世間來,主要來的意思、目的。看到世界動亂不安,有緣我們盡一點綿薄之力,沒有緣老實念佛求生淨土。今天我們有個特殊的緣分,利用科學的工具,我們講堂雖然很小,只有幾個人聽,可是我們同步傳播出去,全球都有同學在收看。只要你打開這頻道,隨時都能看到,雖然我們不見面,實際上我們天天都在一起。真正具足真誠、恭敬、真信、真願,我知道都能入《無量壽經》的境界,都能得到阿彌陀佛的加持,將來必定往生淨土。講到定力,我們要把心定在《無量壽經》上,定在這一句佛號上,放下一切妄想雜念,這就是念佛三昧。

後面一條,第五「慧力」,定一定開智慧。「謂四念處之慧,照了一切諸法,若慧根增長,則能除一切邪妄之執,破一切偏小之慧,故名慧力」。四念處是智慧,它是看破,你看看一入佛門,首先教你修這個「觀身不淨」。一定要曉得,觀身不淨,不要愛這個身體,過分執著愛這個身體是錯誤的,身體不乾淨的。「觀受是苦」,我們一切的受用不能稱心如意,這就是苦,到這個世間來就是受苦。「觀心無常」,心是念頭,前念滅後念生相續不斷,這在五蘊裡面叫行苦。行是什麼?一個接一個它不停,止不住,無論是善念、是惡念、是無記,總是念念相續一刻都不停。「觀法無我」,看看一切萬事萬物,我是主宰的意思,是自在的意思,一切法裡頭沒有主宰,沒有自在。這是智慧教你看破,看破怎麼樣?放下了。前面兩句看破,放下我執,後頭這兩句明白,你能放下法執,我法兩種執著都放下,大乘就可以入門,所以它是看破。

四正勤是精進的方向目標,它的內容是斷惡修善。惡要努力把它斷掉,善要努力好好去修,你看大乘它不是消極的,它是積極的。四句,已經生的惡要斷,還沒有生的惡要制止,不讓它生;已經行的善要繼續,沒有生的善要把這個善生起來,這是四正勤。四如意足是教我們放下,你看這個名稱有味道,如意,放下就如意,不放下不會如意。中國古時候地位高的人、有大財富的人(大富大貴)手上常拿了個如意。如意什麼意思?提醒自己,如意頭是轉過來的,回頭就如意。就是說這富貴到該的時候要回頭,不要再往上去爭,你就如意了。教導我們人生一切適可而止,這就快樂人生;一定要做多大的官、發多大的財,那個不如意。地位、財富可以得到,不快樂,這是真的,不是假的。財產多了,在這個社會患得患失,沒有得到的想得到,得到的不夠想更多。可是得到之後又怕丟掉,想盡方法怎樣去保存它,這何苦來?一天到晚提心吊膽,錯了,人生過這個日子不值得。

人生在世應該是大自在,無拘無束得大自在。得大自在的真的做學問,無論是世間法、出世間法專攻一門,行道。古來的典籍一生專搞一門成為專家,成為學者,到處都有人請你去講學,雲遊現在講不是四海,五大洋,這自在,這很快樂。佛法是好東西,學一部經,一個地方講一個月就走了,換個地方再講一個月。我相信各地方邀請你的人,你講得好,都喜歡聽你的,旅費有人家出,到哪裡有人招待,自己身上一分錢不要放,雲遊四海,這日子好玩,真自在。所以我感謝我的老師,叫我走這條路,雖然一生雲遊居無定所,非常自在,身上什麼都沒有。我到八十五歲,才接受香港有個老同修供養我一個小房子,我點點頭,八十五歲了叫我不要再跑,自己有個小房子可以定下來。沒有,我才不要!

所以人要想通,要做個快快樂樂的人,無憂無慮、無牽無掛,貪瞋痴慢疑統統放下。我五十多年沒看過電視,不看報紙,我們這個團體沒有報紙,沒有電視,什麼信息都不知道,這是什麼?每天天下太平。人家說這是亂世,我住的這個地方天下太平。生活過得有規律,正常,每天我們有四個小時分享面對全世界,這怎麼不快樂!我們要把快樂做出來。《論語》是孔子弟子記載夫子一生的言行,要認識孔子一定要念這部書。《論語》裡頭第一句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真的不是假的,夫子一生做到了;「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朋友從遠方來都是志同道合。不亦悅乎是內心的法喜,與外頭境界不相干,內心法喜充滿;志同道合的朋友來訪問,快樂,「德不孤,必有鄰」。「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沒有人知道你,你活得很快樂、很自在。

