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论语 悟道法师主讲 (第一三一集) 2019/4/2 香港 檔名:WD20-037-0131
诸位同学,大家早上好!我们继续来学习雪庐老人的《论语讲记》,「公冶长篇」第二十七章。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已矣乎」,就是说「算了吧」,「台湾话说没法度。」台语讲没办法,就是没法度。这是我们雪庐老人也很幽默,用台语讲没法度,没有办法,就是国语讲算了吧,这个意思,这是已矣乎,孔子讲已矣乎。「孔子说,平常人都是看见别人的过错,很少见到自己的过错;就算看见也没用,内心不能自讼,自己打官司,批判自己。光是知道过错,也不行。」雪庐老人给我们讲,依照这一章书讲的,孔子讲的话也是事实。我们很多人也知道自己有错,但是知道错也没有用,因为不改。不改,知道也没有用,也不行。所以孔子讲他没见过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没有看到有人看到自己的过自己自讼,自己跟自己打官司,批判自己,也就是说知道自己的过错但是不能改。所以平常人都是看别人的过错,看别人过错会去批判、会批评,但是不会批评自己。
「我未见能自己见自己的过错,懂得省察而且要自己跟自己打官司,办得对还是办不对的人。可参考《松阳讲义》。」
「《朱子语类》:问程子曰,罪己责躬不可无,然亦不当长留在心胸为悔。今有学者幸而知自讼,心胸之悔,又若何而能不留耶?曰,改之便无悔。」这是宋朝大儒朱子问程子,责备自己的过错不可以没有,但是也不可以常常留在自己心里。现在的学者有幸知道自己错,自己自讼,自己给自己批判,心胸这个悔(悔过这个悔),又若何而能不留耶?但是又怎么能让它不留在心里呢?曰,改之便无悔,改过就没有悔了。
「静坐常思己过,悔字是随烦恼之一,纵使悔是善,也是不空,要不思善不思恶。所以悔对于学佛有碍」,有障碍,「不是真空」。忏悔这个悔,我们常常讲忏悔忏悔,如果我们常常想我们过去造的恶业,实在讲想一次又造一次,想两次又造两次。一直后悔自己过去造的恶业,这个也是有障碍,不是真空。「净土之外,其他宗都讲究无念,罪若起时将心忏。」这个是根本的忏悔了,《三时系念》讲「一切罪根皆忏悔」,这个就是将心忏,心空了,罪也就没有了。罪从哪里生起来呢?从心。心要空,罪就不存在了;心不空,罪永远存在。「禅宗苦于不能空,所以才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参话头。」禅它讲空、无念,禅宗苦于不能空,所以一切都要空。「净土宗知道众生不能无念,所以教人有念,以有念往生。」这是净土宗跟禅宗修学的方法不一样,我们凡夫做到无念很难,净土它的方便,就是你要是念其他的就把它换成念阿弥陀佛。比如说你一直后悔过去有做了什么错事,这个念头起来了,赶快给它换成阿弥陀佛,把这个念头转换成阿弥陀佛,这个就比禅要方便了。所以教人有念,有念就是你要有念佛这个念头,其他的念头起来,把它换成阿弥陀佛这个念头。比如说想到过去做了对不起什么人的事情,对不起父母、对不起朋友、对不起同修、对不起家人这些,造了一些错事,或者杀盗淫妄这些罪业,这个念头一起来就是障碍,要赶快给它换成阿弥陀佛,这样就对了,这样就叫有念。以有念往生,这样就能往生西方。这是禅跟净宗用的方法不同,禅宗它是什么念都不能有。这里是讲悔,我们净老和尚也常讲,不要一直想过去的罪过,想一次又造一次。你要想造罪业的事情,不如把它换成想阿弥陀佛,这样就对了。
「朱子所问是懂局的人,程子所答,就是佛法悔的不定心所意思,也很有道理。」朱子他问程子,他是懂得佛法的人,懂局了,程子所答也是以佛法来回答,悔的不定心所,这个是随烦恼,后悔这个悔是随烦恼。随烦恼是属于不定心所,他的意思是不定心所。悔加一个忏,忏就是忏除,所以忏悔跟后悔的意思不一样的,我们是要忏悔,不是后悔。那一直后悔,一直悔也没有用,只是增加罪业而已,造成障碍。「程子曾说,佛法更近理,却更不可信。程朱不是说佛法是异端害事吗?为什么这里要说佛学?所以人讲话,不可矛盾。」这是雪庐老人给我们点出来,宋儒程朱学了佛,学了佛又去批评佛法是异端害事,但是读儒书有很多地方他们都用佛法的道理来讲。那既然不可信,为什么还要用佛法的道理来讲呢?所以雪庐老人讲,人讲话不可以矛盾。这是指出宋朝大儒程子、朱子他们矛盾的地方,学了佛,讲佛学,又要去批判佛法,又说这个佛法讲得更有道理,但是不可以相信,这个话就是很矛盾的话了。这是雪庐老人给我们点出来,所以我们不要被这些所误导。
好,「公冶长篇」第二十七章我们就学习到这里。祝大家福慧增长,法喜充满。阿弥陀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