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三七集) 2013/1/2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137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三百八十一頁,第二行:
第四聖號『明行足』,諸佛有十種通號,這是第四。請看念老的註解,「明有多解」,有很多種的解釋。這個地方引用《大智度論》,「《大論》曰:宿命、天眼、漏盡,名為三明。」《會疏》與《淨影疏》跟這個說法相同,也是根據《大論》所說的,都說明就是三明。「但《淨影》又謂:明是證行,證法顯了,故名為明。是說較深。」這個說法的意思比較深,說出它是證行。證行就是證,信解行證,通過行,把所信的、所解的證明真實不虛,這個信心才能夠堅定不拔,稱之為明。
我們參考資料裡頭有一段,《雜阿含經》裡說的。「三明:一、宿命明,但知過去宿世受生之事,名宿命通。」知道過去,過去生中,宿命通在小乘二果就證得。「復知宿世從一生至百千萬生」,他姓什麼,名字叫什麼,他在那個世間受苦受樂的事情,都能知道,「是名宿命明」。由此可知,明比通殊勝,通只曉得一個大概,明是詳細徹底明瞭。所以三明六通,六通小乘證得,三明要法身菩薩才能證得,不是法身菩薩,沒有這種能力。法身菩薩也就是中國大乘常講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他才有這個能力,一定要已經見性。
「二、天眼明,謂但見死此生彼,名天眼通。」看到這個人在此地命終,看到他的靈魂到那個地方去投胎,到哪一道,三善道,人、天;三惡道,畜生、餓鬼,看到他去投胎去了,這個是天眼通。天眼明,「復見我及眾生死時生時」,知道自己,也知道別人,他離開這個身體之後,他到哪裡去,「及身口意所作善惡之行」,這造的業,業牽引著你得果報,「或生善道、惡道,皆悉能見,是名天眼明。」這個是佛與法身菩薩的五眼當中的天眼,不是單單說天人的。天人確實能見到他到哪一道去了,但是在那一道詳細情況他不知道,天眼明的人知道。
「三、漏盡明,謂眾生因三界見思之惑,墮落生死,故名為漏」,漏就是煩惱的代名詞。「惟羅漢斷三界見思惑盡」,證到阿羅漢果,三界六道裡頭的見惑、思惑,他斷盡,斷乾淨了。也就是說,思惑,貪瞋痴慢疑他沒有了;見惑,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他都斷了,見思煩惱斷盡了。見思煩惱就是執著,《華嚴》沒說見思煩惱,《華嚴》講妄想、分別、執著。妄想就是無明煩惱,分別就是塵沙煩惱,執著就是見思煩惱,名詞不一樣,意思是相同的。《華嚴經》說的,像現在學術裡頭所講的,妄想、分別、執著。一般大乘所講的,無明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帶著有宗教的味道。兩種都是佛說的。
由此可知,佛看什麼樣的根性,用什麼名詞給他講,這是佛說法的善巧方便。佛沒有定法可說,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這是佛。佛不障礙眾生,你行善,不障礙你;你造惡,也不障礙你。受果報的時候,自作自受。佛為什麼不障礙?你的情執很深,障礙不了,障礙反會把你的情執加重。這是佛的智慧,看得很清楚。真正有智慧,說了你能聽、你能相信、你能改過,佛一定給你說。不在這個情況之下,佛不會說的。佛對一切眾生,他有三明六通,他很清楚,你能不能接受,你歡不歡喜接受,他知道,所以他永遠恆順眾生。眾生不在六道吃盡苦頭、受盡罪,他不會回頭;等他吃盡苦頭,想回頭的時候,佛來了。佛氏門中,不捨一人,這看到佛的大智慧、大慈悲。不是不管,佛管,在旁邊看得很清楚,佛的方法,善巧方便。這也是我們必須要學習的,那就是真實智慧、真實方便。
阿羅漢三界六道的見思惑斷盡,這個時候得神通,叫漏盡通。「復知漏盡已後,更不受於生死,是名漏盡明。」所以明心見性的菩薩,證得的是漏盡明,比阿羅漢高。他對於六道十法界過去、現在、未來非常清楚,他照顧無微不至,具足善根的人,在大難的時候,佛菩薩都會現身幫助。虛雲老和尚是個最明顯的例子,讓我們產生信心,讓我們產生智慧。朝山,走到山區,附近沒有人家,這個時候生病,走不動了,躺在地下,生命交關的時候,來了一個乞丐,乞丐救了他。這乞丐是誰?文殊菩薩的化身。他發心去朝五台山,五台是文殊菩薩道場,念頭才動,文殊菩薩就知道了,文殊菩薩有六通三明,知道他在什麼時候,在什麼地點有困難、有麻煩,他就在那個時候出現。這種出現是當處出生,事情辦完之後,隨處滅盡,你不知道他從哪來的,你也不知道他到哪裡去了。一直到虛老和尚到達五台山,進了文殊菩薩的大殿,拜文殊菩薩的時候,才曉得路上遇到那個乞丐是文殊菩薩化身。
