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论语 悟道法师主讲 (第八十一集) 2019/2/11 台湾华藏净宗学会 档名:WD20-037-0081
诸位同学,大家早上好!今天是我们传统民历正月初七星期一,今天公家机关、公司行号都开始上班了。我们继续来学习雪庐老人的《论语讲记》,「里仁篇」第六章。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这个地方,「恶」这个字念乌,是如何的意思。恶就是如何的意思。
「圣人创作,贤人述说,做个君子就不错了,不是君子便是小人。这里头含有因果报应,因果是异时而熟,例如杀人必须先问案,要费些时间。又如种瓜,半年可以吃到瓜;种桃,必须几年后才吃得到桃子。」这是说明因果,种了因不是果报马上就现前,必须经过一段时间,这个时间有长有短。举出植物,还有在这个世间上犯案杀人,被判刑也是要花一些时间,不是当时马上果报就现前。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间到、成熟了,好像种水果,时间到就成熟了,就会得到报应了。下面讲「得君子的名就不容易了,君子对于仁,不是全部做得到,近乎仁就可以了。仁就如佛家的慈悲,为佛家的根本,都不容易做到,因为不懂的缘故。」慈悲大家会讲,但是做不到,因为不懂什么叫慈悲。「义较容易懂」,义就是义务这个义,这个就比较容易懂,「什么事应该办,什么事不应该办」。「心存仁,往仁路上走,恕、刚毅木讷都是接近仁,力行就可以近乎仁」。力行,努力实行就可以接近仁,刚毅木讷都是接近仁,「孝弟忠信能力行也就是近仁」。「若不近仁便是远离仁」,如果不靠近仁来实习便是远离仁,就是跟仁疏远,「远就离开而去了,离去仁如何可称做君子?」如果没有仁,怎么可以称为一个君子?「孔子教人文行忠信,孝弟为仁的根本,远离仁,君子如何成为君子的名?」所以这个是讲学习做个君子在现在这个时代就很不错了。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终食是吃一顿饭的时间,「意思是很短的时间,短时间离开仁都不行」。「造次是急忙的意思,无论多急忙,还是要将仁挂在心上。颠沛是危险,危险时,纵使到了临命终也忘不了这个仁字。短时间,或是得意好事时,急忙时,颠沛如曾子临终易箦时,也不离开仁。」箦是草席,易是换,换草蓆,换合乎礼的草蓆,临终也没有离开仁。
「在家要孝养父母,在外做事要忠诚,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存著这种心就可以了。吾为什么讲《论语》?因为你们大家学佛不够道地,人格站不住,如何学佛啊?成佛在人。佛要修三大阿僧祇才成佛、罗汉要七番生死才证果,这都很难,所以才教人带业往生的法子」,就是带业往生的法门。「净土念佛要净念相继,如此可以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这一章无终食之间违仁,你们想想自己净念相继了吗?能执持一小时就不错了。你们平常没有练习,打佛七时,见思惑便出来闹,如何得一心?这要怨自己,还是怨别人?」这一段话雪庐老人主要对学佛念佛的人来讲,他九十二岁为什么还要讲《论语》,我们从这段话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雪庐老人讲《论语》,这个讲记的对象就是莲友、学佛念佛的人。为什么讲《论语》?这个意思就很明显,也很清楚了,因为我们做人都还不够资格,那怎么做佛?成佛也是在人,是人成佛的。特别讲到打佛七,我们常常打佛七,但是打了那么多佛七,也没得到一心。这个问题还是没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因此净土法门是可以带业往生,不需要断惑,但是要伏惑,就是把见思惑用佛号把它伏住,才能得一心。临终心才不颠倒,能够感应,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前,接引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所以这一章书,对我们念佛人来讲,非常非常重要。
「就段落讲,这一章与上一章,从前的版本合为一章,《集释》分开为两章,有证据,也容易讲,吾在此采取分为二章。」这是给我们说明,以前的版本,第六章跟第五章它合成一章的。在《集释》这个注解,把它分为两章,这是有证据。分开也比较容易讲,雪庐老人他采取分为二章来讲。
「依文理说,上章说富贵不处,贫贱不去;这一章说君子不违仁,文理不相同。」「上章没有说仁字」,没有仁这个字,「这一章两段都说到仁,所以分开讲是对的」。「文法是相,义理是质,读书不只要懂得文法,还要识得文义,外表形相与内在材质都必须知道。这一章,讲法很多。」
「从前的人打好这种底子,无终食之间违仁,学佛念佛依这个来实行,所以容易成功。执持名号,不松手。」这个跟执持名号同样的意思,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就是我们《弥陀经》讲的执持名号。现在我们都会念,但是我们不懂得什么叫执持名号。「无事的时候如何说得上不违仁?必得遇到事情,平常人在富贵时就被淫惑了」,荣华富贵现前就迷惑颠倒了,贪恋这些名闻利养,「而贫贱时则怨天尤人,造次颠沛也是如此」。这是平常人在富贵就被迷惑,在贫贱、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怨天尤人,一般人都是这样的。「君子在富贵、造次、颠沛时就要不违仁」,遇到荣华富贵现前了,或者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颠沛流离、灾难的时候,不管是遇到顺境、逆境都要不违仁。「所以必得遇到富贵贫贱等事情后才能看出」。有没有做到不违仁?有没有违背这个仁?必须遇到事情才看得出来。「急风知劲草,国乱识忠臣。曹操是治世的忠臣,乱世的奸雄,六亲不和有孝慈。念佛也是这样,平素少说风凉话,临终才知道。」这是实在的,不要到临终,生病的时候跟平常没生病情况就不一样了。身体好好的时候,我劝人家念佛,看到别人病了、临终了,我们也会劝他,你要放下,你要提起佛号来念佛。等到我们自己病了、临终了,这个佛号能不能念得出来?如果没有遇到这个情况,当然在平常讲是很轻松,到了这个时候就不一样了。「佛家要人精进忍耐,儒家要人百折不回,走不到就殉道,身死心不死。」佛家就是佛门,要人精进、忍耐,遇到顺境、逆境都要忍,不是说逆境要忍,顺境更要忍。顺境反而比逆境更容易淘汰人,在顺境当中往往不知不觉,自己就迷惑颠倒了。所以佛家要人精进忍耐,儒家要人百折不回,走不到就殉道,死了也没关系,身死心不死。「例如文天祥的弃富贵如敝履,宁死不屈,人若没有志气,没有骨头,那就冤枉为人了。」这举出历史,忠臣像宋朝文天祥一样,他放弃富贵好像丢一双破鞋子一样,他绝对不违背仁,宁愿死,也不屈服。所以人如果没有志气,没有骨头,那就冤枉做一个人了。
这章书非常非常重要,特别对我们念佛人,我们要反复的来琢磨、来体会,不断提醒,不断提醒我们自己不违仁;如果忘记,那就违仁了。执持名号我们也常常忘记,顺境逆境来的时候佛号就没有了,这就没有做到执持名号。所以境界就是考验我们执持名号有没有间断。不违仁就是不间断,我们念佛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我们就能伏惑,这一生就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章书非常重要,期望与我们同学大家共同勉励。
好,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祝大家福慧增长,法喜充满,阿弥陀佛!
评论