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论语 悟道法师主讲 (第八十三集) 2019/2/13 台湾华藏净宗学会 档名:WD20-037-0083
诸位同学,大家早上好!我们继续来学习雪庐老人的《论语讲记》,「里仁篇」第八章。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论语》这一本书每一章都有争议,所以讲许多考据。学问是一套办法,实行又不同,又是一套办法。」
『子曰:人之过也。』「过,过错。一个人有了过错。」这是人之过也,孔子讲一个人他有过错了。
『各于其党。』「党有二种说法」,两种说法,「一者是朋党,一者是类也」。党这个字有两种说法,一个是朋党,朋友的朋;另外一个是类,就是族类这个类。「这二种说法不是一个人所主张,都有若干人主张,也都有道理,要依从谁很难。」
「先以类来解释,看人的过错,要看他是哪一类的人,例如泥水工与泥水工是一类人,做衣服的与做衣服的是一类,评论他的过错,要就他的同类来论,如泥水工」,泥水匠他是做粉刷的、砌砖的,泥水工「做不好衣服,这不能责怪他,盖不好屋才能责怪他」。意思就是说砌砖盖屋子这是他的专业,做衣服不是他的专业,如果他衣服做不好,这个不能怪他,他专业的这方面他做不好,那才能责怪他。你专业,你是专门在做这个,做不好才可以责怪他。这是就这个类来讲,我们其他就以此类推,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各人有各人的专长,看他从事哪个工作,哪个行业。这是以类来论。
「仁者,有己有人」,有自己有别人,「必须对得起大家,孔子很少说天命与天道与仁,孔子的弟子唯有颜渊三月不违仁,其余的日月至焉而已,其余弟子都不称许他们是仁者。」所以孔子只有称赞颜回,他三月不违仁,观察三个月他都不违仁,其他的弟子都没有称他们是仁者。「孔子对自己的学生希望他们往高处提」,希望他们能提升起步,「所以不轻易称许他们」。这个也就是我们佛门常讲,不随便赞叹,往往他受到赞叹,他就以为自己很好,就不再进步了,所以不轻易称赞他们。「我们要是能达到低境界的就很好了」,这个低境界我们能达到也就很不错了。
「天下无道久矣,例如讲书的人自己彻悟了解吗?」这举出一个例子,讲书的人自己有没有彻悟了解,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吾只是近乎知仁而已。近,相似的意思。」还不是真正的仁,还没有达到,但是接近、相似。「我们现今是末法,连相似法也没有。」现在连相似都谈不上。「今日的佛法比较三武灭法时期更乱,那时候讲经的人破坏三宝的少,如今自己破坏佛法,外人不能破坏。三武时,不守戒而已,」这三武,中国历史有三个朝代,这三个朝代的皇帝都有一个武字,破坏佛法。过去三武破坏佛法不守戒而已,「还不敢谬发经论,因为这是出自佛教。」谬发经论就是把经都讲错了,曲解了,扭曲、曲解,错解、误解,错解经论。「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自古以来都是自家乱了才到倒霉的时候。」这个是必然的,自己侮辱自己,然后别人侮辱,自古以来都是自己家里乱,别人来欺负。
「例如盖房子没有盖好,但是他用尽心力到十二分了,只因为手艺拙笨,并没有失去仁,不是他有力而不使,所以说不失为仁。」他尽心尽力了,只是功夫不到,所以没把房子盖好。这也是举出盖房子的一个例子,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一样,以此类推,只要尽心尽力,但是没有把事情做得很好,也没有失去仁,不是他有能力不使,所以不失为仁。「若人具有高明的能力,只是尽了六、七分,若只尽六、七分,就不是仁。」就是自己有十分的能力,但是只做到六、七分,没有尽力去办,这个就不是仁了。如果「尽力去办,虽办错,还没有丧失良心。」因为他的确有尽心尽力,但是事情办得不好,这样还没有丧失良心。