所以心裡真正有佛的人遇到任何困難,佛菩薩肯定化身來幫助你,你不會有麻煩。如果心裡有自私自利、有名聞利養、有傲慢嫉妒,你就遇不到。縱然有遇到的,不是佛菩薩。做惡事的,他也有大福報,沒有大福報,他做不了那麼大的惡事。修羅、羅剎,大福報,他有誰來幫忙?他有那些妖魔鬼怪來幫他忙,也能夠現身,也能幫助他,成就他的大惡。這個我們要有能力辨別,從哪裡辨別?從念頭辨別,我們的念是善、是惡。念頭純善,沒有惡,念念當中只有諸佛菩薩,只有一切苦難眾生,沒有自己,妖魔鬼怪決定不敢在你身邊。你身邊有護法神,你看不見,他真在,這些障難他都給擋住了。所以中國老祖宗所說的「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問題不在外面,問題是自己,外面沒有問題。
你心定的,對外面境界你也能看得清楚。這個人來幫助你的,他存的什麼心?名利心。我們有這個緣分,成就別人的名利,也是好事,也不是壞事。但是他的名利對社會、對眾生,沒有大害,小害沒有關係,沒有重大的傷害,這可以;有重大的傷害,就不應該來幫助他。這個要有真實智慧。這些事情,從歷史上都能看到。為什麼有這麼多關係?這與過去生中都有緣分。韓信幫助漢高祖打敗項羽,統一天下,最後被殺掉,都有因,都有果。漢高祖該不該幫助?可以幫助,漢朝這一代還不錯,統一全國四百年,人民能夠安居樂業。到他後世子孫,貪圖享受,不聽忠言,他的國就亡了,就被人取而代之,變成三國。三國時候的狀況,世間人了解比較多,有一部小說專門寫它,叫《三國演義》。在這個地方冷眼旁觀,就把這些因因、緣緣、果果都看清楚了。統統看清楚的人怎麼樣?出世逃名,到深山裡頭修道去了,不管世間事了。結論是世間沒好事,沒有真正的好事,真正好事還是念佛求生淨土,這真好事,永恆的好事,永遠的好事,不會改變的好事,這個要知道。
學佛的人在世間,只許利益社會大眾,幫助大眾離苦得樂,絕不能造作傷害眾生的事情。不但動物,這有生命的,不可以傷害,花草樹木也不可以隨便踐踏。大乘戒律當中「清淨比丘不踏生草」,看到小草生長得很活潑,不能從它上面走過,那是欺負它、侮辱它。除非這裡沒有路,必須從這通過,這個可以。如果有路,得繞圈子走路。世出世間一切法,佛法最善!我們遇到了,要修善斷惡。明白的人小心謹慎,位置愈高責任愈重,如果有疏忽,很容易產生過失,乃至於造罪業,自己不知道。為什麼古時候,有人把皇帝位子讓給他,他聽到之後,逃到深山躲避起來,不敢接受。這是什麼?那是責任,你能不能負起這個責任?自己想一想,我在這個位子,能不能把事情做好?做不好,趕快不要接受。為什麼?接受做不好,墮地獄,那又何苦?這叫真正聰明人。事情不是一個人做的,是個團體,我一個人能做好,團體不配合,這個時候怎麼辦?趕緊辭職,趕緊離開。如果有真實聰明智慧,絕不敢爭取這個位子,你給我做我也不幹。尤其在現在這個時代,大眾普遍疏忽紮根教育,對於倫理、道德、因果一無所知,他怎麼能合作?他合作都是利害,有利就合作,有害馬上分手;有利是朋友,有害就是敵人,人情味都沒有了。
在這個時代,那真的,夏蓮居這兩句話說的給我們很大的啟示,他說「濁世無如念佛好」,這五濁惡世,濁世就是染污,這個世間嚴重染污,連水、空氣都受染污,處在這個世上,只有念佛求生淨土,好事情,沒有超過這個的;「此生端為大經來」,我這一生,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就是會集這部經的,沒有別的事。黃念祖來到這個世間,就是為這個經會集一個註解。我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就是來宣傳、講這個經的,沒有別的事情。除了講經之外,我一樁事情都沒有。把這部經講清楚、講明白,讓大家真正相信,依教奉行,個個得度。講經就是這麼個方式,佛菩薩安排的。佛菩薩沒有替我安排個佛學院,佛菩薩沒有給我安排一個道場,什麼意思?我非常清楚,佛菩薩所安排的是至善,好到極處,一定要明白。外面一些毀謗、障礙、陷害,不但沒有怨恨,要感恩。為什麼?叫我們活在這個世間,戰戰兢兢,天天提高警覺,加深對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信仰,願心懇切,我決定得生。如果是這些名聞利養圍繞著你,你會起貪心,你會迷失方向,那走的就不是極樂世界,那是六道三途。順境比逆境難處,善緣比惡緣難處,你要知道哪個難。那個容易產生情執,你被拖下水了;逆境、惡緣容易提醒自己。他們的斥責就是真正的幫助,讓我天天醒過來,不至於迷惑。