不以為我自己有道德、有學問,可惜沒有人知道。知道、不知道,沒關係,那個不重要,我們自己的德行天天向上提升,天天都有小悟處,非常快樂,積小悟成大悟,積大悟就可能到徹悟。每天讀經跟佛菩薩相聚,尚友古人,跟古人做朋友,都是聖哲不是凡夫。這個快樂,名利場中人他體會不到。真正讀書人,要讀古書才能體會到,讀現在的書體會不到,這裡頭有至樂。我們感謝方老師,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得到!這與地位不相干,與名利不相干,與財富不相干,必須把這些東西統統扔掉,統統放下,你才真正能得到最高的享受。這就是照了一切諸法,能除一切邪執,剛才講了我執跟法執,還能夠破一切偏小之慧,小是小乘,偏是三乘聲聞、緣覺、菩薩,還有些偏見,這些偏邪小乘,超過他們之上,不會被他們影響,這叫慧力。

後面還有一段參考資料,是《佛學大辭典》節錄下來,「三十七道品之一」,「五根增長,有治五障之勢力」,對治五種障礙,「信力,信根增長,破諸邪信」。信心堅定永遠不會動搖,所有一切錯誤的信念你都有能力辨別,自己的信心堅固如如不動,念佛一定要有鍋漏匠的信力,一生可以證得究竟圓滿。「精進力,精進根增長,能破身之懈怠」,每天作息時間要有規律,對身心健康有幫助,該休息的時候要休息,該起來的時候起來,養成跟著太陽走的習慣,太陽下山就休息,太陽出來就工作,跟著太陽走。住山,我在早年沒出家的時候,跟懺雲法師住過茅蓬,茅蓬裡面設備很簡單,沒有電燈,沒有自來水,山上有泉水,點油燈、點蠟燭,晚上八點鐘就睡覺。晚課做完了之後,法師要我拜三百拜,去睡覺,三百拜大概四十分鐘差不多,拜完了休息。早晨二點鐘起床,起床拜佛,拜完佛之後自己做早課,茅蓬只有五個人住,自己做早課。早課做完之後,我在山上是做義工,照顧這四個住山的,三個法師、一個老居士,給他們燒飯。山上晚上不吃飯的,我每天要燒兩頓飯中午、早晨,生活有規律。

現在這住在大都市,大都市的鄉村也很方便,有電、有自來水、有瓦斯,方便多了。可是我們的習慣晚上十點鐘睡覺,早晨四點半就起床,自然醒過來不需要鬧鐘,一覺睡醒大概就是四點到四點半,睡醒了就起來,早晨讀書好!我還有個小院子種菜,蔬菜全是自己種的,沒有化肥、沒有農藥,吃得很安心。一年前我還有個手機,很少用,我跟諸位說過了,我的手機三個月充一次電,你就曉得一個月用不到一次,現在不要,手機不要了,麻煩。要念佛,念佛好,什麼都沒有念佛好,讀經、念佛,跟同學們在一起分享,這多快樂、多自在!所以精進對懈怠。

「三、念力,念根增長,能破諸邪念」。我們修淨土只有一個念頭念阿彌陀佛,除念阿彌陀佛之外什麼念頭都放下,什麼念頭也不接受,就這一個念頭,一個念頭念到底。「定根增長,能破諸亂想」,邪念、亂想都沒有。「慧根增長,能破三界諸惑」,欲界、色界、無色界,我們都清楚、都了解那是不究竟的,色界、無色界壽命雖然長,沒有出離輪迴,再長的壽命都會到,到的時候多半是往下面墮落。為什麼?阿賴耶裡頭有不善的種子,那些種子會起現行,自己做不了主。所以這三界財色名利徹底放下,一心向佛,一心向道。佛法是講真實智慧,這一部經講三個真實,真實利益、真實之際,真實之際是從體上講,哲學裡頭所說的本體,能生萬法;真實智慧跟真實利益是從事相上講的。總而言之說,破迷開悟。

《智度論》第十九卷,「五根增長,不為煩惱所壞,是名為力。又曰:天魔外道不能沮壞,是名為力」。這是解釋力字,遠離一切煩惱,天魔外道不能破壞我們的信心,不能改變我們的願望,我們的願望就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任何典籍(這經教)我們尊重、讚歎,不學了,我只學《無量壽經》、只念阿彌陀佛。凡是佛所講的,我們都尊重、我們都讚歎,我只選擇這一門,在這一門成就。

我們再回到念老的註解,「又念力者」,這個地方也都有了。念力,科學家給我們做證明,念力的能量不可思議,佛在經上常常教我們,「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大小乘經上都有。那就是我們的念頭集中在一個地方,會產生巨大的能量,對我們現前來說,頭一個讓我們的身心健康。我們今天把這念頭完全聚集在阿彌陀佛這一點,其他的念頭統統沒有,我們的身心就很健康。為什麼?身體裡面器官細胞的變化,統統是念頭做主宰,我們的正念它的現相好,我們一個惡念它就又變壞,常常在變動。現在我們善念、惡念都沒有,只有一個佛念,這最健康的。這對我們眼前這個身心來說,因為身心這些法統統是念力在主宰,我們的念頭好,居住的環境沒有災難,四周有災難,這個地方沒有災難。我們自己的念頭正,就是佛念,勸這個地區學佛的同學統統念佛。沒有學佛的這些居民,我們跟他長期往來,他看到我們學佛的人快樂,學佛的人健康,學佛都是好人,他會羨慕、他會模仿,慢慢他就會學習。十年八年,他就真的跟著我們一起來學佛,潛移默化!