「仁,二人」,仁这个字是两个人,「如竺」,好像竹子再加一片,两片就加厚了,「这是用比喻来明白仁的意思」。「二人必须有加厚的意思,办事时心要有对方」,为人办事要想到对方,「如此在社会才是仁人」。「现今吾说近似仁的办法,吾功夫不到,纵使功夫到了,心里有了,但是一说就错。如禅家所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所以会说的不如会听的。你们都是学佛的,比起吾的功夫差多了。佛每次讲经,常说:谛听、谛听。你们现今还好,慢气去几分了。若人家说而不接受,这也是慢。」这是一个态度,被人说了,不接受,这也是慢,傲慢。「但是如今的时势不好,事情来时,若没有正知正见,学上十阿僧祇,也是枉然。所以六个根本烦恼中,有个邪见」,六个最后一个邪见。「今日之下你们唯有自求多福。」现在这个时代的确邪知邪见充满了整个世界,各种邪见都有,我们能够遇到一个正知正见的善知识,的确不容易。
「释迦,翻译为能仁。你们望道而没有见道。上次说二种未见,第二种是力行近乎仁,力行什么事?不是力行仁,而是力行以后才近仁。力行孝悌,孝悌比起仁容易懂。孝必须有敬,所谓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是讲孝敬。「孝悌是求仁根本的入手处,渐渐就近仁了」,所以力行这个仁,是从力行孝悌开始。「再来是文行忠信。曾子吾日三省吾身,反省今天有没有忠信,孔子是主忠信,八德说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八德。「孝悌忠信在先,管子却单单提礼义廉耻」,管子就是管仲,他只有提礼义廉耻,他没有提前面孝悌忠信,「可见管子的器量小」。「总之,仁者二人,二人之间彼此加厚,若悟不出来,就力行孝悌、忠信,或是刚毅木讷,也就接近仁了。」
「这一章不能知仁,知这个道理也可以接近知仁了。」
「以上的说法,不太普通。另一个说法为朋党」,以上是说类,种类这个类。朋党,「就各人有关系的同类来说」,这是另外一个说法。「在社会上要拿出公心来」,就是公德心,「自己亲友有过错,要凭良心说,若是袒护亲友,这是人之常情,却是私情」,就是私情了。「若论公道,亲友错便是错,不能结党营私。」不能这是我的亲友,他错了也说他是对的,这就偏私了,这个就是凭私情结党营私。所以不能结党营私。「不说别人的坏话,但是说自己人的坏话也不对。例如孔子讲直率,人们说微生高直,孔子就不赞成。又如其父攘羊,其子证之,圣人也不称许,而是要子为父隐,父为子隐,直在其中矣。鲁君办错事,陈司败问孔子:鲁君知礼乎?孔子说知礼。陈司败便怀疑孔子也结党吗?孔子说,我有错,人们都知道我错了,这是很好很幸运的。为人子要子为父隐,为人臣要臣为君隐。」
「我们求学期间少发议论,大概多是一知半解。在《孟子》书中,有人问:舜是大孝,他的父母做坏事,若舜为王,父杀了人,该如何办?孟子答,舜会背他的父母偷跑到海滨,这是可以的。这个分寸之间,极难下决定。」
「这一章依朋党的解释比较适宜。」这是雪庐老人给我们举出来,以朋党来解释这一章书,比较适合。
『观过斯知仁矣。』「观过,斯知仁矣,人有过错,要观察他的动机,便知仁或不仁。好事不容易看,做错了要看他的存心动机。」这是讲观过,观察一个人的过错就得看他的动机了,他是故意的,还是不是故意的,就知道这个人是仁还是不仁。好事不容易看,所以做错了看他的存心动机,就可以知道仁与不仁。
「好学近乎智,好学不是就有智,只是接近智。」不是学马上就有智慧,但是只要好学,他就接近智了。「力行近乎仁,力行是凡事都尽力而为,丝毫不苟且。知耻近乎勇,一事不知,儒者所耻,知道羞耻就接近勇了。知道这三句,才知社会的人如何,唯有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好,这一章书我们就学习到这里。祝大家福慧增长,法喜充满,阿弥陀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