佛有三明。我們接著看下面,「蓋《華嚴》」,舉《華嚴經》做例子。「《華嚴》一經唯是信解行證」,《華嚴經》講什麼?就講這四個字。第一個教我們要信,信為道元功德母。菩薩修行,前面十個階級叫信位,初信到十信,從這個地方奠立根基,信心圓滿就成佛,不可思議。信心圓滿就是初住,大乘圓教初住就是法身菩薩,他就有能力在我們這個世間示現八相成道,以佛的身分來度化眾生,叫信滿成佛。對這個信字重視。信了之後要解,佛所講的理論、方法,要通達明瞭。通達明瞭怎麼得來的?都是從定中得來的。為什麼?向上一著,講到最真實的地方,就不能說了,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要你自己去悟。悟靠自己,別人幫不上忙。小悟、大悟都是屬於解,契入境界叫證悟,這才真正功德圓滿。
證悟,在《華嚴經》就是末後一品「普賢行願」。「普賢行願」前面的一品是「離世間」,「離世間」是行。解講得最多,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統統是講解,佔全經三分之二以上,這講解。行,只有五卷一品,「離世間品」。證也是一品,但是它有四十卷。這四十卷裡面最精彩的,就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五十三參是證。證在哪裡證?在日常生活當中證。怎麼個證法?不起心不動念,就是證。眼見色、耳聞聲,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沒有起心動念,這就成佛。起心動念是菩薩,沒有見思煩惱,見思煩惱斷了。如果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有起心動念、有分別執著,這是六道凡夫。
經,要天天講,要天天溫習。三天不講,忘掉了,毛病全出來了。一個月不講,完全退到凡夫位。所以講經為誰?為自己,為提醒自己。我常說,上台講經,聽眾得利益頂多十分之一,自己得利益十分之八九,自度,為自己,不是為他人。真正自度圓滿之後,那個講經是為別人,像釋迦,像文殊、普賢,他們講經是為別人,我們講經是為自己。講經的目標就是在信解行證,加強我們自己這個功夫。
「若於行法顯了明證」,這就是明。特別於行,就是說你所學的法,要不能落在日常生活當中,你沒有行。阿彌陀佛的行法,就是信、願、持名。像鍋漏匠那個人,那就真正信願行,每天都在證,證到一定的程度,佛來接引你往生,你這個證就圓滿,信解行證四個字圓滿了。鍋漏匠做到了,講經說法的大法師未必,最怕的還有自私自利的念頭。我們這六十多年有經驗,是從這一條路上走過來的,有沒有自私自利?有。自私自利念頭跟我們多少年?至少三十年到四十年。這個是關口,這個要不能通過的話,不能出離六道輪迴,來生生三善道,有聰明智慧,這一生修法布施。這不是成就,依舊搞輪迴就完了,墮到輪迴裡面就一回不如一回,這肯定的道理。他往下墮落,必須到無間地獄受盡苦難,叫苦盡甘來,慢慢覺悟了,覺悟了你出來,再慢慢的修。所以,這個機會遇到不容易,遇到要不能抓到,你就這一輩子錯了。你有慈悲心,想管別人的事情,沒有智慧,沒有神通道力,管不了。管不了就算了,別管了,老實念佛求生淨土,到極樂世界回來再管,不遲。這是一條安全的道路,回來之後你是菩薩,你不會迷惑,你不會墮落。
「三、《涅槃經十八》」,前面舉的《大智度論》,日本淨宗大德的《會疏》,《淨影疏》、《華嚴經》、《涅槃經》,統統舉這些經論、祖師大德註解來解釋,這是念老真實智慧、善巧方便,這解釋是佛說的、菩薩說,不是我說的。《涅槃經十八》裡面講,「明者,名得無量善果。善果者,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說最深」,深到什麼程度?把無上正等正覺稱作明。這個明是佛得的,等覺菩薩還不行。這說法種種差別。我們就曉得,從圓教初住一直到妙覺如來都可以稱三明,但是三明境界、淺深、廣狹不相等。菩薩位次愈高,這個三明功能愈大,愈往下面,它功能小,但是確實是三明。也就是說,他對自己、對一切眾生在六道裡頭的狀況,生生世世很小的細節,他都知道。都能知道,教化眾生就方便了,契機,很好教。我們要得到這個三明,不得三明,教化眾生困難,不認識根機。如何得到三明?往生到極樂世界就得到了。第二十願裡告訴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就是法身菩薩,換句話說,他們個個都是得三明六通,有能力教化眾生。這就堅定我們自己求生淨土的信心,求生淨土的願心。