「慧力者,慧根增長,能破三界諸惑」。我們參考資料裡頭跟這相同。「又靈峰大師曰:念根增長,成就一切出世正念功德,名念力」,不是增長世間法,是增長出世間法,這念力好。「慧根增長,能遮」,遮就是止,止就是放下,放下「通別諸惑,發真無漏,名慧力」。下面,「見思惑為通惑,三乘所同斷。塵沙惑、無明惑為別惑,別屬菩薩所斷」。聲聞、緣覺他不斷這個煩惱,菩薩斷,所以通別兩種不同的迷惑。「慧光止惑,顯發無漏真智,名為慧力」,智慧光明照破迷惑,我們一般講破迷開悟,破迷開悟要靠智慧,定只能伏惑,不能斷,智慧就斷了。所以顯發無漏的真智,漏是煩惱代名詞,也就是說,像經題上講的「清淨平等」,清淨沒有染污,染污是煩惱、是漏;平等沒有高下,沒有分別。沒有分別是大定,平等的大定,這個起作用就是真實智慧,這是慧力。

「如是諸力,悉皆殊勝」,依照佛的教誨去修學,從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生起五根,五根增上就產生力度,這個力度能夠幫助我們斷煩惱,化解習氣;幫助我們提升,通過緣覺、菩薩一直到如來地。「增上者,有強力勢」,很強的力勢,現在科學家說有很大的能量,就這個意思。「能使它法增長上進」,所以叫增上。增上從哪裡來的?它的根本是願力,通途來說,就是四弘誓願,四弘誓願裡頭是第一願,第一願是動力,眾生無邊誓願度。看到遍法界諸佛剎土裡頭六道眾生迷得這麼深,活得這麼痛苦,不忍心,要幫助他們。為什麼?他們都有佛性,他們本來是佛,現在變成這個樣子。菩薩想到這個地方,勇猛精進,希望自己趕快成就,成就自己才能幫助別人。

今天我們遇到這個法門,從成就來講它是第一,超過八萬四千法門,超過《華嚴》、《法華》。信願持名往生淨土無上道,沒有比這個更高,沒有比這個更快,沒有比這個更穩當,一生決定成就。但是千萬不能迷戀這個世界,這個世界誘惑的力量很大,財色名利都是誘惑,禁不起誘惑的就淘汰。這是快捷成佛的道路,你沾上這個就被淘汰掉,有絲毫放不下你也被淘汰掉。要真放下,要真發精進心,勇猛精進,我們堅定信心,深信不疑,決定成就,你說你多快樂,你多自在、多幸福、多美滿。

「今經中增上,至極殊勝。因所增上者,非是餘法」,不是別的法門,「而是其心」,其心增上。「其心者,當人之自心也」,是我們自己的心,信心天天增長,信心天天向前,向上提升,這是好事情。「《金剛經》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此二經中所標之其心,正是一心」。《金剛經》上講的其心,跟我們此地所說的是一個意思,不是指別的心,是指自己的,自己的心要清淨,自己的心要平等,自己的心要覺悟,不能迷惑,自己的心天天要有進步,我們跟極樂世界走得愈來愈近。所以《金剛經》跟《無量壽經》上所說的其心,正是一心。

「譬如磨鏡,垢盡明現」,因為這些經論都是古人的。清朝早期還沒有玻璃的鏡子,大概康熙年間,外國人發明了玻璃,有玻璃鏡子,那在中國是非常名貴,這是最新的科學產品。中國人用鏡子是用銅鏡,大家到故宮博物院可以看到銅鏡,銅的這個鏡子天天要磨,磨得很光、很亮能照見人。所以鏡子要常常磨,髒的東西磨盡,鏡子就有光、就能照,用它來比喻「無明惑盡,自心朗現」。我們的心就像一面鏡子一樣,現在有染污,見思煩惱是染污,塵沙煩惱是染污,無明煩惱也是染污,所以鏡子雖有它不能照見。必須要把無明惑斷盡了,無明是最後的;阿羅漢、辟支佛他是見思惑盡了,他的心比我們管用,比我們明亮多了。我們是根本沒有磨,全是髒的,他是磨了一部分,對於三界六道照得清清楚楚。菩薩更進一步,把塵沙煩惱斷盡,菩薩能照見十法界;再向上提升,把無明煩惱斷盡,無明惑盡這就成佛了。這就是中國佛教裡頭所說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明心見性這就能照到全法界,用現在的話說,能見到全宇宙。全宇宙無論是大小,大是虛空法界,你都能看到;小是微塵,像今天量子力學家看到的阿賴耶,你統統能見到。這叫『增上其心』。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9年4月9日17:10:5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58177.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