「今釋本經,以《涅槃》之說為妥」。因為這個十號是如來的德號,如來是究竟果覺,從究竟果覺來說,這個一定是以無上正等正覺為標準,所以稱這種說法最妥當。「又行足者,《涅槃經十八》曰:行名腳足。腳足者,名為戒慧。乘戒慧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名為明行足。《淨影疏》同之」。這一條說法很重要,說明行足是得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等正覺從哪裡得來?從戒定慧得來,所以要乘戒慧之足,沒有戒就沒有定,沒有定就沒有慧。這麼說來,儒釋道的三個根是戒律的大根大本,沒有這三個根,所以戒律怎麼修也修不好,也不能成就。沒有戒就沒有定,心永遠是散亂的。散亂心生煩惱,不生智慧。這問題怎麼辦?
最容易修學的方法是淨宗,「信願持名」這四個字就是戒律。你要是違背它,你修不成功。真信,真願,老實念佛,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不容易。什麼原因?理太深了,事很難叫人相信。難信能信是大智慧,信了之後一生不疑,這是大定。所以真正念佛人,死心塌地,古人說死盡偷心,一心向佛,他就圓滿了。真正相信,真正發願,老實念佛,這經要不要?不要了。這經對鍋漏匠沒用處,你給他,替他找麻煩,你把他心搞亂了,不要了。對我們這個散亂心的人管用,我們一下明白了,一心向佛,統統捨掉,就成功了。這叫單刀直入,無上法門。只要心清淨,你看這個世間事,任何一樁事情你看得清清楚楚,你沒有看錯。為什麼會看錯?雜上名利在裡頭,就錯了,錯就錯在這裡。這個錯就造罪業,罪業招來的果報,就這麼回事情。佛看得清楚,一句話不說。所以,戒重要!
淨宗最高的指導原則是淨業三福。第一條裡頭,「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條,前面兩條都是戒,第三條才說「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你看三條,兩條在戒律。如果說念佛人不持戒,那是不了解淨宗,念佛人哪有不持戒的道理!不持戒,不是真正念佛人,他不能往生,只種善根而已;他必定往生,那在來生後世,不在今生。來生後世,那就像李老師所說的,他還要多劫輪迴。時間不是年月日,多劫!因為得人身、遇佛法,這個機會太難太難,輪迴一千次未必遇到,輪迴一萬次或者可以遇到一次,好不容易!這是教我們要珍惜,不要當面錯過。真修淨土就是真幹,就是真信、真願、真念佛。對念佛這樁事情,就是分秒必爭,我一秒鐘都不放棄,一句佛號都不放棄,這才能成就。
「《淨影疏》同之。疏曰」,這是《淨影疏》裡說的,「龍樹說」,龍樹菩薩講的,「戒定慧等,名之為行」,這是行法。「此二圓具」,明與行,就這兩種,「故名為足」。足就是具足的意思,明是看破,行是放下,這兩個圓滿具足了,沒有不成就的道理。章嘉大師講得簡單,「看得破,放得下」,看得破是明,放得下是行。「又《會疏》稍異」,再看《會疏》裡頭講的。「疏曰:行足者,謂身口意業真正清潔。於自願力一切之行,善修滿足,故號明行足。」這個說得也很好。行足是說身口意。念佛的人,每天身禮佛,就是拜佛;口稱佛,就是念佛;意是心裡想佛,不要想別的。佛在經裡常常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佛時當下就是佛,為什麼?一切法是心現的、是心生的。《華嚴經》上說,真心、自性能生能現,我這一念是佛,這一念真正是佛。一念,一定要有個概念,清楚什麼叫一念。我們起心動念,不是的,起心動念裡頭有很多複雜的念頭在裡頭。彌勒菩薩告訴我們,這一彈指,這時間很短,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百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這一彈指我們把它換算出來,三百二十兆,這一彈指裡有三百二十兆個念頭。現在科學用秒做單位,一秒鐘能彈幾次?我想一秒鐘,年紀輕的、體力很好的大概可以彈五次,乘五,一千六百兆,一秒鐘有一千六百兆個念頭。那個裡頭的一念,就是一尊佛出世,這一尊佛「當處出生,隨處滅盡」,你的念頭一滅他就沒有了,第二個念頭再起他又生了,生了又滅,一秒鐘生滅一千六百兆次,一秒鐘,這叫真念佛。
真念佛的人心裡沒有雜念,所以他念念是佛,念念生佛。這個道理我們要搞清楚、搞明白。搞明白之後,我們就管住自己的念頭,念念讓它有佛念,不能有別的念頭。這是經上常說的,「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你就成佛。為什麼這麼容易?因為你本來是佛,只是你現在的念頭錯了,你不是佛,你把佛忘掉,你現在念的都是我、都是自私自利、都是名聞利養,念這個去了。這個東西是什麼?這個東西跟六道輪迴起感應,所以全都念到六道去了,就這麼回事情,必須得搞清楚、搞明白。身口意三業真正清潔,清潔沒有染污。念佛人的祕訣,也是阿彌陀佛的祕訣,這個祕訣得到十方諸佛的讚歎,稱他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這方法妙極了。念念是菩薩,你就出生菩薩;如果說念念都是貪瞋痴,那就是三惡道。我們必須把六道的念頭把它斷掉,一心念佛。六道裡頭隨緣,都好,沒有一樣不好。你們要幹什麼都好,我都隨緣,我都點頭,沒有意見。我心裡就一句佛號,除佛號什麼也沒有。這個理跟事要清楚、要明白。「於自願力一切之行,善修滿足」,這叫明行足。我們現在單舉念佛這個法門,佛要怎麼念法?於自願力,我們的願只有一個願,對世間沒有願,只有一個願,求生淨土,親近彌陀。我到極樂世界之後,戒定慧三學圓滿,我成佛了,我再到這個世間來度化眾生,穩穩當當。那個時候來度化眾生沒有障礙,度化眾生是遊戲人間。遊戲,就像演戲一樣,無論是演主角、演配角,都非常歡喜,絲毫障礙都沒有,會演得很逼真、演得很像,給世間人做榜樣,無一不是利益眾生,這叫惠予眾生真實之利。明行足就學到此地。
下面,「五、善逝」,第五個名號。「善者好也,逝者去也,故又名好去。」善逝就是好去的意思。「好去者,於種種諸深三摩提無量諸大智慧中去」,這才叫真正好去,佛有。好去的條件是正定、是智慧;沒有正定,沒有智慧,去的地方都是險路,都不是好路。所以定重要。中國古諺語有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小小不如意的事情,不能夠忍耐,你就會有大錯誤。大錯誤帶給你大災難,麻煩就大了。所以菩薩修學六個綱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六個裡面有兩個最重要的,佛常說的,一個是布施,一個是忍辱。布施能種福。福從哪來的?從布施來的。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這果報,從這來的。命裡頭沒有,不怕,只要你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現在修還來得及。
我年輕的時候,很多人給我算命。什麼命?乞丐的命。貧賤到了極處,貧是沒有財富,賤是沒有地位,乞丐在世間沒有地位,乞丐的命。遇到佛法,遇到章嘉大師、李老師,他們幫助我改命運。章嘉大師教我修布施,我那個時候剛剛明瞭佛教。佛教是大學問、是大智慧,方東美先生告訴我的。我跟他老人家學哲學,他告訴我「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所以我認識章嘉大師,我第一句開口向他請教的,我知道佛教是大智慧、是大學問,請問有沒有方法讓我們很快就契入?我們著急。我這個話提出來,章嘉大師沉默了半個小時,他看著我,我看著他,我們看了半個多鐘點,他才說了一個字,說「有」。這個有,我們的精神振起來了,注意聽,他又不說了。停了六、七分鐘,才說「看得破,放得下」。六個字,折騰差不多五十分鐘。為什麼不直接說?我們年輕,心浮氣躁,心浮氣躁說了沒用處。他看著我,一定要把心浮氣躁的這個氣統統放下,就是說你的心定下來了,再跟你講。心不定,說了沒用。我接受他六個字的教誨,差不多五十分鐘,教我看破放下。
我接著就向他請教,看破放下,我好像是懂得一點,實際上不懂,我請教他從哪裡下手?他就教我布施,教我修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我那個時候真是貧窮到極處,連生活都困難,哪有錢去布施?老師問我,一毛錢有沒有?一毛錢可以。一塊錢?一塊錢還勉強,還行。他就教我,你就從一毛一塊開始,要常常有布施的心,盡心盡力就是圓滿的布施。我只有這麼大的力量,我全部都貢獻出來,所以這就是圓滿的。果然沒有錯,半年以後效果就出現,收入就比較好一點,三年之後可以說衣食不愁了。真得到感應,我們就真相信。
以後讀印光大師的《文鈔》,知道印光老法師接受四眾的供養全部都是印經布施。他不做別的事情,他自己沒有拿這個供養改善他的生活,沒有,也沒有拿這個錢去做一件衣服,統統用在印經、印善書。錢多了,自己開一個印刷廠,自己來做。這個印刷廠叫弘化社,在蘇州報國寺,在寺廟裡建了這個印刷廠。印了很多的經書,印得非常好,字大、清楚,校對非常認真,很少有錯字。我一生就學印光法師,不搞道場,專門印經布施。台北一個居士是個建築商,蓋了一棟大樓,送了一層房子給我。那個房子,一直到現在我的道場就那麼大。外面去參觀的人都感到很驚訝,怎麼這麼小?我們的布施走向全世界。一生就做這一樁事情,救濟災難都是從印經錢裡面撥出來,主要就幹這樁事情。三種果報我都得到了,我沒有財富,現在你看,衣食不愁,夠用了;智慧確實年年增長,聽我講經就知道,年年不一樣;健康長壽,你們也看到,過了年八十七,快九十歲了,每天還四個小時講經。這三種布施,老師教的,我真幹,三種果報我都得到了。這個不是假的,是真的。所以我們要定,我們要慧,有定、有慧,我們的去處就非常好。
「如偈說:佛一切智為大車,八正道行入涅槃。是名好去。」佛一切智為大車,我們乘著這個車,八正道行入般涅槃,這是好去,這是等覺菩薩的去處,我們向這個方向。今天我們自己知道業障很重,走如來這條路,佛一切智,我們這一生成就不了。大車就是大乘,八正道我們也沒有辦法把它修成,入涅槃只是口上談談,實際上做不到。可是我們非常幸運,遇到淨宗,遇到《無量壽經》的會集本,遇到黃念祖老居士的集註,這是無比稀有難逢的一樁好事,我們遇到了。依這一部經、註解來修行,決定得生淨土。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是好去,最好的去處。為什麼?往生到極樂世界,那就是決定入大涅槃,我們的佛一切智的大車在極樂世界,八正道行入涅槃也在彌陀淨土。我們只要往生,偈子裡面所說的我們全得到,自自然然的得到,毫不費力的得到。這個是百千萬劫難遭遇,這是無量劫來稀有難逢的一天。可是,我們真的想得到,必須把這個世間的財色名利捨得乾乾淨淨,就有把握。如果捨不乾淨,裡頭還有一點點渣滓,會把我們的清淨心破壞,就障礙往生淨土。這個世間,染污,沒有好東西,要看得清清楚楚,真放下,放下對我們的好處太多太多。還放不下,這個經跟註多看多聽,聽懂了,你就知道、就明白了。這本書就是介紹西方極樂世界,講得很清楚、很明白。看清楚之後,跟我們這個世界對比一下,你求生極樂世界的念頭自然會生起來。
這就像現在一些人,對中國沒信心。有人問我,國內很多人講,講賺錢,有人問我,賺錢了做什麼用?我回答一句,存外國銀行。為什麼存外國銀行?對中國沒信心,對外國人有信心。全都錯了,存外國銀行,就是送給外國人了,能拿回來嗎?靠不住,大錯特錯。這世界上災難多,哪個地方最安全?中國最安全。憑什麼?老祖宗積的德厚。中國老祖宗,我們上溯最少是一萬三千年,世世代代老祖宗都積德,不積德不過就是最近二百年,我們對不起老祖宗。比起一萬三千年,這二百年太短了,這算什麼?所以你不要看別的,你單單看這樣,你對中國產生信心。全世界,你去看看歷史,哪一個國家老祖宗有這麼長的時間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只有中國人在做。我們丟掉不過二百年而已。看到西方東西好,迷了,對老祖宗喪失信心,不要老祖宗,災難來了。老祖宗對我們的懲罰,不會滅亡。老人懲罰小孩,打他一頓教訓教訓,不會把他殺掉的。所以最安全的地方是中國,錢存在外國的,都錯了,完全錯了!對不起祖宗,對不起中國人。中國賺的錢為什麼去供養外國?他對你有什麼恩德?老祖宗千萬年世世代代的恩德忘記了,這就是罪過。
我在國外,都是勸華僑回國來。香港回歸,很多人離開香港,搬到外國去了。我都是勸他們,你們為什麼離開香港?我在香港講經,勸他們不要離開香港,中國人將來統治香港,不會比英國人差,為什麼害怕?凡是聽過我講的,到外國,過了一、二年都後悔,再回來,回不來了。當時的房子很便宜賣掉,一回來,都漲價了,買不起,回不來了。你說多可憐!不聽話,不聽勸告。所以這個好去,需要智慧,需要定力。看,要看祖宗積德,這個家後代有前途;祖宗不積德,後代沒有前途。不要看到人家強盛,要看得遠,要看得深,你才有信心,你才有定力。那些人到外國去,我到香港來。
我們再看下面,引《合贊》,《合贊》是日本的《無量壽經》註解,它說:「善者,最初發心。逝者,大般涅槃。如來不捨最初發心,得大涅槃,是故如來名為善逝。」這些經論註疏都是「以入涅槃為善逝」。善逝,好去,到哪裡去?這個去處,佛為我們指出來,都是以入涅槃為善逝。什麼叫入涅槃?涅槃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是不生不滅。又翻作圓寂,圓是圓滿,一切圓滿,寂是清淨寂滅。滅的什麼?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全滅了。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是因,因滅了果就沒有了。果是什麼?六道輪迴、十法界、諸佛如來的實報土,這都是果。如果說是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斷了,六道沒有了。六道是假的,不是真的,是一場夢。執著統統放下,就像夢中醒過來,做了一場惡夢。醒過來是什麼境界?醒過來是聲聞、緣覺、菩薩、佛,淨土,清淨的法界,這個裡頭沒有人造惡,但是它還是一場夢。為什麼?沒有入般涅槃。還得放下,把什麼放下?分別放下,起心動念放下,就是不起心不動念,醒了,大般涅槃現前,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所以《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六道有相,四聖法界有相,實報土有相。佛沒有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實報土例外,沒有說這句話,所以實報土也是一場夢。這個夢要醒了,就般涅槃現前,你自自然然融入般涅槃。
般涅槃是哲學裡面所講的本體,宇宙萬有的本體,是自己的真心,是自己的本性。現在一些新的量子力學家,他們說了一個概念,說零點能量點,跟般涅槃的意思很接近。零點能量點,充滿了能量,沒有現象,就是它沒有物質現象、沒有精神現象,也沒有自然現象。它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我們看不見、聽不見,六根對它不起作用,它真正存在。這個就是佛法所說的大般涅槃,不可思議!科學家逐漸逐漸跟大乘佛法靠近了。在中國,涅槃、善逝的意思,禪宗裡面所說的明心見性,這就好去。明心見性的人,生實報莊嚴土,叫一真法界,這個法界跟極樂世界差不多,這是善逝的意思。淨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善逝,就是好去,真正的好去。「又《會疏》曰:善逝即妙往之義。謂以無量智慧,能斷諸惑」,惑是煩惱習氣,他能斷,「妙出世間」,這個出是超出,超出十法界,不但是六道輪迴,十法界也超越了,「能趣佛果」,能證得佛究竟的果位。「是以趣佛果為善逝。與上說亦無實異」,跟前面講的意思是一樣的,沒有什麼差別。這說好去。
底下提一個疑問,「至於佛無來去,云何名好去」,我們相信學佛的人肯定有這個疑問。大經上常說,自性如如不動。在哪裡?遍法界虛空界,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為什麼叫好去?其實這個話問的意思很深。我們現在有沒有來去?佛眼睛裡面看,沒有來去。沒有來去就叫好去,有來有去就錯了。我們這一生得人身,做了好事、善事,來生生到天上,我們從人間生到天上,你看,有來有去。從天上說,我們來了;從我們這說,去了,有來有去。從法身菩薩的眼中來看,沒有來去,原地踏步,只是什麼?只是所現的相不一樣了。這個話不好懂,我們用電視,你馬上就懂了。涅槃,好去的是什麼?螢幕。螢幕不動,螢光幕不動,裡面的色相,你看,按一個頻道,它就出現,它就來了;我把它關起來,它就去了。有來有去是屏幕上的現相,屏幕不來不去。不管你怎麼來、怎麼去,你沒有離開屏幕,從屏幕看,不生不滅。如何從相上見到性,從性上見到相,這是佛菩薩,佛與法身大士他們能看到。我們是迷在相裡頭,看不到性,好像看電視,迷在畫面上,把屏幕忘掉了。這個是事實真相。
我們看《淨影疏》上怎麼解答的。淨影是隋朝慧遠法師他住的寺廟,淨影寺。大家對他尊敬,不稱他的名,也不稱他的字號,稱他的寺廟,淨影大師,就稱他,這是對人稱呼最恭敬的。他說,「佛德圓滿,更何處去」,這是真的,佛的智慧、德能、相好統統是圓滿的,沒有形相,法身無相。這個無,不是什麼都沒有,它遇到緣,能現一切相。現什麼?現整個宇宙,是它現的。如果緣要是缺了,緣要是斷了,這相立刻就沒有了。什麼時候發現緣斷了、沒有了?我們把見思煩惱放下,五種見惑、五種思惑真正放下,六道輪迴就不見了。就好像做一場夢,醒過來了,六道不見了,你再找,找不到。從這個地方,你就明白了,六道沒有了,本性不滅,本性又變境界。為什麼?你沒有見思煩惱,你還有塵沙煩惱、還有無明煩惱,所以現出不同的境界。這個不同的境界,就是四聖法界。在這個環境裡面,你看到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佛,你看到這些。這些都是善人,心地善良,心地清淨。所以這個境界是淨土,沒有看到人有惡念,甚至於沒有人看到有分別你我;有你有我,沒這個分別,沒有這個執著。這個境界好!在這個境界裡面,如果能把起心動念、分別放下,這個境界就沒有了。還是一場夢,六道是夢中之夢。這個夢又醒了,醒了之後,四聖法界不見了,出現什麼?出現實報莊嚴土,我們叫一真法界。這個裡面居住的人,個個都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只要放下起心動念,就大徹大悟,就明心見性。但是他還有無始無明習氣沒放下,所以實報莊嚴土是這個習氣變現出來的,習氣要斷了之後,實報土沒有了。那個時候出現的境界,就是這裡講的大般涅槃,這是圓滿的自性。
惠能大師見到了,確實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到什麼樣子?他說了五句話,第一個,告訴我們「何期自性,本自清淨」。就是說,像看電視,他看到螢幕了,在畫面上看到螢幕,螢幕上是清淨的,一塵不染,就是清淨心。第二個,他說「本不生滅」。六道輪迴是生滅法,十法界也是生滅法。實報土只有生滅這兩種現象,其他的波動現象看不到,沒有,無常的現象沒有,它一切是真常的。這個裡面的人壽命很長,身體沒有變化,就是永遠年輕,沒有生老病死的現象。到這個地方是化生的,不是胎生的。生到這個地方,自己會看到自己的身體,跟佛完全一樣,永遠沒有改變。一直要等到無明習氣斷乾淨,這就滅了,實報土不見了,常寂光現前,一片光明。那就是自己的真心、自己的本性回歸常寂光,融入常寂光,跟所有一切諸佛融成一體。
所以大經上佛說,《華嚴》上說,「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這一法身就是常寂光。像這一個房間,幾十盞燈光統統打開,光跟光互相契入,分不開,這種現象我們能體會到。諸佛如來無量劫所修學的這些功德智慧,跟自己融成一體,變成一體了,變成自己的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變成自己的,一切諸佛共同一法身。它起作用,雖然什麼都沒有,跟自己有緣的眾生,需要你幫忙的時候,他念頭才起,你就知道了,你就會幫助他,現身說法。他希望現什麼身,你就能現什麼身,希望看到佛,你就現佛身,希望看觀音菩薩,你就現觀音菩薩身。什麼都能現,什麼都能說,講經說法,沒有一個不契機,沒有一個不圓滿得度。所以這是講好去。
「雖無去處,非不能去」,實在講,去就是現,現身,眾生有感,他就有應。「如劫盡火,雖非所燒,非不能燒」,劫盡的火,火沒有了,但是它很熱,它確實能燒,但是火的相沒有了。這個劫盡是什麼?星球爆炸,太空當中星球爆炸。有,天文學家常常看見,距離我們非常遙遠,星爆炸了,爆炸就產生非常高的溫度,火看不見了,溫度有,它還是能燒,非不能燒。「故得云去」,用這個來比喻,好去。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學佛之後,一定要知道好去,這個好去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學習到此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